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文学
感性理性数学与文学在此结缘
五、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三 境也。
二、很多大师都文理兼备
曾任美国数学会主席、获世界最高数学奖之一沃尔夫(wolf)奖的陈省身 教授,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座谈会上即席赋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回文数与回文诗 回文数:把一个数倒读后所得的数与原数相同。如: 11, 22,111, 121,98789等等。 清朝女诗人吳绛雪有一首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华罗庚教授也是一位能诗 能文的大家,他的名句“聪 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 辛苦一分才”,早已成为人 们的座右铭,他曾为青年一 代题了一首劝勉诗:
发奋早为好,苟晚休嫌迟。 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数与形, 本是相依倚, 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缺形时少直觉,
形少数时难入微。 形数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休。
切莫忘, 几何代数统一体, 永远联系, 切莫分离。
倡导“理工科学生 应该学些文学”的全国 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 家和数学教育家苏步青 教授,曾发表数学论文 150篇,他能把业余时间 的诗作结集为《原上草 集》,其序诗曰: 筹算生涯五十年, 纵横文字百余篇。 如今老去才华尽, 犹盼春来草上笺。
心 底 似 有 伤 迹
往 事 如 烟 随 风 逝
未 有 伊 人 相 依
秋 凉 依 窗 独 立
飘 落 庭 前 满 地
枯 叶 若 蝶 尽 飞 去
风 来 万 木 凋 泣
数学与文学
世界各国的学者纷纷采用数学方法 研究文学作品,取得了一批优秀的成果:
1、《数学——科学的皇后和与仆人》一书的 作者,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贝尔的“贝尔数” 与诗词有着奇妙的联系,应用贝尔数可以算 出诗词的各种押韵方式,这在大诗人雪莱的 《云雀》及其他名家的许多诗篇中的到验证。 2、美国大数学家伯克霍夫曾发表《美国的数 学原理及其在诗和音乐中的应用》的演讲集, 表现了数学家对诗和音乐的关注。
这个对子很难,其中“妙”字拆 成了“少女”,“倪”字拆成了“人 儿”,又与倪医生相对出。大家想了 许久,实在想不出下联,最后还是由 华先生自己说出了下联:“搞弓长张 府高才”。 其中“搞”字拆成了“高才”, “张”字拆成了“弓长”,却正好又 对着在座的数学家张广厚。大家惊叹 不已,赞赏对联之妙。
本节结束! 谢谢欣赏! 祝大家岁岁平安!
3、中国律诗的平仄变化
我国律诗的平仄变化错综复杂,难以掌 握,但如果从数学观点去认识,却是一种具 有简单运算规则的数学模式,其中蕴涵着一 种数学美。任何一种平仄的数学矩阵,律诗 和绝句的平仄矩阵共有16个,可归纳成一个 律诗平仄的数学公式,为学习和掌握律诗和 绝句的各种平仄格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可惜我国懂律诗的诗人中懂数学的人不多!
诗的 微 圆 最 。系 积 锥 后 ”数 分 曲 阶 雨 ,中线段 果 于,、就 说 是想对遇 : 数像数到 “ 学成、想 数 也了概像 学 成计率, 到 了算、在 了
山两 同 前 顶者 时 走 汇从 , , 福 合山 科 艺 楼 。麓 学 术 拜 ”分 也 越 说 手要要: ,艺科“ 又术学越 在化化往 ,,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大放异彩
近几十年,为了研究文学作品,人们愈来 愈多地使用数学手段,本来属于人文科学的语 言学向自然科学快速靠拢。从而诞生了一门新 的学科——数理语言学。 数理语言学: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给语言 以定理化和形式化的描述。 数理语言学包含三个主要分支:统计语言学、 代数语言学、算法语言学。
数学与文学
其实只需将上面九个数字都加上5就是瑛姑的解 4 9 2 3 5 7 8 1 6 可笑瑛姑花了数十年时间研究都没有研究出结果。 上面的方阵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魔方阵,有的书上 叫幻方,在matlab中只需要敲入命令magic(n)就可 以求出n阶魔方阵,目前有人研究过幻方的许多性 质,并加以推广,某些文献上有人研究出素数幻 方,还有人研究出n阶等差素数幻方序列。
这四张图分别是圆极限1.2.3.4
埃舍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无限。
• 马德莱娜· 伦格尔在她的长篇小说《时间皱纹》(A Wrinkle in Time)中把超立方体和高维空间用作使她的人物越过外层空 间的工具。“……对第五维来说,你必须将第四维平方,再加 上其余四个维,于是你就能越过空间而无需绕长路……。换言 之,直线不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伊塔洛· 卡尔维诺在他的短篇小说《一切在一点上》(All at One Point)中描述了一个存在于仅一点的世界。他的独特创 造力使人们相信这样一个零维世界是真的存在的。“自然, 我们都在那儿,——老Qfwfg说,——此外我们还能在哪儿呢? 既然没人知道可以有空间。时间也是如此:我们既然挤在一 起像沙丁鱼一样,要时间干什么呢?我说‘挤得像沙丁鱼’, 是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比喻,实际上根本没有空间可以把我们 挤进去。我们中间每一个人的每一点都同其他每个人的每一 点重合在仅仅一个点上,这就是我们大家的所在地。” • 回顾到中世纪和但丁的《神曲》,我们发现欧几里得的几何 对象是但丁书中的地狱的基础。圆锥形状用来把人们放在地 狱的各个阶段。在地狱里面,但丁使九个圆形截面起着把人 们按照所犯的罪分类的坛坫的作用。
结束语—— 世间万物到了极处, 本是殊途同归…
离根六尺远,两段常几许。
答案:可用勾股定理求得直立段位8尺,倾斜段位10尺
高中数学与语文的结合教案
高中数学与语文的结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数学元素,提升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品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跨学科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介绍文学作品中的数学元素;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数学概念和符号;
3. 讨论文学作品中数学与人物、情节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知识,讨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介绍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数学元素,如数列、几何图形等;
3. 分析:以《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为例,分析作品中的数字符号和数学概念;
