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推荐版 (5页)

合集下载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对策建议武汉,那可是个超有魅力的城市啊!我一想到武汉的旅游发展,就感觉有好多话想说。

我有个朋友小李,前阵子去武汉旅游了。

回来后那叫一个兴奋啊,跟我讲黄鹤楼有多壮观,站在楼上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在吟诗作画呢。

可他也抱怨啊,说黄鹤楼周边有些小商贩,那态度啊,不冷不热的,就像冬天里的凉水,让人心里不太舒服。

这就给咱提了个醒儿,旅游服务人员的态度那可是个大事儿。

就像你去别人家做客,主人要是板着脸,你肯定也不自在对吧?武汉得好好培训一下那些和游客直接打交道的小商贩、导游之类的,让他们热情得像夏天的太阳似的,让游客一到武汉就感受到家的温暖。

再说交通。

我另一个朋友小张,在武汉旅游的时候,想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

嘿,那可费了老劲儿了。

他说公交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似的,地铁有时候人也超多。

武汉这么大,景点又分散,要是交通不顺畅,就像血管堵塞了一样,游客的游玩体验能好吗?那肯定不好啊。

所以呢,能不能增加一些旅游专线啊?就像专门为游客开辟的绿色通道一样。

这些专线可以把热门景点都串起来,而且车辆要足够多,时间间隔短一点。

这样游客就不用在路途上浪费太多时间,可以把精力都放在欣赏武汉的美景上了。

说到武汉的美食,那可真是一绝啊。

热干面、鸭脖、武昌鱼,光听名字都能让人流口水。

可是我的朋友小王去武汉的时候,发现有些美食街虽然东西多,但是卫生状况堪忧。

这就好比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

武汉的美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招牌,卫生搞不好,这招牌可就砸了。

当地政府得加大对美食街卫生的管理力度,让游客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每个小吃摊都应该像干净整洁的小厨房一样,让人看着就舒服。

武汉的文化底蕴深厚得很呢。

像知音文化,多感人的故事啊。

可是很多游客都不太了解。

这就像宝藏被埋在了地下,没人知道。

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些文化故事挖出来,让游客看到。

可以在景点安排一些小表演,或者是有专门的讲解员,就像那些文化的小使者一样,把知音文化、楚文化之类的,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给游客听。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发 旅 游 经 济 必 将 成 为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通 过 对 武 汉 城 市 圈 内各 城 市 的 实地 调 研 和 资 料 分 析 , 对 目前 城 针
市 圈 旅 游 经 济 存 在 的 问 题 . 出 以 政 府 服 务 企 业 为 基 础 、 吸 引 游 客 为 目的 、 完 善 配 套 设 施 为 途 径 的 新 提 以 以
滨 江 、 湖 这 些 区 域 几 乎 全 被 房 地 产 开 滨
人次 .实 现旅 游 总收 入 3 92 2. 3亿元 . 分 别 占全省 的 5 .5 53 %和 6 % .比 2 0 1 0 5年 同 比增长 1 .%和 1 .%。其 中 , 1 6 36 接待 入
境旅 游者 4 . 8 7万 人 次 . 实 现 外 汇 收 入 7 20 .5亿 美 元 .分 别 占 全 省 的 4 . % 和 61 9 6 .6 。 同 比 增 长 1 .6 和 1 .9 。 40 % 22 % 38 %
武汉城 市 圈旅游 业一体 化 发展研 究
吴 思 薄
( 孝感 学院 经济 与管 理 学院 湖北 孝 感 4 2 0 ) 30 0
摘 要 : 部 崛 起 战 略 实施 以 来 , 汉 城 市 圈 建 设 速 度 突 飞 猛 进 , 别 是 城 市 圈 中旅 游 资 源 丰 富 , 中 武 特 开
能 吸 引 大 批 游 客 . 个 重 要 的 原 因 就 在 一 于 香 港 被 誉 为 “ 物 天 堂 ” 根 据 湖 北 省 购
游 经济 持续 、 定 、 稳 健康 发 展 。武汉 除可 观水 之外 . 校 和工 业 园 区同样 可 以开 高
发 成为 新 的旅游 项 目 23 缺 乏 特 色 旅 游 和 品 牌 旅 游 产 品 .

