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要条件导学案
高中数学《充要条件》导学案
1.2.2充要条件1.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01p⇔q.此时,我们说,p是q 的□02充分必要条件,简称□03充要条件.2.常见的四种条件与命题真假的关系如果原命题为“若p,则q”,逆命题为“若q,则p”,那么p与q的关系有以下四种情形:原命题逆命题p与q的关系真真p是q的充要条件q是p的充要条件真假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假真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假假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q是p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充分、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如果把p研究的范围看成集合A,把q研究的范围看成集合B,则可得下表.记法A={x|p(x)},B={x|q(x)}关系A B B A A=B A⊆/B且B⊆/A 图示结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q互为充要条件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当p是q的充要条件时,也可说成q成立当且仅当p成立.()(2)逻辑联结符号“⇔”具有传递性.()(3)若p⇒/q和q⇒/p有一个成立,则p一定不是q的充要条件.()答案(1)√(2)√(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x2<1”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x2-1=0”是“|x|-1=0”的________条件.(从“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一个合适的填空)(3)已知向量a=(x-1,2),b=(2,1),则a⊥b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4)如果不等式x≤m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x≤2,则m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1)-1<x<1(2)充要(3)x=0(4)2探究1充要条件的判断例1下列各小题中,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①p:m<-2或m>6,q:y=x2+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p:f(-x)f(x)=1,q:y=f(x)为偶函数;③p:cosα=cosβ,q:tanα=tanβ;④p:A∩B=A,q:∁U B⊆∁U A.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①q:y=x2+mx+m+3有两个不同零点⇔Δ=m2-4(m+3)>0⇔m<-2或m>6⇔p.②f(x)=0时,q⇒/p.③若α,β=kπ+π2(k∈Z),此时有cosα=cosβ,但没有tanα=tanβ.④p:A∩B=A⇔A⊆B⇔q:∁U A⊇∁U B,∴①④中,p是q的充要条件.[答案] D拓展提升判断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两种思路(1)命题角度:验证由p能否推出q,由q能否推出p,对于否定性命题,注意利用等价命题来判断.(2)集合角度: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当不容易判断p ⇒q 及q ⇒p 的真假时,也可以从集合角度去判断,结合集合中“小集合⇒大集合”的关系来理解,这对解决与逻辑有关的问题是大有益处的.【跟踪训练1】 已知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r 的必要条件,也是s 的充分条件,r 是s 的必要条件,问:(1)p 是r 的什么条件? (2)s 是q 的什么条件?(3)p ,q ,r ,s 中哪几对互为充要条件? 解 作出“⇒”图,如右图所示,可知: p ⇒q ,r ⇒q ,q ⇒s ,s ⇒r .(1)p ⇒q ⇒s ⇒r ,且r ⇒q ,q 能否推出p 未知,∴p 是r 的充分条件. (2)∵s ⇒r ⇒q ,q ⇒s , ∴s 是q 的充要条件.(3)共有三对充要条件,q ⇔s ;s ⇔r ;r ⇔q . 探究2 充要条件的证明例2 设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求证:a 2=b (b +c )的充要条件是A =2B .[证明] 充分性:∵A =2B ,∴A -B =B ,则sin(A -B )=sin B ,则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B ,结合正弦、余弦定理得a ·a 2+c 2-b 22ac -b ·b 2+c 2-a 22bc =b ,化简整理得a 2=b (b +c );必要性: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且a 2=b (b +c ),得b 2+bc =b 2+c 2-2bc cos A ,∴1+2cos A =c b =sin Csin B ,即sin B +2sin B cos A =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A -B ),由于A ,B 均为三角形的内角,故必有B =A -B ,即A =2B .综上,知a 2=b (b +c )的充要条件是A =2B .[结论探究] 如果把例2中问题改为“求证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60°”,怎样证明?证明 充分性:在△ABC 中,A +B +C =180°, 又∵B =60°,∴A +C =120°.∴A +C =2B .∴A ,B ,C 成等差数列. 必要性: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 又∵A +B +C =180°,即3B =180°, ∴B =60°.综上得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60°. 拓展提升充要条件的证明证明“充要条件”一般应分两个步骤,即分别证明“充分性”与“必要性”,但千万要注意“谁”是“谁”的充分条件,“谁”是“谁”的必要条件.尽管证明充要条件问题中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也可以是必要条件,但还是不能把步骤颠倒了.一般地,证明“p 成立的充要条件为q ”时,在证充分性时应以q 为“已知条件”,p 是该步中要证明的“结论”即q ⇒p ;证明必要性时则以p 为“已知条件”,即p ⇒q .