4. 练习:让学生通过分析文学片段,找出其中的数学元素。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做相关练习;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数学与人物、情节的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数学元素,并展示成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学与文学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课后作业:
1. 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中的数学元素;
2. 思考数学在文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文学作品中的数学元素,也提升了解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和语文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发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文学与数学的关系
文学与数学的关系711班王若彬文学,数学,一文一理。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两个不相通的科目,甚至有人认为这两个科目是水火不容。
但是实际上,文学与数学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学对于文学与数学的关系,有人说:都有一个学字。
接着有人反驳:难道两者学的方法相同吗?我认为,学习需要认真学,仔细学,积极学。
学文学需要理解,需要渗透其中的深奥;学数学也需要理解,需要把从文字中得来的信息进行运用,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否则是无法深入解答的。
学文学需要运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学数学也需要运用,有些诗中就运用到了数字,例如宋代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还有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文学与数学一样,都需要我所说的认真学,仔细学,积极学,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从中获取有“营养”的内容,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玩学习需要乐趣,同样是文学和数学,也都需要乐趣。
文学中有对联,例如,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
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
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西汉司马相如做官之后,有遗弃老婆卓文君之意。
卓文君察觉到了,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首趣味盎然的数字诗《文君怨》:“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完整word)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文学常识(整理版)
(完整word)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文学常识(整理版)一、数学文学常识1.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而文学则强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尽管它们在形式上看起来截然不同,但数学与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与文学的共同点:- 创造力:数学家和作家都需要发挥创造力,在解决问题或创作作品时思维灵活。
- 逻辑性:数学要求逻辑严密,而文学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以保证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合理。
- 表达能力:数学家通过公式和符号表达数学概念,作家则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
数学与文学的不同点:- 目的:数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和研究规律,而文学的目的是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
- 形式:数学是一门抽象和符号化的学科,而文学则通过故事、诗歌和戏剧等形式来表达。
2. 数学中的文学元素尽管数学强调逻辑和严密性,但也包含了一些文学元素,例如:- 比喻和隐喻:在数学中,比喻和隐喻被用来解释抽象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
- 故事性:一些数学问题可以通过设定情景和角色的方式进行解释和解答,增加了问题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
- 表达方式:数学的表达方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使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来表达数学概念。
二、总结数学和文学虽然在形式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点。
数学可以通过一些文学元素来更好地传达和表达数学概念,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理解性。
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文学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思维。
注:以上内容为个人总结,不保证完全准确,具体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literature, highlight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t also explores the presence of literary elements within mathematics an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the two disciplines. The content above is a summarized version and the accuracy is not guaranteed.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relevant textbooks and resources.。
趣谈数学与文学
趣谈数学与文学一、数学如诗,文学似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
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写的一道《麻雀》诗。
