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角平分线成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定理的含义和推理过程。
第一个定理是角平分线定理。
所谓角平分线定理指的是:如果一条直线将一个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换句话说,如果一条直线BD分割一个角ABC,且∠ABD≌∠CBD,则BD就是∠ABC的平分线。
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或等角相等辅助线的方法进行。
通过这三个定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而应用到解决各种与角平分线相关的几何问题中。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三个定理对于提高我们的几何学水平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愿大家在几何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探索出更多有趣的数学定理和问题!第二篇示例: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是解析几何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对于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在平面几何中,角平分线是连接一个角的两边中点的线段,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角平分线的三个定理。
第一个角平分线定理是角平分线定理,它的表述如下:若一条线段从一个角内的顶点引出,又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小角。
这个定理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也是很多其他定理的基础。
通过角平分线定理,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结论和推论,解决很多关于角平分线的问题。
第二个角平分线定理是角平分线的长度比定理,它的表述如下:如果一条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小角,则这条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分别等于这两条边的比值。
这个定理在解决角平分线长度问题时非常有用,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计算角平分线的长度。
通过这三个角平分线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各种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掌握这些定理能够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和几何思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面几何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13.5.3角平分线
《§13.5.3角平分线》导学案【学习目标】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其逆定理2.推导过程和应用一、回顾旧知1.角平分线:从一个 的顶点引出一条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 的角,这条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2.尺规作已知角∠AOB 的角平分线OC :二、探索新知(教材96-98页)在OC 上任取一点P ,过P 作PD ⊥OA 、PE ⊥OB ; 量一量:PD 、PE 的长,你能发现什么?由此你能得出规律: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1、已知:如图,∠AOC=∠BOC ,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求证:PD=PE逆命题: 并证明该逆命题的正确性:2、已知:如图,QD ⊥OA ,QE ⊥OB ,点D 、E 为垂足,QD=QE 求证:点Q 在∠AOB 的平分线上O BAB OACPD EQBOAD E试一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已知:在△ABC 中,AO 、BO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点O 在∠BCA 的角平分线上分析:要证点O 在∠BCA的角平分线上,用角平分线的逆定理只要证OG=OH (想到添辅助线),由已知条件如何证得OG=OH ? 证明:过O 作 ⊥ 、 ⊥ 、 ⊥ ∵AO 、BO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已知) ∴ OI= ,OG=(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 (等量代换)∴ 点O 在 的角平分线 上(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实践演练1、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D 是角平分线 ,DE ⊥AB ,垂足为E , 求证:DE=DC3、已知:如图,AB ∥CD ,∠B =90°,AE 平分∠DAB 。
DE 平分∠ADC , 求证:E 是BC 的中点。
作业:P98 练习2、P99 习题13.5 第四题、第五题ABCD GEH I FOABECD。
全等三角形135逆命题与逆定理3角平分线课件
证明:∵CE⊥AB,BF⊥AC,
∴∠DEB=∠DFC=90°. ∠DEB=∠DFC,
在△BDE 和△CDF 中,∠BDE=∠CDF, BD=CD,
∴△BDE≌△CDF(A.A.S.),
∴DE=DF,∴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
(2)若将条件“BD=CD”与(1)中结论“点D在∠BAC的平分 线上”互换,成立吗?试说明理由.
①∠AMB=36°;②AC=BD; 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点拨】∵∠AOB=∠COD=36°,
∴∠AOB+∠BOC=∠COD+∠BOC.即∠AOC=∠BOD.
∴△AOC≌△BOD.∴∠OAC=∠OBD,AC=BD,故②正确. 在△AOC 和△BOD 中,O∠AA=OOC=B,∠BOD,
(2)写出AB,AC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解:AE=12(AB+AC). 证明:易证△ADE≌△ADF,得 AE=AF, ∴12(AB+AC)=12(AE-BE+AF+CF) =12(AE-BE+AE+BE)=AE.
