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颅内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的新进展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治新进展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治新进展【摘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致命,最初抗菌药用于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时,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有一个明显下降的过程,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耐药菌株的增加,近年来其发生率又呈现上升的趋势,本综述简述了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及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203-01正常的脑组织受到脑膜,颅骨以及头皮的保护发生感染的几率较低,但开颅手术破坏了上述保护,增加了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开颅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野暴露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术中脑膜,脑骨开放,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并且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是抗菌药物难以通过脑血屏障,在颅内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另外,难脊液本身是一种良好的细菌培养基,而免疫功能相对较低,手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增加感染的概率偏大。
开颅手术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术后颅内感染则是严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感染的患者病情危重,且预后效果不良。
及时的确诊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综述对开颅手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常见细菌类型、感染部位、诊疗等进行综述如下。
1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开颅术后3~7天是颅内感染的高发期。
不同的检测方法、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不同的年代,开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早期抗菌药物未在临床应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率较高,1934年国外有报道,术后颅内感染率达到15%。
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到20世纪90年代感染率报道1%~2%。
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手术切口的感染及骨瓣发生感染时,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切口裂开,局部有脓点,患者可有发热。
发生脑膜炎的患者,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意识障碍、头痛、脑膜刺激征、抽搐等。
细菌性脑膜炎诊治进展PPT
常见细菌导致脑膜炎的传播特点
细菌种类 脑膜炎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主要传播方式
无症状携带者鼻咽 部的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无症状携带者鼻咽 部的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Abbott NJ et al. (2006) Astr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Nat. Rev. Neuro. 7: 41–53 doi:10.1038/nrn1824
Figure 2 Cellular constituent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脑和脊髓的侧面模式图
脑脊液循环图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 中脑 脑室 导水管
第四 正中孔 蛛网膜
脑室 侧孔
下腔
脉络丛
脉络丛
脉络丛
蛛网膜 颗粒
静脉窦
动脉
动脉
动脉
静脉
脑-脑膜-颅骨的结构关系
细菌性脑膜炎是以脑膜为主的炎症改变:1)蛛网 膜、软脑膜炎症,脓性渗出物;2)弥漫性脑水肿; 3)闭塞性小血管炎。
细菌侵入颅内后又是怎样致病的呢?
细菌/毒素 宿主导致炎症反应 释放细胞 因子(IL-1,IL-6、TNF-α) 刺激细胞表达受 体 细菌与内皮细胞结合 侵入蛛网膜下腔 细胞溶解、细菌产物的释放 与Toll样受体结 合 瀑布式炎症反应 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升 高/脑血流改变等 各种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谢永强,邓秋连等,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1):1037-40
院内获得性颅内细菌感染研究现状
Management of meningitis due to antibiotic-resistant Acinetobacter species Lancet Infect Dis 2009;9: 245–55
Linezolid 在血浆与脑积液内药动学
sulbactam dose. susceptible regarded as 4μg/mL or less 临床建议Sulbactam 2gQ6h/IV×3day , Sulbactam1gQ3h /iv ×21day
使用. (Sulbactam+ampicillin or Sulbactam+cefoperazone).
Vancomycin 1~1.5g/bid Meropenem 2g/tid
CSF细菌转阴天数 CSF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
注:嗜麦芽菌采用
CSF分离细菌分布
结果分析:细菌转阴平均天数
CSF镜下恢复正常平均天数
平均住院天数
鞘内注射评价
The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Working Party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endorse the “off-licence” administration of vancomycin by the IVT route, but acknowledge the weak evidence-base supporting its use.
研究设计
回顾2005~2010期间院内获得性颅内感染(脑室\脑膜炎)共48例,其中25 例采用IVT+IV治疗(A组),23例采用IV治疗(B),评估二种治疗方案的优劣.