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员,饱食终日,贪污腐败,反对变法,故把他们比作麻雀而讽刺之。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这是清代纪晓岚的十“一”诗。
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
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写了景物,也写了情态,自然贴切,富有韵味,难怪乾隆连说:“真是奇才!”“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枝枪。
”清末年间,鸦片盛行,官署上下,几乎无人不吸,大小衙门,几乎变成烟馆。
有人仿邵雍写了这首启蒙诗以讽刺。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五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
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
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数学与文学
如果我是双曲线 恩~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 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恩~慢慢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 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到正如书上说的 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如果我是双曲线 恩~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 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恩~慢慢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 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到正如书上说的 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为何看不见 明月也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千里共婵娟 此事古难全 但愿千里共婵娟
二、诗中的数学
1、数字入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人邵康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自然朴实的乡村景象,宛如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然而它却有一半是用数字写出的,诗意 的美隐含在数的和谐之中
郑板桥也有咏雪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漫天雪舞的感受。
三、文学作品中的数学
金庸《射雕英雄传》 第29回和31回中通过
宋元数学(如开方、幻
方、天元术、四元术、
同余问题等)来刻画黄
蓉才智过人的形象。
曹学芹《红楼梦》
有掷四个骰子游戏
歌剧《刘三姐》
有精彩的片段: 三秀才: 小小麻雀莫逞能,三百条狗四下分, 一少三多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清? 刘三姐: 九十九条打猎去,九十九条看羊来 九十九条守门口,还有三条狗奴才。
2、想象与类比 文学家为了达到最佳意境的描述,不见得忠 实地描写现象界,例如贾岛只追究“僧推月下 门”或是“僧敲月下门”的意境,而不在乎所 说的是不是事实。 数学在创造新的方向时,不必凭实验,而 是凭数学的文化涵养去猜测去求证。数学上常 见的对比方法乃是低维空间和高维空间现象的 对比。我们虽然看不到高维空间的事物,但可 以看到一维或二维的现象,并由此来推测高维 的变化
数学与文学
数学与文学众所周知,数学属理,文学属文。
然而殊不知,数学与文学是相通的。
数学的演化和文学有极为类似的变迁。
中国著名作家汪国真在他的《喜欢》一文中谈到:“喜欢文学而终学理或喜欢理而终学文,这是命运最初的误会,却不是最终的误会。
”充满诗意的文字让人体会到文与理的自然转变与融合。
从自身的经历来讲,我便是一名理转文的学生。
高中学习的是理工科,大学却进入了中文与新闻传播系学习新闻专业,跨度也算大。
现在的学习与文学相连甚大,而恰巧中学学理时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
这便也加深了我对这两门学科共同的感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自身的理解。
也许我的经历谈不上“命运的误会”,但至少是一次体验,文学与数学之间的碰撞与火花,颇有趣味。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学与文学各自的概念。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其实在虚拟世界和想象中也有空间和数量关系,同样要符合数学规则。
文学则是以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形式,以语言文字的手段,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如果预言也要符合现实社会的生活。
数学的基本单元是数字,数字之间关系和运算规则是数学的基础。
文学的基本单元是文字,文字之间的关系和词法、语法规则便是文学的基础。
通过查阅资料,一种关于“数文同源”的说法从“起源”方面很好地解释了数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从中国文字的创始说起,相传在文字产生之前,是结绳记事,一个疙瘩一件事,事件多了便不好记忆。
尤其是加疙瘩易、减疙瘩难。
无论加减都与记数休戚相关。
后来,黄帝的大臣仓颉发现鸟兽在泥湿地上的爪印,便有了创造象形文字的启示。
然而印爪也要记数,要兼有形象与数字的功用。
甲骨文、钟鼎文也是以次横线、竖线、横竖线混合线的数量多少及配置关系来构成文字。
斜线、钩、捺出现较晚,仍然与笔画(刻线)的数位有关。
而古代的许多典籍、名著中都包含有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文化。
例如,《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诗经》中有“岁取十千”、“如三秋兮”、“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之句。
数学与文学
不管是文学还是数学,结局都很神奇。 ——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古往今来,有不少著名文学家 发表过关于文艺与科技关系的远见卓识。
雨果说:“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 我深化……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 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 中,想象都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 成了诗。对于思想呆板的科学家,我是不 相信的。”
我们从下面4个方面来领略数学与文学的关 系: 数字的美感
数字的含义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 数学家与文学
