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深化,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思想品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健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由于许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往往限于课堂讲授,感觉枯燥乏味而缺少实际意义,并且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其持无感甚至抵抗态度。

因此,如何将思想品德课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体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难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建立和健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培养思想品德与素质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

具体目的如下:1. 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 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3. 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模式。

4.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实验,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

5. 评价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研究内容1.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介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目标和意义,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阐述。

2.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对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从而逐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生活化教学的联系,并剖析需在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中实现的生活化教学价值观、生活化教学思维、生活化教学方法等概念和方法。

4.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模式。

探讨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法,包括拓宽课程领域、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现等。

《思想品德向生活回归调查活动实践与研究》

《思想品德向生活回归调查活动实践与研究》

思想品德向“生活回归”调查活动实践与研究惠州市汝湖中学政治科组长袁红日为了让思想品德课做到更好地回归生活,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问卷调查活动方面,做了以下的研究和筹备。

一、确定调查活动的目标:通过调查学生在家里做家务、在学校做好事以及在社会参加公益活动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有针对地开展德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认识生活、亲近生活、体验生活,达到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优化生活、升华生活的效果,真正明白并领悟思行结合、回归生活的重要内涵,在家里做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做老师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人民的好公民,成为“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活得明白、活得快乐、活得精彩,过有意义的人生,使思想品德课真实地做到回归生活,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德育作用的实效性。

二、设计调查活动的过程首先,制定切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回归生活”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表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调查我校学生在家里做家务情况、在学校好人好事情况、在社会参加公益情况。

通过这份问卷调查可详细了解学生对这三个方面的思想认识情况,以及在这三个方面的践行情况。

调查表及调查数据如下:其次,由我校政治科组教师选择班级下发问卷调查表,采取不记名的形成,指导学生按个人的认识和实际情况填写,以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再次,对回收问卷调查表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各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并且,在科组会议中,各老师对问卷调查完成情况进行工作汇报。

最后,结合各老师的汇报结果,对全校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得出书面材料,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应用,指导教学。

三、在调查活动,获得以下成果:(一)对调查数据分析后,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得出共同认识:在家庭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有分担家务。

部分学生表示是出于为父母分担的原因,自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做饭、洗衣服等,在做家务方面有一定的自觉性,并能通过做家务来感恩、孝敬父母。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最广阔、包容万象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知和深刻的认知。

让教学充分地联系生活,这也是当前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生活化教学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教育理念。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1.学科性质的特殊性。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虽然与语数外同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同语数外等文化性课程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时,并不只是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点,更不是简单的了解和背诵知识就能完成教学目标,而是要发自内心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启发。

简单来说,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学科,是为学生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

既然要为学生提供人生的指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不能不引入生活的具体情境,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普及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的大背景中去。

2.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道德与法治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譬如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学生应该如何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要遇到、真真切切关心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不谈实际,否则这样的教学便不够深入透彻,更遑论令学生受益了。

3.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生动有效,是否能够令学生终生受益。

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必然是要放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去完成的。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高度共鸣和自觉反思,才能从内心修正态度与三观,养成健全人格,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帮助自己锤炼精彩人生。

4.学生认知水平。

任何教学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否则这种教学就是盲目的,是低效的。

而低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也非常有限,假如教师只是单纯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那么教学就显得生硬干瘪,学生没有实感,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想、这样做,理解不够深入,那么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都会一并受到影响。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各位老师、各位同行:这里我要做的不是规范的学术报告,重要是向大家报告请示思想品格课题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

别的,探讨本课题组研讨工作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成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题研讨所做的工作本课题自开展以来,我们以课题研讨的“目的”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讨工作,具体如下:(一)学习教学理论,进步理论素养。

增强理论学习,不竭晋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改变教学不雅念,是我们一直保持的信心。

我们组织教师有目标地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更新和进步。

同时,我们还开展一些经验交换会,缭绕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交换。

为了及时懂得教修改向,获取最新教导信息,我们还组织恰当的外出学习。

别的,课题组还保持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新课标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期潮流。

学习的书籍有《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课堂教学论》----(二)理论联合实践,寻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讨的最终目标是成长学生、成绩教师。

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联合课题研讨的目的,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讨运动。

别的,因为扎实的教学基础功是教学艺术的基本,而创新教学方式更是教导的性命线,如果课堂教学后果不睬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才能。

因此,我们每学期都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及说课大赛,以此来激励课题组教师勇敢演讲新教法,尽力加强教研课改才能。