细菌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临床表现
1 细菌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
(2个月以上的婴儿及儿童)
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嗜睡、烦躁、惊厥,继 而发展成意识障碍、谵妄或昏迷,甚至早期休克。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克氏征(Kernig)和布氏 征(Brudzinski)阳性。颅内压增高:持续性头痛、喷 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脑疝,呼吸衰竭 、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瘫痪表现:部分患儿出现Ⅱ、Ⅲ、Ⅵ、Ⅶ、Ⅷ颅神经受 累或肢体瘫痪的表现。
广州2005-2009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分析
LOGO
100% 80% 60% 40% 20% 0%
1mo 3mo 1a
3a 14a total
新型隐球菌 酵母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克菌 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肺炎链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005— 2009 年从广州地区BM患儿的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得到335 株病原菌, 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 115 例, 占34.33%) 其他有肺炎链球 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综合征 脑膜炎 > 菌血症、 肺炎、其它
流感嗜血杆菌
无症状携带者鼻咽 部的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1)< 5岁的儿童(B 血清型)
2)儿童护理中心的 工作人员
B血清型:
脑膜炎>菌血症、其 它
肺炎链球菌
无症状携带者鼻咽 部的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1)< 5 岁儿童,老 年人,
2)免疫缺陷者或有 慢性病者。
肺炎、菌血症、耳 炎> 脑膜炎
在临床上极易误诊,唯有腰穿行脑脊液检查才能确诊。
LOGO
临床表现
LOGO
3 并发症和后遗症
颅内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新进展护理课件
颅内感染可导致脑组织损伤、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 造成极大威胁。
治疗现状
颅内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手术引流等手段,但治疗 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02
CHAPTER
实验室诊断技术在颅内感染 中的应用
脑脊液检查
01
02
03
脑脊液常规检查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病 原体的基因测序,缩短诊断时间。
无创诊断技术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无创诊断技术
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获取患者的 生理参数,如体温、血压、血氧 饱和度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颅内感染
的诊断。
患者舒适度
无创诊断技术不需要进行有创性 检查,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定敏感抗生素,指导临 床合理用药。
免疫学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脑脊液或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诊断某些颅内感染。
免疫荧光技术
用于检测病原体抗原,有助于快速诊断某些颅内感染。
分子生物学诊断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脑脊液或血液中的病原体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 计划,促进患者的功能
恢复。
护理教育与培训
专业培训
针对颅内感染的护理需求,开 展专业化的培训课程,提高护
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继续教育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课 程,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 高护理质量。
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护 理经验和技巧,促进护理学科 的发展。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标志物检测
儿童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研究进展
儿童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研究进展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上部分患儿治疗过程曲折、疗效差、或病情反复或出现并发症,预后差,被认为是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
早期识别预示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相关因素,有利于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儿预后,为此,现对有关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范围、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利于该病的诊治。
1 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尽管目前尚无明确定义,从临床实用性的角度出发,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主要包括:选用针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或经验性使用敏感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1)已达到治疗疗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程达14 d,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程达21 d),患儿临床和/或脑脊液指标未能恢复,病程迁延;(2)出现并发症,预后不良;(3)病情反复,难以治愈。
临床上细菌性脑膜炎的病情反复可分为再燃、复发、再发3种类型。
再燃是指仍在抗生素治疗期间,疗程未到,患儿脑脊液指标出现复升或脑脊液培养结果转阳,病原菌应一致;如果治疗疗程已足,在抗生素停用3周内,脑脊液指标再次升高或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而病原菌与前次一致,考虑为复发;如果疗程足够、抗生素停用3周以上,脑脊液指标再次升高或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而无论其病原菌是否与原菌一致均考虑为再发。
2 导致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相关因素2.1 诊断不及时导致治疗延误临床约50%的细菌性脑膜炎均是1岁以内的婴儿,常缺乏典型的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难以早期识别,导致治疗延误。
