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同步练习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同步练习

《老子》五章练习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

B.是以不去.去:失去。

C.见.素抱朴见:看见。

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B.绝学..无忧C.天下莫柔弱....于水D.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名可名.,非常名D.甘其食,美.其服4.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B.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判断句)C.天下莫柔弱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D.是以不去(省略句)5.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

老子(约前600—前500),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家创始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______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又称________)。

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6.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成而弗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高中语文(人教)课件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 《老子》五章

高中语文(人教)课件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 《老子》五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②《老子》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 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认为只有无为 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的现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道可道.,非常道(名词作动词,言说、说) 出 (2)名可名.,非常名(名词作动词,叫) 出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甘; ……美;使……安;使…) …乐 (5)欲以观其妙.(形容词作名词,微妙)之处 (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东西,柔软)的东西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故令有所属. 动 词 , 依 从 (7)属属若名.予属属..作皆教文且坊以为第记所一之虏部《《《 琵鸿岳琶门阳 行宴楼》记》动量》词词 ,, 隶辈 属, 等
动 词 , 通 “ 嘱 ” , 嘱 咐 为君而子.不博恃学而. 连日 参词 省,乎表己 转《折 劝 学 》 (8)而 连 词 , 表 递 进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 冯 婉 贞 》 连 词 , 表 假 设 , 如 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民复.孝慈动 词 , 回 复 , 回 归
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 山 西 村 》
形 容 词 , 重 复 、 繁复
(5)复红罗 复.形 斗容帐 词《 ,孔 双雀 层东 的南 飞 》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课时作业5:2 《老子》五章

课时作业5:2 《老子》五章

2 《老子》五章(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训练(24分)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怀抱。

B .道可道,非常.道 常:永恒的。

C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文字。

D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居:居住。

解析 A 项,持守;C 项,法律条文,原则;D 项,占有。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道可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B.⎩⎪⎨⎪⎧有,名.万物之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绝.圣弃智夜久语声绝.D.⎩⎪⎨⎪⎧故令有所属.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解析 A 项均为动词,说出,言说。

B 项,动词,命名/动词,出名;C 项,动词,弃绝/动词,停止;D 项,动词,依从/名词,同一类人。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功成而.弗居顺风而.呼 C.⎩⎪⎨⎪⎧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鸡犬之声相.闻杂然相.许 解析 A 项,都是连词,“虽然”的意思;B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 项,代词,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D项,副词,互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无,名天地之始B.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C.民至老死不相往来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解析A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B项;甘、美、安、乐,都是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D项,重,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重视。

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天下莫柔弱..于水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解析B项,绝学,古义:抛弃学问。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老子》五章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老子》五章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注音徼.________ 音声相和.________ 为而不恃.________ 见.素抱朴________ 什.伯之器________ 远徙.________ 二、解释词义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故.荆轲逐秦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君安与项伯有故.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其无以易.之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属⎩⎪⎪⎨⎪⎪⎧故令有所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绝⎩⎪⎨⎪⎧绝.仁弃义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得其尤绝.者家焉 望⎩⎪⎪⎨⎪⎪⎧邻国相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 名可名.,非常名 ____________ 长短相形.____________ 绝圣.弃智.____________ 民复孝慈..____________ 绝巧.弃利.____________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____________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____________ 甘.其食 ____________ 美.其服 ____________ 安.其居 ____________ 乐.其俗 ____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无,名天地之始 ____________天下莫柔弱于水 ____________莫之能胜____________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___________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___________五、积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3《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3《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后针对训练3 《老子》五章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B.故令有所属.属:依从C.见.素抱朴见:看见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无忧..B.绝学C.天下莫柔弱....于水D.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解析: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生而不有,为而.不恃B.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解析:D项,连词,表假设,如果。

其他三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答案:D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满意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装,安于他们的居处,喜欢他们的习俗。

毗邻的国家能相互望见,鸡狗的叫声能相互听到,百姓直到老死不相互往来。

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主;受国不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云是以:因此B.受国之垢.垢:污垢C.是谓社稷..主社稷:指国家D.受国不祥..不祥:灾祸解析:B项,垢:耻辱。

