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浸没式戏剧的艺术观赏体验

合集下载

幼儿园沉浸式体验:戏剧表演艺术与音乐剧制作方案

幼儿园沉浸式体验:戏剧表演艺术与音乐剧制作方案

幼儿园沉浸式体验:戏剧表演艺术与音乐剧制作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沉浸式体验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参与各种表演艺术和音乐剧制作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幼儿园设计适合的戏剧表演艺术和音乐剧制作方案。

1. 为什么选择沉浸式体验?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而沉浸式体验正是一种极具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艺术和音乐剧制作,孩子们可以在模拟的舞台环境中,尝试不同的角色扮演,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这种深度参与的体验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世界。

2. 戏剧表演艺术方案在设计幼儿园的戏剧表演艺术方案时,可以考虑将经典的童话故事和幼儿园故事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或者创作自己的角色并表演。

还可以引入简单的戏剧技巧和动作指导,让孩子们在表演中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3. 音乐剧制作方案音乐剧制作是另一种能够激发孩子们兴趣和参与度的方式。

在音乐剧制作方案中,可以考虑让孩子们参与编曲、编词和编舞,并将他们的创意和想法融入剧情中。

这样的参与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加强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戏剧表演艺术和音乐剧制作的沉浸式体验,幼儿园孩子们可以在参与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体验方式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沉浸式体验的戏剧表演艺术和音乐剧制作方案,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教育方式。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沉浸式体验的戏剧表演艺术和音乐剧制作方案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童年时期就接触到艺术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成长。

感受戏剧魅力感受人间仙境

感受戏剧魅力感受人间仙境

感受戏剧魅力感受人间仙境漫步在舞台上,聆听戏剧语言的旋律,在灯光的照耀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是戏剧带给我的魅力,让我感受到了人间仙境。

第一幕:戏剧的艺术表达在戏剧舞台上,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和舞台布景,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从戏剧中,我领略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

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可以勾勒出广阔的天地,展示出生活的点滴和情感的丰富。

戏剧以独特的方式,通过表演和对白,传递出深远的思想和感情,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第二幕:戏剧的教育意义戏剧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通过戏剧,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感受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戏剧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感受他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同时,戏剧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表演和创作中发展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三幕:戏剧的文化传承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多个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戏剧,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风貌和特色。

从古希腊的悲剧到中国的京剧,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戏剧形式和风格。

戏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将一代又一代的经典故事和表演技巧传承下来,让我们能够了解历史和人文。

第四幕:戏剧的娱乐价值除了艺术性和教育性,戏剧还有着很强的娱乐价值。

欣赏一场精彩的戏剧演出,可以让人们忘记疲惫的生活,沉浸在戏剧的魅力中。

戏剧能够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和思考。

无论是喜剧、悲剧还是音乐剧,戏剧都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

第五幕:戏剧的社会影响戏剧不仅仅是娱乐和艺术,它也承担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和反思现实的使命。

通过戏剧,可以反映和批判社会现象和问题。

剧本中的角色和情节,常常寓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戏剧以独特的方式,通过舞台的呈现和演员的表演,让观众们能够深入思考社会的缺憾和希望。

结局:戏剧魅力与人间仙境戏剧的魅力正是人间仙境的延伸。

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可以暂时忘记尘世的烦恼与苦闷,体验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

对浸没式戏剧风靡的几点思考

对浸没式戏剧风靡的几点思考

对浸没式戏剧风靡的几点思考作者:张满昌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9期近年来,起源于英国的浸没式戏剧,迅速风靡全球,其中尤以《不眠之夜》(英文名为《Sleep No More》)为代表。

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的作品,在纽约连续上演9年,吸引了从大众到麦当娜、李奥纳多等一众明星前去观看。

2016年12月14日,《不眠之夜》上海版在沪开启亚洲首演。

在这之前,曾有人担心其内容先锋小众,不符合中国观众口味。

而事实却是17个月超过13万人次观演,甚至有观众买票看了200次。

而以此为发端,浸没式戏剧开启迅猛发展的爆炸模式,如《摇滚仲夏夜之梦》(The Donkey Show)、《爱在此地》(Here Lies Love)和百老汇版《洛奇》(Rocky)等作品相继上演。

在国内,由著名导演孟京辉与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郑靖共同跨界合作的浸没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于2017年12月13日,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公共空间艺术系教学楼进行首演,受到戏剧迷的热烈追捧。

从现实来看,并非任何一种新的戏剧演绎形式,都会在观众群众引起热烈反响。

从这点来看,浸没式戏剧的出现,可谓是成功的典范。

那么,它的成功,必然有潜在的多种因素。

基于此,本文将对其风靡全球原因作简要分析。

一、传统回归的内在要求从世界戏剧发展史来看,它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就其概念来看,它是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相结合的综合叙事舞台表演艺术。

戏剧艺术的出现,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上,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具有启迪性、娱乐性的事件进行集中体现。

而这种集中体现,正是人们对发生在生活圈外,或者认知范围外的事物,进一步认知的内在需求。

这种需求的诞生,对戏剧创造者来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对故事的编排、舞蹈的设想、音乐选取、演员布景等一系列因素,都要求达到触及本质,又高于一般认知的美的享受。

