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决定理论的产生
工资决定理论
(四)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的定义工资决定理论: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递减。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表明工资高过一定的限度,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劳动力的供给反而减少了。
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中,工资决定理论有边际生产力论、供求均衡价格论、集体谈判工资论、效率工资论和分享工资论。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工资决定的理论1.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最早对劳动力价值进行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他指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此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在这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们认为,对于需要靠劳动力过活的工人,他们的工资水平至少必须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工资还得稍稍超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否则劳动者就不能赡养其家室而传宗接代了”。
此后,马克思在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理论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同时,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它的形成与决定同样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制约,供求与竞争因素的作用使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上下波动。
2.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中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角度阐释了决定工资的另一个因素,即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随着可变要素的不断增加,最初上升,而超过某一点后,开始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使用可变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成本与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这个原则也是企业确定劳动力价格的原则。
第二章 薪酬管理理论总结
工资不能灵敏地对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 工资不像所有其他商品那样,需求量大,工资就高, 反之工资就低。当需求曲线由D1向D2移动时,工资不 能下降到新的均衡工资水平,这就是工资刚性。工资 刚性所体现的是工资易升不易降,易增不易减的特点。
工资刚性原因
通常认为,工会、合同与政府最低工资 法规,限制了工资的波动。 同时,不能降低工资还由于降低工资而 不是解雇低效率的员工会使优秀员工失 去积极性甚至跳槽。
第二章 薪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差别理论 薪酬的管理学研究理论 劳动报酬分配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工资决定理论
一、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二、工资基金理论 三、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四、均衡价格理论 五、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一、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也称“糊口工资理论”、“最低工资理论”、“工资铁 律” 主要观点: 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 工资取决于工人的最低生活费用。 不足 不能解释在同一国家和地区的工人之间存在工资差别。 意义 许多国家制定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协调劳资
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岗位、 付出相同劳动、取得相同工作业绩的劳动者, 支付大体相同的劳动报酬。
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 工作量;
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一般而言,同工同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男女同工同酬。 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
二、劳动报酬分配实践
引例:分苹果 什么是分配制度? 什么是初次分配,什么是再次分配?
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 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 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是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GDP 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提供 与报酬支付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市场机制 起主导作用)。 再次分配就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与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 手段进行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涉及着雇主与工人之间的供求关系及工资水平的形成过程。
工资决定理论指导着我们理解这一市场的运作机制,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的关系,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劳动力资源的市场,旨在实现雇主的劳动力需求与工人的就业需求的匹配。
供给方是劳动者,而需求方则是工业、商业或服务业的雇主。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通过供求关系实现工资水平的形成。
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工资会下降,鼓励雇主雇佣更多的工人。
相反,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工资则会上涨,以吸引更多劳动力进入市场。
三、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试图解释工资水平的形成和变化,并提供理论框架来分析工资决策的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资决定理论:1. 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
简而言之,边际生产力是指雇主从雇佣一名工人中获得的额外产出。
根据这一理论,工资趋向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因为雇主愿意支付与其边际贡献相等的工资。
然而,边际生产力理论未能解释工资差距的存在和扩大。
在现实中,工资差距存在于不同行业、地区和职业之间。
2. 劳资博弈理论劳资博弈理论关注雇主与工会之间的博弈。
工会代表工人利益,追求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雇主则追求最低成本和最高利润。
根据劳资博弈理论,工资水平取决于谈判双方的实力对比。
如果工会实力强大,工人可以通过集体谈判争取更高的工资。
相反,如果雇主实力强大,工资可能会被压低。
3. 不完全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认为市场上存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信息。
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工资水平受到双方的力量和交易成本的影响。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水平可以由雇主的定价能力和劳动者的议价能力确定。
这一理论强调了双方互动和市场力量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四、劳动力市场与经济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工资决定理论评析及其对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启示