15.如图,CE⊥AB,BF⊥AC,垂足分别为点E,F, BF交CE于点D,BD=CD.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
3.角平分线
新知笔记 1 相等 2 平分线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A 2B 33 4B 5B
答案显示Biblioteka 6D 7D 8 120° 9B 10 B
11 B 12 见习题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15 见习题
答案显示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__相__等____.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定理说明在几何学中,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定理。
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即平分该角),那么这条直线就被称为该角的角平分线。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推论和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性质一:角平分线两侧的角相等若一条直线分割一个角,并且它分成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该角的平分线。
以角A为例,若BD为角A的角平分线,则∠ABD = ∠CBD。
性质二: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角平分线平分了一个内角,那么它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求解三角形内部角的度数。
性质三:角平分线长度关系两内锐角平分线的长度之比等于与这两个角的正弦比值。
性质四:角平分线与外切圆关系若角BAC的角平分线交外接圆于点D,那么∠BDC = 90°。
性质五:角平分线的唯一性对于一个给定的角,其角平分线唯一且确定。
应用和分析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从而推理出更复杂的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时,深入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几何推理能力,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结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几何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角平分线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个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几何学中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并且提高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
对于学习几何学的人来说,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必不可少的,它将为我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增添光彩。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3角平分线习题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理格式:如图②,∵PD⊥OA 于点 D,PE⊥OB 于点 E,PD=PE,∴点 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图①
图②
2.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一点到
三边的距离
一点
,并且这
相等.
知识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
1. 下 列 关于 三 角形的 角 平分线 的 说法错 误 的是 ( D ) A.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 B.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个角的平分线上 C.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D.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3. 如图,若点 P 到 BE、BD、AC 的距离恰好相等, 则点 P 的位置:①在∠B 的平分线上;②在∠DAC 的平 分线上;③在∠ECA 的平分线上;④恰是∠B、∠DAC、 ∠EC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 D ) A.1 个 C.3 个 B.2 个 D .4 个
第 3 题图
第 5 题图
6. 如图所示,DE⊥AB 于点 D,CE⊥BC 于点 C, 且 DE=CE,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BE 平分∠ABC B.EB 平分∠CED C.AE+DE=AC D.∠A=∠ABE
D )
第 6 题图
1. 如图,OP 平分∠MON,PA⊥ON 于点 A,点 Q 是射线 OM 上的一动点,若 PA=2,则 PQ 的最小值为 ( B ) A.1 C .3 B.2 D.4
BD=CD, 中,∵ DE=DF,
∴Rt△ BED≌Rt△ CFD(H. L. ),∴BE=CF.
9. 如图,在 Rt△ ABC 中,AD 为斜边 BC 上的高, BE 平分∠ABC 交 AD 于点 F,交 AC 于点 E,EG⊥BC 于点 G. 求证:AF=AE=EG.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角平分线三个定理是解决与角度相关的几何问题时,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定理。
它们分别应用于角的平分线问题,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角的性质与构造。
这三个定理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解释这三个定理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角的基本概念。
在几何学中,角是由两条线段或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以公共端点为中心,可以将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称为角的两个腿。
角的大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这取决于所用的单位。
第一个定理是角的平分线定理,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换句话说,平分线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这个定理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三角形中,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可以证明角的大小相等,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
第二个定理是外角平分线定理,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的顶点,并将外角的两个邻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该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
这个定理在解决外角问题时非常有用,它保证了外角平分线的存在性,并简化了我们分析与推导相关问题的步骤。
第三个定理是内角平分线定理,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内角的顶点,并将内角的两个邻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该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这个定理与外角平分线定理类似,但是涉及的是三角形的内角。
利用内角平分线定理,我们可以简化三角形内角相关问题的分析过程。
角平分线三个定理在几何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角度关系和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
它们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三个定理,我们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几何知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三个定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应用,以及本文的目的。
角平分线定律
角平分线定律一、什么是角平分线定律角平分线定律是解决几何问题中常用的一个定理。
简而言之,角平分线定律说明了一个角的平分线可以将对立的两边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这个定律在三角形中特别有用,可以用于计算角度或边长的比例关系。
