2017二轮备考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建议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
05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准确把握题意
01
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准确理解题目问的是什么,明确题目的具
体要求和作答要点。
直接回答问题
02
不要绕弯子,紧扣题目要求,直接回答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赘
述。
简明扼要
03
作答要简明扼要,不要啰嗦冗长,尽量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要点
。
注意细节与规范答题
注意细节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诗歌中的 细节描写和形象刻画,把握诗歌 中的情感和主题。
规范答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按照题目要求 规范作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 逻辑性。
避免主观臆断
在回答问题时,不要加入自己的 主观臆断和偏见,要从诗歌本身 出发进行分析和解释。
有效地使用答题步骤
认真审题
在答题前,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作答要点。
一些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和文化素 养,无法领略古代诗歌的艺术魅 力。
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无法静心领略古代诗歌的意 境和韵味。
02
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与特点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句式较为灵活,一般 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唐代以前的诗 一般称为古体诗。
律诗
一般分为五言、七言两种,四联八句,首联、颔 联、颈联和尾联。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与古体诗相对。
绝句
亦称“绝诗”,形式短小,仅两句,有五言、七 言两种。
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动物类
鸿雁、青鸟、鱼、龙、凤、猿等,常用来 表达情感或象征意义。
自然类
山、水、云、月等,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 然景观的赞美或情感寄托。
《二轮复习:古诗(二)主观题四类——形象类、语言类》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李白的《将进酒》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缠绵悱恻、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诗歌人物 身份类别
隐士:(古隐士) 官吏:(贤臣、小吏、酷吏)。 女子: (家庭内:妇人;少女形象。 家庭外:宫廷女性;娼妓;神话女性) 将士: (将军、士卒) 文士: (儒士、狂士) 游子、农民、商人、侠客、市井小民 等
备考方略
答题步 骤图解
这首诗(词)生动地塑造了……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的……句写了……,表现 答题模
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词)人通过……物象,托物言志,抒 板样式
发了诗(词)人……的情感。(步骤3)
对点专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 分) 虞美人 秦 观[注]
备考方略
答题 步骤 图解
答题 这首诗(词)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 模板 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作者通过塑造……,抒发( 样式 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步骤3)
对点专练 •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 的作用。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 颜色词
染气氛,烘托感情。
教材典例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3
典 型 试 题
第一步:解释含义 第二步:描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作用
“惊”是惊散。 云朵扫过山林,惊散林中的乌鸦。 以景写情,映衬作者山居生活的乐趣。
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
的起因是月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3
典 型 试 题
第一步:解释含义
“过”是“过去”,“随”是随山转折 雨过天晴后看松树翠绿,随着山路到达了溪水的泉 源” 雨后看松,人随山转,缘山寻水源,有曲径通幽的 遐思。
第二步:描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作用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 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 思. (4分)
考纲解读 考纲解读 考点点击 考点点击 典型试题
练习巩固
1、(201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语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4
练 习 巩 固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 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颈联 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 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 由生活的向往。
解释含义-----描述景象----点出作用
高考新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建议
高考新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建议高考新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建议? “古代诗歌”限定了复习备考范围:只是古代诗歌而不包括现代诗歌;“古代诗歌”也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包括古代的诗、词、曲。
在高考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难度最大得分最低,原因是难以读懂,读不懂也就无从鉴赏。
故鉴赏古代诗歌,要把功夫花在读懂上。
读懂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止境;对学生来说,大体读懂就不错。
那么,如何读懂呢?要做到以下“五关注”:1.关注题目。
无论是诗还是词、曲,题目都与内容有关,或者规定了内容,或者暗示了内容,因而诗歌鉴赏要关注题目。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不关注题目,也许会误认为是写景诗,而实际上它是谈读书好处的哲理诗。
2.关注注释。
在高考卷中,为降低鉴赏难度,命题人会对影响鉴赏的疑难问题作注释,或注明生僻字词读音,或解释生僻字词意义,或交代典故内容,或介绍写作背景。