2 5 2 0 5 9 )
▲ 本 文受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 1 2 B J L 0 1 7)和 山 东省 高校 人文社科
均 衡 工 资 理 论
均衡工资理论是指 工资水平 决定于劳 动力供 求双方在市场竞争 中形成 的均衡价 格 的理论。1 9 世 纪末2 0 世纪初著名的经济 学家马歇尔 , 他 以均衡分析为方法论基础 , 提出 了均衡工资理论。从 1 9世纪 7 O年代 图用人 口的 自然增长来解释工资水平 的变 动取决 于社 会生产的发展和一定 的社会分
项目( J l l WG 5 6)资助 ◆ 中图分 类号 :F 2 4 4 . 2 文献标识码 :A
满足劳动的需求 时,工资就会上升 。李嘉
内容 摘 要 :不 同历 史时期 , 出现 了多种
人 员寻找工作 的压 力之 下不断下降 ,直到 所有劳动者都能找到工作 为止。但在现实 的劳动力市场上 ,无论是作 为买方市 场的 雇主还是作为卖方市场 的雇 员,他们 的竞 争条件都不完善 ,充分竞争只是一种理想 的状 态。此外 ,在生产企业 中由于各种复 杂因素的影响 ,也 很难计算劳动 的边 际生 产率 。
情况而言 ,在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 大大超过 人 口自然增长率 的情况下 ,绝 大多数工人
的工资 明显提高 ,工资水平超过维持 生存 的水平已成为可能 ,这一理论已不适用。
大卫 ・ 李嘉 图是该 理论的代表性人物。 李嘉 图认 为 ,劳动 是一种商 品,有其 自然 价格和市场价格 。 “ 劳动 的自然价格是使工 人大体上说能够生 存下去并且能够在人数 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 代所 必需 的价格 ” 。
个 完善的、 自由竞争的市场 ,人们对需 求 和供给 的相互 作用无法限制 ,劳动力可 以 自由流动 。在此 条件下 ,工资水平在失业
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决定理论【篇一:工资标准是如何决定的】工资标准是如何决定的最近,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21.7%.无论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还是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这样的新闻总是能引来人们的极大关注,原因就在于这触碰到了民生保障、收入分配等社会中最敏感的神经。
那么,工资水平是如何被决定的?经济发展与工资水平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期“思与辨”进行关注。
主持人:王付永深圳特区报记者嘉宾:连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晨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林卫芬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一、工资标准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持人:《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
大家怎么看待最低工资标准这一现象?林卫芬: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政府管制价格的行为,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的矫正。
这种做法也是从国外借鉴来的。
但是国外的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在参考平均工资和行业平均工资的前提下制定的,并且其标准的提高始终和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直接挂钩,美国在1938年在《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中规定了最低工资,到1997年最低工资标准就已经提高了20倍左右。
这些年我们在一些省份虽然在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不仅大大落后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而且低于行业工资水平。
所以在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在提高工资标准上,应该在参考平均工资水平和行业平均工资水平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
连弟: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不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因为在我国企业的主要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并不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深圳的人工成本仅占生产成本的6.92%,上海只有6.1%.所以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而且还会促其转型。
理论经济学中的工资决定因素
理论经济学中的工资决定因素在理论经济学中,工资的决定因素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所得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工资的决定涉及到众多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生产力水平、教育技能、工作经验和单位生产成本等。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重要的工资决定因素。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工资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供求关系的原理,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工资的水平。
当劳动力供给充足,而需求不足时,工资水平会相对较低。
相反,当劳动力供给不足,而需求较高时,工资水平就会相对较高。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波动。
例如,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劳动力需求增加,供给无法立即适应,工资水平会上涨。
而在经济下行期,劳动力需求减少,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则会下降。
其次,生产力水平也是工资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力越高的劳动者通常会获得更高的工资。
这是因为高生产力意味着劳动者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雇主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来雇佣他们。
生产力的提高与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密切相关。
例如,一位拥有先进技术和高技能的工人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获得更高的工资。
另外,教育技能和工作经验也会对工资起到关键影响。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劳动者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往往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更高级的职位。
而且,工作经验可以提升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其价值。
因此,教育技能和工作经验是提高工资的重要途径。
最后,单位生产成本也会对工资产生重要影响。
单位生产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平均劳动和非劳动投入。
当单位生产成本较高时,公司往往会削减成本,其中包括降低工资。
这是因为单位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为了保持竞争力,雇主可能会减少对劳动力的支付。
相反,当单位生产成本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时,雇主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
综上所述,理论经济学中的工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
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汇报人:日期:•引言•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理论基础目录•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完善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介绍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显著贡献。
工资决定机制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稳定发展和员工福利。
