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笔记笔者序本文档是笔者在考研复习期间所做的第三次经整理归纳精简过后的笔记,几乎涵括了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里面的所有核心知识点。

考研结束后,想到自己在网上到处寻找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学习笔记时,没有找到一篇完整的笔记,都很零碎。

于是,下定决心将自己所做笔记敲进电脑里保存下来,并在网上分享给大家。

我称其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核心内容” 。

笔者在此希望本笔记对你有所帮助,期待着你如愿实现考研梦!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1、四种观点:①政治是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②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③政治就是争权夺利;④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A、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必须记住: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从三方面理解: A.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B.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C.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1、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A、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B、习惯与传统。

3、政治博弈的类型: A、零和博弈; B、非零和博弈( a. 消极的零和博弈; b. 积极的零和博弈)总之,也可以说: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决定谁得到好处,以及谁支付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中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合作与冲突。

三、政治的地位(功能或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即政治具有稳定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功能);2、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4、对个人而言,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课堂笔记精华版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课堂笔记精华版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含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1. 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1. 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政治学导论》杨光斌——指导笔记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政治学导论》杨光斌——指导笔记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八年专注于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一名、第二名学员(二本,育明集训营学员)。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通过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注:因为民大的行管招生人数并不是很多,除去统考一般是招6个人左右,但是因为教育经济管理、社保还招收3个人左右,另外0304Z2 ★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也招收2个人,考试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家不妨先认真准备,最后根据准备的程度报考最后的方向,行管相对来说是最热的,难度也比其他方向大一些。

毕竟报考是10月份底才结束。

2015年民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614政治学、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管理学》,王凤彬、李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815行政管理学《实用行政管理学》,荣仕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公共管理学(修订第2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民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首先:民大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的参考书目和试卷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这几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共享经验和资料。

1、《公共管理学》这本书看着觉得很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里面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国际知名学者的看法,由此一来,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难以理解之处,对这本书的复习是所有专业书里面最为重要的一本。

2、对于《管理学》这本书,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重点。

里面有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因为考试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试卷都相同的。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公共治理)【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公共治理)【圣才出品】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二、公共治理的模式 1.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 治理。 (1)市场化治理引进企业管理的效率、经济、效益即所谓的“3E”标准提高政府工作 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效益。 (2)市场化治理比较经典方式 ①私有化 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原有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不力、效率低下、服务滞后、制度僵化 等问题,它通过出售股权、引进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来改造严重官僚化的国有或者公有垄断 企业。通过私有化,国家在市场领域大步退出,授权社会来经营重要的基础性行业,提高了 服务的水平,降低了国家运营的成本,效益非常明显。 ②契约外包 是在服务主体上通过签订合同将某种公共服务承包给特殊的公司,利用公司的市场化运 作来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允许不同性质的公司参与到公共项目的竞争投标与 生产运营中来。契约运营的方式吸纳的经济力量通过市场生产方式转移了政府的生产方向, 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3)市场化模式将政府定为承包人、经营者的角色,希望政府也能够将大量的公共资 金最大化地运用在投资、生产领域,从而为公众资金创造赚取利润的机会,赢得更多的福利。 所以,企业家精神渗透在政府行动的每个方面。 2.弹性化治理
3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科学活动。 ②程序公开 指在政府决策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程序都必须用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并最大范围地允
许公民方便地参与,尤其是利益相关者更应该按照合法程序参与相关政策制定过程。 (3)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而重中之重是强调公共机构的责任。 ①责任性要求公共治理的主体始终保持对公民或社会广泛关注的状态,应该时时刻刻将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人)【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人)【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治人9.1 复习笔记一、政治人与公民1.政治人的含义政治人,就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2.公民(1)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公民”与“人民”不同。

“人民”是一个集合性的政治范畴,指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

对一个人不能说他是人民,只能说他是人民的一员。

“公民”则是一个个体性的法律术语,可以说某个人是公民。

(3)在中国,常与“公民”相联系的概念有“群众”。

“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二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群众观念甚至通常取代公民观念。

