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五年级组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登鹳雀楼》的学习,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鹤楼送别》,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别》,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2)选取优秀朗读者进行展示。
2. 背诵练习:(1)让学生在课后背诵《黄鹤楼送别》,加强记忆;(2)下次课前进行背诵检查。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2. 搜集其他关于黄鹤楼的诗词,进行比较学习;3. 写一篇关于《黄鹤楼送别》的读后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2)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2)评估学生在讨论、朗读、背诵等环节的表现。
关于《黄鹤楼送别》教案4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关于《黄鹤楼送别》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送别》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鹤楼送别》教案篇1教学要求: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B、提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 诗歌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3. 图片和地图。
4.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黄鹤楼的特点和传说。
(2)简介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与诗歌相关的文化知识。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强调生字词的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结合图片和地图,分析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中送别情景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离别之情和友谊之珍贵。
6. 朗读和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情感的投入。
(2)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展示。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8.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9.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离别之情友谊之珍贵10. 课后反思六、诗歌解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离别之情和友谊之珍贵。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中的离别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友情。
(2)了解祖国河山的美丽,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离别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朗读。
2. 体会诗人送别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黄鹤楼送别》全文。
2.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3. 字典或其他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介绍黄鹤楼的背景和诗意。
(2)引导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
2. 学习诗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3)讨论诗文中的意象和离别情感。
3. 品味诗文:(1)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送别的悲伤和友谊的珍贵。
4. 朗读和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和理解。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推荐一些类似的古典诗词,供学生课后欣赏和阅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准确性。
3.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对诗文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黄鹤楼送别》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朗诵。
黄鹤楼送别(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黄鹤楼送别(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黄鹤楼送别(精选14篇)黄鹤楼送别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间的依依依惜别之情。
导学提纲a、自主学习一、读一读: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二、写一写: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三、想一想1好友如果分别时是什么样?2第一节写黄鹤话别,怎么理解?3长江边的景色是什么?4哪些词描写黄鹤楼的壮观?5第二段写吟诗作别,怎样理解?四、熟读课文五、把疑难问题记下来,准备小组交流b、合作学习一、质疑问难二、合作探究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2、好朋友话别时是什么情况?三、合作背诵作业菜单1背诵课文中的诗2根据长江边的景色,写一段话,描写自己家乡的景色板书设计为朋友饯行碧蓝的天空留恋往返依依话别黄鹤楼送别篇2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别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学法设计: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因为这段话中有“友人”和“伫立”,而这两词语正是可做文章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友人”发问,从“伫立”想开去,从而突破全文,诵读第三节与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深。
四、学情分析:文章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且人物的情感细腻,这是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的,我经过多次对文本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文本的第四节内容是课文的眼,抓住这段话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别》。
(2)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离别之情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别》。
(2)理解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2)对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古诗《黄鹤楼送别》文本。
(2)作者王之涣的生平介绍资料。
(3)相关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古诗背诵角、创意写作区。
(2)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或多媒体素材,展示黄鹤楼的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别》,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教师分享作者王之涣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教师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意象、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运用意象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创造力。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推荐】《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黄鹤楼送别》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拟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进步言语表达才能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拟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
指出课文特点。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
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
然后交流一下。
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之景〔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设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
讨论并板书:之情。
〔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
讨论板书:依依惜别〔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
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诗文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人送别的情感,理解友谊的珍贵。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文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
2. 感受作者送别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的景象。
(2)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黄鹤楼送别》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2)各小组选取一个关键字词,进行分享和解释。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作者的送别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分别的经历,体会友谊的珍贵。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作者的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黄鹤楼送别》,书写课后感悟。
