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学与问》(生齐读课题),进一步去探讨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二、读文,初悟学与问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围绕“学与问”一开始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课文还有一处也说明了作者的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过渡: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啊,文中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

请一位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2、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的故事,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讨论“好问”)3、师: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俗话说:“默读便于思索”。

4、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关键词:经常、缠(学生表演,再现人物都问题的“不懈追求”,相机理解词语:懈:松懈。

学与问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学与问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23《学与问》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深入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2、理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与探讨,教师适时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法与学法引导点拨法,自读自悟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引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自读第二段,说说哥白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问)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经常、缠、理解不懈追求)3、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什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读第四段1、思考:你认为沈括是个怎样的人。

思辨中感知说理之奥秘——《学与问》教学实录及评析

思辨中感知说理之奥秘——《学与问》教学实录及评析

思辨中感知说理之奥秘——《学与问》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唐颖初任丽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4期课前积累(师生读名言警句)一、文体引入,明晰结构师:你们发现这些名言警句都与什么有关?生:勤学好问。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勤学好问有关,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有没有发现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与这篇课文类似呀?生:我们学过的《谈礼貌》《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与这篇类似。

师:我们管这些课文叫说理文。

跟老师一起写下它的文体特征。

还记得说理文的一般结构是什么吗?生:提出观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

师:说得非常完整。

一般说理文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评析:本篇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说理文。

唐老师立足说理文文体特征,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勾连已学说理文,形成“类”意识,培养学生归类思维。

说理文的结构特征学生基本已会,所以老师简单地一笔带过,毫不拖泥带水。

】二、梳理要素,寻觅关联师:《学与问》提出什么观点?列举了哪些事例?最后又得出什么结论呢?请大家对照着预习单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去找一找。

(生默读交流)师:本文的观点是——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别的同学有不一样的想法吗?我特别喜欢有不同想法的同学,请你说。

生:我认为是“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到底哪句是本文提出的观点?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因为课题就叫《学与问》,那观点肯定既要与学有关又要与问有关,而第二句话只有问没有学。

师:那位同学,(面对刚才提出不同意见的)你被说服了吗?这位同学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寻找观点的时候可以“扣题目,抓开头”,发现观点是关于学与问两个方面的。

(板书:学+问)我们一起记住这个观点,齐读。

(生齐读)师:那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生: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师:第一句是不是?谁能说得更完整?生: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什么是学问?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节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3)指导朗读(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3、学习第四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4、学习第三节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

讨论:(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四、课堂小结1、分发“金钥匙”。

(有关问的名言)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苏教版《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一、复习导入,明确论点。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bd&bd学生齐读课题:学与问2.这是一篇&bd&bd生答:议论文3.我们曾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都是这类文章。

议论文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4.开头,作者清晰地陈述论点&bd&bd(ppt出示:学生齐读)结尾,作者又进一步深化观点,说&bd&bd(ppt出示:学生齐读)首尾呼应,作者的观点清晰明了。

二、略读课文,了解举例论证。

1.为说服大家,作者充分摆出事实,快速浏览课文第24小节。

简洁概括作者用哪两个事例来证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总爱问为什么。

2我国大科学家沈括通过观察思考,解开了山里桃花开得迟的疑团。

)小结:两个中外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bd&bd(引读)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文中,这两个事例就是论据,用事例证明作者观点的过程就叫举例论证,这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板书举例论证】三、细读事例,了解层层深入。

1.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哥白尼与问的故事,你从哪些词句了解哥白尼的好问?(学生默读,教师巡视)2.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bd&bd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随机指导,并朗读到位:⑴充满了好奇经常问这问那&bd&bd:(指导朗读)缠着哥白尼非得把问题问清楚不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懈探求一串问题(指名学生逐个朗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读出好奇与疑问来)。

&bd&bd省略号里究竟省略了多少个问题呢?数不胜数教师相机指导。

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二课时)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跟随秦老师下了一趟西洋。

