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7章 肠道病毒,肝炎病毒
(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试卷3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试卷3(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score:2分】【A】流行性感冒杆菌【B】流感病毒【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副流感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鼻病毒本题思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
2.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是【score:2分】【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腺病毒【D】风疹病毒【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score:2分】【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鼻病毒【D】冠状病毒【E】腮腺炎病毒本题思路: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麻疹病毒。
4.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score:2分】【A】新生儿【B】二月龄婴儿【C】四月龄婴儿【D】六月龄婴儿【E】八月龄婴儿【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八月龄婴儿。
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score:2分】【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本题思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6.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score:2分】【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B】RNA多聚酶抗原【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血凝素(HA)【E】神经氨酸酶(NA)本题思路: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
7.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score:2分】【A】干扰素【B】细胞免疫【C】黏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D】黏膜局部血凝素抗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本题思路: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黏膜局部血凝素抗体。
微生物问答题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有哪3种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第2章细菌的生理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4.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6.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第4章噬菌体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2.何谓BCG、transposon、R质粒、Hfr、lysogenic conversion和Ames试验?3.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突变型细菌有哪些?第6章细菌耐药性1.简述抗菌药物类型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又几种?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4.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5.当机体感染病原菌后,感染的发展及其结果可能在机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6.试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从医学微生物学角度,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 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2. 对已经分离出的细菌菌落,怎样从微生物学角度去进一步鉴定?3. 试述疫苗研制及其发展的主要阶段?第9章球菌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
第02章 细菌的生理
第03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第04章 噬菌体 第05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06章 细菌耐药性 第0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0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学
第09章 球菌
第10章 肠杆菌科
第11章 弧菌
第12章 螺杆菌属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第15章 嗜血杆菌属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微生物学
配套光盘 主 制 编 李 凡 徐志凯 作 丁天兵
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
绪论
细菌学 病毒学 真菌学
录
细菌学
第01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
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30章 虫媒病毒
病毒学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 第32章 疱疹病毒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第34章 其他病毒
第35章 朊粒
真菌学
第36章 真菌学总论
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
细菌学
第17章 其他细菌
第18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第19章 支原体
第20章 立克次体
第21章 衣原体 第22章 螺旋体
病毒学
第23章 病毒基本性状
第24章 病毒感染和免疫 第25章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第27章 肠道病毒
第章肠道病毒
(3) 除柯萨奇 A 组某些型别的病毒必须在乳鼠中增殖外,其余肠道病毒均可以用细胞分离、
培养,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4)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感对象主要是儿童,主要的感染类型为隐性感染。
2.(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①经消化道感染,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极少数
幼儿体内病毒可经两次病毒血症后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造成肢体弛缓性瘫痪;②
和
。
7. 轮状病毒属
科。核酸类型为
,由
个基因节段组成。
8.轮状病毒结构特点为外形呈
状,具有
衣壳,
包膜。
9. 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传播途径为和
。
10. 尚不能用细胞培养的急性胃肠炎病毒是
。基因组类型为
,有
种衣壳蛋白。
11. 急性胃肠炎病毒所致胃肠炎的流行方式分为两种,即
和
。
三、名词解释
20. 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 B. 宿主细胞膜受体为糖蛋白 C.90%以上病毒感染为隐性感染 D.病后对同型病毒具有牢固免疫力 E.易感者主要为 6 个月至 5 岁儿童
21. 关于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搞好患者排泄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保护水源 B. 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C.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防鼠灭鼠
25. 关于柯萨奇病毒的特点,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是无包膜的 RNA 病毒 B. 根据其对新生小鼠的致病性分型 B. 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 C..能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 C. 有些型别具有血凝性质
26.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 注意疫苗是否失效 B. 勿用热开水送服 C. 疫苗要注意冷藏运输 B. D.宜安排在冬季服用 E. 只需服用 1 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
第27章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有67个血清型,分型的主要依据为交叉中和试验。
与其在同一科和人类致病有关的病毒还有鼻病毒及甲型肝炎病毒。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1.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有1、2、3三型;2.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分A、B两组,A组包括1~22,24型;B组包括1~6型;3.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简称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包括1~9,11~27,29~33型。
4.新肠道病毒,为1969年后陆续分离到的,包括68,69,70和71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
一、生物学性状球形,直径27nm,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图27-1)。
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7.4kb,两端为保守的非编码区,在肠道病毒中同源性非常显著,中间为连续开放读码框架。
此外,5’端共价结合一小分子蛋白质Vpg,与病毒RNA合成和基因组装配有关;3’端带有polyA尾,加强了病毒的感染性。
病毒RNA为感染性核酸,进入细胞后,可直接起mRNA作用,转译出一个约2200个氨基酸的大分子多聚蛋白(polyprotein),经酶切后形成病毒结构蛋白VP1~VP4和功能性蛋白。
VP1、VP2和VP3均暴露在病毒衣壳的表面,带有中和抗原位点,VP1还与病毒吸附有关;VP4位于衣壳内部,一旦病毒VP1与受体结合后,VP4即被释出,衣壳松动,病毒基因组脱壳穿入。
图27-1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在胃肠道能耐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在pH3-9时稳定,对热、去污剂均有一定抗性,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但50(C可迅速破坏病毒,1mol/L MgCl2或其它二价阳离子,能显著提高病毒对热的抵抗力。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六单元肝炎病毒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六单元肝炎病毒[单选题]1.属于黄病毒科的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正确答案:C参考解(江南博哥)析: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过去曾称作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掌握“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知识点。
