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教版数学必修1 第1章 1.2 第2课时 全集、补集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1.2 第2课时 全集、补集 Word版含解析
第课时全集、补集
.了解全集与空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含义.(重点)
.能在给定全集的基础上求已知集合的补集.(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补集、全集的概念
阅读教材思考至例,完成下列问题.
.补集
()定义:设,由
⊆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的子集的补集,记为
中不属于
∁
(读作“在中的补集”).
()符号表示
=
∁
{
∈
}∉
,且
.
()图形表示:
图--
.全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
如果集合包含
,那么这时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
集通常记作.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一个集合的补集中一定含有元素.( )
()研究在中的补集时,必须是的子集.( )
()一个集合的补集的补集是其自身.( )
【答案】()×()√()√
.={-<<},集合={<<},则∁=.【解析】根据补集的定义,所求为在中但不在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
∁={-<≤}.【答案】{-<≤}
[小组合作型]
()已知集合={-≤≤},集合={-<<或<≤},则∁等于;
()已知集合={∈≤},={小于的正奇数},={小于的素数},则∁=,∁=.
【精彩点拨】()利用数轴将集合表示出来再求补集;
()利用列举法表示出全集,集合,,再求,的补集.
【自主解答】()在数轴上表示出全集,集合,如图所示,根据补集的概念可知∁={-≤≤-或≤≤}.
()={},
因为={小于的正奇数}={},所以∁={}.
因为={小于的素数}={},所以∁={}.
【答案】(){-≤≤-或≤≤}
(){}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2 子集、全集、补集ppt版本
定义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 ∁SA={x|x∈S,且x∉A}
图形语言
(1)A⊆S,∁SA⊆S; (2)∁S(∁SA)=A; 性质 (3)∁SS=∅,∁S∅=S; (4)A∪(∁SA)=S; (5)A∩(∁SA)=∅
题型探究
类型一 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解答
(2)若一个集合有n(n∈N)个元素,则它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 验证你的结论. 解 若一个集合有n(n∈N)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如∅,有一个子集,0个真子集.
解答
反思与感悟
为了罗列时不重不漏,要讲究列举顺序,这个顺序有点类似于从1到 100数数:先是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在两位数中,先数首位是1的 等等.
本课结束
再见
2019/11/21
第1章 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学习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 2.能用符号和Venn图,数轴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3.掌握列举有限集的所有子集的方法,给定全集,会求补集.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子集
思考
如果把“马”和“白马”视为两个集合,则这两个集合中的元 素有什么关系? 答案 所有的白马都是马,马不一定是白马.
12345
解析
答案
4.若A={x|x>a},B={x|x>6},且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6_,__+__∞__).
12345
答案
5.设集合U={1,2,3,4,5,6},M={1,2,4},则∁UM等于_{_3_,_5_,6_}__.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1.2子集、全集、补集课件
反思感悟
(1)判断集合关系的方法 ①视察法:一一列举视察. ②元素特征法:第一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 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关系. ③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 (2)求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的子集的两个关注点 ①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和自身. ②按集合中含有元素的个数由少到多,分类一一写出,保证不重 不漏.
2.补集
定义
设A⊆S,由S中 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 文字语言
为S的子集A的补集
符号语言
∁SA=_{_x_|x_∈__S_,__且__x_∉_A_}_
图形语言
性质 (1)A⊆S,∁SA⊆S;(2)∁S(∁SA)= A ;(3)∁SS= ∅ ,∁S∅=_S__
注意点:
(1)“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具体 的问题加以选择的. (2)∁UA包含三层含义:①A⊆U;②∁UA是一个集合,且∁UA⊆U; ③∁UA是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2)满足{1,2} M⊆{1,2,3,4,5}的集合M有__7__个.
由题意可得{1,2} M⊆{1,2,3,4,5},可以确定集合M必含有 元素1,2,且含有元素3,4,5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根据集合M的元 素个数分类如下: 含有三个元素:{1,2,3},{1,2,4},{1,2,5};含有四个元素: {1,2,3,4},{1,2,3,5},{1,2,4,5}; 含有五个元素:{1,2,3,4,5}. 故满足题意的集合M共有7个.
跟踪训练1 (1)已知集合M={x|x2-3x+2=0},N={0,1,2},则集合M与N
的关系是
A.M=N
√C.M N
B.N M D.N⊆M
解 方 程 x2 - 3x + 2 = 0 得 x = 2 或 x = 1 , 则 M = {1 , 2} , 因 为 1∈M 且 1∈N,2∈M且2∈N,所以M⊆N.又因为0∈N但0∉M,所以M N.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第2课时 全集、补集学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第2课时全集、补集学案苏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第2课时全集、补集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第2课时全集、补集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2 第2课时全集、补集1.了解全集与空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含义.(重点)2.能在给定全集的基础上求已知集合的补集.(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补集、全集的概念阅读教材P9思考至例3,完成下列问题.1.补集(1)定义: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为∁S A(读作“A在S中的补集”).(2)符号表示∁S A={x|x∈S,且x∉A}.(3)图形表示:图12。
22.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那么这时S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
1.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一个集合的补集中一定含有元素.()(2)研究A在U中的补集时,A必须是U的子集.( )(3)一个集合的补集的补集是其自身.()【答案】(1)×(2)√(3)√2.U={x|-1<x<2},集合A={x|0<x<2},则∁U A=________.【解析】根据补集的定义,所求为在U中但不在A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U A={x|-1<x≤0}.【答案】{x|-1<x≤0}[小组合作型]集合的补集(1)已知集合U={x|-2≤x≤3},集合A={x|-1<x<0或2<x≤3},则∁U A 等于________;(2)已知集合U={x∈N|x≤10},A={小于10的正奇数},B={小于11的素数},则∁U A=__________,∁U B=________。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子集、全集、补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集的意义.
(2)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例认识全集,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认识补集,加深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完善集合运算体系,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补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与掌握,感知事物具有相对性,渗透相对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补集概念的理解;难点:有关补集的综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
通过示例,尝试发现式学习法;通过示例的分析、探究,培养发现探索一般性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示例1:数集的拓展
示例2:方程(x– 2) (x2– 3) = 0的
解集. ①在有理数范围内,②在实数范
围内.
学生思考讨论.
挖掘旧知,导
入新知,激发
学习兴趣.
形成概念1.全集的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
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称这个集合为全
集,记作U.
示例3:A = {全班参加数学兴趣小
组的同学},B = {全班设有参加数学兴
趣小组的同学},U = {全班同学},问U、
师:教学学科中许多时候,许多
问题都是在某一范围内进行
研究. 如实例1是在实数集范
围内不断扩大数集. 实例2:
①在有理数范围内求解;②在
实数范围内求解. 类似这些
给定的集合就是全集.
合作交流,探
究新知,了解
全集、补集的
含义.。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完整版】
0002页 0081页 0133页 0203页 0232页 0267页
第一章 集合 1.2 子集 全集 补集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2.3 对数函数 2.5 函数与方程 探究案例 钢琴与指数曲线
第一章 集合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2.2 指数函数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2.3 对数函数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1.2 子集 全
1.3 交集 并集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课件【 完整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第2课时全集、补集课件(15张)
定义知∁MN={1,3,5}.
(2)把集合 M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 ∵U=R, ∴∁UM={x|x>2 或 x<-2}.
[答案]
(1){1,3,5}
(2){x|x>2 或 x<-2}.
[一点通]
求给定集合 A 的补集通常利用补集的定义, 即从
全集 U 中去掉属于集合 A 的元素后,由所有剩下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即为 A 的补集.
观察下列各组中的 3 个集合. (1)S = {1,2,3,4,5,6,7,8,9,10} , A = {1,2,3,4,5 , } , B = {6,7,8,9,10,}; (2)S=R,A={x|1≤x≤2},B={x|x<1,或 x>2}; (3)S={x|x 为中国人},A={x|x 为江苏人},B={x|x 为不是 江苏人的中国人}.
“______________ ” )} {x|x∈S,且 x ∉A ∁S A=_______________
符号语
言
2.全集 图形语
言
如果集合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 ________,那么这个集合
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__. U
1.全集是相对于所要研究的几个集合而言的,在实数范围内讨论 集合时,一般用 R 作为全集. 2.∁UA 的数学意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必须具备 A⊆U,其次是定 义∁UA={x|x∈U,且 x∉A}.
解析:(1)∵U={-1,0,1,2},A={-1,0,1}, ∴A U 且 U 中只有元素 2∉A. ∴∁UA={2}. (2)∵U={1,3,5,7,9},∁UA={5,7}, ∴A={1,3,9}. 又∵A={1,|a-5|,9}, ∴|a-5|=3 即 a=2 或 8.
