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单元装配、课题一二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汽车装配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汽车装配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汽车装配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课的教学,旨在让幼儿园中班的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了解汽车的装配过程3.通过装配生动的场景、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让幼儿在愉快中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教学内容2.1 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首先,教师通过卡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如引擎室、轮胎、方向盘、后视镜、雨刷器等部分。

为了学生更加明确部件的功能,老师可适当添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模拟案例,让学生在玩的同时直观了解部件功能。

2.2 汽车的装配过程在了解汽车组成部分后,幼儿也更容易理解汽车的装配过程。

教师可通过对汽车模型的分解,让幼儿学生自行组合,从而让幼儿的操作经验更丰富。

利用汽车模型还可以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了解汽车在不同路况、不同天气下的运行情况。

2.3 小组合作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十分高,因此,教师可以依照组成班级,组成若干小组进行汽车组装活动。

这样除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外,同时考察着幼儿的合作精神。

3. 教学方法3.1 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对幼儿而言,他们是非常好奇新鲜事物的,并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去探索和学习。

因此,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将汽车组装活动进行分步骤,整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将课程情境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3.2 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幼儿遇到难题时别让他们过长陷入被动状态,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并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

3.3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幼儿园中班学生活动能力强,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也要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取多个感官和功能的刺激,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唱歌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工艺在制造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装配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主要针对机械装配工艺,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机械装配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机械装配的基本流程和工艺要求;2. 掌握机械零件的识别、检测和装配方法;3.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机械装配基础知识:了解机械装配的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等;2. 机械零件的识别与检测:学会识别各种机械零件,掌握零件的检测方法;3. 机械装配工艺:学习机械装配的基本步骤、装配方法、装配要求;4. 机械装配操作:实际操作装配各种机械装置,如齿轮箱、轴承座、联轴器等;5. 装配质量控制:了解装配质量的检验标准和方法,学会对装配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教师讲解实训目的、内容、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分工;2. 实训中期: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进行机械装配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3. 实训后期:学生完成装配任务,进行装配质量检验,总结实训心得体会。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机械装配的基本技能,如零件识别、检测、装配等;2. 学生熟悉了机械装配的基本流程和工艺要求,提高了实践能力;3. 学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4. 学生对装配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产品质量意识。

六、实训总结1. 实训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操作,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2. 实训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确保了实训质量;3. 实训结束后,学生进行了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装配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机械装配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相信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年级寒假作业安排表

九年级寒假作业安排表
九年级寒假作业安排表
贵家长: 经过一个学期的在校学习,您的孩子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保持这种态势,您的孩子一定能够考取理想的高中。但是,假期里,如果您们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不能督促孩子按时作息,孩子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应作业,您的孩子的成绩一定会退步。学如逆 水行舟,不进则退。 请了解学生学习时间及学科内容,提前对学生进行安排布置。在学生每天任务完成后,请家长签字。学霸无假期,要让学生羸在假期!
智慧课堂61至66页
大本21页一26页,小本p150一151 页
大本119——122页
第七单元
正月初九
11
复习九上第七课,做中考新航线第七 课
背诵并默写第59~64首,完成 P413题组十
检测并订正U1~6所完成的教材重点知识
智慧课堂73至78页
地理《掌控》149页至152页
大本123——125页
第八单元课题一二

背诵并默写第19~24首,完成 P401题组四
5
复习九上第三、四课,做中考新航线 背诵并默写第25~30首,完成
第三、四课
P403组五
6
复习八上第15、16、17课(大本《 掌控》62—66页),并完成小本练

背诵并默写第31~36首,完成 P405题组六
7
复习九上第五课,做中考新航线第五 课
背诵37~40首,作文
第五单元课题三
正月初五
8
复习八上第18、19、20课(大本《 背诵并默写第41~46首,完成 复习九U1~2并完成掌控小本教材基础检
掌控》66—70页)
P407题组七
测考点精讲十六
改错前三天内容
大本p18一20,小本p148一149
小本202——205页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编写大纲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编写大纲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底盘、电气、内饰、调整、质检)一、指导思想《汽车装配与调整》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针对于高技能汽车装调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装配钳工》等课程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汽车装调工艺文件识读与填写、汽车整车和主要总成装调工艺、汽车性能检测和质量检查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为了确保教材质量,应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设计、组织教材结构和内容。

要打破传统教材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内容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

学习情境是在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要体现建构主义、情境主义的先进理念,突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与汽车修理工岗位群的基本能力相结合,内容与职业素质养成相贯通。

