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概况的复习资料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节绪论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含义(一)中国饮食饮食体系包括:饮(茶、酒、奶、其他);食(主食、副食)中国饮食文化: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饮食是文化的原因:1与人的生存同步2每种菜系都是一种文化3饮食现象有一种丰富的结构4包含着哲学思想三饮食文化研究内容内容:食生产、食生活、食事象、食思想、食惯制四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现状1历史上的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秦始皇专政,汉独尊儒术)食天求饱,居天求安2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孙中山)烹调之术蕴育在文化中3海外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热潮。
4方兴未艾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5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趋势五课程专业地位与学习方法饮食文化:专业与修养,修养,知识,管理,技能,就业点,未来发展前景,应用研究学习方法:1积累广博的知识2掌握学科信息3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重点难点:四大原则,五大特点一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一)医食合一1神农尝百草《齐民要术》贾思勰,李时珍《本草纲目》2周代食医3《千金食治》孙思邈(二)饮食养生1预防重于防治2黄帝内经3饮膳正要,忽思慧(元):食疗、保健思想(三)本味原则1滋味美味:味感、触感、嗅感2作用功能辛:发散作用,酸:收敛作用,苦:清热解暑,甘、咸:补身体(四)孔孟食道体现道德规范:孔子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不及乱”“食于表者之侧,未尝饱也”孟子饮食观:(1)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2)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而尔予人,行道之人弗受,蹴而尔予之,乞人不屑也二饮食文化的五大特征1悠久的饮食文化2浓厚的文化内涵:重食,重养,重味,重利,重理(道德规范,哲学思辨)3精湛的制作工艺:刀工精细,调味多样,制熟技术先进,美食美名美器,造型美化4原料选取的广泛性:自然地理条件5进食选择的丰富性:上层社会选择,下层社会的选择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一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一)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化汉带去丝绸、茶叶,引进葡萄、胡桃、胡蒜、西瓜等水果(二)释教弘法与求法事业中的中外饮食交流鉴真东渡带给日本制做豆腐的方法,日本“干光法师”荣西传去菜文化(三)“贡使”与商人西欧与北美国家中餐馆的开设(四)郑和下西洋(五)传教士:沟通中西饮食文化的桥梁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文化观念:中国饮食文化:美性(悟性),西方饮食文化:理性;饮食核心:中(重味),西(营养);饮食行为:中(合)西(分)原料使用:中(植物性)西(动物性);分解工艺:中(精细)西(简单)火候方法:中(复杂)西(单一)饮食器具:中(筷子)西(刀叉)饮食制作:中(随意)西(规范)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源流1生产力烹饪水平:史前熟食,瓷器,青铜,铁器2以历史朝代划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三代时期,春秋战国,汉魏,唐宋,元明清3以饮食发展的进程划分:中国饮食文化的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阶段,繁荣阶段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萌芽时期一人类饮食的起源饮食起源:生食(茹毛饮血),熟食(自然火的利用与保存,人工取火阶段)用火熟食的意义:把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1)代表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摩擦生火在解放人类的作用上,甚至还超过蒸汽机的作用(2)结束人类生食的生存状况,使身体素质和智力得到更迅速提高(3)孕育原始的烹饪,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物质基础二中国饮食文化萌芽产生的条件1火的使用2食物原料来源相对稳定3陶器的产生与使用三中国饮食文化萌芽时期的特点1炊餐器具基本齐备2采集渔猎与农耕畜牧原料使用3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4调味出现,筵宴产生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初步形成时期一初步形成的历史背景1夏商周的农业2夏商周手工业的发展二初步形成时期的特点1炊餐器具种类多样(1)烹饪食器(2)酒食器(3)辅助器2烹饪原料品种繁多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调味品3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1)对烹饪原料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使用(2)对烹饪方法及手段有一定进步4周八珍及南北食风(南甜北盐)5烹饪名家纷纷涌现6饮食著作开始问世:《黄帝内经》“四大医术之一”,《吕氏春秋》“本味学说7水果用于充饥,在周朝起作为休闲食品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时期一中国饮食法杖时期的历史背景(一)农业的发展:水利建设,温室(二)手工业的发展:铁器冶炼,漆器的产生,大陶器,瓷器(三)商业的发展:长安,贸易往来,丝绸之路,重农抑商二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特点1能源出现新突破(煤的利用)2炊餐具的革新(地灶台,铁“五熟釜”诸葛亮发明)3食物原料来源更加丰富传统原料发生变化,豆腐发明,异域菜种传入,植物油应用,茶成为主要饮品4烹饪工艺不断革新(1)烹饪环节分工细化(炉案分工,红白分工)(2)烹饪技艺不断创新(炸、煎、炒)5荤素菜系形成流派6烹饪饮食名家与饮食著作《茶经》“茶圣”陆羽“茶仙”“茶神”《金匮要略》孙思邈7饮食市场逐渐兴盛(1)经营档次齐全(2)经营方式灵活多样(3)服务周