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效果比较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效果比较薛琼;卓烈;朱娟【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8(11)31【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川崎病患儿100例,根据治疗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给予大剂量(2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1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
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手足肿胀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血清Ig G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 0%高于对照组的8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520,P <0. 05)。
观察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清Ig 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降低,血清Ig 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g 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 0%(3/50)低于对照组的20. 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74,P <0. 05)。
结论大剂量(2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缩短症状消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98-100)【作者】薛琼;卓烈;朱娟【作者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97【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比较2.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比较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4.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比较5.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64例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64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
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成a组和b组,采用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a组常规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日),连用5天,静脉注射;b组超大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单次输注。
两组均在病程10天内开始治疗,并均给予阿司匹林30~50mg/(kg日),热退后改为3~5mg/(kg日),直至血沉(esr)正常或冠状动脉病变消失。
结果:b组超大剂量疗法在缩短退热时间等急性症状恢复和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a组常规剂量疗法。
结论:超大剂量疗法对发热等急性症状恢复及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方面疗效肯定。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应用阿司匹林(asp)可显著缩短kd病程,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为观察不同剂量ivig对kd疗效的影响,我院2004~2008年对64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不同剂量ivig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4~2008年收治小儿川崎病64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05~11岁,平均39岁。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成a组和b组,两组基本病情相同,具有可比性。
采用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a组32例采用常规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日),连用5天,静脉注射;b组32例采用超大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单次输注。
两组均在病程10天内开始治疗,并均给予阿司匹林30~50mg/(kg日),热退后改为3~5mg/(kg 日),直至血沉(esr)正常或冠状动脉病变消失。
静脉输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3] 王伟鹏.微创心脏外科 的麻 醉进展 .中华麻 醉学杂 志 ,2002,22 (3):62-64.
[4] 沈杰 ,张富军.心血管麻 醉新进展 .中 国继续 医学教 育 ,2010,2 (4):47-51,149.
[5] 凌云志 ,孙瑗 ,梁启胜 ,等.右美托 咪定对4 ̄Jg,b脏 手术麻 醉 中 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 的影 响,上海 医学 ,2012,3(2):96—100.
[6] 杨曼 ,华天凤 ,尹路 ,等.盐酸右美托 咪定用 于4,JL心脏术后 患 者镇静 的临床观察.安徽 医学 ,201 1,4(8):1080—1083.
综上所述 ,在心脏手术麻 醉中应用 右美托 咪定持续 输注 可对 患者产生较好 的抗 交感和镇静作 用全性 较高 ,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 考文 献
[1] 薛 玉 良 心 脏 手 术 麻 醉 监 测 进 展.继 续 医学 教 育 ,2006,20 (15):21.
[7] 张继如 ,沈志耘 ,张邓新 ,等.不 同全 身麻醉 药物诱导 对老年 患 者心功能 的影 响.中华 老 年 心 脑血 管 病 杂 志 ,2011,13(8):
707-7】0.
静 脉 输 注 不 同 剂 量 丙 种 球 蛋 白治 疗 川 崎 病 的 临 床 分 析
路 军 英 王 丽 君 刘 丹
作者单位 :466000 周 口市 中医 院儿科
进行 比较 。 1.2 方法 两组患儿 均接受 阿司 匹林 、地塞米 松治疗 ,静脉 推注地塞米松 0.3—0.5 mg/kg,2次/d,临床症状消失后停止 , 阿司匹林 30~50 mg/kg,2—3次/d,退热后 3 d根据患者病情 逐渐减少剂量 ,治疗 3周 后剂量减少 至 3~5 me,/(kg·d),维 持 6—8周 。两组 患者均采 用丙种 球蛋 白(生产公 司 :上 海莱 士血液制 品股 份有 限公 司 ,国药准字 :S10980061)治 疗 ,观察 组患者静脉滴注 1 g/(kg·d),连续治疗 2 d,参考组患者静脉 滴注 0.4 g/(kg·d),连续治疗 2 d后观察治疗效果 。 1.3 观察指 标 根据 淋 巴结 肿大 、发热 、手 足肿胀 、皮 疹 等急性症状 消失时间对急性期疗效 进行判定 ,冠状 动脉损 害 根据川崎病病 程 14~21 d为发病高 峰的特点 ,采用彩 色多普 勒超声对 心 脏 冠 状 动 脉 内径 扩 张 的 例 数及 扩 张 程 度 进 行 检测 。 1.4 统 计学 方法 本 次研 究所 有患 者 的临 床资 料均 采 用 SPSS 18.0统 计学 软件处 理 ,计量 资料采 用均数 加减 标准差 表示 ( ±s),计 数资料采 用 t检验 ,组 间对 比采 用 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 均成 功治疗 ,未 出现 血栓 鼻塞 、冠 脉 瘤破 裂 、
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比较
【 关键词】 不同剂量 ; 静脉丙种球蛋 白; 川崎病
川 崎 病 是 一 种 病 因 未 明 的 血 管 炎 综 合 征 。 儿 高 发 且 发 幼 病 率 有 逐 年 增 高 趋 势 … 。尽 管 川 崎 病 病 因 至 今 不 清 , 急性 但 期 丙 种 球 蛋 白静 脉 注 射 (V G) 阿 司 匹 林 口服 可 使 患 儿 症 II 加
1 5 心 血管并 发症及 随诊 .