研究意义01研究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有助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02有利于保障员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03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02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理论基础工资决定机制的定义与分类工资决定机制的定义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法律法规、企业经济效益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决定企业工资水平、工资结构和工资形式的机制。
工资决定机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工资决定机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市场机制决定、集体协商决定、企业自主决定等。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工资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均衡的工资水平。
古典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劳动力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和市场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将工资水平调整至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供大于求时,劳动力价格下降,反之则上升。
市场供求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工资水平,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工资水平越高。
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对工资水平进行干预和调节,如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
法律法规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差异,行业竞争状况也会影响工资水平。
行业特点与竞争状况03民营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工资水平与职位等级挂钩民营企业的工资水平往往与职位等级相关,职位越高,工资越高,而基层员工的工资普遍偏低。
薪酬理论以及其发展史
关于薪酬理论以及其发展史1.1早期的工资理论1.1.1生存工资理论生存工资理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并全面论述的理论、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
该理论是政府进行工资调节的主要理论依据,当时世界上诸多国家都依据该理论制定了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
1.1.2工资差别理论工资差别理论也主要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其主要继承人大卫·李嘉图提出。
该理论认为,造成不同职业和雇员之间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性质和工资政策。
职业性质对工资差别影响的主要途径有劳动者的心理感受不同、掌握职业要求的难以程度不同。
职业的安全程度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以及成功的可能性不同。
因此,该理论认为,那些使劳动者不愉快、学习成本高、不安全、责任重大、失败率高的职业,要赋予高工资。
1.1.3工资基金理论工资基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缪勒。
该理论认为,工资取决于雇主为支付工资而留出的固定数量的资本和工人人数,但实际上工资基金论是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为基础,是最低工资论的翻版,强调工资只能短期高于最低水平。
后来,英国经济学家纳索·威廉·西尼尔对此理论进行修改,将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划分开来并且否认了工资取决于总资本中用于支付工人的部分,他认为,工资应该是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中分给工人的那一部分。
工资基金的数量取决于2个因素:工人直接或间接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效率;生产这些产品过程中直接或间接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1.2.工资决定论1.2.1边际生产力工资论在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
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产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
薪酬管理——工资决定理论课件
市场供需理论
总结词
市场供需理论认为工资水平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工资水平上升,反之则下降。
详细描述
根据市场供需理论,工资水平的高低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关 系的影响。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雇主为了吸引和留住 员工,会提高工资水平;相反,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 工资水平则会相应下降。
组织奖励计划
非货币性奖励
对整个组织或部门进行奖励,以促进组织 整体目标的实现。
提供非物质奖励,如晋升机会、培训课程 、荣誉称号等。
绩效奖励与激励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确保员工明确了解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更 好地完成任务。
定期评估和调整
定期对绩效奖励与激励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以 确保其有效性和公平性。
制定薪酬策略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符合企业 战略目标的薪酬策略。
市场定位与薪酬策略
市场定位
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包括产品、品 牌、价格等方面。
薪酬策略
根据市场定位和企业战略目标,制定 相应的薪酬策略,如领先型、跟随型 或滞后型策略。
薪酬策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薪酬策略应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支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03
薪酬水平与外部竞争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薪酬水平概述
薪酬水平
是指企业员工总体平均薪酬的数额和相对位置,反映了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力和 市场定位。
薪酬水平的分类
市场领先型、市场跟随型、成本导向型等。
调整与优化
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 调整和优化薪酬策略,确保其持续有 效。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理论王生升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局限于现象层面,将工资的决定过程归结为劳动市场交易双方的博弈式讨价还价行为,由此,隐藏在交换行为背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规定性被完全排斥掉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运动所特有的历史性的本质规律也因此被完全掩盖,工资的波动似乎变成了适用于商品经济所有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
与这种缺乏历史观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辩证法原则的尊奉,使得其中的工资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凸现出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
第一,工资在表象上体现为劳动买卖过程中的交易价格,即劳动价格;与此同时,这种市场交换行为更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可变资本与劳动力使用权之间的等价交换,使得工资不再成为劳动的报酬,而转变成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歪曲的表现形式。