武汉城市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武汉城市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产 业 的 协 调 发 展
在现 行成 本补 偿型 电价 定价 机 制的基础
常 明显 。针 对 这 种 状 况 ,一 是 改 造 和 提 升
传统产业 。对传统产业 的改造和升级是促 进 武汉城市 圈工业结构升级 的首要任务 ,
把 汽 车 、; 金 、 石 化 、 建材 四大 行 业 改 造 台 成 竞 争 力 强 、 能 降 耗 的 新 型 支柱 产 业 。 节 二 是 着 力 培 育 壮 大 高 新技 术 产 业 。 国 内 国 外
节 约 重 大 项 目和 重 大 技 术 开 发 、产 业 化 示
经验都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是 区域经济发展
的 强 大 动 力 ,能够 推 动 城 市 圈 经 济 的 迅 猛
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 良好的文 明发展
之 路 ,努 力 实现 可 持 续 发 展 。
范项 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
支持 。
发展。充分利用武 汉城市 圈所具有相对较 强的技术优势、人 才优势 、产业优势和环
境 优 势 ,加 快 发展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是 武 汉
积 极 推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根 本 转 变
粗 放 型 的扩 张 并 不 是 发 展 大 城市 的 内 涵 ,提 升 城 市 竞 争 力 才 是 城 市 发 展 的 关键
业链。 以企业为主体 ,以构建产业链 、价 值链 为主线 ,以资本为纽 带 ,发展跨区域 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 ,形成生产要素互
补 、上 下 游 产 业 配 套 、各城 市 合 理 分 工 的
产业 布 局 。
建 立 完 善 的 资源 管理 制 度
( )完善 自然 资 源 产权 市场 与制 度 一 明 晰 和 强化 资源 的所 有 者 及 其 各 级代

论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论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 开 放 3 0年 以 来 . 我 国 在 经 济 社 会 各 个 领 域 均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就 与 此 同 时 . 对 经 济 活 动 与 生 态 环 境 之 间 针 的 矛 盾 日益 激 化 . 我 国 在 2 0 0 6年 提 出 了 “ 部 崛 起 ” 国 家 发 展 战 略 . 且 在 中 的 并
赵凌云、 肖建 中认 为应 当把环 境 作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内 生 变 量 . 出 了 经 济 学 提 应 当是 从 人 类 中心 向环 境 中心 的价 值 转 移 过 程 . 构 建 了 以 贴 现 的 市 场 价 格 还 纠 正 市 场 失 灵 的 理 论 框 架 与 模 型 这 些
路 . 沿源 从 西方 产权 理 论 的角 度 论述 唐
了 我 国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认 为 由 于 他
多 我 国从 2 0世 纪 9 0年代 开始 进行 这 方 面 的探索 与研 究 我 国从 2 0世 纪 5 0年 代 开 始 大 力 发 展工 业 . 但是 由于 缺 乏科 学 正确 的理 念 进 行 指 导 , 上 了 以高 耗 能 、 污 染 走 高 为代 价 的工业 高 增 长道路 随着 工业 化 进程 的 加 快 . 资 源 和环 境 问题 渐 渐 暴 使
汉于 20 0 8年 获 批 “ 型 社 会 ” 建 设 方 两 案。 这 一 战 略 既 是 武 汉 城 市 圈 的 巨 大 发 展 机 遇 . 是 一 项 艰 难 的 挑 战 改 变 也
2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及 内涵
可 持 续 发 展 需 要 以经 济 发 展 和 资
确 处理 好 经济 发展 与环 境 的关 系, 分做好 可持 续发展 规 划。通过介 绍武 汉城 市 圈的具体 情 况 . 充 分析和 讨 论 武汉 城 市 圈的可持 续发展 规 划 , 并提 出 了可行 性 建议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摘要:现阶段,武汉市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的地位转变,旅游特色及服务品质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必须重视存在的发展瓶颈。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明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在旅游产业发展观念和体制上创新,以推动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武汉城市圈旅游业概况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20XX年,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联合体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5 亿元,占湖北省GDP比重为%。