选 择 我 院 儿 科 20 0 0年 1 至 20 月 0 9年 8月
心血管 并发症指超 声心动 图检
11 一般资料 .
查 发 现 的冠 状 脉 扩 张 、 状 动脉 瘤 、 包 积 液 及 二 尖 瓣 返 流 。 冠 心
1 0年期 间有 II V G治疗 资料的 2 0例川崎病住 院患儿 , 19 1 男 0
例 , 11例 ; 龄 6月 ~5岁 。 女 0 年 1 2 治 疗 方 法 I I 有 病 例 随 机 分 成 三 组 : 组 : 脉 丙 . V G所 A 静 种球 蛋 白 2 (g・ ) 次 给 药 ; k d单 B组 :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1g 静 / ( g・ ) 续 2d C组 : 脉 丙种 球 蛋 白 4 0~ 0 g ( g・ k d连 ; 静 0 6 0m / k d 连 续 4~ 。 三 组 间 年 龄 、 别 、 热 天 数 、 病 至 I I ) 5d 性 发 起 VG 应 用 天 数 、 要 临 床 表 现 的 发 生 率 、 验 室 检 查 结 果 差 异 无 主 实 统 计 学 意 义 。均 选 用 成 都 生 物 制 品 研 究 所 生 产 的蓉 生 牌 静
单 次 给药 ; B组 : g (g・ ) 1 / k d 连续 2d C组 :0 60mg ( g・ ) 续 4~ 。对 比三 种 不 同剂 量 丙 种 ; 40~ 0 / k d 连 5d 球 蛋 白静 脉 注 射 (VG) 阿 司 匹林 F服 后 治 疗 效 果 和 冠 状 动 脉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 随 诊 心 血 管 并 发 症 及 II 加 I 并 超声 心 动 图检 查 发 现 的冠 状 脉 扩 张 、 状 动 脉 瘤 、 包 积 液 及 二 尖 瓣 返 流 的情 况 , 较 发 热 退 到 正 常 的 冠 心 比 时 间 。结 果 急 性 期 川 崎 病 患 儿 在 静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A组 , 热 时 间缩 短 , 状 动 脉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降 低 。 发 冠 结论 静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2g ( g・ ) 次 给 药 , 其 他 应 用 方 法 能 更 有 效 的 退 热 和 预 防 冠 状 动 脉 并 发 症 / k d 单 较 的发 生 。
于不同时问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 结 果
2 . 1 治疗 后 各 组 临 床 症 状 好 转 时 间 治疗 后 持
续发热时间 l ~ 5 d组 比 6 ~ 1 0 d组 和 > 1 0 d组 明 显较
作 者单位 :5 1 8 0 0 0广东省 深圳 市南 山人 民医 院儿科
长, 1 ~ 5 d组 与 6 — 1 0 d 组和 > 1 0 d组 比较 ( > - 3 . 7 7 2 9 ,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3 年1 月第 l 5 卷第 1 期
・4 7・ Fra bibliotekP = 0 . 0 0 0 4; t = 5 . 8 3 0 9 ,P = 0)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O . 0 5) ,而 6 — 1 0 d组 和 > 1 0 d 组 比较 ( t = 2 . 3 0 7 6 ,
予静 脉注射单剂量 l g / k g 丙种球蛋 白,比较治疗
效果及 并发 症情 况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料 选择 2 0 0 5年 3月 至 2 0 1 2年 3
计 学 分 析 ,计 量 资 料 采 用 t 检 验 ,必 要 时 采 用
月 在本 院治疗 的 1 5 0例 川 崎 病 患 儿 ,平 均 年 龄
和> l O d组 ,每 组 各 5 O例 ,三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血 常 规 及 血 沉 等 各 项 指 标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o
病最常规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 白,根 据2 0 0 7年 S a k a t a [ ] 报道 认 为单剂 量 l g / k g 静 脉 注射 丙 种球 蛋 白治疗 川 崎病 效果 较 其它 治疗 剂 量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
月 ~2 1 0 0年 1 月采用 不同剂量 丙种 球蛋 白治疗 川崎 病 的临床
( 上接第2 页 ) 7
tm r u pesr T N J S i c , 9 8 2 0( 9) 1 1 . u o p rso E [ . ce e 1 9 , 8 6 : 6 4 s P ] n
2 1 第9第9 0年0 4 2 1 月 卷 期 1
・ 药物与 临床 ・
不同 剂量丙 种球蛋白 川崎病的 床 治疗 临 疗效研究