[单选题]2.过去曾称作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是A.HAVB.HBVC.HCVD.HDVE.HEV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过去曾称作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掌握“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知识点。
[单选题]3.HCV的核酸类型是A.单股正链RNAB.单股负链RNAC.双股RNAD.单股DNAE.双股DNA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ssRNA),约长9.6kb,由9个基因区组成。
掌握“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知识点。
[单选题]4.HCV球状颗粒的直径为A.10~20nmB.20~30nmC.30~40nmD.40~60nmE.60~80nm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HCV为直径40~60nm的球状颗粒,有包膜和表面刺突结构。
掌握“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知识点。
[单选题]5.以下有关HCV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HCV对外界抵抗力非常强B.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C.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D.煮沸、10%甲醛浸泡或紫外线照射可灭活E.过去曾称作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过去曾称作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HC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煮沸、10%甲醛浸泡或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掌握“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知识点。
[单选题]6.最易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26周,平均6~7周。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病毒学、呼吸道病毒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B1型题 6. B1型题1.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B.药瘾者共同污染HIV的注射器C.输血和器官移植D.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正确答案:E解析:HIV的传播途径有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
知识模块: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2.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为A.单股正链RNAB.单股负链DNAC.单股线状,不分节段的负链RNAD.单股线状,可分节段的负链RNAE.双股环状DNA正确答案:C解析:狂犬病病毒外形呈弹状[(60~400)nm×(60~85)nm],一端钝圆,一端平凹,有囊膜,内含衣壳呈螺旋对称。
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
知识模块: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3.关于狂犬病病毒的血清型,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1个血清型B.有2个血清型C.有3个血清型D.有4个血清型E.有5个以上血清型正确答案:D解析:用血清学方法可将狂犬病病毒属分为4个血清型,I型病毒有CVS 原型株、古典RV、街毒和疫苗株,血清Ⅱ、Ⅲ及Ⅳ型病毒为狂犬病相关病毒,其原型株分别为Lagos bat、Mokola和Duvenhage病毒。
知识模块: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4.关于狂犬病病毒,下列不正确的描述是A.可通过虫媒传播B.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D.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扩散到脑干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正确答案:A解析:狂犬病病毒不是通过虫媒传播。
执业医师100天复习计划表
1《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百日复习进度表百日复习开始了,按照每部分所占考试分数的比例制作了一个复习计划表,平均每天复习的内容在考试中占6分,每天拿6分,100天下来就复习完了600分的内容。
复习的要求是当天记住90%左右的考点,三天内再看一遍时,能记住85%的内容,到复习完一周时能记住80%的内容。
每天复习的红宝书的内容平均为35页左右,但也有较多或较少的时候。
第一卷(本部分复习共计划23天)第一部分基础综合(本部分复习共计划22天)第一篇生物化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3天)头1日(3月1日)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氨基酸与多肽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 DNA变性及其应用第四节 RNA结构与功能第三章酶第一节酶的催化作用第二节辅酶与酶辅助因子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第四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第五节酶活性的调节第六节核酶第四章糖代谢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第三节糖异生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第五节血糖及其调节第五章生物氧化第一节 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二节氧化磷酸化第2日(3月2日)第六章脂类代谢第一节脂类的生理功能第二节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节脂肪的合成代谢第四节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第五节脂肪的分解代谢第六节甘油磷脂代谢第七节胆固醇代谢第八节血浆脂蛋白代谢第七章氨基酸代谢第一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第二节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第四节氨的代谢第五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第八章核苷酸代谢第一节核苷酸代谢第二节核苷酸代谢的调节第九章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遗传信息传递概述第二节 DNA的生物合成第三节 RNA的生物合成第十章蛋白质生物合成第3日(3月3日)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述第十二章基因表达调控第一节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第二节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第十三章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第一节细胞信息物质第二节受体第三节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第四节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第十四章重组DNA技术第一节重组DNA技术的概述第二节基因工程与医学第十五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一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二节生长因子第十六章血液生化第一节血液的化学成分第二节血浆蛋白质第三节红细胞的代谢第十七章肝胆生化第一节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第二节胆汁酸代谢第三节胆色素代谢第二篇生理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3天)第4日(3月4日)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第二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第三节血液凝固和抗凝第四节血型第三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第三节血管生理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器官循环第5日(3月5日)第四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第二节肺换气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五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口腔内消化第三节胃内消化第四节小肠内消化第五节大肠内消化第六节吸收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第二节体温第七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一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二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第四节清除率第五节尿的排放第6日(3月6日)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突触传递第二节神经反射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四节脑电活动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第九章内分泌第一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第二节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第三节甲状腺激素第四节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第五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第六节胰岛素第十章生殖第一节男性生殖第二节女性生殖第三篇医学微生物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1天)第7日(3月7日)第一章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定义与分类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细菌的特殊结构第四节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第三章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第二节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四章消毒与灭菌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物理灭菌法第三节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五章噬菌体第一节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节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性致病菌第二节医院感染第三节细菌的致病性第四节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第五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细菌学诊断第二节血清学诊断第三节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第九章球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第二节链球菌属第三节肺炎链球菌第四节脑膜炎奈瑟氏菌第五节淋病奈瑟氏菌第十章肠道杆菌第一节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