二、政治家1.政治家的含义与政治家的产生(1)政治家的含义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2)政治家的特征:①政治家是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

②政治家是掌握重要的政治权力。

③政治家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④政治家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和组织者。

(3)政治家的产生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政治家一般都是通过竞选或选举方式产生。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家是通过选拔与选举方式产生的。

选拔是自上而下的过程,选举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政治家产生的第三种方式是通过革命。

(4)成为政治家,主观条件方面的要求:①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②有一定的知名度;③良好的个人素质。

2.政治家的类型我们可以从阶级标准、职业类型、历史标准和人格类型等不同的角色对政治家进行分类:(1)阶级标准政治家的首要特征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或政治势力。

因此,政治家可以根据不同阶级形态分类。

毫无疑问,不同阶级的政治家所代表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存的时代。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重点总结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重点总结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重点总结第一篇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人类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乎人类共同体的兴衰成败。

政治研究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主体学科之一。

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涵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什么是政治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和国家管理(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是关于政治学的入门级别的教材,它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理
论和方法论等内容。

其中包括比较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政治哲学等多个
方面,是探究政治的本质和规律的重要学科
之一。

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提到政治学是一门多
样而又复杂的学科,涵盖着众多的学问与理论。

政治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中的政治问题,探究统治、权力、决策、行政等诸多方面,
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
政治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对
于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
的意义。

在本书的章节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方法。

然后,他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历程、政治社会化、政治与公共政策、政治与市场经济、国际政治及全球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其中,作者结合大量的实际例子和案例,引导读者理解和体会政治学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

总的来说,政治学导论涉及了政治学的多个方面,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到战争与和平、全球化等,它对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政治学的深层次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政治学导论重点整理●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学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权力与权利第二节法治与民主●第二篇政治意识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第四章意识形态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第三篇政治体系第五章国家第一节国家起源与国家目的第二节现代国家建设第三节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体制理论第二节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第三节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第四节国家内政府间关系第七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第二节政党制度第八章政治社会第一节利益集团第二节新兴社会组织第三节新闻媒体第九章政治人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第二节政治家●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第十一章公共治理第一节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第十二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第五篇政治发展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第二节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第三节现代化的问题第十四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第十五章人权第一节人权的含义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第一篇政治的性质导论:1)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016 填空题1)2)政治研究的对象是(权威性的分配)。

(2017 填空题1)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对政治学研究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4)政治学总是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因此不仅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是政治学要涉及的内容,而且经济学途径与社会学途径也仍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要弄清政治的性质,必须研究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由此而展开的法治与民主问题。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1复习笔记一、政治的含义1.含义政治是指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2.作为博弈的政治(1)政治博弈的要素对策性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①博弈要有局中人即,要得到政治利益,必须首先成为局中人,不能出局。

在政治博弈中,局中人包括个人、团体、国家。

②目标和结果一般来说,局中人在一段时间内所追求的目标可能不止一种,追求目标时所依赖的社会资源也是多种多样,最明显的就是财富、人数、威望、职位以及说服技巧。

在正常的社会秩序内,运用资源而追求目标时一般都要遵循既定的规则。

③博弈的策略博弈的核心就是策略的运用。

每一位局中人都要设计一套策略或行动计划以使赢得的机会最大化,损失的机会最小化。

局中人制定策略时不但要考虑到自己的目标和资源,还要考虑到其他人会如何行动。

(2)政治博弈的规则在政治博弈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规则。

政治博弈的规则规定了如何确定博弈的结果;局中人的角色及与角色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和限制;谁能够从事这种博弈;越轨者应受何种处罚及如何使规则更具有适应性。

(3)政治博弈的类型①零和博弈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设想双方处于总体冲突状态,每一方所追求的典型策略就是取得全面的胜利,结果是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即得失相加等于零。