被注释处往往是鉴赏的拦路虎,不注释将妨碍鉴赏;而注释是鉴赏的一把钥匙,关注注释有助于准确鉴赏。
故诗歌鉴赏要关注注释,对注释不可等闲视之。
3.关注意象。
意象是倾注作者情感、表达内容主旨的诗歌形象,鉴赏诗歌要通过把握意象去理解意境,理解情感态度和内容主旨。
因此,诗歌鉴赏要关注意象。
要在感知意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全诗的内容主旨。
应熟悉复习资料中列举的各类意象的意义,熟悉诗歌意象与情感态度的四种关系:以乐写乐、以乐写哀、以哀写哀、以哀写乐。
4.关注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最难,因为它涉及面宽,不知从哪个角度切入。
要了解表达技巧涉及的范围,最好能在头脑中“画”表达技巧的“知识树”,将“主干”“枝丫”“果叶”都画出。
表达技巧“这棵树”主要有三棵“枝丫”: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衬托、反复、用典、化用、互文等;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其他手法等;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铺垫、前后对比、起承转合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技法点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技法点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技法点拨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释]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高考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方法及应对策略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方法及应对策略——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进入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采取两步走的复习策略。
第一步:读诗。
第二步:解题。
目前尚在第一步,已复习约十课时。
依托复习主资料,“读诗”阶段主要侧重于单首诗的“四读”(结合考试的选择题则为“五读”)和“十题材”的一类诗阅读。
计划中的课时安排大约是七课时,考虑到教材中每个学期都有古诗阅读的学习内容,且都是教学重点,高考复习阶段的读诗应该成为一次巩固提升的训练,复习进度可以更快更高效。
有许多本应在学习阶段解决的障碍没有真正解决,于是一轮复习不得不重新来解决这些基础问题。
障碍一:语言障碍古代诗歌创作运用的是古代汉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见现代汉语中没见过的词和义项,从而形成语言障碍。
应对策略:一、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积累是根本解决之道。
尤其是要提高古诗文的阅读量。
许多学生除了教材内的几篇古诗文几乎没有读过别的古诗文了,甚至教材内的古诗文也不熟悉。
大量的古诗文阅读是综合提升古代汉语能力的不二法宝。
此外,还可以做专门的古代汉语词汇识记训练。
二、勤查工具书。
遇见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就马上查,查完马上记,这是零散积累古代汉语词汇的途径之一。
三、主观推测。
无可奈何之下,少数生僻词汇的读音和意义不妨直接主观臆测,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
一方面可以保持古诗阅读的信心,不至于因一个词不懂就惧怕古诗阅读;另一方面也是有效的实词推断训练。
猜字音往往要观察一下字形,猜字义也要观察字形,还要联系语境及既有的词汇积累。
这都是很好的练习。
障碍二:言意障碍宽泛地说,这也可以算作第一类语言障碍的。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学生在认识诗中所有的字词,并知晓其意义的前提下,依然不能理解诗意。
这是由诗歌本身的陌生化和跳跃性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诗歌有其自身的诗语习惯决定的。
就诗语习惯来说,《诗经》时代以四言为主,句中多衬词虚词,喜欢重章叠句;而唐宋的诗歌则以五言、七言为主,每个字都落得比较实。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方法例谈
诗歌专项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景物形象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问:分析这首诗景和情的关系。
四评价的思想内容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①?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①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作简要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诗文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古诗词鉴赏二轮复习方法总结
古诗词鉴赏二轮复习方法总结一、人物形象(一)、命题方式1.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请简要分析某形象。
(二)、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形象特点(一般为“思想性格+人物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或包含的作者感情(三)、练习: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二、景物形象(一):描摹画面提问方式:诗歌(或某一联、或上阙等)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1、找出景物描写的诗句2、用形象生动的文字翻译(修饰语)3、用一句话总体概括画面(一般采取“何时何地怎样的景象(画面)”的格式)4、练习游栖霞寺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③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
②白下:南京的别称。
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问: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二):品味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所展示的图景画面。
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凄寒萧条等)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所抒发的情感。
表述时切忌空洞,要具体阐述。
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
比如感伤一定要点明为何感伤。
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高考古代诗文阅读二轮复习的一些建议讲座PPT课件(原文)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事实的取证工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
杜甫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 【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 事实的取证工作。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 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及薨,车驾往临吊”