文学中的数学
数字的美感
数字作为符号语言或者文字,有长期的演 化过程,各民族表示数字的方式各有不 同,常常很有意思。
古埃及象形文字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在生活中一些数字也寓有深刻的含 义,这里挑选一些美好事物的词语介 绍:
天亮无界线
我们以华罗庚先生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科学与艺术, 本是他与她, 论性质相差十万八, 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相辅相成,两户成一家。
下面是一些趣味的成语算式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事无成) 3 — 2 = 1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各有千秋) 10 × 100 = 1000 (三顾茅庐)+ (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3 + 6 = 9 (十八般武艺)+ (三十六计)= (五湖四海) 18 + 36 = 54
2. 数字入诗韵味长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 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一幅轻快飘逸的画 卷。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常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 小说中的数学
• 在《射雕英雄传》中,写了不少不可思议的中国古代术数 怪题。例如“九宫土”、“五五图”、“百子图”以及 “鬼谷算”、“立方招兵”等五花八门的难题。着实令数 学爱好者们动心,恨不得立即拿来研究一番。我国当代大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在敬佩者之列,他曾风趣的把武侠小 说称为“成人的童话”。 •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把男女主角郭靖和黄蓉以及洪 七公等人物写的活灵活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而其中的九阴真经又穿插着韩信点兵、大衍求一术,以及 天元、地元,人元、物元(实际上是四元一次联立方程组) 等相当过硬的古算内容,让人击节称赞,为之叹服。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08汉语言文学(1)班 9 欢摘要数学与文学息息相关。
有一句名言说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不仅可以表示科学,还可以用来描写人生事物。
纵观中国的文学,不论是在诗歌还是在其他文体上,都会出现与数学相关的语句。
作家们用简单的“数字”(数字、符号、数学概念等)来表达他们的心感受,不仅深刻绝妙,而且趣味无穷。
关键词诗歌数字散文提到数学,人们都会想到数学表达的是科学的语言,是客观的事物,怎么会把它和文学联系起来呢?众所周知,文学是很有主观性的学科,把它和数学联系起来,会不会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呢?然而,自古以来,文学就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论是诗歌还是其他文体,都会出现用与数学相关的语句来表达所写的容。
下面就从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来简单阐述文学中的数学。
一、从诗歌来看诗歌是中国古老文学的代表,早在先就有《诗三百》(即《诗经》)。
那么,诗歌与数学到底有哪些联系呢?在诗歌中运用数字来表达所描写的事物、感情,可以使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生动形象,富于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与“万径”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律优美。
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两”与“一”相对,显示了诗的整齐美,也可以使诗歌的艺术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又如: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肯定非实指,而通过它,我们领略到了庐山山势险峻,高大雄伟,瀑布水流飞驰,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也体会到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风格。
又如他写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也运用了夸,它为“缘愁似个长”一句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使人读后,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愁思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不仅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富于韵律,还可以使诗歌更加有趣,富于魅力。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数学与文学结合的例子
数学与文学结合的例子
1. 哇塞,你看诗歌中的对仗不就像数学中的等式一样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上下两句多工整啊,就如同等式两边完美平衡,这可不是数学与文学的奇妙结合嘛!
2. 嘿,想想那些回文诗,简直是数学对称美的文学体现呀!像“雾锁山头山锁雾”,从前往后和从后往前读都一样,这和数学里的轴对称图形有啥区别呀!
3. 咦,文学里描述数量的词不就是数学在帮忙嘛!比如“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千”和“万”不就是数学概念呀,难道不是数学与文学在联手给我们呈现宏大的场景吗?
4. 哎呀呀,故事里的时间顺序不就恰似数学里的数轴嘛!从开始到结束,一步步推进,这难道不是一种数学与文学的融合吗?就像《灰姑娘》里按时间发展的情节。
5. 哇哦,修辞手法里的排比是不是有点像数学的数列呀!“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这一句句多有节奏感呀,就像数列一样有规律,多神奇啊!
6. 嘿嘿,有些小说里的人物关系图不就像是数学里的图表嘛!谁和谁有关系,一目了然,这可不就是数学在为文学服务嘛,真有意思啊!
7. 哟呵,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有时候不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可以通用嘛!《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的道理在很多地方都适用,这就像数学公式适用于很多题目一样,这不是很好的结合嘛!
8. 哈哈,那些描写建筑结构的文字不就是在运用数学概念嘛!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里面不就有几何的感觉嘛!这数学和文学结合得可真妙!
