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上课用2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的理解。

(2)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咏梅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咏梅的短文。

3. 推荐一首关于咏梅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中的咏梅短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诗词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卜算子·咏梅(瞿秋白)(2)

卜算子·咏梅(瞿秋白)(2)

卜算子·咏梅(瞿秋白)(2)与毛泽东主席不同,秋白先生作《卜算子》一词时,已经身陷狱中了。

据载,关押秋白先生的长汀监所位于汀州试院的偏僻角落,那个小院的墙角倒是有一株石榴树(马卡丹《又到榴花似血时》)。

正是在这里,先生以近似残酷的方式剖析着自己的思想,拷问着自己的灵魂。

也许,正是在他仰望着云卷云舒之时,慨叹着花开花落之际,他完成了一个革命者与中国传统文人信念的完全交融,更为确切的说也许是完成了向具有*精神的文学家的回归。

至于个人的荣辱得失以及人生归宿在先生看来,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重要的是他依然有着对于人类终极理想的憧憬。

于是,在69年前的今夜,他终于完成了引起无数争论,引出太多是非荣辱的《多余的话》。

同样,在最后的日子里,秋白先生也用诗词委婉的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此为秋白先生所作《卜算子》一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此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原词。

以两首词作比,很容易发现两位诗人相似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旨趣与毛泽东主席乃至其他诗人是迥异的。

寂寞、无主、风和雨、花落(零落)、香如故是两位诗人共用的词语,这简单的几组词语恰恰概括了两位诗人相似的经历以及相似的情怀。

陆游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是宋王朝屡遭金国进犯之时。

年幼的陆游早早就经历了逃亡的的苦难与艰辛,可以说,饱经战乱的生活感受,给时代的陆游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成年后的陆游念念不忘的是国耻,他渴望着抗敌复国。

然而,他的一片丹心、他的爱国热忱却始终无法得以实现,于是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成为了陆游诗词的主旋律。

当然,由于心情的抑郁,陆游也常常脱巾漉酒,拄笏看,他将他的一腔愁绪融入酒中,独自品饮。

纵然报国无望,纵然自号放翁,然而,他内心中追求的依然是如梅一般的高洁,梅一般的清芬。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古诗词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卜算子·咏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翻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成为泥土,被碾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注释⑴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⑵卜算子:为词牌名。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⑷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

⑹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更著:又遭到。

⑻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成忠臣毛体书风咏梅摘句⑼苦:尽力,竭力。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⑾一任:任凭。

⑿群芳:群花、百花。

隐指权臣、小人。

⒀妒(dù):嫉妒。

⒁零落:凋谢。

⒂碾(niǎn):轧碎。

⒃作尘:化作灰土。

⒄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卜算子·咏梅》赏析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品格。

2卜算子咏梅课件

2卜算子咏梅课件
已诗余是、琴/黄趣等昏。/独自愁, 它阆始苑于里南,朝它梁是代一,座形芬成芳于绚唐 丽代的而园极圃盛。于它宋以代姹。紫宋嫣词红是、更中千着国姿古百/风代态文的和学神雨皇韵冠,。上与光唐辉诗夺争目奇的,明与珠元,曲在斗古艳代,中历国来文与学唐的诗
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无代意表词/苦人)争、春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一任/群芳妒。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
阆苑里,的它是打一击座芬,芳绚从丽此的园陷圃入。它了以孤姹紫立嫣。红、通千姿过百咏态的梅神这韵,首与词唐诗来争寄奇,托与元他曲孤斗艳芳,历来与唐诗 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自词的赏代、表人凄物主凉要抑有苏郁轼的、辛思弃想疾(感豪情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诗余、琴趣等。
它阆始苑于里南,朝它梁是的代一意,座境形芬成芳。于绚这唐 丽样代的而园孤极圃苦盛。无于它宋以依代姹的。紫梅宋嫣词红花是、无中千人国姿古百欣代态赏文的,学神皇韵正冠,值上与黄光唐辉诗昏夺争时目奇分的,明与,珠元,曲在斗古艳代,中历国来文与学唐的诗 宋词的夕代阳表西人物下主,要并一有称苏双种轼绝萧、,瑟辛都弃代凄疾表凉(一的豪代放文意派学境代之展表盛词。现人后了)有出、同柳名来永书,、籍在李《清宋这照词种(》情婉。约况派代表词人)。 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 画面。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情。
咏物诗(意象的形象)
• 1、抓住作者对“物”的描写。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 裁2、,宋体词是味一作种相者对在于古“体物诗的”新体中诗寄歌之托一的,为情宋感代儒和客理文人想智慧。精华,标志宋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明白得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乐趣不同,因此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明白得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预备:图片、音乐磁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释课题,以“咏”激趣,朗读整首词。

1、出示课题,指名朗读,简介有关词的小知识。

(简介词的知识,旨在关心学生弄明白“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2、释题激趣:“咏”是什么意思?“咏梅”呢?你预备如何样来咏这首词吗?试一试,练一练吧。

