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文字说明
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全文共8段,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途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外洞的具体情景。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与情形。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内洞的具体情景。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写游览完毕后,我乘船出了双龙洞。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写阵雨落下时,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4):写想象中花的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5-6):放假时,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3、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生字组词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生字组词浙:zh(浙江、江浙、浙商、浙江省)罗:lu(罗马、自投罗网、包罗万象)杜:d(杜门谢客、杜绝、防微杜渐)鹃:juān(杜鹃花,杜鹃鸟,杜鹃)窄:zhǎi(狭窄、冤家路窄、心胸狭窄)郁:y(浓郁、郁金香、忧郁)肩:jiān(耸肩、并肩作战、垫肩)臀:tn(臀部、臀围、后臀)移:y(移植、移花接木、斗转星移)额:(超额、差额、总额)陆:l(内陆、大陆、着陆)乳:rǔ(乳臭未干、豆乳、乳齿)笋:sǔn(竹笋、芦笋、笋干)端:duān(极端、终端、开端)源:yun(源泉、资源、水源)4、四下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复习笔记1.外洞和内洞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外洞洞口宽,洞内大;内洞黑、奇、大。
2.溪水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正因为溪流缓急不同人们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人们听到的流水声才会时时变换调子。
3.孔隙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孔隙的特点是窄、小;表现在: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②船的进出方式。
③乘船必须仰卧在小船里,身体紧贴船底。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
4.通过孔隙时,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和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市乃是浙江省一个有名的文化名城,是华东地区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
这里有着许多有名的景点,例如婺源、赣江、双龙洞等等。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金华市的双龙洞。
双龙洞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中白乡,顾名思义,这里有两只龙。
这其中有一只大龙,另外一只小龙,则在其中蝇头小巷中。
虽说这个景点不如婺源那么知名,可是对于我们当地的居民来说,这却是一个名声在外的美景。
双龙洞历史悠久,由于其密林垂杨、清溪潺流、山岩嶙峋、古树参天,如只如水阁染烟,具有极高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生态景观价值。
相传,这个世界上真正万物平衡的代表就是龙,因此龙成为了保护和平、代表祝福、战胜邪恶的重要象征。
在双龙洞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只龙翘起的巨龙尾,龙头在岩壁上安然栖息,给人一种好似龙在此生活的感觉,非常惊奇而又神秘。
除了龙,我们还能见到形态各异的动物,例如接引亭前的狮子、玲珑园内的珊瑚树、参天古木、水葱沼泽等。
双龙洞也有一个特殊的景观,那就是“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已经成为了许多游客拍照留影的绝佳角落。
关于双龙洞的传说更是多姿多彩。
一般来说,这里广为流传着“十里桃花、古洞婆婆”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汉代时期,当时恺之、屠死之两位诗人在此往来,他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风俗变迁的小说和诗篇,这成为了启迪这片土地上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
我们学习古代传统文化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其分布和传承情况,也要了解它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还要尊重并且以情感和使命感来体现、传播、繁荣和发展这些文化。
双龙洞就是一个可以观赏自然景观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圣地,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体现。
知识点:1. 传说和神话是指原始的、幼稚的、古老的,以表明某种观点或某种现象为特征的、缺乏可靠性的故事。
2. 民间传说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的故事,故事的神秘、传说性、神话性、戏谑性和幽默感等特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 自然文化遗产是指顺应、利用、发展和保护大自然资源而发展出来的文化,这些文化代表了环境、历时、发展、人物和文化等层面的建筑、城市、农村、乡村、办公场所和社会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老师先容游览的时间、所在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致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踏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门,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白语言笔墨的过程中,睁开想像,感悟故国江山奇丽,引发热爱着故国的头脑情感。
基于对以上课本的明白,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订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相识课文是按游览次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引发学生热爱着故国奇丽江山的头脑情感。
2、学习抓住特点写风景的要领,造就学生视察事物和有层次叙述事变的本领。
3、按空间次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综合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好的自然段。
凭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领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怪。
难点:孔隙的形貌。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要领运用导读和建立景象联正当,并注意游记类文章的学法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急中生智险些全部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央关键。
究竟上,教学运动中重点关键的处置处罚优劣通常是评价一堂课乐成与否的关键。
适当运用电教本领,每每能吹糠见米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工具茅塞顿开。
在先容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立刻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视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要领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贯注无疑要高超得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作者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双龙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情画意,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性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悟。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祖国的美好河山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课文深入感受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的描绘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僻的字词,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2.课文的描绘之美:课文的描绘细腻,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读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描绘之美。