公元前4世纪,在阐述戏剧本质时,亚里士多德有了一共综合的观点,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

沉浸体验式戏剧的场景传播模式研究

沉浸体验式戏剧的场景传播模式研究

沉浸体验式戏剧的场景传播模式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新颖独特的娱乐方式。

《沉浸体验式戏剧》它将戏剧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全方位、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

本文将对沉浸式戏剧的场景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核心概念、特点、与传统戏剧的差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沉浸体验式戏剧,是一种让观众深入其中、全方位体验戏剧艺术的新型戏剧形式。

它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将观众带入戏剧场景之中,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戏剧的世界之中,获得更加真实、生动的体验。

与传统戏剧相比,沉浸式戏剧具有以下特点:沉浸式戏剧的场景传播模式使得观众可以被引入到戏剧场景中,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从而改变了观众与戏剧的距离;沉浸式戏剧通过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感官体验,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沉浸式戏剧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时空限制,使得观众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看戏剧,大大提高了戏剧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尽管沉浸式戏剧具有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何平衡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如何保证观众的观影体验等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沉浸式戏剧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什么是沉浸体验式戏剧沉浸体验式戏剧,是一种新兴的戏剧艺术形式,它通过高度还原的真实场景、互动式的表演、强烈的沉浸感和深刻的情感共鸣,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

这种戏剧形式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和主导性,让观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和情感的冲击。

高度还原的场景:沉浸体验式戏剧通过精心设计的布景、灯光、音效等元素,构建出一个高度还原的历史或虚构场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互动式的表演: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故事的一方,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选择和语言,与演员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

论浸没式戏剧的艺术观赏体验

论浸没式戏剧的艺术观赏体验

论浸没式戏剧的艺术观赏体验作者:罗若宇来源:《人文天下》2019年第12期一、浸没式戏剧的叙事空间特点浸没式戏剧以全方位、立体化、多线程的叙事特点,打破了传统戏剧“第四堵墙”的艺术观念,让现场观众的思想、情感和观赏方式沉浸在一个梦幻般的真实空间里。

观众作为剧情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可以自主选择人物的经历,场景的线路和故事情节。

甚至,有时短暂的抽离,也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情感体验选择。

观众可以像在真实生活中一样,感受一段空白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说起浸没式戏剧,就不得不提起波兰的《藏匿》①。

该剧编剧以一种特殊的戏剧手法,再现了犹太人大屠杀事件,并以作者独特的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观点及叙事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

整场演出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展开。

该剧编劇作为讲述者,他早早地坐在第一空间内静候观众入场。

阒暗的灯光,银幕上无声的纪录片影像,伤感的音乐凸显出整个空间的肃穆和凝重,观众席地而坐倾听该剧的创作缘起。

这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在这个空间里,传统戏剧的“第四堵墙”被打破,观众在那些低矮狭窄的通道中,从一个“倾听者”变成了历史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这个独有的空间就像是人类记忆的迷宫,将戏剧的主要元素同置于一个时空探寻的进程中。

与此同时,也不断地延伸出人类历史命运与我们所处现实的思辨和读解。

在浸没式戏剧的空间结构中,创造者借用了电影“空镜头”的空间概念。

这个概念的作用就是,与其用大信息量的观感体验来冲击现场观众的感官,倒不如给现场观众提供一个放空的机会,甚至让他们在沙发上睡一觉,在咖啡厅喝喝咖啡。

由于浸没式戏剧的剧情演绎是多线性,甚至是循环式发展,观众根本无需担心错过精彩场景和内容,缺失的部分剧情和空间,大可自己进行想象和脑补。

《不眠之夜》②在上海的演出场地是在一座酒店里。

在这个五层的酒店里,每个房间的气味和温度都是精心设计的。

在不经意之中,你可能会被演员拉进小黑屋,锁上插销,来一场一对一的互动。

你也可以为出浴的演员递上毛巾,穿上衣服。

浅析沉浸式戏剧: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

浅析沉浸式戏剧: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

24白艳颖:浅析沉浸式戏剧: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浅析沉浸式戏剧: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白艳颖(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戏剧舞台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利用新技术、具有新思想和新形式的戏剧,沉浸式戏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它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不断发展,日益壮大,逐渐获得了大众的喜爱。

本文将对中国的沉浸式戏剧进行研究,并对沉浸式戏剧发展历程进行梳理,重点分析沉浸式戏剧与环境戏剧的关系,并就此进行中西类比。

以《不眠之夜》和《死水边的美人鱼》这两部沉浸式戏剧为例对我国沉浸式戏剧的具体形式、内容以及东西方之间沉浸式戏剧的差异进行分析。

最后对中国式沉浸剧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沉浸式戏剧;环境戏剧;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7-0024-02在我们传统的观剧体验中,戏剧的演出场地一般都是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在整个戏剧的演出过程中,观众都是被动地接受舞台上的演出,这明确了现实生活与舞台演出的界限,观众虽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舞台上的所有道具与演员,但这种设置对观众的影响却十分有限——观众难以切实体会到戏剧的魅力。

