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1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 介绍中华文明的发源地2. 讲解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3. 分析中华文明形成的原因二、第二课:古代我国的山水之间1. 讲解古代我国的地理环境2. 分析山水对古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 讨论我国山水画的意义三、第三课:大禹治水1. 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2. 讨论大禹治水对我国的意义3. 分析大禹治水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四、第四课:商朝与商文化1. 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2. 讲解商文化的特点3. 分析商朝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五、第五课:商朝的政治与社会1. 探讨商朝的政治制度2. 分析商朝社会的等级结构3. 讨论商朝的经济发展六、第六课:商朝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讲解商朝的科学技术水平2. 探讨商朝的思想文化特点3. 分析商朝的文化遗产七、第七课:周朝的建立与文化1. 介绍周朝的建立过程2. 订正周朝的文化特点3. 分析周朝的政治制度八、第八课:春秋时期的政治改革1. 讲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改革2. 探讨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3. 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九、第九课:战国时期的变革1. 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讨论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3. 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十、第十课:战国时期的思想1. 探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2. 分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特点3. 讨论战国时期的学术成就十一、第十一课: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大业1. 介绍秦朝的建立过程2. 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3. 分析秦朝的统一大业的影响总结:本篇文章围绕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深入挖掘了每一课的重要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有所收获。
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规划未来的学科。
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各个阶段,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到秦朝的统一大业,每一篇课文都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铲除“异姓王”。 汉景帝平息了七王之乱。汉武帝刘彻时,进 入鼎盛。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在长安(西安)兴办太学。“施 主父之册”,颁布推恩令,又取消了一些王、 侯的资格,彻底解决王国问题。规定货币 (“五铢”钱)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 家垄断经营。打败匈奴后,设置“河西四 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加强对 五岭以南的管辖。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 朝的统治,赐予滇王一枚“滇王之印”。赐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铜时代: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虽进入铁器时 代,但青铜制作业仍很发达。青铜器物种类 繁多。青铜艺术精美绝伦。司母戊鼎代表了 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四羊方尊堪称青铜 器中的精品。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 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具有无 穷的艺术魅力。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取得政治主动权。“唯才是举”,网 罗了大批人才。刘备三顾茅庐,卧龙出山。 200年,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基本统一北方。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赤 壁之战。三分天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 胁迫汉献帝退位,称帝,国号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蜀)。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吴,都建业(南京)。 随着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诸葛亮治蜀,联吴制魏。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从东汉末年起,五胡(匈奴、鲜卑、氐、羯、 羌)纷纷内迁。北朝时,以鲜卑族拓跋部影 响最大。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趋势增 强。孝文帝改革: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 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 和官吏的官吏;迁移都城(平城-洛阳);大 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 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完善 学校教育制度。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的过程。汉人胡食,胡人汉服。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
三、学法指导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黄河流域有半坡,房屋样式半地穴。
鱼纹彩陶种植粟,纺轮说明能织布。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挖掘水井种水稻,干栏房屋人们住。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知识梳理1.炎黄联盟(1)远古传说: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
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部落: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战争: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相传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3.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
为抵御共同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石器时代的工具与生活方式- 火的使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农业革命-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作物的种植与畜牧业的兴起- 农业对人类定居生活的影响3. 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与金字塔- 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城市规划与建筑- 早期的文字系统- 古代中国文明- 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 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贸易路线- 文化交流的方式与影响 - 语言与宗教的传播2. 战争与征服- 古代战争的特点- 著名的征服者与战争- 征服对文明的影响三、古代文明的遗产1. 文化遗产- 建筑艺术- 文学与哲学- 科学与技术2. 宗教与哲学思想- 古代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 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影响3. 法律与社会制度- 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 社会结构与阶级制度四、历史学习的方法与重要性1. 历史学习的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 历史事件的年代学研究- 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2. 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历史意识的培养- 从历史中学习与借鉴- 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可能包含的知识点的结构。
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应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所使用的教科书来确定。
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应该详细研究每个主题,并提供具体的历史事实、例子和案例研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2、分析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3、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国旗、国歌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这一课。
活动2【讲授】出示目标1、了解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2、分析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3、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活动3【练习】自主学习(一)、第一届政协会议1、时间:2、地点:;3、内容:4、国家性质:(二)、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1)、时间:(2)、地点:;(3)、内容:2、开国大典(1)、时间:(2)、人数:(3)、地点:;(4)、内容: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2)、国际:(三)、西藏的和平解放1、时间:2、地方代表:3、意义: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列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
3、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联系有关史实,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活动5【导入】展示点拨1、答: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答:①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以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⑥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⑦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章复习资料PPT课件
1、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长江流域和 黄河流域;
2、两者的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居 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是半 地穴式房屋;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 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4、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普遍使用 弓箭
探究比较:
• 为什么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
民的房屋建筑不同?