1.2 子集、全集、补集讲义
1.2 子集、全集、补集要点一子集、真子集[重点]在上一节中,我们用约定的字母标记了一些特殊的集合,在这些特殊的集合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正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自然数集中;自然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整数集中;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有理数集中;有利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实数集中.其实,上述各集合之间是一种集合见得包含关系;可以用子集的概念来表示这种关系.1.子集(1)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成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于集合A”.(2)举例:例如,{4,5} Z,{4,5} Q,Z Q,1-2-1来表示.(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①“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既由x∈A,能推出x∈B,例如{-1,1} {-1,0,1,2}.②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它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属于集合A本身,记作A A.③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有 A.④在子集的定义中,不能理解为子集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 ,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但此时都说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以上②③点告诉我们,在邱某一个集合时,不要漏掉空集和它的本身两种特殊情况.(4)例题:例1设集合A={1,3,a },B={1,a 2-a +1},且A B,求a的值.解:∵A B,∴a 2-a +1=3或a 2-a +1=a,由a 2-a +1=3,得a =2或a =-1;由a 2-a +1=a,得a =1.经检验,当a =1时,集合A、B中元素有重复,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符合题意的a 的值为-1,2.2.真子集 (1)定义:如果A B ,并且A≠B ,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 “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2)举例: {1,2} {1,2,3}.(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②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③若A B ,则⎩⎪⎨⎪⎧A=B A B 且B A A ≠B A B .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于不属于的关系,分别用符号“∈”和“ ”表示;集合 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真包含于、相等的关系,分别用符号“ ”“ ”“ ”和“=”.(4)例题:例2 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真子集,哪些是非空真子集. 解:{a ,b ,c }的所有子集是: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其中除了{a ,b ,c }外,其余7个集合都是它的真子集.除了 ,{a ,b ,c }外,其余6个都是它的非空真子集.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1){2,4,6} {2,3,4,5,6}; (2){菱形} {矩形}; (3){x |x 2+1=0} {0}; (4){(0,1)} {0,1}.根据子集的定义,判断所给的两集合中前一个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是否都是后一个集合的元素.解:根据子集的定义,(1)显然正确;(2)中只有正方形才既是菱形,也是矩形,其他 的菱形不是矩形;(3)中集合{ x | x 2+1= 0 }是 ,而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中{(0,1)} 是点集,而{0,1}是数集,元素不同,因此正确的是(1)(3),错误的是(2)(4). 判断两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时,主要是看其中一个集合的元素是不是都在另一个集合评点中.2.写出集合A ={p ,q ,r ,s }的所有子集.根据集合A 的子集中所含有元素的个数进行分类,分别写出,不要漏掉.解:集合A 的子集分为5类,即 (1) ;(2)含有一个元素的子集:{p },{q },{r },{s };(3)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p ,q },{q ,r },{r ,s },{s ,p },{p ,r },{q ,s }; (4)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有:{p ,q ,r },{p ,q ,s },{q ,r ,s },{p ,r ,s }; (5)含有四个元素的子集有:{p ,q ,r ,s }.综上所述:集合A 的子集有 ,{p },{q },{r },{s },{p ,q },{q ,r },{r ,s },{s ,p },{p ,r },{q ,s },{p ,q ,r },{p ,q ,s },{q ,r ,s },{p ,r ,s },{p ,q ,r ,s },共16个.给定一个含有具体元素的集合,写其子集时,应根据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进行分类.以下结论可以帮助检验所写子集数的正确性:若一个集合含有m 个元素,则其子集有2m 个,真子集有(2m -1)个,非空真子集有(2m -2)个.3.给出下列命题: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 A ,则A≠ .其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④______.从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以及空集的特点入手,逐一进行判断. 解析:①错误,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②错误,如空集的子集只有1个;③错误, 不是 的真子集;④正确,∵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求解与子集、真子集概念有关的题目时,应记住以下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 ,有 A .(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任何一个集合A ,有A A . 4.满足集合{1,2,3} M {1,2,3,4,5}的集合M 的个数是 __2____ . 根据所给关系式,利用{1,2,3}是M 的真子集,且M 真包含于{1,2,3,4,5}的关系判断集合M 中的元素个数.解析:依题意,集合M 中除含有1,2,3外至少含有4,5中的一个元素,又M {1,2,3,4,5},∴M={1,2,3,4}或{1,2,3,5}. 评点 评点(1)解答此题应首先根据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判断出集合M中含有元素的可能情况,然后根据集合M中含有元素的多少进行分类讨论,防止遗漏.(2)若{ a1,a2,…,a m } A {a1,a2,…,a m ,a m+1,…,a n } ,则A的个数为2n-m.若{ a1,a2,…,a m } A {a1,a2,…,a m ,a m+1,…,a n },则A的个数为2n-m -1.若{ a1,a2,…,a m } A {a1,a2,…,a m ,a m+1,…,a n },则A的个数为2n-m -2.要点二补集、全集[重点]1.补集设A 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作 S A(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S A={ x | x∈S,且x A}.C S A可用图1-2-22.全集.(1)定义: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2)举例:例如,在实数范围内讨论集合时,R便可看做一个全集U,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集合时,N便可看做一个全集U.3.理解补集、全集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全集概念的理解: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含有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例如在研究数集时,常常把实数集R看做全集;在立体几何中,三维空间是全集,这是平面是全集的一个子集;而在平面几何中,整个平面可以看做一个全集.(2)求子集A在全集U中的补集的方法:从全集U中去掉所有属于A的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为A在U中的补集.如已知U= a,b,c,d,e,f ,A= b,f ,求C U A.该题中显然A U,从U中除去子集A的元素b、f ,乘下的a、c、d、e组成的集合即为 U A= a,c,d,e .求补集,我们则可以充分利用数轴的直观性来求解.如已知U=R,A= x x > 3 ,求 U A.用数轴表示如图1-2-3,可知 U A= x x > 3 .4.例题 例2 不等式组⎩⎪⎨⎪⎧2x -1>0,3x -6≤0的解集为A ,U=R .试求A 及C U A ,并把它们分别表示在数轴上.解:A= x 2 x -1 > 0且3 x –6 ≤ 0 =122<x x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2-4(1).C U A=1,22x x x ⎧⎫≤>⎨⎬⎩⎭或,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2-4(2).练习5.已知全集U=R ,集合A={ x |1< x ≤6},求C U A .在数轴上标出集合A ,结合补集的定义求解.解:根据补集的定义,在实数集R 中,由所有不属于A 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就是C U A ,如图1-2-5,结合数轴可知,C U A={ x |1< x ≤6}.涉足与数集有关的补集,求解时一般要利用数轴只管求解,求解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6.已知全集U={不大于5的自然数},A={0,1},B={x |x ∈A ,且x <1},C={x |x -1 A ,且x ∈U}.(1)判断A 、B 的关系;(2)求C U B 、C U C ,并判断其关系.根据题意,先写出全集U ,按所给集合B 、C 的含义,写出B 、C ,并求其补集后求解第(2)题.解:由题意知U={0,1,2,3,4,5},B={0},又集合C 中的元素必须满足以下两 个条件:x ∈U ,x -1 A .若x =0,此时0-1=-1 A ,∴0是C 中的元素; 若x =1,此时1-1=0∈A ,∴1不是C 中的元素; 若x =2,此时2-1=1∈A ,∴2不是C 中的元素;同理可知3,4,5是集合C 中的元素,∴C={0,3,4,5}. (1)∵A={0,1},B={0},∴B A ;(2)C U B={1,2,3,4,5},C U C={1,2},∴C U C C U B . 1212评点若给定具体的数的集合,判断其两个子集的补集之间的关系时,应先求集合的补集. 7.设全集U={1,2,x 2-2},A={1,x },求C U A .要求C U A ,必须先确定集合A ,实际上就是确定x 的值,从而需要分类讨论.解:由条件知A U ,∴x ∈U={1,2,x 2-2},又x ≠1,∴x =2或x = x 2-2. 若x =2,则x 2-2=2,此时U={1,2,2},这是与互异性矛盾,舍去. 由x =x 2-2得x 2-x -2=0,解得x =-1或x =2(舍去). 此时U={-1,1,2},A={1,-1},∴C U A={2}.求解此题首先确定参数x 的值,然后确定出U 和A 的具体结果.在求解集合问题时必须密切关注集合元素的特征,并且特别注意互异性,以免产生增根.8.已知A={x |x <5},B={x |x <a },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1)B A ;(2)AB .紧扣子集、全集、补集的定义,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求出a 范围. 解:(1)因为B A ,B 是A 的子集,如图1-2-6(1),故a ≤5.(2)因为A B ,B 是A 的子集,如图1-2-6(2),故a ≥5.9.