然而,近年来的一种全新的戏剧表演模式——沉浸式戏剧,对传统戏剧表演模式进行了极大的变革,打破了传统剧场的演出及观赏规则。

一、沉浸式戏剧的含义沉浸式戏剧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提出的,只不过当初称之为环境戏剧。

可以说,环境戏剧是沉浸式戏剧的原身,其经历了后现代语境的发展,逐步延伸才形成沉浸式戏剧,所以沉浸式戏剧的本质也属于环境戏剧。

之后,影视的呈现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更新,面对新时代的生存问题,戏剧必须不断创新以求发展。

二、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一)起源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批戏剧家编排并推出了一系列环境戏剧、偶发戏剧以及互动戏剧等全新的戏剧形式,对传统的戏剧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纽约亲历:体验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

纽约亲历:体验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

纽约亲历:体验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作者:毛琦来源:《艺术广角》2020年第01期一温暖的夜色,将纽约日间的繁华做了最极致的渲染,走在其间,商业与文化纵横交错的光怪陆离使人有迷失自我的感觉。

2019年8月末,我与两个同伴一起,走进纽约切尔西画廊区一处外表不起眼的建筑,这里是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Sleep No More)的演出现场。

观演之前,我选择了不做功课,不接受剧透,希望跟随本能去自由地感受,寻找完全新鲜的体验,期待意料之外的收获。

已知的相关信息是,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由眩晕剧团(Punchdrunk)在这座由五层废弃仓库改造的酒店中展开。

该剧2003年开始在英国伦敦首演,2011年3月在纽约上演,至今热度不减。

故事主线是麦克白式的权利、野心、激情、偏执所引发的悲剧,时间、背景从原作中古时代的苏格兰移至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

事先还听说,观众不会看到易于理解的线性故事,剧情在主线之外还有很多新添加的线索,十几条故事线索同时展开。

观众不会在固定的座位上“看剧”,而是在一百多个房间的演剧空间里不断地出入,有选择地主动去“搜索”剧情。

因为场所的多变和观看路线的不同,观众能遇到什么剧情,能否串起看到的故事线索,就有了相当大的偶然性。

还有,《今夜无眠》是个肢体剧,或者说是个舞蹈剧,非英语母语的观众不用担心会受到语言障碍的困扰。

进入剧场后仿佛被吸入或潜入了一个幽闭暗沉的非现实空间。

观众先是被要求存包,不能带手机,因为禁止拍照,禁止制造与剧情无关的光源。

接下来,每人分到一张扑克牌,上面印着数字,我和同伴分别得到了两个“3”和一个“2”,这很幸运,因为观众将按数字顺序分批入场,数字小意味着可以尽早进入剧场、进入剧情。

每个观众都领到一个白色的鬼魅面具,入场须知提示,你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隐秘的空间,但不能说话也不能摘下面具,仅有的几位工作人员戴黑色面具,如幽灵般无声飘动,指挥观众全靠手势。

一次沉浸式戏剧体验

一次沉浸式戏剧体验

一次沉浸式戏剧体验
今天看了一场沉浸式的戏剧,是在一个书店的小场子里,戏剧的故事倒是不想分享太多。

但戏剧的形式,还是很受启发,找到了一些和自己工作与生活想通的地方。

是在戏剧的表演过程中,加入和观众的互动,而观众并不是拖,而是真正的观众以真实的身份参与到戏剧的表演中,演员再通过和参与观众的互动把故事演下去。

增加的观众参与的这个变量,就让这台戏剧的表演充满了未知和可能,当然也是考验演员的即兴和应变能力所在。

戏剧的导演在结束后和观众交流的过程中,提到了他的初衷:他坚持的是一种生活化的,更贴近大众的真实的表现方式。

以大众化的视野,融入这种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可以让戏剧更具力量。

我想这种力量是指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它靠近大众和真实的生活之后,便有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和灵感碰撞。

而这不仅仅是在戏剧创作上,即使只是工作和生活的日常,自己真实的体验,更多人真实的反馈,对于某一个独立的工作内容,对于某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都是很重要的。

因为真实最具生命力,而多元的真实汇集在一起,便有了力量。

就像自己每日的写作分享,文字是否真诚,是否真正花了心思,看的了是能直接感受到的。

不管是文字还是戏剧,真诚的呈现,不管是思想还是情感上,只要在某一点上能与接受到它的人达到共鸣,它便有了力量,这个力量是影响人的力量,也是人与人互动传递能量的力量。

写作日更 72/80。

纽约亲历体验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

纽约亲历体验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

纽约亲历体验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在纽约这座充满生命力的城市,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一场独特而震撼人心的浸没式戏剧。

今夜,我将带您走进这个令人无眠的世界,分享我所见所感。

浸没式戏剧,顾名思义,是一种让观众沉浸其中参与演出的戏剧形式。

与传统戏剧观看方式相比,浸没式戏剧要求观众不再坐在舒适的座位上被动观赏,而是积极参与其中,与演员互动,感受故事的每一个细节。

今夜的演出名为《暗夜之梦》。

演出地点位于纽约市中心的一座老旧剧院,这里曾经是多个著名演出团体的驻地。

走进剧院,我立刻被周围的氛围所吸引。

一群身着黑色戏服的演员在大厅中展示他们的表演,他们使用无声的肢体语言艺术与观众交流。

随着表演的开始,我进入了一段幻想的旅程。

演员们将剧情设置在一个神秘的夜晚,讲述了一个深夜里的故事。

观众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演员引导,我们将沿着剧情的线索进行探索。

我们在剧院的走廊中穿行,在黑暗的灯光下寻找着下一步的线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成为了观众,更像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与剧中人物进行对话,解密谜题,寻找出口,这一切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剧情的紧张和充满期待的氛围。

