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 第四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人的定义人是一个系统的存在。
系统能够分为两个子系统:⑴第一个要紧指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那个子系统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⑵第二个要紧指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的人,那个子系统包括家庭、单位、社区、民族、制度等要素。
2.人类行为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与动物行为的差异⑴人类行为的定义: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⑵人类行为的特点:①适应性:人类适应环境,同时改变环境;②多样性:人类行为存在各个不同的侧面;③动态性:人类行为处于变化之中;④指向性:人类行为有自己的逻辑性,指向特定的目标;⑤可控性:人类有意识的操纵和调剂自身行为,使其朝着目标前进;⑥进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持续的进展过程;⑦整合性:人类行为必须整合各方观点加以综合研究。
⑶人类行为的分类:①依范畴:狭义(指能够观看到的一切外在的活动);广义(除包括狭义行为之外,还包括内在思想和心理过程)②先天或后天:本能行为、适应性为③行为主体:个体行为、集体行为、组织行为⑷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差异:①人类多习得行为,而动物多差不多行为;②人类行为多变化,较难推测,而动物的行为较少变化,较易测知。
③在后天获得的行为中,动物多制版式行为,而人类则多摸索及学习的行为。
④人类的学习及适应行为时传播的及累积的,因此有文化。
动物因为无传播及累积,不能将他习得的行为传至下一代,因此无文化,一切的行为,从上一代至下一代均需重新开始。
3.环境阻碍行为的定则⑴各年龄时期由于社会环境改变阻碍行为的进展及转变之程度各不相同。
凡是个人的人格模式尚未充分定型,社会进展亦未成熟,则社会环境阻碍人类行为较多。
反之,个人身心进展均已成熟,则受社会环境的阻碍较少。
⑵环境转变程度极大,或专门不良,阻碍个人的行为较多。
环境之转变程度轻微,或对个人而言损害不太重大者,阻碍个人行为的改变较轻。
⑶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许多个人受到长期的耳濡目染,会形成某些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或人格特质。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笔记)【圣才出品】
6.1 复习笔记一、人类行为1.人类行为的涵义和类型(1)人类行为的涵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human behavior),它是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将人类行为被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人类行为的目的及构成要素人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它们是: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产生的影响。
(3)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有很多分类。
按照行为范围,可分为广义的行为和狭义的行为;以先天或后天区分,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性适应行为;以是否符合常模和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按照行为的功能,可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①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广义的人类行为包括了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
外显行为涵盖了所有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
那些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被称为内隐行为。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人类行为主要指外显行为,它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
人类行为因由生物性或社会性所决定可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人类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
本能行为出自遗传,又称遗传行为,这是一类不需学习即可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
人类的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机制来自社会环境。
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又可称为习得行为。
②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以下几个:a.统计规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从今天开始,胎儿出生,新生儿即婴儿开始。
我们来了解生物系统、心理系统、社会系统在婴儿时期的作用。
婴儿期指的是从0岁开始到2岁这段发育和生长情况。
两岁以后的儿童一般要进入托儿所,由此开始进入丰富而有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婴儿期异常重要,不仅在于这个锦缎婴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更重要的还在于,婴儿期为此后人的一生所无法脱离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是建立信任的阶段。
婴儿出生后总是依赖他们的照顾者。
为了培养起一种安全感,他们必须接受适当的和可持续的照顾。
被人们用一种温暖的和有教养的方式使其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婴儿了解到世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人们是可以依靠的。
他们学会了信任,这种信任使婴儿对他们照顾者发展出了积极的情感链接或社会依恋。
那些被忽视、拒绝和没有得到持续性照顾的婴儿对他们周围的世界学会了怀疑和恐惧。
这些婴儿形成了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会组织或者延迟认知的发展,并且阻碍婴儿向其他阶段的发展。
一个婴儿也必须发展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和照顾者的依恋,获得知识。
所以本章的重点,我们在对婴幼儿身体、心理系统变化有所的了解的同时,了解依恋对其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婴幼儿的发展概述一、婴幼儿的发育特征(一)新生儿的特征1、一般生物特征其中,一般特征为:呼吸:(P107)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
2023年社工专业课笔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旳定义: 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用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体现出来旳活动或方式。
二人类行为旳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变化性可控制性整合性三人类行为旳分类1. 按照与否符合常规: 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2. 按照人生旳重要发展阶段胎儿期发展、婴幼儿行为、学龄前期小朋友行为、青春前期行为、青少年期行为、成年前期行为、成年期行为和老年期行为3. 以行为旳功能分: 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及社会行为4. 各职业或专业人员应有旳行为:管理行为、行政行为及政治行为等等四人类行为与否符合常规五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旳差异1. 人类多习得旳行为而动物多基本旳行为;2. 人类行为多变化, 较难预测而动物旳行为甚少变化, 较易测知;3. 在后天获得旳行为中, 动物多制版式旳行为, 而人类则多思索及学习旳行为;4. 人类旳学习及其合用旳行为是传播旳及累积旳。
六人类行为旳一般过程:就是人类旳需要引起行为动机, 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确定要到达旳行为目旳。