面积不到湖北省32%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53%的人口、63%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

武汉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如表1所示。

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湖北省的旅游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武汉城市圈拥有已经开发或比较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226个,其中建筑与设施112处,水域风光46处,生物景观32处,地文景观21 处,遗址遗迹14处,气候气象景观1处。

武汉城市圈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个,其中5A级1个,4A级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预备名单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

旅游景区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分布情况。

20XX 年,武汉城市圈接待旅游总人数20 万人次,占湖北省的%,实现旅游总收入1 亿元,占湖北的%。

数据表明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的经济重心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

如表2所示。

二、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据武汉市旅游局发布的武汉市旅游统计信息显示:20XX年,武汉市游客接待量突破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80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同比增长%,占武汉市GDP经济总量的%,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同比增加%。

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武汉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和旅游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就该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探讨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一、武汉市旅游资源的研究价值1.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武汉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景观的城市,如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东湖等地标性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历史文化学者和旅游专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 自然景观优美武汉市地处长江流域,拥有独特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

如东湖、沙湖等自然风光与城市景观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研究武汉市自然景观的发展和保护对于生态学家和旅游规划者具有重要价值。

3.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汉市的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旅游业不仅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为社会就业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研究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对于经济学家和产业研究者有重要意义。

二、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1. 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近年来,学术界对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划文件,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与学术机构、旅游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三、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意义1. 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历史文化资源到自然景观,都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价值。

对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更有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2. 丰富的实践应用价值随着武汉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也进入了实践阶段。

关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问题的思考

关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问题的思考

关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问题的思考
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它包括武汉、十堰、宜昌、襄阳、黄石五个
城市。

五个城市多元化的景点、自然风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地处江汉平原,湖北黄鹤楼、武昌江国家湿地公园、武汉大学、洪山广场等多处景点让游客来到武汉不会错过。

而十堰则有太子台、沙洲景区、东门古城等,游客可以欣赏到这里特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色,感受到弥漫的历史气息。

宜昌的三峡大坝、秭归石窟、当阳狮子峰等景点也是一地承载着丰厚旅游历史的地方。

襄阳则拥有众多古迹和古桥,浩荡的湘江让游客在襄阳觉得神清气爽,体会到漫步江边的浪漫。

黄石也拥有沫雪山与街道日式建筑,让游客在黄石体会到不一样的绿意,自然精灵般的景色。

五个城市在旅游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但有必要采取全面的发展规划,将它们和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城市结合在一起,实现彼此的补充、共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实现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当前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发展在积极推动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旅行社兴办旅游景点,改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增强社会文化服务,加快形成以江汉平原为核心,五个城市为展示层次,结合长江三角洲定位的大型休闲旅游区。

同时,还要开展资源交流、人文交流和旅游营销等紧密配合的国际合
作活动,增强武汉城市圈的多样性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综上所述,想要发展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业,需要及时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加
强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以及改善加强公共交通和社会文化服务,加大旅游营销等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游玩,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全。

关于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的研究

关于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的研究

关于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的研究武汉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过去的几年里,武汉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武汉需要进行城市功能转型,以保持和提升其在旅游业中的竞争力。

本文将以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武汉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旅游城市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武汉在交通、住宿和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武汉应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公共交通网络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方便游客的出行。

也需要增加酒店和其他住宿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武汉还应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旅游服务中心、导游服务等,提升游客接待能力。

武汉需要加强旅游市场推广和宣传。

目前,武汉旅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手段提高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武汉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来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市场曝光度。

可以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活动或展览来吸引游客的关注。

武汉还应该加强与其他旅游城市和旅游企业的合作,通过共同推广和营销,扩大市场份额。

武汉需要加强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传统的旅游业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创新和升级。

武汉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差异化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应该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推动旅游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武汉还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的附加值。