在演出的过程中,我被引导到了剧院的地下室。

这里是一个仿古的舞台,看上去像是诡秘的回廊。

演员们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和真实的情感,将故事推向高潮。

观众们与演员共同经历了一场无法忘怀的夜晚。

后来,我了解到这场浸没式戏剧是由一个革命性的团队创办的。

他们相信,通过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戏剧可以更深入地触动人的内心。

浸没式戏剧不仅仅是观看,更是一种探索和交流的体验。

它打破了传统戏剧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每个人都成为了剧中的主角。

回顾这次纽约亲历的浸没式戏剧之旅,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演出,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忘记了时间和现实的束缚,完全融入了剧情中。

在今夜无眠的纽约,浸没式戏剧为我们带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

它打破了传统观剧的束缚,让观众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当演出结束,我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剧院。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沉浸式戏剧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戏剧形式,它与传统的舞台表演戏剧有着明显的不同。

沉浸式戏剧通过将观众置于剧情之中,让他们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创造出了一种更加身临其境的戏剧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所具备的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最早出现于20世纪后期,当时的先锋艺术家开始使用各种新颖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观众参与感。

这种形式的戏剧逐渐在欧洲和美国得到认可,并且在近年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它通过融合舞台剧、角色扮演和互动性元素,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体验。

沉浸式戏剧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沉浸式戏剧强调观众的参与感。

与传统舞台剧中观众被要求保持距离或只能旁观不同,沉浸式戏剧鼓励观众与演员互动,参与到剧情中去。

观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表演,而是成为表演的一部分。

他们可以与演员对话,参与决策,共同创造剧情的走向,这种参与感大大增加了观众的沉浸度。

第二,沉浸式戏剧注重空间布局的创新。

传统舞台剧的表演多以舞台为中心,观众通过固定位置来观赏演出。

而沉浸式戏剧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利用全方位的空间来展开剧情。

观众可以随意移动,跟随剧情发展,穿梭于剧场各个角落,与演员近距离接触。

这种空间布局的创新带来了观众与舞台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第三,沉浸式戏剧注重观众情绪的激发。

通过亲身参与剧情,观众不仅仅是被动地观赏,更是能够体验剧情中的情感起伏。

他们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欢乐、悲伤、愤怒等情绪,与之产生共鸣。

这种情绪上的激发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戏剧中,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沉浸感和参与度。

第四,沉浸式戏剧注重细节的呈现。

在沉浸式戏剧中,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设计和打磨,以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从舞台布景到演员装扮,从声音效果到灯光设计,每个细节都力求精确地呈现剧情的氛围和情感。

这种注重细节的呈现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真实且逼真的戏剧世界,使观众更易于沉浸其中。

总之,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er)是指观众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参与到剧场演出之中,与演员互动,共同塑造戏剧的发展与展现。

它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界限,打破了第四面墙,使观众成为剧场的一部分。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充满了创新和挑战,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沉浸感的营造与场景设计沉浸式戏剧最大的特点是要营造出一种沉浸感,让观众能够忘却周围的世界,完全投入到剧情之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场景设计起到了关键作用。

与传统舞台相比,沉浸式戏剧更注重创造真实感的舞台环境,以提供观众丰富的感官体验。

通过巧妙构思的场景设计,观众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仿佛置身于故事的现场。

二、角色互动与情节发展在沉浸式戏剧中,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剧情的一部分。

他们可以与演员互动,参与剧情的发展。

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路径,改变剧情走向,与演员进行对话交流。

这种互动性让观众有机会亲身体验角色的情感与思想,并与之相互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与共鸣。

三、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沉浸式戏剧常常运用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手法,给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

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观众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

他们可以参与不同时间段的故事,跨越不同的地点与场景,从而拓展了剧场的界限,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和体验。

四、剧情的非线性呈现传统的戏剧通常都遵循着一个线性的剧情发展,而沉浸式戏剧则相对更加开放与自由。

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剧情线索,对不同的故事节点进行探索和参与。

这种非线性呈现使得观众的参与度更高,更具个人化的体验。

五、多样化的表演形式沉浸式戏剧并不局限于传统舞台呈现方式,它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如音乐剧、演唱会、实景演出等。

这种多元化的呈现形式使得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沉浸式戏剧作品,丰富了观众的文化消费体验。

六、社会互动与观众参与沉浸式戏剧也鼓励观众之间的社交互动与参与。

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剧院设计

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剧院设计

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剧院设计在当代社会,艺术体验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

随着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剧院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也面临着改进和创新的挑战。

为了满足观众对艺术的更深入、更全面的感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剧院设计应运而生。