姜春岩 ( 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 , 黑龙江大庆 13 0 ) 6 0 1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 同剂 量丙种球蛋 白治疗川 崎病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 0 0 8年 1 ~ 2 1 月 0 0年 1 月来我 院就诊 的川 崎病患者 5 例作 为观察对象 , 2 随机 分为对照组 [ 常规剂量 ,0 m ̄ ( g・ ) 和观 察组( 40 k d] 大剂 量 ,gk 两组 , 组 2 2 /g) 每 6例 , 比较两组 治疗前后 血沉( S 、 L 、 R E R) P T C P的变化情况 , 同时 比较两组 的 临床 症状消退 时间及住 院时间 。结果 两组 治疗 后 E R、 L C P均较治疗 前明显降低 , S P T、 R 且观察 组降低程度 较对照组更 明显 ( P< 0 5 o观察组治疗后 的退热时间 、 . 0 黏 膜 充血消退 时 间、 手足肿 胀及淋 巴结肿大 消退 时 间、 院时间均较 对照组短 ( 住 P< 00 .5 o观察 组无一例 发生冠状动 脉受 损 。结论 大剂量 丙种球蛋 白治疗川崎 病 的效 果 明显优 于常规 治疗 , 以明显改善 患儿 的临床症 状 、 可 缩短住 院时间 , 值得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观察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e o f g a m m a g l o b u l i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6 3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c u t e p h a s e o f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se a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r o u p A( 3 2 c se a s ) a n d g r o u p B ( 3 1 c a s e s ) . T h e g r o u p A: I V I G0 . 4 s / k g / D, f o r i f v e d a y s ; t h e g r o u p B: I V I G 2 g / k g / D, f 0 r 1 d a y . , I ' } l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l e s i o n s( C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 d i s a p p e a r t i m e i n a c u t e s t a g e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 R e s u l t s r I ’ I l e a n t i f e b r i l e t i me , t h e t i me o f c o n j u n c t i v a l c o n g e s t i o n , h a n d a n d f o o t s w e l l i n g a n d l y m p h n o d e s e n l a r g e m e n t nd a f a d i n g a w a y o f g r o u p B w e r e
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及随访分析
t r e a t me n t o n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1 e s i o n s( CAL) , a n d e x p l o r e t h e b e s t t r at e me n t s o l u t i o n f o r I VI G. Me t h o d s : 8 1 c a s e s h o s p i —
Ji a n g s u Pr o v i n e e 2 2 3 9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i n t r a v e n o u s i mmu n o g l o b u l i n( ⅣI G)o f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e s f o r k a wa s a k i d i s e a s e( K D)
随访 。结果 : 两 组患儿的退热 时间、 黏膜充血 、 皮疹消退 、 淋 巴结肿大及手 足肿胀等 急性期 临床症 状恢复 情况 比较 , 差 异无 统计学意 义( P >O . 0 5 ) 。治疗后与治疗前 比较 , 两组 患儿血 WB C、 P L t T、 C R P和 E S R均显示 明显降 低 ; 但两组 上
t a l i z e d c h i l d r e n wi t h KD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和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意义
经 抗 生 素 治 疗 无 效 , 符 合 E本 J 崎 病 研 究 学 会 提 出 的 诊 断 标 均 l I I 准 _ 同 时 排 除 免 疫 球 蛋 白过 敏 、 择 性 IA 缺 乏 等 患 者 。 2 1 。 选 g
采用 随 机数字 表法将 全部 患儿随 机分为观 察组 和对照 组 ,
2 结 果
21治 疗 效 果 比 较 .