第二节埃希氏菌属第三节志贺氏菌属第四节沙门氏菌属第十一章弧菌属第一节霍乱弧菌第二节副溶血性弧菌第十二章厌氧性杆菌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第二节无芽孢厌氧菌第十三章棒状杆菌属第一节白喉棒状杆菌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第十五章放线菌属和奴卡氏菌属第一节放线菌属和奴卡氏菌属第十六章动物源性细菌第一节布鲁氏菌属第二节耶尔森氏菌属第三节炭疽芽孢杆菌第十七章其他细菌第一节流感嗜血杆菌第二节百日咳鲍特氏菌第三节幽门螺杆菌第四节军团菌第五节铜绿假单胞菌第十八章枝原体(支原体)第一节生物学性状第二节主要病原性枝原体第十九章立克次氏体第一节生物学性状第二节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第二十章衣原体第一节生物学性状第二节主要病原性衣原体第二十一章螺旋体3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第二节密螺旋体第三节疏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病原性真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第二节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第三节病毒的增殖第四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第一节病毒的传播方式第二节病毒的感染类型第三节致病机制第四节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第一节正粘病毒第二节副粘病毒第三节冠状病毒第四节其他病毒第二十七章肠道病毒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脊髓灰质炎病毒第三节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第四节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第四节丁型肝炎病毒第五节戊型肝炎病毒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节登革病毒第三十章出血热病毒第一节汉坦病毒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第三节巨细胞病毒第四节 EB病毒第三十二章逆转录病毒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三章其他病毒第一节狂犬病病毒第二节人乳头瘤病毒第三十四章亚病毒第一节朊粒第8日(3月8日)第四篇医学免疫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1天)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抗原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抗原的分类第三节超抗原第四节佐剂第三章免疫器官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第四章免疫细胞第一节 T淋巴细胞第二节 B淋巴细胞第三节自然杀伤(NK)细胞第四节抗原递呈细胞第五章免疫球蛋白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类型第四节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第五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第六节抗体的制备第六章补体系统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第三节补体激活的调节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第七章细胞因子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细胞因子的种类第三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第四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第五节细胞因子与疾病第八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第一节白细胞分化抗原第二节粘附分子第九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HLA复合体及其产物第三节 HLA–Ⅰ类抗原第四节 HLA–Ⅱ类抗原第五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第十章免疫应答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第三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第四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第五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十一章黏膜免疫系统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第三节黏膜免疫的功能第十二章免疫耐受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免疫耐受的形成第三节免疫耐受与临床第十三章超敏反应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Ⅰ型超敏反应第三节Ⅱ型超敏反应第四节Ⅲ型超敏反应第五节Ⅳ型超敏反应第十四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自身免疫的组织损伤机制第三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第四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第五节4第六节第十五章免疫缺陷病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第三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第十六章肿瘤免疫第七节第一节肿瘤抗原第二节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第三节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第四节肿瘤的免疫治疗第十七章移植免疫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机制第三节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第十八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第一节抗体的检测及应用抗体进行的检测第二节免疫细胞的分离第三节免疫细胞的特异性、数量和功能检测第十九章免疫学防治第一节免疫治疗第二节免疫预防第八节第五篇病理学(本部分复第九节习共计划3天)第十节第9日(3月9日)第十一节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第一节适应性改变第二节损伤第三节修复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淤血第二节血栓形成第三节栓塞第四节梗死第三章炎症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急性炎症第三节慢性炎症第10日(3月10日)第十二节第四章肿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第三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第四节常见的上皮性肿瘤第五节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第六节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原发性高血压第三节风湿性心脏病第四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第五节心瓣膜病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第二节大叶性肺炎第三节小叶性肺炎第四节肺硅沉着病第五节肺癌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消化性溃疡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第三节第十三节门脉性肝硬化第四节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五节原发性肝癌第11日(3月11日)第十四节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肾炎第二节慢性肾盂肾炎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五节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第二节胰腺疾病第十章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一节乳腺癌第二节子宫颈癌第三节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第十六节第十一章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第一节结核病第二节细菌性痢疾第三节伤寒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六节血吸虫病第第十七节七节性病第六篇药理学(本部分复第十八节习共计划2天)第十九节第12日(3月12日)第二十节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二十一节第一节不良反应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第二十二节第三节药物与受体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二十三节第一节吸收第二节分布第三节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第二十四节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第三章胆碱受体激动药第二十五节第一节乙酰胆碱第二十六节第二节毛果芸香碱第二十七节第四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第二十八节第一节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第二节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第三节胆碱酯酶复活药第四节解毒药物的应用原则第五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一节阿托品第二十九节第六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第一节去甲肾上腺素第二节肾上腺素第三节多巴胺第三十节第四节异丙肾上腺素第七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一节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三十一节5第三十二节第二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八章局部麻醉药第一节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第二节常用局麻药第三十三节第九章镇静催眠药第一节第三十四节第十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第一节苯妥英钠第二节卡马西平第三十五节第三节苯巴比妥、扑米酮第四节乙琥胺第五节丙戊酸钠第六节硫酸镁第三十六节第十一章抗帕金森病药第一节左旋多巴第二节卡比多巴第三节苯海索第三十七节第十二章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氯丙嗪第二节丙米嗪第三节碳酸锂第四节氯氮平第三十八节第十三章镇痛药第一节吗啡第二节哌替啶第三节喷他佐辛第三十九节第十四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第一节阿司匹林第四十节第二节对乙酰氨基酚第三节布洛芬第十五章钙拮抗药第一节钙拮抗药的分类及药名第四十一节第二节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第十六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一节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第二节利多卡因第三节普萘洛尔第四节胺碘酮第五节维拉帕米第四十二节第十七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第一节强心苷类第四十三节第二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第十八章抗心绞痛药第一节硝酸甘油第四十四节第二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三节钙拮抗药第四十五节第十九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一节 