现在该继续咱们友谊的航程了。

(出示粘贴有该班学生赠言的小集子友谊的航程)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生:想【评】巧妙利用前一位老师的上课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同学们前一节课写给老师的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过度自然,不露丝毫雕琢痕迹!师(读):黄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幽默的一位老师。

今天,能认识您我真高兴!田传安师:黄老师,您长得很帅!我想问您一句话:当您看动画片的时候,还顾得上吃饭吗?柴兆军师:电视得看,饭也得吃,边吃边看!(生笑出声来)师:黄老师,您真英俊潇洒,名字一流,才高八斗,文才出众,我真佩服您!田健全师:看来,这位同学把所有的好词都送给我了。

说句实在话,我还算不上真英俊潇洒,但勉强够得上个二表人才。

(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笑了)师:黄老师您好,我的同桌叫李水皮,其实他叫李波。

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您猜出来我再写下一句您的头发好好好好看呀!郝朋(教室里一片笑声)师:最让老师感动的是侯然翠和柴维同学的赠言。

她们在署名的时候写上了您的好朋友。

这就像俗话所说的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成(师生齐)好朋友!(上课铃响)【评】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里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可以想象孩子们内心的感受是多么高兴。

二、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师(挥手):朋友们好!生(会意):老朋友好!师:今天,我特地为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礼物,可是带得少了点。

没办法,只好采取抛礼物的方式了。

(生欢呼雀跃)师:不过,我有个条件,拿到礼物的朋友必须把礼物的内容告诉大家。

(教师拿出四个精致的彩纸盒抛向学生。

学生挤在一起争看礼物的内容。

)【评】传统的课堂教学伊始往往要固守师道尊严的阵地,教师高高在上接受学生整齐划一而又缺少生命激情的问好,似乎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种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态来履行这一环节。

《学与问》(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学与问》(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学与问》(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跟随秦老师下了一趟西洋。

现在该继续咱们友谊的航程了。

(出示粘贴有该班学生赠言的小集子——友谊的航程)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生:想!【评】巧妙利用前一位老师的上课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同学们前一节课写给老师的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过度自然,不露丝毫雕琢痕迹!师(读):黄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幽默的一位老师。

今天,能认识您我真高兴!——田传安师:黄老师,您长得很帅!我想问您一句话:当您看动画片的时候,还顾得上吃饭吗?——柴兆军师:电视得看,饭也得吃,边吃边看!(生笑出声来)师:黄老师,您真英俊潇洒,名字一流,才高八斗,文才出众,我真佩服您!——田健全师:看来,这位同学把所有的好词都送给我了。

说句实在话,我还算不上真英俊潇洒,但勉强够得上个二表人才。

(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笑了)师:黄老师您好,我的同桌叫李水皮,其实他叫李波。

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您猜出来我再写下一句——您的头发好好好好看呀!——郝朋(教室里一片笑声)……师:最让老师感动的是侯然翠和柴维同学的赠言。

她们在署名的时候写上了“您的好朋友”。

这就像俗话所说的“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成——(师生齐)好朋友”!(上课铃响)【评】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里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可以想象孩子们内心的感受是多么高兴。

二、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师(挥手):朋友们好!生(会意):老朋友好!师:今天,我特地为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礼物,可是带得少了点。