已知M={x |x = a 2+1,a ∈N *},P={ y | y =b 2- 6b +10,b ∈N},判断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解法一:集合P 中,y =b 2-6b +10=(b -3)2+1当b =4,5,6,…时,与集合M 中a =1,2,3,…时的值相同,而当b =3时,y =1∈P ,1 M ,∴M P .解法二:对任意的x 0∈M ,有x 0=a 20+1=(a 0+3)2-6(a 0+3)+10∈P(∵a 0∈N *,∴a 0+3∈ N),∴M P ,又b =3时,y =1,∴1∈P .而1<1+ a 20+1=(a 0∈N *),∴1 M ,从而M P .10.已知全集U ,集合A={1,3,5,7,9},C U A={2,4,6,8},C U B={1,4,6,8,9},求集合B .求集合B ,需根据题意先求全集U ,由于集合A 及C U A 已知,因此可用V enn 图来表示所给集合,将A 及C U A 填入即可得U解:借助V een 图,如图1-2-7.评点 (2)(1)由题意知U={1,2,3,4,5,6,7,8,9}. ∵C U B={1,4,6,8,9} ∴B={2,3,5,7}.求本题中的全集,用V een 较直观,本题的求解实际上应用了补集的性质C U (C U B)=B .教材问题探究1.教材第8页“思考”对于集合A 、B ,如果A B ,同时B A ,那么A=B .这是因为由A B 可知,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又由B A 知,集合B 的元素也都是集合A 的元素,这就是说,集合A 和集合B 的元素是完全相同的,因而说集合A 与集合B 是相等的.当A=B 时,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B 中,集合B 中的元素也都在集合A 中,即A B 与B A 同时成立.综上所述,A B 与B A 同时成立的等价条件是A=B . 例 判断下列两个集合的关系: (1)A={x |(x -1)(x +1)= 0},B={x | x 2=1};(2)C={x | x =2n ,n ∈Z },D={x | x =2(n -1),n ∈Z }. 解:∵(1)A={-1,1},B={-1,1},∴A=B .(2)易知集合C 为偶数,∵n ∈Z ,n -1∈Z ,∴集合D 也为偶数集,∴C=D .2.教材第9页“思考”在(1)(2)(3)中除有A S ,B S 外,不难看出在S 中属于A 的所有元素均不属于B ,即x i∈S ,x i∈A ,但x iB ,在S 中属于B 的所有元素均不属于A ,即x i∈S ,xi ∈A ,但x iA ,也就是说,A 、B 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且它们的元素合在一起,恰好是集合S 的全部元素.探究学习1.教材第8页“?”集合{a 1,a 2,a 3,a 4}的子集有: ,{a 1},{a 2},{a 3},{a 4},{a 1,a 2},{a 2,a 3},{a 3,a 4},{a 1,a 4},{a 1,a 3},{a 2,a 4},{a 1,a 2,a 3},{a 1,a 2,a 4},{a 2,a 3,a 4},{a 1,a 3,a 4},{a 1,a 2,a 3,a 4}.拓展:集合{a 1,a 2,a 3,a 4}有多少个真子集?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由上可知,集合{a 1,a 2,a 3,a 4}有15个真子集,有14个非空真子集. 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所有自己有2n 个,真子集有(2n-1)个(去掉集合本身),评点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去掉集合本身及空集).典型例题解析例1 设A={x | ( x 2-16)( x 2+5x +4) = 0},写出集合A 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要确定集合A 的子集、真子集,首先必须清楚集合A 中的元素,由于集合A 中的元素是方程( x 2-16)( x 2+5x +4) = 0的根,所以要先解该方程.解:将方程( x 2-16)( x 2+5x +4) = 0变形,得( x -4)( x +1)( x +4)2=0,则可得方程的根为x =-4 或x =-1或x =4.故集合A={-4,-1,4},真子集有 ,{-4},{-1},{4},{-4,-1},{-4, 4},{-1,4},{-4,-1,4},真子集有 ,{-4},{-1},{4},{-4,-1},{-4,4},{-1,4}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首先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 和自身;其次,依次按含有一个元素的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等一一写处,就可避免重复和遗漏现象的发生.-2},A={| 3a -2 |,4},C U A={3},求实数a 的值.∵C U A={3},∴3∈U ,且3 A ,由补集的定义知A={1,4}. 解:∵C U A={3},说明3∈U ,且3 A ,∴a 2+4a -2=3,∴a =-5或a =1. ①当a =1时,| 3a -2 |=1≠3,此时A={1,4},满足题意. ②当a =-5时,| 3a -2 |=17,此时A={17,4} U ,不满足题意. ∴a 的值为1.例3 已知{1,2} M {1,2,3,4,5},则这样的集合M 有 8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知,集合M 中至少含有元素1、2,至多含有元素1、2、3、4、5,故可按M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写出集合M ,解析:(1)当M 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 为{1,2};(2)当M 中含有三个元素时,M 可能为{1,2,3},{1,2,4},{1,2,5}; (3)当M 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 可能为{1,2,3,4},{1,2,3,5},{1,2,4,5}; (4)当M 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 为{1,2,3,4,5};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为{1,2},{1,2,3},{1,2,4},{1,2,5},{1,2,3,4},{1,2,3,5},{1,2,4,5},{1,2,3,4,5},共8个.评点首先根据子集的概念判断出集合M 中含有元素的可能情况,然后根据集合M 中含有元素的多少进行分类讨论,防止遗漏.例4 已知集合A={x | - 2 ≤ x ≤ 5},B={x |m +1≤ x ≤ 2m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 值范围.对B 要进行讨论,分B 为空集和非空集合两种情况.解:(1)若B ≠ ,则由B A (如图1-2-5),得 ⎩⎪⎨⎪⎧m +1≤ 2m -1,m +1≥ -2,2m -1≤ 5, 解的2 ≤ m ≤ 3.(2)若B= ,则m +1>2m -1,m <2,此时B A 也成立. 由(1)和(2),得m ≤ 3,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m | m ≤ 3}. 求解.例5 已知集合A={x | 1 ≤ a x ≤ 2},B={x | | x | < 1},求满足A B 的实数a 的取 值范围.对参数进行讨论,写出集合A 、B ,使其满足,求a 的值. 解:(1)当a = 0时,A= ,满足A B .(2)当a > 0时,{}21A=.B=11,A B x x x x a a ⎧⎫⊂<<-<<=⎨⎬⎩⎭又.∴11 2.21a a a ⎧≥-⎪⎪∴∴≥⎨⎪≤⎪⎩(3)当a < 0时,{}2121A= B=11 2.1 1.ax x x x a a a a⎧≥-⎪⎧⎫⎪<<-<<⊆∴∴≤-⎨⎬⎨⎭⎩⎪≤⎪⎩,,又,A B .综上所述,a = 0,或a ≥2,或a ≤-2. 根据子集的定义,把形如A B 的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A= 的情况.在建立不等式的过程中,借助数轴,是解决本题 重要一环,若不等式中含有参数,一般需对参数进行讨论,进而正确解出不等式.评点 评点例6已知全集S={1,3,x3+3 x2+2x},集合A={1,|2x-1|},如果C S A={0},那么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由C S A={0}可知0∈S,但0 A,所以x3+3 x2+2x=0,且|2x-1|=3,从中求出x即可.解法一:∵S={1,3,x3+3 x2+2x},A={1,|2x-1|},C S A={0},∴0∈S,但0 A,∴323201. 213x x xxx++=⎧⎪=-⎨⎪-=⎩,解的,综上知,实数x存在,且x=-1.由C S A={0}可知0∈S,但0 A,由0∈S可求x,然后结合0 A来验证是否有A S及是否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从而得出结论.解法二:∵C S A={0},∴0∈S,但0 A,∴x3+3 x2+2x=0,即x(x+1)(x+3)=0,∴x=0或x=-1或x=-2.当x=0时,|2x-1|=1,A中已有元素1,故不符合互异性,舍去;当x=-1时,|2x-1|=3,而3∈S,符合题意;当x=-2时,|2x-1|=5,而5 S,舍去.例7已知A={x|x<-1或x>5},B={x∈R|a<x<a+4},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注意到B≠ ,将A在数轴上保释出来,再将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使得A B,即可得a的取值范围.解:如图-2-6,∵A B,∴a+4≤-1或a≥5,∴a≤-5或a≥5.本题利用数轴处理一些实数集之间的关系,以形助数直观、形象,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但一定要检验端点值是否能取到,此题的易错点是各端点的取值情况,方法一数形结合思想1-4a+a4a+51-评点例8 设{}{}2A=8150B=10,x x x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的值.集合B 是方程ax -1=0的解集,该方程不一定是一次方程,当a =0时,B= ,此时符合B A .解:集合A={3,5},当a =0时,B= ,满足B A .∴a =0符合题意. 当a ≠0时,B≠ ,1.x a = ∵B A ,∴综上,a 的值为0或13或15.当B A 时,B 中含有参数,而A 是一个确定的非空集合,要特别注意B= 的情况, 考点点击:高考中对子集、真子集、补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考察较多,但难度不大,命题多为填空题.例1 (2010·重庆高考)设,若,则实数.{}{}{}2U U =0123.A=U 0A=12x x m x ∈+=,,,,若,,ð }{} U 0A=12 m x =,若,,ð则实数m = -3 .解析:{}{}2U A=12A=030 30 3.x mx m ∴∴+-∴=-,,,,,是方程的根,ð 例2 (2010·天津高考)设集合{}{}A=1R B=2R A Bx x a x x x b x -<∈->∈⊆,,,,若, }2R A B x >∈⊆,,若,则实数a ,b 满足 3 a b -≥ .解析:{}{}A=11B=22x a x a x x b x b -<<+>+<-,或,由A B ⊆得12a b +-≤或12a b +-≥,即3a b -≥或3a b --≤,即 3.a b -≥ 例3 (2007·北京高考)记关于x 的不等式01x a x -<+的解集为P ,不等式11x -≤的解集为Q .(1)若a =3,求P ;(2)若Q P ,求整数a 的取值范围. 解:{}3(1)0P =13.1x x x x -<-<<+由得方法二 分类讨论思想 评点{}{}(2)Q =11,02x x x x -≤=≤≤{}0P=1.Q P 2a x x a a >-<<⊆>由,得又,所以,即a 的取值范围是( 2,+ ∞). 学考相联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是集合中的重要题型,且是高考热点之一.下面举两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帮助你开拓思想.1.对比集合的元素例1 {}{}*A =N 8B =2N05,x x x x k k k ∈≤=∈<<已知,,,且那么集合A 与B 的关系为( B A ).解析:因为A={1,2,3,4,5,6,7,8},B={2,4,6,8},集合B 中的元素2,4, 6,8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而集合A 中的元素1,3,5,7不是集合B 中的元素,所以 B A .2.数形结合比较范围例2 已知{}{}2A=y y=26R B=475x x x x x --∈->,,,那么集合A 与B 的关系为( B A ) .解析:对于二次函数{}{}2A =y y =26RB =475x x x x x --∈->,,,,{}4(6)47A =y y 7.4y ⨯---==-∴≥最小,又{}B=3x x >,由图1-2-7知,B A .3.利用传递性判断例3 已知集合11A B B=Z C =Z 4284k k x x k x x k ⎧⎫⎧⎫⊆=+∈=+∈⎨⎬⎨⎬⎩⎭⎩⎭,,,,,那么集合A 与C 的关系为( A C ).解析:将B 、C 变形得242B =Z C =Z 88k k x x k x x k ⎧+⎫⎧+⎫=∈=∈⎨⎬⎨⎬⎩⎭⎩⎭,,,,可知B C .又A B C ,即A C .例4 已知集合(){}{}22A=4640B=0 6x x m x m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A B B=0 6 A=A=0A=6A=0 6.⊆∴∅ ,,,或或或, (1)当A= 时,Δ=(4m +6)2-4×4m 2<0,解得m <- 34.(2)当A={0}时,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0+0=46004m m +⎧⎨⎩⨯=,,此方程组无解.(3)当A={6}时,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6+6=46664m m +⎧⎨⎩⨯=,,此方程组无解.(4)当A={0,6}时,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0+6=4606=4m m +⎧⎨⎩⨯,,解得m =0.综上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34或m =0解决子集问题时,往往易溢漏“ ”和它“本身” ,所以杂解决有关子集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两个特殊的子集:“ ”和它“本身” ,并注意单独验证它们是否符合题意.。