HMG-CoA还原酶抑制药第二节贝特类药物第四十六节第二十章抗高血压药第一节利尿药第二节钙拮抗药第三节β受体阻断药第四十七节第四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第五节氯沙坦第13日(3月13日)第四十八节第二十章抗高血压药第一节利尿药第二节钙拮抗药第三节β受体阻断药第四十九节第四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第五节氯沙坦第五十节第二十一章利尿药第一节袢利尿药第五十一节第二节噻嗪类及类噻嗪类第三节保钾利尿药第四节碳酸酐酶抑制药第五节渗透性利尿药第五十二节第二十二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肝素第五十三节第二节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第三节抗血小板药第四节纤维蛋白溶解药第五节促凝血药第六节抗贫血药第七节血容量扩充剂第五十四节第二十三章组胺受体阻断药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第五十五节第二十四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一节抗炎平喘药第二节支气管扩张药第三节抗过敏平喘药第五十六节第二十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第一节抗消化性溃疡药第五十七节第二十六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类药第五十八节第二十七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第一节抗甲状腺药第五十九节第二十八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一节胰岛素第六十节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第六十一节第二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节青霉素类第二节头孢菌素类第六十二节第三十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第一节红霉素第六十三节6第六十四节第二节林可霉素类第六十五节第三十一章氨基苷类抗生素第一节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第二节常用氨基苷类第六十六节第三十二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第一节四环素类第二节氯霉素第六十七节第三十三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第一节喹诺酮类第二节磺胺类第三节其他类第六十八节第三十四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第一节抗真菌药第二节抗病毒药第六十九节第三十五章抗结核病药第一节异烟肼第二节利福平第三节乙胺丁醇第七十节第四节抗结核药物应用原则第三十六章抗疟药第七十一节第一节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第七十二节第二节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第三节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第三十七章抗恶性肿瘤药第一节抗肿瘤药的分类第二节常用药物第七十三节第七十四节第七篇医学心理学(本部第七十五节分复习共计划2天)第七十六节第14日(3月14日)第七十七节第一章绪论第七十八节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的概述第七十九节第二节医学心理学的任务与观点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医学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概述第二节认识过程第三节情绪过程第四节意志过程第五节需要与动机第六节人格第七节行为第八十节第三章心理卫生第一节心理卫生概述第八十一节第二节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第八十二节第四章心身疾病第一节心理应激与应对第二节心身疾病的概述第八十三节第三节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第八十四节第15日(3月15日)第八十五节第五章心理评估第一节心理评, , , , , 估概述第二节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八十六节第三节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第四节信度、效度和常模第八十七节第五节常用的心理测验和临床评定量表第六章心理治疗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第八十八节第二节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第三节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第四节心理治疗的原则第五节临床心理咨询第八十九节第七章医患关系第一节医患关系的概念第九十节第二节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第三节医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医患关系模式第九十一节第八章病人的心理问题第一节病人角色和求医行为第二节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第九十二节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第四节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第九十三节第八篇医学伦理学(本部第九十四节分复习共计划2天)第16日(3月16日)第九十五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道德第二节伦理学第三节医学伦理学第九十六节第二章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第一节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医学道德的基本规范第三节医学道德的基本范畴第九十七节第三章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第一节医患关系道德第九十八节第二节医务人员之间关系道德第四章预防医学道德第一节预防医学的含义和特点第二节预防医学的道德原则第九十九节7第一○○节第三节预防医学某些领域中的道德要求第一○一节第17日(3月17日)第一○二节第五章临床医学实践道德 , 第一节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第一○三节第二节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第三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第四节临终关怀的医学道德第五节人体死亡的医学道德第六章医学科研道德第一○四节第一节医学科研道德的含义和要求第二节人体实验的医学道德第七章医学高科技伦理第一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第二节人体器官移植伦理第一○五节第三节研究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伦理第八章医学道德的修养和评价第一节医学道德修养第二节医学道德评价第一○六节第九篇预防医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2天)第18日(3月18日)第一○七节第一章绪论第一○八节第二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第二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第三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第四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第五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第六节直线相关和回归第七节统计表和统计图第一○九节第三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论第一一○节第二节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第三节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四节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第一一一节第五节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第六节公共卫生监测第七, 节循证医学第一一二节第四章临床预防服务第一一三节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第三节吸烟的控制第四节体力活动促进第五节合理营养第一一四节第19日(3月19日)第一一五节第五章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第一节人群健康与社区预防服务第二节环境卫生第一一六节第三节食品安全与卫生第一一七节第四节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一一八节第六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七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第八节医院安全管理第一一九节第六章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第一节卫生系统及其功能第二节医疗保险第一二○节第三节卫生决策与卫生资源配置第四节全球卫生保健策略第一二一节第十篇卫生法规(本部分第一二二节复习共计划3天)第一二三节第20日(3月20日)第一二四节第一章执业医师, 法第一二五节第一节概述第一二六节第二节考试和注册第三节执业规则第四节考核和培训第五节法律责任第一二七节第二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一节概述第一二八节第二节医疗机构执业第一二九节第三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节概述第一三○节第二节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第三节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第一三一节第四节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第五节医疗事故的赔偿第六节罚则第一三二节第21日(3月21日)第一三三节第四章母婴保健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婚前保健第三节孕产期保健第。
医学微生物 第28章_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
原体。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 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小儿 麻痹症)。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
疫。
致病性与免疫性
隐性感染90%-95%, 无症状或轻微 粪便排毒 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
经口
10% 入血
病毒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 第二次病毒血症
第28章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小,27~30nm。无包膜最小的正链RNA病毒
*对理化经粪—口途径传播。 *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引起多种肠道外感染
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 炎);柯萨奇病毒(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心 肌炎等)。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所致疾病
* 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 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 * 心肌炎 ( myocarditis ) 和心包炎 ( pericarditis) 主要由柯萨奇 B 组病毒引起,新生儿 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 * 急性结膜炎( acute conjunctivitis ) 由柯萨奇A24型.
