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枣庄八中北校刘锦杰)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 宗 元
寄 漳 、 汀登 、柳 封州 、城 连楼 四 州 刺 史
柳宗元(773年—819年),唐宋八 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 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 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 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 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 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 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 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 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州高耸的城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无边愁绪像海天相接般宽广迷茫。 阵阵狂风吹乱了那水面上的芙蓉; 倾盆暴雨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的愁肠。 彼此同时遭贬来到这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边远之地,还彼此 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2分)。抒发了诗 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 奈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思念之情。(2分)
3. 简析颔联景物描写蕴含的深意(4分)。
颔联以“惊风”“密雨”象征邪恶势力(1 分),以“芙蓉”“薜荔”象征自己芳洁的人 格(1分)。又借急风骤雨吹打着芙蓉、薜荔之 景(1分),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表 达内心怨愤之情(1分)。
1.从全诗来看,作者茫茫愁思包含哪些内 容,请简要概括。
①仕途失意之无奈与愁苦 ;
②对故土、对友人的相思怀念之情; ③受小人摧残,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 作者产生茫茫愁思原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 赋中又兼有比兴。
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 以为裳。”又云:“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 蕊。”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 芳洁。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沈德潜《唐诗别裁》: “惊风、密雨,言在此 而意不在此。”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 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 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对天地长歌一呼, 写成一首七律,遥寄给共同遭逐的战友们。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一读诗歌 借助注释 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二读诗歌 借助意象感知情感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1、整体把握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
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 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 茫”,笼罩全篇。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2、逐联理解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城楼夜景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解
登 柳
题
州 城
楼
寄
漳
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评析:这首诗将贬居遐荒、壮志成空的悲愤之情和友朋失散、聚会无期的忧伤之意,一并融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中,因而颇具耐人寻绎的“象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刘禹锡等八名革新志士都被贬为远州司马。
时过十年,柳、刘及韩泰、韩晔、陈谏等五名幸存者才得以奉诏进京。
但随即又分别被贬往更荒远的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任刺史。
这首诗便是柳宗元于元和十年(815)初抵柳州(今广西境内)时为寄赠心心相印的难友而作。
全诗由“登柳州城楼”起兴。
登楼,意在纵目远眺,即景骋情。
因而,首联便着手将登楼所见景色绘制成深蕴情思的画面。
“城上高楼接大荒”,“接”,即目接之意; “大荒”,则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高楼”而处于“城上”,登临者自可将视线放射得更远,于是,辽阔而荒凉的边地景色便为作者一览无余;望到极处,但见海天相连,而作者的“愁思”仿佛便充溢于那茫茫无际的空间——以“海天”缀于“愁思”之前,正为暗示作者的“愁思”犹如天一般弘大,海一般深沉。
全诗便由这个勾魂摄魄的“愁”字层层下翻,转出一层又一层令人触目惊心的境界。
颔联有意缩小描写空间,将笔墨专注于近处的夏日景物。
如果说前一联是运以泼墨写意的疏朗之笔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改用工笔勾勒,以求真切和细密。
而欲求真切和细密这一意图本身,又恰恰反映出作者乃“凭虚构象”,别有寄托,以致必须细加缝合,密作掩盖。
的确,描写夏日景物,不取风和日丽之时,偏择“惊风”、“密雨”之际,这已透露出其中消息;而“惊风”、“密雨”所飐、所侵者偏又恰好是屡屡被用作比兴材料的“芙蓉”和“薜荔”,岂不更发人深思? “芙蓉”、“薜荔”,在诗人们笔下,历来是美好而芳洁的人格的象征。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五、岭树重遮千里目,
那山岭间重叠的树木,遮蔽了我要望千 里的眼睛
六、江流曲似九回肠。
弯曲的江流,好像九转的回肠。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第三联写远景。自己目前已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 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 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 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 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 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 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而从意义上看,上 实下虚,前因后果。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章辞采华 丽。21岁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 新。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 马。后又贬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被贬期 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写作背景
公元 805 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顺宗即位,改元 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 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 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 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 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 815 )年初,柳宗元与韩 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 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 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 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
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
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
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
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
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
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
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新
问题探讨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作者 因何而“愁思茫茫”?
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 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 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
借景抒情,景中见情。
3、作者借何景来表达自己的愁思的,这 些景有何特点?作者又是时如何表达情感 的?
楼接大荒、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 江流九曲、百越文身地。景色哀伤凄凉,诗人 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 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7.既然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 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 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作者 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越文身地” 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 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 “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 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 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 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 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小结3:
3、贬谪诗中会出现的常见意象
风、雨、云、雪、山岭、江流、楼台、香草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子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归雁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 大庾岭北驿》
文本剖析
1.这首诗是作者初任刺史时所作,同学们 思考一下,诗人从长安长途跋涉,好容易才 到柳州,应该稍事休息了,为什么却急不可 耐的爬上“城上高楼”?