沉浸式体验,是指将观众完全融入到剧院的艺术环境中,让他们可以深入感受和体验艺术。

这种设计概念首先在剧场舞台上应用,如环绕音响、舞台背景图像投射等,以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在沉浸式剧院设计中,观众的体验不再局限于剧场舞台,而是涵盖整个剧院内外以及周边环境。

在剧院内部设计方面,沉浸式剧院注重观众体验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首先,剧院的座位布置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个观众都能享受良好的视听效果。

无论是正前方还是侧面位置,剧院内的音响设备都应平均分布,确保声音在空间中流畅传播。

其次,还可以考虑引入动态座椅技术,使得观众在剧院中不仅可以欣赏到舞台上的表演,还能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动感和震撼。

此外,剧院的灯光设计也要注重创意和个性化,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在观众的感知中形成对艺术的深层次理解。

而在剧院外部设计方面,沉浸式剧院应该与周边的环境和城市景观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剧院外墙可以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使得外界的自然光线能够透过墙体反射进入剧院内部,与舞台上的灯光相辉映,创造出别样的视觉效果。

此外,剧院的外部还可以设置艺术装置或雕塑作品,作为城市重要的地标,吸引人们的目光,并与剧院内部的艺术元素形成呼应。

除了剧院内外的设计,沉浸式剧院还应该注重整个艺术体验的流程和环境。

观众进入剧院之前,可以设置一个准备区域,提供艺术导览和介绍,让观众对即将体验的作品有所了解。

此外,剧院还可以设置艺术展示区或艺术互动区,让观众在观看演出之外,还能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这样一来,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艺术,而是变成了艺术的创作者和参与者。

综上所述,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剧院设计,不仅注重剧场舞台的创新和升级,更强调观众整个体验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舞台美术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舞台美术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舞台美术的沉浸式视觉体验作者:***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2年第03期沉浸式戲剧近些年在国内不断地涌现和发展,“沉浸式”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沉浸式戏剧中能够作为特点宣传的一个方面便是舞美视觉的新感受和新体验。

区别于传统观演关系,沉浸式戏剧要求舞美视觉需要让观众沉浸于戏的环境之中。

对于观众来说,不再是来看“你们”表演。

而是结合剧情,配合服装、道具、音效让观众达到“穿越”和“体验”,真正达到“忘了自己,而你就是其中一员”的效果。

沉浸式戏剧近些年在国内快速发展。

在疫情常态化时期,内需增长大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由“内容、科技、空间”驱动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开始逐渐丰富,而这一现象并非中国市场独有,在近几年的戏剧舞台上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沉浸式戏剧(也称浸没式戏剧)。

能够作为特点宣传的一个方面便是舞美视觉的新感受和新体验。

“沉浸式戏剧是一种实践,它实际上允许你与表演者在‘游戏区’,与他们进行身体上的互动。

”—约瑟芬·马肯何为沉浸式:即让观众进入“忘我”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场景中去,仿佛置身于其中。

沉浸式戏剧的定义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讨论,“沉浸式”的中文意义可以理解为完全投入在一种思想活动中,专注于某件事,充满了某种东西,“沉浸”的含义似乎在中国文化中可以广泛使用。

在中国,沉浸式戏剧的身份有时变得模糊,因为在大众认知里,它还没有与环境戏剧和互动式戏剧完全分离。

然而,这些类型戏剧的特点是有交叉的,我们可以从以上对沉浸式戏剧的解释中找到这一点,与传统戏剧相比,文章总结了沉浸式戏剧的三个特点:第一,它赋予观众相对的自由行动权,因为它改变了观众与表演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固定观众的位置。

第二,沉浸式戏剧的互动和参与形式为观众增加了更多的角色或身份。

第三,沉浸式戏剧旨在将戏剧世界传递给观众。

1通俗一点就是当你进入到前方的环境中,就忘了你自己,而是融入到当前的环境中,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元素”。

幼儿园沉浸式体验:戏剧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园沉浸式体验:戏剧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园沉浸式体验:戏剧游戏教学活动标题:探索幼儿园沉浸式体验: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导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戏剧游戏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沉浸式体验教学方法,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戏剧游戏教学活动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出发,深入探讨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影响和意义。

一、戏剧游戏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1.1 定义戏剧游戏教学活动是指通过模拟剧情、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发现生活、学习知识。

这种教学活动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其中,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形成一种融合教育和娱乐的教学氛围。

1.2 特点戏剧游戏教学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玩耍为主要形式,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参与和体验;二是以情感体验为导向,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三是以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游戏中的互动、沟通、合作等活动,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知识、展现自我。

二、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2.1 应用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通过戏剧游戏的形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二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通过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模拟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三是在学前教育环境和师生互动中,通过戏剧游戏教学活动,提升师幼互动、家园合作的质量和效果。

2.2 影响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方面:一是通过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主动参与、体验和思考,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二是在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面,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加深他们对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在社交和身体发展方面,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互动、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沉浸式戏剧表演对杂技表演的蝶变创新

沉浸式戏剧表演对杂技表演的蝶变创新

沉浸式戏剧表演对杂技表演的蝶变创新
沉浸式戏剧表演是一种有趣的新型表演,它将杂技表演与寓言性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沉浸式戏剧表演采用视觉、听觉、摸索、情境、剧本等多重手段,以全新的方式重新审视文化传统,突出杂技表演节奏感、表演动作及叙事故事性,形成新的艺术创造形式。