答案:B7.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③其无以易之.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代指水柔弱的本性;④结构助词,的。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 C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 D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解析:选C C 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②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天下莫柔弱于.水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选D 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道可道,非常..道 C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D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解析:选B B 项,非常:古义为“不是永恒的”,今义为“特殊的、十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小.国寡民 B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 .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选C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

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

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即《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B .声.,简单的发音;音.,特指单声,与合声相对。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社稷”为民族的象征。

D.结绳..,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情,传递信息。

解析:选C “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50分钟·60分)一、基础过关(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可道.,非常道道:言说,说出B.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C.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文章D.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垢:耻辱【解析】选C。

文:原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选D。

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选C 。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选D 。

D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提到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具有不可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源。

B.第二章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的意思是,只要能够承受国家的屈辱,就可以做君主。

D.老子认为,只要让百姓不用各种器具,满足他们的温饱需要,就可以使国家太平发展。

【解析】选A。

B项,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项,表述绝对化;D项,“只要”后的条件不充分。

6.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

B.“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老子》五章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老子》五章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老子》与现实的联系。

2.背诵《老子》中有关“道法自然”的句子。

“道法自然”的角度评说时事。

〖教学重点〗时事与“道法自然”的联系。

〖教学难点〗《老子》“道法自然”相关文句的理解〖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课后网络交流法〖教学流程〗学生准备:请点击各部分链接,看完后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想法,准备在课堂上讨论。

一、景观讨论:九寨沟地震后,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遭到破坏,需不需要人工修复?讨论:你更喜欢原生态的古镇还是人造古镇?读背《老子》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0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二、美善真讨论:你如何看待“美容”“整容”不成反“毁容”?讨论:你如何看待小学生的“理想是当一名贫困户”?读背《老子》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讨论:你所知的恋爱套路有哪些?如何看待恋爱的套路化?心理学教你科学把妹撩汉法读背《老子》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①出,有大伪②;六亲③不和④,有孝慈⑤;国家昏乱,有忠臣。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4 胠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4 胠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胠箧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项,“适”的意思是“到,去”。

“舍”的意思是“放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

B项,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

C项,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

D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知其然邪B.何适而无有道邪C.此世俗之所谓知也D.天下未之有也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

4补写出下列《庄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夫,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2)彼窃钩者诛,,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3)故,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谷虚而川竭(2)窃国者为诸侯(3)绝圣弃知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示:显露。

B.擿.玉毁珠,小盗不起擿:扔掉。

C.殚.残天下之圣法殚:害怕。

D.则天下不铄.矣铄:炫耀。

项,“殚”的意思是“尽,全”。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知”主张的一项是( )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②擿玉毁珠,小盗不起③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⑤毁绝钩绳而弃规矩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庄子在这里只是引用这种观点,是为了说明“仁义圣智”不能向别人显示;⑥是庄子展示的“绝圣弃知”后的理想社会,不属于其主张。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2.2《老子》五章-精选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2.2《老子》五章-精选ppt课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不见其形”被称为“无”的“道”,却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老子用 “有”来形容“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到“形而下”的介于“有形”与 “无形”的一种特定的状态。“无”和“有”,来源相同,有机联系,相反相 成,同叫作“玄”。所以,综合起来“道”是“无”中“有”,“有”中“无”,“道” 超越了人的经验世界。这一章启示我们:不可拘泥于万事万物的表 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的实质。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发 点。老子就是从这里出发,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老子,生卒年月不详,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 河南鹿邑)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老子曾任周王朝掌管史册典籍的官吏,后退隐。他晚年乘 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又名《老 子》),最后不知所终。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观其徼.
jiào
社稷.