选择 该 院 20 o 9年 9月一 2 l 年 8月 收 治 的 J 崎 病 合 并 冠 01 I I
状 动脉损害 患儿 6 8例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有 持 续 高 热 、 结 膜 、 均 球 1 3
腔 黏 膜 充 血 、 梅 舌 、 足 皮 肤 硬 性 水 肿 、 形 性 红 斑 等 临 床 表 杨 手 多 现 , 分 患 儿 可 见 颈 部 非 化 脓 性 淋 巴结 肿 大 、 状 动 脉 病 变 等 。 部 冠
『 键 词 】丙种 球 蛋 白 ; 剂 量 ; 崎 病 ; 状 动 脉 损 害 ; 防 ; 疗 关 大 川 冠 预 治
『 中图分 类号】R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 7 2 2 1 )8 a 一 0 4 0 6 4 0 4 (0 2 0 ( )0 8 — 2
J 崎 病 是 临床 常 见 的 一 种 原 因 不 明 的 、以 全 身 小 血 管 炎 为 I I 主要 病 变 的 急 性 发 热 出疹 性 疾 病 , 称 皮 肤 黏 膜 淋 巴结 综 合 征 。 又
对 照组 患 儿 人 院 时合 并 冠 状 动 脉 损 害 1 3例 , 治 疗 后 恢 复 经 8例 , 复 率 为 6 .3 ; 院 时 未 发 生 冠 状 动 脉 损 害 2 恢 1 % 人 5 1例 , 8周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分析
蛋 白的疗效 。结果
探讨不 同剂量丙种球 蛋 白静脉 注射 对川崎病 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 分析 3 O例 川崎 病 患儿应 用不 同剂量 丙种球
在发 热消退 、 结膜充血恢复和血 沉恢复方 面, d疗法优 于 5d疗法 , 1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0 0 ) . 5 。在 颈淋 巴结
0 5),o ae t v cmp rdwi f e—d y I ee t cino mp ln d evc ls C—RPa dee t c riga lteewa odf rn eb t e h o hi a . nt xi t f y ho o i riae , h n o l c n lcr ado rn ,h r sn iee c ewentet o f w
p rd wt v ae i f e—d y Co cu i n T e e wa e tr c r t e ef c t a e i t a g o e o nr r n u n l n go ui n u in i hi a . n l so h r sb t u ai fe t o c s s w t KD wi l r e p s fi t e o si n u o lb l if so n e v h h a n a v n e dac .
中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ຫໍສະໝຸດ , 第 8卷 E J第 6期
1
C IE E A D F R I N ME I A E E R H H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不 同剂 量 丙 种 球 蛋 白治 疗 川 崎 病 疗 效 分 析
罗 小华
绵 阳市科 学城 医院( 绵 阳 6 10 ) 四川 2 9 0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标签:丙种球蛋白;川崎病;疗效分析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一般认为与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
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
近2年我们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川崎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7个月~2.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的诊断标准,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2002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6个月~2岁,诊断亦符合MCLS研究委员会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①阿司匹林每天30~50 ml/kg,热退后减为每天3~5 ml/kg,持续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
有冠状动脉扩张者加用Vit E每天20~30 ml/kg;潘生丁每天3~5 ml/kg,用至冠状动脉内径<3 mm;复方丹参注射液每天0.5 ml/kg,15 d为1个疗程。
②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抗生素用于继发感染。
治疗组的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每天400 mg/kg,连用5 d,于发病5~6 d应用最好。
2 结果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2.2 合并症、死亡率发生情况治疗组有冠状动脉扩张1例(占10﹪);无1例死亡。
对照组有冠状动脉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1例,心肌炎1例(占33%);死亡2例。
3 讨论既往认为本病病因可能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对抗生素治疗无效[1] 。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CD4+增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增高;由于淋巴因子分泌增多,促进B细胞分泌多种免疫球蛋白,因此血清中IgM、IgG等增高,即克隆B细胞活化。
还发现血液循环中免疫复合物IC以及IgM-IC增高,而IgM-IC可促使巨噬细胞释放一种炎症因子(Cytokine),致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血管内皮损伤;由于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6(IL-6)亦增高,而NAF-α不仅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且抑制蛋白C活化途径,加强了血栓形成的机制。
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急性期后冠脉病变的影响
日 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 。为此 , 临床上对冠脉
・
49 ・ 6
西南 军 医 2 1 0 0年 5月
第l 2卷
第 3期
Ju a o layS reni otw s C ia V 11 N . . v2 1 or l f ir ugo nSuh et hn . 0.2. o3 Ma .0 0 n Mit
两 种剂 量 丙 种球 蛋 白对 川 崎病 急 性期 后 冠脉 病 变 的 影 响
王 太森 , 红波 , 华君 , 文彬 , 许 刘 刘 汤雪琴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单次和连续 WI G对预 防川崎病 C D的疗效。方法 A k g组为 6 3 。结论 .% 对6 5例川崎病 患儿 分别采用 I I g k V G l/ g
和 II . k/ 治疗后 , V G0 4 g k s 观察 C D的发病情况 。结果 随访 资料表 明: I . g k C D发 生率为 6 7 , G I / A I G 04 / g组 A V . % WI s II g k V G l/ g组和 II .g k VG 04 / g组均能有效预 防川 崎病 患儿 急性期后 C D的发 生 , I g k 组 A I G 1/ g V 既经济又有 效 , 值得推广 。
13 疗效观察 .