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升级,武汉才能在旅游市场中保持和提升其竞争力。

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能够对武汉的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武汉市旅游业依托武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对带动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从全国来看,武汉市旅游业并不突出,其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限制因素。

武汉市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宣传不力,旅游服务欠缺,管理部门对旅游景点的整合能力不强,缺乏长远规划,旅游景点的开发往往超过旅游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环境问题。

对此,武汉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景点,多个景点联合开发,从而促进武汉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字:武汉市旅游业服务宣传基础设施地方特色正文:1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1.1武汉市现有旅游资源武汉市自然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列山系”:武汉北有木兰山、将军山等;中有龟山、蛇山、磨山、洪山、珞珈山、马鞍山、九峰山等;南有目前己建为旅游区的九真山森林公园、青龙山森林公园、龙泉山风景区等。

“一组湖群”:全市拥有湖泊140处,372个。

著名的湖泊有:东湖、莲花湖、梁子湖、龙阳湖等。

“两江汇流”是指:武汉是依山傍水的“江城”。

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分成三镇。

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

国家、省、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

1.2武汉市旅游基础设施1.2.1武汉市旅游交通现状旅游交通是为了旅游者有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产生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联系在一起[2]。

武汉市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由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起,武汉市客运量不断增加,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航空、铁路运输各占一定的比例。

武汉对外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合武高铁、武广高铁开通以来使武汉中部区域优势凸显,拉近了武汉与华南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时空距离,为武汉旅游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
型社会 ” 试验区 的获批 , 将成 为“ 两型社会 ” 的重 要示范基地和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突破 口。 二、两型社会” “ 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旅 游业发展 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关系 、
武汉城市 圈包括武汉市和黄石 、 鄂州 、 孝感 、 冈、 黄 咸宁 、 仙
桃、 潜江 、 天门等城市 , 土地总面积为 58 万平方公里。武汉城 .1
场混乱局面 有较 好的治理 作用 , 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节约型社会
风气 。
() 2 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 于促进旅 游资源 的优化配置。旅 游资源是在一定 自然和文化积累基础上的稀缺资源 , 只有进行 有效利 用 , 才能实现资源 的优化 配置 , 而节约 型社会恰恰 是资 源的最优化配置 , 它提倡整个社 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 的基础 上, 其核心是节约 资源 。旅游业发展只有在节约 的基础上 , 才能
提出了“ 武汉城市 圈” 展战略 。武汉 “+ ” 发 1 8 城市圈是指以武汉 为 中心 ,以 10 m 为半径 的城市群落 ,包括武汉以及黄石 、 0k 鄂
发展探索出一条有特色 的发展道路 ,0 3 1 , 20 年 1月 湖北省政府 们 带来尽可能多的欢乐 、 祥和 、 幸福。旅游业的发展 , 托于 良 依 程, 就是人 类不断完善 自身生 活环 境 的过程 , 体现 了人 类对 美
护好环境 , 又要做 到经 济可持续 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
标一
宜居旅游 目的地的建设 , 是人类不断完善 自身生活环境
的结果 , 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环 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 () 2 建立环境友好 型社会 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 境友好 型社会 , 是~种人 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社会 形态 , 其核心 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 自然 生态 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 可见 , 环境友 好型社会是从人 本身出发 , 不是把人 与自然绝对