因此,工资的本质,只有在资本主义特定生产方式及相应生产关系的框架中,才能得到理解。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单纯的利益辩护学说,工资的绝对运动——无论是以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衡量,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工资与利润间的相对运动不仅构成了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运动,而且也为社会总生产过程中一般规律内在矛盾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因此,只有在工资与利润的矛盾关系中,才能理解工资运动的本质规律。
第三,工资变动与就业量变动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价格调整模式,失业的出现并非源自工资的过渡增长;相反,技术进步引发的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造成了劳动市场上内生性的劳动供给过剩,并因此有助于压低工资的增长。
第四,工资水平的变动,不仅仅是关涉到劳动市场均衡如何实现的微观问题,它更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波动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以何种尺度从新价值中分割出一部分作为劳动力价值,会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为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路径提供基本规定性。
因此,工资运动不仅是一个微观的、局部的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宏观的、整体性经济现象。
经典工资理论梳理正文
(一)经典工资理论梳理一、早期的工资学说1、生存工资论●创始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杜尔阁奠定基础,后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时间是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提出);●理论核心: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而这种自然价格包括以下两种:(1)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2)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
也就是说,工资是由生存资料决定的,因此,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自我理解:“生存工资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状况,工人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这样有利于资本家或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形成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理论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水平的低下,值得一提的是,生存工资理论其实也为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
2、工资基金论●创始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但在1869年穆勒自己撤回了该理论)●时间:19世纪中叶●理论核心:工资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这个理论有两个要点:(1)工人工资是一个固定的量,是全部工人工资的总和,这个量的多少不是由工人的生存资料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决定的,工资是资本所有者全部资本的一部分,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全部工资基金的高低;(2)在工资基金确定后,工人的工资水平就取决于人口与资本的比例和工资总量确定,如果人口对资本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下降,如果资本对人口的比例加大,工资则上升。
●自我理解:“工资基金理论”比起“生存工资理论”有了一定的进步,工人的工资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事实上,由于工资基金的局限,工人工资的提高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还有,工人数量也比较难确定,因为人员会流动。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时间:19世纪后期●理论核心:(1)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品。
微观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与实践研究
微观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资是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中获取收入的一种形式,是劳动力作为商品的价格。
然而,不同领域和不同国家对工资的定价方法和标准是不同的,对于工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相当复杂。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中,对工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讨深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系统性地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工资决定的基本原理工资的决定取决于许多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因素,另一类是与劳动者相关的因素。
根据经济学理论,劳动市场的工资决定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1.劳动力供需关系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反之则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当供需关系失衡时,市场上的双方都会为了获得更好的利益而作出调整,供给较多的一方会调整价格,以促进买方吸纳更多供给。
2.生产力和技术进步当生产力和技术进步提高时,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工资水平也随之提高。
这是因为企业和雇主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吸引和留住更好的劳动力。
3.企业行业和劳动力人口结构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技术含量更高的行业和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此外,劳动力人口结构也会影响工资水平。
例如,年龄、性别、种族和对教育和培训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工资的水平。
二、工资理论中的争议在工资理论中,存在着大量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
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是造成工资低、劳动时间长的最根本原因,而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发调节劳动供求关系,使工资水平合理。
在实践中,不同国家的工资模式和标准也存在差异。
在某些国家,政府有时会介入现实市场的工资定价,而在某些国家,工会起到了集体谈判的作用,以实现对劳动力更合理的定价。
另外,社会安全和劳动法规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例如,在美国,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这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并间接影响工资水平。
三、工资理论的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工资的研究更多是针对制定适当的工资政策和商业战略,以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
薪酬与福利管理实务(第四版工资决定理论 子任务1-2-5:决定和影响个人工资差别的因素[2页]
-- 学年第学期第周第 1 页项目1:薪酬基本理论与职业认知子项目1.2:工资决定理论子任务1.2.5:决定和影响个人工资差别的因素【引入】这节课,我们做一个归纳,决定和影响个人工资差别的因素,包括4个方面:员工的个人因素、职位因素、企业因素和社会因素。
【主体】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指与员工个人有关的因素。
比如,员工的基本素质、劳动量、员工的工龄等等。
(一)员工的基本素质任何职位对任职者的素质总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任职者都具有同样的素质水平。
由于员工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区别,可能会导致员工基本素质的不同。