【2018年高考新课标II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 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 退职的委婉说法。
【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2.除了一轮复习讲过的翻译的原则、方法,二轮复习还应 强调几点:
(1)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尤其是主语。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
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三十三年,召 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谈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
谈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古代诗词鉴赏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自从进入高考考查范围以后,它一直成为学生难以迈过的坎。
如何更好地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一)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老师教,学生练”的近乎于“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
教师讲得多,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听课也没有热情,并且,古代诗歌年代久远,课堂上甚至会出现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改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方面,一是精心挑选并出好题目。
根据考点,从近几年高考真题和名校的模拟题中精心挑选40道题,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感情各10道,制成4张试卷,提前发给学生预习。
二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在分组时,各小组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进行搭配,使各小组学习水平相当,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学生方面,一是早自习时间读一篇诗歌鉴赏类的文章。
在开学初,建议学生购买一本诗歌鉴赏类的书籍,并制订好计划,每天早上朗读一篇诗歌鉴赏性质的文章。
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了解一首诗歌的含义,还可为写作储备素材。
二是对课本进行梳理、归类。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清楚地看到,试题与课本(包括选修课本)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以江西考卷为例,2011年高考古代诗歌试题第二小题,要求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答案是《齐人有一妻一妾》,来自于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
又如2012年高考古代诗歌试题第二小题,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要求比较两者的异同,题中提到的《虞美人》一词也是课本中的。
嘉祥一中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备考策略研讨3月24日
2、文化导向积极——体现山东地域文化元素 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 考查语文能力。作为山东卷,与往年一样,也具有 一定山东地域文化的特点。古文阅读材料选自兵书 《六韬》,该书是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简校对过的 版本,内容是表现齐国始祖姜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其地域特点和学术前沿性成为试卷的又一亮点。另 外,《论语》的选用和山东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语段 的选入也是山东地域元素的一种表现。整张卷注重 传统文化色彩,显示出在国学热背景下,更加注重 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对学生纯正 语文趣味的考查,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 分。同时又关注历史文化,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辉。
1、全诗风格
专题突破+滚动练习(6个考点组合训练)
病句复习
1、让学生要对六大类型及子类型烂熟于心。 2、重点复习“搭配不当”“ “结构混 乱”“成分残缺或赘余” “表意不明”四类, 其余类型也要兼顾。 3、让学生有理有据地做题,不能凭语感。 4、总结学生易错的类型,进行专题训练。 (二)滚动练习 1、每天小页练习,强化前五题、名句默写和 写作审题立意训练。
2、明确辨析方法 (1)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习惯 (2)积累典型错项(研究错项设误类型) 内容曲折类:①偷换概念(张冠李戴);②无中生 有;③误划类别;④指代有误;⑤遗漏信息;⑥答非 所问。 程度差异类:①混淆范围(以偏概全,部分整体, 偶尔往往,个别普遍);②混淆时态(已然未然,可 能必然)。 逻辑错误类:①是非颠倒;②顺序错乱(主客倒 置);③颠倒因果;④强加因果。 (3)比对选项、原文(比对词语、概念,比对逻辑关 系,比对依据、结论)“三比对法”
考点预测及复习对策
(一)语言基础知识
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指导(二轮复习)
②炼字型 ③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读诗——“抓内容”
读标题——清明 读作者、诗序、注释——黄庭坚、被贬 读正文——准确翻译 读情感——抓住表情词语,晓情明旨 如桃李笑、只生愁;乞人、士;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答题——“全面规范”
明确答题模式
不引文不答题
① 形象类答题模式 ② 语言类答题模式
答案:1、对时光流逝、年华空老的伤感。作 者的感情主要是通过尾联表现出来的,“扁舟 空老去”是说时光流逝,自己已经老去,“空” 表现一种无奈和感伤; 2、于国无补、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无 补圣明朝”是说作者想要报国而不能,透露出 一种于国无补的遗憾。
简答题问题分析
1、审题不清
《清明》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用词不准
对生死感 悟的旷达
3、条理不清
如①②③等
4、理解错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5、要点不全
诗歌其 他语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分类错误
注意
审题—“看懂题”
内容情感类: 表现手法类: 意境形象类: 语言鉴赏类: ①分析语言风格型
高考二轮复习 之
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考纲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考点要求:
•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题型:双选和简答 分值:11分
真题回顾2017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 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 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 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 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 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以读懂作品为备考根本
多读、精读、会读
①全面关注信息:标题、作者、序言、正文、注释 ②拆组调补,弄懂句意 词语错位、表达省略 合理调序、适当补充
③梳理脉络,洞悉全篇
(三)掌握古诗常用意象、典故、语汇和艺术手法
(四)客观题设误方式探究
1.错解词语意思 意象语汇、典故语汇、特殊语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云髻半偏新睡觉;断雁警愁眠;可堪孤馆闭春寒 ◆应对策略:积累,语境辨析。 2.曲解诗句意思 词语错位句、语意省略句、修辞句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王维《出塞作》)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应对策略:把握古诗句式特点,语境辨析。
3.罗列情感,缺少分析 抒发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惋惜、内心的愁苦 以及无人叙愁的孤独。 4.分析过于简单 ①“伤感”“旧恨”抒发了词人对不被朝廷 重用的愁恨;②“飞花”“坠絮”抒发了词人 对自己被贬的悲伤、愤懑。 5.语言表达能力差 全词抒发了词人的悲伤、幽凉之感。风花飞 有态,烟絮坠无痕。这么多年过去了悲伤还依 旧存在,而且词人也体现自己的孤独之感。清 愁满眼共谁论?说明没有一个可以诉说心事的 朋友,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被降官的 悲伤。
6.脉络梳理出现错误 诗句间的关系(承接、呼应、对比等),题目与 正文的关系。 ◆应对策略:精确把握每句诗的意思,精细推敲诗句 之间的关系。 7.艺术手法辨析不当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 舟还。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 何处更追攀。(孟浩然《广陵别薛八》) 注意: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正衬与反衬、 白描与工笔、动与静、虚与实、正与侧、扬与抑、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等。 ◆应对策略:准确掌握古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弄清 易混淆手法之间的区别。
(一)存在问题: 1.情感把握不准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朝廷的担忧、痛恨奸臣、 不幕权贵、热爱国家、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对现实社 会的无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错因:①对诗句理解不当,浮于表面;②对注释信息任 意引申,脱离作品。 2.情感缺乏具体内容 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心中的愁苦、忧愁伤感、凄 凉、惋惜、悲伤。 ◆错因:①未能把握诗句的具体意思;②未掌握表述情感 的恰当格式。表述情感一般采取“内容+类型”的表述 格式,如“对春天逝去(情感内容)的伤感(情感类 型)”、“被贬谪的郁闷”等。
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特点,也需要抓住具体 描绘,结合全篇,深入感知,准确把握。
4.感情(主旨)分析错误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
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
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本诗表达了因国家动乱而困居京城的愁苦、对亲
人的牵挂、对时局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应对策略:准确理解、具体分析、联系语境
5.典故解析错误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 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陇 头梅:南朝梁时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 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尾联使用陆凯给范晔送梅赠诗的典故,表达了自 己明天登上岭头遥望故乡时,渴望能得到来自故 乡的问候的心情。 ◆应对策略:了解典故,精读作品,把握典故内容与 作品内容的契合点。
2017二轮复习古诗阅读 复习建议
一、客观题应对策略
(一)明悉考查范围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识记文体、文学、文化常识。 ◆考查重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内容和形式两个考查维度。 内容:作品从表层到深层的各层级意思
形式: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其他艺术手法、结构
复习建议
1.增强读懂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多接触有一定难度的唐宋诗词,指导学生读懂、 读透作品,切实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让学生口译或笔译古诗,可推动学生深入品读作品,提 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2.增强辨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结合典型作品,帮助学生彻底掌握常用的艺术手法。 3.梳理主观题类型,总结答题要领,增强规范答题的能力。 词语分析、句子作用、句子赏析、形象(人物、景物、 事物)分析、意境分析、思想感情、形象(人物、景物、 事物)描写、抒情方式、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等。 可总结答题格式,反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 4.重视客观题训练,力求客观题不失分。
8.忽视序、注、标题致误
忽视了诗前小序、诗后注释和标题包含的重要信 息,导致理解不当。 ◆应对策略:全面把握信息。 9.文学、文体、文化常识解说不当
跟作家作品有关的文学常识;古体诗与近体诗、
齐言与杂言、律诗与绝句、诗词曲之别等古诗的 文体常识。
◆应对策略:关注掌握相关知识。
二、主观题答题情况总结和应对策略
3.景物特征(气氛)概括不当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 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
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
阖。(苏轼《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 人舍》) 尾联描写深夜里中庭风起,清露满地,只有孤 萤飞来飞去,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气氛。
◆应对策略:认真品读,明锐感知,联系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