首先,沉浸式戏剧表演中非常注重视觉感受,重点体现在灯光、服装、道具及舞台设计上。

舞台由各种装饰物组成,如模拟的水、空中的悬挂绳索、空气中的海浪等,以及各种彩带织网,用以将现场观众包围起来,实现真实、浪漫、异托邦的舞台效果。

灯光和服装以温和而柔美的色彩融入舞台,点缀出美丽动人的空间背景,使整个舞台充满奇幻的色彩。

其次,沉浸式戏剧表演的核心在于杂技表演的无缝结合。

除了利用视觉和听觉感受重新组织舞台,还能利用杂技表演制造出令人惊叹的蝶变动作。

它的表演形式可以由绕空把戏、贯穿空间的绳索跳变、高空雀跃及神奇的变形印记等元素组成,以精彩绝伦的表演动作体现出人物主角的精神内核。

最后,沉浸式戏剧表演还利用了情境和剧本将故事性及内涵性融入表演中,以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剧本编排实现细致入微的表现力,呈现出多元的精彩表演。

以上就是沉浸式戏剧表演对杂技表演的蝶变创新的大致内容。

通过这种新的表演形式,不仅能够达到表演的精粹,还可以有效地将杂技表演技巧、文化传统、情境、剧本等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听觉、情感体验,让观众在享受欢乐的同时,更深刻地感悟艺术之美。

介入美学与当代戏剧艺术实践——兼论“浸没式”戏剧艺术形式的美学效应

介入美学与当代戏剧艺术实践——兼论“浸没式”戏剧艺术形式的美学效应

介入美学与当代戏剧艺术实践肖伊谷摘要:“浸没戏剧”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式戏剧,演员在不同于传统舞台的各种表演空间里演出,观众可以自主决定观看路线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体验,其本质是对传统的观演关系的颠覆,创建一种“浸没”式的新型观演关系。

其中,建立符合剧情的特定剧场空间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实践,浸没戏剧的探索为戏剧演出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体现了“介入美学”对当代戏剧艺术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介入美学;浸没戏剧;当代艺术;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B83-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19)05-0041-05前沿聚焦一、介入美学的理论与研究1.介入美学的定义介入美学是美国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在自然欣赏中提出来的一种审美模式,后来伯林特也逐渐运用到艺术的欣赏中。

介入(engagement),一般译作“参与”,含义是“使自己参与、牵涉或专注于某项活动,或使自己对某事负有责任”。

受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当代美学恢复了对美学的“经验”维度的关注,从而使得审美经验概念在美学中得到了再次重视和进一步发展,审美经验的“参与性”和“介入性”变得十分重要①。

同时,介入美学涉及到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连续性。

伯林特发现,环境无法作为一个孤立的对象去“静观”,因为我们一直都处在环境之中,如果对“自然”有距离地静观,会离自然的美越来越远。

同样,在艺术的审美方面,伯林特在《艺术与介入》里说:“审美介入的概念在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中以及在对环境的欣赏经验中,都同样具有适用和启发性。

”②“介入”是使审美主体积极参与到对象中,用身体感知审美对象,超越无利害的静观。

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理论体系中,少不了对康德的“审美无利害”的批判。

其中,伯林特认为人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他对康德理论体系中所探讨到的审美“距离”、“普遍性”、“无功利性”等提出异议,并坚持文化以及身体等主观因素对审美活动的进行有着重大的影响,不可小觑。

先锋戏剧的新探索——以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为例

先锋戏剧的新探索——以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为例
, ,
的先锋探 索 形 式 有着 很 大 的相 似 但从根 本 上来 说 《 今夜 无 眠 》 在根 本 上 却 是 后 现 代 消 费社 会 的产物 形成 了一 种 后 现 代视角 下 的独 特 社 会 现 象及 景 观 三 体 验 式的 消费
、 ,
·

没 式 戏 剧 《今夜 无 眠 》
的 阐释

01
:
200
2一
0
2一
10
在打造 这所 酒 店 的时候 庞奇德雷 克 剧 团就 运 用 的装修 与 装饰 风 格 在 对 比 强 烈 的光
,
浸 没 戏剧

概 念起 源 于 英 国


浸没

顾 名 思 义 是 将观

影 设计 当 中体现 出浓郁 的后 现 代 风 格 艺 术 的概 念来探讨 观众 在 剧 场 游荡 的 韵味 戏 剧 基 本 上 都 是 观众 坐在 台下
, ,
: 作 者 简介 雷 小 波 ( 1 9 9 0 一 ) 男 汉 族 河 南 省 开 封 市人 : 文 学硕 士 海 南 大 学人 文 传播 学 院 专 业 比 较 文 学与 世 界 :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中外戏 剧
, 。
二 浸没 式的 空 间 古 往今 来 剧 场 的类 型 千 差 万 别

演 员在 台上 表演
,
但 这些 观众 处 于
,
条 纹 的空 间 当 中
,
墙 的基础 上 更进 一 步 鼓 励 观众 主 动 发 现并 自 己 去 探 索 剧 情 作为 近 些 年 该 剧 团主 打 的一 部 浸 没 式 戏 剧 《 今夜 无
,