苏教版数学必修一新素养同步讲义:1.2 子集、全集、补集
1.2子集、全集、补集1.了解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及全集的含义.2.理解补集的概念及含义.3.掌握求子集、补集的方法.[学生用书P4]1.子集的概念及表示自然语言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符号语言A⊆B或B⊇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图形语言(Venn图)2.真子集如果A⊆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A 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3.子集、真子集的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A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4.补集与全集(1)补集: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作∁S A(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S A={x|x∈S,且x/∈A}.(2)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5.补集的有关性质(1)∁S(∁S A)=A;(2)∁S S=∅;(3)∁S∅=S;(4)A与∁S A没有公共元素,并且A与∁S A的所有元素“合”在一起,恰好是集合S的全部元素.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集合{0}是空集.()(2)若A=B,则A⊆B.()(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4)集合{1}有两个子集.()★★答案★★:(1)×(2)√(3)×(4)√2.已知集合M={1},N={1,2,3},则能够准确表示集合M与N之间关系的是() A.M<N B.M∈NC.N⊆M D.M N★★答案★★:D3.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1,3,5,6},则∁U A=________.★★答案★★:{2,4,7}4.集合{0,1}的子集有________.★★答案★★:∅,{0},{1},{0,1}两集合的包含关系[学生用书P5]已知集合A={x|x+1<4,x∈N},且M A,求集合M.【解】因为集合A={x|x<3,x∈N}={0,1,2},又因为M A,所以集合M为:∅,{0},{1},{2},{0,1},{0,2},{1,2}.非空集合A的真子集中的元素都是A中的元素,空集一定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1.已知{1,2}⊆A{1,2,3,4},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A.解:因为{1,2}⊆A,所以1∈A,2∈A.又因为A{1,2,3,4},所以集合A中还可以有3、4中的一个,即集合A可以是{1,2},{1,2,3},{1,2,4}.补集的运算[学生用书P5](1)设全集U={n|n是小于10的正整数},A={n|n是3的倍数,n∈U},求∁U A;(2)设全集U=R,集合A={x|x≥-3},B={x|-3<x≤2},求∁U A,∁U B,并求∁U A与∁B的关系.U【解】(1)因为U={1,2,3,4,5,6,7,8,9},A={3,6,9},所以∁U A={1,2,4,5,7,8}.(2)因为A={x|x≥-3},所以∁U A={x|x<-3}.又因为B={x|-3<x≤2},所以∁U B ={x |x ≤-3,或x >2}.画数轴如图: 所以,∁U A∁U B .(1)当集合中元素离散时,可借助Venn 图求解;当集合中元素连续时,可借助数轴求解. (2)解题时要注意使用补集的几个性质:∁U U =∅,∁U ∅=U ,A ∪(∁U A )=U .2.(1)已知全集为R ,集合A ={x |x <1,或x ≥5},则∁R A =________.(2)已知全集U ,集合A ={1,3,5,7},∁U A ={2,4,6},∁U B ={1,4,6},求集合B .解:(1)结合数轴可得∁R A ={x |1≤x <5}. 故填{x |1≤x <5}.(2)法一:A ={1,3,5,7},∁U A ={2,4,6}, 所以U ={1,2,3,4,5,6,7}.又∁U B ={1,4,6},所以B ={2,3,5,7}. 法二:借助Venn 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B ={2,3,5,7}.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值或范围[学生用书P6](1)已知集合A ={x |1≤x ≤2},B ={x |1≤x ≤a }(a ≥1).若AB ,求a 的取值范围.(2)已知集合A ={x |x 2-4x +3=0},B ={x |mx -3=0},且B ⊆A ,求实数m 的集合. 【解】 (1)若AB ,由图可知,a >2.故所求的a 的取值范围是a >2. (2)由x 2-4x +3=0,得x =1或x =3. 所以集合A ={1,3}.①当B =∅时,此时m =0,满足B ⊆A .②当B ≠∅时,则m ≠0,B ={x |mx -3=0}=⎩⎨⎧⎭⎬⎫3m .因为B ⊆A ,所以3m =1或3m =3,解之得m =3或m =1.综上可知,所求实数m的集合为{0,1,3}.由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的方法已知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时,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对子集是否为空集进行分类讨论,做到不漏解.一般地,(1)若集合元素是一一列举的,依据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组)求解,此时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若集合表示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常依据数轴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此时需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3.已知集合A={1,3,-x3},B={x+2,1},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B 是A的子集?若存在,求出集合A,B;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因为B是A的子集,所以B中元素必是A中的元素,若x+2=3,则x=1,符合题意.若x+2=-x3,则x3+x+2=0,所以(x+1)(x2-x+2)=0.因为x2-x+2≠0,所以x+1=0,所以x=-1,此时x+2=1,集合B中的元素不满足互异性.综上所述,存在实数x=1,使得B是A的子集,此时A={1,3,-1},B={1,3}.1.对子集概念的两点说明(1)“A⊆B”的含义:若x∈A,则能推出x∈B.(2)不能把“A⊆B”理解为“A是B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集合A可能是空集,也可能是集合B.2.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1)从定义上: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包括A是B的真子集和相等两种情况,真子集是子集的特殊形式.(2)从性质上: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不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从符号上:A⊆B指A B或A=B.A=A,A⊆A,∅⊆A都是正确的,A A,∅A 是不正确的.3.关于空集的两点说明(1)空集首先是集合,只不过空集中不含任何元素.注意∅和{∅}是有区别的,∅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而{∅}集合中含有一个元素∅.(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遇到诸如A ⊆B 或A B 的问题时,务必优先考虑A =∅是否满足题意. 4.理解补集应关注三点(1)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时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2)∁U A 包含三层意思:①A ⊆U ;②∁U A 是一个集合,且(∁U A )⊆U ;③∁U A 是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3)若x ∈U ,则x ∈A 或x ∈(∁U A ).已知集合A ={x |x 2-1=0},B ={x |ax =1},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解] 因为A ={-1,1},B A ,所以当B =∅时,a =0;当B ≠∅时,由x =1a ∈A ,得1a =-1或1a =1,即a =-1或a =1.故a 的取值集合为{-1,0,1}.(1)错因:一是忽视B =∅,这一情况;二是未用集合表示a 的取值.(2)求解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要明确空集是否是所讨论的集合的子集,否则容易出错.1.已知集合A ={-1,0,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0A C .{0}∈AD .∅A解析:选D.“∈”用来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故A ,C 错误,“”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故B 错误,∅是任一集合的子集,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故D 正确.2.已知集合P ={x |x 2=1},Q ={x |ax =1},若Q ⊆P ,则a 的值是( ) A .1 B .-1 C .1或-1D .0,1或-1解析:选D.由题意,当Q 为空集时,a =0;当Q 不是空集时,由Q ⊆P ,知a =1或a =-1.3.已知全集U ={1,2,3,4,5},集合A ={x |x 2-3x +2=0},则∁U A =________.解析:因为A ={1,2},所以∁U A ={3,4,5}. ★★答案★★:{3,4,5}4.已知集合A ={x |x -3>0},B ={x |2x -5≥0},则这两个集合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A ={x |x -3>0}={x |x >3},B ={x |2x -5≥0}=⎩⎨⎧⎭⎬⎫x |x ≥52.结合数轴知A B .★★答案★★:AB[学生用书P79(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已知集合A ={x |x 2-1=0},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 ①1∈A ;②{-1}∈A ;③∅⊆A ;④{1,-1}⊆A .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解析:选C.A ={x |x 2-1=0}={-1,1},故①③④正确,②不正确. 2.满足{a }⊆M {a ,b ,c ,d }的集合M 共有( )A .6个B .7个C .8个D .15个解析:选B.依题意a ∈M ,且M{a ,b ,c ,d },因此M 中必含有元素a ,且可含有元素b ,c ,d 中的0个、1个或2个,即M 的个数等于集合{b ,c ,d }的真子集的个数,有23-1=7(个).3.