抗生素选药不合理、疗程不够,导致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部分患儿出现临床假愈,中断治疗后症状再次出现,表现为再燃或复发性脑膜炎。
2.2 感染程度严重,炎症反应强烈细菌性脑膜炎是否难治,与其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重症细菌性脑膜炎会进展为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1],这类患儿病情进展迅速,病初即可能出现昏迷、频繁惊厥发作、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合并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来势凶猛,治疗困难。
文献速读-2020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2020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正常状态下,人体大脑处于封闭状态,不产生感染,当进行外科手术,引流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时,颅脑封闭状态被破坏,易引起感染,影响患者恢复、增加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也是患者术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
统计发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20%。
脑脊液(CSF)培养是诊断感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偏低,且培养大约需要3~5d才能产生结果。
因此,治疗颅内感染成为神经外科术后关键问题。
1.颅内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我国报道的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不足10%,因此根据病原菌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困难,加之抗菌药物每延用1h,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增加30%和12.6%;早期抗菌治疗和适当选择抗菌药物可预防神经系统的不良后遗症。
所以当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症状(颈项僵直,体温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升高)时,首先根据当地病原菌选择经验性覆盖,随后根据微生物学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提高术后颅内感染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颅内感染一般在颅脑术后4~15d发生较多,对于引流患者,术后10~12d是颅内感染高发时期。
关于颅内感染治疗时间尚未得到统一,一般认为治疗10至14d;如果脑脊液培养多次阴性,体征较好,建议持续时间可较短;如患者未进行插管,一般限于5至7d 治疗即可,若滞留颅内导管,可延长治疗时间。
但对于是否需要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仍存在争议。
此外,经验性治疗需要考虑最可能病原菌、潜在疾病和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和免疫状态。
2.常见病原菌国外颅内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少量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中,不动杆菌种类占45%。
我国不同地区,培养的结果不同,主要以阳性菌为主,但有文献报道,革兰阴性菌明显低于革兰阳性菌,西北地区阳性菌略高于阴性菌。
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皮肤表面、物体表面及空气中存在的主要细菌为革兰阳性菌,尤其医院工作人员体表携带葡萄球菌率可高达70%,当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手术),可导致葡萄球菌感染。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CT、MRI诊断与进展
变可见于脑内任何部位, 但以皮、 髓质交界区多见, 幕上多于幕下。 病变脑组织充血、 水疗不当可发展为脓肿。 T平 C 扫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病灶, 边缘模糊, 可有占位 效应; 增强扫描轻微强化或呈脑回样、斑片状强 化。 I C MR 较 T更敏感, MR 对组织水分的变 因为 I 化十分敏感, 故易于早期发现病变。 常规 MR 扫描 I
等[用MR 技术检查了脑脓肿及坏死性脑肿瘤的 7 1 S 病人。 S MR 应用于脑脓肿时可测得下列产物: 乳酸 盐( c t, )醋酸盐(c t 1 2、 l te 13、 aa . a a , )唬泊酸盐 ee . 9 ( cnt 24) s c a , 及氨基酸( i ad09, u i e . 1 a n c , 氨基 m o . i ) 酸有亮氨酸、 异亮氨酸、 撷氨酸等, 并认为以上产物
M iai D ) R g g, 在婴幼儿颅内 m n WI 感染病变中 价 的
值, 认为在脑炎时 D 可以早期发现病变, WI 且较常 规序列准确而敏感, 但若病程超过 7 WI dD 将变得 ,
为化脓性脑炎进一步发展的结 果。脑脓肿形成时C T平扫见脓肿中心密度进一步 降低, 周围有稍低密度或等密度环围绕, 环壁周围为 水肿, 环壁明显强化, 且多光滑, 厚度均匀; 脓腔中心 不强化。病灶中出现气体及多环相连是其特征性表 现。 MR 扫描 TWI 常规 I I 表现为极低信号影,2 TWI 为明显高信号, 周围为水肿。 脓肿壁 TWI I 为等或高 信号,2 为低信号, TWI 明显强化。
或稍高信号[。 1 一些作者[2 ] 1 1 8 ,报道了 ,1 13 磁化传递对 比成像 ( antao t nf iai , I和 m gez i r sr g g MT ) itn e m n a
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8T08:20:19.19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4期作者:孟玲[导读]孟玲(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6300)摘要: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说,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其大脑原先的封闭状态会被破坏掉,术后容易因此出现继发性感染,危及患者群体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神经外科手术术后的并发症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重点。
随着抗菌类药物耐药性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体本身存在的血脑屏障功能,颅内感染问题一直都难以彻底攻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分析,医学界认为关键点在于药物是否能够透过血脑屏障以及在患者的脑脊液中达到理想的治疗浓度。
大量的临床试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替加环素、多黏菌素以及β-内酰胺类,尤其是头孢菌素类以及青霉素类等,都因其亲水性与耐药性,在患者的脑脊液中无法达到理想的药物浓度,治疗效果不佳,而氟喹诺酮类药物则因为可以达到较高的脑脊液/血浆浓度比成为了临床上治疗颅内感染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颅内感染;病原菌特点;抗菌药物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受血脑屏障影响,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几率其实并不高,但是当患者因外伤、手术操作等情况而导致脑部保护环境被破坏时,颅内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而一旦形成了颅内感染将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处理不当时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迁延及预后不良等问题,因此针对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必须重视对颅内感染的控制与预防,科学谨慎地应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