观点结论:数学与文学的结合真是无处不在,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映衬,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呀!。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在丰富的文学意义上,数学是一种基础知识。
它不仅提供了解释和推理的基础,而且在审美上也可以提供多种方式的解读,从而丰富文学内容。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
首先,文学与数学都有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
文学把握客观事实,把细节和意义组合连接起来,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这其中的数学思维十分重要。
例如诗人会用押韵、重复的技巧来增加诗歌的美感,文学家经常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方式来提升文章的水准。
这些数学思维的元素对增加文学的特色至关重要。
其次,数学思想可以帮助文学创作者建立概念框架,并加强作品的结构。
文学作品的结构犹如一座大厦,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文学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力。
例如,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采用等边三角形的模式,使它更加紧凑;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应用数学方程和定理,以更加精准和有力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最后,文学与数学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性。
文学作品可以用数学方式来描述,而数学也可以用文学方式来表达。
文学中可以采用数学方式来描述人物关系,而数学也可以采用文学方式来表达概念、定理和结果。
文学和数学这两种思维方式可以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文学与数学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历史上的联系,而是未来深入发展的前景。
文学把梦想实现,而数学则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以期达到更好的文学效果。
数学与语文结合的跨学科教案
数学与语文结合的跨学科教案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升级,跨学科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尤其是数学和语文作为两门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它们之间的交叉点也愈发重要。
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而语文则可以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两门学科相互结合,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学科教学,本文将设计一节有关比较文学的数学与语文结合的课程,以期通过多角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比较文学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分析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2. 掌握数学中的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文学分析。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注重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比较文学的概念和方法,将各种文化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引入数学中的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对文学作品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文学作品,展现各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风格,让学生理解文学比较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同一文学作品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再交流不同小组间的看法和建议,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授课法:讲解数学中的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结合具体文学作品,教授如何在实际分析中运用数学方法。
4. 任务驱动法:给学生指定具体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表述和展示。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
教师引入比较文学的意义所在,让学生了解比较文化下的文学作品是如何相互影响和交流的。
第二步:跨学科知识讲授。
教师讲解数学中的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及其在文学分析中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熟悉这些概念。
第三步:案例分析。
教师选择不同文化下的文学作品,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讲解比较文学方法和技巧,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数学入诗,感受数学与文学的融合之美
数学入诗,感受数学与文学融合之美益阳市桃江县武潭镇中心学校赵丽辉数学教学向来以冷面孔(弗赖登塔尔称之为“冰冷的美丽”)著称,既听不见“高山流水”,也看不到“绿肥红瘦”,其实“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数学家丘成桐语)。
诗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
若能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为美妙的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那么学习数学将是一件多快乐的事情啊!时代发展到今天,学科之间早已打破界限,相互整合渗透。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少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如果能进一步采用“数文(学)结合”,给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文学色彩,逐步与语文学科渗透整合,允许诗词等文学形式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语文)”在数学中的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能力,也是必然趋势。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摘几个“数文结合”案例,抛砖引玉。
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例1: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谷!这是明朝才子伦文叙为苏东坡《百鸟归巢图》题的一首数字诗。
经运算:“天生一只又一只”,是1+1=2,“三四五六七八只”,乃3×4=12,5×6=30,7×8=56。
四组数字相加之和,正好是100只。
这首生动活泼的诗歌如在聆听百鸟的歌唱后,再做一点智力游戏,谁会不喜欢呢?例2: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是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
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
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
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
数学与文学的奇妙结合:用名句解析几何
数学与文学的奇妙结合:用名句解析几何一、引言数学和文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文学中的名句来解析几何问题,展示数学与文学在创造力和思维方式上的奇妙结合。
二、概述几何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形状、大小以及其相关性质。
