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孟子

合集下载

新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25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69张ppt))

新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25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69张ppt))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25课《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告子》
题目的意思是:忧愁患难使人生 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 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 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 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 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 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常常 这样以后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奋起,指有所作为。 bì 同“横”,梗塞,不顺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在外面, 同“弼”,辅佐。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指国外。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通假字。
• 曾同“增”,增加 • 曾益其所不能。 •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 衡于虑。 • 拂同“弼”,辅佐 • 入则无法家拂士。
2、词类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 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 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 译成 “使……”
使动用法: 1、苦 : 使……痛苦
2、劳:
3、饿:
使……劳累
使……饥饿
形容词
4、空乏: 使……贫困缺乏
6、忍:
7、动:பைடு நூலகம்
使……坚韧
使……惊动
动词
⒈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⒉饿其体肤。 使他受饥饿之苦 ⒊空乏其身。 使他受贫困之苦 ⒋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⒌所以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 性情坚韧起来

《孟子》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 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 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 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孟子说,“如果大王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 怕就差不多了!现在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差不 多。”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 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 欣赏音乐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 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 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 快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 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课文结构分析理解
中心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第一层:借回答齐宣王问题,提出 论题
第二层:借景公和晏子的对话,来 讲解君民相乐的道理。
本段总结:孟子借景公和晏子对话 阐明君子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的道理。
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与民同乐
这三则材料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对比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 采用对比手法可使“乐以天下,忧
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 其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一则
自主学习
生字认读
王语暴以好乐 yù 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 lè
管籥之音 yuè 疾首蹙頞 cù è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问题归纳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 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 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 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 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 好君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抖擞(shǒu sǒu)船艇(tǐng tíng)打搅(jiǎo rǎo)隐瞒(mǎn mán)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潜()()渊奇珍()()呕心()()安()乐()多事()()流离()()在旧社会,许多老百姓过着的生活。

而在新社会,人们则。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不但……还……无论……都……不是……而是……之所以……是因为……(1)()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2)妈妈()不关心我,()要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3)()在多艰难的环境中,我们()要铭记自己是中国人。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敬爱的周总理聚精会神地听代表们的汇报。

(缩句)(2)小明告诉我:“我这次英语考得很好,谢谢你的帮助。

”(改为转述句)5.名句默写。

(1)《示儿》中,“,”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

6.根据课文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

()(2)《题临安邸》一诗鼓励当时的人们及时行乐。

()(3)“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示儿》和《己亥杂诗》都是陆游写的爱国诗。

()二、阅读理解7.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

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

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

”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慌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孟子听后十分害怕,于是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停息,向子思学习,终于成为了天下有名的儒士。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学而不思则罔.(3)年与时驰.4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9.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学习,(甲)文着重谈了________,(乙)文重点谈了_________。

50.请你谈谈关于学习的两点体会。

【答案】47.(1)诚信(2)迷惑(3)疾行,指迅速逝去48.(1)(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设计 苏教版

《〈孟子〉二章》教学目标知识: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哲理散文(议论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人和”观念。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敎时:一课时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古时候的《四书》指哪四部书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那么谁能介绍孟子及《孟子》一书吗?(可学生介绍,师纠正)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

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孟子》二章的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诵。

1、请同学们把《我是优生》翻到63面课前预习齐读这课生字两遍。

2、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1)师范读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师点两个学生试读。

要读出抑扬顿挫和气势。

小学1—6年级日积月累

小学1—6年级日积月累

小学1-6年级语文日积月累汇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第四单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五单元: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六单元: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第七单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八单元:风[唐]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第二单元: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单元: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五单元: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六单元: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第八单元:画鸡[明] 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梅花[宋] 王安石墙树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单元: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四单元: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第五单元: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孟子和先秦诸子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学术论文、书籍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 “君子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形、颜色和字体变化等元素,使板书设计更具视觉吸引力。
-通过绘制孟子的人物形象或相关场景,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ຫໍສະໝຸດ 板书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通过对《孟子·告子下》的深入解读,理解了孟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孟子的思想,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孟子·告子下》的核心思想,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塌败(tā bài)B. 旖旎(yī nǐ)C. 萌芽(méng yá)D. 咀嚼(jǔ ju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校园里百花齐放,蜂飞蝶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 小明喜欢阅读,他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图书馆里阅读各种书籍。