六.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录音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描绘之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生僻的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览了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特别有趣的文章,叫《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作者带着我们走进了金华的双龙洞,那里的景色可美啦!一进洞,黑乎乎的,让人有点小害怕。
可是慢慢地,就能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仙女,好像在给我们讲着古老的故事。
还记得那窄窄的孔隙吗?只能容得下一艘小船进出。
躺在小船上,感觉自己就像被大山紧紧地抱住了,心里又紧张又兴奋。
双龙洞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好地方,真想有机会能亲自去看一看呀!《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说说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篇课文里的双龙洞可太有意思啦!作者描写的那些石头,多神奇呀!比如说,有一块石头像一只大桃子,看着都想咬一口。
还有那溪水,清清凉凉的,一路陪着我们。
最刺激的就是过孔隙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都不敢呼吸了,生怕碰着脑袋。
读着这篇课文,就好像跟着作者一起去探险,太好玩啦!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小朋友们,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可精彩啦!作者把双龙洞写得活灵活现的。
一进洞,哇,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宫殿。
那大大的洞厅,高高的洞顶,让人觉得自己好渺小。
特别是那两条龙,仿佛随时都会飞起来。
还有那小船通过孔隙的情景,我每次读到都觉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这篇课文真的太吸引人啦,你们喜欢吗?《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四年级下册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文里说的双龙洞可美了!石头有的像狮子,有的像老虎,好像在开动物大会。
洞里的灯光一照,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
我特别喜欢作者坐船过孔隙的那段,感觉又惊险又有趣。
你们读完这篇课文,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玩玩呀?《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小朋友们,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不是很有趣呀?作者把双龙洞的样子说得清清楚楚。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部编 四年级语文 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词句解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一个“迎”字,点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
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二、对词语的理解盘曲:曲折环绕。
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呈:显出,露出。
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
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
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
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
(“隙”读xì,不要读成xī)昏暗:光线不足;暗。
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挤压:靠拢压迫。
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又名“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
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
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简介本文主要介绍四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相关知识点。
该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讲述了金华的一处景点——双龙洞的情况,并对其中的石刻、瀑布和美景等景观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文本理解文章概述《记金华的双龙洞》以记叙文的形式讲述了金华双龙洞的情况,文章首先引出洞中的石刻和瀑布,接着详细描写了洞中各种石刻的形态、内容和历史背景,最后再描述了洞顶的美景以及瀑布的雄浑壮观。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双龙洞的石刻和瀑布进行描写;第二部分则是对双龙洞顶部的美景和瀑布的完整描绘。
文章特点本文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感人亲切性,即使是陌生的事物,在作者的文字描写下也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感受,读来自然而然地对金华双龙洞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文章中也采用了许多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反和夸张等,增强了描写的艺术感染力。
词语解析本课文重点涉及以下词汇及短语:•双龙洞:金华市下半城区的一处风景区,以荷花瀑布和山洞为主要景观。
•荷花瀑布:双龙洞内的瀑布之一,因其水流仿佛落在荷叶上而得名。
•石龟、石马、石人等各种石刻:双龙洞内壁上的各种古代石雕工艺品,包括雕刻的龟、马、人等形象。
•雕龙画凤:双龙洞内的一处石刻,是古代艺术中的一种技艺。
•岩石壁画:洞里的一些绘画作品,画面也多与古代神话传说有关。
•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意为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
•狡兔三窟:意为聪明的兔子有三个窝藏的地方。
历史文化双龙洞是一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景区,其内部壁画、石雕等文物代表了古代艺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历史遗存。
文中提及的“雕龙画凤”就是古代石雕艺术中的重要题材之一,雕刻的内容通常是龙、凤或龙凤纹饰。
而岩石壁画则是一种古代绘画形式,广泛应用于宗教、神话等领域。
在双龙洞的壁画中,也包括了一些与神话传说有关的主题。
旅游推荐双龙洞作为金华市内一处古老的旅游景点,历史悠久,景色秀美。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金华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风景优美,人文荟萃。
而我要介绍的双龙洞更是金华独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双龙洞位于金华市东北约8公里的双峰山脚下,全长约600米,分上、中、下三层。
它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洞内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地下世界。
洞内有大小不一的石笋、石柱、石幔等钟乳石,色彩斑斓,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壮观的要属双龙石柱了。
传说中,神龙在地底下休息时,不小心掉了两根龙骨,变成了双龙石柱,它们高耸入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真是瑰丽绝伦!当然,双龙洞独特的地质构造也是其独特景观的基础。
据地质专家介绍,双龙洞是在两亿年前的地质变动中形成的。
当时,地壳运动造成金华地区的原始山体塌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空洞。
后来,大气和地表水进入地下洞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酸性水的侵蚀下,形成了洞穴内独特的岩石景观。
这就是双龙洞的形成过程。
每年的春节期间,双龙洞还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庙会活动。