到,分工细致第四节中国饮食文化成熟时期(定型)一历史背景(一)发展:岭南出现三季稻,引进番薯等品种(二)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瓷器,红曲霉酿酒,茶叶“炒青”(三)商业的发展:都市食肆发展二时期特点1餐饮器具精美绝伦(1)瓷器餐饮器具,中国瓷器鼎盛时期,“景德镇瓷器”青花瓷(2)金属餐饮器具,金银器2食物原料十分广阔(1)新原料的开发:新的野生动植物品种的开发与利用;持续利用不断提高的各种技术培育和创新品种(2)新原料的引进:番薯、番茄、辣椒、马铃薯、洋葱(3)已有原料的巧妙利用一物多用—综合利用—废物利用3烹饪工艺拥有较完整的体系(1)对原料选取和加工有了较为科学的总结(2)刀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3)制熟技术发展(4)火候与调味颇有建树(文火与武火的划分,十层油温判断,复合味定型)4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稳定格局5饮食消费空前繁荣(1)专业的饮食行增多(2)综合性的饮食店不断完善(3)饮食奢华,场面盛大(满汉全席代表)6饮食著述完善体系—袁枚《随园食单》特点:(1)注重原料选择(2)注重原料搭配(3)强调烹调诸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4)主张破除陈规陋习(5)讲究装盘上菜及进食艺术第五节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民国—改革开放—至今)一繁荣时期的特点(一)烹饪工具与生产方式逐步趋于现代化1烹饪工具的现代化:能源(汽、电、太阳能、沼气),烹饪设备(电磁炉、微波炉)2生产方式现代化:(1)代替手工操作(2)食品工厂出现,自动化生产食品(二)优质原料品种增加1新型的优质原料品种的引进与开发2珍稀原料的种植与养殖3传统优质原料的品种增多(三)国内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广泛交流1国内饮食的交流:沙琪玛、羊肉串、竹筒饮2国外饮食的交流:肯德基、麦当劳(四)创新筵席大量涌现与饮食市场空前繁荣1创新筵席:新奇宴、文化宴、生态宴2饮食市场繁荣第三章中国饮食思想第一节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一“甘”、“美”、“善”—饮食审美思想的萌芽1羊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2《说文》释云:美,甘也,从羊大,羊在六畜主给善也,美与善同意3美是感官的舒服感,是人的需求被满足二“五味调和”—和谐美的探求1从“和”的思想来源上看2从“和”的内容上看:(1)物有先天(原料选择的自然和谐)(2)水火相济(食物烹调物性和谐)(3)适口者珍(饮食过程的审美过程)3从“和”的效果上看(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浓而不薄,肥而不腻)4从“和”的思想之辩证关系与深刻性是看三“五世长者知饮食”—高层次的审美1“三世长者之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2“知味者”王小余3上层社会定势、定向对饮食文化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四十美风格—系统完善的审美原则1“质”:原料和成品的品质、营养。
中国饮食文化史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史饮食文化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饮食文化
第二节 食文化
太极
明虾
湘菜—香酥酸辣
鲁川 苏粤浙
闽湘 徽京沪
选料:山珍 河鲜 家禽 家畜
技法:炖 焖 煨 烧 炒 熘煎熏腊
口味:辣 酸 香 鲜 软 脆
菜品:麻辣子鸡 腊味合蒸 红煨鱼翅 洞庭肥鱼肚 金钱鱼 酸辣红烧羊肉 清炖羊肉 吉首酸肉
第二节 食文化
腊味合蒸
徽菜—古色古香
鲁川苏 粤浙
高度酒
中度酒
黄酒(低度酒)
第三节 中国名酒
二、中国白酒 (一)白酒的种类
白酒由于酿酒原料、生产工艺、设备等条件的不同,形
成不同香型和风味特点。
• 1.酱香型(又称茅香型)。所谓酱香就是有一股类似豆类 发酵时发出的酱香味,其特点是:酒体醇厚,香而不艳,郁 而不猛,入口微有焦香,但苦不留口,回味悠长,留香持久 。在白酒中酱香型酒为数很少,以贵州茅台为代表,还有四 川古蔺郎酒、湖南常德武陵酒等。
是否杀 菌
麦浓度
颜色
类别
生、熟
低、中、高 黄、黑
熟啤酒
生啤酒
第三节 中国名酒
七、配制酒 • 配制酒是用白酒、葡萄酒或黄酒作为酒基,再配合中药
材、芳香原料和糖料等制成。其中,用中药材配制的酒 成为药酒,如竹叶青等。
第四节 茶文化
3、红楼菜是依据《红楼梦》所记述的贾府肴馔饮食所研制 的菜肴,具有官府菜的特点。
第一节 饮食文化概述
(三)市井、百姓饮食 特点:技法各异、品种繁多 代表:唐代的洛阳、长安
两宋的汴京、临安 清代的北京 (四)民族饮食 受到不同民族所处地域、环境、物产、宗教信仰的影 响,形成与本民族相应的,独具品位的饮食文化。
• 董酒 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它采用黏高粱为原料 ,加入130多味中药材制成大、小曲,用小曲小窖发酵 成酒醅,用大曲大窖发酵成香醅,再以酒醅香醅串蒸, 经量质摘酒、陈酿勾兑而成。
5.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概述
稷(粟)为“五谷之长”。原因有三: (1)产量高,大约是黍、麦的2倍。(《悯农》) (2)耐储存。 王祯《农书》:“五谷之中,惟粟可耐陈,可历远年。” (3)品种多。 古代黍与稷经常并说。“黍稷”一词,《尚书》凡3见,《 诗经》凡7见。 如《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 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此外,还有秫、禾、谷(穀)等作物。 秫,俗称高粱,谷物之有粘性者,可以酿酒。 《晋书·陶潜传》:“潜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 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稻,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 ,五十亩种稻。” 又陶渊明《和郭主簿》:“春秫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 禾,本专指稷,后成为“稻”之专称,粮食作物之通称。 《诗经·七月》:“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tóng lū),禾 麻菽麦。”其中第二个“禾”字即专指稷,而第一个“禾”字 则是泛指,“禾稼”二字包括了后两句所列八种作物(重是早 种晚熟的稻,穋是晚种早熟的稻)。
古代祭祀用全牛,祭毕则剖牛分肉。“半”字就是源于 分割牛体。《说文•牛部》载:“半,物中分也。从八,从 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所以“半”的本义就是将牛从 中对分为两半,后引申为把物体从中对分。