微生物学检查法
• 病毒分离与鉴定 粪便标本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原 代猴肾或人胚肾细胞培养 • 血清学试验 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 • 快速诊断 核酸杂交、PCR
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
价格高 (注射死疫苗) 接种量大
IPV
不产生肠道免疫
OPV
(口服减毒活疫苗) 类似自然感染途径 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 服用量少,免疫刺激作用强 热稳定性差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 • • • 电镜检查、ELISA、PAGE、PCR 控制传染源,严格消毒,经常洗手 治疗时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 预防用猴、牛轮状病毒,可提供交叉保护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8-42其中:实践学时:4学分数:2.5适用专业: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基础免疫学、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反应机理及常见免疫性疾病和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学科,属医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病原性、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机体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
本课程以化学、生物学、正常人体学为基础,又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及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髙职护理专业,总学时为:38-4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课学习,要求学生能:1)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超敏反应性疾病为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掌握无菌概念,应用微生物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送。
4)将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熟悉] 免疫的功能[了解] 医学免疫学的进展教学内容:1)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教学目标:[掌握] 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熟悉] 抗原特性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了解] 抗原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了解]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断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作用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掌握]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补体的活化[了解] 补体成份的理化特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教学目标:[熟悉] MHC的分布、功能[了解] HLA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编码的分子3)HLA与医学第五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 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场所、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体液免疫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熟悉] 免疫应答类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概述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七章抗感染免疫教学目标:[掌握] 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2)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八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掌握] 超敏反应概念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 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教学内容:1)Ⅰ型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4)Ⅳ型超敏反应5)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学诊断的检测原理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熟悉] 免疫学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了解] 免疫学治疗教学内容:1)免疫学防治2)免疫学诊断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绪论教学目标:[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微生物的发展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 G染色的结果及意义[熟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了解] G染色的步骤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一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熟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了解] 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教学内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教学目标[掌握]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教学内容:1)细菌的分布2)消毒灭菌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熟悉] 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 细菌侵入途径、医院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感染的种类和类型[了解]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教学内容:1)细菌的致病性2)感染的来源与类型3)医院感染第十五章化脓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 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属2)链球菌属3)奈瑟菌属4)铜绿假单胞菌5)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熟悉]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分枝杆菌属2)白喉棒状杆菌3)百日咳鲍特菌4)流感嗜血杆菌5)嗜肺军团菌6)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消化道感染细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查意义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2)志贺菌属3)沙门菌属4)弧菌属5)幽门螺杆菌6)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细菌7)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厌氧芽胞梭菌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教学目标[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支原体2)立克次体3)衣原体4)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一章螺旋体教学目标[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梅毒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教学目标[掌握] 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熟悉] 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了解]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概述2)常见病原性真菌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熟悉] 病毒增殖[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1)病毒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增殖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性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 抗病毒免疫[了解] 病毒的感染途径教学内容:1)病毒的感染2)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标:[熟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了解] 病毒分离培养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检查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掌握]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熟悉] 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2)麻疹病毒3)腮腺炎病毒4)风疹病毒5)冠状病毒6)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七章肠道感染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 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脊髓灰质炎病毒2)其他肠道病毒3)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八九章肝炎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熟悉]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比较教学内容: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其他肝炎病毒5)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章虫媒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了解] 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了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狂犬病病毒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二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 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熟悉]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了解]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2)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4)寄生虫的实验诊断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教学目标:[掌握] 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熟悉] 蠕虫生活史和防治[了解] 蠕虫的实验诊断和流行因素教学内容:1)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2)吸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3)绦虫:猪肉绦虫牛内绦虫第三十四章医学原虫教学目标:[熟悉] 原虫特征阴道滴虫的致病性、标本采集、流行因素及防治间日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性[了解] 间日疟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阴道毛滴虫2)疟原虫3)刚地弓形虫4)卡氏肺孢子虫第三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学教学目标:[熟悉]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了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发育与变态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分类2)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4)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4.学时分配: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闭卷为宜。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和桥梁课之一。
其目的任务是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免疫现象,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并能将所学的免疫学理论和方法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实践中。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门学科属形态学范畴,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比例,它不仅起着验证理论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教学。
本大纲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内容”要求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悉内容”要重点讲解,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了解内容”可概括讲解或让学生自学。
要求学生理解并留有印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演示、讨论、自学、答疑等多种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导等教学方法,并尽量采用投影、幻灯、录像等先进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标准。
本课程总学时为54~66学时,其中理论课38~48学时,实验课16~1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2.4~3.5:1。