有些任职者可能各方面都能达到或超过职位的要求;有些任职者可能某些方面比较强,而在另一些方面相对比较弱。
同一职位上的不同任职者,可能会因为他们这种基本素质的差别而得到不同的薪酬。
(二)劳动量员工的薪酬水平还受到劳动量的影响。
在其它各方面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不同的员工可能会因为其努力程度不一样,而导致员工劳动量的不同。
有些员工劳动量比较大,而有些员工的劳动量相对来说比较少。
员工在劳动量方面的差别也会影响员工的薪酬水平。
(三)工龄考虑员工工龄,一是认可员工的经验;二是为了补偿员工过去所做的贡献,有利于稳定企业员工队伍。
二、职位因素(一)职位的高低和类别由于分工的不同,员工可能会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职位上工作。
职位总是和责任结合在一起的,职位高的员工承担的责任较大,职位低的员工相对来说承担的责任较小。
这种责任的大小会影响员工的薪酬水平。
同时,职业的类别也会影响员工的薪酬水平,比如,其它条件相同的员工,如果从事销售类,有可能会在薪酬水平上高一些。
(二)工作条件工作条件的好坏,也是影响员工薪酬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有些职位需要经常在户外工作或者出差,甚至可能会有安全问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一些工作条件可能会妨碍任职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任职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这些职位,一般应给予补偿性的薪酬或补贴,以补偿任职者的额外劳动-- 学年第学期第周第 2 页付出和工作环境带来的负效用。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
(六)马克思的工资决定理论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概述马克思在分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科学地揭示了许多市场经济运行共同的、一般的规律,其中包括对市场工资机制运行的精辟论述。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实质是劳动力仅有交换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勉强能够维持工人的生存,劳动力根本没有价值决定的问题,工资的标准完全是被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法律制度所决定的。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内容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资的本质,他认为,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特种名称,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关于工资水平的决定,马克思认为,“工资是由那些决定其他一切商品价格的规律决定的。
”这就是说,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只有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才得以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共同的制约和影响。
他说:“劳动报酬忽而提高,忽而降低,是依供求关系为转移的,依购买劳动的资本家和出卖劳动的工人之间的竞争情形为转移的。
在马克思看来,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的竞争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降低工资水平;二是买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提高工资水平;三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取决于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
买主和卖主竞争的优劣势,取决于劳动力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供求的改变,而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将引起工资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即引起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波动。
关于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引起工资水平的波动,马克思认为这种波动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在这种波动的范围内,劳动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即为创造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这就是说,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量化为生产劳动者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经济学工资决定与就业模型
劳动经济学工资决定与就业模型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一门学科,其中工资决定与就业模型是该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工资决定与就业模型的原理和应用。
一、理论基础1.1 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个体的工资收入是由其对生产过程的贡献所决定的。
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越高,其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增加。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同一行业或同一岗位上,技术水平更高的劳动者往往拥有更高的工资。
1.2 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力供需关系是工资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上总供应的劳动力数量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将直接影响工资水平。
如果劳动力供大于求,工资水平可能下降;而如果劳动力需求大于供应,工资水平可能上升。
二、工资决定模型2.1 劳动市场竞争模型劳动市场竞争模型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参与者之间没有信息不对称,所有劳动者都具有完全一样的技能和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水平将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通过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确立。
2.2 集中谈判模型集中谈判模型认为,劳动者通过工会等组织与用人单位进行集体谈判,以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工资水平将由双方谈判的结果决定,而非完全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2.3 自由定价模型自由定价模型假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集中谈判,工资水平由个体间的自由协商决定。
劳动者根据自身的技能和市场需求来设定工资报价,用人单位根据其需求和财务状况来决定是否接受。
三、工资决定与就业模型的应用3.1 工资政策的制定在现实中,政府通常会通过制定工资政策来调控劳动力市场。
例如,最低工资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水平,以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调整税收水平和社会保障政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资水平。
3.2 行业和地区差异由于各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不同,工资水平也会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高技能、高薪资的行业和地区往往与经济发达和劳动力需求紧缺相关。
3.3 非经济因素的影响除了经济因素外,工资水平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薪酬的理论基础
生存费用理论的基本思想
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 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工资基金理论
19世纪中叶,随着生存工资论的日趋没落,一种新的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论开始产生。工资基金理论的代表 人物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S·Mill,18061873)。工资基金理论是指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支配, 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工人人口的增减