• 为什么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
a、手脚分工明显。 b、能够、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e、平均分配消费品
三 山顶洞人
1、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2、年代: 距今约三万年 3、特点: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A、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B、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C、交换物品。
D、缝制衣服,有了初级的审美观
E,群居生活,出现氏族社会。 F、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氏族社会: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 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 共同享有食物)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代表文化 距今年代 体态特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北京人
约70— 20万年
D、窖穴、房屋、纺轮—— 原始手工业:盖屋、制彩陶、纺 织、制衣
E、注意:
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 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1)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 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 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2)他们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 渔叉、渔钩打猎捕鱼;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 是否使用打制石器 C、能否使用天然火 D 懂不懂磨制石器
3.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 )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起源1.人类起源和古代文明的定义-人类起源理论:直立人、直立智人、新人、非洲起源等-文明的定义:农业革命、城市化、文字、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等2.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生活方式:捕猎采集、制造简单工具等-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生活方式:农业、盖房、制陶、纺织等3.大河流域文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兴起:农业定居、城市化、文字、政治组织等-夏、商、周的兴衰:夏代的传说、商代的兴起和灭亡、周代的分封制度等第二章古代希腊文明1.希腊城邦的兴起-城邦的定义和特点:城市国家、独立政治、不同政治体制等-希腊城邦的代表:雅典、斯巴达等2.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公民、会议、公决、陪审团等-斯巴达的军事特色:士兵、培养方式、军事实力等3.希腊的文化成就-文化领域的发展:哲学、科学、历史学、戏剧等-希腊艺术的特点:雕塑、建筑、绘画等第三章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地理环境与早期居民-印度的地理特点:横贯半岛的山脉、恒河与孟加拉湾等-印度早期居民的特点:印度-雅利安人的移民、种族融合等2.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吠陀时代的特点:宗教经典、牧人部落社会等-种姓制度的特点:四种姓和贱民等级、职业的限制等3.摩揭陀王朝与佛教的兴起-摩揭陀王朝的特点:统一印度、政治等-佛教的创立和发展:释迦牟尼、四圣谛、八正道等第四章古代中国文明1.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中华民族的形成等-夏朝与商朝的兴衰:夏代的传说、商代的兴起和灭亡等2.周朝的兴起和分封制度-周朝的兴起和政治:商朝的灭亡、周公旦的功绩、周王室的衰落等-分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的目的和影响等3.戰國時期与思想家的兴起-戰國时期的战争与分裂:周朝的衰落、诸侯国的争霸等-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4.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政治:秦朝的建立、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郡县制、中央集权、焚书坑儒等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古代中国、希腊和印度的文化特点与重要事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七班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半坡人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2、汤灭夏, 建立商朝, 盘庚迁殷后, 商朝统治稳定。
P213、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 建立周朝, 定都镐。
P234、西周实行分封制, 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5、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P24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 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9、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 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1.(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女真崛起的基本情况。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读教材,总结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金灭辽及北宋(一)灭辽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宋金对峙形势图)2.提出问题:图中金灭辽的基本概况教师指出:女真崛起之时,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遣使与金相约夹攻辽朝。
1125年,辽被金灭亡。
(二)灭北宋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讲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3.(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目标导学三南宋的偏安1.(多媒体出示问题:南宋的建立情况)教师讲述: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
(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多媒体出示岳飞图像)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岳飞抗金的成果答案提示:①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
- 早期人类包括澳洲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
2.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 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从而定居下来。
3. 古代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
- 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即现今的伊拉克地区。
-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
- 古中华文明:黄河流域。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 周朝:实行分封制,形成了诸侯国。
2.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士大夫。
-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经济:- 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 铁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手工业与商业:- 手工业逐渐发展,出现了丝织、陶瓷等行业。
- 商业活动开始兴盛,形成了市场和货币经济。
3. 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 诗歌、哲学、历史等文化成果丰富。
四、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1. 社会结构:- 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 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2. 宗教与哲学:- 儒家思想:孔子的“仁爱”和“礼”的教导。
- 道家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主张顺应自然。
-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艺术与娱乐:- 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 棋类、武术等娱乐活动。
五、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1. 丝绸之路:- 连接中国与西域、欧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商品的交流。
2. 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中国古代文明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吸收和融合。
- 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特色。
六、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初一上册历史重点知识
初一上册历史重点知识一、史前文明与早期国家史前文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则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并出现农业和畜牧业。
早期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文明时代,出现早期国家。
这些国家一般以城市为中心,有相对完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二、夏商西周时期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并留下了丰富的甲骨文资料。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中心,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严密的政治网络。
同时,西周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出现了《周易》、《诗经》等经典著作。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但文化繁荣的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等政治势力。
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
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更为分裂但社会变革深刻的时期。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汉朝:公元前202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如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开通丝绸之路等。
同时,汉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史记》、《汉书》等重要著作。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古代我国的原始社会1. 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1. 采集、狩猎、渔猎、简单的农业生产2. 社会分工的形成2. 原始社会的居住和生活1. 居住在洞穴、树林、山洼中2. 使用石器、木器3. 原始社会的家长制和部落制4. 《尚书》中记载的对原始社会的描述「十年炙,乃肉;汤在旨,其父受命,其年可迁。