做好记 录。
采 用二 维 超声 心动 图观察 患儿第 2周 、 4 第
周、 、 、年, 3月 6月 1 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 的发生情况 , 并 14 统计方法 . 采用 S S 1. P S4 0软件进行 分析 , 计数 资料进行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最佳剂量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最佳剂量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最佳剂量。
方法:根据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收诊的58例川崎病患儿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其中,先就诊的29例纳入对照组,后就诊的29例纳入实验组。
对照组29例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实验组29例患儿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调查统计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5%、8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6.8%,数据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小儿川崎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比小剂量用药更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高效。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病;最佳剂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24-01川崎病也被称之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血管炎综合症,容易损害冠状动脉,引起小儿冠状动脉病变,增加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系数。
小儿川崎病患病后,若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可能累及至全身血管,特别是心肌与冠状动脉,严重时,可引起心血管病变,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1]。
现如今,丙种球蛋白是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常用药,临床证实该药疗效确切,但是关于用药剂量学者众说纷纭。
本文笔者将58例患儿分成2组,均给予丙种球蛋白,但剂量不同,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一共纳入对象58例,全部是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入组时间2017年3月--2018年7月。
所有病例临床资料完整,符合小儿川崎病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愿意参与研究,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先天性疾病患儿,且不愿参与研究的患儿排除。
按照1:1比例根据就诊顺序将58例患儿分成对照组(n=29)与实验组(n=29)。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与预后关系探讨
月 ) 状 动 脉 病 变 例 数 比较 , C 组 比较 ( 0 0 ) 异 有 高 度 显 著 性 , C组 比较 (. 1 冠 A、 P< . 1 差 B、 O 0 <P< 0 0 ) 异 有 显 著 性 。 .5差 结论 : KD患 儿 一 经 确 诊 , 病 7d内给 予不 同剂 量 的 I GG 治 疗 , 状 动 脉 损 害 发 病 率 都 明显 降 低 , / g疗 法 效 果 发 V 冠 2g k
12 方法 .
K D是dJ 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 ,L 其特点为发热 伴皮疹、 球结膜及E腔黏膜充血、 l 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 指( 端特异性膜状脱皮, 趾) 最大危害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 危及生命。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本病急性期有明 显的免疫调节异常, 免疫活化细胞激活是 K D的基本免疫病 理改变。 实验室检查显示, 使用I G V G前,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体外产生白介素一( 一) 白介素一( 一)肿瘤坏死因 1I 1、 L 6I 6 、 L 子( N ) T F 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 使用 I G V G后 3 ~6 d 上述细胞因子活性下降 5 ~7%, O o 而非 IG V G治疗者上述 细胞因子持续增高, 同时使用 I G V G者可阻止血小板升 高口 。 G ] V G治疗 K I D能减轻冠状动脉损害机制可能为: 丙种 球蛋白具有丰富的抗 IFb段抗体, ga 能封闭 B淋巴细胞表面 IF b 抑制了 自 g a 段, 身抗体产生; G I G中 F 段可封闭巨噬 V c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害的改善作用比较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害的改善作用比较沈新【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3(022)014【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KD)患儿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83例KD患儿,随机分为A、B、C3组.患儿入院确诊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口服.A组同时给予IVIG 1 g/(kg·d)单次静注;B组给予IVIG 2 g/(kg·d)单次静注;C组给予IVIG 0.4g/(kg· d),分5d静注.比较3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结果A、B2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均<0.01),但A、B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后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A、B2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C组(P<0.05或0.01).3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A、B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结论WIG 1 g/(kg·d)与2 g/(kg·d)单次给药疗效优于0.4 g/(kg·d) ×5d方案.但1 g/(kg·d)与2 g/(kg· d)单次给药方案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相近,而前者用药剂量小,降低了大剂量给药的风险,缩减了费用,比后者更为合理.【总页数】3页(P1538-1540)【作者】沈新【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相关文献】1.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后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的变化 [J], 何绵宝;潘家华;李晓红2.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J], 王雪芳;刘纯义;刘文娟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分析 [J], 张延义4.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J], 刘芳;陈嫕;秦蔚;张慧5.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 [J], 陈玺; 徐尔迪; 肖延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
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陈玺; 徐尔迪; 肖延风【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09(012)006【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川崎病患儿按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1·d-1,连用5 d;B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000 mg·kg-1·d-1,连用2 d;且两组患儿均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1·d-1。