包括: 需要动机手段目旳七人类成长旳特性1. 人类旳成长同步受到遗传和环境旳影响2. 人类成长旳影响是互逆旳、双向旳3. 人类成长反应了文化旳差异4. 人类旳成长存在着个体间旳差异5. 人类旳成长是变动旳、不平衡旳6. 人类成长是累积性旳7. 人类成长是循环旳和反复旳8. 人类成长既是持续旳又是非持续旳9. 人类成长是贯彻终身旳八社会环境旳定义: 社会环境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旳原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错在一起而形成旳社会系统。
九社会环境旳划分1. 微观系统是一种人在平常生活中与之有长期旳和直接旳接触旳个人、群体、组织或机构, 例如家庭、学校、朋友、邻居等等。
2. 中介系统是在个人所处旳微观系统之间发挥联结和中介作用旳系统。
如家长3.外生系统是个人与之没有或很少有直接旳接触和互动, 但却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生活旳群体、组织或机构等。
对一种学生而言, 教育部就是他旳外生系统。
第四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二、心理层面
(一)精神分析理论 •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 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后来荣 格(CGJung)、阿德勒(AAdler)、埃 C G Jung A Adler 里克森(EHErikson)等人对弗洛伊德的理 论做了修正和补充,史称“新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潜意识以及由意 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紧张、压抑、焦 虑等情绪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
一、生物生理层面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其行为发展必然 受到生物和生理因素的制约。这主要表现在: • 第一,人的基本生物性状受遗传信息的控制,这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第二,体质状况构成个人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 人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身体健康或者具有某种生理特长,往往是 个人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身体衰弱或有生理缺 陷则往往构成不利条件。
(性格中的核心部分、在维持本我、超我和 性格中的核心部分、在维持本我、 外部世界秩序的“交通警察” 外部世为主义是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onh BWatson,1878—1958)创立 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认为,人的 心智过程是难以观察、难以验证的,传统 心理学以心智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心 理学陷入哲学思辨和神秘主义的境地;要 使心理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摒弃对 心智过程的研究,而以可观察的外在行为 作为惟一的研究对象。
• 社会工作通常界定: • 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 行动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 和满足需求。
(二)人类 行为的特点: 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 适应性: 复合性: 复合性: 变化性: 变化性:
社会工作之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必须适应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的规则 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个人受环境影响会有所行为, 社会领袖或许多人的一致行为也会创新或改变环境。
重要性: - 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时期, - 动作、语言已经逐渐成熟, - 认知、社会化、道德、家庭关系初步形成。 - 如何养育十分关键 婴幼儿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 最重要的需要是父母之爱,尤其是母爱。 - 需要激动 身心发展 - 动作 - 语言及认知 - 社会化 道德和人格发展
一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架构
二
儿童行为和社会环境
三
青少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四
成人行为和社会环境
五
中老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
一般定义:行为乃个体面对环境而作的反应。 狭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 广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 状况、价值观和态度。
行为科学解释:适应性的,是人类动作的方法; 适应环境要求,并满足自己要求。
社会环境和问题
社会环境
家庭
学校
问题
社会
➢ 学业不良及逃学
➢ 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妈妈
➢ 心理失调及精神病态――可采用肌肉松弛法、系统减
敏法、训练
➢ 犯罪
对策
学校辅导室为主,结合相关机构人物力,形成网络服务, 共同为其及其家庭服务。
改善学校及社区环境 执行青少年保护法 加强家庭和学校和联系。
行为理论 ➢ Erikson ➢ 年龄越大丧失功能越多
社会环境 ➢ 轻视老人,工业社会更深 ➢ 不予发展机会,成为依赖人口 ➢ 福利不足,且只重身体
老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问题与对策 ➢ 问题 - 长期病人缺乏疗养机构、医疗和照顾者 - 退休后角色、收入的适应 - 配偶疾病或死亡的调适 ➢ 对策 - 福利法应该前见、全面、动态 - 鼓励子女奉养父母 - 多举办老年教学和训练项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在环境中:这是一种系统论的观点,它将个体遇到的问题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反对将问题单独归因于个体特质或某一外在因素的简单化观点,而从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理系统、心理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着眼,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资源. 2.“人在环境中”这一理念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①关注个人并寻求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②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③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
3.生态系统理论:又称为社会生态系统论,它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群体、社区等)看作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即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4.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它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5.时间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环境变量.6.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层级角色和生命时间序列。
7.多元年龄观包含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个基本维度。
8.性别包括生物性别、社会性别、性行为性别三个基本层面。
9.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的影响;②母亲对胎儿的影响;③父亲对胎儿的影响;④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10.母亲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①母亲的年龄;②体重;③身高;④孕史11.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①孕妇体内环境和物理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②职业环境与不良嗜好对胎儿的影响;③家庭与社会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12.在帮助意外怀孕的女性上,社会工作者可以承担许多角色,比如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和倡导者的角色。