武汉城市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武汉城市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综 上 所 述 .建 立 循 环 经 济 型产 业 集 群
以 资 源 的 高 效 利 用 和循 环 利 用 为 核 心 . 仿食 物链 网 的 形 式 进 行 横 向耦 合 .形 成 集 以
“ 量 化 、 利 用 、 源 化 ” 原 则 , 环 经 生 产 、 通 、 费 、 收 、 境 保 护 及 能 力 建 最 大 限度 地 节 约 了不 同企 业 之 间 的 交 易 费 减 再 资 为 循 流 消 回 环 济 的主 要 特 征 是 废 弃 物 的减 量 化 、资 源 化 设 为 一体 的产 业链 网 .使 各 企 业 的各 种 废 用 和 运 营成 本 . 约 了 资 源 . 于发 挥 协 同 节 便
业 的 各 种 运 行 成 本 . 利 于 优 化 资 源 配置 . 业 群 内 企业 的强 大 和 发展 又 会 增 强 产 业 群 有
1 两 型 社 会 下 培 育 循 环 经 济 产 业
集群 的必 要性
提 高 资 源 的使 用 效 率 。 提 高 自身 竞争 力 、 外 企业 向集 群 区域 的 集 聚 .从 而 使 集 群 产 在 增 加 收 益 的 同时 .也 提 高 了 集 群 内其 他 企 业链 向 上 或 向下 扩 大 .最 终 使 产 业 链 上 的
. 有 利 于 共 享 产 业 链 网 . 分 利 用 资 源 2 充 设 计 和 生 态 消 费 等 融 为 一 体 .运 用 生 态 学 1
规律 来 指 导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的 模 式 它
推 动 循 环 经 济 需 要 对 不 同 产 业 和 行 业 之 间 的正 向反 馈 . 终会 推 动 产业 升级 最
业 及 其 各 相 关 部 门 之 间 的 这 种 彼 此 挤 压 效 应 和带 动 效 应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表现 为 它们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是,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武汉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著名的景点有黄鹤楼、东湖、武汉长江大桥、武汉汉口江滩等等。

这些景点都是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受到破坏甚至消失的风险。

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通过保护和修复等手段,使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利用。

二、结合文化创意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武汉市也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得到了认可,如黄鹤楼的文艺、汉口江滩的时尚以及汉口老街的地道等。

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含之美,开发符合国际化消费需求的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进一步扩展旅游产业内涵,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旅游体验方面,所占比例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容小觑。

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加强整体规划,建设更加统一、便捷的旅游交通系统,便于游客出行、流动;同时,要优化旅游服务,增加旅游商品销售点和交易中心,提供多元化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加强科技支撑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起数字旅游平台,为旅游者提供全程在线预订、实时导航等便捷服务,并通过数据分析,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反馈,优化旅游体验。

总之,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从保护旅游资源、文化创意特色产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支撑四个方面入手,让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更健康地发展。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初探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初探

武汉城 市圈作为 国家 “ 两型 ” 社会综 合配套 改革 方式 的高度认识旅 游业 的地位 与作用 , 将旅游业作为 试验区 , 区域旅游业的资源整合与一体化发展提供 推动 “ 为 两型社会 ” 建设 的先 导产业 , 与文化 、 推进 体育 、
了良好契机 。 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湖北全省科学 农业 、 工业 、 林业 、 商业 、 环保等相关 产业和行 业 的融
21 0 1年 第 1 O期
科学发展观
构建 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 、 带动系数大 、 就业机会多 、 旅游业在第 三产业 中的引擎和龙 头地位 , 区域旅
综合效益好 的战略性产业 。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 出走 中 游合作共赢机制 与平 台整合 , 发挥武汉 在城市 圈旅游
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 发展 的极化 与扩散作用 , 实现武汉城市 圈旅游业 的又

娱于一体 的综合性 消费活动 , 特别是在居 民消费需求
中 占有重要地 位。 就业 问题 是 民生之本 , 也是 当前我

战略规划理念
为顺应新 型工业化 和新 型城镇化 、 消费需求 的大 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突 出矛盾 。 旅游业具有就业 门槛 众 化和多样 化 以及产业结 构 的转 型与优化 的新经 济 低 、 拉动就业 大的特征 , 对不 同类型 和层 次 的劳动力 发展特点 , 武汉 城市圈应将旅 游发展 同国家扩大内需 都有 需求 ,同等资 本投入旅 游产业 可创造 出高于第 和转变发 展方式 的总体 要求 紧密结合 , 抓住 国际资本 一 Nhomakorabea、
第二产业数倍 的就业机 会 。 将旅游 业作为促 进就
向中国中部转移和沿海 产业向 内地转 移的契机 , 突出 业 的突破 口 , 可以改善民生 , 构建和谐城市 圈。