住院观察2~3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和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及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方面,两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优于五日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总页数】3页(P493-495)【作者】陈玺; 徐尔迪; 肖延风【作者单位】710004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害的改善作用比较 [J], 沈新2.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30例临床观察 [J], 高树英;史彦香;高树芹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和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意义 [J], 易定波4.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效果分析 [J], 韩紫岩;熊振宇5.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作用 [J], 李长江;李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评价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评价
阳明玉;曾永梅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1(030)008
【摘要】本文报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防治冠状动脉损害方面的疗效对照.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0例,非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5例,两组对照,总热程前者(11.4±2.8)天,后者(16.8±6.2)天,前者比后者明显缩短.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前者为5%,后者27.2%,前者比后者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前者呈轻度扩张,后者发生多发性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前者比后者明显减轻.提示早期使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预防冠状动脉损害.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阳明玉;曾永梅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广西,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广西,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两种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J], 何亚薇;冯斌;吴玫;温晓滨
2.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
疗效分析 [J], 李丹;冯媛;耿玲玲;南楠;张翠;李小青
3.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疗效 [J], 郑洁华
4.维生素D联合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川崎病患儿的疗效评价 [J], 张曼
5.维生素D联合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川崎病患儿的疗效评价 [J], 张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 年 1月 B 第 7 卷第 2 期Jan. B 2019 V ol. 7 No. 2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效果分析
宋玉伟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丙种球蛋白对照组采用400 mg/kg·d ,连用5日疗法,实验组采用1 g/kg·d 连用2日疗法,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冠状动脉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丙种免疫球蛋白1 g/kg·d 连用2日疗法治疗川崎病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率,提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7.01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特点为全身性血管炎,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病因不明[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可累积内脏内动脉和脏器外动脉,早期表现为微血管、小动静脉及周围炎,中期常见为冠状动脉全血管炎,极易形成血栓,最后发展成为动脉瘤、动脉狭窄等[2]。
利用丙种免疫球蛋白1 g/kg·d 连用2日疗法可有效降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3.21±0.56)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4.21±0.48)岁,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无药物过敏史;(3)患儿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精神意识异常且无法配合治疗者;(3)先天性心脏病畸形。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急性炎症期30~50 mg/(kg·d ),热退、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以小剂量3~5 mg/(kg·d ),连用2~3个月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用至其恢复正常或终身用药。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实验组400 g/kg·d 连用5日;对照组 1 g/kg·d 连用2日。
1.3 判定标准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随访6个月后利用心彩超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检测,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x 2检验。
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x ±s ,d )
组别
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
手足硬肿发热实验组(n =25) 1.31±1.21 3.24±1.23 4.25±1.548.23±1.23对照组(n =25) 2.31±1.03
4.24±1.45 4.89±1.2610.23±1.24
t 1.254 1.458 1.784 1.945P
<0.05
<0.05
<0.05
<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
实验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n ,%)
组别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例数
冠状动脉发生率
实验组(n =25)28.0对照组(n =25)
5
20.0t 8.354P
<0.05
3 讨 论
川崎病是由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抗炎,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成。
丙种免疫球蛋通过调节体内免疫力,阻断抗原分子和核细胞之间的免疫反应,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效果确切。
本组实验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丙种球蛋白1 g/kg·d 连用2日疗法治疗川崎病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1 g/kg·d 连用2日治疗川崎病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率,提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国华,谢玉增.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11(44):82-83.
[2]
王雪芳,刘纯义,刘文娟,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 81-8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