【跟踪训练2】 求证:0≤a <45是不等式ax 2-ax +1-a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证明 充分性:当0<a <45时,判别式Δ=a 2-4a (1-a )=5a 2-4a =a (5a -4)<0, 则ax 2-ax +1-a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而当a =0时,不等式ax 2-ax +1-a >0可变成1>0.显然当a =0时,不等式ax 2-ax +1-a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 必要性:因为ax 2-ax +1-a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 所以a =0或⎩⎪⎨⎪⎧a >0,Δ=a 2-4a (1-a )<0,解得0≤a <45.故0≤a <45是不等式ax 2-ax +1-a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探究3 求充要条件例3 求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 [解] 当a =0时,符合要求.当a >1时,显然方程没有零根,若方程有两个异号的实根,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a <0;若方程有两个负实根,则⎩⎪⎨⎪⎧Δ=4-4a ≥0,1a>0,-2a <0,解得0<a ≤1.综上所述,若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则a ≤1. 反之,若a ≤1,则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因此,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 ≤1. 拓展提升探求充要条件的两种方法(1)先寻找必要条件,即将探求充要条件的对象视为结论,寻找使之成立的条件;再证明此条件是该对象的充分条件,即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说明.(2)将原命题进行等价变形或转换,直至获得其成立的充要条件,探求的过程同时也是证明的过程,因为探求过程每一步都是等价的,所以不需要将充分性和必要性分开来证.【跟踪训练3】 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答案 -3<k < 3解析当圆x2+y2=1与直线y=kx+2有一个公共点时,有|2|k2+1=1,解得k=±3.结合图形可知,圆与直线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3<k< 3.1.充要条件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定义法、等价命题法、集合法.2.充要条件的证明与探求(1)充要条件的证明分充分性和必要性的证明,在证明时要注意两种叙述方式的区别:①p是q的充要条件,则由p⇒q证的是充分性,由q⇒p证的是必要性;②p的充要条件是q,则p⇒q证的是必要性,由q⇒p证的是充分性.(2)探求充要条件,可先求出必要条件,再证充分性;如果能保证每一步的变形转化过程都可逆,也可以直接求出充要条件.1.“φ=π”是“曲线y=sin(2x+φ)过坐标原点”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当φ=π时,y=sin(2x+π)=-sin2x,此时曲线过坐标原点;但曲线y =sin(2x+φ)过坐标原点时,φ=kπ(k∈Z),∴“φ=π”是“曲线y=sin(2x+φ)过坐标原点”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2.“x2+(y-2)2=0”是“x(y-2)=0”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x2+(y-2)2=0,即x=0且y=2,∴x(y-2)=0.反之,x(y-2)=0,即x=0或y=2,x2+(y-2)2=0不一定成立.3.设x∈R,则“x>1”是“x3>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 因为x ∈R ,“x >1”⇔“x 3>1”,所以“x >1”是“x 3>1”的充要条件. 4.“a =-1”是“直线ax +3y +3=0与直线x +(a -2)y +1=0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由两直线平行,可得⎩⎪⎨⎪⎧a (a -2)=3×1,a ×1≠3×1,解得a =-1;当a =-1时,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 -3y -3=0和x -3y +1=0,可知两直线平行.故“a =-1”是“直线ax +3y +3=0与直线x +(a -2)y +1=0平行”的充要条件.5.已知x ,y 都是非零实数,且x >y ,求证:1x <1y 的充要条件是xy >0. 证明 证法一:充分性:由xy >0及x >y ,得x xy >y xy ,即1x <1y . 必要性:由1x <1y ,得1x -1y <0,即y -x xy <0. 因为x >y ,所以y -x <0,所以xy >0. 所以1x <1y 的充要条件是xy >0. 证法二:1x <1y ⇔1x -1y <0⇔y -x xy <0. 由条件x >y ⇔y -x <0,故由y -xxy <0⇔xy >0. 所以1x <1y ⇔xy >0, 即1x <1y 的充要条件是xy >0.A 级:基础巩固练一、选择题1.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若直线a,b相交,设交点为P,则P∈a,P∈b.又a⊂α,b⊂β,所以P∈α,P∈β,故α,β相交.反之,若α,β相交,则a,b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或平行.故“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给定两个命题p,q.若綈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是綈q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綈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q⇒綈p,但綈p⇒/q,其逆否命题为p⇒綈q,但綈q⇒/p,而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故选A.3.已知函数f(x)=A cos(ωx+φ)(A>0,ω>0,φ∈R),则“f(x)是奇函数”是“φ=π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f(x)是奇函数时,φ=π2+kπ(k∈Z);φ=π2时,f(x)=A cos⎝⎛⎭⎪⎫ωx+π2=-A sinωx,为奇函数.所以“f(x)是奇函数”是“φ=π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4.