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构想和实践

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构想和实践

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构想和实践一、前言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是指以自然生态公园为核心,将城市与自然完美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

武汉都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中部城市群之一,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构想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

二、构想篇1.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定义和内涵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它以自然生态公园为依托,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创造出一个集绿色生态、多样文化和宜居环境于一体的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娱乐,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2.武汉都市圈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武汉都市圈地处长江中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长江、东湖、大别山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构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武汉都市圈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构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来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3.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构想在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过程中,武汉都市圈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制定并实施相关规划和政策。

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和水体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也可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优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三、实践篇1.武汉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实践武汉市政府在推动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实践举措。

武汉市加大了对东湖、汤逊湖等湖泊的生态修复力度,推动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绿道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和湿地公园等。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武汉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2.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识的培育除了政府的实践举措之外,武汉都市圈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培育民众的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关 俊 利
( 成宁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成 宁 470 ) 3 10
要 : 态文明的 内涵进行 了阐述 , 了武汉城 市圈旅 游产业存在 的现 实问题 , 对生 分析 并提 出了武 汉城 市 圈旅 游
生态文明建设的 3个要素 , 在此基础上 , 出了建设城市 圈旅游生 态文 明的对策与措施. 提
程 中也会对环境 、 生态 造成破坏 、 对社 会产 生不 良影响 . 因 此, 在发展 旅游业时必须坚决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 , 固树 牢
与研究 生态文明与旅游业 可持续 发展 的关 系与作 用. 在今 后武 汉城市圈旅 游业 的发展中应积极运用生态文 明理 念来 促进旅 游业健康 、 持续发展 , 生态文明视角下来发展 武汉 在 城市 圈旅游业将 具有 特殊 的意义.
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 多学 者纷 纷从不 同 的角度来 分析 许
( ) 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 1生 生态文 明建设 的 内容要求为旅游业 实现其 可持续 发展 指 明了方 向 , 我们必须建立新 的旅游发展模式 , 就是要建 也 立节约能源 资源和保护生 态环境 的旅游产 业结构 、 长方 增 式和消费模式 . 生态文 明建设理 念是我 国未来经 济建 设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前 提和基 础 , 也是我 国旅游业 可持 续发 展的前提和基础 . 游业并 不 是 “ 烟产业 ” 其在 发展 过 旅 无 ,
大量事实证 明, 人与 自然 不是统治与被统治 、 征服与被 征服的关系 , 是相互依存 、 而 和谐共处 、 同促进 的关 系 , 共 人 与 自然都是生态系统 中不可或 缺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类 的 人 发 展应 该是人与社会 、 人与环境 、 当代人与后代人 的协调发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N AND表1武汉城市圈概况一览表武汉黄冈孝感黄石咸宁鄂州仙桃潜江天门合计副省级地级市地级市地级市地级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副地级市副地级市9051.271332.551238.931144872.11630.94503492.7365.1915630.691012623.19483.31244.07247.5105.35118.4995.04133.93062.8515681012141516表2武汉城市圈2012年旅游接待收入情况总计武汉市咸宁市孝感市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1747.871396.00108.0170.5764.6655.2933.6812.163.863.6424.1832.4439.3322.1616.377.9836.2039.775.6017.7466.4753.084.112.682.462.101.280.460.150.1220460.8314218.592102.751184.951207.371071.03395.79166.2862.5751.5018.020.9939.9718.8218.768.974.9423.7516.089.7859.3241.226.103.443.503.101.150.490.190.15数据来源:根据湖北省旅游局《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3》整理。

收稿日期:2015-06-25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课题(2014B03)作者简介:李林(1982-),男,青海海东人,副教授,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绿色营销、品牌文化。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李林,张瑞林(武昌首义学院,武汉430064)摘要:现阶段,武汉市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的地位转变,旅游特色及服务品质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必须重视存在的发展瓶颈。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明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联系,在旅游产业发展观念和体制上创新,以推动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武汉城市圈是一个经济文化中心,由武汉市和周边的自治市组成,具有辐射力、带动力和引领力。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是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该产业存在着分散、冗余、竞争等问题。

