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六下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六下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六下数学在进行备课过程中,我们六名老师组成备课组,共同商讨备课内容,制定备课计划,共同分工合作完成备课工作。
下面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目标:1.能够理解和解答六下数学中涉及的各种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备课内容:六下数学第一章,整数运算备课步骤:1.确定备课材料本章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整数的概念、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法、表达式的加减和乘法。
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教辅和其他辅助材料。
2.制定备课计划备课组成员商讨了备课计划,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备课计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1)预习:备课组成员提前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为备课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分解。
(3)教学重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重要知识点。
(4)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好本次备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具、幻灯片等。
(6)课堂组织:确定本节课的课堂组织方式和学生活动形式。
3.分工合作,制定备课活动备课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和兴趣进行了分工合作,制定了备课活动。
主要备课活动如下:(1)热身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
(2)新知引入: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引入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并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3)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教具或教材上的例题、案例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4)示范演示:找两名学生上台示范如何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示范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5)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并进行课堂讨论和答疑。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1、把握__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
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1、__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
(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一天的变化》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2.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集体备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重点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一天的变化》。
2. 相关课件、图片或实物,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练册、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教师复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 教师呈现今天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讨论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引入《一天的变化》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 教师呈现课文标题和短小的段落,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教授课文- 教师逐段教授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重要词语。
-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4. 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 学生分成小组,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事物的变化例子,并在小组内分享。
5. 小结与巩固-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 学生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题,并进行批改和讨论。
6.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事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变化过程。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扩大对事物变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册和写作作业,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评价,鼓励互相研究和帮助。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例4情景图。
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分析信息。
同学们在分析信息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课堂活动
结合身边的事情,议一议纳税的意义,并说说应该如何计算营业税。
3.引导学生发现、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百分数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发现、收集生活中百分数的素材。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素材整理成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课时预设
13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读、写百分数,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知道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
3.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百分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经历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进度时间
3月
学情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百分数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同时又是一组与分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是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PPT课件
词语盘点
主题 训练点
教材内容上和呈现方式 上,体现与初中衔接
交流平台
课例
知识自主学习
文教学目标
编 写 特 点
15
说教材
立体整合
16
立体式整合
课例 导语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单 元 整 合
17
立体整合
人生感悟
已经学过的知识
五上 生活启示
13 钓鱼的启示 14 通往广场的路 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 珍珠鸟
于通过议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 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0
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 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学习作者 表达感悟的方法 (如:借物喻 人的方法)
匆匆
桃花心木
两小儿辩日
学弈
*顶碗少年
文言文两则
人生感悟
*手指
第 一 单 元
21
精读课文
成功
对比
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
另一人
两小儿辩斗 起因
把握课文丰富的人文内 涵, 学习课文读写方法, 用足课本的语言实践资 料,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 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 究。
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 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 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
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
想像作文,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40分钟能 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 单元
六年级语文组
编写体例 内容结构
立体整合
课程内容
说教材
教学建议
说课标
说建议
课程目标
主 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4)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7)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0)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3)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小学语文教研组【课标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理解重点词句,积累优美的语言。
2、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一些生活的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本单元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教学难点】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时划分】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集体备课1.会写“御、侯”等9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交流资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3课时1.会写“御、侯”2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寒食》。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寒食节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板块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出示课件,指生读。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多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在重耳饥饿难耐之际,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给重耳做汤。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慕名利,与母亲归隐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其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哪个节日的由来吗?生:寒食节。
师:对,这就是寒食节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寒食节的古诗。