通过上述运动,教师们达成了共鸣:①好的思想品格课必然要与学生的生涯相接洽,但又不克不及让生涯替代思想品格课;②教师的语言要科学、规范,要有美感并富有鼓励性,教师平时要擅长博览群书,以进步自身的人文素养;③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并研讨“评价”,要让学生学汇合理评价本身和他人,以施展评价的鼓励机制。

课题组积极把研讨的结果向外推广。

2月份,吉留祥、杨义平老师的全市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室引导的高度评价。

3月份,刘美珍老师送课下乡。

别的,课题组把九年级思想品格所有科目制造成多媒体帮助教学课件放在二中网上,与全省思想品格老师共享交换。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德 》 堂 的 注 意 点 课
关 键 词 : 思 想 品德 》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回 归 生活
《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 想 品 德 》 程 的性 质 作 了 明 思 对 思 课 确 、恰 当的 表述 : 本课 程 是 为 了初 中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健 康 发 展 “ 奠定 基 础 的 一 门综 合 性 的必 修 课程 。 《 ” 思想 品德 》 程 主 要 有 课 思 想性 、 文性 、 践 性 和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些 特 点决 定 了 教 人 实 这 学 中不 能单 纯 依 靠 课 堂 的 书 本 知识 教学 ,必 须 带 领 学 生 走 向 社会 、 向生活 ; 立 “ 走 树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教 育 观 念 ; 视 学 科 知 重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经 验 的 整 合 ; 调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 强 探 学 强 增 究 和创 新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学 发 力 ; 养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些 知 识 的 掌握 、 培 这 能力 的培 养 、 价 值 观 的 树立 不 可 能 单 纯 依 靠 教 师 的 单 向 灌输 ,而应 更 多地 由 学 生 自主建 构 , 自主体 验 。 新 一轮 的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就 是 让课 程 回 归 生 活 ,让 课 程 联 系 生 活 , 课 程 关 怀 学 生 , 课 程 走 近学 生 。这些 为教 师有 让 让 效 进 行 《 想 品德 》 堂 教 学 提 供 了 工作 平 台 。然 而 受 传统 教 思 课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 们 不 难 发 现 : 统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过 于 追 求 我 传 理 性 化 . 面 强 调 道 德 观 念 的 灌 输 和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 , 略 片 忽 了学 生作 为 生命 个 体 本 身 的 情 感 需 求 , 忽视 了 学 生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疏 离 了学 生 所处 的 现 实 生 活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教 也 “ 育 只有 通 过 生 活 才 能 产 生 作 用 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 因此 , 建 构 生 活 化 的 《 想 品 德 》 堂 , 顺 应 新 课 改 ,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思 课 是 调 主体 性 的 多 样 化 的 学 习 方 式 , 让 《 想 品 德 》 堂 回 归 生 活 是 思 课 的必 然 要 求 。 怎样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力 ” 在 《 想 品 德 》 中 体 让 , 思 课 现“ 活化” 生 的理 念 . 高 课 堂 的生 活 质 量 , 足 学 生 对 “ 种 提 满 各 生 活 的关 切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来 着 手 实 施 。 教 师 定位 : 听 与 共舞 。 倾 从 本 质 来 看 , 堂 教 学 意 味 着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 味 着 人 人 课 意 参 与 , 等 对 话 。然 而 ,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实 际 平 在 师 上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关 系 。 教 师 不 仅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者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学 内容 的制 定 者 和 学 生 学 习 成 绩 的评 判 教 者 , 且 是绝 对 的权 威 。由 于对 教 师 “ 威 ” 过 分 强 调 , 常 而 权 的 通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 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 讲 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 时, 我收集全班 学生的全 家福 , 利用多媒 体进 行播放 。教师还可 以运用座谈 、 讨论 、 游戏 等形式 , 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同时 , 培养
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 。 在学 习《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 一课时 , 当师生共 同进入新课学 习后 ,师生之间就开始以拉家常的形 式 开展 教学活动 , 围绕 “ 你在公共 场合 ……” 这一 主 题, 让学生谈谈 各 自的做法 。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 , 教师也加入进 去。在 和学生谈 的过程 中, 教师 引导他 们分析不 同的做法体现 了不 同的思维方 式 , 并分析哪些做法是亲社会行为 ,让每个学 生从 内心 真正体验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社会是 我们共 同 生 活的“ 大家庭” , 如果 每个 人都能多一 点爱心 和奉 献,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下来 , 师生 始终 是在一 种 民主 、 宽松 、 和谐 的教 学环境 中进行 的 , 学 生都积极 、 主动地参 与教学活动 , 这样会 获得 良好 的 教学效果 。 实践表 明: 学生 在宽松 、 民主 、 和谐 的环境里 , 在 平等友爱 的师生关系 中, 其思想开放 、 思维会较 为活 跃 ,容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容易发现问题 和提 出问 题, 容易获得创 造性 的思维成果 , 这时学生 的情绪容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 使 教 学 活 动 更 贴 近 生 活
思品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著名教育家 杜威说过 : “ 教育 即生活 。 ” 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 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 ,结合他们现实生活 中实际存在 的 问题 , 关 注身边 的热点 、 焦点 , 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 , 共 同研究学习主题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 经验 , 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 。 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课余 时间观看 《 焦点访谈》 《 社会与法》 《 新闻联播》等节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学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学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学 生学 习 , 又可 以增 进 家 庭 和 睦 。岂不 一 举 两 得 !当然
四 、 用 多种 形 式 。 强 口语训 练 利 加 英 语 口语 交 际 的训 练 可 以 在 生 活 实 践 中 进 行 , 它
师生 配合是 使 学生 英语 口语 交 际 能力 提 高 的主要 途
径。
的训 练方式 是丰富多彩 的 ,训练 的时空也是不受 限制
【 教法研究】
让 生 活 走进 课 堂
— —
让教 学 回 归生 活
初 中思 想 品德 课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初 探
唐 凤 成
( 湖南永州零 陵区大庆坪 乡中学 , 湖南
永州
452 ) 2 0 2
摘要 : 中思想品德教 学应走进 学生的 日常生活 , 初 融入 生动的生活场 景, 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 的话题 , 实 在 际教 学中创设 生活情境 , 合理取舍教 材 内容 , 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社会 生活的要 求和规 范, 帮 过一种积极健康的 生 活, 达到全面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升教育教 学质量之 目的。这要 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 让学生贴近生活 ; 创
设 情 境 , 学 生体 验 生 活 ; 与 实践 , 学 生 感 悟 生 活 ; 学 评 价 生 活化 , 学 生 享 受 生 活。 让 参 让 教 让 关键词 : 思想 品 德课 ; 堂教 学 ; 课 生活
随着教育改革 的进 一步深入 ,走 出校 门 ,走 向社 会 ,把书本知识 与社会 实践相结合 ,与学生实 际相结 合, 全面提 高学生 的整体素 质 , 正成 为全社会 的共识 。 《 思想 品德课 程标 准》 强调 “ 的思想 品德是 通过 对生 人 活的认识 和实践逐步形成 的” 这要求教 师在思想 品德 。 教学 中走 进生活 , 融人 生活 , 取学 生关注 的话题 , 选 结 合 实际生活中存 在的问题 , 创设生 活情境 , 合理 取舍教 材,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 活的要求 和规 范 , 让正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开题以来所做的工作(一)建立课题组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由吉留祥老师为本课题组组长,杨义萍老师为副组长,由黄琴华、袁冬华、刘美珍、吴冬伟、徐铁军等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老师为课题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这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课题组的计划,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成文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在课题组会议上通过,让全体成员明确目的和要求。