C.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色帽子,背着书包,匆匆忙忙地向学校走去。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D.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

5. 下列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多此一举B. 事半功倍C. 弄巧成拙D. 画龙点睛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草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

()2.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风光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好的。

()3.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出自《论语》。

()5.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和周瑜共同策划的计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出自《__》。

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句话出自__的《劝学》。

3. 《少年闰土》这篇文章选自鲁迅的__。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__。

5. 《月光曲》是一首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草原》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积累运用(71分)一、下面是某瀑布景区的全景图,你认识这些字吗?连一连。

(4分)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4分)1.热情好(hǎo hào)客的老乡请我们吃了好(hǎo hào)吃的葡萄。

2.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天考试得了一百分(fēn fèn),我感觉今晚的月光分(fēn fèn)外明亮。

三、读一读,写一写。

(9分)四、照样子,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10分)例:户—(炉)(火炉)立—()()生—()()见—()()支—()()成—()()五、照样子组词。

(6分)六、词语搭配,连一连。

(8分)七、按要求填写词语。

(9分)1.照样子,填出不同的颜色。

(3分)例:绿色——草绿翠绿墨绿白色——()白()白()白黄色——()黄()黄()黄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6分)()消()散名()古()山穷()()()()独秀蒙蒙()()()山()川八、看图,照样子写一写。

(6分)九、照样子,写句子。

(6分)1.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动物园里的动物多极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

(山上的隐隐约约地)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日月潭吸引了中外游客。

(风光秀丽的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看图,将诗句补充完整。

(4分)十一、语言实践与运用。

(5分)9月20日这一天,元元去刘老师办公室还书,发现刘老师不在,元元要写一张留言条给刘老师,该怎样写呢?我们来帮帮她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读拼音,写词语。

三、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一( )而入目不转( )怒气( )( )喜出( )( )热气( )( )精兵( )政死得其( )( )( )叠叠1.写两个与画横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一词指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3.他_____________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选词填空)四、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山月似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B.何当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C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D要留清白在人间(干净)2.下列加点字与“或轻于鸿毛”中的“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或缺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D.云霞明灭或可睹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B.“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C.“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

”侦探冷笑着。

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4.人们往往给一些花木赋予某种象征意义。

下列花木与象征义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松树——生命力强B.竹子——有节、谦虚C.荷花——洁身自好D.牡丹——默默奉献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录。

B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开头说阎振三失踪,后来说在军警中间看到了阁振三,这种写法是前后照应。

C.《为人民服务》是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精兵简政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D.《金色的鱼钩》主要写了老班长为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牺牲的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五、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全解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全解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全解
目录
•第一单元:古文观止
•第二单元:词语辨析
•第三单元:文学常识
•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五单元:古代文学史
•第六单元:现代文学史
第一单元:古文观止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会详细解析包括《孟子》、《韩愈》等古代作家的作品,探讨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二单元:词语辨析
这一单元将主要讲解汉字的读音、含义和书写技巧,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语言的
理解。

第三单元: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本单元将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及
其作品,帮助学生对于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本单元将重点讲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
解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

第五单元: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将简要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

第六单元: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新生力量,本单元将介绍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提升语文
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希望本文档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孟子》

四年级《孟子》

德行读本前言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三字经》开篇便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韩愈亦在《师说》中开门见山:“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指出教育其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其次才是知识技能。

所以,让孩子们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育化人的目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纲领,它总结继承了我国几千年传统道德的精髓,又加以发展,附以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建构了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信仰”。

如果我们的新一代少年儿童自小以圣贤之道指引,信仰这“共同的价值观”,那我们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岂有不兴之理?中华美德与中华经典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学术思想的渊源,历久弥新。