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就属于这种情形。

②非零和博弈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二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这种博弈的参与者等于或是多于二人,结局有可能赢家多于输家,也有可能输家多于赢家;前者被称为积极的非零和博弈,后者被称为消极的非零和博弈。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统治)【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统治)【圣才出品】

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1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统治理论1.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

精英主义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

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

“经典的精英主义”认为,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即使在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也决定了由政治领袖组成的小圈子进行实际统治。

正是这个小圈子,操纵着代表制度。

无论社会怎样变革,政治不平等都将存在。

从古典的精英主义到今天的民主的精英主义,都忽视了政治统治的阶级本质(2)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无统治阶级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

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一种自由社会主义,并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又分为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①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理论方面,以米利本德为代表的一些对多元民主理论的挑战,论证在当代条件下国家的阶级工具的本质。

第一,米利本德认为,尽管多元民主理论很巧妙,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并不过时,因为即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仍然是一个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阶级,它凭借经济权力把国家作为统治社会的强制机器。

第二,在米利本德看来,国家虽然是阶级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但是国家的行动却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第五版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第五版

政治学导论笔记是在政治学入门课程中常见的学习资料之一,其中杨光斌第五版是该笔记的较为常用的版本之一。

政治学导论笔记主要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等内容,是帮助政治学学习者了解政治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关键资料。

在政治学导论笔记中,杨光斌第五版的内容特点是权威性、系统性和教学性强。

笔记的开篇以政治学基本概念的讲解为中心,其中重点介绍了政治学的定义、对象、任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后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学导论笔记的理论分析部分,杨光斌
第五版介绍了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分支,如现
代政治学、经典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国际
政治学等。

这些分支理论的介绍和分析,为
政治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在实践探讨部分,杨光斌第五版的政治学导
论笔记围绕着政治制度、政治变革、政治文
化等领域进行了分析。

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笔记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政治制度的类型、发展和变革过程。

在政治变革方面,笔记重
点关注了政治变革的原因、形式和效果等问题。

在政治文化方面,笔记探讨了政治文化
的概念、内涵、结构和变化等问题,为政治
学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思考的空间。

总的来说,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第五版是一份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教学性强的政治学基础知识资料,为政治学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支持,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政治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大行管考研必备资料-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状元笔记

民大行管考研必备资料-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状元笔记

民大行管考研必备资料-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状元笔记第二篇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个体的政治心理、民族的政治文化,又包括集团的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是整个民族整体政治心理的呈现,政治心理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而政治意识形态则直接影响着政治心理的形成。

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意识形态的深入人心,则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三章政治文化关键词:政治文化社会资本本章重点: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影响深远,是解释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

本章应重点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基本功能,并重点了解近年来兴起的社会资本研究。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一、政治文化的概念1.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

政治文化成为明确的研究对象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

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中率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以此取代“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等概念。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两方面的推动:第一、战后民族独立国家借鉴西方民主制度,却并未因此走上政治稳定与发展的道路,这促使政治学家研究这些国家制度背后的文化因素。

第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源,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被借鉴进来。

2.政治文化的涵义政治文化的三种理解:第一、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包括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知、评价和情感取向。

第二、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合,不仅包括心理层面,而且包括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

第三、政治文化不仅包括前述观念性的政治文化,还应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之性”层面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

我们认为,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理解政治文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重点(我宁波大学研究生这门课考了131分哦~)

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重点(我宁波大学研究生这门课考了131分哦~)

一、比较分析题1、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区别联系?政治学包含规范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即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政治学的规范性是指回答问题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核心是“应当是什么”(what should be),也是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

政治哲学家往往不是基于对现实政治的实际考察来论证观念的合理性,而是依据哲学思辨甚至是神学权威来提出问题启发人们思考,而不在于能解释或回答什么问题。

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问题,政治学家便企图把政治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政治学的科学化问题。