而文学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
那么,如何将文学中蕴含着深刻意义的名句应用于解析几何问题呢?本节将简要介绍这个有趣且独特的想法。
2.1 名句背后的哲理名句之所以被称为名句,是因为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富有启迪性的观点。
这些哲理或观点可以与几何中某些概念相映衬,通过类比或隐喻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
2.2 解析几何问题解析几何是一种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并利用代数方法解决的方法。
它使得我们可以用坐标系来描述和研究几何图形。
本节将介绍如何运用名句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与解析几何中的代数关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三、示例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名句解析几何问题。
每个示例都包括一个名句、一个相关的几何问题以及利用该名句推导出的解题思路。
3.1 示例1:"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名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几何问题:考虑两个点A和B,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 3),点B到点A的距离为6。
求点B的坐标。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点B到点A的距离为6,而我们已知道点A的坐标为(2, 3)。
回想一下名句中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可以看作是在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即道路阻隔),只要我们努力前行,最终会达到目标(即行则将至)。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思想来解决几何问题。
根据点的距离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 6将已知值代入方程中,即可求出点B的坐标。
3.2 示例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几何问题:考虑一个矩形ABCD,其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趣说数学与文学(近体诗词音律的数学解释)
趣说数学与文学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数学与文学完全毫不相干,要把高度抽象形式化的数学和形象化艺术性的文学扯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然而,在种种表面无关甚至完全不同的现象背后,隐匿着数学与文学极其丰富、深刻而美妙的联系。
就拿诗歌来说,是所有文学式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诗的形式是简练的,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概括的,并且相对抽象,这与数学追求以最简练的形式抽象概括最深刻最具一般性的规律,是极为相似的。
我国的格律诗词有非常复杂的格式样式,但不是没有法则可依,任意而为。
其实“格律”本身就是指的“规律”—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规定性。
而这些规定又充分显示出必然与合理性。
近体诗中,律诗与绝句的平仄变化很复杂,规定也很多,但从数学观点去认识,却是一种具有简单运算规则的数学模式,其中蕴含着以简驭繁的奥秘,尽显数学美。
以五言诗声调的平仄为例,有以下四个基本类型: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将这四种类型的句子按一定的规则再排列,就能得到五言绝句的四种标准式样。
但其中许多规则用文字语言叙述起来,总是显得很复杂。
比如说,五言诗的每一句都基本符合上述四种类型。
但不是绝对的,有四种基本“变格”,变格的一个原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意思是,每一句的第一、三个字可以不论平仄,但第二、四字必须符合规则,最后一个字则主要要求押韵合辙,加之押韵也讲求第一、三句不要求,二、四句必须押韵,且押平声韵。
再一个是“粘对”原则。
这里面的意思较复杂,“粘”有一句当中相邻两字同声调的意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每上下两句组成的一联,须符合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联与联之间则须相“粘”。
这些规则条件只能让人知道大概,很难记忆和运用。
下面仍以五言诗为例,用数学方法(优选法或称排除法)分析用这些法则得到的结果和法则建立的缘由如下:1.因为所有汉字的声调分为“平、仄”两类,不妨记为p和z,那么每一个五字种。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数学和文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文学则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
然而,这两个领域都需要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数学和文学都需要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中,数学家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同样,在文学中,作家也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构思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因此,数学和文学都需要创造性思维来推动它们的发展。
数学和文学都需要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中,数学家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各种数学定理和公式。
同样,在文学中,作家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构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因此,数学和文学都需要逻辑推理能力来保证它们的正确性和连贯性。
数学和文学都需要创新精神。
在数学中,数学家需要不断地创新来发现新的数学规律和定理。
同样,在文学中,作家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来创造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因此,数学和文学都需要创新精神来推动它们的发展。
数学和文学虽然看似截然不同,但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都需要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来推动它们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数学和文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这些能力,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应用数学文学学士
应用数学文学学士应用数学文学学士,是指以数学和文学为主要学科的综合性本科学位。
在现代社会,数学和文学的交叉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数学文学学士便成为了备受欢迎的学士学位之一。
本文将从该学位的定义、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介绍。
1. 应用数学文学学士的定义应用数学文学学士是一种注重结合数学和文学知识、强调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位。
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和文学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文学功底,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和文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课程设置应用数学文学学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数学基础课程、文学理论课程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
在数学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同时还需要学习数学建模、运筹学等应用型课程。
