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二氧化碳-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3.4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3.4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4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为研究CO2 与NaOH 是否反应,下列设计最合理的是( )A. B.C. D.2.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 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B.C. D.3.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 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 是酸B.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 酸性溶液的pH 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 小于7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 二氧化碳能使点燃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点燃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6.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研究,以下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有气泡产生B. 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 贝壳逐渐溶解D.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7.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

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A. a接cB. a接dC. b接cD. b接d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⑤9.用玻璃管向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吹气,过一会再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A. 紫色→红色→紫色B. 紫色→蓝色→红色C. 蓝色→红色→紫色D. 红色→紫色→蓝色10.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C. 干冰用作致冷剂D. 灯管内充入稀有气体做霓虹灯1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12.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 ②④⑤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①③④⑤1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14.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2019-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4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9-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4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3.4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第1课时)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A. SO2B. CO2C. N2D. CH4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B. 因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用固体二氧化碳储藏食品C. 因为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可以作温室肥料D. 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3.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能供动物呼吸C. 都不溶于水D. 密度都比空气大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②压强越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③二氧化碳本身无毒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干涸的深井和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存在着二氧化碳,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先进行灯火试验,原因是________,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若要从井底处收集一瓶气体,收集的方法是:________。

二、中档题6.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 红色-紫色-红色B. 紫色-红色-紫色C. 红色-紫色-蓝色D. 红色-无色-红色7.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8.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熄灭D.杠杆左高右低9.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二氧化碳(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二氧化碳(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二氧化碳(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生产化肥B.用来灭火C.生产纯碱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主要的物理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化学性质主要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及与碱反应。

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B正确。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C.都需用到催化剂二氧化锰D.反应条件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原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据此结合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不能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的大,均可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即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用到催化剂二氧化锰;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使用催化剂二氧化锰,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常温下就可进行,反应条件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D.4处A.1处B.2处【答案】C【解析】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锥形瓶太长,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

3-4二氧化碳-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3-4二氧化碳-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3.4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物理性质1.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有红、蓝两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中充有CO2,蓝色气球中充有空气,两个气球沉在杯底。

小亮同学收集好一瓶CO2气体,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个气球竟然浮起来了,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

请你判断哪一个气球会浮起来,并说明理由:。

2.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

1986年8月 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进而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填物理性质)。

3.小聪和小明受到老师的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并推测了实验现象。

两位同学都认为蜡烛会熄灭,因为。

但他们对图中“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

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小聪认为(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CO2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4.如图所示,将装满二氧化碳、氧气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则最后在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试管内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6.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7.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A.B.C.D.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18 年 10 月 17 日(农历 9 月初 9)是重阳节,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大气密度越来越大B. 大气压强逐渐减小C. 水的沸点逐渐降低D. 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稀薄2.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研究出“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实现了把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出汽油。

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B.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3.甲、乙、丙、丁是四种化合物,其中乙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实现转化,“﹣”表示两端物质可发生反应),则甲为()A.NaClB. NaOHC. CaCO3D. Ca(OH)2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棉球。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最准确的是A. ①变红,③不变红B. ④变红,③不变红C.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5.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A. 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B.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C. 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D. 氯化钙、石蕊试液、水6.电动车上用的铅蓄电池中装有硫酸。

如果不慎将硫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A. CO2B. SO2C. H2OD. NO27.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

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4二氧化碳(1)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4二氧化碳(1)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4二氧化碳(1)科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个事实能够说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CO2而不是N2?A.集气瓶放在桌上,瓶中气体是无色的B.闻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没有气味的气体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D.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2.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A.人工降雨B.植物光合作用C.制化肥、纯碱D.灭火器灭火3.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A.B.C.D.4.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测量地窖内氧气的含量C.主要是为了照明D.给地窖升温,防止进入时冻伤5.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液态CO2立即变成气态CO2,喷洒在燃烧物火焰上灭火时,对此过程的有关解释错误的是A.CO2降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B.CO2由液态变气态时,从周围吸热C.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CO2由液体变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6.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的方法是A.加入澄清石灰水B.用燃着的木条C.用紫色石蕊试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①从b端通入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⑤从a端通入氮气;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④⑥⑤②⑥B.④③⑤②③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二、填空题8.某同学设计了一组探究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如图所示)。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4二氧化碳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4二氧化碳