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深入学习,提高素质围绕本课题,我们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学习,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XX年年秋学期,课题组成员赴常州清潭中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在2019年暑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又在教研室冯东生主任指导下,开展2019年中考试题赏析活动。

进一步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围绕这个课题,我们开展了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反思评比,还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评比工作。

通过教研活动,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改变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解学生课题实验中的成长及存在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时间:2011年9月5日
地点:中学部政治办公室
参加人:全体课题组成员
议题:课题中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课题组第三次会议中有老师提出来对在开后后的研究方面做一次协调讨论,主要解决在假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案。

让假期的工作在血厚得到巩固和提高。

课题的研究中,许多理念在七年级的高效课堂改革中得到了体现。

在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主要计划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称为课堂主人。

通过预习案、导学案、课后案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的从生活中、从身边来理解知识,让思想品德课真正的回归到生活。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中,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生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的随意化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小组之间的评价还不够科学化。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打算在七年级高效课堂的这个试验田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邓正立。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品课如何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品课如何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品课如何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初探内容摘要:文章紧扣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从日常教学活动的形式、方法的多样性出发,对学生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及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了简明的阐述:从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感受自我教育的氛围;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服务社会,初步感悟人生的价值等角度作了简述。

文章还就开展活动必须注重把时代要求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知与行结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内心的道德需求、生活需要相结合;把教育引导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让学生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结合我在初中的教学实践,就平时采用的几种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活动中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根据新课程要求,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内容及其丰富,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校内到校外,易操作的原则,在平时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日常教学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

在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来讲评生活事例,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内容要真、准、新,并作简要的评论,发布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然后再经过点评、讨论,以达到共识。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方案。

这个方案可是我积累了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血结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探讨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以实现这一目标。