没办法,只好采取“抛礼物”的方式了。

(生欢呼雀跃)师:不过,我有个条件,拿到礼物的朋友必须把礼物的内容告诉大家。

(教师拿出四个精致的彩纸盒抛向学生。

学生挤在一起争看礼物的内容。

)【评】传统的课堂教学伊始往往要固守“师道尊严”的阵地,教师高高在上接受学生整齐划一而又缺少生命激情的问好,似乎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麟 1 . 、 正确 流利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文章表达顺序 , . 初步知道说理性文章 的基本表达方法 。
结合 学 生 的 回答 展 示 “ 的概 念 ” 角 及“ 的分 类 ” 这 样 , 角 。 既可 以引 出 角 的概念 的动态 化 表 述 和各 部 分
3懂得 “ . 知识 是学 来的 , 也是 问来 的” “ , 只有在学 中 问 , 问中学 , 才能 求得真知 ” 的道理 。培养学 生崇 尚科 学 、 热爱探究 的精神 。
绍 。)
教师在进行小学毕业 总复习时 ,
不仅 要 对小 学 六年 的知 识进 行 有 效 梳 理 , 体 把握 , 要 认真 研 读 整 也 教 材 , 眼未 来 , 理好 中小 学 教 着 处 材 的衔接 。 样 , 能 让总 复 习不 这 才 再 是 “ 复 ”而 是 充 满 “ 长 ” 重 , 生 的
表等文 本形式对知识进行整理 , 但 如 果 我们 能 指导 学 生 从 “ 数 做
学” 角度 去 进行 整 理思 考 , 么 的 那
始江 苏南 京市 高 淳县 淳溪 中心 小学
赵 红 阳
毕 业 总 复 习对 知识 的整 理就 会 逼
近数 学概 念 的本 质 。比如 , 师 不 教 妨 在 学 生 展 示 之 后 出 示 “ 动 活 角 ” 让学 生 想想 老 师会 通 过 这 件 , 学 具 怎样 整 理 这部 分 知 识 ,然 后 选 自苏教版 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 2 课 。 3
3如果用数学符号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 , . 你觉得应 怎样 连?
板书 : + 问 学 =学 问 ,
学 的各 个知 识 点 ,而 忽 视 了对 教 材 总 复 习 单 元 教 材 的 研 读 与 思 考 。 由于长 期 执教 毕业 班 , 忽 也 而 略 了数 学知 识 序列 化 螺 旋式 的发 展 , 毕业 总 复 习看 作 知识 的 “ 把 重 复” “ 与 再现 ” 。要 改 变 这 种现 状 ,

1小语六上《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1小语六上《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与问》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三课。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有知识就是——(齐答)(有学问)。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齐答)(问来的)。

问常常是—(齐答)(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小黑板出示)师:“问”真有那么重要吗?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课文中有例可证吗?生:有,课文中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

师: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哥白尼的故事。

二.梳理归纳,示范渗透师:你们听说过哥白尼吗?对他有多少了解?生:哥白尼是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就是他提出来的。

生:哥白尼也是一位杰出的医生。

师:你们知道的还不少,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生:哥白尼真了不起,有成就。

师:同学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哥白尼,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从课文中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加深了对人物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谁能告诉我你从课文中又了解到哪些内容?生:哥白尼从小就爱问问题。

生:他什么都爱问。

生:他是个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师:板书“好问”师:哥白尼的好问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生:他小时候就喜欢问。

生: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

生:我从省略号看出他问了好多问题。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哥白尼的好问表现出来?生:读表现哥白尼好问的句子。

师:如果你就是小哥白尼,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生:为什么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生:船在水上行驶为什么不会沉下去?生:其他星球上有什么?也能住人吗?生:我想知道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师:你们也是一群爱问的孩子。

哥白尼对科学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学与问课堂实录

学与问课堂实录

由果到因——谈《学与问》的教学《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强,属与非经典性的文章。

它的文字浅显,层次清晰。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这类文章时应该采用不同文学性文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重在研究作者结构文章的方法,研究作者的思维方式,研究作者如何使用语言来表现自己思维的方法,研究作者的深层心灵意蕴,不能在读来读去中完成阅读,到头来学生一无所获。

我们的教学需要理性指导,需要用理性的思维进行支撑,用新的课程标准来重构自己的课堂。

作者在叙述时,由问的重要性到举例来说明,到谁向谁问,再到问的方法: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最后陈述自己说明的道理: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将来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一层一层的推断出自己的观点,环环相扣,清晰明了。

一般的教学都会采用由因到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通过诵读思考研究作者如何一步步把道理说明清楚的。

这样的教学符合课文的叙述顺序,但如果从作者的思维方式出发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在写文章时多是先给定一个结果,然后去思考如何把这个结果通过自己思维的处理把它叙述清楚。

如果这样教学,学生就可以深入文章内部把我作者的思维特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真正变成了一个对文本的探究过程,交给学生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学生已经会的无效问题,假问题。