政治科学研究政治究竟是什么(what is).P162、政体与国体(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同一类型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比如,奴隶社会时期,古希腊采用共和制,而古中国采用奴隶分封制。

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即,“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

再比如,美国、英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但是,美国实行共和政体,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中,国体相对稳定,而政体则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

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中都在进行着完善和健全政体改革。

3、掮客政党与使命政党的区别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之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按政党理念的性质和角色来分,可以将政党分为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配套复习资料(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配套复习资料(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权力与权利★★★1.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对此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2)在一般的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2.权力的类型(见表2-1)表2-1 权力的类型3.合法性及相关概念(1)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合法性理论主要是回答被统治者为什么会有心理认同或自愿服从。

合法性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行。

(2)合法性是一个包含了合法律性(政权来源)、有效性(政府绩效)、人民性(政权主体)和正义性(道义)的概念体系,即拥有了这四种基础的政权,才值得人民信仰与支持。

①合法律性是大家都承认的现代政治原则。

②有效性是最没有争议的合法性政治的基石。

③政治的“人民性”本身就是合法性,但却是争论最大的要素。

④正义性,即是否能保护社会最不利者阶层的利益。

(3)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其中的关键是合法性问题。

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政权具有了合法性,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权威。

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需要从构成合法性的基础中去寻找。

①条件之一:合法律性。

②条件之二: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③条件之三: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4.权利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或人民,国家权力存在的终极价值不在其自身,而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其疆域内人民或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笔记1、政治的含义?答: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答:根据政治的本质,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

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现实问题,政治学家们便企图把政治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政治学的科学化问题。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2、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资料的量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目标;3、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即政治学要合理利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资料来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4、行为主义研究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4、政治权力的含义?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5、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型权力。

6、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以及制度因素等。

7、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答: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具有以下特性:1、政治文化既是政治范畴,又是文化范畴,是在文化与历史的长久积淀中形成的、支配与制约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政治观念的综合体系。

2、政治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政治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刻的阶级性。

4、政治文化具有内部的结构性。

8、政治文化的功能有哪些?答:1、政治文化规定了人们的政治倾向,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成为一种内化了的行为标准,直接影响政治行为的方式。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
后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又成为政治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政治学重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经济社会阶级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政治权力
1、 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和政治作用。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综合起来,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和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阐明两个观点: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 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2、 博弈论与政治的关系
博弈是分析利益的框架。
政治博弈的要素:居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与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就是政治博弈的渊源。
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知识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知识点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制度主义:即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的含义(政治-经济关系构成的硬约束机制和宏观政体论)2制度变迁的方向(由低级向高级)3变迁方式(阶级斗争导致的革命性突变,新马克思主义则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4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关注阶级关系和基于此的权力结构,影响了新制度主义对制度重要性的强调)5对于技术与观念的关系,在强调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把社会进步看成是一套复杂的关系系统互动,而非单纯的技术决定论6对于制度变迁中个人的作用,反对把个人偏好或信念看成是既定的,而把偏好和信念看作解释变量。

政治系统理论: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一种政治观,即把自然科学中的系统方法运用于政治现象分析,将政治体系视为一个履行社会关键职责的系统,是进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体。

政治系统一方面有自身的边界,内部有具体的结构,承担着分化了的特定功能,目的则在于实现社会整体的目标;另一方面政治系统又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是通过特定的机制与文化意识、法律、经济等系统相互作用。

政治系统从社会接受输入的支持与要求,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向社会输出特定的政策产品,政策产品的执行效果又通过反馈机制再次输入政治系统。

也就是说,反馈将输入与输出联接起来使政治成为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持续过程。

图解见杨P8。

精英主义:源于古代能人治国的思想,在19世纪末理论化,代表人物有帕累托、莫斯卡、熊彼特等。

精英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来都区分为少数据有统治地位的精英与众多被统治的大众,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不可能的,寡头政治是铁律。

