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一)此页供教师使用27、《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预习部分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合作学习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5、议一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6、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课后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枯()披()揭()盼()苦()疲()竭()胖()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表明农夫:②“累坏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什么?4、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此页供学生使用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二)27、《寓言两则》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复习生字1、听写6个词语。

2、开火车读生字。

课中探讨,合作学习1、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默读课文,画出原因经过结果的相关句子。

3、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另外的一类生字。

5、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课后检测读下面的小古文,看能不能读懂并把它背得。

如果能把它的意思写下来就更好了。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此页供学生使用。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2《寓言二则》导学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2《寓言二则》导学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2《寓言二则》导学
案设

12 寓(y ù)言二则(z é)
导学案设计
识记生字。

4. 出示词卡,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羊圈
钻进叼走街坊后悔从此
5. 检测课文朗读情况。

形,从而初步理解题目
的意思。

(2) 把形声字归类,利
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
字。

左形右声:钻、
叼、坊、悔。

“叼”,
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
“口”,声旁“刁”提
示读音。

外形内声:
圈。

“圈”,国字框像
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
旁“卷” 提示读音。


形下声:“寓”。

“寓”的“宀”表义,
“禺” 表声。

4. 自由读,开火车读,
齐读。

5. 分自然段读课文,要
求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其他同学要做到:
认真倾听,检查读得是
否正确。

强调“圈”是多
音字,“街坊”
的“坊” 在本词
中读轻声。

3. 在学习“羊
圈”时,可以引
导学生看课文插
图来理解词语的
意思。

4. 让学生通过
多种方式的朗
读,加深对生字
的记忆。

【课堂点睛】《寓言两则》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

【课堂点睛】《寓言两则》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

28寓言两则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箭、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理解两则寓言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是一个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板书课题)2.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交流生字词:昌、刺、绑、虱子、妻子(注意轻声)三、精读课文1. 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2. 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1)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2)“提要求”部分。

①指名读飞卫的话。

教师:师傅飞卫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指名1~2名读,齐读。

②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指名读,齐读(突出极小和很大)。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3)“练习过程”部分。

①比较纪昌练眼力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从哪些字词感觉出来的?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②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教师: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可能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纪昌会怎么回答?)(4)“结果”部分,理解破折号。

①“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教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了”的?(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教师: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②“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案

五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刻舟求剑》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及虚词。

2.理解《刻舟求剑》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及虚词;2、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提示学生重要词的读音:涉.江者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提问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相关情况:3.提问导学案实词的理解,教师提示重点实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入水求.之舟止.求剑若.此求剑若.此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①注意字词读音;②语句停顿;③注意感情变化。

示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找生朗读,并评价纠正;三、疏通文意:1.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是:是.吾剑之所从坠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其: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者: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先自.度其足2.三读课文:①理解课文大意;②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是吾剑之所从坠。

(提示:判断句)(2)不亦惑乎?(提示:固定句式)3.学生整体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四、互动探究: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一层:议论,讥笑楚人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

2.深入研读课文。

①.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相信自己的办法绝不会错的心理;“遽”:反映速度之快,生怕错过时机;“契”:认真的态度。

“求”:毫不怀疑自己的方法,认定能找到剑,增强了文章戏剧效果。

②.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寓言两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学会本寓言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4.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2、学习过程
1.自学感悟:
(1)故事导入:
(2)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学习“鹬”“蚌”两个字。

看图片,认识鹬和蚌,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读题质疑:
①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
②他们争吵什么?
③他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么样?
2.设问导读,精读课文,理解寓意,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
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毫不示弱。

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3)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3.巩固练习,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2)齐读第四自然段。

4.拓展延伸: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为本课绘制连环画并配上文字,最后谈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9课《寓言两则》导学案[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9课《寓言两则》导学案[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9课《寓言两则》导学案[五篇]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9课《寓言两则》导学案学校四年级语文导学案印卷数量第周上课时间:年月日编制人: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教导主任签字:(1)会认字。

妻虱(2)会写字。

昌妻刺绑【学习目标】重点说一下()字的写法,我是这样记住这个字的:29.《寓言两则》导学案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点】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1.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及从中明白的道理。

查阅有关纪昌和扁鹊的资料。

2.初读课文1——2遍,根据课后生字表在文中划出生字和词语,带词读准确。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提出疑问。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

《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

《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寓言两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导学重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课前准备:1、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2。

生字、生词卡片、3、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她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依照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讲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 学习《揠苗助长》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依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b。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c、巩固生字、读生字卡片。

(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四个问题: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她的心情如何?将描写她心情的词句画出来。

您能理解她的心情不?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

禾苗好像一点儿出没有长高、她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如何做的?如何讲的?结果如何?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明白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语文版三下第11课《寓言两则》导学案.doc

语文版三下第11课《寓言两则》导学案.doc

11.寓言两则(3)出示第二自然段中的句了,抓重点词,理解句意。

(4)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岀来?(5)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出人错在哪里?(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天,最后想出了办法。

(4)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从“总算” 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5)学生经过讨论,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遵循自然规律。

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

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

种m人错在违背了自然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6)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全班交流。

2.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的心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XJS苗助长》屮“抿”指的是(),“助”是(), 这里的“长”读(),学了这则寓言,我明白了()的道理。

(2)读了《抿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

因为你做事太()了,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五、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用时:4分钟)1.组织学生分角色合作表演故事。

2.展示表演,全班评议。

1.小组合作,表演故事。

(1)分担角色。

(2)揣摩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2.小组表演,全班评议。

9.把《抿苗助长》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

剑掉江的原因:坐拓过江时,一不小心 j 丢剑人的表现:一点儿也不着急I同船人的表现:催他赶快捞丢剑人的态度:不慌不忙 原因:盼望禾苗长快一些] 微法:把禾苗往高拔 结果:枯死"教学《抿苗助长》这则寓言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盼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竭、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2课时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2课时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2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分钟)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学习《滥竽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邯郸学步》。