从供给方面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即劳动者养活自己和家庭的 费用,以及劳动者所需的教育、训练费用;
第二,劳动的负效用,或闲暇的效用。工资水平的决定 被认为是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当时各种新旧分配理论的大综 合,他既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有关分配理论的思想,也吸取 了边际学派的边际革命的精髓。他将注意力从分配份额的 大小转向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并把要素投入报酬与要素生 产贡献联系起来,这在经济学上是一大贡献,以至于他的 分配理论很长时间都居于主导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莫定了经济学中工资理论的基础,其后 的许多研究是在他所莫定的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基础上展 开的。
第二章
薪酬的理论基础
一、工资决定的理论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 生存费用理论 工资基金理论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 地地租自然率的决定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 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 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 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一国 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 进人口增加。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 财富的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 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 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 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 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劳动经济学之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
2、福利
福利,或附加福利,是另外一种职工乐意
接受的工资形式 , 它是企业在直接劳动力费 用以外的一种支付。它虽然是企业为雇员 所支出的费用,但雇员并没有付出专门与 之相对应的劳动。
它与基本工资共同构成了劳动报酬, 大致包括奖金、津贴、退休金及社会 保险等项目。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 收入越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收入越不平均。
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绝对 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 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 悬殊。
演讲完毕,谢谢
工资量。
工资是工资率与工作时间的乘积。
工资与工资率的主要区别在于:工资中加入了工作时间多
少的因素,它不能反映市场工资水平的高低。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的总和,
它等于工资和福利之和。
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内(通常以一年为单位),劳动者个
人或其家庭凭借其各种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资本或土地 资源)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其中既包括劳动报酬,也包括 非劳动报酬或非劳动收入。
线,这条线表示,社会的全部
从洛伦茨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
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 人的收入都是零。
这条线越靠近对角线,社会收入的 分配就越平均;这条线离对角线越 远,社会收入的分配就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
在上图中,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 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曲线与绝对不 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
福利——实物支付
实物支付,是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而 言,人们愿意获得某种数量的货币,而不愿意获 得等额的商品。货币和实物都能给人带来满足, 但是实物支付总不及等值货币带来的效用大。
薪酬管理理论
第1章薪酬管理基础理论.1.1主要薪酬理论概述1.1.1 早期的薪酬理论在早期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中,都或多或少地谈到有关薪酬的一些问题,例如薪酬的概念、薪酬增长的决定因素和造成薪酬差别的原因等等。
他们的论述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对薪酬进行分析的学者。
他认为,薪酬是在财产所有者与劳动相分离的情况下,作为非财产所有者的劳动者的报酬。
因此,薪酬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产所有者即雇主与劳动者的力量对比。
但他发现,一般而言,雇主的力量大于劳动者的力量。
因为:(1)雇主人少,团结较为容易,而且当时的法律保护雇主们的利益。
(2)雇主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在对抗中持久。
因此在薪酬契约中,雇主经常处于有利的地位。
对于影响薪酬增长的因素,斯密认为主要由于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都比前一年多,劳动者不够,从而导致雇主们竞相出高价雇用劳动者。
斯密进一步分析了决定劳动需求的因素。
按照他的看法,对劳动者的需求,必定随着预定用来支付劳动薪酬的资金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资金增加的原因是生产扩大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在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和穆勒等人对薪酬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嘉图认为薪酬具有直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自然价格是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需生活资料的价格;市场价格是由劳动市场上供求关系确定的实际支付的价格。
他进而分析了影响这两种价格的因素。
穆勒提出了一种薪酬基金论,他认为薪酬是雇主拥有的、确定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基金,他的数量取决于劳动供求关系。
劳动的供给由雇用劳动者的人数决定,需求取决于直接用于购买劳动的那部分“流动资本”。
在穆勒看来,薪酬由供求关系决定,实际上等于说由劳动人口数与资本数量决定。
1.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根据劳动力生产费用和劳动供求关系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是工资生存理论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论点是:在工业社会中,工人的工资必然处于维持生计的水平上。
为什么工人的工资只限于维持生计的水平上?决定工资高低的因素是什么?杜尔阁认为工人出卖他的劳动时的价格高低,不能完全由他本人决定,而是同购买他的劳动的人双方协议的结果。
他并且说,由于有大量可以挑选的工人,当然购买者可以优先选用讨价最低的工人。
因此,在彼此竞争的条件下,工人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可见,杜尔阁已正确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其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只限于为维持他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水平。
他还认为,一旦工资高于这一水平,则会出现人口增长和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从而造成工资下降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反之,如果工资低于维持生存的水平,则会造成人口减少和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从而使工资上升到维持生存的水平。