已知全集U ={x |x ≥-3},集合A ={x |x >1},则集合A 的补集∁U A =( ) A .{x |x ≤1} B .{x |x <1} C .{x |-3≤x ≤1}D .{x |-3≤x <1}解析:选C.因为U ={x |x ≥-3},A ={x |x >1}, 如图所示:所以∁U A ={x |-3≤x ≤1}.4.设集合M ={1,2},N ={a 2},那么( ) A .若a =1,则N ⊆M B .若N ⊆M ,则a =1C .若a =1,则N ⊆M ,反之也成立D .a =1和N ⊆M 成立没有关系解析:选A.显然a =1时,集合N ={1},此时N ⊆M ;若N ⊆M ,则a 2可以是集合M中的元素1或2,此时a 可以取值1,-1,2,- 2.即若N ⊆M ,则a =1不成立.5.集合M =⎩⎨⎧⎭⎬⎫x |x =k 2+14,k ∈Z ,N =⎩⎨⎧x |x =k 4+12, }k ∈Z ,则( )A .M =NB .M NC .MND .M 与N 没有相同元素解析:选C.因为k 2+14=14(2k +1),k 4+12=14(k +2),当k ∈Z 时,2k +1是奇数,k +2是整数,又奇数都是整数,且整数不都是奇数,所以MN .选C.6.已知集合A ={x |-3≤x ≤4},B ={x |1<x <m }(m >1),且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因为B ⊆A ,由图可知m ≤4,又因为m >1,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m ≤4. ★★答案★★:1<m ≤47.已知∅{x |x 2-x +a =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因为∅{x |x 2-x +a =0},所以方程x 2-x +a =0有实根, 所以Δ=(-1)2-4a ≥0,a ≤14.★★答案★★:a ≤148.已知全集U =R ,A ={x |1≤x <b },∁U A ={x |x <1,或x ≥2},则实数b =________. 解析:因为∁U A ={x |x <1,或x ≥2}, 所以A ={x |1≤x <2}.所以b =2. ★★答案★★:2 9.写出满足条件∅M{0,1,2}的所有集合M .解:因为∅M{0,1,2},所以M 为{0,1,2}的非空真子集,M 中的元素个数为1或2. 当M 中只有1个元素时,可以是{0},{1},{2};当M 中含有2个元素时,可以是{0,1},{0,2},{1,2}. 所以所求集合M 为{0},{1},{2},{0,1},{0,2},{1,2}.10.已知a ∈R ,x ∈R ,A ={2,4,x 2-5x +9},B ={3,x 2+ax +a },C ={x 2+(a +1)x -3,1},求:(1)使A ={2,3,4}的x 的值; (2)使2∈B ,B ⊆A 的a ,x 的值;(3)使B =C 的a ,x 的值.解:(1)由题意,知x 2-5x +9=3,解得x =2或x =3.(2)因为2∈B ,B ⊆A ,所以⎩⎪⎨⎪⎧2=x 2+ax +a ,3=x 2-5x +9. 所以⎩⎪⎨⎪⎧x =2,a =-23或⎩⎪⎨⎪⎧x =3,a =-74.(3)因为B =C ,所以⎩⎪⎨⎪⎧x 2+(a +1)x -3=3,x 2+ax +a =1.解得⎩⎪⎨⎪⎧x =-1,a =-6或⎩⎪⎨⎪⎧x =3,a =-2. [B 能力提升]1.设集合A ={x |a -1<x <a +1},B ={x |x <b -2,或x >b +2}.若A ⊆B ,则实数a ,b 必满足( )A .|a +b |≤3B .|a +b |≥3C .|a -b |≤3D .|a -b |≥3解析:选D.根据题意知A ⊆B ,作出如图所示的数轴,所以有b +2≤a -1或b -2≥a +1,解得a -b ≥3或a -b ≤-3,即|a -b |≥3.2.若集合A ={x |ax 2+2x +a =0}有且仅有2个子集,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因为集合A 有且仅有2个子集,所以A 仅有一个元素,即方程ax 2+2x +a =0(a ∈R )仅有一个根.①当a =0时,方程化为2x =0,此时A ={0},符合题意. ②当a ≠0时,由Δ=22-4·a ·a =0,即a 2=1, 所以a =±1.此时A ={-1}或A ={1},符合题意. 综上,a =0或a =±1. ★★答案★★:0或±13.已知全集U ={x |x ≤5,且x ∈N },A ={x |x 2-5x +a =0,x ∈U },求集合∁U A . 解:因为U ={0,1,2,3,4,5}, 在A 中,x ∈U ,故x=0,1,2,3,4,5分别代入x2-5x+a=0.得a=0或a=4或a=6,故有如下结果.当a=0时,A={0,5},∁U A={1,2,3,4};当a=4时,A={1,4},∁U A={0,2,3,5};当a=6时,A={2,3},∁U A={0,1,4,5};当a≠0,4,6时,A=∅,∁U A=U.4.(选做题)设全集U={3,6,m2-m-1},A={|3-2m|,6},∁U A={5},求实数m. 解:因为∁U A={5},所以5∈U但5∉A,所以m2-m-1=5,解得m=3或m=-2.当m=3时,|3-2m|=3≠5,此时U={3,5,6},A={3,6},满足∁U A={5};当m=-2时,|3-2m|=7≠5,此时U={3,5,6},A={6,7},不满足A⊆U.综上可知实数m的值为3.。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 正态分布 第三章统计案例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2.2 指数函数 2.3 对数函数 2.4 幂函数 2.5 函数与方程 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直线与方程 2.2 圆与方程 2.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的含义 1.2 流程图 1.3 基本算法语句 1.4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抽样方法 2.2 总体分布的估计 2.3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2.4 线性回归方程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3.4 互斥事件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弧度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概念与表示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四章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选修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3 双曲线 2.4 抛物线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 1.1 变化率与导数 1.2 导数的计算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 定积分的概念 1.6 微积分的基本定理 1.7 微积分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选修 2-3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 分类加法技术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 排列与组合 1.3 二项式定理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附教学进度)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数学1第1章集合(高一上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高一上2)2.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简单性质映射的概念2.2指数函数分数指数幂指数函数2.3对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2.4幂函数2.5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数学2第3章立体几何初步3.1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和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直观图画法空间图形的展开图柱、锥、台、球的体积3.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4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高二上1)4.1直线与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4.2圆与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数学3第5章算法初步(高一下4)5.1算法的意义5.2流程图5.3基本算法语句5.4算法案例第6章统计(高一下5)6.1抽样方法6.2总体分布的估计6.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6.4线性回归方程第7章概率(高一下6)7.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7.2古典概型7.3几何概型7.4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数学4第8章三角函数(高一上3)8.1任意角、弧度8.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8.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9章平面向量(高一上4)9.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9.2向量的线性运算9.3向量的坐标表示9.4向量的数量积9.5向量的应用第10章三角恒等变换(高一上5)10.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0.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0.3几个三角恒等式数学5第11章解三角形(高一下1)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12章数列(高一下2)12.1等差数列12.2等比数列12.3数列的进一步认识第13章不等式(高一下3)13.1不等关系13.2一元二次不等式1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3.4基本不等式选修系列11-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高二上2)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高二上3)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与方程第3章导数及其应用(高二上4)3.1导数的概念3.2导数的运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第1章统计案例1.1假设检验1.2独立性检验1.3线性回归分析1.4聚类分析第2章推理与证明(高二上5)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公理化思想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高二上6)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第4章框图4.1流程图5.2结构图选修系列2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连接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空间向量的应用2-2第1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2导数的运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第2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2.4公理化思想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6.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2-3第1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第2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6正态分布第3章统计案例3.1假设检验3.2独立性检验3.3线性回归分析4.4聚类分析。
高中数学 1.2子集、全集、补集课件 苏教版必修1
课堂讲练互动
方法技巧 “正难则反”的补集思想的运用 “正难则反”的策略是指当某一问题从正面解决较困难时, 我们可以从其反面入手解决,这种“正难则反”的策略运用的正 是补集思想,即已知全集 U,求子集 A,若直接求 A 困难,可先 求∁UA,再由∁U(∁UA)=A 求 A,这也是转化思想的一种体现.