一、导致颅内感染治疗困难的主要因素从药物治疗的层面分析,之所以颅脑感染临床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其实跟人体的血脑屏障有着密切联系,因为现有的大多数抗菌药物都是无法顺利透过血脑屏障的,这就意味着抗菌药物无法在患者的脑内达到有效的浓度。
另外,脑脊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都比较低,若是临床无法在短时间内为患者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颅内感染的防治难度将变得越来越大。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进展
脑室引流管,应尽量缩短引流时间<5 d为佳。如果留置时 问超过10 d尚不能拔管时,应考虑改行内引流术,尽量缩短 引流管留置时问,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怕J。 2.病原菌特点:主要来源为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 (90%)、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常见于脑室腹膜分流。 住院时间延长的患者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 动菌等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增加旧o。 3.临床表现一1:(1)手术切口与骨瓣感染:发热、局部红 肿、疼痛、伤口裂开或排脓;(2)脑膜炎:发热、头痛、意识障 碍、脑膜刺激征、恶心呕吐、抽搐;(3)脑脓肿:多表现为发热、 头痛、进行性意识障碍、癫痫、局部神经功能缺陷;(4)硬膜外 积脓或硬膜下脓肿:硬膜外积脓可能没有特异的神经症状, 但10%的患者可同时可并发硬膜下脓肿。硬膜下脓肿患者 可表现为发热,中度意识状态改变。硬膜下脓肿如果外科处 理不及时可迅速进展致死(20%的病死率,30%的神经功能 缺陷)。 4.CT及MRI:脑膜炎CT的表现是软脑膜增强征,MRI 可见血管增强征。脑脓肿的典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 楚的低密度灶,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脓肿周边呈均匀环状高 密度增强,脓肿附近脑组织可有低密度水肿带,脑室系统可 受压、推移等。硬膜外积脓CT表现为两面凸形,而硬膜下脓 肿形状为新月形。增强MRI于鉴别硬膜下脓肿与血肿或渗 出,由于炎性水肿引起临近大脑皮层的高信号可提示硬膜下 脓肿门j。 5.脑脊液检测与诊断标准:国外文献报道-6 o术后脑膜 炎发生率为0.8%一1.5%,8%的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葡萄糖 糖<400 mg/L,正常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是0.6,70%的患者 比值小于0.31。革兰染色结果依赖于细菌的浓度,一般阳性 结果表示细菌浓度大于105 cfu/ml,当细菌浓度低于
・313・
约物治疗浓度,但鞘内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及浓度应严格控 制¨“。(3)如果有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移 除引流管可以提高脑膜炎治愈率。尽快移除导管,尽早使用 抗菌药物可治愈65%导管相关的感染,而保留导管,静脉抗 菌药物保守治疗,仅能治愈35%左右的导管相关感染u
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指标,目前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颅内感染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诊断中,可能具有优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近年来研究证实,Pc.r在颅内感染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鉴剐诊断及指导用药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奉文就PCT的分子结构及来源、代谢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在颅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颅内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也是常见的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常留下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人类降钙紊前体物质,1984年首次被报道。
自1993年Assieot等【首次报道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标志物以来,PCT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PCT在病情程度、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的评价及抗生素的指导使用中的应用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1 PCT的分子结构及来源PCT由位于l1号染色体上的CALC—I基因编码,通过选择性剪接生成CALl3一ImRNA,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翻译成PCT前体。
PCT前体进入内质网,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N一末端的信号肽,生成含116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1—57为N 一残端,6o~91为降血钙素,96—116为降钙蛋白的PCT,为相对分孑质量为13000的糖蛋白。
其tin为2O一24h。
正常情况下,PCT主要由甲状腺的髓质细胞分泌,血浆中PCT的含量极少(低于0.1g/L)。
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小细胞肺癌、甲状腺切除的脓毒血症患者的PCT水平均可升高,提示甲状腺C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如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肺、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以及内分泌细胞等也可合成和分泌PCT。
也有研究提示细菌内毒素是诱导PCT 产生的重要刺激因子,对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小剂量内毒素,注射2h 后血浆中即可测得PGT,12-48h达到高峰,2—3d后恢复正常水平。
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联合检测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联合检测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在早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和/或脑脊液真菌培养鉴定为新型隐球菌作为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金标准。
