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2高效课堂:写作—让语言生命更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高效课堂”

•●国内外教育改革聚集两点:

•①、教师至关重要

•②、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给教育出了一道“大题”,国家、学校都在“赶考”路上。我国把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一场战役放在课程改革上,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创新精神。

●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课堂,而高效课堂的成功打造,是决定学校发

展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教育患了“课堂并发症”。

好大一场“雪”:这样的表达能唤醒教育的麻痹吗?

这样的“课堂”你陌生吗?——都这样了,竟视而不见。

效益从梦里来!

传统课堂的无聊、压抑——老师讲,学生记(朱棣文)

俺就不学!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白+黑”、“五+二”、“时间+汗水”:教师辛苦,学生痛苦;

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读。

三十年前的“中美”预言:

《美国教育病入膏肓,将被中国赶超》

见闻: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中国结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三十年前的“中美”预言:

《美国教育病入膏肓,将被中国赶超》

见闻: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美国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预言”变成“寓言”

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学生的负担很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个社会来看,教育的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自身完全能够解决的。比如就业问题和高考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和择校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似乎成了一道无解的题。

•教材偏难。要求高,时间短。

•方法不当。普遍,多数老师,尽快解决,有所作为。

•素质教育时间和空间向谁要?——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负效课堂=误人子弟(侮辱、打击、挖苦等导致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无效课堂=目中无人

●低效课堂=知识本位

●有效课堂=学生本位

●高效课堂=主体多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多元智力理论)

高效课堂三层含义:高效率:不是教师教的多,而是基于学生学的多

高效益:正确的方法(填鸭式、灌输式)

高效果:理想的结果

治愈民族教育之“课堂并发症”

语文教学现状我的窗外长着一颗杨树:

1、有一颗杨树长在我的窗外。

2、隔窗望去有一颗杨树。

3、我看见窗外有一颗杨树。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语文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下,在政治性、“工具论”和科学主义认知下的语文教育,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活动都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都不是他们内在的需要。师生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他们的言语活动,没有内在的自由、真实的自我,有的只是精神的折磨和摧残。他们参与语文教学的“外在的”活动越多,离自己自由真实的言语生命越远。等到他们习惯于这种“外在的”“异化”的言语活动后,悲剧就发生了:动物的生存性需要变成了“人”的“内在的”需要,而“人”的“内在的”存在性需要,成为动物的生存性需要。这种“外化”和“异化”的教学活动,最终导致的是自身的丧失、自由的言语生命的泯灭,师生同归于尽。

●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最不愿意学、最痛恨的学科,语文教育为千夫所指,原因盖出于此。

•《如果让语文老师去放牛》

•如果让一位语文教师去放牛,他会拔起一根青草,向着牛群不停地发话:

•“这是什么草?注意,不要乱说——举手回答。”

•“你们以前吃过这种草吗?想不想吃?”

•“好快速地嗅一嗅,告诉我它的气味。”

•“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看看能分几段,每段的作用是什么?”

•“根梢能不能换过来”?……

•“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上,你决定将来怎么办?比如,更加热爱大——自然,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

•结果,许多牛都给饿死了。

•语文教师还在感叹:“真是对牛弹琴!”

•李希贵:语文教学的三个怪现象

•《没有教师的语文课》:高密中学的两个班级,因为特殊原因一直没有配备语文教师,于是整整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都是在学生自修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通过上阅览室读书、上图书馆借书等方式来自学语文课程。一个学期下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期末语文考试中,这两个班级的基础知识部分并不比平行班差,而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成绩还比平行班略胜一筹。这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感到十分尴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