」5. 资料的发现、考古学等帮助我们了解原始社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古代我国的原始社会开始,着重分析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居住和生活方式、家长制和部落制以及《尚书》中的描述,探讨古代我国社会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对今天社会的影响。
1. 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古代我国的原始社会以采集、狩猎、渔猎和简单的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活动。
这些生产活动在当时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形成,为后来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原始社会的居住和生活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居住在洞穴、树林、山洼中,使用石器、木器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这种居住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生活状态,也为后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3. 原始社会的家长制和部落制家长制和部落制是古代我国原始社会的一大特点。
家长制体现了家族的尊重和权威,部落制则促进了部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这两种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为古代我国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也影响了后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4. 《尚书》中记载的对原始社会的描述《尚书》中对原始社会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我国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特征,也可以为今天社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总结回顾古代我国的原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起点,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后来社会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居住和生活方式、家长制和部落制以及《尚书》中的描述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古代我国社会的起源和演变,也可以为今天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难点突破】1.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多沿江、沿河分布(集中于黄河、长江流域。
)2.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3.化石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什么作用?①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②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4.北京人的进化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保留了猿的特征)5.归纳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①分布范围广泛,多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②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原始农业的发展。
6.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人类怎样的智慧?①南北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采取干栏式可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②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7.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彩陶8.中华文明的特征?多元一体9.举例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的历史依据。
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都出现了宫殿等大型公共建筑。
同时根据遗址墓葬区的随葬品可知已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10.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1.分封制有何特点?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2.礼乐制度的作用?它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等级制度,有利于维护西周政治稳定。
3.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4.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他们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都是因统治者实施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1-10课)知识点汇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启示:人类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9000-7000年前(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阪泉之战:黄帝与炎帝在阪泉大战一场,炎帝败,后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3.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4.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三、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1.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人2.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3.继黄帝后,禅让制推选出的首领有:尧—舜—禹4.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5.禹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典型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七年级历史上册1-7课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背景: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情况,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禁烟。
2、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1839年6月)——直接原因(导火线)(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经过: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逼天津——占香港岛——虎门之战关天培战死——进吴淞(陈化成牺牲)——到南京(清政府屈服)4、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主观原因);封建制度落后(根原);国力衰落;经济、科技、军事落后;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原因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2、主犯—英法联军帮凶—美国、俄国3、经过:第一阶段: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天津条约》第二阶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北京条约》4、条约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七年级历史第1课
七年级历史第1课一、元谋人。
1. 发现地点。
- 云南省元谋县。
2. 生活年代。
- 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 生产生活状况。
- 能够制作工具,使用粗糙的石器(打制石器)。
二、北京人。
1. 发现地点。
-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 生活年代。
- 距今约70 - 20万年。
3. 体质特征。
-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
但他们的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
4. 生产生活状况。
- 工具制造: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这些石器是通过敲打、碰撞等简单方法制成的。
- 用火情况: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意义重大,它可以用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
这改善了北京人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 居住情况:过着群居生活,因为当时的环境险恶,单个人很难生存,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三、山顶洞人。
1. 发现地点。
-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 生活年代。
- 距今约3万年。
3. 体质特征。
-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 生产生活状况。
- 工具制造: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例如他们可以把兽骨、贝壳等磨制成装饰品。
-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这比北京人只能保存火种有了更大的进步。
- 生活方式: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是亲属,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
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七年级历史1到8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到8课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一共有八个课时,本文将针对这八个课时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总结。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起源和进化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等重要时代的出现和演变。
学生需要理解人类社会的三大特征:生产力、阶级和国家。
第二课:古代华夏文明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华夏文明的形成、演变和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夏、商、周三大朝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以及青铜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演变和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制度、哲学、艺术、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课:中世纪欧洲文明本课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形成、演变和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课:中国古代经济文明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形成、演变和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商品经济、商业、手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课:欧洲中世纪经济文明本课主要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经济文明的形成、演变和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制度、商业、手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课:大航海时代本课主要介绍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学生需要学习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动因、航海家、航线、成果以及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第八课:近代中国和世界本课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