学时分配表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课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言与基础免疫学概述 2 实验一免疫血清的制备(录像) 1第一章抗原 2 实验二免疫荧光技术(录像) 1第二章抗体 2 实验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0.5第三章补体系统 1 实验四 E花环形成试验(示教)0.25第四章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 实验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 0.25第五章免疫细胞 1 实验六琼脂扩散试验0.5第六章免疫应答 2 实验七动物过敏试验0.5第七章变态反应 3 实验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第八章免疫学应用 2 实验九血清总补体测定法(示教)第九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实验十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示教) 0.5第十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 2 实验十一细菌的培养方法0.5第十一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 实验十二细菌的分布和消毒灭菌 1第十二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1 实验十三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及0.5第十三章细菌的感梁和免疫 2 革兰氏染色法第十四章球菌 2实验十四细菌形态结构及运动的观察0.25 第十五章肠道杆菌 2第十六章弧菌属1 实验十五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0.5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实验十六细菌的变异(示教) 0.25第十八章棒状杆菌属2 实验十七病原菌的致病作用0.5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实验十八感染动物的尸体解剖与细菌学检查(示教) 1第二十章动物源性细菌1第二十一章其他致病菌实验十九机体的天然防御因素 1第二十二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2 实验二十常见致病菌的形态及培养物的观察(示教) 0.5第二十三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第二十四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 实验二十一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1.5第二十五章呼吸道病毒实验二十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测定(示教) 0.5第二十六章肠道病毒2第二十七章肝炎病毒实验二十三肥达氏反应 1.5第二十八章虫媒病毒1 实验二十四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电镜照片及幻灯片(示教)0.5第二十九章疱疹病毒第三十章其他病毒实验二十五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1.5第三十一章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2 实验二十六乙肝病毒DNA的检测(示教) 1 第三十二章螺旋体第三十三章放线菌与真菌 2 实验二十七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镜检法0.5实验二十八真菌的培养法(示教) 1.5合计44 20绪言[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了解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
病原生物学学习复习指导(重点难点)
《病原生物学》课程学习、复习指导(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及其它非临床医学参考)本指导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编写,有利于同学掌握课程学习重点及复习指导。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编写2013年3月目录(医学寄生虫学部分)总论 (6)第一章医学线虫 (7)第二章医学吸虫 (9)第三章医学绦虫 (11)第四章医学原虫 (13)第五章医学节肢动物 (16)教学时数分配表(共24学时)总论一、目的要求1. 了解全世界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
2.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3. 掌握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基本概念;掌握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掌握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寄生虫病的名称;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寄生及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类别,体现寄生虫免疫的特点的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现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流行的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章线虫•目的要求1. 了解蛔虫、蛲虫、鞭虫、钩虫、丝虫成虫形态结构,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 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要点。
3. 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的生活史(主要是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与致病的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4. 掌握两种主要丝虫微丝蚴形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中成虫的寄生部位、人体感染过程、微丝蚴夜现周期性及致病作用;掌握丝虫感染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掌握旋毛虫幼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及与致病的关系、感染方式及诊断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蛔虫、钩虫、蛲虫,鞭虫虫卵的形态特征,旋毛虫囊包形态,上述线虫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重要致病作用,最佳病原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难点:钩虫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蛲虫的重复感染与异位感染。
第二章医学吸虫一、目的要求1.了解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肝炎病毒
第二十二章肝炎病毒P283 3学时肝炎病毒是侵犯肝细胞、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至少有五种型别,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
这些病毒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差异,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也不相同。
如甲、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也不形成慢性病毒携带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等方式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引起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有关,且慢性病毒携带者多见;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只能在辅助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其他嗜肝病毒存在下才能复制,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
近年来还发现一些与人类肝炎相关的病毒,如庚型肝炎病毒和 TT型肝炎病毒等。
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病毒等也可引起肝炎,但并非以肝细胞作为侵犯的唯一靶器官,所以不列入肝炎病毒范畴。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1973年,Feinstone等应用免疫电镜首先在急性肝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发现,1979年成功的分离到该病毒。
HAV曾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72型,1993年第八届国际病毒肝炎会议上建议将其归为嗜肝RNA病毒。
HAV 主要感染儿童及青少年,且多为隐性感染及亚临床感染,仅少数人患病。
一、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HAV直径27~32nm,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无包膜(图22-1)。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有7500个核苷酸。
HAV抗原性稳定,仅发现一个血清型。
动物模型及细胞培养黑猩猩和绒猴对 HAV易感,经口服或静脉注射HAV可受染引起肝炎,实验动物在潜伏期和患病早期,HAV可从粪便中排出,在恢复期血清中可出现相应抗体。
近年来,HAV的组织培养有很大进展,HAV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肝细胞及人胚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内增殖,但非常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故从标本中分离病毒需数周至数月,并很难收获大量病毒。
0Azhxq《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分哪三型八大类?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名词解释:细菌L型;中介体;质粒;芽胞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试述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5、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1、名词解释:IMViC试验;热原质;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培养2、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为什么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6、按用途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种?请各列出一种常用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求与否,可将细菌分为哪几类?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及其效果与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法所要求的条件和用途各是什么?4、请叙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机制、特点和注意事项。
5、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可分为哪三大类?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哪四类?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有哪些?各自种类的代表是什么?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噬菌体1、名词解释:噬菌体;前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名词解释: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耐药性变异;卡介苗(BCG)2、医学上重要的质粒的种类有哪些?简述质粒的主要特征。
常见病毒 肝炎病毒
目录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 肠道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五节 其他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学习目标
掌握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 性、毒的抗原组成及相应的抗体种类。 其他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 的病原体。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 有5种:即HAV、HBV、HCV、HDV、 HEV等。
分类 微小RNA 嗜肝DNA 黄病毒科 卫星 嵌杯状
归属 病毒科 病毒科
病毒科 病毒科
核酸 RNA DNA RNA
类型
RNA RNA
小结
• 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其中 HAV 和HEV经消化道传播,而HBV、 HCV、HDV 主要经输血、注射等途径传 播。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是肝细 胞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危害最大的是乙 型肝炎病毒,诊断 HBV 感染最常用的方法 是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 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HCV是输血后肝 炎最重要的病原体,目前尚无疫苗可用。
+ - + - + “大三阳”,急性
或慢性乙肝
+ - - + +“小三阳”,趋于恢复
- +- + +
乙肝恢复期
- +- - -
有免疫力
3、抵抗力:
很强,对温度、干燥、紫外线 均有耐受性。100℃ 10分钟、0.5﹪ 过氧乙酸、3﹪漂白粉、5﹪次氯酸 钠、环氧乙烷均可灭活HBV。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通过输血,血制品传播。
4.与乙肝病毒共同或重叠感染,常导致病情恶化。
戊型肝炎病毒(HEV)
1.球状,32-34nm,单股RNA,无包膜。
2.经胃肠道途径感染,可引起爆发型流行, 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极少转为慢性。
肠道病毒ppt课件
5’—VPg—VP4—VP2—VP3—VP1—2A—2B— 2C—3A—3B—3C—3D—AAAn—3’
非编码区 连续开放读框 非编码区
❖5’端:共价结合一小分子蛋白质VPg 与病毒RNA合成和基因组装配有关
❖3’端:带有poly(A)尾 加强了病毒的感染性
10
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能耐受胃酸、
Polio may cause paralysis. Children are stricken with polio more often than adults, leading to the name infantile paralysis.