13.人口性别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数量是否均衡的标志,国际上一般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刻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存在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本考点是本章最重要、信息量最大、抽象概念最多的考点,在2008年至2015年考题中都有出现。
考生在备考时要重点掌握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8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3水平6阶段论。
在考试中.一般都是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来让考生判断其属于何种状态、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
1.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1)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①生物进化理论。
是解释生物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程的学说。
②进化心理学。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
(2)基因理论①基因的特点:遗传基因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个体生命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②四种遗传异常:单一基因遗传;多重因素遗传;染色体错乱;环境引起的遗传异常。
2.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称为动欲区。
动欲区在发展的早期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门,然后是生殖器。
据此,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
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
“停滞”与“退行”是紧密联系的。
所谓“退行”是指当个人受到挫折或焦虑时,他就会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幼稚行为,如哭泣、抽烟、酗酒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名词解释
1、人类行为: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为适应环境所展开和表现出来的活动;2、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组织,社区,文化等;3、家庭: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基本单位;4、社区: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生活上相关联的人群;5、文化:广义的文化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6、人在环境中:用来描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重要概念,说明人类行为离不开社会环境;7、遗传:亲代通过生孕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和亲代表现出相似性状;8、堕胎:中断怀孕或人工流产,指故意结束妊娠,取出胚胎或导致胎儿死亡行为;9、胎教:为促进胎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顺利通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老姨等各方保护措施;10、遗传咨询:为服务对象提供遗传疾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服务;11、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12、运动能力:自我发动的运动中的能力;13、感觉:个体感觉到刺激并将其进行信息编码传递到大脑的过程,是一种依赖于感觉活动的心理过程14、知觉:个体对感觉信息进行分类和理解的过程;15、社会参照:使用其他人的反应作为标准或者参照点,来指导某人的个人行为;16、智力:有解决问题、适应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组成,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17、依恋:两个人形成的亲密的情感联系,以相互关爱和希望保持亲近为特征;18、从属行为:想要与某人一起交流或者做事情的行为,例如微笑、观看、哈哈大笑或者把某些东西给那个人;19、具体形象思维: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20、游戏: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并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1、自我评价: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22、性别认同:个体内心对自己是男还是女的感觉,即人对自我性别的认知;23、攻击行为:个体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采取的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24、自闭症:发生于幼儿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25、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各方面觉知的总和,包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志趣的了解,个体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对生活的评价等26、自尊: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题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27、同伴关系:年龄相近或相同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8、友谊:2个个体之间以忠诚和相互的情感为特征的亲密而又持久的关系29、儿童虐待: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性行为;30、学习障碍: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殊性障碍,是一种异质性综合症;31、校园欺负:又称校园欺凌,是在学校内发生的儿童间的暴力、攻击行为,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心理、物品和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32、儿童性伤害:又称为儿童性侵犯、儿童性侵害,是指以性刺激、性满足为目的,对不满18周岁的儿童进行性接触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以任何目的的引诱、强迫儿童从事性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 33、自我的同一性: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我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34、逆反心理: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35、物质滥用:反复,大量地使用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与医疗目的无关且具有依赖性的异类有害物质;36、网络成瘾综合征简称IAD:由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37、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38、职业能力: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39、社会角色: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40、未婚同居:男女双方不受法律约束,带有一定试验性质的同居行为;41、性别歧视: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42、更年期:人到中年后,生理从鼎盛开始走向衰退的转折时期,一般女性45-55,男性50-60.43、猝死: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