学生需要学习清政府的改革、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世界两次大战以及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内容。
总体来说,七年级历史课程比较全面,既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也包括了世界史,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同时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狈为奸:秦二世和赵高 指鹿为马:秦二世和赵高 揭竿起义:陈胜和吴广 10 西汉是谁建立?定都何处?“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那 么,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汉是刘邦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定都长安。“文景之治”产生的原因是(1) 西汉初年, 经济萧条;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 汉景帝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农民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 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4)文景时 期,重视“以德化民”。 11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措施和意义各是什么? 答:原因 :(1)客观上: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期的大一统打下基础) (2)主观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 (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 家学说作为 封建正统思想, 持法家, 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 均受到排斥; (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4)军事上:反击匈奴, 巩固了三国的大统一。 意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2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 现。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 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13 匈奴族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民族。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什么?秦汉 之际该首领是谁?他有什么行为?该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单于。秦汉之际该首领是冒顿单于。他第一次统一了 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贡献:(1)匈奴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 祖国的北疆;(2)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 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14 西汉初期, 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 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汉武帝是怎样取得出击匈奴的胜利的? 答:西汉初期,经济萧条,无力对匈奴展开反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有能 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汉武帝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对匈奴发动大规模 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 119 年又派大将将匈奴经过漠北战 役的沉痛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雕对抗,部队匈奴人开始西迁。 15《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0 第 2 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景象应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后? 答:应发生在昭君出塞之后。 (2)当时的匈奴单于是谁?西汉皇帝是谁? 答:当时的匈奴单于是呼韩单于。西汉皇帝是汉元帝。 (3)材料所描述的景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材料所描述的景象说明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 济文化交流。 17 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你能说明原因吗? 答:相同点: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 系; 不同点:不同的是前者是被动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 原因:因为汗初经济萧条,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武帝时,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意与汉朝和亲。 18、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及其历 史作用各是什么? 答: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第一次:(1)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2)时间:公元前 138 年。 历史作用: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 的愿望,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流打下基础。 第二次:(1)目的:与西域各国通好。 (2)时间:公元前 119 年 (3)历史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 化的交流, 并使西汉在公元前 60 年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 19、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 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答: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 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价值和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 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0、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中原地区,张骞出使西域后,你的生活会有什 么变化?如果你想去西亚商,从中原地区带什么物品,应该怎么走? 答:如果我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中原地区,张骞出使西域后,我会吃到来自西域 的葡萄、石榴、核挑、苜蓿 ,还可看到汗血宝马等良种马。如果我想去西亚经 商,从中原地区带些丝,应该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 转运到欧洲。 21、秦汉时期,我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其中领先世界水平的有哪些? 科技成就;造纸术 数学 天文学 医学 领先世界水平:造纸术 数学 地动仪 华佗的麻沸散
本文由飒爽无厘头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七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上)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由谁何时建立?都城定 在何处? 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由秦王赢政在公元前 221 年建立。都城定在咸阳。 2 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 答:(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 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统一 的规定;(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分布焚书令,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 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3 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此制度的基本 内容如何?秦始皇推行这一制度对巩固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重要特征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内容:(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 皇帝决断:(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意义:加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全国大统 一。 4 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及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起止点:西起临洮 ,东到辽 东。 5 列举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答: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6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领导人、时间、地点、起义军 建立权政的地点及历史作用各是什么? 答:爆发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 残酷 e.秦二世更加残暴。 (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 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被迫举行 起义。 时间:公元前 209 年。地点:大泽乡。 政权的地点:陈建; 政权: 张楚; 历史作用: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 残暴的统治。 7 秦末农民战争击败秦军主力的是谁领导的何战役?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哪支农 民起义军?秦朝共存在多少年? 答:是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的农民起义军。秦朝共存在 15 年。 8“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 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陈胜说的。这句话是在公元前 209 年(或秦朝末期)陈胜、吴广 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 者要被处斩的情况下由陈胜提出的。 在当时起了振奋人心, 号召大家起义的作用。 9 列举五个与秦汉有关的成语及该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焚书坑儒::秦始皇、李斯、儒生 巨鹿之战: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