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由于具有被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而成为精英,他们统治依靠的并不只是经济资源,军事力量、教士地位和管理专长都可能是其统治的基础。

而且,与所谓阶级不同,精英基层是开放的,具有制度化的吐旧纳新的机制。

古典的人民民主从来没有实现过,将来也不可能实现,人民至多拥有选择具体由哪位精英来统治的权利。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政治学考研重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政治学考研重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点汇编育明教育根据近年来全国多所以《政治学导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高校考研真题,汇编了以下《政治学导论》所涉的常考点及重点,希望对广大备考生有所帮助!若有疑问,随时和育明教育相关老师取得联系!第二编政治意识 .25、政治意识的概念.第三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26、关于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凯泽罗夫、部分中国国内学者.27、政治文化的概念.) a3 f% g2 W. p/ J" c+ k28、简述政治文化的内容.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一、政治文化的类型.29、统治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30、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31、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等.三、政治文化的功能.32、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第四章政治意识.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3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34、曼海姆:“特殊”意识形态与“全面”的意识形态.35、韦伯的信仰体系.36、意识形态的概念.37、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区别.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38、5个基本特征: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39、马克思主义.40、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41、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42、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43、社群主义.44、民族主义.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4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46、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47、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8、论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第五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49、政治社会化的定义.50、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双运动过程”.5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5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53、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5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比较.5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6、政治自我(政治人格).57、亚政治文化.。