16
免疫性
❖感染后,可建立起牢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便中存活数周;对紫外线、干热敏感; ❖ 粪-口传播为主,肠细胞内增殖,能侵入血流、神
经系统等,导致肠道外多种疾病(中枢神经、心 肌损害,皮疹等),隐性感染率高。
6
LOGO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7
脊髓灰质炎 又称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多发生 于夏秋季节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 染病。
(Sabin 的减毒变 季) 肠道 冷藏;不能用开水送
疫苗) 异株制成
sIgA 服,有复毒危险;免
OPV
疫缺陷者可致麻痹。
建议:最初两次免疫使用IPV,再用OPV。 21
人工被动免疫
对流行期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易感 者,按照0.3-0.5ml/kg注射丙种球蛋白可 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0.1%病变严重
暂时性肢体麻痹 弛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亡
13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及相关特性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等)•消化道感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等)•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他病毒和朊粒(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埃博拉病毒、疱疹病毒、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第26 章呼吸道病毒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第27 章肠道病毒Enterovirus1、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于小R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无包膜。
2、有4类: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
③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④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第28 章急性胃肠炎病毒大多数的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
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
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第29 章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目前公认的有5种肝炎病毒:A、B、C、D、E第33 章逆转录病毒Retrovidiae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反转录酶的RNA病毒,分2个亚科:①正逆转录病毒亚科②泡沫逆转录病毒亚科第32 章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共同特征:线形dsDNA,有包膜。
共同特点: 1. 病毒体呈球形,150-200nm,核心为双股DNA,衣壳呈二十面体,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 2. 大多数疱疹病毒能在人的二倍体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病变,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可使受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3. 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类型感染:增殖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和先天感染; 4. 所致疾病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不仅因为型别而不同,而且还因为感染类型及个体的免疫状态而异。
第30 章虫媒病毒第31 章出血热病毒1、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①传播:吸血的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②致病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病;主要引起发热、脑炎、出血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防治原则
• 注意饮食,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
• 人工主动免疫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三价混合疫苗 • 我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为脊
灰疫苗日。
脊髓灰质炎两种疫苗的比较
活疫苗 (OPV)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3次)
死疫苗 (IPV)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细胞免疫 间接免疫 稳定性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新近感染指标
抗HBc-IgG:维持时间:多年
既往感染者或者慢性感染者
3、HBV的组织培养和动物模型
●HBV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将HBV DNA导 入肝癌细胞株,HBV的DNA和宿主DNA整合并长期 稳定复制,在细胞中表达HBsAg、HBcAg并分泌 HBeAg,可以用于HBV的致病机理研究和抗HBV药
物的筛选。
●HBV感染动物模型:黑猩猩、树鼩
4、抵抗力
乙肝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1)耐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 乙醇消毒不可用于HBV的灭活 (2)高压蒸汽灭菌、100度10min、0.5%过氧 乙酸、3%漂白粉可灭活。 (3)HBV的传染性和HBsAg的抗原性并不一致。 上述方法仅能使HBV失去传染性,但仍可保留 HBsAg的抗原性。
脊髓灰质炎患儿
WHO 宣称在2003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免疫性
牢固特异免疫,体液免疫为主 肠道局部sIgA 血液中和性IgG、IgM抗体
中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
3型间交叉保护极弱
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常做) 标本:粪便或血液 培养方法:加大量抗生素后细胞培养 观察CPE,血清中和试验 抗体检查 取发病初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抗体 效价,大于等于4倍有诊断价值
• HBV在亚洲广泛流行,在中国约1.2亿人口
携带该病毒,全球约3.5亿
一、生物学特性
乙肝病人体内可检测到三
种形态的乙肝病毒颗粒。
1、形态与结构
小球形颗粒, 为HBV的主要存在形式
一般认为小球型颗粒是HBV复制过程中 产生的多余衣壳
HBV的管形颗粒
为串联的小球形颗粒
Dane颗粒
表面抗原的 三种形式
完整的病毒,具有传染性
DNA多聚酶 内衣壳
大球形颗粒(Dane):直径42 nm
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包膜 双层外壳 内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核衣壳
Dane颗粒
双股未闭合DNA 核 心 DNA多聚酶
2、抗原组成
表面抗原(S蛋白)-HBsAg • 外衣壳抗原 中分子蛋白(S2蛋白+S蛋白) 大分子蛋白(S1+S2+S蛋白) 核心抗原 HBcAg • 内衣壳抗原 e抗原 HBeAg
致病性及免疫性
粪 - 口途径为主要传播方式
主要保护性抗体为血清中的IgM和IgG及 SIgA,对同型病毒有作用 对异型仅有部分保护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 病毒形态特殊,可用电镜直接检查粪便标
本,检出率高
• 控制传染源,严格消毒,经常洗手