,
展 一 个 无 限接 近 故事 的剧 场 当 中 员

浅析沉浸式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园林版《浮生六记》为例

浅析沉浸式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园林版《浮生六记》为例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浅析沉浸式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园林版《浮生六记》为例郭怡辰(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更加注重经历体验。

于是,“沉浸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界最热的概念之一,被运用于旅游、艺术展览等领域。

园林版《浮生六记》作为一场典型的沉浸式戏剧演出,以一种执新守古的方式,将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融为一体。

昆曲与园林相伴相生,相互滋养,集中体现了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关键词:昆曲;园林;沉浸式;实景演出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13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67一、前言传统旅游模式已无法再满足人们需求“旅游+”的趋势迅速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

沉浸式旅游演艺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产业开发特色成为了促进文旅融合向前的重要抓手之一。

二、园林版《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园林版《浮生六记》融合了沉浸式表演与实景表演两种艺术形式,改变了传统昆曲囿于剧场或厅堂舞台,以虚拟道具和场景进行演出的模式。

它依托实景山水园林、亭台楼阁,使得观众可欣赏表演甚至是参与到表演之中,沉浸于观演互动的魅力,一边聆听昆曲的优雅曲调,一边领略园林的诗意之美,变“走近”为“走进”,变“感受”为“参与”,变“观看”为“沉浸”,以新颖的方式体验着中国传统戏剧的无穷魅力。

(一)创新故事情节,适应全新表现形式《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被学者们誉为“晚清小红楼”。

其内容讲述了苏州夫妇沈复、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

他们举案齐眉、相近如宾,期望能够“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却因贫困和封建礼教压迫饱受煎熬,终致理想破灭。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沉浸式戏剧是一种创新的表演形式,它力图将观众置身于戏剧故事的中心,通过感官刺激和参与性互动,让观众对戏剧行为有更深入的体验和理解。

这种戏剧形式日益受到观众的欢迎,被广泛应用于戏剧艺术、冲浪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艺术特征。

沉浸式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洗礼式仪式,艺术家们开始摆脱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试图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性创造出一种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

然而,沉浸式戏剧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观众接受程度限制下并未大面积普及。

直到21世纪初,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观众对新颖体验的渴望,沉浸式戏剧才真正崭露头角。

现代科技为沉浸式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投影等技术成果的应用,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戏剧体验。

同时,对故事情节、角色设定、舞台设计等方面的精细把控也成为沉浸式戏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沉浸式戏剧强调观众参与感。

观众不再只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戏剧故事的参与者。

他们可以通过与演员互动、解谜、决策等方式,参与到剧情的发展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这种互动性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戏剧作品。

其次,沉浸式戏剧注重感官刺激。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观众置身于逼真的环境之中。

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得到刺激,使他们的体验更加丰富和立体。

此外,沉浸式戏剧在剧情和舞台设计上有着独特的创新。

相对于传统的舞台剧,沉浸式戏剧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线索的布置。

观众需要在沉浸式戏剧中解开谜团、解决问题,以推动故事的发展。

而舞台设计则更加注重营造真实感和沉浸感,通常采用全景式的布景和多种元素的互动。

最后,沉浸式戏剧具有跨界性的特点。

艺术家们将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引入到戏剧领域,以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戏剧体验。

例如,音乐、舞蹈、影像等艺术形式与沉浸式戏剧相结合,形成新的戏剧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浸没式戏剧的艺术观赏体验
罗若宇
一、浸没式戏剧的叙事空间特点
浸没式戏剧以全方位、立体化、多线程的叙事
特点,打破了传统戏剧“第四堵墙”的艺术观念,
让现场观众的思想、情感和观赏方式沉浸在一个梦
幻般的真实空间里。

观众作为剧情的参与者和推动
者,可以自主选择人物的经历,场景的线路和故事
情节。

甚至,有时短暂的抽离,也不失为一个有价
值的情感体验选择。

观众可以像在真实生活中一
样,感受一段空白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说起浸没式
戏剧,就不得不提起波兰的《藏匿》①。

该剧编剧以一种特殊的戏剧手法,再现了犹太人大屠杀事
件,并以作者独特的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观点及叙
事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

整场演出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展开。

该剧编剧作
为讲述者,他早早地坐在第一空间内静候观众入
场。

阒暗的灯光,银幕上无声的纪录片影像,伤感
的音乐凸显出整个空间的肃穆和凝重,观众席地而
坐倾听该剧的创作缘起。

这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在
这个空间里,传统戏剧的“第四堵墙”被打破,观
众在那些低矮狭窄的通道中,从一个“倾听者”变
成了历史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这个独有的空间就像
是人类记忆的迷宫,将戏剧的主要元素同置于一个
时空探寻的进程中。