祭祀完,分享食用,寓意“分福”。 (3)猪 猪是原始先民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猪的名称较多,如 彘、豕、豚等。“彘”或“豕”指大猪,“豚”指小猪。 “家”字上部从宀(房子) ,下部从豕(猪) ,即有屋有 豕为“家”。由此可见,猪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牛 牛在上古时期主要用于食用和祭祀。春秋中后期到战国时期 ,随着铁犁、牛耕出现,牛被用作耕畜,其肉食作用下降,故 《礼记•王制》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 古代举行盛大的祭祀、盟誓或宴享等典礼时必用牛。在这类 典礼中,作为进献给神、鬼享用的牛、羊、豕等祭品称为“牺 牲”。 “牺牲”二字从牛字旁,由此可见牛在祭品中的重要性 。 《说文》:“牺,宗庙之牲也。”“牲,牛完全也。” 古代祭祀和宴享时牛、羊、豕三牲具备叫做“太牢”;有羊 、豕而无牛叫做“少牢”;只有豕或牛叫做“特牲”。
饮食文化-重点笔记亲自整理
饮食文化-重点笔记亲自整理一、背景知识1.1 饮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饮食文化是指由食品、饮料、饮食习惯、食品加工技术、餐桌礼仪、饮食消费等方面的文化元素组成的饮食系统。
•饮食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历史、地域、民族和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1.2 饮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饮食文化可以强化人们之间的社交关系,加深交往感情。
•饮食文化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饮食文化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
二、中华饮食文化2.1 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华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
•中华饮食文化推崇“和谐饮食”,强调食物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2.2 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菜系2.2.1 北京菜•北京菜系是指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饮食文化。
•北京菜以清淡、麻辣、鲜香为特点,讲究制作工艺和菜品的摆盘。
2.2.2 川菜•川菜系是指四川、重庆地区的饮食文化。
•川菜以色、香、味、形美丽,口感多样,麻辣浓香为特点。
2.2.3 粤菜•粤菜系是指广东、香港地区的饮食文化。
•粤菜以鲜、嫩、鲜香、滋味丰富为特点,烹饪技巧纯熟。
2.3 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中华饮食文化强调餐桌礼仪,讲究吃饭时的作法、规矩和静态美感。
•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中,饮食是和人情、感情密切相关的。
三、西方饮食文化3.1 西方饮食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西方饮食文化根源于希腊罗马文化,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到18世纪形成了近代的西餐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中,菜肴和餐饮饰品的重要元素在于供应的奢侈品和美味食物。
3.2 西方饮食文化的代表菜系3.2.1 法国美食•法国美食以刺激口感、美化视觉、修辞味觉为特点。
•法国餐食讲究五味调和、花式摆盘以及享受的文化体验。
3.2.2 意大利美食•意大利美食因其精致、简单、新鲜、口感纯正而享誉世界。
•意大利餐食以面食、奶酪、蔬菜和鱼肉为主要材料,同时加入适量的橄榄油、香料和葡萄酒调味。
导游基础知识专题四:饮食文化
• 殷周烹饪
– 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当时 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 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 – 《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 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 周代烹饪方法已非常多样,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而 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 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
• 中国饮食文化涉猎学科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独秀于世。 • 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强大的兼收并蓄能力和旺盛 的生命力。
中国饮食文化涉猎学科门类繁多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文化观念、质体
• 1.饮食观念&味道和营养
• 2.烹饪的随意与规范 • 3.用餐方式及餐具 • 4.用餐礼仪 • 5.中西饮食未来前景
• 哈尼长龙宴
• ③按原料性质分
– 分成荤菜和素食两个风味
• ④按时代分
– 分仿古风味和现代风味
•
⑤按功用分
– 有保健医疗风味和普通食品风味之分
•
⑥按时令分
– 分为迎春饮食、消夏饮食、爽秋饮食和冬季饮食
• (2)菜肴的构成与命名
①菜肴的构成
菜肴的构成方式有三种: 鱼香肉丝、三色葫芦、白油豌豆 ②菜肴的命名 青椒肉丝、龙虎斗、母子会、叫花鸡
八珍
• 唐鎏金飞鸿纹银匙
筷子的发明与使用
【明】银箸
重要的调料——酱
• 春秋烹饪
一是,调味品品种增多
二是,铁器的制造 三是,总结了一定的烹饪理论 四是,烹调技术熟练和增多 五是,有了繁荣的饮食市场和食品市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各个地域、民族的饮食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对饮食有着独特的情感、审美和思考。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存所需,更是中国文化、民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体,反映出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灶祭和大型餐宴的活动。
