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鹤楼送别说课稿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2024黄鹤楼送别说课稿范文

2024黄鹤楼送别说课稿范文

2024黄鹤楼送别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黄鹤楼送别》,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黄鹤楼送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诗歌鉴赏和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2024黄鹤楼送别》这篇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和解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诗歌对情感的表达和塑造的独特魅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2024黄鹤楼送别》的意境与主题,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解读能力。

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和表达来培养语言艺术的审美情操。

二、说教法学法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因此在进行《2024黄鹤楼送别》的教学时,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感教育法和启发引导法,学法是感悟体验法和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文的分析和解读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参与,所以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会通过放映一段关于黄鹤楼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引入《2024黄鹤楼送别》的内容做铺垫。

然后,我会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离别经历,并与他们分享我的一个离别故事,以此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环节二、课文导读与理解我会给学生简要介绍《2024黄鹤楼送别》的背景和作者,然后通过阅读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预测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帮助他们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环节三、韵律欣赏与鉴赏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我会借助音频素材和诗歌朗诵,让学生聆听《2024黄鹤楼送别》的朗诵和吟唱,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性。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精选5篇)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精选5篇)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精选5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1一、说教材《黄鹤楼送别》是国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5 课,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诗兼美,诗文互照,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对象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来理解、欣赏文本,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积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__的教学训练重点是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二、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熟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了解大意。

课始,我直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

(二)诗文对照,初步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课文的不同点,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请学生读课文,并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2、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小学课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小学课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小学课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课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小学课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课文《黄鹤楼送别》说课稿1一、说教材《黄鹤楼送别》是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走进名著”里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学重点:鉴于本课文包诗的特殊文体,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教学难点:感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学时,我把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全过程。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采取朗读感悟、启发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

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主要以“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展示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赛读、配乐读、整体诵读”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想象情境,使学生不但能从读中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三下古诗两首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提纲

三下古诗两首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提纲

三下古诗两首语文黄鹤楼送别3 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要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正确认读本课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3. 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1.正确认读本课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古诗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说说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2.师:同学们,相聚是美好的,而分别总是令人伤感的。

在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用古诗来抒发这离别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属于“文包诗”的形式。

板书课题,读题。

3.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

(1)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是为谁而写的?为什么而写?它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简介:黄鹤楼和广陵的资料:(3)介绍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背景资料。

过渡:知道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情景吗?就让我们认真学一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提示: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词语:暮春三月孟浩然满饮此杯暂时友谊唯一(2)指名分段读文,指导读通长句。

(3)再读课文,理解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了这篇课文,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时间) _____ (谁) ___________(在什么地方) 为___________(谁)送行,写下了的著名的诗篇_____________。

黄 鹤 楼 送 别教案

黄 鹤 楼 送 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的诗句。

(2)能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诗句中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诗句中意象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黄鹤楼送别》的原文及其注释。

(2)与诗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练习题和测试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鹤楼送别》原文。

(2)了解诗人李白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等。

(2)简要介绍李白和友人的关系,以及这首诗的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齐读《黄鹤楼送别》原文。

(2)教师逐句讲解诗句,解释生僻字和意象。

3. 讨论与感悟:(1)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创作。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诗句来表达情感。

五、作业布置1. 背诵《黄鹤楼送别》。

2. 写一篇关于诗句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收集其他李白诗作,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句和写短文的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进度的控制等。

2. 学生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应用和拓展能力等。

《黄鹤楼送别》的教案

《黄鹤楼送别》的教案

《黄鹤楼送别》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背景,领会作者王之涣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会。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鹤楼送别》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制作相关课件,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和诗歌的意境图。

3. 准备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指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简介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鹤楼送别》,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运用方法,让学生欣赏《黄鹤楼送别》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反复朗读《黄鹤楼送别》,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表演,增强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鹤楼送别》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别》。

(2)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译文】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三月的烟花中前往扬州。

孤船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只看见长江的水流向天际。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黄鹤楼送别》说课稿内容(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1一、说教材《黄鹤楼送别》是国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5课,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诗兼美,诗文互照,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对象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来理解、欣赏文本,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积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训练重点是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二、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本课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熟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了解大意。

课始,我直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

(二)诗文对照,初步感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古代诗人的送别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生字词和诗句理解,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诗词鉴赏和创作练习,拓展他们的思维。
3.互动探究,提高参与度: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探讨诗句的意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诗句讲解: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义。
-诗词特点:分析本诗的韵律、对仗、平仄等艺术特点。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提问法、举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诗句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和‘烟花三月下扬州’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评价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学方法:运用总结归纳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简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2.教学方法:运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黄鹤楼送别》的作者、背景、诗句意义及诗词特点。
-作者介绍:介绍李白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背景介绍:讲解唐朝时期黄鹤楼的历史背景,以及李白与黄鹤楼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这首诗。

