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表演、读图、讨论、讲述、展示资料【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各温度带的生活、生产特征的资料(饮食、房屋、服饰、农作物、耕地、植被、水果)。

【教师准备】1.小道具:大皮帽、棉衣、大围巾、背心2.东北地区、广州、海南等地图片3自制相应课件、电脑、实物投影【教学过程】活动引入:表演:冬天,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两人的穿着说明了什么?(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学生回答:( )过渡: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 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

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提出问题: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大屏幕显示课件:世界地图、太阳挂中国地形图:学生贴箭头表示冬季风)要求学生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概念和气候类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难点: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特点。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最新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最新整理)

2。

2 中国的气候【目标确定的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

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合作探究(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合作探究(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班级八班级上学科地理课题其次节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2.季风气候显著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供应了哪些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改进意见自学检测〔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全都(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师生交流老师活动同学活动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存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老师指导读图,同学争辩、回答。

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

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安排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二、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2)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2)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阻碍范畴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通过读图、析图、对比、归纳,从中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把握分析季风气候特点的技能。

3.明白我国灾难性天气频发,评判季风对人类活动生产的阻碍,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要紧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阻碍。

教学难点:明白得季风进退的早晚、强弱对我国生产生活的阻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预备: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师提问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同学们摸索:我们的房屋什么缘故大多南面的窗户大北面的窗户小?这说明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的建筑?(引导学生说出与季节有关,夏季炎热而且常刮南风,南面的窗户大有利于通风散热,冬季冰冷且刮北风北面的窗户小有利于防寒保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季风气候显著。

方案2:出示一组景观图片(狂风暴雨的夏季、冰冷干燥的冬季、洪涝灾难、旱灾、台风、沙尘暴等,)引导学生观看分析,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为何会频繁形成如此的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阻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季风气候显著和多专门天气。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季风气候显著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35、P36、 P37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读图2—21,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季风气候?各自分布在什么位置?(2)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3)阻碍我国的季风有哪两种?它们分别是什么风向?起源自哪里?会带来什么天气?阻碍范畴?(4)季风对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有什么阻碍?联系生活讨论: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会对我国南北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阻碍?(5)读图2—22用彩笔描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指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6)阅读教材P37材料,对比我国东北的齐齐哈尔市与维度大致相同的法国巴黎,看他们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气温年较差有什么差异?这说明我国季风气候具有专门强的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讨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形成的缘故及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阻碍?教师点拨:观看世界地图找到我国所处的位置——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海洋——太平洋,有庞大的海陆差异。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2.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2.降水)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新课导入】读图观察福建和新疆两地民居的屋顶有什么不同?【讲授新课】【活动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这是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比较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四个城市年降水量大小,总结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提问】先看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

在图中描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年降水量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哪个方向的降水多?哪个方向的降水少?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是由哪个方向向哪个方向递减的?【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提问】我国降水的空间差异那么大,那降水量最多和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哪里?【阅读】台湾东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深圳的近3倍。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9毫米。

【提问】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呢?【总结】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夏季风、地形因素【活动2】读图,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总结】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

主要是因为我国夏季受夏季风影响较大,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我国降水夏季较多。

【活动3】读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请同学们找出四个干湿地区,对比教材34页“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总结】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旱。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之间,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之间,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1页和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市降水柱状图”,阅读教材第33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33页活动题1、2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教师点拨: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并巡视检查
根据问题具体分析成因
课件展示
看课件演示讨论回答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学生读图
回答问题
作业
设置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课件展示
巡视指导学生
回答问题
阅读明确目标
根据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看课件演示讨论回答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多年均6558mm,吐鲁番的托克逊降水最少
2.年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较大;东南较小,西北较大
活动三、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了解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1.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全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类。
2.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干湿地区分布和天然植被。
活动四、阅读课文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一、1.我国的气温在冬季与夏季各有什么特点?
2.习惯上,从北到南,将中国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主要作物有哪些?说说我们家乡所在的温度带及作物熟制情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35页图2—25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

2.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3.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

