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5.15黄州快哉亭记学案(沪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等;(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快哉”、“物我相融”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学会欣赏古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和典故的解释和运用;3.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结合课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修辞手法的美;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苏轼及其时代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初步感知文本魅力;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5.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黄州快哉亭记》全文及相关阅读材料;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前了解作者苏轼及其时代背景;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语言美;2.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式;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并欣赏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等;4. 成语和典故讲解:讲解文中出现的成语和典故,如“快哉”、“物我相融”等,并让学生举例运用;5. 哲理启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感悟其中的哲理。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3)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州快哉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3)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3.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2.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心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相关背景资料;3. 重点字词解释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黄州快哉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色描写;1.2 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1.3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快哉亭”吗?请大家谈谈对亭子的印象。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2.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互相讨论;2.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3.1 小组内讨论:请大家谈谈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3.3 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4. 朗读与默写4.1 组织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4.2 让学生默写课文,检查背诵效果;4.3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默写情况,鼓励优秀学生。
5. 课堂小结5.2 强调课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5.3 布置作业: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黄州快哉亭的游记。
6. 课后反思6.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6.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运用文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
(2)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文中的重要内容。
(3)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州快哉亭记》。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笔记。
(3)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小组,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介绍苏轼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学生朗读《黄州快哉亭记》,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理解文中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文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写作练习。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手法,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3)学会将课文中的美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文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生僻字词的掌握;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表达抽象的意境的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新;3. 将课文中的美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文《黄州快哉亭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僻字词,查找其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成果展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成果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为课后巩固提供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黄州快哉亭记》;2. 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欣赏美景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教学:分析课文中的美景描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课题:黄州快哉亭记【学习目标】1、读懂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疏通文言字词含义;2、领略第一自然段作者描绘的江流壮大景象;3、了解快哉亭命名原由。
【学习重难点】重点:快哉亭命名缘由;难点:重点实词虚词含义。
一、问题导学。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请回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填空,并结合课文注释初读《黄州快哉亭记》,说说你对“快哉”二字的理解。
《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该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该篇着重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所闻,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是苏辙,本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快哉”二字意思为_______参考:爽快/自在/_____二、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苏辙性格沉静,资禀敦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苏轼对苏辙文章风格的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苏辙作品集名为《栾城集》。
其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
(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此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乐观的处世态度。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3)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关注人生与社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抽象意境的把握;(3)苏轼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其文学地位;(2)概述《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及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2)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苏轼的写作风格;(3)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3)剖析苏轼的思想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启示学生。
5.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创意写作: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一、宋代的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非常突出,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懂和欣赏这一类文章,将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为了使课堂教学符合“增效减负”的目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预习稿和小组学习形式进行课前学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增强自学能力。
1、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配合预习稿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2、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3、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三、教学方法:运用预习稿、讲学稿和习作稿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四、教时安排:共2课时(本节授课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阶段:扫清障碍(课前预习+第一课时)1、利用预习稿,使学生对作者,写作背景和文章翻译有较清晰的掌握,并在各学习小组之内和之间取长补短,合作解决遇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疑难问题。
2、?通过预习稿训练中有目的的引导,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堂上点拨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等,巩固预习阶段的学习成果。
4、?学生利用预习稿的订正,彻底解决所有预习遗留的问题第二阶段:品读和赏析(第二课时)1、?整体把握文章,以“快”字为线索,迅速理顺文章脉络。
2、?以文本阅读为基础,读懂和欣赏文章。
3、?比较阅读,充分感受和理解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
第三阶段:延伸阅读(课后完成)1、?通过课后阅读,加强对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写作特色的认识。
2、?写作是语言表达的有效延伸,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预习稿【作者和背景】▲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编制:韩娟翟雅丽审核:付志鹏【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2.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感知“记”的特点。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苏辙上疏营救,却受株连同样被贬。
当时,与苏轼一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之胜,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亭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丛》,苏辙为此亭作了这篇记来纪念。
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自学导航】一、给下面的字注音(1)开阖.( ) (2)倏.忽( ) (3)东西一舍.( )(4)皆可指数.( ) (5)睥睨..( ) (6)会.计之余功( )(7) 南合湘、沅.(),合汉、沔.( ) (8)谪.居齐安( )(9)变化倏.忽( ) (10)连山绝壑.( ) (11)驰骛.( )(12)濯.( ) (13)飒.然( ) (14)蓬户瓮牖.( ) (15)揖.()西山之白云(16)风开云阖.()(17)子瞻.()(18)而风何与.()焉二、字词解释实词:1、其流奔放肆大..赤壁之下..3、至于..2、其势益张4、波流浸灌..5、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6、东西一舍.7、变化倏忽..8、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9、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10、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11、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遗迹..,其流风12、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13、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14、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15、将何适.而非快?16、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17、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优质教案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优质教案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是历史名篇,也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优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整理,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教学工具课教学过程一、听录音,正音,朗读全文。
沅(yuán)沔(miǎn)子瞻(zhān)东西一舍(shè)风开云阖(hé)变化倏(shū)忽舟楫(jí)草木行(háng)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而风何与(yù)焉会(kuài)计蓬户瓮(wèng)牖(yǒu)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二、分析各段内容。
分析第一段1、字词、句式讲解2、概括段意明确: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3、内容分析(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明确:江水。
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
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眼界与心境、视角的变化?明确:“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始宽渐宽全开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分析第二段1、字词、句式讲解2、概括段意明确: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3、内容分析(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明确:使人快意的江景。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一、教案简介《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黄州游赏快哉亭时的所见所感。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领略苏轼散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深入领会文章主旨,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