要建立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装配过程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的内容体系,力争编写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创新体现及要求(一)创新体现根据该课程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该教材的创新点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材的总体设计上:为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指导思想,安排设计了5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有分属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在每个课题的结束有具体故障为载体的实训项目(详见目录)。

本教材要以一个工作任务为一个单元,围绕每一项任务要求来组织编写。

同时在编写中要注意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训场所为依托,以操作技术为核心,以具体训练项目为途径,教、学、做连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2、从教材的内容上:要更加体现课程内容的职业性、高等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07-08《冷作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07-08《冷作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冷作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授课对象:焊接专业学时:340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性质:是一门专业工艺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专业课程。

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中级冷作工所需的工艺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从而正确合理的对本工种中等复杂程度的工件进行工艺分析,并能完成本工种中级水平的技术操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冷作工所需要的工艺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从而正确、合理地对本工种中等复杂程度的工件进行工艺分析,并能完成本工种中级水平的技术操作;掌握本工种主要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使用、调整和维护这些调备;能正确使用工、量、夹具,并能完成常用夹具的设计与制作;养成安全、文明的作业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无:矫正课题一矫正原理课题二机械矫正课题三手工矫正课题四火焰矫正课题五高频热点矫正第二单元:放样课题一放样与号料概述课题二桁架构件放样课题三展开放样基础课题四展开放样方法课题五容器构件放样第三单元:下料课题一剪切课题二克切课题三冲裁课题四气割第四单元:零件的预加工课题一钻孔课题二攻螺纹与套螺纹课题三磨削与开坡口课题四钳工简单操作第五单元:复合作业(一)课题一框架梁制作课题二换热器部件放样和下料第六单元:弯形课题一弯形加工基础知识课题二压弯课题三滚弯课题四手工弯形课题五压延课题六水火弯板第七单元:装配课题一装配基础课题二装配的基本方法课题三桁架构件装配课题四板架构件装配课题五容器构件装配第八单元:复合作业(二)课题一离心式通风机机壳制作课题二换热器部件制作课题三煤气管道支架制作第九单元:连接课题一铆接课题二螺纹连接第十单元:复合作业(三)课题一工艺规程基本知识课题二搅拌机槽体制作课题三筒形旋风除尘器简体制作课题四型钢组合小梁制作课题五储液缸筒体制作四、学时安排:五、主要参数书籍:1、《冷作工技能鉴定》劳动保障出版社。

部件装配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部件装配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部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掌握部件装配的步骤和方法。

(3)熟悉常用装配工具的使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装配技巧。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械装配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耐心。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部件装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常用装配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复杂部件的装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机械装配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部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部件装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选配、清洗、检验、装配、调整等环节。

(2)演示常用装配工具的使用,如扳手、钳子、螺丝刀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部件装配实践,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装配项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装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交流与讨论(1)各小组分享装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学生反思自己在装配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2)记录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评价其表达能力。

2. 成果评价:(1)检查学生完成的装配项目,评价其装配质量。

(2)评估学生在反思环节的表现,如自我评价、改进措施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部件装配的基本概念、步骤、工具等。

2. 实物教具:常用装配工具、部件样品等。

3. 辅助材料:教材、参考资料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针对学生在装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部件装配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部件装配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部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2)了解不同类型部件的装配方法和技巧;(3)学会使用常用装配工具和设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部件装配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2)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对机械装配领域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部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常用部件的装配方法和技巧;3. 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 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类型的部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部件装配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1)讲解部件装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2)分析常用部件的装配方法和技巧;(3)介绍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动手实践(1)分组进行部件装配练习;(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小组展示装配成果,分享经验。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总结学生在装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与度等;2. 实践操作:学生的装配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作品质量:部件的装配质量、外观、功能等;4. 反馈意见:学生、教师、家长等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2. 实物教具、模型、图片等;3. 装配工具和设备。