课堂讲练互动
课堂讲练互动
【题后反思】 子集、全集、补集的综合问题求解时一般涉及到 补集的运算,可先运算再转化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问题求解, 而有关不等式的解构成集合间包含关系中的参数问题,通常 借助于数轴,寻找参数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不等式(组) 或方程求解.
课堂讲练互动
【训练 3】 全集 U=R,若集合 A={x|3≤x<10},B={x|2< x≤7},则
课堂讲练互动
试一试:补集有哪些主要性质? 提示 (1)若 U 是全集,A、B⊆U,则∁UU=∅,∁U∅=U, ∁U(∁UA)=A. (2)若∁UA=B,则 A=∁UB;若 A⊆B,则∁UA⊇∁UB 等.
课堂讲练互动
名师点睛 1.A⊆B 等价于对任意 x∈A,都有 x∈B;A B 等价于 A⊆B, 且至少存在一元素 y∈B 且 y∉A.特别地,若 A⊆B,且 B⊆A,则 A =B,这是证明两个集合相等的依据.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 在处理 A⊆B(B≠∅)的含参数的问题时,要注意讨论 A=∅和 A≠∅ 两种情况. 3.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 则 Z 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时,则 R 为全集.补集是相对 于全集而言的,同一集合相对于不同的全集的补集也不同.
解析 M={1,2},{1,3},{1,4},{1,2,3},{1,2,4},{1,3,4}, {1,2,3,4}.故满足条件的集合 M 的个数为 7.
2017-2018学年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 1 页 共 82 页
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
A、集合 B”.
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 N,正整数集 N*,整数集 Z,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
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 1 表示出下列集合:
( 1)中国的直辖市; ( 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⑵与⑶,空集⑷
例 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 ( 1) {( x, y)| x+ y = 3 , x N, y N } ( 2) {( x, y)| y = x2- 1, | x | ≤ 2, x Z } ( 3) { y| x+ y = 3 , x N,y N } ( 4) { x R| x 3- 2x2+x=0} 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 4 完成下列各题: ( 1)若集合 A= { x| ax+ 1= 0} = ,求实数 a 的值; ( 2)若- 3 { a -3, 2a- 1, a2- 4} ,求实数 a. 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1 全册教案
目录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 1 1.2 子集、全集、补集( 1) ........................................................................................................ 4 1.2 子集、全集、补集( 2
江苏省昆山市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1.2《子集、全集、补集》
子集、全集、补集(一)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由集合元素的多少对集合进行分类,由集合元素的有限、无限选取表示集合的方法.故问题解决的关键主要在于寻求集合中的元素,进而判断其多少.Ⅱ.讲授新课[师]同学们从下面问题的特殊性,去寻找其一般规律.幻灯片(A):我们共同观察下面几组集合(1)A={1,2,3},B={1,2,3,4,5}(2)A={x|x>3},B={x|3x-6>0}(3)A={正方形},B={四边形}(4)A=∅,B={0}(5)A={直角三角形},B={三角形}(6)A={a,b},B={a,b,c,d,e}[生]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1)集合A的元素1,2,3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2)集合A中所有大于3的元素,也是集合B的元素.(3)集合A中所有正方形都是集合B的元素.(4)A中没有元素,而B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中“元素”也是B中元素.(5)所有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即A中元素都是B中元素.(6)集合A中元素A、B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师]由上述特殊性可得其一般性,即集合A都是集合B的一部分.从而有下述结论.幻灯片(B):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师]请同学们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定义.[师]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如:A={2,4},B={3,5,7},则A B.[师]依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子集.请填空:∅_____A(A为任何集合).[生]∅⊆A [师]由A ={正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三角形},则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生]由题可知应有A ⊆B ,B ⊆C.这是因为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那么正三角形也一定是三角形.故A ⊆C.[师]从上可以看到,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师]如A ={9,11,13},B ={20,30,40},那么有A ⊆A ,B ⊆B.师进一步指出:如果A ⊆B ,并且A ≠B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这应理解为:若A ⊆B ,且存在b ∈B ,但b ∉A ,称A 是B 的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真子集关系也具有传递性若A B ,B C ,则A C.那么______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生]应填∅2.例题解析[例1]写出{a 、b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分析:寻求子集、真子集主要依据是定义.解:依定义:{a ,b }的所有子集是∅、{a }、{b }、{a ,b },其中真子集有∅、{a }、{b }. 注:如果一个集合的元素有n 个,那么这个集合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 [例2]解不等式x -3>2,并把结果用集合表示.解:由不等式x -3>2知x >5所以原不等式解集是{x |x >5}[例3](1)说出0,{0}和∅的区别;(2){∅}的含义Ⅲ.课堂练习1.已知A ={x |x <-2或x >3},B ={x |4x +m <0},当A ⊇B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该题中集合运用描述法给出,集合的元素是无限的,要准确判断两集合间关系.需用数形结合.解:将A 及B 两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要使A ⊇B ,则B 中的元素必须都是A 中元素即B 中元素必须都位于阴影部分内那么由x <-2或x >3及x <-m 4 知 -m 4<-2即m >8 故实数m 取值范围是m >82.填空:{a } {a },a {a },∅ {a },{a ,b } {a },0 ∅,{0} ∅,1 {1,{2}},{2} {1,{2}},∅ {∅}Ⅳ.课时小结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真子集.2.清楚两个集合包含关系的确定,主要靠其元素与集合关系来说明.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0习题1.2 1,2补充:1.判断正误(1)空集没有子集()(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4)若B⊆A,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分析:关于判断题应确实把握好概念的实质.解:该题的5个命题,只有(4)是正确的,其余全错.对于(1)、(2)来讲,由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对于(3)来讲,可举反例,空集这一个集合就只有自身一个子集.对于(4)来讲,当x∈B时必有x∈A,则x∉A时也必有x∉B.2.集合A={x|-1<x<3,x∈Z},写出A的真子集.分析: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空集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子集有2n,真子集有2n-1个.则该题先找该集合元素,后找真子集.解:因-1<x<3,x∈Z,故x=0,1,2即a={x|-1<x<3,x∈Z}={0,1,2}真子集:∅、{1}、{2}、{0}、{0,1}、{0,2}、{1,2},共7个3.(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无限集的真子集是有限集B.任何一个集合必定有两个子集C.自然数集是整数集的真子集D.{1}是质数集的真子集(2)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①{1}∈{0,1,2} ②{1,-3}={-3,1} ③{0,1,2}⊆{1,0,2}④∅∈{0,1,2} ⑤∅∈{0}A.5B.2C.3D.4(3)M={x|3<x<4},a=π,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 MB.a∉MC.{a}∈MD.{a}M解:(1)该题要在四个选择支中找到符合条件的选择支.必须对概念把握准确,并不是所有有限集都是无限集子集,如{1}不是{x|x=2k,k∈Z}的子集,排除A.由于∅只有一个子集,即它本身,排除B.由于1不是质数,排除D.故选C.(2)该题涉及到的是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关系.①应是{1}⊆{0,1,2},④应是∅⊆{0,1,2},⑤应是∅⊆{0}故错误的有①④⑤,选C.(3)M={x|3<x<4},a=π因3<a<4,故a是M的一个元素.{a}是{x|3<x<4}的子集,那么{a}M.选D.4.判断如下a与B之间有怎样的包含或相等关系:(1)A={x|x=2k-1,k∈Z},B={x|x=2m+1,m∈Z}(2)A={x|x=2m,m∈Z},B={x|x=4n,n∈Z}解:(1)因A={x|x=2k-1,k∈Z},B={x|x=2m+1,m∈Z},故A、B都是由奇数构成的,即A=B.