为了解决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整合机制。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的机制,以推动武汉及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对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进行梳理,分析其现状和问题。

2. 研究国内外旅游产业整合的先进经验,提取其中适用于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经验及启示。

3. 研究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的主要难点及对策,重点分析如何解决各地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

4. 设计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的机制,包括权责划分、合作模式、监管机制等方面。

5. 基于实证研究方法,以武汉市为主要案例,探索该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整合和提升,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研究可为其他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文献分析、国内外经验分析,实证研究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

六、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目标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不足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 论文结构第二章: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现状与问题2.1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概述2.2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国内外旅游产业整合经验的分析和启示3.1 国内外旅游产业整合现状3.2 旅游产业整合的模式及启示第四章: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的主要难点及对策4.1 旅游资源整合问题4.2 产业协同发展问题4.3 政策法规与监管问题第五章: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机制设计5.1 权责划分5.2 合作模式5.3 监管机制第六章:基于实证研究方法实现的可行性分析6.1 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原因6.2 案例分析6.3 问卷调查、访谈结果分析第七章:总结与展望7.1 研究总结7.2 研究展望七、预期结果通过对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机制设计及其实证研究,预期将得出可行的整合机制,为推动武汉及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于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的研究

关于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的研究

关于武汉旅游城市功能转型的研究武汉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武汉需要进行旅游城市功能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其在旅游业中的竞争力。

武汉可以通过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创新,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特色。

武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商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武汉还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和创新机构的合作,开展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推出更具创意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武汉可以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武汉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酒店和旅游设施,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设施的标准和水平。

武汉可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和酒店的舒适度,同时加强对旅游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游客在武汉的旅游过程中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武汉还可以通过加强旅游营销和宣传,提升武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武汉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武汉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共同进行旅游宣传和推广,展示武汉的独特魅力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武汉旅游。

武汉可以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

武汉可以通过加强旅游专业教育和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武汉还可以加强旅游团队建设,推动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合作力。

武汉需要进行旅游城市功能转型,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其在旅游业中的竞争力。

武汉可以通过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创新、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旅游营销和宣传、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从而实现旅游城市功能转型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摘要:现阶段,武汉市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的地位转变,旅游特色及服务品质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必须重视存在的发展瓶颈。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明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联系,在旅游产业发展观念和体制上创新,以推动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武汉城市圈旅游业概况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201X年,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联合体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5 630.69亿元,占湖北省GDP比重为63.36%。

面积不到湖北省32%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53%的人口、63%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

武汉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如表1所示。

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湖北省的旅游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武汉城市圈拥有已经开发或比较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226个,其中建筑与设施112处,水域风光46处,生物景观32处,地文景观21 处,遗址遗迹14处,气候气象景观1处。

武汉城市圈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个,其中5A级1个,4A级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预备名单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

旅游景区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分布情况。

201X年,武汉城市圈接待旅游总人数20 460.83万人次,占湖北省的59.32%,实现旅游总收入1 747.87 亿元,占湖北的66.47%。

数据表明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的经济重心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

如表2所示。

二、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据武汉市旅游局发布的武汉市旅游统计信息显示:201X年,武汉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80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同比增长21.06%,占武汉市GDP经济总量的18.67%,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7183.48万人次,同比增长27.95%,旅游外汇收入91431.03万美元,同比增加7.30%。

武汉旅游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相较于杭州、西安等旅游业发达城市而言,阻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运行和管理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汉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业现状及优劣势,为政府职能部门科学的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一)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1.政策优势: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战略的指引武汉市建立了促进现代旅游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把打造“大江大湖新花城”、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壮大旅行社实力等作为“两型社会”建设下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两型社会”建设以来,武汉市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形象有很大的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稳步推进,宣传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2.区位交通优势:“陆水空三位一体”齐头并进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部地区首个4F级机场,现有两座运行中的航站楼,分别为T2航站楼和T1航站楼,T3航站楼正在施工预计将于201X年建成,201X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 500万人次大关,达到1502.6万人次。