对3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次或多次腰穿脑脊液,同时以单纯墨汁染色、脑脊液培养、胶体金法、墨汁染色联合脑脊液培养方法分别检测脑膜炎新型隐球菌。
结果:单纯墨汁染色和单纯脑脊液培养初次腰穿检出率(48.6% vs 56.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墨汁染色联合脑脊液培养(81.1%)较上述两种方法单独检测初次腰穿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5),与胶体金法(94.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胶体金法初次腰穿检出率看似更高一些。
胶体金法在2例非隐球菌性脑膜炎标本中出现假阳性。
结论:脑脊液墨汁染色联合脑脊液培养较该两种方法分别单纯检测明显提高新型隐球菌初次腰穿的检出率,该联合检测可做为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灵敏、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应用。
胶体金法首次腰穿检出率最高,其阳性高度提示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感染,但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
【关键词】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检测;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1、资料和方法1.1病例来源2010年1月~2015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37例患者。
所有检测标本为上述患者脑脊液标本。
以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和、或脑脊液真菌培养鉴定为新型隐球菌作为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金标准。
1.2仪器试剂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YST酵母菌鉴定卡;梅里埃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儿童型微生物培养瓶;IMMY公司CrAg Lateral Flow Assay隐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珠海贝索公司印度墨汁染色试剂盒;温州康泰沙氏培养基及念珠菌鉴别琼脂。
颅内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早期鉴别指标研究
颅内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早期鉴别指标研究钟炽娟;冯伟【摘要】近年来,脑脊液、血清中新型诊断标记物如降钙素原、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IL-1β、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在颅内感染特别是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指导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期刊名称】《西南军医》【年(卷),期】2018(020)006【总页数】4页(P647-650)【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血清;检测指标【作者】钟炽娟;冯伟【作者单位】421000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21000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4颅内感染以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最常见,若治疗不及时易遗留癫痫、偏瘫、智力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但早期鉴别颅内感染类型比较困难,寻找灵敏、快捷、高效的检测指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综述脑脊液、血清相关检测指标在颅内感染诊治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1降钙素原(PCT)PCT是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标记物之一。
众多研究发现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增高,对早期鉴别诊断颅内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但目前对血清PCT在颅内感染疾病中区分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仍无统一的临界值。
王丽娜[2]建议血清PCT的临界值设置为0.38ng/ml,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达100%;Hong Yuan Shen等[3]认为疑似颅内感染的患者当血清PCT>0.88ng/ml时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准确性为95%。
国外一项Mete分析表明血清PCT是一项区分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可靠的生物标记物,PCT值取0.50ng/ml灵敏度为0.96(95%置信区间:0.92~0.98),特异性为0.88(95%置信区0.86~0.92),但其所收纳的试验均把已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排除之外[4]。
56例疑诊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
56例疑诊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丁锦荣;管义祥;吴德模;张春秀【摘要】目的:观察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疑诊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检测结果。
方法对56例疑诊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细菌种类。
根据颅内感染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的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并制作PCR引物及相应的探针,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脑脊液细菌感染情况,并与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脑脊液细菌培养确诊颅内感染18例,诊断阳性率为32.14%,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杆菌2例,肺炎双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耳葡萄糖球菌1例;基因芯片技术确诊颅内感染38例,诊断阳性率为39.29%,明确颅内感染致病菌2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糖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大肠杆菌5例,肺炎双球菌4例,与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结果完全符合;16例未能鉴定出致病菌,但检出16 S基因。