届时,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如龙舞、杂耍、大鼓、古乐器演奏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乐此不疲。
而且还有特色小吃摊位,有狗肉火锅、鸭血粉丝汤、烤鱼、汤圆等美味佳肴,让人口水直流。
不仅能欣赏到美景,还能品尝到美食,真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
在双龙洞门前有一个小河,名叫鹤济河。
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河岸边的柳树婆娑起舞,给人一种恬静宜人的感觉。
河面上还有一座古桥,名为双龙桥,是连接双龙洞和山脚下的一座石拱桥。
桥身由青石砌成,看上去古朴典雅。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整个洞口景区,美不胜收。
除了景区内的自然风光,双龙洞还有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
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曾被用来隐匿地下党的人员和物资。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解放战争,我们的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为了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与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他们选择了这里作为他们的秘密基地,可见这里的地形优势及其重要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描绘了游览浙江金华北山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质朴生动,通过对洞内外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生字新词,了解并复述双龙洞的主要特点和游览顺序;学习作者运用空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来组织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引领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把握文本脉络,理解作者如何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描述景物,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能模仿本文的空间顺序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进对家乡及各地名胜古迹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章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理解双龙洞内外景象的特点。
-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用词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如何利用空间转换和对比描写展现双龙洞的独特魅力。
-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空间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视频短片或者展示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初读感知: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标画出表示游览路线和地点转换的关键语句。
3. 文本研读:结合地图或示意图,带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步伐逐段解读,分析各部分景致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生动描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者在写景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总结作者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突出双龙洞的核心特征。
5. 实践活动:模拟导游身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双龙洞”的解说词或小导游图,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每个景点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描述了作者游玩双龙洞时所见所闻的一系列景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要求,全面评估作者描述的每个景点的特点,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天然溶洞作者首先描述了双龙洞的天然溶洞,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景点。
溶洞内石笋林立、钟乳垂钓,形态各异,那壮丽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可以着重讲述溶洞的形成原因,以及溶洞内那栩栩如生的钟乳石的特点和魅力。
2. 千年古刹双龙洞中的千年古刹也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这里可以详细描述古刹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和文物价值。
同时也可以谈及古刹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宗教信仰的意义。
3. 蓬莱瀑蓬莱瀑是双龙洞内的一处天然瀑布,水势磅礴,声震山谷。
在文章中可以生动描述瀑布的气势和特点,以及瀑布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谈及瀑布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贞观亭作者提到了贞观亭,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也是双龙洞内的重要景点之一。
在文章中可以描述贞观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以及亭内所陈设的文物和古籍,这些都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贵呈现。
总结回顾通过对每个景点的深度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双龙洞这一旅游胜地。
它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前人留下的古迹和文物,都让双龙洞显得独具魅力。
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双龙洞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探索的地方。
通过了解古代的建筑、文物和宗教信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双龙洞的每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体验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是一个位于浙江金华的地下溶洞景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在双龙洞的探险之旅中,我们将发现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以及古老传说和历史遗迹。
首先就是这个天然溶洞,它形成于地下水对石灰岩腐蚀的过程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词1.多音字曲qū曲折qǔ乐曲转zhuàn 转圈zhuǎn转弯2.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3.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4.词语解释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样。
二、句子理解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故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名胜古迹——双龙洞。
四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出来时也是这样。
进了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石厅,高高的石顶上垂挂着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莲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再往里走,就到了双龙洞的核心部分。
这里有两条巨大的石龙,一条仰头向上,一条低头向下,仿佛在守护着这个神秘的洞穴。
这两条石龙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深处还有许多其他的奇观,比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参观完双龙洞,我深深被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所震撼。