六、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用工具》单元备课《组装小书架》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用工具》单元备课《组装小书架》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会使用螺丝刀吗?怎样旋转螺丝刀可以拧紧螺丝?怎样旋转能够松开
师:真是这样吗?我们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提供螺丝刀、螺丝钉和木板,明确学生小组要分工合作,强调操作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快速完成观察并在观察结束后整理实验材料。)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同学们能用手指画一下螺丝刀的旋转方向吗?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我们把这种形状的螺丝刀叫“一”字螺丝刀,另一种形状的叫“十”字螺丝刀
教师PPT展示,板书:“一字,十字”
师:那同学们会根据螺丝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螺丝刀吗?这种螺丝钉应该用哪种螺丝刀?
(出示”一”字和“十”字的凹槽螺丝钉)(三)动手操作;练习使用螺 Nhomakorabea刀拧螺丝钉
1.使用螺丝刀拧紧(松开)螺丝钉
重点与难点:重点:
1.认识常用工具并了解其功能。
2.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难点: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包含两节课《组装书架》和《修理玩具》两部分.《组装小书架》首先提出:
“组装小书架,把书本整理一下吧。”然后呈现 了组装小书架所需要的材料一多块带孔的木板和螺丝钉。材料旁展示了- 堆摆放不整齐的书籍,模拟书无序摆放导致不便于快速找到的情境。本 环节呈现了两个卡通人物的对话:“用什么工具组装呢?”“要看看螺丝钉 是什么样子的。”对话指向的重点是本课探究的主题,即对工具的学习与使 用。探究与实践部分包括两个活动观察螺丝钉与螺丝刀和使用螺丝刀两部 分。评价与创新主要是使用螺丝刀来组装书架分为两个环节学生进行组装 书架的活动和对学生组装的书架进行评价。本节课书架的组装为下一节课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课题五 差速器的拆卸与装配

课题五   差速器的拆卸与装配

模块一:汽车传动系统课题五:差速器的拆卸与装配一、实习准备:1、工具:多功能套筒扳手一套、双头两用扳手一套、钳子、螺丝刀、桑塔纳2000轿车专用工具一套2、教具:普桑整车一台、CA1091整车一台、普桑用主减速器一台3、场地:实训中心4、分组:现有学生按每3人一组二、复习导入:对主减速锥齿轮副的检修进行提问,由拆装步骤导入新课题三、授课内容:<一>、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拆装:1-复合式推力垫片2-半轴齿轮3-螺纹套4-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止动片7-圆锥滚子轴承8-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9-差速器壳10-螺栓11-车速表齿轮12-车速表齿轮锁紧套筒公转:直线行驶。

自转:转向行驶。

1、将半轴齿轮连同螺纹管装入差速器1半轴齿轮螺纹管2半轴齿轮行星齿轮2、转动半轴齿轮使行星齿轮进入差速器壳3、装入行星齿轮轴3 44、安装从动锥齿轮5、压入轴承6、压入车速里程表的主动齿轮4 6 7将差速器轴承外圈压入变速器壳内8将差速器轴承外圈压入主减速器盖9将差速器总成和主减速器盖一起装入变速器壳。

<二>、主要零部件的检修:(1)差速器壳产生裂纹,应更换。

(2)差速器壳与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垫片的接触面应光滑,无沟槽。

如有小的沟槽可用砂纸打磨,并更换半轴齿轮垫片。

(3)行星齿轮、半轴齿轮不得有裂纹,工作表面不得有明显斑点、脱落和缺损。

否则更换。

(4)差速器壳体与轴承、差速器壳与行星齿轮轴的配合应符合原厂规定。

小结:差速器的装配与检修项目作业:简述差速器的装配步骤及检修内容。

装配的实训报告

装配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装配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装配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用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熟悉装配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装配基础知识- 装配工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 装配方法及适用范围。

- 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2. 装配操作技能- 零部件的识别、检验和清洗。

- 零部件的装配和调整。

- 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典型装配案例- 机械设备的装配与调试。

- 电器产品的装配与维修。

4. 装配工艺分析- 装配工艺流程的优化。

- 装配质量的控制方法。

四、实训过程1. 理论讲解- 实训教师首先对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装配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操作示范- 实训教师现场示范常用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讲解操作要领。

3. 分组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装配操作练习,实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4.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装配案例,使学生了解装配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 实训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2. 熟悉了常用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实训体会1. 装配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装配过程中,要注重细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装配质量。