6-12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这是一种急骤的,出人意料的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44、早衰综合症: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过早出现生理上的衰老,体制上的衰退,心理上的衰弱的现象;45、流体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智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46、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获得的智力,如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一直保持相对稳定;47、工作满意度:对工作本身及其相关方面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48、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49、家庭暴力:共同生活中,家庭成员对另一成员直接或间接的暴力行为,它所造成的伤害包括身体上的,精神上的,以及对当事人各类权利的限制或侵犯;50、失业:有劳动negligence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51、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并且老龄系数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状态;52、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孤僻、悲观等负面情绪为主,表现为对自身的极低的自我评价和对环境的极度悲观;53、老年歧视:社会对老年群体毫无理由的偏见、刻板印象和差别待遇;54、哀伤辅导:协助人们在面临悲伤事件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抒发正常的情绪,并健康的完成悲伤任务,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55、老年痴呆:老年人长剑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性疾病,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情况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时空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56、临终关怀:又称安宁照、善终服务等,主要指对生命临终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的生活护理心理安慰及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缓解性、支持性关怀照顾;57、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严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许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 P1.社会工作最重要的视角之一就是“人在环境中”,这个环境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活环境。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最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将社会问题放入具体环境中来考察,将服务对象放在社会环境中来分析。
2. P2.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可以是生理的或社会的、外显的或内在的、个体的或集体的、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正常的或非正常的。
)3. 分析人类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本书采用的是多元分析框架。
包括社会维度,心理维度和生物维度。
(这三个角度也是案例分析可用的角度。
)4. P7.社会互动: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方式。
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为的过程。
5. P8.以社会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人类行为类型有: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调适与同化、中国人的行为模式(中国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
)6. 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将一种意见、态度或行为方式通过语言及其他象征符号传达给他人并能引起他人反应的行为。
(分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1)直接暗示:是对特定对象面对面的发出的暗示。
(2)间接暗示:是指对不特定对象通过传媒符号发出的暗示。
(3)反暗示:是受暗示者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7. P16.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过程是一个改变人行为的过程。
8. 人类行为的特征:(简答)①适应性。
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在城市读书,学习书本知识外学说普通话,参加学习培训班等。
)②多样性。
(体现在外显和心理行为,如行走、哭、笑、思想、恐惧、幻想及态度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有不同的行为)③可变性。
人类行为的变化除了受自身生理结构机能的影响限制外,还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来自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影响)④可控制性。
受自身的控制和社会的控制。
初级社会工作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初级社会工作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影响对人类影响要大一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级社会工作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考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社会环境与人类的交互影响: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以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的制约,良好遗传特性需要信托适当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
4.作为能力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尤其是领袖人物或大众的一致性行为。
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影响对人类影响要大一些。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假设(1)我们怎样看待世界以及环境与人的互动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中工作原则的制定和工作手法的选择;(2)我们是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受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3)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的专业和职业,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比工作对象优秀,而应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4)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对象也不例外;(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每个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