6. 课后作业(1)背诵《黄鹤楼送别》。
(2)书写课后感悟,分享自己的送别经历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文的背诵和课后感悟的书写,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诗歌。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能够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诗歌的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和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学生能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并学会珍惜和表达。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以及《黄鹤楼送别》的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中的黄鹤楼和长江等地理元素。
2.2 诗歌内容分析: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如黄鹤楼、长江、孤帆等。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变化,从离别到祝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引入黄鹤楼和李白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如离别的心情、送别的场景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应用与拓展: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并学会珍惜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的能力。
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背诵诗歌。
4.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评估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了解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写作、绘画或表演等作品,了解其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原文和翻译。
提供《黄鹤楼送别》的原文和翻译,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图片或视频资源。
提供黄鹤楼、长江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5.3 学习活动指导。
提供具体的指导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分析和表达等活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生字词和诗句理解,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诗词鉴赏和创作练习,拓展他们的思维。
3.互动探究,提高参与度: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探讨诗句的意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诗句讲解: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义。
-诗词特点:分析本诗的韵律、对仗、平仄等艺术特点。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提问法、举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诗句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和‘烟花三月下扬州’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评价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学方法:运用总结归纳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简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2.教学方法:运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黄鹤楼送别》的作者、背景、诗句意义及诗词特点。
-作者介绍:介绍李白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背景介绍:讲解唐朝时期黄鹤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李白与黄鹤楼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离愁别绪。
(3)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黄鹤楼送别》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2)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 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离愁别绪。
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李白生平及《黄鹤楼送别》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黄鹤楼图片,引发学生对黄鹤楼的美好想象。
(2)简介诗人李白,引导学生了解李白与黄鹤楼的渊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鹤楼送别》,感受诗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4. 背景知识介绍(1)介绍《黄鹤楼送别》的背景。
(2)讲解李白与黄鹤楼的渊源。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黄鹤楼送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鹤楼送别》的诗意。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人送别的情感。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背景知识,深入解读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别》的灵感来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课文及教案(通用17篇)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课文及教案(通用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课文及教案(通用17篇)五年级教案的编写还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愉悦和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识的获取和成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案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离别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
十五、教学计划调整: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主要解析了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公开课《黄鹤楼送别》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教学反思、评价方式、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拓展、安全事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计划调整等十五个章节。
2. 开展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3.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增进家校互动,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十二、安全事项:
1. 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确保学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作业的安全,如:正确使用电脑、避免长时间对着屏幕等。
十三、教学资源:
1. 课件:制作与古诗《黄鹤楼送别》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对古诗《黄鹤楼送别》的意境和主题是否有了深刻的理解?
3. 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是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4. 针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九、评价方式:
《黄鹤楼送别》精品教案(活动版)
《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文章,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
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激发情感的好课文。
【学情分析】《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作为五年级的孩子是很难体会到的。
抓住课文中几个关键词“终于、一饮而尽、凝视、伫立”体会感悟:虽然只有这样短短几个字,却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诵读之后学生终可知其滋味。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力求让学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主动探究,读懂故事,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古诗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按“观景——话别——目送”的顺序行文,叙写了送别的过程。
3.形象再现诗歌情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形象再现诗歌情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影音资料和文本资源。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诗导入1.揭题释疑。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
谁知道是在什么地方送别?2.这篇文章是根据李白的一首诗改写而成的。
谁知道李白的这首诗?【播放视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下面看题目,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看了题目你知道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哪里去呢?(生可以结合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谈。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黄鹤楼”、“烟花”、“长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友谊观念。