按章按节杨光斌《政治学导论》复习提纲

按章按节杨光斌《政治学导论》复习提纲

按章按节杨光斌《政治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编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什么是政治1、各类政治观君权神授说;治国说;权力说;政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观2、本书观点二、作为博弈的政治3、博弈和博弈论(分析利益冲突的框架)4、要素、规则、类型三、政治的地位5、政治的地位或作用6、SSP范式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7、政治哲学、政治科学二、政治学的发展8、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9、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阶段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三、政治学的范围11、简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的研究路径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一、政治权力的概念12、韦伯的权力观13、简述政治权力的概念和主要因素简述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14、简述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权力结构、权力主体结构及二者的关系)三、政治权力的四种类型及相互关系(相互关系要结合合法性来讨论)15、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2005年考研简答题:简述强制性权力与功利性权力的区别)操纵性权力;人个性权力(20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理论,说明当前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19、权力、权威与合法性及其相互关连性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简述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五、政治权力的基础20、政治权力基础的概念及具体内容;简述政治权力的制度基础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分配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21、选举制及评价22、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比较23、多数两轮投票制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简述当代中国的权力分配制度第二编政治意识25、政治意识的概念第三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26、关于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凯泽罗夫、部分中国国内学者27、政治文化的概念28、简述政治文化的内容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一、政治文化的类型29、统治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30、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31、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等三、政治文化的功能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第四章政治意识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3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34、曼海姆:“特殊”意识形态与“全面”的意识形态35、韦伯的信仰体系36、意识形态的概念37、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区别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38、5个基本特征: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39、马克思主义40、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41、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42、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43、社群主义44、民族主义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4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46、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47、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8、论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第五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49、政治社会化的定义50、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双运动过程”5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5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53、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5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比较5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6、政治自我(政治人格)57、亚政治文化第三编政治体系(重中之重)58、名词解释: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第六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理论一、国家的起源59、简述社会契约论二、国家的本质60、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三、民族国家的建构61、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定义)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62、民族国家的要素63、简述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四、国家的目的(职能)64、国家的基本目的2005年考研论述题: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职能与社会公正的关系65、国家目的的矛盾性(诺斯悖论)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国家目的的理论解读中国新领导的政府行为特征01、02、06三次考研均涉及的题目:国家能力第二节国家的类型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66、分类法:亚里士多德67、类型学:韦伯二、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马克思主义)68、封建制:中西封建制比较69、资产阶级国家70、社会主义国家论述:“三个代表”理论的政治意义三、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71、吉登斯: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现代的民族国家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72、集权主义国家73、法西斯主义国家74、简述威权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简述20世纪70年代威权主义国家民主化浪潮发生的原因75、分权主义国家(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第三节国家的结构形式76、单一制国家77、联邦制国家78、邦联制国家第四节国家机构79、国家元首80、立法机关议会委员会制度;三读法、委任立法制、预算批准制度、委员会批准制度简述如何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81、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或司法审查权、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则、法律平等原则、陪审团制第七章政府第一节政府体制一、政府体制理论试析国家与政府概念的关系82、三权分立说比较洛克、蒙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简述制衡原则83、议行合一(04、06两年考研题目)二、政府职权理论84、新古典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85、简述福利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86、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理论三、政府行为理论87、公共选择(布坎南)——2005年简答题四、政府体制的类型88、政府体制的定义89、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90、共和制的要素与意义03年考研论述题:论述西方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样式第二节行政机关91、总统制的行政机关试述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扩大的趋势92、内阁制的行政机关93、混合制的行政机关(法国总统与总理之间的权力关系分析)94、如何认识中国行政领导机关的“议行合一”体制?论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简述归口管理制度第三节官僚部门一、官僚制95、官僚制涵义及其作用分析简述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二、官员理论96、简述官员理论(官僚自主性、信息不对称、预算扩大化倾向)三、官僚的作用97、行政机构与官僚机构的区别98、官僚机构(官僚制)的职能99、如何控制官僚主义第八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100、政党的概念及其特征101、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102、政党团结星103、传统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104、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性政党向执政性政党转变的分析105、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作用106、简述寡头政治铁律107、简述政党适应性108、亨廷顿的适应性理论109、政党体制变迁和政党嬗变理论110、权贵党、群众党、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第二节政党制度111、两党制的特点:简述美国和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112、多党制的特点是什么?113、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114、试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政党关系第九章利益集团第一节利益集团的涵义及分类115、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116、简述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117、利益集团的分类(6种)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118、简述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119、结合对外政策的国内政治过程,说明利益集团的作用(06年考研论述题)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社团120、试论20世纪80年代社团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21、试述当代中国政治性社团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的影响第十章政治人122、简述影响良好公民形成的因素123、交易型领袖、变革型领袖、群众路线、道德型政治家124、简述巴伯的总统人格理论125、简述政治家与官僚的关系第四编政治行为第十一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126、简述精英统治论127、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128、无统治阶级论129、试析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130、简述现代西方国家的职能的扩大化和膨胀的趋势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131、简述建立或维持统治秩序的基本因素132、简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133、简述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134、简述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的主要类型135、简述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家产制,法理型统治136、简述全能主义第十二章政治管理137、简述公域、私域的概念138、治理和善治的概念139、简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140、试述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第十三章政治参与141、政治参与的概念142、如何看待政治冷漠143、简述政治参与的作用与制约因素144、简述政治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145、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政治民主的关系第五编政治发展第十四章政治现代化146、试述政治现代化的涵义与标准147、政治发展理论评述148、运用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政治腐败问题149、简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150、结合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十五章政治民主151、古典主义民主;精英民主理论;152、简述多元民主主义的基本含义153、试论民主与自由的关系(04年人大考研论述题)154、简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第十六章人权155、简述人权的涵义和特性156、简述国际政治中关于人权争论的主要问题157、简述人权实现的条件158、简述人权的基本内容159、简述人权的民族权利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十五章政治民主关键词:政治民主本章重点:现代政治都是民主政治,政治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形式,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本章应主要理解几种主要的民主理论对民主涵义的阐述、政治民主的基础、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一、民主的涵义1.古典民主主义。