(板书:寒食)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通过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寒食》部分)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
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很全面!老师也来补充一点(出示答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及其换算;2.学会测量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高度;3.能灵活地利用米、分米、厘米互相转换长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选择长度的测量单位;2.能够将同单位长度进行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1.课前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研究内容及学法导航1.导入教师出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向学生展示研究本节课所需所有工具,介绍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教师向学生讲解长度、国际标准单位米的概念。
并通过图片、动画、实物等多种形式概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自主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学生自我检查答案。
4.共同交流教师让学生将各自测量得到的数值进行对比,发现并纠正错误,进一步讲解同一单位长度的加减法。
5.拓展运用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法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加深自己的印象。
四、板书设计- 基本概念- 长度单位换算- 同单位长度的加减法五、教学反思在本次集体备课中,我们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出了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了教学过程及板书,并通过自主探究、共同交流和拓展运用三个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较好,但标准单位的运用及其换算仍是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下一步教学中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表格式)-部编版
第1单元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本课的“醋、燃”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了解老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的课件。
2.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3)对于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或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I秋节”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作者详略的安排及其表达效果。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把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
素养
1、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重点描写场面的,选择想要表达的内容。尝试写作,注意详略安排得当,突出中心,表达才会清楚。
2、通过阅读课文,想象每种风俗活动的热闹情景,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
单元评价标准
1、了解老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学生能体会传统习俗。4、结合生活,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5、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品悟文本语言特色。6、能说出一些习俗的寓意。
5.标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揣摩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6.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做到详略得当,抒发出真情实感。
7.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通过百阅资料,展开讨论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以上目标,制定本单元任务归属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北京的春节》描述了背景过春节时的风俗人情。《腊八粥》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法人过程。《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藏戏》文作者介绍了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另外还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计了《家乡的习俗》这一习作。本单元的语文要系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文章对于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处理十分到位,多处留白,给人想象。学习本组课文,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体会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还可以借助对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
提出问题
照应开头
课文解析
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
首尾 匆 照应
匆
例如;品读重点句 1.“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准确地表现出时光是在无声无息、不为人察中消逝了;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字里行间融进了作者那一代人对时光流逝,无限怅惘的情绪。
细细品读 读
静心诵读
品 仿写
教学建议 匆 匆
例如: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例如: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
生字新词 理解重点
句子
背诵课文
考查知识点
体会写作 方法
匆 匆
多种修辞方 法的使用
精读课文
借物喻人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物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人
会找水源 联想
生活考验
种树
育人
课文解析 桃 花 心 木
例如:种树人的一番话, 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 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 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 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 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努力生长。
考查知识点 1、积累词语,特别是四字成语. 2、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悟 中心的方法 3、学习文章写法,学以致用,会 举一反三.
顶碗少年
手指
首尾照应
略读课文
总分总
第 一 单 元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
形成性、终结性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2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45、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发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熟悉到细致观看、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进展观看生物标本、讨论生物标本的爱好。
3.懂得由于观看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看到很多自然界的隐秘【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假如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放大镜又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显微镜又能发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看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洁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心,留意标本要平绽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渐渐放下另一端,留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同学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沟通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1.师:假如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觉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假如同学五班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同学介绍老师指导更正,详细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依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地理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地理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意义。
2.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3. 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地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资源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地理环境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国的地理位置1. 探讨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意义。
2. 分析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 介绍我国所属的时区。
第二课时:我国的主要地形区1. 分析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2. 探讨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
3. 介绍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意义。
第三课时:地图的应用1. 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及符号。
2. 掌握地图的阅读及使用方法。
3. 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及地形区的分布。
2. 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区对生活的影响。
3.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及地形区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地图阅读及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地理下册。
2.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图应用。
3. 地图:提供实地图,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4.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教学,展示地图数据及分析结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我国的地理位置。