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能够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通过诗词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情感。

2. 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如何深入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鹤楼送别》的课件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黄鹤楼送别》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黄鹤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提问:“你们知道黄鹤楼的故事吗?”引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

2. 诗文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诗中的“黄鹤楼”象征着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送别友人?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朗读与背诵(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别》,并鼓励学生背诵。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鹤楼送别》的读后感,深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情感,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描写黄鹤楼的诗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比较不同诗人对同一景观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实地考察:若条件允许,教师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黄鹤楼,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增强对诗词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等环节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诗文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读后感写作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讲课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作用及地位《黄鹤楼送别》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 ,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境界。

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

本文诗文互照,情形同现,是一篇形式新奇,能培育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形发展学生感情的好课文。

并且整篇课文品位高,兴趣浓,突出了江苏版教材的标准。

本课主要指引学生领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绘的情形离五年级的生活有距离,并且人物的感情特别细腻,这是五年级的学生不易领会的。

我会利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念书的方法,如:边读边想,边读边标注,领会句子含义。

让学生能够经过自己的感觉进行个性化阅读来理解领会课文的内涵。

(二)教课目的:新课标要修业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中,能够经过读来意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此类文章的掌握。

提升学生朗诵技巧一直是阅读教课中的要点与难点。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目标、重难点:1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 . 能经过文诗比较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领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课重、难点1.学生入情入境,领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其他深情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二、教法学法(一)教法设计课标提出:“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的理念。

我采纳品读感悟法,让学生读、分角色有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到的心理感觉。

经过情形学法,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李白和孟浩然送其他恋恋不舍的感情中间。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此采纳诗文比较来进行教课,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为达成目标打下了基础。

(二)学法设计新课标要讨教师在讲堂上,多赐予学生研究方法、赐予学生合作的时机、赐予学生成功的愉悦。

课标也鼎力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纳:自主、研究的学习方法来调换学生的踊跃性和主动性;同时以学生为主,经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疏角色有感情的读,朗读古诗,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深刻领会诗人的感情,从而能达到感情的共识,更好的打破难点。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

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这首诗;(2)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人;(2)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黄鹤楼送别》诗歌的字词理解;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3. 孟浩然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把握;3.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鹤楼送别》的课件和讲解资料;2. 学生准备《黄鹤楼送别》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作品《黄鹤楼送别》;(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黄鹤楼送别》,理解诗歌大意;(2)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查找资料了解其含义;(3)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2)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让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人;(2)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别》。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黄鹤楼送别》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黄鹤楼送别是一首中国古代名篇,由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

它以咏史抒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深深眷恋之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文学艺术特点和作者的个人情感表达。

同时,通过朗读、赏析和模仿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黄鹤楼送别”,学习了解唐代的文学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静夜思》,请几位同学朗读诗歌并简单讲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探究(15分钟)1.教师首先朗读《黄鹤楼送别》,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人物情感和意象的描绘。

2.教师辅助学生分组讨论,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a. 诗歌的背景是什么?人物的情感是怎样的?b. 诗中出现了哪些意境描写?给你的感触是什么?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进行探究,并准备小组汇报。

三、讲解(15分钟)1.学生小组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并进行讲解。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唐代的文学艺术特点,如“咏物抒怀”、“形式严谨”等。

3.解读诗歌中一些字词的意义,如“黄鹤楼”、“归卧龙山”等。

四、实践(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培训,模仿《黄鹤楼送别》的形式,编写自己的送别诗。

2.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并向全班朗读自己的诗作,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五、反思(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唐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通过创作自己的诗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要 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课时我主要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会读会认绿线内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 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 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的前两项,教 学难点是通过诗文对照了解“文包诗” 的特点,体会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惜 2 3 4 别之情。1
四、说教法及学法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 点,解决难点,并结合教材和学 生实际。本课时我主要采取情境 渲染法、朗读感悟法、评价激励 法、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等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25.黄鹤楼送别
沭阳县悦来中心小学 丁雪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 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 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 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 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 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拓展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2、积累几首有关送别的诗篇。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 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 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 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 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 道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 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全诗。

2.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理解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鹤楼吗?它位于哪里?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故事?2.诗歌讲解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讲解诗歌内容,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离别情感,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诗歌背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感体验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是如何体现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离别的理解和感悟。

5.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押韵、意象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句?7.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别》。

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

2.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解答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我会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诗人孟浩然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从而加深对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离别情感的理解。

2.我会准备一些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如黄鹤楼、烟花、扬州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更直观地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帮助记忆。

教学难点:“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首诗的对仗工整吗?比如‘故人’对‘烟花’,‘西辞’对‘下扬州’,这样的对仗有什么效果呢?”“你们觉得这些对仗的词语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增强诗句的韵律感和画面感的?”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展示黄鹤楼图片,引导学生发言。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离别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特点。