二、角平分线定律的表述角平分线定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等式表达:•在一个三角形中,角的平分线将对立边上的长度成比例分割,即:AB/BC = AC/CD•在一个三角形中,角的平分线将对立角所对的弦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即:BD/DC = AB/AC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CD是角ABC 的平分线,BD、DC是对立角所对的弦。
三、角平分线定律的证明角平分线定律的证明可以通过几何推理或使用三角函数进行推导。
这里我们以几何推理的方式进行证明。
证明过程:步骤一:假设我们假设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平分线CD将边AB和AC分别分割成AD和AE 两部分,如下图所示:B/ \/ \A ---- C ---- E\ /\ /D步骤二:证明∠CAD ≌ ∠BAD由于CD是角ABC的平分线,根据平分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CAD ≌ ∠BAD。
步骤三:证明△ACD ≌ △ABD根据步骤二,我们知道∠CAD ≌ ∠BAD,而∠CAD 和∠BAD 是三角形ACD和ABD的共同角。
另外,根据假设,我们已知AD ≌ AD,因此根据ASA(边-边-角)准则,我们可以得出△ACD ≌ △ABD。
步骤四:证明AD/BD = AE/CE根据步骤三,我们知道△ACD ≌ △ABD,因此对应的边也成比例。
即AD/BD =AE/CE。
至此,我们完成了角平分线定律的证明。
四、角平分线定律的应用角平分线定律在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角平分线定律的应用示例:1. 计算角度的比例关系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平分线AD将边AB和AC分割成AD和AE两部分。
已知AD/BD = 2/5,求∠BAD 和∠CAD 之间的比例关系。
13.5逆命题与逆定理 第三课时 角平分线-数学八年级上册
图 1AA DO E BPC图 2课 题: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第三课时 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以及其逆定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关于角平分线的重要结论,并体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认识的升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也使学生关注数学,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会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以及“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并能用这两个结论证明相关命题和解释有关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难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一结论的证明以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2、回忆角平分线的这条性质是怎样得到的?二、探究新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角平分线的问题: 探究活动1:问题1:同学们都喜欢折纸,老师现在也来折纸.如图1是画有AOB ∠的纸张,我们将AOB ∠对折,得到一条折痕,然后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以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大家一起观察一下这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问题2:如图2所示,已知OC 平分AOB ∠,点P 在OC 上,OA PD ⊥,OB PE ⊥,垂足为D 、E .你能证明PE PD =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折纸的过程,从中启发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证明并叙述其过程。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OC 平分AOB ∠,OA PD ⊥,OB PE ⊥∴PE PD =探究活动2:问题3:写出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
问题4:你能证明刚才所写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如图2,OA PD ⊥,OB PE ⊥,垂足为D 、E ,PE PD =.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解析:为了证明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可以作射线OC ,然后证OPE Rt OPD Rt ∆≅∆,从而得到BOC AOC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的三个定理公式
角平分线的三个定理公式第一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角平分线是指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
角平分线有以下性质:1.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角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第二定理:角平分线的垂直性质定理表述: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的角平分线与另外两条边相交,那么交点所在的线段垂直于边。
证明过程:假设在△ABC中,AD是角BAC的角平分线,且与BC相交于点D。
我们需要证明AD⊥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我们知道∠BAD=∠DAC,且AD与BC相交于点D。
假设AD不垂直于BC,即AD∥BC。
由于∠BAD=∠DAC,AD∥BC,根据平行线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CD=∠CAB。
然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ACD应该等于∠CAD,与∠ACD=∠CAB矛盾。
因此,假设AD不成立,即AD⊥BC。
第三定理:角平分线的比例性质定理表述: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的角平分线与另外两条边相交,那么该边与另外两边的比等于与它们对应的角的正弦比。
证明过程:假设在△ABC中,AD是角BAC的角平分线,且与BC相交于点D。
我们需要证明AB/BD=AC/CD。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我们知道∠BAD=∠DAC,且AD与BC相交于点D。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B/BD = sin∠BAD/sin∠ABD,AC/CD = sin∠CAD/sin∠ACD。
由于∠BAD=∠DAC,∠ABD=∠ACD,我们可以将上述两个等式合并为:AB/BD = AC/CD。
因此,我们证明了定理的成立。
通过以上三个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几何问题中,角平分线的定理经常被用来求解角度的大小、证明几何关系等。
同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结构和性质。
总结起来,角平分线的三个定理为:1.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 角平分线的垂直性质;3. 角平分线的比例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优秀课件
OP=OP(公共边),
O
P
PD= PE(已知 ),
∴Rt△PDO≌Rt△PEO( HL).
E B
∴∠AOP=∠BOP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探究新知
判定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应用所具备的条件:
(1)位置关系:点在角的内部; (2)数量关系:该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
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
说明它的道理吗?
A
其依据是SSS,两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相等.
D
B
(E)C
探究新知
【思考】如果没有此仪器,我们用数学作图做 请大家找到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并说明
第一课时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导入新知
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 AD,BC=DC. 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 AC画一条射线AE,AE 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你能说
A
明它的道理吗?