加点字 受国之垢. 舟舆.读 Nhomakorabea gòu yú
2.解多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相当于“夫”,无义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连词,因此
故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名词,老朋友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形容词,原来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 名词,交情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形容词,容易 易 其无以易之 动词,改变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欲以观其妙. “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微妙的地方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 甘.其食 “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 美.其服 “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安.其居 “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

高二选修语文 儒道互补之《老子》五章

高二选修语文 儒道互补之《老子》五章

译 文: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
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
嘴很笨,不露锋芒。
八十章:
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 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 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 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 有机会去使用。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 时代,(使人民)有甜美的饮食,美丽的 衣服,安全的居所,欢乐的习俗。邻国之 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 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
你能针对《老子五章》的某些说法
提出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吗?
原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注: 始:指开端; 母:指根源; 名:指命名
释义:
因此,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的开端,
用 “有” 来命名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注:
妙:微妙; 徼:边界,极限; 玄:玄妙 释义: 因此,可以从永恒的“无”中去观察宇宙 的微妙之处;可以从永恒的“有”中去推知万 物的极限。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 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原文: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 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 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 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何谓“道”?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 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 令)而常自然”(没有谁使它们这样,是 从来就自然而然的),因而“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受制于地, 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 于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自然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之《老子》五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之《老子》五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之《老子》五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第二课时《老子》五章一、导入: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老子是一个足够神秘的人物。

他的出生神秘,在道教的许多典籍中,有很多神话般的记载。

(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他的生平也足够神奇,有说他(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也有认为老子应该是周太史儋。

就连他的著作《道德经》的产生也众说纷纭,“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老子》这本书上汲取有益的知识和力量。

(这部书虽然很薄(不到六千中文字,因此足以用一张报纸登载),但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

整个系列的道家哲学家,都用此书作为他们自己思想的起点。

在西方,《道德经》远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

事实上,该书至少出版过四十种不同的英文译本,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的版本。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二、一般性的文学常识简介:流行的一种说法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章《老子》中,可以大致窥见老子的思想核心。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课件: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课件: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

扩步糸统调音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一、多维探究一一激活你的思维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提75: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吕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怛不变的道理;能够命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

二、客观事物的真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

这句话出现在《老子》的第一章,又是第一章的第一句,带有开宗明义的作用。

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是什么?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这表现了老子怎样的宇宙观?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提示:在老子看来,“无”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

“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一种哲学概念。

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

“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 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 O3.老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你认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道理吗?扩步糸统调音_: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这是老子智慧的核心,是作为老子向世人推出的济世安民的两大法宝,是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

“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

人教版2020高中语文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教版2020高中语文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B.是以不去.去:失去C.见.素抱朴见:看见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解析】选C。

见:显露、表现。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D。

两个“其”,均为第一人称,“自己”“我”。

A项,①“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②介词,用。

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项,①语气词,通“矣”;②动词,停止。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常无,欲以观其妙.B.天下皆知美.之为美C.弱.之胜强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解析】选D。

A、B、C三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名可名,非常..无忧..名 B.绝学C.而攻坚强..于水..者,莫之能胜 D.天下莫柔弱【解析】选D。

A项,“非常”在文中意思是“不是永恒不变的”;B项,“绝学”在文中指“抛弃学问”;C 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

此三项均与今义不同。

【知识延伸】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和一般动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它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活用为名词。

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中“圣”和“愚”都是形容词,在此句中充当主语,分别译为“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

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和“远”,后面分别带宾语“贤臣”“小人”,所以分别活用为一般动词“亲近”“疏远”。