提示:“城”高于地,“楼”又高于城, 登上城楼,已在高处;又在“楼”前着一 “高”字,意在极言其高。为什么要极言 其高呢?因为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是怀 远,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 情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正式版
提示:“城”高于地,“楼”又高于城, 登上城楼,已在高处;又在“楼”前着一 “高”字,意在极言其高。为什么要极言 其高呢?因为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是怀 远,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 情愫。
2.诗人登上高楼看到了什么?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 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展现在 诗人眼前的是从自己的贬所远接战友们的 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 即由此喷涌而出,而自己的茫茫“愁思”, 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楼接大荒, 则楼上人的视野由近及远,这是总写,是 概写。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柳州时为一同遭贬的四位 友人而写的。柳宗元到了柳州任职以后,心 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某一天,登上柳州城 楼,于是感物起兴,触景生情。朝廷的昏庸, 友人的疏离,愁情思绪油然而等四位友人。诗中既表现出他们相同的 际遇和真挚的友谊,也蕴含着他们天各一方、 难以抑制的痛苦的情怀,这种情怀是由特定 环境下的政治斗争所引发、形成的。
整体思路
全诗用“愁思”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 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 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 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
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文本剖析
1.这首诗是作者初任刺史时所作,同学们 思考一下,诗人从长安长途跋涉,好容易才 到柳州,应该稍事休息了,为什么却急不可 耐的爬上“城上高楼”?
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 柳家巷),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 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 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 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 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其诗多抒写抑 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 《始得西山宴游记》 《黔之驴》 。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背景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
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
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
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刺史。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
《说文》:“风吹浪动也。
”芙蓉:指荷花。
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
”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薜荔(bìlì):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jī)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古诗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秋宿湘江遇雨》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 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 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 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 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 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 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 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 首诗。
诗歌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联:诗人长途跋涉
来到柳州登上高处,看到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感物 起兴,茫茫“愁思”喷涌而出。颔联写近景,描绘风 急雨骤的景象。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 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 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 联想,愁思弥漫。颈联写远景。诗人由风雨触发联想, 念及朋友,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 连四州。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 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尾联 照应题目,表达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望而 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讯。而望陆路,则山岭 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使 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全诗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尾联以景作结。“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两句,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 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 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
小试牛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诗颔联中的“芙蓉”“薛荔”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 洁,而“惊风”“密雨”则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乐 景衬哀情。 B.谭诗的颔联也有“芙蓉”薛荔”,但因承接了上句闻 鸡起舞的故事事,加上“万里”“千家”的修饰则显得 壮丽开阔。 C.柳诗的颈联写的是远景,两句同是遥望,却一仰一俯, 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 回之肠。 D.谭诗的尾联暗用屈原与渔父的典故,屈原尚有渔父与 之对话而渔人见了诗人竟不与言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 感。 15A 【解析】错在“乐景衬哀情”。柳诗的颔联以哀景 衬哀情:暴风肆虐,抽打着长满芙蓉的水面;密雨施狂, 侵袭着长满薢荔的墙壁。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注释及解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②,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③,密雨斜侵薜荔墙④。
岭树重遮千里目⑤,江流曲似九回肠⑥。
共来百越文身地⑦,犹自音书滞一乡⑧。
〔注释〕①本篇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是柳宗元在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任上,写给四州刺史的诗。
漳,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泰;汀,汀州(今福建长汀县一带)刺史韩晔;封,封州(今广东封川县一带)刺史陈谏;连,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刺史刘禹锡。
②城,指柳州城。
接,目接,即“看到”的意思。
大荒,广阔的荒僻地区。
③惊风,狂风。
飐(zhan展),吹动。
④薜荔(bi li闭力)墙,爬满薜荔的墙。
薜荔,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可以缘壁而生。
⑤重遮,层层遮蔽。
千里目,远眺的视线。
⑥江,指柳州城外的柳江。
九回肠,屈曲很多的愁肠,比喻愁思百结。
⑦百越文身地,指作者及四州刺史所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百越,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图案,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习。
⑧犹自,仍然是。
滞,不流通,阻隔。
〔解析〕歌德曾说:“他们(指中国诗人)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中在一起的。
”(《歌德谈话录》)中国古典诗歌确实常常离不开自然景物,但如细加辨析,我们又可以发现古典诗歌中又较少单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更多的是将景物描写作为一种手段,而实有所寄寓,所谓“诗三百篇,鸟兽草木,各有所托”即是此意。
如《燕燕》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写燕儿双飞,自由自在,实是在衬托其时离别之人,身不由己,依依难舍;《黍离》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黍稷由“苗”而“穗”而“实”,则旅途的长远辛劳,心情的郁闷烦躁,就已尽在不言之中了。
唐诗的写景寓意,更是成就卓著,妙思佳句,俯拾即是。
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共八句,中四句都是写景,但诗人忧谗畏饥的无限愁绪,却已强烈地渗透于字里行间。
【诗歌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2、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3、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4、惊风:急风;狂风。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7、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8、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9、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律诗。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5)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
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
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
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
《说文》:“风吹浪动也。
”芙蓉:指荷花。
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
”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发文身,以象鳞虫。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名句注释惊风:狂风。
飐:吹动。
芙蓉水:荷花池水。
密雨:细密的雨点。
此处可作暴雨解。
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
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
诗人写风雨侵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翻译成现代诗:城上的高楼连接着极其荒漠的原野,无边无际的愁思吞噬着我,茫茫一片,如海如天。
令人心惊的疾劲狂风胡乱地吹动着满池的荷花,密密麻麻的雨点敲打在缠满了薜荔的老墙间。
重重叠叠的山岭和大树啊,遮住了千里视线,曲曲弯弯的大江河流啊,又如九曲回肠般缠绵。
我们一起来到这遥远的历来被称尚未开化的岭南,现在,我们各自一方,连音信都无法递传。
赏析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改革失败后,他与刘禹锡等同时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
这首诗是他在任柳州刺史时,写给与他同时被贬“漳”(福建漳州)、“汀”(福建汀州,现长汀)、“封”(广东封川县)、“连”(广东连县) 四州的朋友的。
这四州的刺史分别为韩泰、韩哗,陈谏、刘禹锡四人。