在商代、周代,饮食礼仪更加规范,大量的饮食文献留存至今,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随着历史的演进,饮食文化逐渐丰富多样,不同地域、民族、阶层有着不同的饮食特色,形成了中国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南北厨艺、鲁川闽浙等著名饮食文化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饮食特色。
北方人爱吃小麦,面食丰富多样;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烹饪技艺独特。
川菜以麻辣而闻名,广东菜则注重原汁原味。
每种地域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味觉特点,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国饮食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思想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价值观念。
中国人注重“饮食节俭”,讲究“一勺养一身”,倡导“有节制、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强调“饮食荣辱同在”,认为饮食是人生之美好,对待饮食要有敬畏之心。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仅关乎食物本身,更包含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品德的理解和感悟。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得到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华美食”的概念,鼓励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饮食文化。
各地举办美食节、传统食材节等活动,推广传统饮食文化,引导人们珍惜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
同时,应当注重科学饮食,加强对现代生活中饮食习惯的引导,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健康发展。
五、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展望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茶德:中国儒学传统君子完美人格修养对茶的比德思想,是传统茶人对茶与茶事的道德和哲学认识的升华,主要理解为:诚、清、真——“茶德三昧”,即:诚—诚厚、诚明、诚信、诚敬;清—清真、清俭、清正、清明;真—真情、真性、悟真、归真。
陆羽: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啊,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袁枚:中国古代食学的集大成者,有“食圣”之誉。
所著《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食学著作的典范。
茶人:有茶文化修养的嗜茶者。
角黍:即粽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美食,是定形于3000年以上的文化积淀最厚重、最具艺术性的特型食品,源于上古祈农传统,定型于屈原纪念风俗。
六礼: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普劳:又作“朴劳”,我国新疆维吾尔等民族的风味名食,汉语名为“羊肉抓饭”黄酒: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多以谷物为原料,蒸熟后加入专门的酒曲和酒药进行的发酵酒。
本味论:本味论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注重原料的天然物性,讲求食物的自然美味与味性变化的科学合理性。
饮食文化第一章知识讲稿
中国八大菜系
01
02
03
川菜
以麻辣、香辣著称,口味 重,多用花椒、辣椒等调 料。
鲁菜
以咸鲜为主,讲究火候, 擅长烹制海鲜和蔬菜。
粤菜
注重原汁原味,口感清淡, 烹饪技巧高超。
中国八大菜系
苏菜
口味清淡,以炖、焖、烧 为主,讲究食材的新鲜和 原味。
湘菜
以酸辣、麻辣为主,多用 辣椒、蒜等调料。
浙菜
口味适中,烹饪技法多样, 以清蒸、红烧、炖煮为主。
验。
02
世界饮食文化概览
亚洲饮食文化
总结词
丰富多样,注重养生
详细描述
亚洲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国菜系各有特色。亚洲人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俱佳,同时也非常注重食物的养生效果。 亚洲饮食文化强调天然食材和传统烹饪技巧,如炖、煮、蒸、烤等,少用油炸和过度调味。亚洲饮食文化还注重 饮食环境和服务,如日本料理的精致和韩国烧烤的温馨氛围。
01
02
03
04
满足生存需求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饮食文化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 需求,提供了营养和能量。
促进社交交流
饮食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聚 餐、宴请等形式,人们可以增
进感情、交流思想。
传承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文明的 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的特色。
推动经济发展
饮食文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如农业、食品加工业、 餐饮业等,促进经济的增长。
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指采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安排、调控农业生产和 再生产过程的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专题四 饮食文化