在文学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文学导论、文学批评理论、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等课程,同时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文学翻译等实践性课程。
还可能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传媒学、跨文化交流等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视野。
3. 就业前景应用数学文学学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他们既可以选择从事数学研究、统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与数学相关的工作,也可以从事编辑、出版、新闻传媒、广告策划等与文学相关的工作。
由于应用数学文学学士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他们还可以选择从事科技写作、数据分析、传媒编辑等涉及数学和文学的交叉领域。
应用数学文学学士是一个结合数学和文学知识、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专业学位,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适用于多种领域的工作和研究。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选择学习应用数学文学学士的学生有所帮助。
汉语言文学 数学
汉语言文学数学
摘要:
1.汉语言文学和数学的概述
2.汉语言文学和数学的学科内容
3.汉语言文学和数学的应用领域
4.汉语言文学和数学的发展前景
正文:
汉语言文学和数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却都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汉语言和文学的学科。
汉语言是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研究,而文学则是以汉语为载体,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的学科。
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汉语言的起源、演变、结构和规律,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解读和评论。
数学,则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的学科。
数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算术、代数、几何、微积分等,这些内容在生活、工作和科技发展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和数学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汉语言文学可以为文化传承、教育科研、新闻传播等提供支持,而数学则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和数学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数学的发展则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
同时,两者的交叉融合也将产生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丢番图的墓志铭(希腊)
• • • • • • • • • • • 数学家丢番图的生平事迹现几无据可寻,但是可以在他的 墓志铭上略知一二,因为他的墓志铭十分特殊,铭文是一 首诗谜: 过路的人! 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一下下面的数目, 便可知道他多少岁时寿终正寝。 他的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 不料儿子只活到父亲一半的年龄, 竟先其父四年而终。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设原有羊x只,则根据题意有 x+x+0.5x+0.25x+1=100 得x=36,故原有羊36只。
3)金庸小说中的数学
1·这个题出自《射雕英雄传》 ·
瑛姑道:“将一至九这九个数字排成三列,不论 纵横斜角,每三字相加都是十五,如何排法?” 《射雕英雄传》中第二十九回《黑沼隐女》黄蓉的 解答口诀是: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左二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外国文学中的数学
• 在19世纪,数学家亨利· 庞加莱创造了包含在圆内 部的双曲世界的模型。在这里,对所有事物和居 民来说,他们的这个圆形世界是无限的。这些生 物并不知道,无论什么东西在离开圆心时都会缩 小,在接近圆心时则会变大。这表明圆的边界永 远无法达到,因而这世界在他们看来是无穷大的。 1958年,艺术家M.C.埃舍尔创作了一系列木刻, 题作《圆极限》Ⅰ、Ⅱ、Ⅲ、Ⅳ,表达了对庞加 莱所描述过的东西的感觉。埃舍尔把一个世界描 述为“这个无限而有界的平面世界的美”。
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1)我国成语中的数学
中国成语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字,犹如嵌在其中的 珠玉,为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不及。如能把成 语的范围再扩大到民间俗语、谚语和歇后语,那 么题材就更丰富了。例如: 40÷6 = ? 谜底是“陆续不断”。它就同循环小数挂上了钩。 也可以用成语、俗语通过算式反映一个数学关系。 中国有很多的咏物诗、怀古诗可以为我们所鉴赏。
2·依旧出自《射雕英雄传》 ·
射雕英雄传第29回写到,黄蓉给瑛姑出了三道算题. 其中第三题是 所谓的"鬼谷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 几何?
这个其实是我国古代比较有名的一道题.可用"中国剩余定 理"解之. 中国剩余定理:假定M1,M2,....,Mr为两两互 素的正整数,又假定A1,A2,.......,Ar为整数.那么同余方程 X=Ai(mod Mi) (1<=i<=r)有模N=M1*M2 *....*Mr的唯一解,由下式给出: X=A1N1Y1+A2N2Y2+......+ArNrYr mod N (记为*式) 其中Ni=N/Mi,且Yi=Ni的逆 mod Mi,1<=i<=r. 则把M1=3,M2=5,M3=7,A1=2,A2= 3,A3=2代入*式得此物之数为23.
其实只需将上面九个数字都加上5就是瑛姑的解 4 9 2 3 5 7 8 1 6 可笑瑛姑花了数十年时间研究都没有研究出结果。 上面的方阵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魔方阵,有的书上 叫幻方,在matlab中只需要敲入命令magic(n)就 可以求出n阶魔方阵,目前有人研究过幻方的许 多性质,并加以推广,某些文献上有人研究出素 数幻方,还有人研究出n阶等差素数幻方序列。
•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具有很大的吸 引力,他对诸子百家、佛经道藏、诗词歌赋、医卜星相等 等都了然于胸,因而他下笔挥洒自如,时时变化,他的作 品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好多海外华侨把武侠小说看 作学习中文的一种特殊的课本,他们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就 提高了中文水平。 • 评论家认为,《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 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在《射雕英雄传》中,写了不少不可 思议的中国古代术数怪题。例如“九宫土”、“五五图”、 “百子图”以及“鬼谷算”、“立方招兵”等五花八门的 难题。着实令数学爱好者们动心,恨不得立即拿来研究一 番。令人惊讶的是,我国当代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在敬 佩者之列,他曾风趣的把武侠小说称为成人的童话。 • 在《射雕英雄传》这部杰出的作品中,他把男女主角郭靖 和黄蓉以及洪七公等人物写的活灵活现,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而其中的九阴真经又穿插着韩信点兵、大衍求 一术,以及天元、地元,人元、物元(实际上是四元一次 联立方程组)等相当过硬的古算内容,让人击节称赞,为 之叹服。
下面是一些趣味的成语算式~
(三天打鱼) — (两天晒网) = (一事无成) 3 — 2 = 1 (十年树木) × (百年树人) = (各有千秋) 10 × 100 = 1000 (三顾茅庐) + (六出祁山) = (九伐中原) 3 + 6 = 9 (十八般武艺)+ (三十六计) = (五湖四海) 18 + 36 = 54 (七十二变) ÷ (三头六臂) = (举世无双) 72 ÷ 36 = 2 (三令五申) + (一板三眼)= (四平八稳) 35 + 13 = 48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了多大年龄?