这些经典中包括着中华美德与民族精神,是当今学校德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阅读经典古籍是德行教育推行的途径与载体。

这套《德行读本》为大家展示的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它分年级编排,细化到学期,共10册,另附有寒暑假单元。

每册课时按周次编排,每周诵读一课,不急不躁、张驰相宜。

内容涵盖了以“四书五经”为主的诸子百家、启蒙读物、古诗词曲,上至古诗源,下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编排体例有“熟读成诵”、“原文大意”、“经典故事”、“绝知躬行”,不仅品味清雅,而且切合孩童认知规律。

“熟读成诵”、“原文大意”将历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行融于古代经典美文,让孩子在快乐诵读中悄然入心;“经典故事”选择了与诵读内容息息相关的故事,引导孩子在故事阅读中明理;“绝知躬行”是孩子明理成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评价,督其践行。

高年级的“木铎金声”,为孩子提供了短小的古诗文作为选读,寓教于乐,促其深化认识。

正所谓“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

小成在智,大成在德。

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

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汉语》(下册)通论知识要点﹙一﹚■第四单元:古汉语综合运用(共三节)●笫一节古书的注释〔训诂学常识〕一古书注释概说:1汉代的古书注释:西汉多为先秦儒家经典作注,东汉范围渐扩。

汉代的著名注释家有:西汉毛亨(《诗诂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传》、《孝经传》),刘向《五经通义》等;东汉郑玄(《毛诗笺》、《三礼注》),马融(《周易注》、《尚书注》),高诱(《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等。

2 汉后至唐代的古书注释:魏晋南北朝:玄学发展,出现了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等,史书亦有吴·韦昭《国语注》等;唐代:出现了“疏”(或曰“正义”)的体例,代表作有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正义),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等。

儒家经典之外注疏有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集注》等。

3 宋代至清代的古书注释:宋代: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孙奭为《孟子》作疏,朱熹作《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后人把汉至唐宋注疏的儒家经典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音义合刊为《十三经注疏》。

清代:清代学者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对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更深。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

附:唐、宋注释家的重要成果—《十三经注疏》⒈《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⒉《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⒊《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⒋《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⒌《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⒍《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⒎《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⒏《春秋穀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⒐《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⒑《孝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⒒《论语》魏何晏注宋邢昺疏⒓《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⒔《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二古书注释的体例:﹙三大体例﹚1传注体:一种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第13课事构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dì固汲jí取孜孜zī不倦压榨zhà锲qiè而不舍2、解释下列词语。

(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推敲(2)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创意(3)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模式(4)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素材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彷徨páng huáng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狡黠xiá诘jié难睾gāo 吹毛求疵cī要诀jué2、解释下列词语。

(1)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 味同嚼蜡:形容写*或说话枯燥无味。

(4)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用“√”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二、把多音字按读音分类。

(6分)三、看拼音,写词语。

(8分)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5分)1.指悠远的想象,无拘无束的联想。

( )2.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 )3.指向左右两边看。

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 )4形容颤抖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身体因惊恐而颤抖。

( )5.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

( )五、写出下面的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分)1.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

( )2.小猫高兴的时候,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 ) ( )3.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 ) ( )4.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 ( )六、按要求写句子。

(8分)1.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改为反问句)。

2.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

(缩句)。

3.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用加点词写句子)。

4.这白鹅,是一位即将马上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修改病句)。

七、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6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认识了许多小动物。

有笔下“架子十足”的白鹅,有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具有“海军上将”派头的,还有著名的老舍先生笔下的性格古怪的和伟大的“英雄母亲”。

其中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因为。

八、口语交际。

(6分)我们一直提倡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四年级三班的陈明、程园和王芳同学就保护动物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请你想一想,王芳该说什么?填在横线上。

陈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知道哪些动物对人类有益吗?说一说原因。

王芳:。

程园:我昨天看见邻居的一个叔叔捉青蛙卖,真不应该。

孟子·第四单元

孟子·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孟子》1.【原文】(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①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②于心,则馁矣。