专题四饮食文化一、中国饮食文化·上(1)中国饮食文化:分为生食期、熟食期、现代烹饪期;①生食期:分为:使用天然火、学会人工取火;*北京猿人:古人类用火最早的范例(50万年前);②熟食期:陶烹阶段、金属烹饪阶段、现代烹饪阶段;③现代烹饪期;(2)江西仙人洞:全世界最早的陶器(20000—19000年前);*最科学的熟烹饪方式:蒸(西安·半坡时代,六七千年前)*世界上最早面条:青海喇家遗址(4000多年前);* 唐代的饺子:新疆吐鲁番;(3)标志着中国传统烹饪理论基础建成:《吕氏春秋·本味》;(4)铁器烹饪:从秦汉开始,延续到到改革开放;(5)豆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豆腐二字最早出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元代:郑久端《豆腐·赞》;明代:苏平《豆腐诗》;*酱油:八珍主人;醋:食总管;蟹:一品膏;*晋代:发酵法;唐代:活烤法;唐末五代:引火奴(火寸),最早火柴雏形;五代:彻底结束了席地而坐的“筵席时代”;*元至明:假菜;明代:出现整鸡鸭出骨技术;(6)天下第一泉:扬子江·泠泉、庐山·谷帘泉、济南·趵突泉、北京·玉泉;唐:吃茶;宋:斗茶;明:泡茶;(7)四大饮食风味流派:北宋开始,至清代完全形成;*饮食消费必备的五大客观条件:良辰、美景、可人、韵事、美食;(8)清代·满汉全席:是传统烹饪宴会的全面总结和收官;* 满汉全席:108道菜,分为:南菜54道;北菜54道;* 南菜: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粤菜;* 北菜:30道山东菜、12道北京菜、12道满族菜;(9)清代:中国传统的烹饪理论体系完全成熟;(袁枚的《随园食单》做了最后的总结);(10)现代烹饪期:营养观念加强;保护意识提高;二、中国饮食文化·中(1)宋代:姑娘出嫁,娘家陪筷子:快生子;明代:筷子之名,最早出现;筷子平行横放,表示结束;平行竖放,表示还在吃;品尝滋味用“食指”;(2)炒:最早出现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植物油烹调: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庄子用“庖丁解牛”:养生道理;(3)中国地域饮食风味流派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北两大流派;东方(华东):食鱼而嗜咸;西方(关中):华食;北方(北方少数民族):乳食;南方:嗜酸而食腑;(4)素食流派:民间、寺观、宫廷三个流派;* 四大菜系:鲁、川、淮扬、粤;官府菜(衙门菜):谭家菜、孔家菜;* 《周礼》最早有对西周宫廷饮食的记录;(5)中国传统风味饮食流派:形成始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脍不如肉,肉不如蔬”被素食者奉为圭臬;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唐代下朝官员“廊下食”规格很高;(6)《周礼》、《离骚》:反映了南北饮食形成地域分野;(7)《食疗本草》:孟诜[shēn](唐代),一部内容丰富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的专著;(8)《广雅》:张揖(三国·魏);《食论》:华佗(三国·魏);《释名》:刘熙(东汉末);《食经》:谢枫(隋代);三、中国饮食文化·下(1)九大标准:色、香、味、形、器、名、营(养)、卫(生)、触(口感),最后集中表现为:美;(2)酒:传说是杜康/仪狄发明的,*早在夏代的仪狄之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周代:我国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酿酒工艺;* 宋代:《北山酒经》,制曲酿酒;*酒的名称:杜康、黄流、欢伯、圣人(清酒)、贤人(浊酒)、忘忧物、青州从事(品质高的酒)、平原督邮(劣质酒)、杯中物、金波、秬鬯([jùch àng]黑黍、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白堕(人名,刘白堕善酿酒)、冻醪[d òngláo](春天饮用的酒)、壶殇、醍醐、黄封(宋代官酿,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曲秀才、扫愁帚、钓诗钩(酒能扫除忧愁,能钩起诗兴)、般若汤(佛家禁酒,有僧人偷饮,因避讳,有此称谓)、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3)酒:最早是药;* 苗族:三杯酒,不喝,进不了寨门;* 彝族:转转酒,不喝,主人不高兴;(4)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茶(最早的茶,是用来治病的);* 唐代,茶才普遍作为饮料;(5)唐代:吃茶,陆羽“茶圣”,烹茶观色,认为越窑青瓷最好;* 宋代:斗茶盛行,建窑黑盏最受欢迎;* 明代及以后:白瓷、半透明、透明的杯子最吃香;(6)求婚:敲门茶;定亲:下礼茶;结婚夫妻:合礼茶;* 佛道之人:清醒剂;* 从谂禅师:吃茶去;* 茶具的盖、盏、托,代表了天地人“三才合一”;(7)茶:茶多酚、维生素(A B C D E K P)、蛋白质、矿物质;(8)发酵茶:乌龙茶类(半发酵)、铁观音茶、武夷岩茶;* 红茶类(全发酵茶):祁门红茶、正山小种;* 黑茶类(后发酵茶):普洱茶、金骏眉、安化黑茶、六堡茶、千两茶;* 轻发酵茶:白茶、黄茶;(9)先秦时期:一日两餐;第一餐:朝食(7:00—9:00);第二餐:夕食/飧[sūn]食/日晡食(申时,下午15:00—17:00);* 秦汉变化:两餐变为三餐;第一餐:朝食(时间提前了一点,天明即可);第二餐:中食/昼食;第三餐:飧食/晡[bū]食;(10)《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的饮食养生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哲学依据:阴阳学说;手段:饮食养生;具体方法:饮食有节;(11)辣椒:明末,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清代康熙年间,才开始用作调料,才有《随园食单》;(12)中国饮食文化与哲学、政治的关系: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体现了“天人”,即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思想;②中国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和”的哲学思想;③中国饮食文化体现了朴素的辩证观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四、西方饮食文化(1)西餐传统烹饪方式:煮、煎炸、烤炙、拌、制汤等;(2)法国菜:选料广泛(特点);蜗牛、青蛙、鹅肝、黑蘑菇等;用蜗牛和蛙腿做成的菜,是法国菜中的名品;作为法国制作的菜肴,一般中国人感觉会比较“生”;(3)法国菜的风味流派:*按地域划分:布根地、阿尔萨斯、诺曼底、普罗旺斯;* 按烹调风格划分:古典、加长、新派;(4)西餐座次安排:女主人居第一位,其右手方是第一主宾,左手方是第二主宾;*菜品数量上主要有:汤、凉菜(开胃菜)、正菜、食物;*饭前:饮用较淡的开胃酒;*食用沙拉、汤、海鲜时:饮用用白酒/玫瑰酒;*食用肉类时:饮用红酒;饭后:饮用少许白兰地、甜酒类;*香槟酒:用于庆典(结婚、生子、庆功等);(5)法国厨师:哲学家、艺术家、学者,社会地位很高;。
中国饮食文化复习提纲
中国饮食文化复习提纲
1. 阐述江苏风味流派的形成、分支、风格特色及代表菜品。
江苏风味菜简称苏菜,由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锡风味和徐海风味构成。
江苏风味菜的主要特点是:(1)用料讲究,四季有别;(2)刀工精细,刀法多变;(3)重视火候,讲究火功(4)口味清鲜,咸中稍甜江苏风味代表菜有松鼠桂鱼。
清炖蟹粉狮子头,梁溪脆鳝,水晶肴蹄
2. 阐述广东风味流派的形成、分支、风格特色及代表菜品。
广东风味菜简称粤菜,由广州风味,潮州风味,东江风味和港式粤菜风味构成。
广东风味菜的主要特点是(1)用料广博;(2)方法独特,(3)兼容并蓄(4)口味清鲜广东风味菜的代表菜有蚝油牛肉,大良炒鲜奶,白云猪手,脆皮鸡
3. 四大菜系分别有那些代表烹饪技法?