D
B
C E
素养目标
3. 熟练地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 问题. 2. 探究并认知角平分线的性质.
P在∠AOB的平分线上.
3
2.如图,AB∥CD,点P到AB,BC,CD的距离相等,则
点P是 ∠ABC的平分线与 ∠BCD 的平分线的交点.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你发现 了什么?
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探究新知 分别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用刻度尺量一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理素材 新人教版
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顶点到其内角的角平分线交对边的点连的一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不是角的平分线,是线段.角的平分线是射线.拓展: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即内心).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角),且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定理2: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D CA BD CAB[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DC A B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 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EDCA B PD CAB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则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
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是计算圆周上两个等分角平分线的长度所需要用到的公式。
角平分线是圆上任意一等分角处的行线,它们可以用于非常多的几何图形中,如圆环、扇形和环形等。
了解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对于研究几何图形非常重要,使用这一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圆周上任意角平分线的长度。
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圆形的行程是由圆的半径距离决定的。
因此,角平分线的长度可以用圆的半径来表示,也就是圆的半径乘以角平分线和圆周角度的比值,得到的结果就是角平分线的长度。
根据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出:L=r×θ/360其中,L角平分线的长度,r圆的半径,θ圆周角的角度。
这个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圆周上任意一个等分角的角平分线长度。
例如,圆的半径是5,角度是120°,计算其角平分线长度:L=r×θ/360L=5×120°/360L=2.5由此可以得出,圆的半径为5,角度为120°时,角平分线的长度为2.5。
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几何计算公式,它可以让我们快速精确地计算出圆周上任意一个角的角平分线长度,从而方便我们计算几何图形,节省设计和计算时间。
由于角平分线不仅能在圆形图形中使用,而且也可以用于几何图形如椭圆、扇形、环形等的研究中,所以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的重要性一定不可小觑。
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几何图形中其他等分线的长度。
例如,只需将比例系数等同于1/3的话,即可计算出圆周上的三等分线长度;同理,将比例系数等同于1/4的话,即可计算出圆周上的四等分线长度;将比例系数等同于1/n的话,即可计算出圆周上的 n分线长度;其中 n 为任意正整数值。
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圆形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多种几何图形中,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设计和计算时,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可以极大地节省时间和精力。
因此,掌握角平分线长度计算公式对于学习几何图形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平分线
编写人:八年级C段贾守超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掌握他们的证明过程;
2、能运用相关定理进行证明、计算、作图,掌握该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3、能够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并会熟练地写出已知、求作和作法;
【重点难点】
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探究归纳小组合作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自学指导
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还记得:
①角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②用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③那么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B
O A
师生札记
自学1、你能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吗?通过什么方法? 已知:如图所示,∠AOB 的角平分线OC 上一点P ,PE ⊥OB ,
PF ⊥OA ,求证:PE=PF 证明:
自学2、证明过程中运用的哪个重要的知识点? 答:
二、合作探究
众人拾柴火焰高!请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探究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你能准确的表达出它的逆命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如果是真命题,你能证明它吗?
已知:如图所示,∠AOB 的内部有一点P ,点E 、F 分别在边OB 、OA 上,PE ⊥OB ,PF ⊥OA 且PE=PF ,求证:点P 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 (温馨提示:参考课本P97的证明过程。
) 证明:
探究3、该证明过程中运用的哪个重要的知识点? 答:
F
E
P
O
C B
A
师生札记
F
E
P
O
B
A
三、【展示质疑、教师点拨】
四、【同步演练、拓展提升】
1.如图,在△ABC 中,∠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BC=8,BD=5,求
DE 的长。
(A 级)
2.如图:在△ABC 中,∠C=90° AD 是∠BAC 的平分线, DE ⊥AB 于E ,F 在AC 上,BD=DF ; 求证:CF=EB (B 级)
3、已知BF ⊥AC 于点F ,CE ⊥AB 于点E ,BF 和CE 交于点D ,且BE =CF ,求证:AD 平分∠BAC. (B 级)
B
E
F
C A
D
2
1
E
B
C
A
D
4、如图,直线1l 、2l 、
3l 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
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选择的地址有几处?(C 级)
5、 已知:如图,AD 是 ∠BAC 的平分线,AB=3㎝,AC=2㎝ 求:① S △ABD :S △ADC ② BD :CD (D 级)
五、【归纳总结、回归目标】
l 3
A
C
B
2l
1l
A
D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