(2)了解中国古代楼阁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诗人的情感和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的理解。
2. 中国古代楼阁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的介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黄鹤楼送别》。
2. 课件:黄鹤楼的图片、诗人李白的图片、历史文化背景的资料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黄鹤楼吗?黄鹤楼在中国的哪个地方?”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别》,感受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一些生僻词语。
3. 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黄鹤楼”、“烟花”、“长江”等。
(2)引导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情感,如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感受。
4. 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别》,要求熟练、准确地朗读。
(2)让学生默写诗句中的重点词语。
5. 拓展与思考:(1)介绍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楼阁的意义。
(2)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诗人李白,你会如何送别你的朋友?”并交流分享。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鹤楼的小作文,可以描述黄鹤楼的景色,也可以写一次参观黄鹤楼的经历。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全新完整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二、教学目标:1.了解黄鹤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诗词创作背景。
2.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黄鹤楼的图片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2.诗歌鉴赏的示例和练习题。
3.学生练习册和笔记工具。
六、教学过程:Step1:导入活动(15分钟)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向学生介绍黄鹤楼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提问学生:你们对黄鹤楼有什么了解?黄鹤楼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Step2:诗歌欣赏(20分钟)播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朗诵音频或演唱版本。
让学生用心聆听,并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随后,导师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Step3:诗歌分析和鉴赏(30分钟)3.1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a.引导学生探讨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如离别、友情、壮志等。
b.帮助学生分析诗歌中具体的表达手法和情感渲染,如意象、抒情等。
3.2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a.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鹤、江水、旅行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b.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3.3诗歌的美学特点:a.探讨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性,帮助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
b.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意境和意蕴,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Step4:学生练习和表达(30分钟)4.1学生分组演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演绎,可以是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 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黄鹤楼送别》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黄鹤楼送别》的作者王之涣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 品析诗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背诵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直至全文背诵。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送别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学生能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2. 评价方法:(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了解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检查学生作业中对生字词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五年级组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任务:
任务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任务二:潜心品读,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出示古诗学生读诗说诗意
这是一篇文包诗,文包诗的特点是诗中有文,文中有诗,文中还藏着浓浓的情。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预设一:(1、2自然段的学习)
生1: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第一自然段,我从“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感受到阳春三月春光明媚,长江边一派百花争艳的情景。
生2:“饯行”的意思是设酒食送别,文中指李白设酒食为孟浩然送行,从中体会到他们深厚的友情。
生3:从“俯临长江、飞檐临空”感受到黄鹤楼的雄伟壮观。
生4:从“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这句话中的“一会儿、一会儿”感受到他们并不是真的在欣赏景色,是掩饰自己不忍分别的感情。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还有补充?
生:“仰望”和“远眺”都是表示看的词语,我们小组还搜集了一些,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并读。
生:文中的“藏”字也写出了好朋友分别时不舍的情感。
师总结:暮春三月的美景和雄伟壮观的黄鹤楼都不能吸引两位大诗人,一对好朋友的动作传情令人赞叹!
板书:动作传情
预设二(第3自然段的学习)
生1: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第三自然段,李白举起酒来首先称赞孟浩然的人品,我在课下查阅了有关孟浩然人品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生2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我在课下搜集到了孟浩然的名篇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尤其是《春晓》妇孺皆知,请大家和我们齐备《春晓》
生3大家请看这句话,“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孟浩然与李白同时而年长。
李白这些晚辈大诗人都对这位前辈尊敬有加。
李白还曾有诗篇赞美孟浩然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字里行间则无不透露出对孟浩然的景仰之情。
生4:正是因为这种深情,李白不只如何表达,他真切地举起了酒杯说:“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请我们小组深情的朗读这段话。
生:适当评价。
同学们酒杯中盛满的仅仅是酒吗?孟浩然饮下的也仅仅是酒吗?那你认为饮下的还有什么呢?请用排比句式说一说。
预设生:这满满的送别之酒,盛满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深的敬重之情,盛满了浓浓的朋友之情,盛满了依依的不舍之情,情在眼中,情在酒中,情在无言的相望中,孟夫子接过这沉沉的酒杯,饮下了李白的深情告白,饮下了别离的无奈,饮下了相聚的等待。
板书:对话叙情
预设三4、5段的学习
1、学习这一段话,我觉得抓住伫立来体会作者的心情。
李白站在长江边,眺
望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同为友人是从春水中渐渐远去的,所以李白一直凝视着滚滚长江。
孟浩然说过,我们的友谊就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所以凝视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
2、凝视就是专注地看,体现出李白对朋友的万般深情
3、“伫立”是长时间的站立。
伫立和凝视也表现出李白的惆怅和不尽的思念。
4、滚滚的长江水在诉说着他们的不舍心情,看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海鸥点点。
这句,我可以看出这是个拟人句,杨柳都紧紧的依偎在一起不忍分开。
江上的海鸥好像在给孟夫子送行。
5、师:李白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随机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全
班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也想用写诗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的送别之情出示:送
别是一艘小小的船,在这友人无尽的思念。
板书:吟诗抒情
7、送别是一杯醇美的酒,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是一首伤怀的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其他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业:用文包诗的形式改写送别诗。
板书设计:25黄鹤楼送别
动作传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
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