全诗可分两个部分,前面六句,是写在柳州城楼上看到的自然景色,写景中也有想象,在景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与一般的写景有很大的差别。
这感情色彩贯穿着都友人的深切怀念,从更深层次上,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政治上改革失败、战友被贬的无奈。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首联先写城楼。
城上高楼与大荒相连接,说明柳州地处荒芜和僻远,从了城门就是荒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
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
《说文》:“风吹浪动也。
”芙蓉:指荷花。
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
”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发文身,以象鳞虫。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名句注释惊风:狂风。
飐:吹动。
芙蓉水:荷花池水。
密雨:细密的雨点。
此处可作暴雨解。
斜侵:横斜着飘洒过来。
薜荔:又名木莲,一种常绿藤木,蔓生植物,常爬生在墙壁上。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代-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翻译: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广野。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
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
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
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
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
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
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
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
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
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
知如何排遣了。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 怎样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纷乱
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 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 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蓉以为裳。”又云:“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
落蕊。”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
好与芳洁。
• 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 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 击和迫害。
•
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婉转、含蓄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远景,写山水景象。
•
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
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
我的曲结的愁肠。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九回肠:愁肠百结。九,次数多。
•
把江流曲比作九回肠,其实是把自己的
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
•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
• 南朝梁 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 遥夜兮九回肠。”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
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
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
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
动荡。
•
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
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 我认为作者希望橘树成林。作者不论首联 中“新”、“遍”二字对橘树嫩绿和茂盛 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 都表现了对橘的喜爱之情,自然也渴望自 己亲手栽种的橘树成林;颔联更是一正一 反用屈原怜橘和李衡谋利的典故,以像屈 原一样爱橘表现了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 眼中是高洁的象征,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 己正是作者未在贬谪后消沉,坚守节操的 体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 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
•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
• 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 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 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 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 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 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 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 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明确: 第二联写近景。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 见的风急雨骤的景象,用芙蓉与薜荔,象征着 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 势力。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 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 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 虑和愤慨溢于言表。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 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
•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 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 流落他乡故称“楚客”。皇树,即橘树。 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之句。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 橘发家至富,给子孙留点财产.临死时对他 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 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 所以称为“木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哀景抒哀情,景中见情。
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 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 蓉”“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仕途风 波险恶。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 芳洁。 赋中有比,不着痕迹。
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 融。
登柳州城楼寄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 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 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 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 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pī)被贬斥而 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 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 马”事件。
1、自由朗读
2、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 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 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 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文身的地方, 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 几句?请加以赏析。
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
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
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试比较柳与韩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的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 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中充满了 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 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 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步骤:
1、句意。
2、表现手法。结合诗
句。
3、情感、作用。
问题探讨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作者 因何而“愁思茫茫”?
因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 波险恶,而愁绪满怀; 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挂念之 愁。
2、作者的愁思是借哪些景物表达的? 这些景有何特点?
A、 楼接大荒、惊风乱飐、密雨斜
侵、岭树重遮、江流九曲、百越文 身地。 B、景色哀伤凄凉。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这一联是怎样将景和情交融在一起的?
远景,写山水景象。
比喻。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 愁肠百折,异常贴切。 情景交融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 沉郁顿挫,点明寄书寓意。
这首诗借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 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 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 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 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 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 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解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⑴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事 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 意。 ⑵寄:只要设身处地,稍加 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 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 的漳、汀、封、连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