另外这篇文章虽然是说理性的文章,它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点。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多用一些排比、对丈,读起来节奏感和韵律强,有一种音乐美,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

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握文章语言的叙述方式,探究语言的表达效果,获得具有操作意义的语言运用方法,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

以上的分析,只是自己的对文本分析的一厢情愿。

它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自主的知识建构,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把课堂向课外延伸,使学生更加渴望学习才是有效的。

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于是以上理念出发,教学设计这堂课的教学。

明天发实录。

由果到因——谈《学与问》的教学(二)上课伊始,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那它说的是什么理?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

学与问课堂实录

学与问课堂实录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各位,下面就是学与问课堂实录。

学与问课堂实录【1】一、赠送书签,感悟学与问师:同学们,我读书喜欢用书签,今天就带了几张作为我们的见面礼,请接到的幸运者大声读一读书签上的句子好吗?(师抛书签4张)生1:我这种书签上的句子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生2:我这张写的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3:我这张写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生4:我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师:谢谢同学们的分享。

刚才我们听到的句子都是关于学问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请大家大声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大声齐读。

)二、初读体验,感知学与问的道理。

1.初读指导师:同学们还记得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谈礼貌》吗,文章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生:我记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先讲了太极洞里的石头,被水滴滴出了个大洞,提出滴水穿石的道理。

然后讲了李时珍、爱迪生等几个人的事迹来证明。

生:我记得《谈礼貌》开始说讲礼貌是我们传统美德,我们要有礼貌,然后举了岳飞,还有另外一个事例来证明讲礼貌很重要。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对学过的课文能记得这么清楚,真了不起,说明他们上课学得认真,学得用心。

我们今天学的《学与问》和这两篇课文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是说理文,或者叫议论文。

也许有的同学已经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了,是的,这类文章通常都是开头通过一种现象提出一个观点,接下来用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最后再进行总结。

那么《学与问》究竟提的是什么观点,又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明呢?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去阅读解决这个问题?生(齐):有。

师:很好。

请看大屏幕上的学习要求,看明白了就开始吧。

(出示课件,屏幕显示——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自然段或句子是讲道理的,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讲道理”三个字(板书:讲道理),哪些地方是摆事实的,在旁边就写上“摆事实”(板书:摆事实)三个字。

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二

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二

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二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学与问》教案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

《学与问》教案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

《《学与问》教案: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摘要:揭示课题8学与问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系呢,(2)结合上下理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教学重理多问与勤学关系教学难发扬勤学问精神做知识主人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教学二课课、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1、讲述哥白尼候故事导入新课2、揭示课题8学与问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系呢?二、初指导1、学课(1)借助拼音准音顺句子(2)或系上下初步理词语思2、检学情况(1)认词语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致交流词义(3)指名课通顺3、默课思考全共有几然段?各写了什么?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金钥匙然段哥白尼从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不懈追3然段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师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5然段养成勤学问习惯才能成学习主人三、再课理清思路课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写了什么?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四、写指导1、指导要钥缤瞬辅翱2、学生上描红五、布置作业1、写词语2、课二课、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奇强健探瞬息万变二、精课1、学习、然段(1)学生己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路?()理不懈追(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结合科学哥白尼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金钥匙含义2、学习3然段(1)知名朗(2)结合上下理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3)提问我们新代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世界应该怎么办?(4)问向谁问?(5)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师理(6)引3然段3、学习然段(1)渡知程我们还要善把勤学问和观察思考系起这方面北宋科学沈括候是怎么做呢?(2)己然段(3)沈括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古诗思知道身阔疑问什么是套话开花相差这么远呢?(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5)沈括是怎样明白其道理?(6)从这事例你明白了什么?、学习5然段(1)指名(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学习主人?三、朗课总结全布置作业1、指名课问2、指名说说主要容3、说说己集外名人勤学问故事写下。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学与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一」学与问教案设计推荐学与问教案设计推荐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学与问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

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学与问教案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

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23、学与问二、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学与问有什么关系?/sjbwz/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缤瞬察菲辅翱翔”“缤纷瞬息万变翱翔辅导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3课学与问(第二课时)