3.旅游资源优势:旅游特色较为鲜明,资源较为丰富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统计,武汉市拥有旅游资源一百八十余处,其中地文景观14处,水域风光类16处,古迹与建筑类84处,民俗风情类31处,购物类18处,生物景观类14处。

其代表性的景点有黄鹤楼、东湖风景区、归元禅寺、古琴台、辛亥首义军政府地址红楼、武汉长江大桥、汉口江滩等。

近郊的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木兰天池、金银湖旅游度假区、武汉高尔夫球场、武湖生态农业区等也初具规模。

武汉旅游资源景观类型丰富、内涵深厚、景象组合地域集中。

4.科教优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武汉被称为“大学之城”,其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其在校大学生人数,更是居全国城市之首。

201X年武汉市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万左右,稳居全球高校大学生数量首位。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X年底,湖北省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计120所,其中本科高校67个、高职院校53所,这120所高等院校中分布在武汉城市圈8所城市的占到了82%。

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加强旅游专门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武汉旅游业产学研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武汉市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整体素质较强,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更为深刻,对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十分有利。

根据武汉市统计局年度资料,武汉市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般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高级导游24人,有19人在岗,中级导游136人。

(二)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劣势1.旅游投入不足,旅游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指导思想。

尽管武汉市也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发展旅游业,但相比地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大手笔的城建投入,旅游业的投入仍然杯水车薪,与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不匹配。

武汉市旅游业占武汉市GDP经济总量的18.67%,并不是支柱性产业,在全市三产中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还很有限,客观上限制了旅游业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

2.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性不强,旅游资源掠夺性开发和破坏严重有“大江大湖大武汉“美称的江城武汉其山水旅游是武汉市旅游的特色和城市名片之一,但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整体性规划,片面的追求开发速度与游客的数量以提高经济收入而进行粗放式开发的现象严重。

同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也不强,以武汉市湖泊资源为例,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初,中心城区共有35个主要湖泊,总面积为95 004.48亩,到目前已有8个被填占,实有湖泊27个,面积为899 967亩,面积减少了5.35%。

因此,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武汉“两型社会”的建设本质不相符。

3.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低武汉市大量景区分属于省市区旅游、园林、文化、宗教等部门管辖,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使得旅游业管理协同性不强,旅游资源整合程度较低。

主管部门在部门和区域协调及行业管理中遇到的阻力较大。

从现状来看,首先,很多景区已是多年来没有发展的老景区,且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由于政出多门、分头管理,对打造旅游精品、整体包装宣传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再次,水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对涉水旅游项目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实现水体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

以上种种问题对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是十分不利的,更与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不一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武汉“两型社会”的发展。

三、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武汉市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必须探索出一条实现武汉旅游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两型社会的建设来推动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使两者良性的互动和有效地循环。

(一)将旅游业作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产业武汉是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旅游业是契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认识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将旅游业作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产业,以推进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实现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

同时,运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思维,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方法谋划旅游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为其他行业、地区发挥示范效应。

(二)科学进行旅游规划,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武汉旅游发展规划时必须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武汉旅游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统筹规划“两型社会”建设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

此外应大力健全包括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科学管理、旅游经营企业管理规范在内的系列法律法规,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等与武汉旅游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上,针对武汉旅游资源的特点补充制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与此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阻碍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并进行法律制裁,以防治旅游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的发展意识。

(三)理顺管理关系,整合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进程中,要始终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打破只顾小部门、小团体既得利益的局面,实现可持续的多赢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发挥政府行政管理和市场干预的能力,要将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文化、园林、宗教等部门组织起来,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旅游管理和开发的强大合力,这样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促进“两型”旅游业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重组和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资源整合,盘活资产,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组建大型旅游集团股份公司,增强本土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四)杜绝掠夺性和破坏性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政策引导旅游项目合理开发并对旅游项目开发中掠夺性和破坏性问题实施严格的处罚。

坚决杜绝诸如填湖等破坏性行为。

针对旅游环境的治理问题,可通过一些工程建设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