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内容:课本第18页例1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5米、宽4米、高4米(2)棱长5厘米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1、出示例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对照公式,问:这里的长×宽和棱长×棱长分别求的是什么?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2、小组讨论;如果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如果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教师板书完整。

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三、巩固提高1、做练习四第5题学生分析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做练习四第7题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练习四第4、8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使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实际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理解不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体积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体积计算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体积的概念,解释体积的意义。

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体积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体积的概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数学教案一、基本信息•教材版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题名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学科:数学•课时数:1课时•授课时间:40分钟•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2.掌握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1. 复习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用白板或板书再次展示出来。

2. 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他们猜测它们的体积。

然后请学生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3. 讲解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l×w×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a3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问题巩固所学知识: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6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

2.一块正方形木板的边长为10厘米,将它锯成了10个小正方形木块,每个木块的体积相等,求每个小正方形木块的体积。

5.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中的问题,如计算教室中一张桌子的体积、教室的总体积等等。

四、教学重点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2.掌握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五、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实际问题六、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题七、教学过程1. 复习(5分钟)2. 引入(5分钟)3. 讲解(15分钟)4. 练习(10分钟)5. 拓展(5分钟)八、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评价以下几方面:1.板书记录是否准确2.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的能力4.学生不同程度的计算和实践能力九、课后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自主选择物品进行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并写在作业本上•思考去哪些地方可以观察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且掌握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体积时,容易混淆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体积的单位换算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积的概念,明确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熟练运用体积单位换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体积单位换算以及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应用: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通过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1.引入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2.导入求长方形面积的公式S=l×w。

3.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V=S×h。

4.练习:计算不规则长方体的体积。

5.拓展:如何计算两个相邻长方体的共同部分的体积?第三课时:正方体的体积计算1.引入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正方体的体积?2.导入正方形面积公式S=l×l。

3.推导正方体体积公式V=S×l。

4.练习:计算一个变形正方体的体积。

5.拓展:如何通过正方体体积计算边长?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通过图形和实际问题综合练习。

2.常见综合问题:如何计算复杂图形的体积?如何求得另一个未知量?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推导公式,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合作学习法:分小组进行探究性、体验性活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

2.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2.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是继第一课时之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认识,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但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归纳,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属于几何知识范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详细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体积计算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仓库存储货物、水果装箱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物体的体积。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巩固,以及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本节课旨在通过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将体积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总结体积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体积需要计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洗衣机、书桌等物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体积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是本学期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8课时。

教材通过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本节课的体积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能力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积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对体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运用体积知识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在实际操作和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此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对于新的知识能够主动去探索,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物、幻灯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需要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幻灯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操作或者幻灯片,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引入真实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体积时,往往会忽略物体的实际大小,只看到物体的表面积,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实践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真实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体积的计算过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物体的体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现实世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是我们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今天要讲解的是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我准备了一些立体模型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boxes,瓶子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形状,并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接着,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引导同学们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x 高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x 高七、作业设计答案:60cm³答案:216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课堂上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公式的记忆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同学们也可以尝试自己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复杂空间图形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本学期开始的一个新单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

2.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3.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礼物盒、水果箱等,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实物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

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

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2. 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2.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2.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2 学生板书体积公式,并进行解释。

4. 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解决。

4.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布置作业:6.1 教师布置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练习题。

6.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反馈。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6.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趣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1.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1.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追求效率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面积计算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体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由于体积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用的箱子、书本、魔方等。今天我们要学习它们的一个新特性——体积。”
3.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它们各自边长之间的关系。
4.学会使用单位换算,将体积的单位从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进行转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教具、学具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什么是体积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2.教师总结体积的定义:“体积是指一个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同时,板书体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直观演示,建立概念: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手段,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公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体积单位的使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还是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理解体积计算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2.能够灵活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总结,从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2.体积计算公式的挂图。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公式中的各个要素,让学生理解体积计算的原理。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计算公式。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巩固学生对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然而,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积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计算的原理。

3.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体积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体积计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计算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体积计算方法能否应用于其他几何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初步了解了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计算体积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书桌的体积”、“计算水桶的体积”等,引导学生思考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组成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教材、黑板、粉笔、计算器、课件、实物模型等。

2.学生:笔、本子、教材。

教学过程导入1.四分之一的西瓜是长这样的,我们可以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放上图示)进而引出今天的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2.西瓜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V = l × w × h。

3.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它的公式和西瓜是不是很像呢!学习1.学生现在已经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第一步,老师通过教材、课件等形式讲解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V = a³。

3.第二步,在笔记本上,学生计算若干个正方体的体积(选取不同的长(边)、宽(边)、高(边)组合进行计算)。

4.第三步,利用教学实物模型进行教学演示,孩子们可以轻松掌握计算方法。

练习1.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有时候会遇到组合体积的情形,这时,我们可以直接把各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求和即可。

2.在讲解完组合体积后,让学生通过课内练习和课后作业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应用1.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记住公式,还要会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孩子们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2.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寻找实际问题,然后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教学实物模型等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两种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具备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后拓展1.让学生自学相关视频教程。

2.给学生设计一些拓展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围绕学习菜单进行全班交流。
2.通过例9的操作,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自己的猜测和操作前的想法是一样的。
4.学生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字母表示方式。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8分钟)
1.做“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3)百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呢?跟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
(4)如果给你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想象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来吗?一共有多少个?
(5)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呢?尝试概括。
(6)这两个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自写书本P26。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摸。(预设10分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学
资源
学生经验: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的意义,并认识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这是本课得以顺利展开的知识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泥做成的长方体。
学生准备:按小组分别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3.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式子的得数。
作业
设计
课堂作业:(10分钟)
《一课一练》第18页。
★第1、2题。
★★第3、4、5题。
★★★智力冲浪。
家庭作业:
《补充习题》第20页的1、2、3题。
4.让学生阅读后说说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并重点追问每个a³的含义,进一步明确a³的读、写方法。
【版块四】
1.交流时,注意让学生先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再说说分别是怎样列式的。
2.交流时关注学生是怎样得到每个几何体的体积的。如果有学生仍旧是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与用公式计算的方法相比较,强调用公式计算更简便。
(3)怎么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与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何联系?记录在书本表格中。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例10
学习菜单:
(1)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小正方体,各需要多少个?(提示:根据美格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
(2)按自己的想法摆一摆,摆好后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 Nhomakorabea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2分钟)
1.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作业。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0分钟)
1.学习例9
学习菜单:
(1)小组内四人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2)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并记录在表格中。
2.交流预习作业: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提示:关键是看这个长方体中包含多少个1立方厘米,也就是可以将它切成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如果不切开,那么又该如何去求那些物体的体积呢?
【版块二】
1.(1)学生在活动时做适当指导。
(2)提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预习
设计
一、提纲: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3.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的体积是(),棱长是()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平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的体积是()。
4.用橡皮泥做长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二、学习体会。
2.做“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图形的长、宽、高或棱长,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3.做“练一练”第2题。
选择几个式子让学生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独立计算。
4.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读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车厢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版块一】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出示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2.提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操作时作个别指导。
【版块三】
1.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出示个别学生填写的表格,引导学生体会长方体体积的关系与正方体的个数以及与长、宽、高的关系。
3.引导学生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字母表示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