23课学与问(第二课时)

23课《学与问》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课文理解《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沈括如何做到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感悟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4.进一步体会说理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3课《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谁还记得文章告诉我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又是怎样说明这个道理的?2.哥白尼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二.精读课文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2.沈括是什么人?指名简要介绍一下?3.谁来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其余同学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4.出示练习:(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的《》。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

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回答预设: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7.他是如何解决这个疑问的呢?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

可见,学除了贵在问,还贵在?(思、勤、恒……)10.出示名言:(读一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小结1.为了证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作者分别举了哪两个事例?只举一个事例行不行?为什么?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3.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学与问》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二课时)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跟随秦老师下了一趟西洋。

现在该继续咱们友谊的航程了。

(出示粘贴有该班学生赠言的小集子友谊的航程)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生:想【评】巧妙利用前一位老师的上课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同学们前一节课写给老师的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过度自然,不露丝毫雕琢痕迹!师(读):黄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幽默的一位老师。

今天,能认识您我真高兴!田传安师:黄老师,您长得很帅!我想问您一句话:当您看动画片的时候,还顾得上吃饭吗?柴兆军师:电视得看,饭也得吃,边吃边看!(生笑出声来)师:黄老师,您真英俊潇洒,名字一流,才高八斗,文才出众,我真佩服您!田健全师:看来,这位同学把所有的好词都送给我了。

说句实在话,我还算不上真英俊潇洒,但勉强够得上个二表人才。

(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笑了)师:黄老师您好,我的同桌叫李水皮,其实他叫李波。

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您猜出来我再写下一句您的头发好好好好看呀!郝朋(教室里一片笑声)师:最让老师感动的是侯然翠和柴维同学的赠言。

她们在署名的时候写上了您的好朋友。

这就像俗话所说的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成(师生齐)好朋友!(上课铃响)【评】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里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可以想象孩子们内心的感受是多么高兴。

二、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师(挥手):朋友们好!生(会意):老朋友好!师:今天,我特地为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礼物,可是带得少了点。

没办法,只好采取抛礼物的方式了。

(生欢呼雀跃)师:不过,我有个条件,拿到礼物的朋友必须把礼物的内容告诉大家。

(教师拿出四个精致的彩纸盒抛向学生。

学生挤在一起争看礼物的内容。

)【评】传统的课堂教学伊始往往要固守师道尊严的阵地,教师高高在上接受学生整齐划一而又缺少生命激情的问好,似乎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种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态来履行这一环节。

但在这节课中,老师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学生与老师成了地位平等的朋友,他们从老师问候语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满足。

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就为下面师生间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师:谁先来说一说?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生: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评】把课文中的精妙语句当作礼物送给学生,无形中让学生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与理解。

妙!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评】用礼物来诱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师(出示投影):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看看能读出点什么?生:这几句话是说,做学问要勤学、好问!师:你真不简单!我得把你说的最后几个字记住。

(板书:勤学、好问)三、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师:咱们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学习18课《学与问》!(板书课题)师:请各位朋友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注,看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学生读文、圈画)师: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师:读得非常好!你能不看书把它说出来吗?生(犹豫了一下):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师: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记住,你简直就是速记大王!生: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师:谁听见他说什么了?(生重复前一名学生的话)师:看来咱们班不光有速记大王,还有顺风耳啊!(生笑)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有了问题,可以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师:哎呀,李梦朋友读得真美,简直把我们带进了梦里!(生会意地笑了)【评】幽默的点评换来的是高效的学习。

师(故作不解):有了问题,你们该怎么做?生:有了问题,。

你可以师(打断):不对不对!有了问题,你们该怎么做?生(会意,齐读):有了问题,。

我(们)可以道理。

【评】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老师便采取了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

这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

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四、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师:朋友们,文中说能者为师。

我呢,最近准备做学问,不知在座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师有什么建议要对我这个学生说。

现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师了,请大家认真读读书,看看应该怎样教我,看看谁是真正的能者?(生读书的热情高涨。