(1)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实践。

(2)洛克的社会契约论论证了政府是根据人民的同意来统治的。

(3)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主张一种直接民主。

(4)洛克、卢梭等人的古典民主思想为密尔、麦迪逊等人所继承,密尔认为实现人民统治的最好形式是代议制政府。

(5)波普提出了民主悖论,认为古典民主主义,不仅可以导致民主悖论,而且也不符合现实,因为统治总是少数人的统治。

(6)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日益关注民主制度的具体运转,于是,民主是制度与程序的民主理论应运而生并流行起来。

2.精英民主主义。

(1)意大利的精英理论家认为:历史是精英的历史,人民在历史中是没有地位的。

任何社会都划分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寡头统治是铁的规律。

(2)意大利的精英主义理论被韦伯和熊彼特发展成为精英民主理论。

韦伯认为,管理国家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使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物感兴趣并有一定才能的精英的事业。

民主像市场一样,是一种淘汰最弱者的制度机制,同时使那些最具有竞争能力的人去争取选票和权力。

(3)熊彼特也将民主看成是一种竞争政治领导权的政治方法,是“某些人通过获取人民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

(4)韦伯和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概括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重要特征,但是忽略了现代西方政治过程的另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利益集团的作用,这就为多元主义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3.多元民主主义。

(1)政治多元主义的创始人拉斯基提出了多元国家观。

他认为一元论国家观是一种想象,因为国家并不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配给各种职能团体及社会中的自治区域,这种多元国家将由一系列目的可能极不相同的合作团体组成。

(2)英国的社会主义者柯尔认为民主应该是“职能民主政治”,民主不应当只在议会中去寻求,也应该在各种代表团体中去寻求。

这实际上是一种基尔特国家,既有一个政府系统,又有一个社会团体系统。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团体自治。

(3)托克维尔市第一个认识到民主体制与多元社会和政体具有亲和力的人之一。

他认为在美国这样的民主社会中。

权力与各种社会功能以一种分散化的方式由众多团体来行使。

(4)达尔直接继承了托克维尔的思想,高度重视利益集团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他将民主定义为多元政体,即多元的社会自治团体主导着政治过程。

民主的价值不在于多数人的统治,主权在民无法实现。

民主的实际意义在于群众的广泛参政(5)达尔也客观地认识到西方多元主义民主存在的重大缺陷:第一、使政治不平等稳定化;第二、扭曲公民意识;第三、使公共议事日程不正常;第四、使人民失去对议事日程的最终控制。

但是,达尔并不否认多元民主的价值,克服这些缺陷的途径在于完善多元主义民主,尤其是增进经济民主。

4.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典民主主义、尤其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2)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事务的权利。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经典定义,包括三层涵义:第一、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一种阶级统治。

在阶级社会中,“人民”自然是统治阶级。

第二、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

这里的民主实际上是指所谓政体的民主制。

第三、民主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和参政的权利。

(3)社会主义国家实践表明,民主首先意味着人民的权力。

其次,人民的权力在实践中体现为有限多数原则。

再次,有限多数原则要靠制度和程序来保障。

二、政治民主的基础1.经济基础。

虽然民主政治相对于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历史发展也告诉我们,社会经济条件对民主程度和民主形式有重大影响。

(1)商品经济原则决定民主实现的程度。

(2)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多元化促进了民主参与。

(3)经济不平等会造成政治的实际不平等和民主政治的扭曲。

2.法制基础。

近代以来的民主制度是在法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民主制度要靠法律来保护;另一方面,民主所依赖的平等与自由原则都蕴含于法律之中。

(1)平等主要指政治上的平等参政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些都是靠法律来保护。

(2)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自由也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社会自治。

(1)作为社会多元化的资本主义民主本身就是包含社会自治在内的。

(2)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制度,其本质是要完成由国家向社会完全自治的转变。

(3)社会自治是一种直接民主,但作为社会民主,它又为政治民主提供了基础和制约机制,实际上是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利。