3. 团队合作在装配过程中至关重要,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技术

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技术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谢谢
结束
欢迎大家到沂蒙山做客!
是任务驱动的终极目的
(2)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结合
电子专业基础理论
电子专业基本技能
本教程体系
2、任务:概括为四个知识,五种能力。
基本知识
① 电工电子理论知识
② 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③ 机电材料的基本知识
④ 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
① 识读能力
② 元器件应用能力
③ 装配与焊接能力
④ 调试能力
元器件及材料型号
任务3 表面元器件的自动焊接
思考与练习
任务1 整机装配图的识读
01
模块三整机装配与调试
02
课题七 整机装配
03
(课 题)
04
(任 务)
05
返回
06
任务2 整机装配
07
任务3 整机调试
08
课题八 工艺文件编制及装配工艺优化
09
思考与练习
10
课题10 整机包装
思考与练习
课题9 整机检验
模块四整机检验与包装
稳压电源区域
电解电容
电源开关
开关三极管
(5)根据整形工艺要求及印制电路板焊盘孔距对元器件进行整形并插装
(6)根据以上方法对电视机电源电路进行元器件的整形与插装 如图
电源电路整形插装的元器件
3、任务总结、互评
4、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提出任务
相关知识
任务实施
任务总结
布置作业
任务分析
通过模块一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对彩色电视机中所用的元器件进行识别、检测、筛选。本任务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电视机主板电源模块元器件焊接前的整形与插装。如图 任务提出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拓展性原则 5、趣味性原则

主题五 机械装配教案

主题五   机械装配教案
(2) 移动式装配
移动式装配是指在装配过程中工作对象(部件或组件)有顺序地由一个工人转移到另一个工人。这种转移可以是装配对象的移动,也可以是工人自身的移动。通常把这种装配组织形式称为流水装配法。移动装配时,常利用传送带、滚道或轨道上行走的小车来运送装配对象。每个装配地点重复完成固定的工作内容,并且广泛地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具。这种装配方式装配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如汽车、拖拉机的装配等。
五、装配工序及装配工步的划分
通常将整台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工作,分成装配工序和装配工步顺序来进行。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或地点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装配工序。用同一工具不改变工作方法,并在固定的位置上连续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装配工步。
划分装配工序的一般步骤为:
① 划分装配工序,确定各工序作业内容(如清洗、刮削、平衡、过盈连接、螺纹连接、校正、检验、试运转、油漆、包装等)。
② 确定各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④ 制定各工序装配质量要求与检验项目与方法。
⑤ 确定各工序的时间定额,平衡各工序的工作节拍。
划分装配工序的一般原则为:
① 前面工序不应妨碍后面工序的进行。因此,预处理工序要先行,如清洗、倒角、去毛刺和飞边、防腐除锈处理、油漆等安排在前。
② 后面工序不能损坏前面工序的装配质量。因此,冲击性装配、压力转、加热装配、补充加工工序等应尽量安排早期进行。
⑥ 及时安排检验工序,特别是在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工序后,要经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进行后面的装配工序。
六、装配工艺文件
装配工艺文件主要有装配工艺过程卡片、检验卡片和试车卡片等。简单的装配工艺过程,有时可用装配(工艺)系统图代替。
单件小批生产时,通常不需要制订装配工艺卡片,只用装配图和装配工艺系统图指导装配。

装配式施工教案设计模板

装配式施工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中职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特点、分类、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兴趣,树立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观念。

教学重点: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特点、分类。

2. 装配式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

教学难点:1. 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 装配式施工的质量控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实际装配式建筑项目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意义。

二、讲授新课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特点、分类。

- 概念: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

- 特点: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等。

- 分类:按预制构件种类分类、按施工工艺分类、按建筑结构分类。

2. 装配式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

- 预制构件生产:包括构件设计、生产、检验等环节。

- 运输与堆放: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确保构件安全运输和堆放。

- 施工现场准备:搭建临时设施、铺设施工道路、设置安全防护等。

- 预制构件安装:包括吊装、就位、连接等环节。

- 施工缝处理:确保施工缝质量,避免裂缝产生。

- 质量检验与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特点、分类。

2. 复习装配式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实际装配式建筑项目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装配式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讨论。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装配式建筑项目。

五年级综合实践劳动技术《组装模型、制作手工艺品》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劳动技术《组装模型、制作手工艺品》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劳动技术《组装模型、制作手工艺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水平;2. 通过组装模型和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装模型1. 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拼插式模型。

2. 学生按照图纸和说明书,研究组装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3. 强调学生在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清洁、避免损坏零件等。

2. 制作手工艺品1. 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如纸艺制作、折纸等。

2. 学生研究手工艺品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工具时要小心、避免伤害等。

三、教学步骤1. 组装模型1. 准备阶段:- 教师向学生介绍选用的模型,并展示装配好的样品。

- 学生观察模型,描述其特点和组装难点。

2. 组装步骤:- 学生根据图纸和说明书,按照步骤进行组装。

-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组装经验和技巧。

3. 检查和评价:- 学生检查组装好的模型,确认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 教师评价学生的组装过程和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制作手工艺品1. 准备阶段:- 教师向学生展示选用的手工艺品样品。