二、研究目标1.分析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

3.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1.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3)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

2.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途径(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1)引入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代入感。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与实践。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一定范围内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看法。

3.实证研究法:在实验班级中尝试实施本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框架。

2.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状。

3.第三阶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教学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六、预期成果1.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回归生活 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

回归生活 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
四、 “ 化 空大 ” “ 小 ” 为 妙
我 们 现 行 的 小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材 中 , 学 生 提 供 的 人 给 物 和 事 例 因 为 要 考 虑 大 部 分 学 生 的学 习 起 点 , 因此 是 比 较 大 的 , 能体 现 贴 近 小 学 生 的 实 际 生 活 , 时 候 就 需 不 这
要 我 们进 行 由 大 变 小 的 处 理 , 教 学 内 容 贴 近 学 生 的生 让
活。
例 如 , 教 学 《 世 界 充 满 爱 》 课 , 一课 的 主 要 在 让 一 这
教 学 目标 是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国 际主 义精 神 , 材 中给 学 生 教 提 供 的人 物 学 习榜 样 是 罗盛 教 等 这 些 英 雄 人 物 。可 想 而 知 , 样 的 教 学 目标 和 内容 对 于 新 世 纪 的 学 生 来说 是 太 这
生 学 习 起 来 是 比较 困难 的 , 时 候 我 们 就 需 要 对 教 材 内 这
静 态 的 品 德 教 学最 重 要 的 目标 是 让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品 德行 为 , 因此 要 化 静 为 动 , 教 学 时 最 重要 的 是 要 让 学 在 生做 到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 别 强调 了学 生 在课 外要 自觉 尊 特
小学 思 想 品德 课 《 程 标 准 》 课 强
调 :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要 紧 密 联 系 学 “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和社 会 实 际 , 分 发 挥 充 学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在 , 学 思 想 品 现 小
德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不 高 的 … 个 重 要 的

化 抽 象为 具 体
小 学 生 由于 年 龄 还 比较 小 , 们 的思 维 水 平 尚处 在 他 形象思维为主阶段 , 抽象思维还不是上 的部 分教 学 内 容 却 以图 表 形 式 、 据 数 对 比等 比较 抽 象 的形 式 让 学 生 学 习 , 样 的 教 学 内容 学 这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中期报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中期报告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中期报告“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中期报告一、自题目开始以来所做的工作(a)成立研究小组为了顺利开展此项研究,我们成立了以纪留香为组长,杨为副组长,黄、袁东华、吴东伟、等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为主要研究人员的组织管理机构,使得此项研究的完成有了很强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课题组的方案,在充分论证课题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写成《“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并多次修改完善研究方案,使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研究思路,并在课题组会议上通过,让全体成员明确目的和要求。

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深入学习,提高素质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培训和学习,统一了课题组对课题中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安排了具体的职责分工,使研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支持,独立工作,为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供了保障。

使研究工作不仅科学合理,而且培养了一批教师,提高了他们的教育和科研能力。

XX秋季学期,课题组成员前往常州青坛中学参加教学研讨会。

新版暑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在教研室主任冯东生的带领下,进行了新版试题赏析。

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论文评价、教学反思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

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打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改变抽象空洞的说教式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增添时代之源和生活的活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活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生活。

(5)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科实验的成长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成果研究小组围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数据库。

名单如下:1.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共有35个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活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最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回归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研究,回归,实施方法,评估,意义,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生活实践的体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回归生活实践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实践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

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化、人本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文化、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

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

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三、课题研究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1、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2、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

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做人”、“怎样竞争”、“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进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学的道德观,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3、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学校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① 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

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

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

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

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

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②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

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③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

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

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五、研究的方法①理论研究:邀请专家作理论讲座;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②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时的问卷调查。

③行动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始行动(观察、记录),进而作出评价(分析、归纳)。

④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发布或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与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实证研究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法。

通过理论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研究能力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等)。

②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都参加过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并都获奖,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匀已参加过二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匀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2、时间保证本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3、设备保障学校先后组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购置了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今年学校已投重资组建了校园网;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二百余册,供实验教师借阅;课题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七、课题实施计划1、准备阶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6月①课题研究网络组建;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③学习相关课程理论;2、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①策略研究;②分专题开展行动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0月①课题总结报告。

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③完成与品德教材配套的课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总结报告2、教师专题论文集(论文、教学随想、教学日记)3、思想品德课教案集(初中各年级,word形式)4、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集(初中各年级,ppt形式)5、与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学视频(初中各年级,avi、wmv、rm等形式)附:主要参考文献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教学行为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③《"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叶澜原载《山西教育》④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