”【注释】①[馁]丧失勇气而感到害怕。

②[慊(qiè)]满足,快意。

【译文】孟子说:“我知道去辨析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那一种气,极其博大,极其刚劲,用正义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那一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

没有义和道,气就会萎缩。

(这种气)是义的不断聚集才能生成,不是依靠突然行义才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有愧于心的事,那种气就疲软了。

”2.【原文】人役而耻为役,由①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注释】①[由]通“犹”。

【译文】人本应该是仆役,却耻于被人役使,正好比造弓的人以造弓为耻,造箭的人以造箭为耻一样。

??行仁的人好比射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过来寻求自身的原因罢了。

3.【原文】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译文】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同行善。

4.【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得志,与民由①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①[由]顺着,循着。

②[淫]惑乱。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所(这里暗指能遵守“仁”),站立在天下最正当的位置(这里暗指能遵守“礼”),行走在天下最宽阔的道路(这里暗指能遵守“义”)。

得志的时候,与人民一起依此去做;不得志的时候,也坚持自己的原。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案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我发现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孟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稍显混乱,可能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1.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课后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3)孟子思想:理解孟子关于富贵、贫贱、得志、失志等人生境遇的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
(4)修辞手法:分析孟子在文章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如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求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教学难点
(1)文本理解:对于文章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句子和观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案,教学内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章节。具体内容包括:
1.《富贵不能淫》原文阅读与理解;
2.掌握并运用生僻字词:淫、恃、距、辟、庖、脔、遗;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论辩之法——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一般写作特点,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2.掌握驳论文的论证方法,增强议论文论证的说服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发现论辩之美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论辩家,庄子、孟子、墨子、苏秦、张仪、范缜等,可谓星光璀璨。

战国时候,更是一个谋士纵横捭阖的时代,在当时“纵横家”已成为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

对于论辩,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不得不发声是为了“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这一论断道出了论辩的根本所在。

虽然说,有的论辩可能带有诡辩的色彩,但这些论辩能彰显高超的驾驭语言的技巧,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任务一:猜一猜,他们是如何回答的。

要求:符合相关语境要求,合情合理。

1.东方朔喝了汉武帝的“不死酒”,汉武帝要杀他。

他应该怎么说才能让汉武帝不杀他呢?2.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___________。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恩来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我们美国人却喜欢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四座皆惊。

周恩来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议一议,展示回答,并分析回答的妙处,运用了怎样的论辩技巧。

1.陛下如果杀了臣,就证明这酒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喝了能够不死,那么陛下就杀不死臣。

”分析:东方朔避实就虚,避开喝皇帝的酒的事实,从“不死酒”的名称入手,找到了被赦免的突破口。

2.为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

分析:齐高帝的意思是所有人放在一起比谁是第一,王僧虔故意曲解,分类比较,让齐高帝和自己都得了第一。

这样既保全了高帝的颜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3.这并不奇怪。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分析:“低头走路”和“抬头走路”中的“路”是现实的路;“上坡路”“下坡路”的路是国家发展之路。

言外之意,可以理解为中国在不断发展,美国在日益没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單元孟子一孟子生平一)孟子從政不利1受業子思門人。

游齊宣王,不能用。

當時,秦用商鞅;楚用吳起;齊用孫子、田忌。

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

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與時不合。

退而著書。

2孟子亦自知遭蒼姬以訖錄,值炎劉之未奮,進不得佐興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餘風,恥沒世而無聞焉,是故垂憲言以詒後人。

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

”於是退而論集所與高第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疑答問,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二)孟子是魯國慶父的後代1孔穎達《五經正義》:魯桓公生同,為莊公;次慶父為仲孫氏,次叔牙為叔孫氏,是為三桓。