山东菜的烹饪技法有爆,炒,烧,炸,蒸;四川菜的烹饪技法有干煸,干烧,小煎,小炒;江苏菜的烹饪技法有炖,焖,蒸。
烧,炒;广东菜的烹饪技法有焗,煲,烩
4. 请列举四大菜系的代表名菜各六个。
江苏风味代表菜有松鼠桂鱼,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蹄,扒烧整猪头;广东风味菜代表菜有蚝油牛肉,大良炒鲜奶,白云猪手,脆皮鸡,脆皮乳猪。
红烧大群翅;四川风味菜代表菜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毛肚火锅,水煮牛肉,家常海参;山。
饮食文化概论复习
饮食文化概论复习饮食文化概论复习题2015.11.04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用筷子为助食具的历史已经有6000年之久,据《菽园杂记》等文献记载,“筷子”名称出现在( D )。
A.先秦B.汉代C.宋代D.明代2.有中国历史上“食经”之称的《随园食单》一书的作者是( D ) 。
A.易牙B.贾思勰C.高濂D.袁枚3.被誉为“川菜调味基石”的调味品是食盐和( A )A.花椒B.辣椒C.香醋D.豆豉4.历史本来面目“满汉全席”筵式的膳品特色是( D )。
A.满族传统饮食B.山珍海味C.满点汉菜D.满族贵族喜爱的中国传统名食5.中国膳食结构中主食的最大特点是( B)A.地方特色浓郁B.主要提供糖类C.注重款式档次D.制作工艺简便6.中国历史上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衍圣公府位于( B)。
A.北京B.曲阜C.衢州D.西安7.被尊为中国“烹饪之圣”的历史人物是( A )A.伊尹B.太和公C.孔子D.彭祖8.《大清会典则例》明文规定的清国的国宴是( A )。
A.满席B. 满席-汉席C.满汉席D.满汉全席9.新疆维吾尔族最著名的民族风味小吃是( A )A.烤馕B.烤羊肉串C.羊杂碎D.抓饭10.长时间以来,由于无根据的揣测传说,关于“满汉全席”的筵程(宴会进行的时间)有各种说法,历史事实则是( A )。
A.一天一顿B.两天四顿C.三天六顿D.四天八顿11.最具苗家民族风情的地方特色美食是( A )A.酸汤鱼B.老鸭汤C.酸肉D.竹筒饭12.最具土家族风味特色的地方美食是( B )A.鲊广椒B.油茶汤C.凤头姜D.莼菜汤13.“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A )的悠久历史了。
A.4000年左右B.3000年以上C.2200多年D.1500年以上14.( C )在中国有“国菜”的美誉。
A.鱼翅B.海参C.豆腐D.鲍鱼15. ( A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美食,是定形于3000年以上的文化积淀最厚重.最具艺术性的特型食品。
饮食文化总复习
• 2.刀工细巧
刀功,即厨师对原料进行刀法处理,使之成为烹调所需要的,整齐一致 的形态,以适应火候,受热均匀,便于入味,并保持一定的形态美,因 而是烹调技术的关键之一。我国早在古代就重视刀法的运用,经过历代 厨师的反复实践,创造了丰富的刀法,如直刀法、片刀法、斜刀法、剞 刀法(在原料上划上刀纹而不切断)和雕刻刀法等,把原料加工成片、 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和丸、球、麦穗花、荔子花、 蓑衣花、兰花、菊花等多样花色,还可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雕刻成 “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筵席的欢乐气氛。特 别是刀技和拼摆手法相结合,把熟料和可食生料拼成艺术性强、形象逼 真的鸟、兽、虫、鱼、花、草等花式拼盘,如“龙凤呈祥”、“孔雀开 屏”、“喜鹊登梅”、“荷花仙鹤”、“花篮双凤”等。例如“孔雀开 屏”,是用鸭肉、火腿、猪舌、鹌鹑蛋、蟹蚶肉、黄瓜等十五种原料, 经过二十二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才完成。
3、火候独到
• 火候,是形成菜肴美食的风味特色的关键之一。但火候瞬息万变,没有多年操作 实践经验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因而,掌握适当火候是我国厨师的一门绝技。我国 厨师能精确鉴别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悉了解各种原料的耐热程度, 熟练控制用火时间,善于掌握传热物体(油、水、气)的性能,还能根据原料的 老嫩程度、水分多少、形态大小、整碎厚薄等,确定下锅的次序,加以灵活运用, 使烹制出来的菜肴,要嫩就嫩,要酥就酥,要烂就烂。早在古代,我国厨师就对 火候有过专门研究,并阐明火候变化规律及掌握要点:“五味三材,九沸九变, 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吕氏春秋》)北宋大诗人苏轼不仅是位美食家,而 且还是一位烹调家,创造出著名的“东坡肉”菜肴,这和他善于运用火候有密切 关系,他还把这些经验写入炖肉诗中:“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时自然美。” 后人运用他的经验,采用密封微火焖熟法,烧出的肉原汁原味,油润鲜红,烂而 不碎,糯而不腻,酥软犹如豆腐,适口而风味突出。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复习资料
第一章饮食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命名、佳境三个方面。
2.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菽(俗称大豆)。
3.在古代,甑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
4.依据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类型的不同,将中华食文化圈划分为12个小圈。
第二章菜系1.中国菜系的形成过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历史时期的不同,在饮食烹饪和菜肴品类方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随着食生产的不断发展和食生活的逐渐丰富,由于金属炊具、尤其是铁质炊具较多地用于烹饪之后,菜的品种开始明显增多,菜的地方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南北两大风味,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诗经》、《楚辞》、《山海经》等先秦诗文中对食物原料、食物品种及食风、食事的记述,已经表明了人们已开始注意到饮食的地域性差异。