我想,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
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独特风貌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兴奋和惊奇。
作者对双龙洞的描述既有宏观的全景展示,又有微观的细节刻画,使得双龙洞的形象鲜明而立体。
在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静态的石头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例如,将钟乳石和石笋比喻为狮子、大象和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也是一篇启发人们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性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逐字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逐字稿师:嗯,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我呀刚去过济南,那里的趵突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呢去过哪里?生:我去过北京,那里的颐和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很美。
来。
生:我去过云南,那里很美。
师:太漂亮了。
来。
生:我也去过北京,那里的升国旗的时候,天安门很美,师:都很壮观。
好,请坐。
看来这些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哎,孩子们,那你们有没有留下什么纪念呢?生:海边的贝壳给我留下了纪念.师:哦捡贝壳.你呢?生:我用拍照的方式留下了纪念哦。
师:用拍照来定格了美景。
看来,孩子们纪念的方式多种多样。
师: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纪念最长久,那就是用文字来记录。
正如我们单元导语中所说啊,读。
生: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师:欣赏作家笔下、作家笔下的美景,准备好了吗?师: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生:老师好!谢谢老师。
师:请坐,太有礼貌了。
今天这节课啊,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浙江金华看一看双龙洞齐读课题。
生:十七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哎,孩子们课题中有个记,谁知道什么意思,你猜猜。
生:记录。
师:对记录的是什么呢?那位男生。
生:记录游双龙洞。
师:对,请坐!像这样记录游览一个地方的文章,我们可以叫它。
生:游记。
师:对,我们可以叫他游记。
那孩子们你们来猜猜游记该写些什么呢?你来猜。
生:景物。
师:看到的景物,也就是所见。
继续来猜。
你来猜。
生:作者到了哪个地方?师:哦,作者到了哪个地方所至?好,请坐。
还有吗?后边的男生。
生:写自己心里的感受。
师:哦,写自己心里的感受是吗?好,请坐。
游戏就是要写清我们游览时的。
生:所至、所见,所感!师:是的,孩子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发现这些词语容易读错。
第一组。
请你。
生:浙江、一簇、臀部、突兀森郁。
师:了不起,全部正确。
哎,这个词语有点难一起读。
生:突兀森郁。
师:结合这幅图,谁来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你来猜男生。
生:我觉得。
山峰高高耸起,树木茂盛,多指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的意思师: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生:我在课前预习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生动,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描绘景物、表达情感方面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
2.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阅读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双龙洞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谁能描述一下这里的景色?”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双龙洞的背景,导入新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每个景点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每个景点的特点金华的双龙洞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拥有众多的景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每个景点的特点。
首先是双龙洞的大门。
大门建筑华丽壮观,门前有两个高大的石雕龙在守卫,形象逼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门上刻有"双龙洞"的字样,石刻工艺精美,字迹清晰,看上去非常整齐美观。
接下来是双龙洞内的大殿。
大殿宽敞明亮,金碧辉煌,里面供奉着两尊巨大的龙像,龙身盘旋,栩栩如生,龙眼欢腾有神,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大殿内的墙壁上悬挂着精美的龙纹挂毯,色彩鲜艳明亮,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然后是双龙洞的地宫。
地宫深入地底,内部布局复杂,有很多密道和暗道,非常有趣。
地宫中的黄泉河非常著名,水质清澈见底,游客可以搭乘小船在黄泉河上游览,感受一番亲身经历。
另外,地宫中还有一个七彩泉,泉水喷涌而出,色彩斑斓,非常美丽壮观。
接下来是双龙洞的两座山峰。
一座山峰叫做双龙山,另一座山峰叫做龙凤山。
双龙山高耸入云,山体状似两条巨龙盘旋腾飞,气势磅礴。
龙凤山则是由一条形如凤凰的山脉组成,很像古代神话中的仙鸟凤凰,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
两座山峰之间有一道悬空桥,名为龙凤桥,桥长约百米,被誉为双龙洞的标志性建筑。
最后是双龙洞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有花坛、假山、亭子、水池等等。
花坛中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花香四溢。
假山造型各异,有的像龙,有的像凤凰,给人一种山水之间置身仙境的感觉。
亭子和水池则为游客提供了休憩的场所,游客可以在亭子中品茶赏花,也可以在水池中散步钓鱼。
以上便是金华双龙洞景点的特点。
双龙洞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完美结合,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感觉。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金华市的一大风景名胜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专有名词 油桐: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枝条粗壮,叶卵圆形;花瓣白色,
核果近球状。油桐与油茶、核桃、乌桕并称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直到 1880 年后,才陆续传到外国。
映山红:半常绿灌木,高 1.5-2.5 米。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热, 不耐长时间强光暴晒。产于中国,适宜成片栽植,可增添园林的自然景 观效果。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都有传说。叶仁 伯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 的记录。
叶仁伯为了使儿子增长些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带他到茶馆听说书、听昆曲。叶圣 陶小时候听了不少的书。
叶圣陶的父亲把家庭、私塾和社会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开明的,使孩子受 益不浅。
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 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它的 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石钟乳对远 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可入药。 2.背景资料 叶圣陶父亲的“另类”教育,你赞同吗?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是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 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 人和事是务实的。叶仁伯让叶圣陶和他一起到亲戚家拜年、吃喜酒,到乡下上祖坟……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
如果没有您爱的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