- 学生观察样品,描述其特点和制作难点。

2. 制作步骤:-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步骤制作手工艺品。

- 教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指导他们掌握技巧。

-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和创意。

3. 检查和评价:- 学生检查制作好的手工艺品,确认其质量和美观度。

- 教师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组装模型和制作手工艺品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展示情况。

2. 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 班级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完成的模型和手工艺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组装模型的图纸和说明书。

《装配》作业设计及效果 (2)

《装配》作业设计及效果 (2)

《装配》作业设计及效果 (2)装配作业设计及效果本文档旨在介绍装配作业的设计和效果。

以下是关于装配作业设计的详细说明。

作业设计装配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装配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装配的目标,即要装配的产品或构件是什么。

根据产品或构件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2. 确定装配的工序:根据产品或构件的组成部分和要求,确定相应的装配工序。

将装配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序,每个工序完成特定的任务。

3. 设计装配工具和设备:根据装配工序的要求,设计适用的装配工具和设备,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质量。

4. 确定工人培训和安全需求:对参与装配的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装配过程和安全操作要求,保证装配作业的安全性。

5. 制定装配作业指导书:根据装配工序和要求,编制详细的装配作业指导书,包括每个工序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等。

效果评估对装配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效果评估方法:1. 质量检查:在装配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检查产品或构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缺陷。

2. 时间评估:比较实际完成装配作业所需的时间与预计的时间,评估装配的效率和是否存在时间浪费的问题。

3. 工人的反馈:与参与装配的工人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装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4. 故障率统计:记录装配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和停机时间,评估装配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需求。

以上是关于装配作业设计及效果评估的简要介绍。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评估,可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满足产品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

《五、 产品的装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

《五、 产品的装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

《产品的装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装配的观点和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装配操作技能,如螺丝刀、扳手等工具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装配的步骤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周密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装配操作技能,理解装配在产品制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装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装配工具(螺丝刀、扳手等)、产品模型或零件。

2. 制作教学课件:展示装配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安排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装配操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起首,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产品,如手机、电视等,向学生展示装配过程的重要性。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装配,装配在产品制造中的地位等基本问题。

同时,也会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产品的装配。

2. 讲解装配基本知识: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介绍装配的定义、目标、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会应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比喻和实例。

同时,也会展示一些装配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示范操作:为了让学生亲手实践,我将进行一次装配过程的示范操作。

这个过程将包括应用工具、进行安装、调试等步骤。

学生将有机缘在教师示范后进行简单的操作,以加深理解。

4. 学生实践:在教师示范后,学生将有机缘进行实际操作。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

5. 讨论与反馈:学生实践结束后,我们将组织一次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出问题。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进一步强调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6. 安置作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稳固所学知识,我将在课程结束时安置一些与装配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型产品的装配。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电动小车的组装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电动小车的组装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电动小车的组装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动小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组装电动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动小车的构造:介绍电动小车的各个部件,如电机、电池、控制器等。

2. 工作原理:讲解电动小车如何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3. 组装步骤:详细讲解电动小车的组装过程,包括工具使用、部件安装等。

4. 安全知识:强调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动小车的组装步骤和操作方法。

难点:理解电动小车的工作原理和解决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小车组装套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电动小车组装套件、安全防护装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或实物展示电动小车的运行,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电动小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电动小车的组装,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组装完成的电动小车,进行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电动小车的组装内容:电动小车的构造图、工作原理图、组装步骤等。

作业设计小组作业:制作电动小车组装指南,包括步骤、注意事项等。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电动小车组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活动目的:通过展示电动小车的运行,激发学生对组装电动小车的兴趣。

具体步骤: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动小车运行的短视频。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电动小车是怎么工作的呢?”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

5第五单元装配、课题一二

5第五单元装配、课题一二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1) 完全互换装配法 合格的零件在进入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调整和修配 就可以使装配对象全部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之 为完全互换法。 条件:各有关零件公差之 和应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
T A0 T Ai
i 1
n 1
特点:装配工作简单,生产率高,有利于组成流水生 产、协作生产,同时也有利于维修和配件制造,生产 成本低。 但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组成环较多时,零件难 以按经济精度制造。