2. 第二课时: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3. 第三课时:地图的应用。
七、备课要求1.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简析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学习目标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注意事项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文言文两则导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导学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口语交际
设计理念
由“教材中心说”向“开放教材”转变;由“教师中心说”向“师生合作”转变;由“单一的知能传授”向“语文综合性学习”转变。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长江之歌——练习1)主备人:陈瑶一、单元解读本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四篇课文(《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1(童年趣事)和练习1组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包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个部分,使学生逐步养成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这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延伸和深化。
《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壮丽的山河”。
《长江之歌》以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长江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既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金华的双龙洞外洞、内洞的所见所闻。
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习作1《童年趣事》,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练习1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将事物写活。
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二、新课标对本单元教学要求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
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介绍给大家。
三、教学重难点篇目名称重难点《长江之歌》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亚落日》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烟台的海》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记金华的双龙洞》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学情分析《三亚落日》像是专门为孩子们写的,文中的落日依附了一颗童心,活脱脱像个活泼、快乐的孩子,活力四射,动感十足。
读这篇课文孩子们会感到那轮三亚的落日就是自己。
文中动词锤炼得极见功力,使南洋的热带风情和落日的诗意变化在跳荡的笔触中极富视觉冲击力。
选编《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习作1以钱钟书的女儿回忆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的一段文字为例,表达浓浓的父子之情。
编者以这段文字为引子,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捕捉可以表达亲情的镜头,进行习作五、教学建议《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也是一首抒情诗歌。
全文围绕“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中心,从空间、时间两个不同的纬度来讴歌。
在作者笔下,长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巨人,挽起高山大海,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作为中国母亲河的赞歌,歌词气势恢宏,跨越时空,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直到今天依然传唱不衰。
我的建议是: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2、在反复的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心的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是文章的难点。
那么如何突破重难点呢?我认为教学时要整体把握课文来突破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感悟。
当然,长江的丰采、博大单凭读来体会,学生很难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补充一些课程资源,如:歌曲、视频等让学生多感官的、多方位的感知长江,感受长江。
)《三亚落日》:《三亚落日》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文章,课文描写了洋溢着热带风情的三亚壮美而富有诗意的落日景象。
文中语言活泼、清新,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朗读品味,使他们了解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积累一定的好词好句。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我认为要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
文章开篇点题,“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正当人们急于欣赏三亚落日时,文章却宕开一笔,先写三亚的海“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作者从天写到海,既描绘了三亚海的特征,又为下文写落日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接下来的3、4小节,写三亚的落日下落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无声地入水。
文章的最后写了作者对三亚落日的赞叹,也呼应了前文。
浓墨重彩的描绘,鲜活的比拟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而如何让学生理解,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文章的整体结构应该让学生了解,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关于三亚热带风情的刻画,渲染了气氛,对落日之美起到了一定的烘托作用,可以放到第一课时组织教学。
重点部分的讲读要扣住三个关键的比喻句,由扶到放,逐层推开,至于相关资源的拓展应立足文本,不宜过多,还是要以品味课文的语言为主。
课后可以与《海上日出》进行比照阅读。
学习《三亚落日》后,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借鉴作者的写法,观察落日的过程,并做一次小练笔。
学以致用,强化积累,并对自己语言仓库中的存储进行激活、调动、重组,学用结合,增强底蕴。
《烟台的海》《烟台的海》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多次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优美、情景交融,让人充分感受到烟台的海绮丽壮观,感受到烟台的人勤劳,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的语言很美,写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文章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晖映。
“总——分——总”的结构,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二)语言凝炼,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烟台的海》文字精美,如诗如画。
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充实与忙碌,使烟台的海成了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
文字亦如笔下景观一样波俏明丽。
如何让学生感悟烟台的美,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把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美景放在一课时中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与表象,让学生深入地朗读,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
让学生美美地读,把文章读得美美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教学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教学本文时,除了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品读文中重点句子,体会景物特点外,还要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在学做小导游情境活动中,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发展语言能力。
《习作1》本次习作以钱钟书的女儿回忆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的一段文字为例,表达浓浓的父子之情。
编者以这段文字为引子,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捕捉可以表达亲情的镜头,进行习作。
这篇习作属于记事的范畴,注意以几个特写的镜头来展开记叙,写出情趣。
教学建议:1、谈话导入,打开思路。
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者,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永远是神秘的。
所以,根据这个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用自己童年的趣事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他们找到写作的灵感。
2、品读例文,明确要求。
课本中的例文可鉴性极强,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帮助学生把握例文写作要领的同时感悟本次习作的要点。
3、讨论写法,完成作文。
在学生明确习作要点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一些优秀作文帮助学生拓宽写法,引导学生把各种表达方法融会贯通,将自己的童年趣事真实、具体、有中心地表述出来。
《练习1》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即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下面我就针对这三个重点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
“语文与生活”三个板块,意在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尝试将笔下的事物人格化,将事物写活。
教学中我们应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根据教材内容安排顺序,引导学生对比、品读、想象、运用,来学会灵活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起好处。
“诵读与积累”中的12个词语,有序构建了一幅风雪美景图,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材料,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时,可给予学生自学、自解的足够时间,让他们借助工具书、联系旧知、结合课本插图等理解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加强感悟,达到积累的目的。
口语交际:这是一次结合实践活动的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搜集资料,准备导游词,当众作介绍,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这一教学应提前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家乡特点搜集材料。
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介绍的思路和要点,然后设计情境请同学们做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
同时,指导学生评议、修改。
六、教学过程(见电子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