[学生曾读过、背过《咏鹅》《咏柳》,对“咏”字有所了解。

这儿借助学生的这一学习体会,一方面明白得课题的意思,一方面唤起吟咏的感受体会,激发起朗读这首词的爱好。

]3、学生先自由朗读诗词,再以赛读的形式指名朗读,达到读正确、读连贯,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词的韵味的要求。

[“咏”,即抑扬顿挫地吟唱,含有颂扬之意。

那个地点的朗读以“咏”切入,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

再以赛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倾听、评议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初步读出词的韵味来。

从而使学生在这充满热情的朗读过程中,慢慢走进诗词,对词中的内容、词中的感情有所感知。

]4、师生赛读,评议差别。

[师生赛读的目的在于,用老师声情并茂、充满激情地吟诵使学生发觉自己朗读还不到位,通过评议,明白只有明白得了词的内容、领会了词中的感情,才能真正地读出神韵来,进而产生进一步读明白、读好诗词的心向。

]二、读、想第一段词,领会“俏”意,感悟品行。

1、朗读第一段诗词,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冬季梅花在风雪中俏然盛开着。

)2、让学生读、想结合,想像画面:“冰雪中,梅花俏然盛开在枝头。

这是一种如何样的景象呢?再用心地读读这段诗词,看看哪些字词引起了你的注意,由这些字词,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出如何样的画面呢?”3、指名学生描画想像的画面,评议画面,交流心中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卜算子咏梅》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凌寒、谦虚进取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卜算子咏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生字词。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卜算子咏梅》,教师检查复习效果。

2. 深入学习(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学生分析梅花在诗歌中的寓意。

3. 实践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仿写练习。

(2)教师点评并进行指导。

4.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品质的感悟。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具备梅花般的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3. 写一篇关于梅花品质的感悟文章。

4.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正确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卜算子 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 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分析和鉴赏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卜算子咏梅》一诗,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并培养他们对梅花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课堂,预计需要2节课的时间。

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卜算子咏梅》;2. 掌握诗歌分析和鉴赏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对梅花的感受和表达能力;4.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李商隐《卜算子咏梅》课本或复印件;2. 梅花图片或实物;3. 课堂展示用的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梅花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表达欲望。

可以用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 对梅花有什么感触?- 梅花在你心中有何象征意义?2. 学习与分析(20分钟)分发李商隐《卜算子咏梅》课本或复印件给学生,请学生默读一遍诗歌,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诗歌。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义、写作背景以及诗人李商隐的写作意图。

可以向学生提问: - 诗歌的基本情感是什么?- 诗歌中有哪些描写梅花的词句?- 诗歌表达了什么寓意?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3. 鉴赏与讨论(25分钟)将诗歌的每个词句写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逐行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和感性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 "梅花"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你认为这些情感与何种主题相关?4. 个人创作(10分钟)鼓励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绘画或其他适合的形式,表达他们对梅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首以梅花为题材的诗歌,描述自己对梅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

5. 总结(5分钟)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创作作品,提醒他们再次思考梅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表达方式。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请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内容,鼓励他们简要概括《卜算子咏梅》的基本情感、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修辞手法。

《卜算子 咏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卜算子 咏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代表作《卜算子·咏梅》;2. 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写作动机;3. 掌握《卜算子·咏梅》的基本意境和表达手法;4.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能力;5.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卜算子·咏梅》的基本意境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科书《中国现代散文选读》;2. 多媒体设备;3. ppt和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老师播放录音或朗读《卜算子·咏梅》诗歌。

2. 老师介绍《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写作动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老师分析《卜算子·咏梅》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性和美感。

三、课文解读(2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并展开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以及对自然美的描绘。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和解读诗歌中复杂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对生死、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进行合作小组演绎《卜算子·咏梅》,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和评价彼此的诗歌作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回顾。

2. 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触。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讨论、课堂演绎、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ppt、录音。

教学资源:教材、录音、ppt。

《卜算子咏梅》教学过程

《卜算子咏梅》教学过程

《卜算子咏梅》教学过程《卜算子咏梅》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春天的梅花儿开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这首诗,可以启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春天中梅花的生长情况,梅花的颜色、形状和芬芳等特点,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2.唱一首描写梅花的歌曲:播放《梅花三弄》等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留意梅花的形状、颜色和香味等。

二、分析诗歌的意义(2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教师朗读《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仔细听诗句的吟诵音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诵读诗歌:分成小组,让学生轮流诵读诗歌,突出抒发情感的部分,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及句子的美感。

3.分组探讨诗歌: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从自然、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阅读与理解(30分钟)1.创设阅读情景:设计情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来欣赏梅花的美景,让学生通过诗歌的描写来想象梅花绽放的情景,从中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2.梅花的形象描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对梅花形象的描绘,如“静待”,“傲雪三分白”,“远上寒山石径斜”,通过描写梅花的形象让学生深入感受梅花的娇媚和坚韧。