二.装配工艺过程
包括: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2)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4)涂装、涂油、装箱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 结构和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联接关系。
2)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工具。
3)清理和洗涤零件上的毛刺、铁屑、锈蚀、油
污等脏物。
2
1—活塞 2—连杆 3—活塞销 4—挡圈
-0.0025 4 -0.0050 -0.0075 -0.0100 -0.0125
3
1 2 3 4
1 2 3 4
+0.0025 0 -0.0025 -0.0050 -0.0075
配合性质
组别 标志颜色
兰 绿 黄 红
活塞直径 ( mm)
0.0025 25 0.0050
这种装配方法没有互换性。
2)分组选配法 定义
将组成环公差增大若干倍(一般为2~4倍), 使组成环零件可以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然后再 将各组成环按实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各对应 组进行装配,同组零件具有互换性,并保证全部 装配对象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这就是分组法。
零件按经济精度制造,公差适当放大,零件加 工容易,按实际尺寸测量分组,对应组完全互 换装配,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5组装小书架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5组装小书架教学设计
第二个环节:对学生组装的书架进行评价。教科书利用泡泡语“对我的作品提出意见吧”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并展现了两副利用螺丝刀和螺丝钉组装的书架和物品的图片,意在提示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教科书中没有给出此环节的评价点意在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点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时可对书架设计的美观程度、实用情况,组装实物的揭示程度以及组装过程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给每个组分发相同的,样式各异的螺丝钉及两种常用型号的螺丝刀,要求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螺丝经拧进木板中。
比赛结束,学生交流使用经验。
学生进行比赛,并交流使用的感受。
学生说出:使用螺丝刀更省力,使用螺丝刀时要一一对应使用。
四、组装小书架
了解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到人们可以利用工具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目标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材料进行组装,教师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及池他注意事项,提出组装好的成品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设想,在全班交流创意。
各组确定组装设想做出简图,各组根据组装图进行组装。并谈本节课收获。
学生根据小组的创意简图进行书架组装。
板书设计
组装小书架
一、螺丝刀
二、螺丝钉“一”字和“十”字相对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头部的形状和螺丝钉的凹槽相对应,螺丝刀的使用方法。
难点:螺丝刀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和螺丝钉
学生:“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和螺丝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达标反思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发需求,激发学生组装小书架的动机和学习使用工具的欲望。

装配实例研究报告

装配实例研究报告

装配实例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将介绍一个装配实例的研究报告。

装配是指将零部件、组件或子系统组装成为完整的产品或系统的过程。

装配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通过一个具体的装配实例,来展示如何准确且高效地完成装配任务。

2. 装配实例描述我们所选的装配实例是一个简单的木制书架。

这个书架由多个木板、螺丝和螺母组成。

装配过程包括将木板按照特定的顺序组装起来,并使用螺丝和螺母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3. 装配步骤下面是我们设计的装配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1.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木板、螺丝、螺母、螺丝刀和扳手。

2.将所有的零部件清点一遍,确保没有遗漏或损坏。

步骤2:组装书架底座1.将两块木板平放在地面上,以形成书架的底座。

2.使用螺丝刀将螺丝穿过一个木板的底部,并将螺母拧紧,以固定两块木板在一起。

步骤3:安装书架支架1.将两块木板竖立在底座上,作为书架的支架。

2.使用螺丝刀将螺丝穿过底座和支架之间的预先打孔的孔洞,并将螺母拧紧,以固定两块木板在一起。

步骤4:安装书架横板1.将横板放在书架的支架上,作为书架的横向支撑。

2.使用螺丝刀将螺丝穿过支架和横板之间的预先打孔的孔洞,并将螺母拧紧,以固定横板在支架上。

步骤5:完成组装1.检查所有的螺丝和螺母,确保它们都被正确地拧紧。

2.清理书架上的任何木屑或杂物。

3.完成书架的组装。

4. 注意事项和建议在完成这个装配实例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有关装配的注意事项和建议:1.仔细阅读并理解装配说明。

在开始装配之前,确保你已经完全理解了装配说明,并且知道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2.确保零部件的质量。

在装配之前,检查所有的零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如果有任何损坏或缺失的零部件,及时更换或修复。