4.通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差异,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难点】1.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

2.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学过程【温故旧知】生1:我国1月气温南北差异大,7月气温差异小,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生2: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这5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生3: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生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县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

我们经常可以从不同的途径看到森林、草原森林、草原和荒漠等景观,你能指出不同地点对应的景观类型么?生:答案如下:是什么原因造成各地景观的差异呢?生:气候的干湿程度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

气候的干湿程度仅仅是通过降水来衡量么?生:气候的干湿状况,要同时考虑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 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 蒸发量,气候干旱。

【讲授新课】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都有关系,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也就是区域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则气候湿润,多为湿润地区;如果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也就是区域水分的支出量大于收入量,则气候干旱,多为干旱地区。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东北地区为什么有湿润区分布?托克逊为何是我国的“旱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气候---降水,解答这些问题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三、降水的空间分布咱自主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回答下列问题:生: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1我国降水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2、我国降水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

3、我国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了解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并能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降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各地的气温状况,大家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学习了温度,但还是不够的。

还得知道各地的降水情况。

那大家看看我国的年降水量图。

二、新授1、看第35页图2-25“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①、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经过了哪些省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辽宁、吉林、海南等;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

)②、说说中国降水量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③、中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夏秋降水多,而冬春的降水少)2、阅读材料——“我国的雨极”思考:火烧寮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其降水的水汽来源各来自哪里啊?(台湾的火烧寮的水汽是来源于太平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水汽是来源于印度洋。

)3、过渡:大家有没有到过沙漠?即使没有到过的话,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对于沙漠来说,就是一望无际的沙丘,没有河流,也基本上没有生物的生存。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知道我国基本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⑵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锋面雨的形成。

二、教法方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第一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姓名:班级:小组:【学习目标】1、能总结并理解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2、在地图上观察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3、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能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对应的植被。

4、结合实例,能说出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出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用具】《地图册》 18-21 页《填充图册》 18-20 页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35-39页,独立完成学习一,并在课本上勾画。

)1、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______。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______,较为湿润,而越往_________,降水量就______,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2、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很______。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

3、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______;反之,气候______。

4、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干湿地区。

5、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______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

西北部大多为________气候。

青藏高原为独特的________气候。

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二)(先自主完成学习二,再小组讨论,并在课本上补充笔记) 1、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总结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2-25上勾画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归纳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中国气候(第2课时)(导入新课)前面我们了解到我国有着不同的温度带,那么我们在从降水和干湿地区两个方面来看看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讲授新课)板书 4.我国降水量的分布活动展示FLASH“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或看课本P.31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快。

(教师先指导看图)提问和归纳①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②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和冬季的0℃等温线大体一致)③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一线)④其中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哪里?(塔里木盆地)提问从“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总结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这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板书(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提问那么,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教师为什么我国降水夏秋多而冬春梢?我们在后面的季风气候中再来说明。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分布情况。

板书 5.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讲解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湿润程度。

若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那么,我们看看课本P.33阅读材料和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学生回答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中国干旱地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的温度带和划分图”“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我国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一、认定目标1. 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

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 _______ 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集中在 ____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

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

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 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1)图中A、B、C、D、E从气候类型来分:A B CD E 其中A、B、C都为气候,说明了我国气候二个特征分别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指()A.偏北风B.偏东风C.夏季风D.冬季风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B.地势影响C.纬度位置D.地形复杂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三、共同探究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征和成因。

4、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状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我国降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原因
教具投影仪、大背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有什么关系?
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二、导入新课:
设问: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平原同属暖温带,自然景观是否相同?
思考原因:降水差异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三讲授新课:
1、观图4、10回答问题: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1月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6)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风陆地区房屋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量情况有什么关系?
总结:这说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读图2-22,回答以下问题
(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
(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大致沿大兴安
岭西麓南下,经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秦岭—淮河至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400—800毫米西北部—200毫米
平面与斜面东南沿海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和印度洋沿岸
西北内陆距海润洋较远受夏季风的影响弱。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1、分布规律
2、影响因素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