(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就物质环境而言,一方面,人类能够改变物质环境(围海造田、劈山造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另一方面,物质环境同样能够影响人类(积极——适当的雨水,雪,消极——地震、海啸、台风、地球变暖)(2)就社会环境而言,一方面,人类行为可以影响社会环境,如以“新新人类”自居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等都会影响社会风气或文化的改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如婚姻法的修订,会影响人们的婚恋生活,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传统的差异,会导致中国人与美国人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的差异。
(3)首先,社会环境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方式其次,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再次,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参照标准最后,人类行为中的个人问题,其真正原因常常不是个人原因,而是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另一种说法:普遍接受的观点-人能够影响环境,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判断题人的身体在18到30岁期间达到生物和知觉能力的顶点。
正确答案:错2、判断题英国的《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病理性赌博是否成立做了说明。
正确答案:错3、(江南博哥)判断题X射线检查是诊断胎儿是否健康的途径之一。
正确答案:对4、判断题只要青少年加强自身修养就不会受社会化发展不良的情况影响。
正确答案:错5、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的女权主义正确答案: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指的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相结合的一个产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一种值得怀疑的结合,因为这种结合在给女权主义带来理论上的建设之外,同时,还给女权主义带来了理论上的破坏甚至毁灭。
6、填空题罗森塔尔提出了著名的“()”。
正确答案:教师期望效应7、问答题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结构功能理论是一个巨型理论,主要侧重对社会进行宏观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及其学生默顿。
从学术渊源上来看,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受到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类学家的功能主义的巨大影响,同时,结构功能主义也受到了涂尔干及韦伯等传统社会学大家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帕森斯逐渐发展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帕森斯的观点主要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示:第一、社会行动理论;第二、模式变项;第三、功能分析模型。
8、填空题()指的是由个元素组成的系统所产生的效应大于由各元素简单相加所产生的效应。
正确答案:整体性9、判断题视力调节能力在儿童10岁的时候,发展的更快些。
正确答案:错10、多选下列描述中,哪些符合青年阶段的人()。
A.小张今年33岁了,是一名典型的“剩女”,父母为她的婚姻大事十分操心B.刘女士今年40岁了,她发现她的丈夫最近有了婚外恋,她十分伤心C.小王今年27岁,研究生刚毕业,虽然有着高学历,但是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性别因素屡屡碰壁D.青年阶段人生观的稳定和成熟体现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的发展以及成熟E.青年阶段心智活动的效率达到最高水平正确答案:A, C, D, E参考解析:青年阶段的主要特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知识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而社会环境又是由人类的行为所塑造和改变的。
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的关系。
人类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人类的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友善、合作的行为,而在一个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竞争、冷漠的行为。
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理解人类的行为模式。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是指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直接制约和约束,例如法律、道德规范等。
这些规范和制度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间接的影响则是指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态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个体行为。
例如,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和信念会塑造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
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意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也存在着相互调节和反馈的关系。
社会环境不仅影响人类行为,人类的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改变人类行为的模式和方式。
例如,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破坏,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调节和反馈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也存在着区域差异和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社会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差异,同时人们的行为也会进一步塑造和改变社会环境。
因此,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区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特点和社会变迁的原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社会工作概论 第四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课件
(3)社会化过程
家庭(贫、富) 学校(贵族学校、希望小学) 同辈群体(良友、狐朋狗友) 工作单位(政府机关、小企业) 大众传播媒介(时尚、暴力血腥) 社会角色(领导、父亲、学生)
社区(高档社区、村落)
文化(中西方差异)
18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 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 他根据对精神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出
了一种全新的人格及其发展理论。从人类的成长角度看, 他对深层无意识的发现、对早期儿童生活经验的强调、 关于人格的划分、关于心理性欲的五个发展时期以及他 对心理防御机制的阐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 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等。
11
一、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1)生物过程
(2)心理过程 (3)社会化过程
*
12
(1)生物过程
遗传,基因 双胞胎 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征)
例:吉姆· 斯勃林格和吉姆· 鲁斯是同卵双胞胎,出生后六 周分开,分别被两个不同的家庭收养。这两个素不相识 的家庭都给小男孩起名叫吉姆。两个小吉姆渐渐长大, 都受过执法培训,都擅长机械制图和木工工艺,都各自 娶了名叫琳达的妻子,各自生下的儿子一个名叫詹姆 士· 艾伦,另一个也叫詹姆士· 艾伦。这对孪生兄弟后来又 都和妻子离了婚,且都和名叫贝蒂的女人再婚,都开着 同样型号的蓝色雪佛兰汽车,经常在圣彼得堡同样的小 海滩上度假,两家都给宠物狗起名叫“汤姆”。这对孪生兄 弟最终在分别39年后于1979年2月9日,在明尼苏达大学 开展的一次双胞胎研究活动中团圆。