汉至唐宋各期,曾出现了“胡食”、“素食”、“北食”、“南食”、“川味”等称呼。
因此,到唐宋时期已形成南食和北食两大风味派别。
宋代的时候,中国各地的饮食已经有了区别。
在当时,中国的口味主要有两种,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
南宋时候,北方人大量南迁。
逐渐地,北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南方。
在南方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派系。
到了明代末期,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
京式偏咸,苏式、广式偏甜。
到清末初期,鲁菜、苏(淮皖)菜、粤菜、川菜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地方菜。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
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
因为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
2.八大菜系中,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
3.佛跳墙是闽菜的特色菜。
4.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彭铿,又名彭祖。
彭祖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其故乡被封为大彭国,亦即今天的徐州。
中西饮食文化考试复习(考试内容)
1、饮食文化的定义饮食文化的概念: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2、八大菜系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鲁菜:风味特点:味浓厚鲜咸。
清香脆嫩。
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由两个地方菜组成: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济南菜(以汤菜为一大特色)。
宋以后就成为“北食”的代表。
明清两代成为宫廷御膳主体。
代表菜:糖醋鲤鱼。
德州扒鸡。
九转大肠。
油爆大哈。
葱烧海参。
清汤燕菜。
红烧海螺。
拔丝金枣。
湘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
用料广泛,油重色浓。
多以辣椒,熏辣为原料。
口味注重香鲜,酸辣。
软嫩。
烹调方法擅长腊,熏。
煨、蒸、炖、炸、炒。
代表菜:东安子鸡、红煨鱼翅、腊味合蒸、面包全鸭、汤泡肚、金钱鱼、红椒酿肉、冰糖湘莲。
浙菜:代表地:杭州。
宁波。
绍兴。
温州。
特色:“南料北烹”、善调制海鲜、河虾与家禽。
喜欢以风景名胜来命名菜肴。
代表菜:西湖醋鱼、生爆鳝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鸡、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暴墨鱼卷、锦绣鱼丝。
3、世界三大风味体系的特点东方饮食风味(5000年):以中国菜点为中心。
以梁豆蔬果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
膳食结构主副食分明。
猪肉在肉食品中比例高。
烹饪方法精细复杂。
菜式多。
重视菜点的艺术性。
受佛教道教儒教影响深。
历史文化积淀多、以味为核心。
以养为目的。
主要流传东亚。
东北亚和东南亚影响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亿人口西方饮食风味(3000年):以法国菜点为主干、以肉奶蛋禽等动物性食料为基础。
主副食的界限不分明。
牛肉在肉食品中的比例高。
烹调方法简练。
多烧烤。
重用料酒,口味以咸甜酒香为基调。
流派和宴席款式均不多。
受天主教。
东正教。
耶稣教和其他一些新教的影响深。
重视用新科技新炊具和工艺。
强调营养卫生。
主要流传在欧洲。
传统饮食知识点总结大全
传统饮食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概述1.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悠久,秉承“饮食为先”的理念,以“食以养人”为宗旨,注重食物的烹饪方法、营养搭配和食物品质。
2.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多元化,包括八大菜系、四大菜系、民间小吃等不同的地方饮食风味,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饮食传统。
3.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季节性和节气性,以符合当地气候和季节变化为主要标准,尊重“食物与天时”的理念。
二、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1. 良好的营养搭配:中国传统饮食强调食物的搭配和营养的平衡,主张“五谷杂粮”,注重主食与配菜的搭配。
2. 爱适度: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适度饮食,主张“饮食节制”,不偏食不偏好,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
3. 讲究色、香、味、形: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强调口味的鲜美、食物的形态美观。
4. 尊重饮食环境:中国传统饮食强调饮食的环境、仪式和礼仪,讲究饮食的时令、餐具、用餐姿势等。
三、中国传统饮食的典型菜肴1. 鲁菜:以甘蔗、藕、梨和无刺的牡蛎等为四大代表,熬的汤浓不腻;以“煮”和“炖”为主要烹饪方法。
2. 川菜:以香辛调料和火锅为主要特点,色香味俱佳,以肉类为主要食材,有口味鲜明的麻辣和酸辣味。
3. 粤菜:以清淡、爽口、新鲜为主要特点,烹饪方法多样,注重原料的新鲜和颜色的搭配。
4. 苏菜:以淡雅、清淡为主要特点,口味清鲜,以酱香和红烧为主要烹饪方法。
5. 湘菜:以麻辣为主要特点,口味浓郁,以辣椒和花椒为主要调料。