仲孫氏即孟孫氏。

慶父生公孫敖,即孟穆伯;穆伯生文伯惠叔,文伯生仲孫蔑,即孟獻子;獻子生仲孫速,即孟莊子;莊子生孺子秩,秩生仲孫玃,即孟僖子;僖子生仲孫忌,即孟懿子,懿子生孟孺子洩,即孟武伯;武伯生仲孫捷,即孟敬子;入春秋後,其獻子次子懿伯,生仲孫羯。

2杜預《世族譜》以懿伯即子服仲叔它,生孟椒,椒生子服回,回生子服何,是為子服景伯,別為子服氏。

孟氏之族有孟公綽、孟之反。

孟懿子之弟有南宮敬叔,孟武伯之弟有公期。

孟獻子賢大夫,固嘗為孟子所稱矣。

莊子之孝,公綽之不欲,之反之不伐,為孔子所稱。

僖子、懿子、武伯皆欽敬孔子;敬子則受教于曾子;孟氏尊師重道,其後宜有達人。

孟子即以孟為氏,宜為孟孫之後,但世系不可詳。

3閻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孟子,蓋魯公族孟孫之後,不知何時分適鄒,遂為鄒人。

猶葬歸於魯者,太公之孫,反葬于周之義也。

然考今孟母墓碑,墓在鄒縣北二十里馬鞍山陽,又非魯地,疑古為魯地,猶魯鄒邑今亦在鄒縣界內,二國密邇,《左傳》:“魯擊柝聞於邾”是也。

二《孟子》版本在宋代之前《孟子》只列于諸子,宋始列於經部,南宋朱熹將它編入《四書》,並爲之作集注。

《孟子》共七篇,分別爲《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現通行的注本有《十三經注疏》本,由東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另有朱熹《四書集注》及清焦循的《孟子正義》。

今人楊伯峻著有《孟子譯注》。

第一節寡人之于國也一题解1孟子七章篇目爲:梁惠王上(凡七章)梁惠王下(凡十六章)公孙丑上(凡九章)公孙丑下(凡十四章)滕文公上(凡五章)滕文公下(凡十章)离娄上(凡二十八章)离娄下(凡三十三章)万章下(凡九章)万章下(凡九章)告子上(凡二十章)告子下(凡十六章)尽心上(凡四十六章)尽心下(凡三十八章)本文節選自《梁惠王上》。

2 梁惠王:(梁惠王者,魏惠王也。

魏,国名。

惠,谥也。

王,号也。

时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犹《春秋》之时,吴、楚之君称王也。

魏惠王居於大梁,故号曰梁王。

圣人及大贤有道德者,王公侯伯及卿大夫咸原以为师。

孔子时,诸侯问疑质礼,若弟子之问师也。

鲁、卫之君,皆专事焉,故《论语》或以弟子名篇,而有《卫灵公》、《季氏》之篇。

孟子亦以大儒为诸侯师,是以《梁惠王》、《滕文公》题篇,以《公孙丑》等而为之,一例者也。

)梁惠王爲魏第四代。

魏桓子-文侯-武侯-惠王1) 魏桓子、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智伯,分其地。

2) 因安邑近秦,惠王徙都大樑。

3) 惠王三十年,用龐涓將,太子申為上將軍,與齊戰,敗于馬陵。

齊虜申,殺龐涓。

4) 惠王數被於軍旅,卑辭厚禮以招賢者。

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

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

叟不遠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將何以利吾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

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

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二主要內容治國強國應確立根本大計,即實行仁政——愛民。

臨時的補救措施無裨於事。

《孟子正義》章言:王化之本,在於使民。

養生送死之用備足,然後導之以禮義,責己矜窮,則斯民集矣。

三文義闡釋第一段:孟子針對梁惠王的治理方式,提出退五十步和退一百步本質相同的觀點一)梁王的應付災年的辦法及其結果。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河內:指黃河北岸,今河南沁陽縣一帶。

2凶:a 不吉利。

如“此孰吉孰凶。

” b饑荒。

如“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凶年免於死亡”3河東:黃河以東,今山西西南部。

二)孟子的比喻和梁王的認識。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填,象聲詞(“殿”、“镇”、“填”三字音义可通)。