社会工作第四次课
儿童阶段(4)社会性与人格发展②
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早期,主要由家庭承担教化任务,父母传 授知识,训练儿童适当的行为规范,以使之逐 渐合乎社会标准。家庭功能正常与否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儿童各项能力的正常发展。同时也 不能忽视幼儿园老师、同伴的作用。
到儿童中期,学校和朋友开始成为儿童的主要 活动领域和交往对象。学校的规范和环境、同 学和朋友则对其人格和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埃里克森指出,人生有八大发展阶段,在每个 发展阶段个体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经历一 次心理—社会“危机”,或者说矛盾冲突;这 些冲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个体只有尝试面对 并解决这一冲突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美德”。
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那么个体自我的发展 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
、沮丧,对死亡充满恐惧 形成的美德:智慧
四、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婴幼儿阶段(1)年龄范围
人的婴幼儿阶段是从出生到3岁左右。 该阶段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特征为:
大脑发育迅速 行为上开始目标取向 语言能力发展 形成依恋性
婴幼儿阶段(2)生理发展
在生命初期,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发育。婴儿刚 出生时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25%,半年后就 会增长一倍;到2岁时,已达到成人的75%。
系,保护和引导儿童成长; 要改进学校的教育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
青少年阶段(1)年龄范围
青少年阶段由青春期开始到20岁左右,是个 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不过在实务领域,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其 年龄跨度常常会随不同的情况有所变化。
由于性发育趋于成熟,青少年在生理、心理、 人格和社会化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其特征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是紧密联系的,人类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生存的空间、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区、城市、国家等所有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因素。
人类行为主要指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等各种方面。
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和言语对孩子印象深刻,往往对孩子的性格、品德、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学校环境中,学校的教育方式、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的教学方法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
在工作场所中,员工之间的互动、公司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动力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人类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行为、消费观念等,对环境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增大,对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直接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重视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人类行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手段,来引导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浪费和排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政策、制度等措施来规范人类行为,保护环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我们才能真正使得每个人的行为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消耗方面有所贡献,实现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我们需要关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影响,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教育、政策等途径,促进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而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行为:是指主体的活动或对环境的反响。
2、人类行为:简单地说是泛指人的一切行动。
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响,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情境中的人:就是研究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人,社会如何让满足个人成长的需要,个人如何让适应开展变化的社会和应对社会压力。
4、呼吁者:为案主的利益和权利而呼吁的社会角色。
5、自恋人格:人和客体相处,把它当作自体的一局部或该客体对自体起着非常重要、生死攸关的功能。
6、客体:就是与人在其外部世界进展互动的婴儿、儿童或成人。
7、同一性危机:对原来形成的同一性产生疑心,从而再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
8、自律: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9、社会交换:指个人为了获得回报,而又真正得到汇报的自愿性活动。
10、顶峰体验:是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状态时感受或体验到的最完美的心理境界,是对灵性最特殊的体验。
11、灵性:作为人体核心的局部,也是最深入的层面,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自我超越能力的表现,可藉由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他人关系及其他关系的交流,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12、增权:意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
13、头尾原那么:即婴幼儿的开展遵循从头到脚,由上至下的原那么。
14、松果体:在人体的功能就是分泌褪黑激素,监视着体内各种腺体、器官的运作,指挥各种荷尔蒙维持在正常的浓度,能够减轻精神压力,提高睡眠品质,调节生物钟,缓解时差效应,能提高免疫能力。
15、生长陡增:身体外形方面的急剧变化。
16、亚XX:指人体界于XX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的改变。
17、更年期:指从生育年龄到无生育能力的年龄之间的过渡阶段。
18、产翁习俗:主要是指父亲有意识地模仿或模拟其妊娠配偶所经历到的病症,如腹部肿胀、恶心呕吐、焦虑不安,以及牙痛、头痛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章
工作场所要求个体遵守工作纪律和 规章制度,如按时上下班、保密义 务等,这些纪律有助于保障工作秩 序和效率。
社会文化对价值观念传承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文化通过传承共同认可的价值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这 些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平等待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
风俗习惯
社会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如礼仪、节庆、婚丧嫁娶等,这些习俗反映了社会的文化 传统和民族精神。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章