4.教育、民族文化等也是重要基础性因素。

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一、资本主义民主1.资本主义民主是以自由、平等为口号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2.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议会制、普选制、政党制和三权分立原则。

3.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1)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并不断扩大和发展个人权利。

(2)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社会主义民主是以资本主义民主为基础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2.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

3.社会主义民主也存在有待完善的情况。

4.我国民主建设应涵盖的几个方面:(1)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奠定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2)发展教育,培育民主观念。

(3)加强法治,保证司法独立。

(4)政治改革是建设民主政治的现实途径。

思考题一、简述民主的基本涵义。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古典民主主义之间的关系。

三、简述精英民主主义和多元民主主义与西方现实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四、简述社会经济条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五、简述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容。

第十六章人权关键词:人权本章重点:人权观念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也是政治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本章应重点理解人权的基本涵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人权观的比较以及人权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人权的涵义一、人权概念的演化1.人权观念的演化。

(1)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中蕴含着人权思想的萌芽。

(2)文艺复兴中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学说兴起,由此产生了具有近代政治和法律意义的“人权”。

(3)美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将人权付诸实践。

(4)20世纪中后期,自然权利学说趋向复兴,并推动政治、社会发展,人权原则基本上被写入各国宪法。

2.人权学说在国际领域的争论焦点:(1)权利的主体问题。

个人、集体、民族、国家哪一个拥有人权优先权的问题。

(2)权利的内容问题。

如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是否应事先在一般性原则中规定。

(3)人权与主权的争论。

即“人权至上”与“主权至上”的争论。

二、人权的概念与性质1.人权的概念。

(1)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人权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甚至相互冲突。

(2)综合而言,人权可以定义为: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

2.人权的特点。

(1)最低限度的道德性。

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并且保持在最低限度。

(2)普遍性。

人权的主体具有普遍性,涵盖所有个人与团体。

(3)历史性。

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内涵。

(4)资格性。

人权以相互尊重人权为资格,有相应义务。

3.人权与公民权有所区别。

三、两种人权观1.个人主义人权观。

这种人权观将个人权力视为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强调个人人权相对于集体的优先性。

2.集体主义人权观。

这种人权观则强调公共自由或国家自由,主张国家权力或社会权力相对于个人的优先性。

3.关于这两种人权观的争论,我们认为:人权问题不能孤立看待,西方国家利用人权施加压力是干涉主权和推行霸权的手段。

(1)两种人权本质上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需要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来保证。

(2)应当承认政治民主、人的权利具有独立性,其自我完善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提高民众文明程度,增进道德规范。

四、人权实现的条件1.自然条件。

即自然环境提供给人们享有的资料。

2.生产力条件。

生产力发展可以为人权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3.社会制度条件。

人权的实现依赖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和民主制度。

4.权利意识和权能条件。

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条件和能力。

5.政治制度因素。

即政治权力制约制度。

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一、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是人权最基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存权与生命权。

即人身不受伤害或得到保护以免遭伤害的权利,取得维持生命和最低健康的物质必需品的权利。

具体而言包括人的出生、死亡、免于饥饿、反对种族灭绝和集体屠杀的权利。

2.平等权。

(1)平等权有两层涵义:第一、禁止对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这是消极涵义;第二、实现实质平等,这是积极涵义。

(2)关于平等的三种主张:第一、自由主义的平等;第二、民主主义的平等;第三、社会主义的平等。

(3)法律体系中的平等原则:第一、守法平等;第二、司法平等;第三、消除特权。

3.自由权。

(1)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人身自由;(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4.政治参与权。

即公民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制度的行动的权利。

至少应包含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罢免和监督代表的权利。

二、社会和经济权利1.劳动和休息权。

劳动权即公民参加社会劳动和领取相应报酬的权利,休息权是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休息的权利。

2.社会保障权。

即公民要求国家承担维护全体国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

3.财产权。

即财产所有权,只对自己财产的占有、使用与处分之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