鼓,名詞活用作動詞。

擊鼓。

2注意此“兵刃”與今天的兵刃的區別。

3走:本义为跑,此引申为奔逃。

(P1)4或:无定代词,有的人。

如:《论语·为政》:“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爲政?’”5“直”义相当于“只”,不過。

6是亦走也:判斷句。

是:這,主語。

第二段:指出根本大計——王道。

一)實現王道的基本條件是發展農林漁牧各業,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

王道的開端是人民生活的安定——養生喪死無憾。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1違:錯過。

《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

2勝,盡。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外國之貨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於中國,不可勝用。

”今有“不可勝數”一詞。

3數罟cùgū:密網。

數:shù/ shǔ/ shuò/ cù《呂氏春秋,具備》:宓子賤治亶父三年,巫馬旗往觀化,見夜漁者,得則舍之。

巫馬旗問焉,對曰:“宓子不欲人取小魚。

”《淮南子》:魚不長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

4洿池:池塘。

洿:濁水不流。

按:此“洿”指不流之水,亦即與池同義,洿池當爲同義複詞。

如《淮南子·精神训》:“苦洿之家,決洿而注之江,洿水弗樂也。

”高诱注:“洿水猶澹水也。

”(P2)洿:a低窪之地,池塘。

b污穢。

同“汙”。

5斤:砍樹的斧子。

6以時:按照一定的時候。

《逸周書》:“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長。

夏三月,州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

且以並農力,執成男女之功。

”7養生喪死:供養活人,為死人辦喪事。

8憾:遺憾。

注意“憾”在古漢語中還可表示恨,與今不同。

《國語·齊語》:“山澤各致其時,則民不苟;陵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

”韋昭注:“憾,恨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祥﹞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

9王道:仁政。

二)解決人民的衣、食、居三大問題後,必須發展教育。

物質和精神,兩個文明一起抓。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五畝之宅:五畝大的宅院。

五畝:今一畝二分多。

宅:宅院。

2樹:種植。

3衣帛:穿絲織品。

《周禮》:“凡庶民不蠶者不帛。

”疏:“不蠶雖五十不得衣帛,蠶而未五十亦不得衣帛,則庶人布深衣,其常也。

”《鹽鐵論》:“古者庶人,耄老而後衣絲,起其餘則麻而已,故命曰布衣。

”4豚tún,指小豬,也泛指豬。

彘zhì:豬。

5畜xù:養育。

6謹,謹慎。

此指謹慎從事。

庠序xiáng: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都是學校。

教,教化。

7申:重複進行。

a表達,表明。

如“三令五申。

” b 重複,一再。

如:《文选·宋玉〈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

”李周翰注:“申,重也。

”《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既往不來,申以信兮。

”颜师古注:“重以此心爲信,不有忽忘也。

”8孝:順從並奉養父母,悌(tì),指敬愛兄長。

9義,道理。

10頒白:頭髮半白。

此頒通斑。

頒:本義是大頭貌,從頁之字,多與頭有關。

11負:背著。

12戴:頭上頂著。

13黎:眾。

《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毛传:“黎,齊也。

”孔颖达疏:“黎,衆也。

衆民皆然,是齊一之義。

”《诗·小雅·天保》:“羣黎百姓,徧爲爾德。

”郑玄笺:“黎,衆也。

羣衆百姓,徧爲女之德言則而象之。

”與此相類的尚有“庶”,“庶民”一詞亦指老百姓14不王: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

第三段:回歸梁王的問題,指出聚集人口的基本點——關心愛護人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矣。

1檢通斂。

收積,儲藏。

2“塗”通“途”,早期用涂。

3餓莩piǎo:“莩”通“殍”。

指餓死的人。

4發:打開倉庫。

開倉濟民。

5歲:年成。

如:《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閔閔(憂貌)焉如農夫之望歲。

”6罪歲:歸罪於年成。

7斯:則,就。

連詞。

四音形練習(P3)五重點句六常用詞P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