contents
目录
• 人类行为基本概念与理论 •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关系 • 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行为特点比较 • 改善和优化人类行为策略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人类行为基本概念与理论
人类行为定义及特点
人类行为定义
目的性
社会性
多样性
可塑性
城乡差异导致行为习惯异同
生活方式
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注重时间效率;乡村居民生活悠闲,重视 人际关系。
社交习惯
城市居民社交圈子广泛,但关系相对疏离;乡村居民社交圈子较 小,但关系紧密。
消费观念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追求品质和时尚;乡村居民消费观念保守, 注重实用和性价比。
跨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碰撞
1 2
价值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家庭、教育、职业、成 功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存在显著差异。
沟通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方式、表达方式和 礼仪规范也有所不同,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误解。
3
行为准则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存 在差异,可能对彼此的行为产生评价和误解。
全球化趋势对本土文化冲击
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如与亲朋 好友交流或咨询专业人士。
社会工作课件之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备课讲稿
中老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老年行为和社会环境
(45左右到65岁、65岁 +)
问题与对策 ➢ 问题 - 长期病人缺乏疗养机构、医疗和照顾者
- 退休后角色、收入的适应
- 配偶疾病或死亡的调适
➢ 对策
- 福利法应该前见、全面、动态
- 鼓励子女奉养父母
- 多举办老年教学和训练项目
谢谢观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必须适应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的规则 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个人受环境影响会有所行为, 社会领袖或许多人的一致行为也会创新或改变环境。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婴幼儿行为和心理需求(0-6岁)
重要性: - 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时期, - 动作、语言已经逐渐成熟, - 认知、社会化、道德、家庭关系初步形成。 - 如何养育十分关键 婴幼儿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 最重要的需要是父母之爱,尤其是母爱。 - 需要激动 身心发展 - 动作 - 语言及认知 - 社会化 道德和人格发展
儿童行为和社会 环境
预防和矫治儿童失调行为的策略
家庭――亲职教育、家长学校、感情不合者社工指导无使 家庭破裂等。
学校――充实学前教育、修订课程标准、整顿低质量学校、 提高教师资格、学校社工。
社区――净化学校附近环境、净化教师质素、对付不良分 子。
青少年行为和社
会环境 行为特征
(前期为性成熟-17岁、 后期为18-20岁)
社会工作课件之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
人类行为和社会 环境的架构
人类行为
一般定义:行为乃个体面对环境而作的反应。 狭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 广 义: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 状况、价值观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一、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17:52:49
(1)生物过程
(2)心理过程 (3)社会化过程
12
(1)生物过程
遗传,基因 双胞胎 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征)
例:吉姆· 斯勃林格和吉姆· 鲁斯是同卵双胞胎,出生后六 周分开,分别被两个不同的家庭收养。这两个素不相识 的家庭都给小男孩起名叫吉姆。两个小吉姆渐渐长大, 都受过执法培训,都擅长机械制图和木工工艺,都各自 娶了名叫琳达的妻子,各自生下的儿子一个名叫詹姆 士· 艾伦,另一个也叫詹姆士· 艾伦。这对孪生兄弟后来又 都和妻子离了婚,且都和名叫贝蒂的女人再婚,都开着 同样型号的蓝色雪佛兰汽车,经常在圣彼得堡同样的小 海滩上度假,两家都给宠物狗起名叫“汤姆”。这对孪生兄 弟最终在分别39年后于1979年2月9日,在明尼苏达大学 开展的一次双胞胎研究活动中团圆。
素对个人儿童期以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主张个人的心性发展是与心理社会发展同時 发生的,在生命中的每一阶段、我们都要面 对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起自己与所处的社会间 的均衡关系 。 “危机” 等同生命的转折点 。 结合心性发展与心理社会发展因素的整合观 点
0-1岁
Freud
口腔期
Erikson
婴儿期:信任vs不信任 口腔与嘴唇是最敏感的动情区, 婴儿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 经由吸吮可带给他原始的性爱 出一种对自己、他人及外 快感。若得不到足夠的食物与 界环境的信任感。缺少关 爱,可能导致以后出现贪婪与 贪得无厌的特性。所造成的人 爱的结果,就是产生对他 格问题如:对周围世界缺乏信 人的不信任感。
4
5 6 7
儿童中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中年
6~12岁
12~20岁 20~40岁 40~65岁
同伴成为重心
生理发育快速而显著 情感发展 追求人生意义
8
老年期
65岁以上
健康衰退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整合
一、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研究取向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基本假设
本我(Id):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自我(Ego):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超我(Superego):道德原则(morality ~ )
心理地形模型
三、人格发展理论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和Freud比较,Erikson更强调社会心理因
气质类型说
胆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 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 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 一落千丈。 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 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 注意力易 转移,情绪易改变冷淡市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 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 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 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 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 热情。 抑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 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 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 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013-2014 第一学期 《社会工作概论》 吴蓓蓓
是什么塑造你成为了
“你”?
本章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整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人类行为与生命周期
案例——影响人类行为的是什么?