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颅内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及脑脊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菌培养。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00)035【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基因芯片【作者】丁锦荣;管义祥;吴德模;张春秀【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江苏南通226600;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江苏南通226600;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江苏南通226600;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目前,颅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细菌培养,但细菌培养周期长,且细菌极易受环境影响,出现标本污染、细菌坏死等可能。
单纯依靠脑脊液细菌培养进行致病菌的鉴定明显滞后于临床治疗[1]。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生物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敏感度及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同时对常见致病菌特异性的DNA 进行检测[2,3]。
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在细菌性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在细菌性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颅内感染诊断中检测患者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元(PCT)的价值。
方法:任选2016.6月至2017.6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重点,根据病原性类型分为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A组,12例)、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B组,14例)、结核性颅内感染患者(C组,10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患者(D组,14例),另随机选在我院治疗的非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20例作为E组,比较A、B、C、D、E五组脑脊液HBP和PCT水平差异。
结果:A、B、C、D、E五组在TP、Glu、HBP、WBC水平上比较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T水平上比较,A组(0.15ng/ml)和E组(0.9ng/ml)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B(0.11ng/ml)、C (0.11ng/ml)、D(0.12ng/ml)、E(0.9ng/ml)四组在PCT水平上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非颅内感染患者相比,颅内感患者TP、Glu、HBP、WBC及PTC水平较高,通过检测TP、Glu、HBP、WBC及PTC水平,可以诊断颅内感染和非颅内感染患者;和其他病原性颅内感染患者比较,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的TP、HBP、WBC、PTC水平明显偏高,由此可知,通过检测颅内感染患者的TP、HBP、WBC、PTC水平,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细菌性颅内感染;诊断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并发症之一,当前,医学界已将颅内感染列为医院四大常见感染之一,作为常见感染,引起颅内感染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术后细菌入侵感染、病毒感染、霉菌感染等[1],根据其感染类型或病原性类型,医学界又将颅内感染分为细菌性颅内感染、病毒性颅内感染、结核性颅内感染等,颅内感染作为并发症虽然可以治疗控制,若没有及时发现或无法确诊,伴随着病情加重,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因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干扰,为颅内感染病原菌的鉴别诊断
提供了新的方向,但由于特异性蛋白的检测过程复杂、耗时 长、花费高、不同实验室临界参考值的制定无法统一等原因, 仍局限于实验研究阶段。
3.脑脊液酶学:脑脊液酶学主要指脑脊液乳酸脱氢酶 (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腺苷脱氨酶(ADA)的 检测,对颅内感染病原菌的鉴别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细菌性
参考文献 [1]张敏,王宁,张迎春,等.穿刺液标本差速离心与甩片方法检茵效 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1):71.73. 【2]齐桂娟,张敏.标本集菌后细菌培养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
2012,18(1 1):1658・1659.
颅内感染发生时,脑脊液中ADA升高以结核性脑膜炎为多. 化脓性脑膜炎升高次之㈤。
陈黔等【3】发现,利用振荡培养法可显著缩短细菌的培养时间。
虽然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细菌涂片及培养的阳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率.但仍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因此没有被广泛推广应用。
f二)脑脊液细菌基因检查
性颅内感染中性粒细胞可显著下降,而病毒、结核杆菌、隐球 菌感染中淋巴细胞下降不显著[81。然而,临床中由于经验性抗 生素的应用,使得细菌性颅内感染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并不 典型,也可表现为混合细胞反应。脑脊液细胞学对于此情况 下颅内感染的类型的判断不具备特异性.常需结合其他临床
时,脑脊液中IL一6、IL.8水平显著升高;当IL.6t>90 pg/dL时, 鉴别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敏感性可达92.3%.特异性可达
100%【糊;当IL.8≥773.5 pg/dL时,鉴别细菌性及病毒性感
染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76%。除了几.6、IL.8外,脑脊
液中IL.2、IL-4、IL.7、几.10、IL.12、IL.13、IL.17水平在细菌性
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
(一)生物化学标志物
1.脑脊液乳酸:脑脊液乳酸是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底物.
乳酸含量的改变可间接反映颅内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当细菌 性颅内感染发生时,由于细菌代谢、脑组织水肿、缺氧等原
病诊断的研究中.脑脊液细胞因子的检测是研究的热点,其 中研究最多的是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d(TNF.0【1和几。 TNF.o/.是由细菌毒素或其他炎症刺激物作用于巨噬细胞和 单核细胞而产生的一种多肽细胞因子,可诱导其他细胞因子
的释放,在抗感染过程中起先导作用。Bociaga.Jasik等【24研究
发现:当细菌性颅内感染发生时,脑脊液中TNF.仪水平显著
升高,当TNF.oL>75.8 pg/mL时,鉴别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100%。其次。IL也参与细菌感染后免疫 应答反应,在早期抗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现: 与病毒性颅内感染及非感染者比较,当细菌性颅内感染发生