· 1.丢番图的寿命: x=1/6x+1/12x+1/7x+5+1/2x+4 x=25/28x+9 x-25/28x=9 3/28x=9 x=9*3/28 x=84 答:由此可知丢番图活了84岁。 · 2.丢番图开始当爸爸的年龄: 84×(1/6+1/12+1/7)+5=38(岁) 答:丢番图开始当爸爸的年龄为38岁。 · 3.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 84-4=80(岁) 答: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为80岁。
结束语—— 世间万物到了极处, 本是殊途同归…Fra bibliotek百羊问题
我国明代的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 有一道所谓的“百羊问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凑,于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注:小半即四分之一)
• 此题题目并不难,但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 就有别一番滋味了。 • 现在用方程解一下:
2)我国诗中的数学
数学入诗,使人情趣盎然。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 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宋人邵康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自然朴 实的乡村景象,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然而它却有一半是用数 字写出的,诗意的美隐含在数的和谐之中。 下面分别是一至十起头的唐诗名家诗句,颇有韵味: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两臣开济老臣心(杜甫)。 三军大呼阴山动(岑 参 ),四座无言星欲稀(李顺)。 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六年西顾空吟哦(韩愈)。 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八骏日行八万里(李商隐)。 九重谁省谏书函(李商隐),十鼓只载数骆驼(韩愈)。
(一问三不知)× (六神无主)= (七荤八素) 13 × 6 = 7 (五颜六色) ÷ (七窍生烟)= (八面玲珑) 56 ÷ 7 = 8 (一意孤行) + (三军抗命)= (四面楚歌) 1 + 3 = 4
以上这些成语算式就成功的把文学和数学联系在一起,也成 功的在中国文学里添加了一些“调料”,使人在了解是不禁 莞尔一笑,感叹其中的妙处。
数学与文学
不管是文学还是数学,结局都很神奇 ——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引——文学和数学看似风马牛不相 及的两条道上跑的车,但是其实数 学和文学有着奇妙的同一性。文学 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 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是以理性思 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两 者的同一性在于归根结底在符号上 的统一。下面我将简略介绍一下在 我国文学中的数学。
这四张图分别是圆极限1.2.3.4
埃舍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无限。
• 马德莱娜· 伦格尔在她的长篇小说《时间皱纹》(A Wrinkle in Time)中把超立方体和高维空间用作使她的人物越过外层 空间的工具。“……对第五维来说,你必须将第四维平方, 再加上其余四个维,于是你就能越过空间而无需绕长路……。 换言之,直线不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伊塔洛· 卡尔维诺在他的短篇小说《一切在一点上》(All at One Point)中描述了一个存在于仅一点的世界。他的独特 创造力使人们相信这样一个零维世界是真的存在的。“自然, 我们都在那儿,——老Qfwfg说,——此外我们还能在哪儿 呢?既然没人知道可以有空间。时间也是如此:我们既然挤 在一起像沙丁鱼一样,要时间干什么呢?我说‘挤得像沙丁 鱼’,是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比喻,实际上根本没有空间可以 把我们挤进去。我们中间每一个人的每一点都同其他每个人 的每一点重合在仅仅一个点上,这就是我们大家的所在地。” • 回顾到中世纪和但丁的《神曲》,我们发现欧几里得的几何 对象是但丁书中的地狱的基础。圆锥形状用来把人们放在地 狱的各个阶段。在地狱里面,但丁使九个圆形截面起着把人 们按照所犯的罪分类的坛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