(2)当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修饰时,它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中的“穷”,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3)“所+形容词”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2《老子》五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道可道 动词,言说、说出 怀其璧,从径道亡 名词,便道,小路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动词,取道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 名词,主张、思想、学说 伐无道,诛暴秦 名词,道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辨用法
名可名.,非常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叫出,命名 长短相形. “形”,名词活用为动词,对照,比较 绝圣.弃智 “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贤 民复孝.慈. “孝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孝慈的地步 绝巧.弃利 “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巧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弱小;“柔”, 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柔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不见其形〞被称为“无〞的“道〞,却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老 子用“有〞来形容“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到“形而下〞的 介于“有形〞与“无形〞的一种特定的状态。“无〞和“有〞,来 源一样,有机联系,相反相成,同叫作“玄〞。所以,综合起来“道〞 是“无〞中“有〞,“有〞中“无〞,“道〞超越了人的经历世界。这 一章启示我们:不可拘泥于万事万物的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 “道〞的实质。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发点。老子就是从这 里出发,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
〞,就是对其无心为文,却能自然成采而言。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关于语言修辞技巧,研究者普遍认为?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 上独具特色。章沧授对?老子?的语言修辞手法做了更为全面具体 的研究,他认为?老子?在句式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排比、 对偶、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他在文 章中重点分析了排比和对偶两种句式。?老子?中的排比句数量多, 格式齐备,形式灵活,运用巧妙,“这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 理主次清楚,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 磅礴,假设悬河飞泻,注而不竭〞;?老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 句,“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置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 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令人启迪无穷〞。他对?老子?用喻进展 了详尽的考察,指出: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说明事 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激.发 缴.费 侥.幸 以观其徼.B.相和.和.面 和.药 一唱百和. C.社稷.青稞. 稗.子 不事稼穑. D.远徙. 徘.徊 敝屣. 家徒.四壁 解析A 项,依次读“jī,jiǎo,jiǎo,jiào”;B 项,依次读“hè,huó,huò,hè”;C 项,依次读“jì,kē,bài,sè”;D 项,依次读“xǐ,pái,xǐ,tú”。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解析C 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C.D.解析A 项,①“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②介词,用。

B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 项,①语气词,通“矣”;②动词,停止。

D 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D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 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D5补写出下列《老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道可道,;名可名,。

(2)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答案(1)非常道非常名(2)难易相成高下相倾(3)天下莫柔弱于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五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激.发 缴.费 侥.幸 以观其徼.B.相和.和.面 和.药 一唱百和. C.社稷.青稞. 稗.子 不事稼穑. D.远徙. 徘.徊 敝屣. 家徒.四壁项,依次读“jī,jiǎo,jiǎo,jiào”;B 项,依次读“hè,huó,huò,hè”;C 项,依次读“jì,kē,bài,sè”;D 项,依次读“xǐ,pái,xǐ,t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C.D.项,①“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②介词,用。

B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 项,①语气词,通“矣”;②动词,停止。

D 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5补写出下列《老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道可道, ;名可名, 。

(2)故有无相生, ,长短相形,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非常道非常名(2)难易相成高下相倾(3)天下莫柔弱于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十九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已:通“矣”。

B.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成:构成。

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去:离开。

D.安其居,乐其俗.俗:习俗。

项,“去”的意思是“失去”。

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 )①长短相形,高下相倾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④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④;④说明怎样表现绝弃圣智、仁义、巧利。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

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D.“小国寡民”“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

项,理解分析错误,这是老子认为的理想社会,不是对当时社会的保守的认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的重点。

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

事物生成不要占为己有,虽起了作育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即使有功劳也不要居功自傲。

(2)国家小,人民少,让百姓有各式各样的器具不用,让百姓看重死亡不远离故土。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修.道德 修:修饰。

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

C.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

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排斥。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C.D.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在。

B 项,①助词,无实义;②代词,指代后面所说的内容。

C 项,连词,表修饰。

D 项,①连词,和;②介词,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3)“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2)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3)“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了解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

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好像就是龙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老子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三、语言运用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材料中老子是如何论述“上善若水”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抓住“水善”的特点,关键是对七个并列排比句及“水”与“人”的相似点的分析。

,老子最赞美水,认为水是近于道的。

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类于水。

同意。

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这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不争”。

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大道。

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宁静,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15下面是一组“告别社会陋习,倡导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画,请参照图①示例,分别用两个五字句为图②和图③配文。

要求:通俗易懂,句末押韵。

图①示例:乱刻又乱画,真把风景煞。

:车窗把物抛,行人怒火烧。

图③示例:无视禁烟牌,惹得抱怨来。

相关读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