第4节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用书A36]1.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A.都含有氧元素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气分子D.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CO2变成干冰是因为(C)A.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空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3.[2019·温州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4.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窒息,原因是(D) A.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B.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二氧化碳是比空气重的气体D.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5.“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雪碧”喷到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然后再加热,纸花颜色的变化是(D)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6.[2019·温州三县模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你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B)图3-4-1A.CO2不能燃烧B.CO2能与水反应C.CO2不能支持燃烧D.CO2的密度比空气大7.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的方法是(B)A.加入澄清石灰水B.用燃着的木条C.用紫色石蕊试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8.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D)A.将燃着的木条伸进汽水中,观察是否熄灭B.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闻有无刺激性气味C.振荡汽水瓶,观察瓶子是否变扁D.振荡汽水瓶,将喷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9.[2019·台州]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解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当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后,二氧化碳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烧杯,低的蜡烛先熄灭。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第4节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第4节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卷1.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2. 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色B.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熄灭D.杠杆左高右低3. 实验室用下列各组物质制取气体中,不正确的是( )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O2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C.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分解制取O2D.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CO24.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

5.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6.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

7. 通常使用对CO2进行干燥,不能使用、进行干燥。

8. 温室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使用、和等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剧增。

9. 控制含量增加;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尽量减少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害。

10.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4 二氧化碳(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4 二氧化碳(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空气与生命3.4二氧化碳目录 (1) (4) (10) (14) (18)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气体是由大量CO2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 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1%感到气闷、头晕、心悸4%~5%感到气闷、头痛、眩晕10%以上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说明:CO2本身没有毒性,但CO2不供给呼吸,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0.04%,当空气中CO2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性质用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制汽水加压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状固体(干冰),干冰易做制冷剂(人工降雨,冷藏食物)吸热升华化学性质通常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与水反应:H 2O+CO 2===H 2CO 3(不稳定)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加速硬化 高温氧化性:CO 2+C ===高温2CO工业制取CO 气体 光光合作用:CO 2+H 2O −−−→光叶绿素葡萄糖+O 2 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温室肥料用CO 2、H 2O 、NaCl 等生产纯碱(Na 2CO 3)化工原料 【误区警示】(1)CO 2能溶于水和CO 2能与水反应,两者有着本质差异,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2)CO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H 2O===H 2CO 3 (使石蕊试液变红),生成的碳酸不稳定,H 2CO 3=== CO 2+H 2O ,故H 2CO 3只能存在于稀溶液中。

(3)Ca(OH)2、Ba(OH)2、NaOH 等(碱)溶液能与CO 2反应,生成水和含碳酸根(CO 2-3)的物质,故可用此类物质吸收CO 2气体。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 二氧化碳 同步测试(2)(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 二氧化碳 同步测试(2)(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 二氧化碳同步测试(2)(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 .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B .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 .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2. (2分)区分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A . 观察气体颜色B . 闻气味C .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各气体中D .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3. (2分)下列反应能用如图装置进行,且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A .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 .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 . 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D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考点】4. (2分)(2020·江干模拟)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可用于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B . 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 . 图中活塞处于关闭状态D . 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硫酸【考点】二、填空题 (共5题;共29分)5. (2分)小浩同学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药品的四个方案:方案一: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方案二: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方案三:块状石灰石与浓盐酸;方案四: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

四个方案中,最理想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考点】6. (3分)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室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你选择的连接装置是________(写装置编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若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________.【考点】7. (6分)科学的核心是研究,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我们亲历科学活动,体现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4)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________接________(填接口序号).(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接口序号)进入.【考点】8. (6分)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

3-4二氧化碳(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讲练课堂(浙教版)(原卷版)

3-4二氧化碳(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讲练课堂(浙教版)(原卷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2·浙江丽水中考)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A.可制取O2B.可制取CO2C.可收集CO2D.可收集O2 2.(2020·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3.(2022·杭州一模)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装置与相关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制取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CO2“验满”操作4.(2021·浙江舟山一模)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5.(2021·浙江绍兴一模)图示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A.B.C.D.6.在科学化学试验中,往往一种实验装置具有多种用途,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排空气法集气:收集时O2,气体从装置的短管端通入。

B.用排水法集气:收集H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短管端通入C.用排空气法集气:收集时CO2,气体从装置的长管端通入。

D.检验:证明CO中含CO2,装置内盛装的液体物质是澄清石灰水CO气体,可用以下装置得到纯净7.(浙江嘉兴一模)实验室中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2CO,通过导管的正确顺序是()干燥的2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8.(2022春·浙江宁波·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①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①向锥形瓶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①收集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4二氧化碳-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
B.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C.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化学式的含义、对环境的影响、用途、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瓶底有白色物质。

对此现象他作如下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CO2能支持某些可燃物燃烧
B.黑色颗粒可能是碳
C.白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镁
D.白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
【答案】D
【解析】由于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氢氧化镁。

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B .
C .
D .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量取35ml液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收集CO2气体【答案】A
【解析】【分析】A、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操作图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选取的反应物不合适,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无气压差,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但不能塞上塞子.
【解答】解:A、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底部的蜡烛先熄灭能够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A操作正确;
B、图中的视线不对,测量结果会偏大,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B操作错误;
第1 页,共9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