• 治疗时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 • 预防用猴、牛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可提 供交叉保护
58
(1)、表面抗原 HBsAg
存在于三种颗粒中 共有抗原表位a,互斥抗原表位d/y,w/r,由 此分4亚型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adr adw
新疆、西藏、内蒙等
Ayr/Ayw
HBsAg的检出是感染HBV的标志!(但不 能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新近感染)
由于HBsAg在三种类型颗粒中均有,转阴 困难,故治疗时不做要求。 HBsAg具有抗原性,对应抗体HBsAb(抗-
(2)e抗原 HBeAg
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仅存在于Dane颗
粒中,可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同HBV DNA多聚酶一同表达,为病毒复制 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抗-HBe(e抗体)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意义: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 、传染性降低 但近年也发现某些突变株在抗-HBe阳性情 况下大量增殖,故抗-Hbe不能作为判断预后 的指标
HBs)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抗-HBs的出现标
志着乙肝感染进入恢复期,肝功趋于正常,
病情减轻。
抗-HBs仅对同亚型HBV有效
PreS1和PreS2
同HBsAg一起表达的还有PreS1和PreS2
PreS1和PreS2抗原性比HBsAg更强,可做
新近感染指标,提示HBV复制和传染性强。
对应抗体抗-PreS1和抗-PreS2具有中和作 用,能阻断HBV和肝细胞的结合。
毛蚶
2、特异性预防 减毒活疫苗(我国已广泛使用)
灭活疫苗
3、紧急预防 在接触后1-2周内,肌注丙种球蛋白(剂量,可防Βιβλιοθήκη 发病。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 1963年Blumberg在多次输血的血友病患者 中发现澳抗,1968年确定与血清型肝炎高 度相关,1970年Dane在电镜下看到具有传 染性的42nm病毒颗粒
只有一个血清型
HAV电镜图
2.抵抗力
• 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 耐酸:在pH3的酸性环境中稳定 • 不耐热:100℃ 5 min可使之灭活
• 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天至
数月
3.培养特性
易感动物:
黑猩猩,狨猴,鹰面猴,短尾猴
细胞培养:
Vero、恒河猴胚肾细胞(FRHK-4) 人肝癌细胞株(PLC/PRF/S)
手足口病
• 引起此类疾病的病毒有20多种,
但通常由柯萨奇A组病毒16型
(Cox A16)和Cox A10等人肠
道病毒感染引起
发热, 不适, 咽喉肿痛, 口
腔、手、脚侧面及掌心、屁股
出现小泡 • 传染性极高,病程约1周
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五口诀: “洗净手、喝开水、吃
熟食、多通风、晒衣被”
轮状病毒(rotavirus)
免疫力持久
特异性体液免疫: HAV-IgM:在感染早期即出现,维持两个
月左右
HAV-IgG:在急性期后期或恢复期出现, 可维持多年,对再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 血液标本: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 粪便标本:发病前2周内采集。 2、检查:
• 检查核酸:RT-PCR检测HAV RNA
三、埃可病毒
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Virus) 肠性细胞致病性人类孤独型病毒 不诱发新生乳鼠病变 诱发婴儿腹泻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人类疾患
四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后分离到的肠道病毒的统称 EV68分离自肺炎儿童呼吸道 EV69分离自墨西哥健康儿童肠道 EV70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EV71分离自美国脑炎儿童粪便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有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差、不易保存
血清抗体
无 无 易保存
副作用
免疫效果
极少数引起VAPP
更好
无
好
二 柯萨奇病毒
1948年美国纽约州Coxsackie镇 一名疑 似脊髓灰质炎的患儿粪便中分离发现 生物学特性: 28nm球形颗粒,分A组(123)和B组(1-6) 在肠道增殖,却很少引起肠内疾病。
• 1973年首次从病人粪便发现HAV
• 生物学性状与其他肠道病毒相似
1982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它分类 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72型 • 1979年Provost和Hilleman用原代狨猴肝 细胞和传代恒河猴肾细胞培养病毒成功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 球形,无包膜,27-32 nm,二十面体对 称,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 7个基因型 • 但抗原稳定
HAV(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等)粪-口途径传播
小肠淋巴结中大量增殖
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
肝脏为最终靶器(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 肝细胞变性、坏死)
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
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 肝脾肿大
• 黄疸(“黄胆”)
• 转氨酶升高
• 血胆红素升高
•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 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多见于青少年
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
者。
乙型与丙型、丁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输血、血 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 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一、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 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甲型肝炎
世界性急性传染病
占病毒性肝炎的50% 年发病数超过200万
球形,大小不等,具双层衣壳(完整) dsRNA病毒,分11节段 衣壳壳粒辐射呈轮状 分A~G7组,A组常见
轮状病毒的分组
• A组 婴幼儿(6个月-2岁)肠胃炎最常见
病原体,占病毒性肠胃炎发病率的80%以上
• B组
• C组
成人和较大儿童感染,霍乱样腹泻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发病率低
• D~G组 只感染动物
• 免疫电镜法检测HAV病毒颗粒 。
3、免疫学检测: HAV-IgM检测:早期、快 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 指标。
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了
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
疫、效果评价或流行病
学调查。
(四)防治原则
1、一般性预防
卫生宣传
保护水源 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饮食卫生 食源性感染应查厨师的抗HAV-IgM
•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 的高发区。 • 目前已知:甲、乙、丙、丁、戊、已、庚及TTV 戊4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亿之多。可以说,病 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