2.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四、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特殊词汇的解释和理解。
2.文章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读。
3.对苏轼散文风格的把握和鉴赏。
五、教学准备1.教师讲义:《黄州快哉亭记》的译文和注释,以及相关的文学背景知识。
2.学生用书:《黄州快哉亭记》原文,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
3.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出《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和意义。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原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内容,解释文中的特殊词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苏轼的写作手法。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旨。
5.总结拓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苏轼的写作特色,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七、练习与作业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以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练习答题: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3.作文作业:评价学生的作文,关注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关于“记”(《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桃花源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通过叙事、状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述作者的观点。
即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第一段分析: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翻译: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思考:1.开篇写江水,其目的何在?2.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如何变化?(用词准确)第二段分析: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翻译: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翻译: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思考交流:1、第二段描绘了几种景物?各有何特点?3.古人登临凭高,瞻仰古迹,多有悲伤之情,感慨之事。
本文写了哪些古人旧事?表现了作者何种心情?4.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第三段分析: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中的写景抒情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理解“快哉”的内涵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意。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黄州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出《黄州快哉亭记》。
展示快哉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作者简介介绍苏辙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12 写作背景讲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范读,强调读音和节奏。
21 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检查,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3、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赏析文中的写景段落,体会其写景的特点和手法。
31 情感探究探讨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快哉”的含义。
32 主题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启示。
4、拓展延伸比较苏辙与苏轼兄弟俩在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上的异同。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快哉”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体会。
5、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字词、句式、写作手法和主题等。
6、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快哉”的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亭”、“快哉”、“风”、“云”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黄州快哉亭记》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
2. 教学难点:理解并鉴赏文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运用比较法,分析《黄州快哉亭记》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苏轼及其背景。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理解文意。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中出现的景观和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文中的修辞特点。
4. 探究学习:学生对比《黄州快哉亭记》与其他作品,分析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 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
3.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兴趣培养,调整教学策略,让更多学生喜欢上中语文课。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难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作品《黄州快哉亭记》;(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之美。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修辞手法;(2)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背景。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练笔。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课外阅读。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2. 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乐观的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懂得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的重点字词及其释义;2.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2. 对苏轼思想内涵的深入理解;3. 如何在现代语境下传承和发扬苏轼的乐观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和用法,共同解决难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梳理文本脉络,深入解读苏轼的思想内涵。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联系现实生活,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乐观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3. 推荐一本关于苏轼的书籍,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例,阐述其乐观精神;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苏轼与其他文学家的差异;4. 利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古代文化环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即时评价;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其进行评价;4. 分享环节:评价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内容、表达等方面。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背景。
2. 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文中的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通过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解读,深入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等。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课文中的词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懂得感恩与奋进;(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黄州快哉亭记》的文意及作者苏轼的生平;2. 品味课文中的精美词句,体会古代散文的魅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僻字词;2. 深入解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 将课文中的词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全文及注释;2. 作者苏轼的生平介绍;3. 相关背景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州快哉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建筑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苏轼,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及文学成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生僻字词可以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精美词句,让学生体会古代散文的魅力。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懂得感恩与奋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及课文美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介绍题名: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作者旨趣与性质
桃花源记陶渊明纯记叙文--纯寓言
岳阳楼记范仲淹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
着有《栾城集》
苏辙风格鉴定:
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
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
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整体感知
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一、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二、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
三、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四、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分析第一段
出:流出。
始:开始。
肆大:水流阔大。
南、北:向南,向北。
益张:越发盛大。
浸灌:意思都是“注”。
相若:差不多。
即:靠近。
为:建造。
胜:美景。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答:江水。
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
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答:“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
眼界与心境:始宽渐宽全开
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分析第二段
盖:大概。
阖:通“合”。
闭藏,消失。
倏忽:忽然。
玩:观赏,欣赏。
举:抬。
足:足够。
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所以……者:……的原因。
睥睨:伺机夺取。
骋骛:纵横
驰骋。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状语后置)
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答:使人快意的江景。
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2、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答:(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
(2)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分析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从:带领。
披:敞开。
当:迎着。
盖:大概。
异:差别。
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变:不同。
与:参与。
自得:舒畅。
病:忧愁。
性:本性。
适:往。
中心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分析最后一段
患:病,忧愁。
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余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间。
自放:自己任情漫游。
放,纵。
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穷:尽享。
胜:美景。
自适:自求安适。
振:吹拂。
胜:禁。
乌:哪里。
濯:洗濯。
宜:应该。
合作探究
1、第一、二段和第三、四段的写法差异又何在?
答: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两段缘景抒情。
2、本文共提到几个人?
答:10人。
今人三:张梦得为亭;余兄子瞻名之;余作记。
古人七:曹、孙、周、陆之流风遗迹,称快世俗;楚王与宋玉之对话引出“快哉”,景差陪衬。
找出本文中的对句
(1)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4)动心骇目。
(自对)
(5)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6)烟消日出。
(自对)
(7)流风遗迹。
(自对)
(8)蓬户瓮牖。
(自对)
(9)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10)连山绝壑,(自对)
(11)长林古木。
(自对)
(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3)骚人思士。
(自对)
本文特色
1、文章风格雄放而雅致。
2、笔势迂徐而畅达。
3、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拓展练习
1、文中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试略
举四人为世人所乐道的故实?
(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
黄武七年,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