(2)因A ={x |x =2m ,m ∈Z },B ={x |x =4n ,n ∈Z },又 x =4n =2·2n在x =2m 中,m 可以取奇数,也可以取偶数;而在x =4n 中,2n 只能是偶数.故集合A 、B 的元素都是偶数.但B 中元素是由A 中部分元素构成,则有B A .评述:此题是集合中较抽象题目.注意其元素的合理寻求.5.已知集合P ={x |x 2+x -6=0},Q ={x |ax +1=0}满足Q P ,求a 所取的一切值. 解:因P ={x |x 2+x -6=0}={2,-3}当a =0时,Q={x |ax +1=0}=∅,Q P 成立.又当a ≠0时,Q ={x |ax +1=0}={-1a }, 要Q P 成立,则有-1a =2或-1a =-3,a =-12 或a =13. 综上所述,a =0或a =-12 或a =13评述:这类题目给的条件中含有字母,一般需分类讨论.本题易漏掉a =0,ax +1=0无解,即Q 为空集情况.而当Q =∅时,满足Q P .6.已知集合A ={x ∈R |x 2-3x +4=0},B ={x ∈R |(x +1)(x 2+3x -4=0},要使A P ⊆B ,求满足条件的集合P .解:由题A ={x ∈R |x 2-3x +4=0}=∅B ={x ∈R |(x +1)(x 2+3x -4)=0}={-1,1,-4}由A P ⊆B 知集合P 非空,且其元素全属于B ,即有满足条件的集合P 为:{1}或{-1}或{-4}或{-1,1}或{-1,-4}或{1,-4}或{-1,1,-4}评述:要解决该题,必须确定满足条件的集合P 的元素.而做到这点,必须化简A 、B ,充分把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准确化简集合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7.已知A ⊆B ,A ⊆C ,B ={0,1,2,3,4},C ={0,2,4,8},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A 共有多少个?解:因A ⊆B ,A ⊆C ,B ={0,1,2,3,4},C ={0,2,4,8},由此,满足A ⊆B ,有∅,{0},{1},{2},{3},{4},{0,1},{0,2},{2,3},{2,4},{0,3},{0,4},{1,2},{1,3},{1,4},{3,4},{0,2,4},{0,1,2},{0,1,3},{0,1,4},{1,2,3},{1,2,4},{2,3,4},{0,3,4},{0,1,2,3},{1,2,3,4},{0,1,3,4},{0,2,3},{1,3,4},{0,1,2,4},{0,2,3,4},{0,1,2,3,4},共25=32个.又满足A ⊆C 的集合A 有∅,{0},{2}{4},{8},{0,2},{0,4},{0,8}{2,4},{2,8},{4,8},{0,2,4},{0,2,8},{0,4,8},{2,4,8},{0,2,4,8},共24=8×2=16个.其中同时满足A ⊆B ,A ⊆C 的有8个∅,{0},{2},{4},{0,2},{0,4},{2,4},{0,2,4},实际上到此就可看出,上述解法太繁.由此得到解题途径.有如下思路:题目只要A 的个数,而未让说明A 的具体元素,故可将问题等价转化为B 、C 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子集数是多少.显然公共元素有0、2、4,组成集合的子集有23=8 (个)8.设A ={0,1},B ={x |x ⊆A },则A 与B 应具有何种关系?解:因A ={0,1},B ={x |x ⊆A }故x 为∅,{0},{1},{0,1},即{0,1}是B 中一元素.故A ∈B.评注:注意该题的特殊性,一集合是另一集合的元素.9.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当x ∈Z 时,求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3)当x ∈R 时,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1)当m +1>2m -1即m <2时,B =∅满足B ⊆A .当m +1≤2m -1即m ≥2时,要使B ≤A 成立,需⎩⎨⎧m +1≥-22m -1≤5,可得2≤m ≤3 综上m ≤3时有B ⊆A(2)当x ∈Z 时,A ={-2,-1,0,1,2,3,4,5}所以,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8-2=254(3)∵x ∈R ,且A ={x |-2≤x ≤5},B ={x |m +1≤x ≤2m -1},又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则①若B =∅即m +1>2m -1,得m <2时满足条件.②若B =∅,则要满足条件有:⎩⎨⎧m +1≤2m -1m +1>5 或⎩⎨⎧m +1≤2m -12m -1<2解之m >4 综上有m <2或m >4评述:此问题解决:(1)不应忽略∅;(2)找A 中的元素;(3)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二)1.预习内容:课本P 92.预习提纲:(1)求一个集合补集应具备的条件.(2)能正确表示一个集合的补集.子集、全集、补集(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渗透相对的观点.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补集的有关运算.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1.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寻求?其个数分别是多少?2.两个集合相等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Ⅱ.讲授新课[师]事物都是相对的,集合中的部分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请同学们由下面的例子回答问题:幻灯片(A):看下面例子A={班上所有参加足球队同学}B={班上没有参加足球队同学}S={全班同学}那么S、A、B三集合关系如何?[生]集合B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即为如图阴影部分由此借助上图总结规律如下:幻灯片(B):1.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集合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 S A,即C S A={x|x∈3且x∉a}上图中阴影部分即表示A在S中补集C S 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记作U.[师]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把实数集看作全集U,那么有理数集Q的补集C U Q 就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举例如下:请同学们思考其结果.幻灯片(C):举例,请填充(1)若S={2,3,4},A={4,3},则C S A=____________.(2)若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C S B=___________.(3)若S={1,2,4,8},A=∅,则C S A=_______.(4)若U={1,3,a2+2a+1},A={1,3},C U A={5},则a=_______(5)已知A={0,2,4},C U A={-1,1},C U B={-1,0,2},求B=_______(6)设全集U={2,3,m2+2m-3},a={|m+1|,2},C U A={5},求m.(7)设全集U={1,2,3,4},A={x|x2-5x+m=0,x∈U},求C U A、m.师生共同完成上述题目,解题的依据是定义例(1)解:C S A={2}评述:主要是比较A及S的区别.例(2)解:C S B={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评述:注意三角形分类.例(3)解:C S A=3评述:空集的定义运用.例(4)解:a2+2a+1=5,a=-1± 5评述: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例(5)解:利用文恩图由A及C U A先求U={-1,0,1,2,4},再求B={1,4}.例(6)解:由题m2+2m-3=5且|m+1|=3解之m=-4或m=2例(7)解:将x=1、2、3、4代入x2-5x+m=0中,m=4或m=6当m=4时,x2-5x+4=0,即A={1,4}又当m=6时,x2-5x+6=0,即A={2,3}故满足题条件:C U A={1,4},m=4;C U B={2,3},m=6.评述:此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Ⅲ.课堂练习课本P10练习1,2,3,4Ⅳ.课时小结1.能熟练求解一个给定集合的补集.2.注意一些特殊结论在以后解题中的应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0习题1.2 3,43.解:因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故S集合是由梯形、平行四边形构成,而A ={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C S A={x|x是梯形}.补充: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在题后括号内填“”或“”:(1)若S={1,2,3},A={2,1},则C S A={2,3} ()(2)若S={三角形},A={直角三角形},则C S A={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3)若U={四边形},A={梯形},则C U A={平行四边形} ()(4)若U={1,2,3},A=∅,则C U A=A ()(5)若U={1,2,3},A=5,则C U A=∅()(6)若U={1,2,3},A={2,3},则C U A={1} ()(7)若U是全集且A⊆B,则C U A⊆C U B ()解:紧扣定义,利用性质求解相关题目.(2)(5)(6)正确,其余错误.在(1)中,因S={1,2,3},A={2,1},则C S A={3}.(2)若S={三角形},则由A={直角三角形}得C S A={锐角或钝角三角形}.(3)由梯形及平行四边形构成的图形集合不一定是四边形的全部.如既不是梯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4)因U={1,2,3},A=∅,故C U A=U.(5)U={1,2,3},A=5,则C U A=∅.(6)U={1,2,3},A={2,3},则C U A={1}.(7)若U是全集且A=B,则C U A⊇C U B.评述:上述题目涉及补集较多,而补集问题解决前提必须考虑全集,故一是先看全集U,二是由A找其补集,应有A∪(C U A)=U.2.填空题(1)A={x∈R|x≥3},U=R,C U A=_____________________.(2)A={x∈R|x>3},U=R,C U A=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U中有6个元素,C U A=∅,那么A中有_______个元素.(4)U=R,A={x|a≤x≤b},C U A={x|x>9或x<3=,则a=_______,b=_________ 解:由全集、补集意义解答如下:(1)由U=R及A={x|x≥3},知C U A={x|x<3=(可利用数形结合).对于(2),由U=R 及A={x|x>3},知C U A={x|x≤3},注意“=”成立与否.对于(3),全集中共有6个元素,A的补集中没有元素,故集合A中有6个元素.对于(4),全集为R因A={x|a≤x≤B},其补集C U A={x|x>9或x<3},则A=3,B=9.3.