与此同时,也不断地延伸出人
类历史命运与我们所处现实的思辨和读解。

在浸没式戏剧的空间结构中,创造者借用了电
影“空镜头”的空间概念。

这个概念的作用就是,
与其用大信息量的观感体验来冲击现场观众的感
官,倒不如给现场观众提供一个放空的机会,甚至让他们在沙发上睡一觉,在咖啡厅喝喝咖啡。

由于浸没式戏剧的剧情演绎是多线性,甚至是循环式发展,观众根本无需担心错过精彩场景和内容,缺失的部分剧情和空间,大可自己进行想象和脑补。

《不眠之夜》②在上海的演出场地是在一座酒店里。

在这个五层的酒店里,每个房间的气味和温度都是精心设计的。

在不经意之中,你可能会被演员拉进小黑屋,锁上插销,来一场一对一的互动。

你也可以为出浴的演员递上毛巾,穿上衣服。

甚至在对方的邀请下,牵手、拥抱,甚至接吻。

该剧导演菲利克斯③说:“我们并不建立起大量构建完成的世界,而是以表演填充整个空间,即使你和你的爱人牵着手一起前来,我们也会设法分开你们,因为只有当你独自一人只为自己战斗时,你才能更好地享受其中。


在“空间”的概念中,除了它的物理属性以外,还有宇宙空间、人文空间、感知空间和虚拟空间等属性。

可以这样讲,这些空间属性对于人类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这些空间属性里,有我们对生命起源的探寻,也有对灵魂归宿的迷茫。

而浸没式戏剧的叙事空间特点,正是提供这种可能。

在那个迷幻空间里,我们浸入其中,直面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永恒主题:人性、欲望和多舛的命运。

甚至我们会扪心自问:面对如此诱人的抉择,主人公如果换做是我,我该如何抉择?
二、肢体互动与情感薄膜
人类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是一个人在向外界传达信息的时候,55%的信息都由肢体语言来传达
戏剧综论
31
人文天下2019年6月刊总第146期
的,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

在心理学上有个“人际距离”的名词,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安全距离”。

由此可见,因为人际距离的变化,会带来人和人在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所显露出的一种不一样的情感性表达方式。

彼此熟悉的,就会亲近一点。

第一次见的陌生人,就会下意识地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对方企图向自己靠近到人际距离以内,就会下意识地后退。

浸没式戏剧的特点,就在于观众与演员的表演发生在咫尺之间。

现场观众在与演员互动的过程中,观众的人际距离被彻底打破。

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也可以向演员提供肢体反馈,甚至参与到剧情中。

《不眠之夜》中有这样一场戏,一位小护士引导一位观众来到一间儿童房,她看着那位观众的眼,交给她一套婴儿服。

然后这位小护士把观众当成婴儿,引导着她躺在床上,并且开始用手寻找她。

在小护士和观众互动之后,她把一块红色的布罩在自己身上,再把观众扶起来,她俩一起站在一块玻璃前面,玻璃后面的灯光逐渐亮了起来,出现了另一个房间,在那个房间里,有一张带血的床。

在这场肢体互动的表演中,观众与演员之间的那层情感薄膜被彻底戳破,观众不仅仅是观众,他们也是这场戏的创造者和剧情的推动者。

在这个特定空间里,她们用肢体一起探究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和情感,提炼并重组故事的情节,来获取一种完全不同于一般戏剧的观赏体验,还有那种无法复制的内心共情。

《不眠之夜》整部戏没有台词,剧情的推动完全凭借演员的肢体语言和复杂的情绪突变来完成。

导演菲利克斯把台词从表演中抽离出去,他是这样阐述的,“想象一下,在一个狭长的黑暗通道里走路,你会听到自己脉搏的跳跃声,音乐和肢体都可以传达那种紧张感。

如果出现了对白,反而打破了这种梦境式的感受。

在这里,语言,属于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不眠之夜》的演员们,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来叙述故事,他们身体里迸发出的那股强大的气场和感染力,吸引和诱惑着现场观众,来主动参与和推动这场梦境之旅。

就像铃木忠志在他的《文化就是身体》里所说,“舞台剧演员凭借自己本身的身体现象而存在于当下。

一个演员是否能打动观众,就得看身上的自发真实,以及由这种自发真实引发的内在状态是否充实。

因此,除非他所参照的行为能引发一种活的身体感知,否则,任何碎片化的形式参照都是徒劳的。

”[1]
戏剧是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无论是浸没式戏剧,还是传统戏剧,吸引创造者和观众的永远是戏剧的独特魅力。

只有冲破传统戏剧思想的藩篱,创新舞台空间的表现手法,这才是戏剧的未来。

注释:
①《藏匿》,帕维尔·帕西尼,戏剧导演、作曲家、音乐家;波兰交互式戏剧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首个互联网剧团的创始人。

帕维尔·帕西尼毕业于华沙戏剧学院戏剧导演系,并曾进修过哲学文化专业。

②《不眠之夜》是浸没式戏剧的经典之作,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故事发生在一家叫麦金侬的酒店内。

继2003年伦敦版和2009年波士顿版后,与美国剧目剧团联合制作的《不眠之夜》于2011年3月在McKittrick酒店开演。

2016年,《不眠之夜》进入中国上海。

③菲利克斯·巴雷特,《不眠之夜》浸没式戏剧的创造者,英国Punch drunk剧团的艺术总监。

《不眠之夜》的雏形版本于2003年在伦敦首演。

参考文献:
[1]铃木忠志:《文化就是身体》[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4月,66页-67页。

(作者单位: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