3.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情感层次和抒情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诗歌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白诗歌,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3)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诗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3.诗歌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诗句的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鹤楼”、“白云”、“孤帆”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离别时的情感。

(3)讨论诗歌中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4.诗歌情感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离别、思念、孤独等。

(2)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层次,如从离别到思念,再到孤独。

(3)分享自己离别时的情感体验,与诗歌产生共鸣。

5.诗歌鉴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韵律、抒情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2)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诗歌的优点和不足。

6.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对黄鹤楼的情感。

(2)分享其他诗人创作的黄鹤楼题材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等。

(3)讨论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诗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鹤楼的诗歌、绘制黄鹤楼示意图等。

六、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别》。

2.写一篇关于黄鹤楼的诗歌,要求不少于200字。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背景,领会作者王之涣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友谊。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背景。

难点:(1)领悟作者王之涣的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黄鹤楼图片,引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向往和好奇心。

(2)简介黄鹤楼的背景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鹤楼送别》,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黄鹤楼送别》,探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体会友谊的可贵。

5. 欣赏与提高:(1)让学生欣赏其他描写黄鹤楼的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黄鹤楼为题材的诗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诗词创作:评价学生创作的黄鹤楼题材诗词,鼓励创意和个性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典诗词。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黄鹤楼送别》及相关诗词。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即以一个活泼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学生接洽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绪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4至5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教学目的根据2001年版《全日制责任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色,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我拟订如下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巧目的(1)能精确、流利、有情绪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自学古诗。

3、情意目的: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教法与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腕,根据本课教材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色,遵守“积极领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采用联系生活体验导入、字词教学突出重点,图文对照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联系课文、出示资料帮助理解等方法学习。

六、教学思路:本课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

学习概括小标题。

熟读课文,了解创作背景。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下面,着重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文引路。

导入课文学习时,我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谈谈送别的感受,从而自然出示送别诗句,再引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学习,显得和自然。

2024年《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2024年《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2024年《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黄鹤楼送别》教案篇1(约1789字)一、谈话导入,初识古诗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亲人啊,朋友啊,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离别,回想一下,你送过谁?当时你有什么感受?过渡: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每一次的送别都是那样的让人依依不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

(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3、通过课前的阅读,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4、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登楼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美景观,其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5、读拓展阅读第160页6、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出示古诗,自由轻声读(2)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注意作到字正腔圆,正确停顿。

(3)李白的这首诗和他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一样,都是千古流传的好诗,那么像这样人人喜欢,人人称赞的诗,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脍炙人口(出示词语)“脍炙”什么意思?看看部首,脍,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与肉有关,比如“肚、腰、臂、肥、胖”等。

“脍”就是指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炙”就是用火烤。

“脍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爱吃,在文中指好的诗文人人都称赞。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简要概括__的只主要内容。

2、作者以《黄鹤楼送别》为题,从暮春三月开始讲起,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了1300年前发生的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围绕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二句话简要说一说吗?(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并在江边目送他登船远去的动人情景。

)三、创设情境,学习新词1、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

区别:“饯行”与“送行”(饯行是备酒食为友人送行)2、出示插图仔细看图,再读读课文,你能否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绘这幅画面?相机出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杨柳依依沙鸥点点四、适度拓展1、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黄鹤楼送别提纲

黄鹤楼送别提纲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黄鹤楼送别
孟浩然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 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自由读第1、2自然段,说说哪个句子
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同桌对读第3自然段中李白和孟浩然 的对话,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 他们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感受两个
好朋友分别前的深情厚意。
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
从哪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 之情。
岸边杨柳依依,好 像 ;江上沙鸥点点, 好像 。虽然白帆已 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 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 着远方,好像在想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交流: 请你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这 首诗的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
诗的创作情境。

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
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
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
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六、说教学思路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由于本课凭借电脑课件辅
助教学,加之,本课件制作采用网页形式,激发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网页式多媒体课件支持下,本课可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
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课始,说说你对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背一背他们的诗。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诗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

板书(依依惜别)
2、课件出示诗句,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分4小步进行: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

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句子,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和语句。

第三步:说: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第四步:议:互相讨论,试着把全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共同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课文一、二两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拔“你已经知道这里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
“依依惜别”。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相机板书友谊永不绝,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在学生细读两人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练读,找好朋友对读,并分角色表演,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品读
谈体会。

3、感悟三、四两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诗句,并分读、看、悟、品四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一读,读文中句子。

二看,看课件演示。

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三悟: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
吗?”并配乐朗读。

四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拨学生品读。

4、师生共同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这一部分教学先以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引导学生相互挑战朗读,并根据自愿配上音乐激励,在稍作准备后让学生尝试背诵,在
此基础上总结出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1.搜集送别的诗。

2.搜集和朋友有关的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