2、了解《邯郸学步》这则语言的寓意。

(二)学习重难点:
了解《邯郸学步》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学前准备:字词卡片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习寓言的方法步骤。

2、滥竽充数的意义。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
4、仔细读课文,理解、体会邯郸学步的意义。

(三)理解感悟课文
自主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看到()于是(),
最后()只好()。

5、默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

(1)学走路的燕国人,爬着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呢?(2)如果你见到这个燕国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邮市____初中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订正、笔记栏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第二则寓言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2.理解第二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理解寓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难点:对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二、预学导学1.一读第二则寓言(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涉.江者()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文学常识积累《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二读第二则寓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入水求.之()舟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三读第二则寓言,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标出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课堂互动探究订正、笔记栏(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朗读停顿合理,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示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是:是.吾剑之所从坠()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其: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者:楚人有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先自.度其足()(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是吾剑之所从坠。

(判断句)(2)不亦惑乎?(固定句式)2.翻译全文(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二层:(六)深入探讨课文订正、笔记栏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试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七)总结《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鹏蚌相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历史故事导入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

(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鹏”字,(出示"鹘"图片)认识鹏。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

(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鹏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鹅“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鹏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12.寓言二则(第2课时) 导学案

12.寓言二则(第2课时) 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二(1)班
课题
12.寓言二则(第2课时)
学案
1.板书题目:揠苗助长。
激情
2.指导理解“揠”的意思。 3.指导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引入 4.引导学生思考。
执教 人
黄宏 课时 1课时
导案
1.齐读文题。 2.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并汇报题目 意思。 (时间:3分钟 )
1.会认、会读课本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 1.会写会认生字,能正确听写词
( )它们( )。”
出示要求书写的2个生字:“筋 ”“疲”。 指名读,说偏旁,组词。范写“ 筋、疲”2个生字。描红,书写 。 (时间:10分钟) 对标检测,当堂反馈 (时间:7分钟)
优点:
失误: 教学 反思
原因:
措施:
精准
字。 2.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语是重点。 2.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
推标 3.正确、流利地朗读《揠苗助长》,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时间: 1分钟)

1.启发学生思考:揠苗助长是什
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么意思?谁揠苗助长?
预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争取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教师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1.小组展示汇报。
引导 研学
展 学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讨论交流:这个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 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 而坏事。
(时间: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寓
点 学
回顾上节课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谈本寓言的寓意,并说说自 己是如何发现的。
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 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简介主角,古文激趣。

(约5分钟)1.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

2.扁鹊究竟何许人也?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

3.你们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4.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

他是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

可有一天,扁鹊却捻着胡子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

”——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大家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

1.说一说: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2.齐读课文题目。

开门见山,回顾典型事例以及从中表现的人物品质,既是对第一课时重点内容的梳理,也为本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及时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接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任务。

为下面的独立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了解。

1.思考: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可结果蔡桓公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2.交流汇报。

有疑问才有思考,先质疑再解疑,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约10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指导学生交流探寻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引导学生思考: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

①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了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肠胃→深入骨髓,结果也是大不1.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交流探寻原因。

(1)病的原因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把机会放给学生,这样习得的方法才是真正有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五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

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

大家有没有兴趣?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

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a.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

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

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他心里会怎么想?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他心里会想什么?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编辑推荐: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渗透中心思想: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说一说。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质疑解疑: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是……,谁愿意帮帮他?
7、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学到了()。

课堂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展示交流质疑解疑
小组展示、合作展示,学生补充,师作点拨。组展示问题1、2、3,其他小组要补充或纠错吗?(生作补充或质疑:我代表xx小组作补充或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
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合作展示,学生补充,师作点拨。
组展示问题1
组展示问题2
组展示问题3
组展示问题4 2、重点点拨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评议。3、小结,归纳本环节的亮点及不足,师点评补充。
2.指名说故事。
3、填空
1《揠苗助长》讲的是――――――――――――――――――――――
告诉我们―――――――――――――
2《鹬蚌相争》讲了―――――――――――――――――――――――-
告诉我们―――――――――――――――――――
检测
学生
对课
文内
容熟
悉的
程度。
课堂
检测
的内
容可
以根
据教
学时
的实
际情
《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
主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徐德松
课题
17、寓言两则
年级
三年级下
授课时间
月日
课型
新知探究
课时
第二课时
单元
第八单元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2.我要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学习重点
2.我要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鹬蚌相争,学习
“鹬”“蚌”两个字。看图片,认识鹬和蚌,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自学
获取知识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在学情展示时产生问题、提炼问题、定准问题。

自主学习(自学)
任务一
(1)反复读《鹬蚌相争》,写出读书的感受。(2)看图片认识鹬和蚌,鹬的特点是蚌的特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学习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学习过程
步骤
环节
学案
导案
设计意图

学情展示我领先
1、我能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人物形象。
2.我要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鹬蚌相争,学习
“鹬”“蚌”两个字。看图片,认识鹬和蚌,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我能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人物形象。
况进
行选
择。
课后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收集几个寓言故事
(教师巡视、参与、点拨)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任务二
组内一个同学读读寓言《鹬蚌相争》,其学生读题质疑:
①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
②他们争吵什么?
③他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么
样?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小组成员互读课文,相互纠错。
(教师巡视、参与、点拨)
(小组交流)
2、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要求:由小组长主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参与,交流成果、问题、疑惑,自学中有疑惑的同学争取在组内解决。教师巡视、参与、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