杜尔阁的工资理论是很有见解的,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工资生存理论中也提出了工资决定于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生计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的报酬。
劳动像其他
商品一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劳动的自然价格是使劳动者大体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
换句话说,劳动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
食物和必需品涨价,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上涨;相反,劳动的自然价格就下跌。
劳动的市场价格则随劳动的供求不断变动,但一般总是倾向于自然价格。
李嘉图所说的劳动的自然价格相当于平均工资,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
在李嘉图看来,劳动的自然价格虽然是劳动者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所需的一定量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
但劳动的自然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气候、风俗习惯而不同,因而,各国、各地区都会有自己的一般工资水平。
所以,他说:“劳动的自然价
格不能理懈为绝对固定和恒常不变的,即使用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也是如此。
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中是有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差别就十分大。
这一点基本上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
” 李嘉图关于这方面的考察是正确的,它说明了各国工资差异的原因和必然性。
同时李嘉图也注意到了工资的多少、差异还取决于社会改良和劳动生产力的状况。
[编辑]
工资基金学说
19世纪20至70年代工资基金学说在英国十分流行。
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由必要生活资料构成的工资基金是一个已定的量,这个量一方面从物质上限制工人在社会产品中占有的份额,另一方面又必定全都花费在购买劳动力上。
工资基金学说的思想可以追本溯源到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经常把社
会资本看成一个有固定作用程度的固定量,李嘉图更是常把全部流动资本认为垫支在工资上。
他们的后继者断言工资基金是一个固定的量,是全部工人工资的总和。
詹姆斯·穆勒说,工
资决定于人口与资本的比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资本同人El的比例不变,工资亦不变;如果资本对人口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上涨;如果人们对资本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下落。
工资基金表现为一个固定量,一个常数,工资的高低取决予工人人数的多寡。
纳索·威廉·西尼尔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大纲》一书中表述了与詹姆斯·穆勒大体相同的观点,他说:“我们的基本命题是:各个劳动家庭在一年间所取得的商品数量和质量,必然取决于一年间直接或间接分派给劳动人民使用的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对劳动家庭户数的比率,简要些说就是,必然取决于维持劳动者的基金限度对被维持的劳动者人数的比率。
”这就是说,决定工人工资率
的依然是劳动基金与劳动者人口的比率。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步其父詹姆斯·穆勒的后尘,认为工人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工资基金代表对劳动的需求,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劳动供给的多少,即取决于劳动人El与资本的比例。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概述
马克思在分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科学地揭示了许多市场经济运行
共同的、一般的规律,其中包括对市场工资机制运行的精辟论述。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实质是劳动力仅有交换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勉强能够维持工人的生存,劳动力根本没有价值决定的问题,工资的标准完全是被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法律制度所决定的。
[编辑]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资的本质,他认为,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特种名称,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关于工资水平的决定,马克思认为,“工资是由那些决定其他一切商品价格的规律决定的。
” 这就是说,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只有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才得以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共同的制约和影响。
他说:“劳动报酬忽而提高,忽而降低,是依供求关系为转移的,依购买劳动的资本家和出卖劳动的工人之间的竞争情形为转移的。
在马克思看来,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的竞争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降低工资水平;
二是买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提高工资水平;
三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取决于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
买主和卖主竞争的优劣势,取决于劳动力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供求的改变,而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将引起工资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即引起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波动。
关于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引起工资水平的波动,马克思认为这种波动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在这种波动的范围内,劳动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即为创造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
定的。
”这就是说,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量化为生产劳动者必需的一定量的
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这里,马克思清楚地说明,工资水平的波动是以劳动力
价值为基础的。
因为劳动力发挥作用后的消耗,必须要重新得到补偿;劳动力因损耗或死亡,需要新的劳动力来补充;劳动者要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马克思还认为,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从而工资水平的决定,具有与其他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不同的特点。
劳动力价值决定受着纯生理的要素和历史的或社会的要素两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历史或社会方面的要素可能使工资变化具有较大的伸缩性。
因此,马克思说:“劳动的价值本身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它甚至在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仍旧不变的条件下也是一个变数。
”而且随着资本积累过程的不断推进,“工人之间的竞争就增长得更迅速无比,就是说,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愈厉害。
” 由此,工资水平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供给者竞争实力的增加,取决于联合的谈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