)【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师:看来各位老师是有备而来,只读了一遍书便胸有成竹了。

哪位老师愿意先来教教我这个大学生?不过,我这个学生可有个条件,那就是各位老师在教我的时候不能看书。

能做到吗?生(高声齐):能!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师:现在你是老师,想想你应该怎么对我说?生(思考了一会):你知道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希望你能记住它!师:谢谢武老师,你的话我一定铭记在心!生: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

师:原来做学问不光要勤学好问,还要学会观察思考。

你说的话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记住它。

(板书:观察思考)【评】这是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

还有人说,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我想这节课正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思想。

生:我想送你一句话。

师:行!生: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

师:谢谢你,田老师,你为了教我把古人都请出来了。

【评】看,天上的云彩下雨了!生: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你有了问题,可以道理。

师:郝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呀!生: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还有吗?(生摇头)师:不错,人家说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码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生:不知你听说过波兰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侯的故事吗?师:没有。

生:哥白尼小时侯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师:谢谢你美好的祝愿。

这样的好事还是杜老师你先来吧。

生:你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发现问题。

师:我有了问题一定多多向你请教。

生: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

师: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师:听完你的故事,学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行吗?生(迟疑片刻):行,你问吧!师:刚才田老师说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

沈括为什么不继续问他妈妈了?生(七嘴八舌地抢答):因为沈括的妈妈没能解开他心中的疑团。

师:不对呀,妈妈不是给他答案了吗?生:妈妈给他的答案不准确,太模糊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文中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师(恍然大悟状):噢,我终于明白了。

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思考。

师:还有哪位老师愿意给我指点迷津,说说该怎样做学问?生: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你如果学会了学与问,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板书:学习的主人)【评】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一脉相承。

师:哎,对了,前两天各位老师就开始搜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不知大家搜集得怎样?(生面面相觑冷场!)师:哎呀,看来各位老师平时公务繁忙,没有时间。

正好,我这里有几个小故事和一些名言,还没来得及看,就先请各位老师过目吧,希望能对咱们有所帮助。

(边说边散发)(生读)【评】明明是学生课前没按照预习要求去做,老师却说成了是学生公务繁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台阶下。

这是把学生当人看的教学思想!针对课堂出现的冷场问题,老师很轻松地就化解掉了,再一次说明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多么重要!师:各位老师还有什么话要送给我的吗?生(念):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

师:有这一个本领就足够了!生:我想送你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你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抓紧时间勤学苦练,否则到老时一切都晚了。

师:对不起,老师,我把你的名字给忘了。

生:我叫朱宁。

师:对你的谆谆教诲,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朱老师!生:我也送你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师:对,做学问和搞发明一样,要多问好问才能出成绩。

(生又先后读了有关孙中山、王献之、牛顿、司马光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五、总结师:刚才各位老师说的可以称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学问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完成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突然一生把手高高举了起来)师:李老师,你有什么事吗?生:你知道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的意思吗?师:我做学问正打算研究这句话的意思,暂时还没搞懂。

老师,你说说看?生:既然你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该生讲了一个有关谦受益,满招损的故事)师:我听明白了,李老师教育我做学问不光要做到勤学好问,还要学会谦虚。

对你的良苦用心,我表示深深的谢意!(鞠躬)【评】明明是节外生枝,教师却把它巧妙利用起来了,这是一种教学机智!六、布置作业师: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

今天,咱们破破例,就让我这个大学生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布置一回作业。

大家说行吗?生(齐):行!【评】同样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这次却因为学生已经是老师了而显得兴趣盎然。

师出示投影:作业建议:(可选做其中的一题)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

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

(生或摘抄或写故事。

)(下课铃响)师(挥手):各位小老师再见!生:大朋友再见!【评】此时学生仍然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说明他们已经在内心接纳了这位幽默风趣的老师。

【总评】本节课,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师始终在利用教材引领孩子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学与问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其二是体现了教师在自己教学行为上的一些可贵尝试,比如与学生称兄道弟般地交朋友,在学生节外生枝时真诚地鞠上一躬我想,这其实是教师教学民主理念不由自主的外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