3.使用正确的工具。

使用适当的工具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减少错误。

确保你有正确的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并在使用时谨慎操作。

4.注意螺丝和螺母的拧紧力度。

螺丝和螺母的拧紧力度应该适中,不要过紧或过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涂装、涂油、装箱
美观、防锈及便于运输。
三.装配工作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随生产类型、产品复杂程度和技 术要求的不同而不同。机器制造的装配组织形式主 要有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两种。
单件、小批量生产 (1)固定式装配 全部的装配工作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上进行。 装配过程中装配对象的位置不变,装配所需 要的零部件都汇集在工作地附近。 大批量生产 (2)移动式装配(流水装配) 装配过程中装配对象作连续或间歇的移动,工 人只是重复的完成固定的工作内容。
(2) 不完全互换法
指机器或部件的所有合格零件,在装配时无须选择、修配 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使绝大多数装配对象达 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其实质是零件按经济精度制造,公差适当放大,零件加工容 易,但会使少数产品装配精度达不到要求,但这是小概率事 情,总体经济可行。 n 1 2 Ai T A T 条件:相关零件公差平方之和 0 i 1 应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的平方。 特点:扩大了组成环的制造公差,零件制造成本低,装配 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但会有少数产品达不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要 采取另外的返修措施。
这种装配方法没有互换性。
2)分组选配法 定义
将组成环公差增大若干倍(一般为2~4倍), 使组成环零件可以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然后再 将各组成环按实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各对应 组进行装配,同组零件具有互换性,并保证全部 装配对象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这就是分组法。
零件按经济精度制造,公差适当放大,零件加 工容易,按实际尺寸测量分组,对应组完全互 换装配,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应用
用于产品结构比较复杂、尺寸链环数较多、
产品精度要求高的单件小批生产的场合。
修配方法
(1)单件修配法 (2)合并加工修配法 (3)自身加工修配法
课题二
一、尺寸链的概念
尺寸链
1、尺寸链与尺寸链简图 尺寸链 — 是以某项加工或装配精度指标作 为封闭环,查找所有与该项精度指标有关零件 尺寸作为组成环而形成的尺寸链。
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值法(也称极大极小
法),是以各组成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基础, 求出封闭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另一种是概率法,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来解算 尺寸链。
下面主要介绍极值法。
(1)封闭环基本尺寸计算
图示的尺寸链中,A0为封闭环,A1、A2、A5为增环,A3、 A4为减环。各环的基本尺寸分别以A1、A2…Ai表示。 由图可知:
A0 A1 A2 A5 A3 A4
结论:尺寸链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 各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各减环基本 尺寸之和。
( 5 —1 ) 尺寸链图
式中
m—增环的数目;n—减环的数目。
(2)封闭环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计算
当尺寸链中所有增环为最大值,所有减环为最小 值时,则封闭环为最大值;反之为最小值。 可用下式表示:
4)检查零件加工质量,对有特殊要求的了进行 平衡实验或密封性实验。
(2)装配
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装配可分为: 组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配。 1)组件装配: 将若干个零件安装在一个基础零件上的装配过程。 2)部件装配:
将若干个零、组件安装在另一个基础件上的装配过程。
3)总装配: 将若干个零件、组件、部件安装在另一个较大、较重的 基础零件上构成最终产品的过程为总装配。