的热点。张敏等[1】通过对检测液标本进行差速离心后再镜检, 发现该方法能提高细菌涂片的阳性率。齐桂娟和张敏12]对检 测标本进行集菌预处理后,可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同时,
(三)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脑脊液细胞
成分进行精确分类和对良恶性细胞进行辨认,可视为对蛛网 膜下腔的组织学活检,能够反映不同病原菌感染后特征性的 病理改变m。典型的细菌性颅内感染脑脊液表现以中性粒细 胞升高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而结核杆菌、隐 球菌等特殊感染则以混合细胞反应为主。抗生素治疗后细菌
a1.Rapid detection of
[5】Chiba N,Murayama SY,Morozumi M,et
eight causative pathogens for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by real—time
Corresponding author:KE Yi-quan,Emaih
zjkeyiquan@yahoo.con.cn
【Key words】Cerebrospinal
fluid;Bacterial intracranial infection;Biomarker
细菌性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 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
Recent advance in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tracranial infection Yi-quart. Neurosurgery Institute
DENG
Min-feng,KE
of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n
Brain
则以病毒性颅内感染升高显著。脑脊液中新型蛋白含量的测
三、展望 综上所述,细菌性颅内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了病 原学检查以及对某些感染相关的生化及免疫指标检测。目前 已出现了新的诊断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发现了大 量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但每一种实验室检测技术均存在其 临床应用的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寻找更能满足临 床诊断需求的检测方法及指标成为迫切目标;另一方面.联
Functwn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Cuangdong,National Key Clinic
Hospital
Department,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Zhujiang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2,China
(二)免疫学标志物
[3】陈黔,王玲,魏玲,等.振荡培养法是一种适宜基层医院或基层部 队卫生队的细菌快速培养法[J]医学信息,2010,23(5):1443. [4]Chakrabarti
P,Das BK,Kapil A.Application of 16S rDNA based
acute
1.脑脊液抗体、补体:抗体及补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正常时脑脊液中抗体及
补体含量极低.脑脊液抗体及补体的含量升高可提示颅内感 染病原菌的类型。病毒性颅内感染以脊髓运动神经元病变为 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血脑屏障受损相对较轻,脑脊液抗
seminested PCR for diagnosis of Indian J
bacterial
meningitis[J]
Med Res,2009,129(2):182—188.
感性及特异性,并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91。
.431.
显著升高,且结核性脑膜炎以IgG、IgA升高为主,化脓性脑 膜炎以IgM升高为主∽a1。然而,脑脊液抗体及补体升高对细 菌性颅内感染诊断不具有特异性,其他中枢系统疾病如脑梗 死时其含量亦显著升高,因此在临床极少使用。
2.脑脊液细胞因子: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
颅内感染发生时脑脊液LDH、AST酶含量较病毒性颅内感 染显著升高【211。ADA是腺嘌呤核苷代谢中的重要酶类.该酶 的活性与淋巴细胞激活相关.特殊病原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 染可激活淋巴细胞,引起ADA增高。相关研究发现.细菌性
合各种检测方法及每个检测指标,从不同方面诊断细菌性颅 内感染,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细菌16S rRNA基因建立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结合 RFLP来检测细菌的方法,可将细菌鉴定到种,整个检测过程 用时<24h。与细菌涂片及培养相比,细菌基因检测具有灵敏
展进行回顾。现综述如下。
一、脑脊液病原菌诊断进展
f一1脑脊液细菌涂片及培养 脑脊液细菌涂片及培养是明确细菌性颅内感染病原菌 最常用的方法。涂片的特点是快速及对到达一定数量的死活
颅内感染发生的早期显著升高[271。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 能够反映细菌感染后机体早期的免疫应答情况。对这些免疫
指标的检测,在细菌性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因为脑脊液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复杂、价格昂贵、无法确 定参考值等原因,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前体蛋白“B等【17-”1;(3)主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蛋 白,如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降钙素原等口9-201。细菌 性颅内感染发生时,脑脊液中上述各种蛋白的含量,除胱抑 素C外均较病毒性颅内感染时升高,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
因,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升高。但在病毒感染时脑脊液乳酸含 量却无显著改变【10】。近年来,Sakushima等…】对有关脑脊液乳 酸检测在细菌性颅内感染诊断价值的33个研究进行荟萃分 析发现,脑脊液乳酸含量升高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的合并敏 感性为93%,特异性为96%,当脑脊液乳酸>35 mg/dL时诊
断的特异性可高达99%。脑脊液乳酸检测因快速、简便、经 济、可行性高,是临床中鉴别细菌性及病毒性颅内感染常用 的生化指标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430.
主堡塑丝匿堂盘查至Q!!生垒旦箜!至鲞箜垒塑
£垦垫!丛!塑望堡虫鲤鱼!呈Q!!:yQ!』2:盟Q:垒
・综述・
细菌性颅内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的新进展
邓敏峰柯以铨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菌性颅内感染;
生物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44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8925(2013)04—0430—0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脑脊液病原学的检测已从
形态、数目等细胞水平发展到DNA分子水平。基因检查以聚
DOI: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3.0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