广西籍青年黎泽金原先在温州市瓯海区一家塑料加工厂务工,因 嫌工资低,要求老板加工资未果,便提出结工资离厂,但老板答复 等找到人接替他的工作后再说。 今年7月初,黎泽金不等结清工资,就离开了塑料厂。此后, 黎多次向老板讨要工资,老板均以种种理由予以推拖。同月17日傍 晚,黎在加油站购买了10元钱的柴油,并将柴油装入盛有水的塑料 桶里,之后,携带该塑料桶和一把菜刀及打火机到塑料厂要求结算 工资。老板当时不在厂里,黎泽金便叫管理人员打电话给老板。 半个小时之后,因仍未见到老板,黎泽金便心生怨气,将 携带的柴油浇到该厂仓库内的塑料原料上,并用打火机点燃。后火 势被厂里的员工发现,并及时扑灭,除烧毁一些原材料外,尚未造 成严重后果。员工报警后,黎泽金没出厂门,便被抓获。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黎泽金故意放火,危害公共安全, 虽未造成严重后果,其行为也已触犯刑法,应以放火罪追究其刑事 4 责任。
二、基本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1856-1939)
本能论:人的行为是由一些非理性的力量、无意识
动机以及生物驱力所决定的。
性本能,也称力比多(Libido),它是人的行为的内在 潜力,这种本能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自我本 能则害怕危险,保护自我不受伤害。 后期:生本能/死本能 意识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
13
(2)心理过程
17:52:49
人类行为受到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的影响
武侠小说里杀人
热恋的男女情感的行为 登山—意志力
人类行为受人格心理的影响
不同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如气质、能力、性格……
急性子、慢性子 外向、内向
14
气质类型说
人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通认为, 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 质和抑郁质四种。 人的体内有四种液体,即粘液、黄胆汁、墨胆汁和血液。 其中粘液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墨胆汁生于胃,血液生于 心脏。 如果在液体的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的人,是湿和热的配合, 其特点是湿而润,好像春天一样,这就是多血质型; 粘液占优势的人是冷和湿的配合,其特点是冷酷无情,像冬 天一样,这就是粘液质型; 黄胆汁占优势的人是热和干的配合,热而燥像夏天一样,这 就是胆汁质; 墨胆汁占优势的人是冷和干的配合,像秋天一样冷而燥,这 就是抑郁质。
小故事:众师打狗 治疗师出游,忽见前方黄沙漫漫,一群饿狗飞奔而 来。 经典行为治疗师 :“给我拿根大点的电棒来!” 众狗愕然,止步。 精神分析理论催眠治疗师:“你们很紧张吧,不 要紧。现在跟我念:‘汪——汪——汪——’,很 好……注意你们嘴部放松的感觉,‘汪——放松— —’……”。众狗昏然欲睡。 行为理论系统脱敏治疗师:“现在你们想一下, 你们最愿意吃的十个人是谁,从最愿意到最不愿意 依次排出来。”众狗望天苦思。
2.社会环境的界定
(1)社会环境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
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社会系统。
(2)社会环境是指个体以外的所有主观和客观的存 在,从系统角度看包括家庭、朋辈群体、组织、社 区和社会,也涉及来自文化的无结构的、松散的但 又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影响。
7
二、人类行为的分类*
(3)社会化过程
家庭(贫、富) 学校(贵族学校、希望小学) 同辈群体(良友、狐朋狗友) 工作单位(政府机关、小企业) 大众传播媒介(时尚、暴力血腥) 社会角色(领导、父亲、学生)
社区(高档社区、村落)
文化(中西方差异)
18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 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 他根据对精神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出
了一种全新的人格及其发展理论。从人类的成长角度看, 他对深层无意识的发现、对早期儿童生活经验的强调、 关于人格的划分、关于心理性欲的五个发展时期以及他 对心理防御机制的阐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 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等。
记分:
胆汁质型得分: 2、6、9、14、17、21、27、31、36、38、42、 48、50、54、58的得分之和。 多血质型得分: 4、8、11、16、19、23、25、29、34、40、44、 46、52、56、60的得分之和。 粘液质型得分: 1、7、10、13、18、22、26、30、33、39、43、 45、49、55、57的得分之和。 抑郁质型得分:为3、5、12、15、20、24、28、32、35、37、 41、47、51、53、59的得分之和。 ------------------------------------------------------------确定气质类型的标准: 1、如果某类气质得分明显高出其他三种,均高出4分以上,则可 定为该类气质。如果该类气质得分超过20分,则为典型;如果该 类得分在10-20分,则为一般型。 2、两种气质类型得分接近,其差异低于3分,而且又明显高于其 他两种,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这两种气质的混合型3、三种气 质得分均高于第四种,而且接近,则为三种气质的混合型,如多 血—胆汁—粘液质混合型或粘液—多血—抑郁质混合型。
小故事:众师打狗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师:“其实,你们并不想 吃人,只是想发泄俄狄浦斯攻击冲动,造成你们阉 割焦虑的不是我们,是你们的狗爸爸,你们对我们 出现了负性移情,你们的防御机制是acting out,转 移,投射……总之,你们童年有创伤。”众狗凄然 泪下。 人本主义理论来访者中心治疗师:“我也有你们 这样的感受,实际上,我和你们一样也有狗性。我 不想告诉你们怎样做,我相信,人有选择自己行动 的自由,啊,错了,是狗。狗有让自己人格——狗 格——走向健康的能力。相信我,没错的。”(深 情注视)众狗号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