已知U={x∈N|x≤10},A={小于10的正奇数},B={小于11的质数},求C U A、C U B. 解:因x∈N,x≤10时,x=0、1、2、3、4、5、6、7、8、9、10A={小于10的正奇数}={1,3,5,7,9},B={小于11的质数}={2,3,5,7},那么C U A={0,2,4,6,8,10},C U B={0,1,4,6,8,9,10}.4.已知A={0,2,4,6},C U A={-1,-3,1,3},C U B={-1,0,2},用列举法写出B. 解:因A={0,2,4,6},C U A={-1,-3,1,3},故U=A∪(C U A)={0,1,2,3,4,6,-3,-1}而C U B={-1,0,2},故B={-3,1,3,4,6}.5.已知全集U={2,3,a2-2a-3},A={2,|a-7|},C U A={5},求a的值.解:由补集的定义及已知有:a2-2a-3=5且|a-7|=3,由a2-2a-3=5有a=4或a=-2,当a=4时,有|a-7|=3,当a=-2时|a-7|=9(舍)所以符合题条件的a=4评述:此题和第4题都用C U A={x|x∈5,且x∉A},有U中元素或者属于A,或者属于C U A.二者必居其一,也说明集合A与其补集相对于全集来说具有互补性,这一点在解题过程中常会遇到,但要针对全集而言.6.定义A-B={x|x∈A,且x∉B},若M={1,2,3,4,5},N={2,4,8},求N-M的表达式.分析:本题目在给出新定义的基础上,应用定义解决问题.要准确把握定义的实质,才能尽快进入状态.解:由题所给定义:N-M={x|x∈N,且x∉M}={8}评述:从所给定义看:类似补集但又区别于补集,A-B与C A B中元素的特征相同,后者要求B⊆A.而前者没有这约束,问题要求学生随时接受新信息,并能应用新信息解决问题.7.已知集合M={x2+x-2=0},N={x|x<a},使M C R N的所有实数a的集合记为A,又知集合B={y|y=-x2-4x-6},试判断A与B的关系.分析:先找M中元素,后求B中元素取值范围.解:因x2+x-2=0的解为-2、1,即M={-2,1},N={x|x<a},故C R N={x|x≥a},使M C R N的实数a的集合A={a|a≤-2},又y =-x 2-4x -6=-(x +2)2-2≤-2那么B ={y |y ≤-2},故A =B8.已知I =R ,集合A ={x |x 2-3x +2≤0},集合B 与C R A 的所有元素组成全集R ,集合B 与C R A 的元素公共部分组成集合{x |0<x <1或2<x <3},求集合B .解:因a ={x |x 2-3x +2≤0}={x |1≤x ≤2},所以C R A ={x |x <1或x >2} B 与C R A 的所有元素组成全集R,则A ⊆B .B 与C R A 的公共元素构成{x |0<x <1或2<x <3},则{x |0<x <1或2<x <3}⊆B在数轴上表示集合B 为A 及{x |0<x <1或2<x <3}的元素组成,即B ={x |0<x <3}.评述:研究数集的相互关系时,可将题设通过数轴示意,借助直观性探究,既易于理解.又能提高解题速度.上面提到的所有元素与公共元素是后面将要研究的交集、并集,就是B ∪C R A =R B A ⊆⇒,B ∩C R A ={x |0<x <1或2<x <3}.9.设U ={(x ,y )|x ,y ∈R },A ={(x ,y )|y -3x -2=1},B ={(x ,y )|y =x +1},求C U A 与B 的公共元素.解:a ={(x ,y )|y =x +1,x ≠2},它表示直线y =x +1去掉(2,3)的全体,从而C U A ={(2,3)},而B ={(x ,y )|y =x +1}表示直线y =x +1上的全体点的集合.如图所示,C U A与B 的公共元素就是(2,3).评述:关于点集问题通常将其转化为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图形的问题来加以研究可以得到直观形象,简捷明了的效果.(二)1.预习内容:课本P 10~P 112.预习提纲:(1)交集与并集的含义是什么?能否说明?(2)求两个集合交集或并集时如何借助图形.。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1.2第2课时全集、补集【授课课件】
则 a 的值是( )
A.4
B.8
C.-4 或 8
D.4 或 8
D A=∁U(∁UA)={1,2,9}={1,|a-6|,9}, ∴|a-6|=2,解得 a=4 或 8,故选 D.
第2课时 全集、补集
1
2
3
4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课时分层作业
类型 2 补集与子集的综合应用 【例 2】 已知全集 U=R,集合 A={x|-2≤x≤5},B={x|a+ 1≤x≤2a-1}且 A⊆∁UB,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
2
3
4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课时分层作业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全集一定含有任何元素.
()
(2)集合∁RA=∁QA.
()
(3)一个集合的补集一定含有元素.
()
(4)研究 A 在 S 中的补集时,A 可以不是 S 的子集. ( )
{x|x<-3 或 x=5} 将集合 U 和集合 A 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如图 所示.
由补集定义可得∁UA={x|x<-3 或 x=5}.
第2课时 全集、补集
1
2
3
4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课时分层作业
常见补集的求解方法 1列举求解.适用于全集 U 和集合 A 可以列举的简单集合. 2画数轴求解.适用于全集 U 和集合 A 是不等式的解集. 3利用 Venn 图求解.
第2课时 全集、补集
1
2
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全集、补集
1.了解全集与空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含义.(重点)
2.能在给定全集的基础上求已知集合的补集.(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补集、全集的概念
阅读教材P9思考至例3,完成下列问题.
1.补集
(1)定义: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 的补集,记为∁S A(读作“A在S中的补集”).
(2)符号表示
∁S A={x|x∈S,且x∉A}.
(3)图形表示:
图1-2-2
2.全集
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那么这时S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集合的补集中一定含有元素.()
(2)研究A在U中的补集时,A必须是U的子集.()
(3)一个集合的补集的补集是其自身.()
【答案】(1)×(2)√(3)√
2.U={x|-1<x<2},集合A={x|0<x<2},则∁U A=________.
【解析】根据补集的定义,所求为在U中但不在A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U A={x|-1<x≤0}.
【答案】{x|-1<x≤0}
[小组合作型]
(1)已知集合U={x|-2≤x≤3},集合A={x|-1<x<0或2<x≤3},则∁U A等于________;
(2)已知集合U={x∈N|x≤10},A={小于10的正奇数},B={小于11的素数},则∁U A=__________,∁U B=________.
【精彩点拨】(1)利用数轴将集合表示出来再求补集;
(2)利用列举法表示出全集U,集合A,B,再求A,B的补集.
【自主解答】(1)在数轴上表示出全集U,集合A,如图所示,根据补集的概念可知∁U A={x|-2≤x≤-1或0≤x≤2}.
(2)U={0,1,2,3,4,5,6,7,8,9,10},
因为A={小于10的正奇数}={1,3,5,7,9},所以∁U A={0,2,4,6,8,10}.
因为B={小于11的素数}={2,3,5,7},所以∁U B={0,1,4,6,8,9,10}.
【答案】(1){x|-2≤x≤-1或0≤x≤2}
(2){0,2,4,6,8,10}{0,1,4,6,8,9,10}
1.求补集∁U A的关键是确定全集U及集合A的元素.常见补集的求解方法
有:
(1)列举求解.适用于全集U和集合A可以列举的简单集合.
(2)画数轴求解.适用于全集U和集合A是不等式的解集.
(3)利用Venn图求解.
2.补集是以全集为前提建立的,即A一定是U的子集,∁U A也一定是U的子集,求解有关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包含关系.
[再练一题]
1.已知全集U={x|x≥-3},集合A={x|-2<x≤4},则∁U A=________.
【解析】将全集U,集合A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U A={x|-3≤x≤-2或x>4}.
【答案】{x|-3≤x≤-2或x>4}
[探究共研型]
探究1若U U
【提示】由Venn图可知,若M⊆N,∁U M⊇∁U N.
反之,若∁U M⊇∁U N,则M⊆N,即M⊆N⇔∁U M⊇∁U N.
探究2若M⊆N,针对M应考虑的两种情况是什么?
【提示】两种情况是M=∅和M≠∅.
已知全集U=R,集合A={x|-2≤x≤5},B={x|a+1≤x≤2a -1}且A⊆∁U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精彩点拨】首先应对B是否为空集进行讨论,得出∁U B,然后再利用A ⊆∁U B得关于a的不等式求解即可.
【自主解答】若B=∅,则a+1>2a-1,∴a<2.
此时∁U B=R,∴A⊆∁U B;
若B≠∅,则a+1≤2a-1,即a≥2,
此时∁U B={x|x<a+1,或x>2a-1},
由于A⊆∁U B,如图,
则a+1>5,∴a>4,
∴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2或a>4.
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空集作为特殊情况,不能忽略;
(2)数形结合方法更加直观易懂,尽量使用;
(3)端点值能否取到,应注意分析.
[再练一题]
2.设全集U=R,M={x|x<2},N={x|x≤a},若∁U M∁U N,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因为∁U M={x|x≥2},∁U N={x|x>a},于是由∁U M∁U N,得a<2,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2.
【答案】a<2
1.设集合U={1,2,3,4,5},B={3,4,5},则∁U B=________.
【解析】根据补集的定义∁U B={x|x∈U且x∉B}={1,2}.
【答案】{1,2}
2.若全集U=R,集合A={x|x≥1},则∁U A=________.
【解析】A={x|x≥1},∴∁U A={x|x<1}.
【答案】{x|x<1}
3.已知全集U={x|-4≤x<5},集合A={x|-3<x≤2},则∁U A=________. 【解析】∁U A={x|-4≤x≤-3,或2<x<5}.
【答案】{x|-4≤x≤-3,或2<x<5}
4.设S={x∈N|0≤x≤4},A={x∈N|0<x<4},则∁S A=________.
【解析】S={0,1,2,3,4},A={1,2,3},∴∁S A={0,4}.
【答案】{0,4}
5.全集U=R,A={x|3≤x<10},B={x|2<x≤7}.
(1)求∁U A,∁U B;
(2)若集合C={x|x>a},A⊆C,求a的取值范围.
【解】(1)∵A={x|3≤x<10},B={x|2<x≤7},
∴借助于数轴知∁U A={x|x<3,或x≥10},
∁U B={x|x≤2,或x>7}.
(2)要使A⊆C,只需a<3即可.
∴a的取值范围为{a|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