增环、减环的判断:
在尺寸链中判断增、减环的方法,一是 根据定义;二是顺着尺寸链的一个方向,向 着尺寸线的终端画箭头,则与封闭环同向的 组成环为减环,反之则为增环。
A1 A2 A0
B2 B1 B3 B0
A0
A1
A2
B0
B1
B2
B3
3、封闭环的极限尺寸及公差
尺寸链计算是根据结构或工艺上的要求, 确定尺寸链中各环的基本尺寸及公差或偏差。
A0
A1 A2 A0
A2 A1
装配尺寸链
【例】
图中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凸台端面配合间隙B0与箱体 内壁距离B1、齿轮宽度B2及垫圈厚度B3有关。 可画成图示尺寸链。
B1 B2 B2 B1 B3 B3 B0
B0
装配尺寸链
2、尺寸链的组成
构成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都称为尺寸链的环。 每一个尺寸链至少应有三个环。 封闭环 环 增环
实质
特点
扩大了组成环的制造公差,零件制造不 高,但可获得高的装配精度。 但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存储、运 输的工作量。 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组 成环数少的装配尺寸链中。
应用
0.0025 25 mm , 例:如图所示,连杆小头孔的直径为 0 0.0025 活塞销的直径为 25 , 其配合间隙要求为 0.0050 mm 0.0025mm~0.0075mm, 因此,生产上采用分组装 0.0025 配法,将活塞销直径公差放大四倍为 250.0125 mm , 0.0025 连杆小头孔直径公差亦放大四倍, 为 25 0.0075 mm , 再分为四组相应进行装配, 就可以保证配合精度和性 1 质,如下表:
(3)封闭环上偏差ESA0(或esA0)和下偏差EIA0(或eiA0)的计算 据上偏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下偏差等 于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 由式(5—2)减式(5—1)得: (5—4) 由式(5—3)减式(5—1)得: (5—5)
(5—4) (5—5)
结论: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 减环的下偏差之和;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下偏差 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连杆小头孔 直径( mm)
0.0025 250
最大间隙 最小间隙 (mm) (mm)
1
2 3 4
25
0.0050 0.0075
250 0.0025
0.0025 25 0.0050
25
0.0075 0.0100
0.0075
0.0025
0.0100 0.0050 25 25 0.0125 0.0075
采用分组装配注意事项如下:
1)配合件的公差应相等,公差的增加要同一
方向,增大的倍数就是分组数,这样才能 在分组后按对应组装配而得到预定的装配性 质及精度。 2)配合件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必须保持原
设计要求,不能随着公差的放大降低粗糙度
要求和放大形位公差。
3)要采取措施,保证零件分组装配中都能配套 不产生某一组零件由于过多或过少,无法配套
2
1—活塞 2—连杆 3—活塞销 4—挡圈
-0.0025 4 -0.0050 -0.0075 -0.0100 -0.0125
31 2 3 4源自1 2 3 4+0.0025 0 -0.0025 -0.0050 -0.0075
配合性质
组别 标志颜色
兰 绿 黄 红
活塞直径 ( mm)
0.0025 25 0.0050
而造成积压和浪费。
4)分组不宜过多。
5)应严格组织对零件的精密测量、分组、识别、
保管和运送等工作。 应用:适用于配合精度很高,组件很少的情况。
3)复合选配法
将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即将零件预先 测量分组,装配时再在各对应组内凭工 人经验直接选配。 特点:配合件公差可以不等,装配质量 高,且装配速度较快,能满足一定的生 产节拍要求。
四、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的概念

装配精度是装配工艺的质量指标,是实际几何参数与理 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其具体指标可根据机器的工作 性能来确定。
(1)尺寸精度(指配合精度与距离精度)
(2)位置精度(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跳动等) (3)运动精度(包括相对运动时的平行度、直线度、垂直 度等) (4)接触刚度(接触面大小、接触点分布)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1) 完全互换装配法 合格的零件在进入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调整和修配 就可以使装配对象全部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之 为完全互换法。 条件:各有关零件公差之 和应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
T A0 T Ai
i 1
n 1
特点:装配工作简单,生产率高,有利于组成流水生 产、协作生产,同时也有利于维修和配件制造,生产 成本低。 但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组成环较多时,零件难 以按经济精度制造。
尺寸链是保证加工或装配精度的依据。
【例】为铣削阶梯表面的情况,尺寸Al、A0为零件图上标 注的尺寸。加工时以表面3为定位基准,铣削表面2,得 尺寸A0 ,而尺寸A0是通过A1、A2间接得到的。因此A0 与 A1、A2 尺寸就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尺寸组合,形成了尺 寸链。
加工尺寸链
【例】
轴与孔的配合间隙A0与孔径A1及轴颈A2有关。 并可画成图示尺寸链。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1)调整 指调节零件或机构结合的松紧程度,配合间隙和相互位 置等。 调节的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能协调地工作,如:轴承间隙、 蜗轮轴向位置等。 2)精度检验 指几何精度检验和工作精度检验。 前者主要检查产品静态时的精度; 后者主要检查产品在工作状态下的精度。 3)试车 指机器装配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的运转试验。 试车用来检查产品运转的灵活性、工作温度、密封性能、 振动、噪声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 选配法
将配合零件按经济精度制造,然后,选择合适的 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具体可分为: 1)直接选配法 2)分组选配法
3)复合选配法
1)直接选配法
装配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零件中,凭经验挑选
合格的零件通过试凑进行装配的方法。
优点:简单,不需要将零件分组,但挑选零件 时间长,劳动量大,装配质量取决于工人的技 术水平, 不宜用于节拍要求较严的大批大量生产。
(4) 修配法
定义
各组成环均按经济精度制造,而对其中某一环 (称补偿环或修配环)预留一定的修配量,在 装配时用钳工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将修配量去除, 使装配对象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装配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