3.情感表达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如“不尽长江滚滚来”,“莫道不销魂”,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四、赏析与欣赏(30分钟)1.音乐与诗歌结合:播放配乐,创造出轻松、宁静的氛围,配合诗歌的朗读,让学生入境,感受梅花的美景。

2.诗画结合:展示梅花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艺术表现力,并结合诗歌描写的梅花美景进行欣赏和比较。

3.诗歌的音韵与节奏:让学生仔细聆听诗歌的诵读,并协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抑扬顿挫、音韵和节奏,体验诗歌表达情感的魅力。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难点:1. 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诗文中的美感。

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提升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b.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咏梅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文大意。

b. 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巩固字词学习。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b. 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4. 朗读与背诵a.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诗文,体会诗词韵律美。

b. 学生自主背诵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b.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提升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背诵情况。

b. 引导学生回忆诗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3.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3.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六、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解《卜算子·咏梅》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及其寓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情感。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内容和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卜算子·咏梅》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内容和意境。

3. 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参考资料和文献,以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卜算子·咏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引导学生关注《卜算子·咏梅》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和背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卜算子·咏梅》。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

三、内容理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卜算子·咏梅》的内容和意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手法。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二课时:五、艺术特色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卜算子·咏梅》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七、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卜算子·咏梅》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六年级教案下载《卜算子·咏梅》2

六年级教案下载《卜算子·咏梅》2

六年级教案下载《卜算子·咏梅》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

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

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

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1.师生小结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相关推荐《卜算子咏梅》教案模板(精选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周敦颐《爱莲说》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1)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2)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

言志应知人论世。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

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

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

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卜算子_咏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模板

《卜算子_咏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模板

《卜算子·咏梅》第二课时教课方案_模板《卜算子·咏梅》第二课时教课方案内蒙古韩中凌一、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二、阅读陆游词1、自由朗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桌谈谈词的意思。

2、供给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照。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遇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免除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孤独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傍晚孤单绽开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受不幸后凄凉心境的写照。

既有自命不凡、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遇到挫折而不屈节的质量。

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道,“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烦闷压抑的形象,以激动高兴的笔调给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囊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相同的梅花,被诗人给予了不一样的感情,使其各具风姿,相同令人格读不已,赏识不已。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经是绝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情形,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单独开、寒梅斗雪图、绝壁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选做题1、背诵陆游的咏梅词。

2、写一写你心中的梅花。

五、部署作业课外经过查阅书本、看光盘和上网等门路,采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余诗词。

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课题看图作文课型习作指导第1教时教课目的培育学生的察看、想象和有序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其思想的空间。

要点能有序的进行语言表达难点教课方法指引进行合作、研究、沟通教具投影仪学具范文教课步骤教师活动丰饶的西沙群岛优良课教课方案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李千户镇催阵堡中心小学杨勇一、教课方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第 1 课时4、课前准备:(1)采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

(2)课前学生自己预习《丰饶的西沙群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中学东校语文科教案
主备人:张丽课题卜算子咏梅第 1 课时课标要求: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歌中心,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诗歌
教学目标: 1.理解梅花的形象,体会毛泽东词抒发的革命豪情,陆游词抒发的情感。

2.品味本词的语言,领会深层意蕴。

3.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重、难点:
重点:理解毛泽东词抒发的革命豪情,陆游词抒发的情感。

难点:结合两首词的写作背景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

学法指导:个人自读、质疑,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教后心得:
作业设计:
A类(必做)
B类(选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其中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客千
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你能背诵几首和梅花有关的诗词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备注: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都能了解到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高尚品格。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和陆游《卜算子咏梅》,看他们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品格,这两首词又有什么异同点。

二、介绍写作背景
(1)毛词背景:
此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2)陆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烂.漫()驿.外()更著.()群芳妒.()碾.作尘()
疏通诗意
(1)毛泽东词意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来春天,悬崖已经结了百丈坚冰,花枝还是那么俊俏。

虽然俏丽也不争春,只是把春天到来的消息报告给人们,等到山花盛开之时,她在花丛中含笑。

(2)陆游词意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开放,无人欣赏。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独自忧愁,却还要遭受风雨的摧残。

梅花没
有与百花争艳斗宠的意思,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毛泽东词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哪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花怎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词人笔下的梅花是否像朱自清笔下《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纷纷争春吗呢?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的是什么手法?
衬托手法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小结: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1)陆游的词里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消沉无奈。

比较阅读两首词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毛泽东:傲寒俊俏、谦逊无私、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2)感情基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3)主题
毛泽东:借梅花凌寒独开、谦逊无私、积极乐观的形象,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者不畏艰难,必将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豪情。

陆游:借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表现了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词人淡泊名利、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