四、中国传统饮食的主要食材1. 中华传统五谷杂粮:包括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豆类、地瓜类、天麻类等。
2. 中华传统蔬菜:包括南瓜、黄瓜、白菜、胡萝卜、大葱、小葱、西红柿、豆角、茄子等。
3. 中华传统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类等。
4. 中华传统水果:包括苹果、梨、桃、杏、李、柑、橘、柚、柿子等。
5. 中华传统调味品:包括食盐、酱油、醋、味精、辣椒等。
五、中国传统饮食的烹饪方法1. 切、搅、炒:中国传统烹饪方法之一,主要是切菜、搅拌、炒熟,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文档资料
第二章 中华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形成的原因: 1、地理环境、气候物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 3、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
6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 东北、京津、中北、西北、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 南、西南、青藏高原、素食文化圈
7
8
4、西北
28
29
Hale Waihona Puke 食以味为先 1、新鲜 2、腌腊风味 3、五味:甜、苦、咸、酸、辣
30
35
第三章 中华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一、果腹层饮食文化 二、小康层饮食文化 三、富家层饮食文化 四、贵族层饮食文化 五、宫廷层饮食文化
37
一、果腹层饮食文化
(一)果腹层的构成:农民、城镇贫民、其他贫困者。
(二)乡村农民的饮食生活 1、清新自然的村野情趣。 孟浩然《过故人庄》、陆游《游山西村》 2、粗糙简单的饮食基调。 3、“农家乐”与“农夫叹”。 李绅《悯农》、李约《观祈雨》
四、贵族层饮食文化
(一)富家层的构成:达官贵胄、名门望族。
(二)衍圣公府的饮食生活 1、声名显赫的贵族之家。 2、华宴广张的贵族气派。 3、鲜明的私家风格。 4、厚重的文化氛围。 孔府一品锅、带子上朝、怀抱鲤、诗礼银杏
50
清光绪二十年(1894),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夫妇随母进京向慈禧 太后贺寿,孔母向慈禧送上早膳一桌,这桌早餐的食单内容如下:
4
饭碗、铁饭碗、糊口、混饭、吃得开、吃香、吃 小灶、吃老本、吃豆腐、、吃醋、吃软饭、吃不消、 吃亏、吃不准、吃干饭、吃不了兜着走、吃饱了撑的 、吃香的喝辣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吃水莫忘打井 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吃人不吐骨头、吃着碗 里的望着锅里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哑巴吃黄连、 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不吃那一套、吃葡萄不吐葡 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背黑锅、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生米煮成熟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饮食文化:指在中华民族长期的饮食品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饮食作名词指:各种饮品和食物
作动词指:喝什么,怎么喝及吃什么,怎样吃
3 人类历史可分为自然饮食状态和调制饮食状态
4 现代烹饪: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把可食用食料用适当的方法加成使用成品的活动。
5 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可以清热,泻火,解毒。
6 五味的美食观点:辛甘酸苦咸
7 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烹饪工具与方式发生变化,并趋于现代化
2)优质原料发展较快,品种增多
3)民族地区及中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术交流频繁
4)西方现代营养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巨大
8 中国烹饪的特点: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
9 中国菜品的独特标准概括:色、形、看、味、质、器、养
10 中国烹饪技术三大要素:刀工、火候、调味
11 肴馔:指的是由人们加工制作
12 选料:是中国厨师的首要技巧,是做一品中国菜肴美食的基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
13 技法各异:炒、漾、炸烹、溜、煎
14 五味调和:增加食品香味,赋予菜肴色泽,可杀菌消毒
15 食医结合:“医食同源”“药膳同功”
16 养助益充理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17 用火熟食的意义:(1)标志畜从野蛮走向文明(2)少生病
18 太牢和少牢:太牢:牛羊豕少牢:没有牛,只有羊豕
19 随园食单:清代袁枚写成一部烹饪专著
20 四大菜系:川苏鲁粤
21 宴会:集饮食、社交、娱乐于一体,人们为了社交目的而聚集在一起
传统宴会的弊端:(1)贪多求丰,浪费惊人(2)营养失衡(3)不良卫生习惯
(4)造奇猎异,要保护野生动物(5)风格雷同(6)冗长拖长
22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
23 诈马宴:蒙古人的满汉全席
24 《茶经》—陆羽红、绿、青(乌龙茶)、白、黄、黑茶
25茶的欣赏:审议名称,观察形色,闻香品茶
26鄂菜:以咸鲜味为丰,讲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鲜
以蒸菜驰名,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点西汉风味,汉沔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