已知直线l1:ax+(a+1)y+1=0,l2:x+ay+2=0,则“a=-2”是“l1⊥l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直线l1⊥l2的充要条件是a+a(a+1)=0,解得a=0或a=-2,所以“a =-2”是“l 1⊥l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已知不等式|x -m |<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3<x <12,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43,12B.⎣⎢⎡⎦⎥⎤-12,43 C.⎝ ⎛⎭⎪⎫-∞,-12 D.⎣⎢⎡⎭⎪⎫43,+∞ 答案 B解析 由题易知不等式|x -m |<1的解集为{x |m -1<x <m +1},从而有{x |m -1<x <m +1}⎝ ⎛⎭⎪⎫13,12, ∴⎩⎪⎨⎪⎧m +1>12,m -1<13,解得-12<m <43,而m +1=12与m -1=13不同时成立, ∴m =-12及m =43亦满足题意, ∴-12≤m ≤43.故选B.6.设{a n }是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q ,则“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得,a n =a 1q n -1(a 1>0),a 2n -1+a 2n =a 1q 2n -2+a 1q 2n -1=a 1q 2n -2(1+q ).若q <0,因为1+q 的符号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a 2n -1+a 2n 的符号;反之,若a 2n -1+a 2n <0,即a 1q 2n -2(1+q )<0,可得q <-1<0.故“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选C.二、填空题7.设函数f (x )=ax +b (0≤x ≤1),则a +2b >0是f (x )>0在[0,1]上恒成立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 必要不充分解析 由⎩⎪⎨⎪⎧ f (0)>0,f (1)>0⇒⎩⎪⎨⎪⎧b >0,a +b >0,∴a +2b >0.而仅有a +2b >0,无法推出f (0)>0和f (1)>0同时成立.8.已知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有以下命题:①a 2=b 2;②a·b =b 2;③|a |=|b |且a ∥b .其中可以作为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命题是________.(将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答案 ①②③解析 显然a =b 时①②③均成立,即必要性成立.当a 2=b 2时,(a +b )·(a -b )=0,不一定有a =b ;当a·b =b 2时,b ·(a -b )=0,不一定有a =b ;|a |=|b |且a ∥b 时,a =b 或a =-b ,即①②③都不能推出a =b .9.若函数f (x )=2x -(k 2-3)·2-x ,则k =2是函数f (x )为奇函数的________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 充分不必要解析 当k =2时,f (x )=2x -(k 2-3)·2-x =2x -2-x ,此时函数f (x )为奇函数;反之,当函数f (x )为奇函数时,有f (x )+f (-x )=2x -(k 2-3)·2-x +2-x -(k 2-3)·2x =(4-k 2)(2x +2-x )=0,则有k 2=4,即k =±2;故k =2是函数f (x )为奇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三、解答题10.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1)p :lg x 2=0,q :x =1;(2)p :b =c ,q :a ·b =a ·c (a ,b ,c ≠0);(3)p :x ≥1且y ≥1,q :x +y ≥2;(4)p :x ,y 不全为0,q :x +y ≠0.解 (1)当lg x 2=0时,x 2=1,即x =±1,则p ⇒/ q ,q ⇒p ,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易知p ⇒q .而a ·b =a ·c (a ,b ,c ≠0),即a ·(b -c )=0,可得b =c 或a ⊥(b -c ),即q ⇒/ p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 ⇒q ,而q ⇒/ p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綈p :x =0且y =0,綈q :x +y =0,∵綈p ⇒綈q ,而綈q ⇒/ 綈p ,∴p ⇐q 且p ⇒/ q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级:能力提升练1.已知集合A ={x |x 2-2x -3<0},B ={x |(x -m +1)·(x -m -1)≥0}.(1)当m =0时,求A ∩B ;(2)若p :x 2-2x -3<0,q :(x -m +1)(x -m -1)≥0,且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当m =0时,B ={x |(x +1)(x -1)≥0}={x |x ≤-1或x ≥1},又A ={x |x 2-2x -3<0}={x |-1<x <3},所以A ∩B ={x |1≤x <3}.(2)p :x ∈(-1,3),q :x ∈(-∞,m -1]∪[m +1,+∞).因为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m -1≥3或m +1≤-1,所以m ∈(-∞,-2]∪[4,+∞).2.设a ,b ,c 为△ABC 的三边,求证:方程x 2+2ax +b 2=0与x 2+2cx -b 2=0有公共根的充要条件是∠A =90°.证明 必要性:方程x 2+2ax +b 2=0与x 2+2cx -b 2=0有公共根ξ,则 ⎩⎪⎨⎪⎧ξ2+2aξ+b 2=0ξ2+2cξ-b 2=0⇒ξ=-b 2a -c =b 2c -a . ∴⎝ ⎛⎭⎪⎫b 2c -a 2+2c ·b 2c -a-b 2=0⇒a 2=b 2+c 2, ∴∠A =90°.充分性:若∠A =90°,则a 2=b 2+c 2,易得x 0=b 2c -a是方程的公共根. 综上,方程x 2+2ax +b 2=0与x 2+2cx -b 2=0有公共根的充要条件是∠A =90°.。
充要条件
滨州实验中学 2015 级
数学学科
课时导学案
例 3、下列各题中,哪些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1) (2)
p : b 0 , q :函数 f ( x) ax2 bx c 是偶函数;
p : x 0, y 0 , q : xy 0 ;
, q :a c bc;
(3) p : a b
滨州实验中学 2015 级
数学学科
课时导学案 ).
1、函数 f(x)=x2+mx+1 的图象关于直线 x=1 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A.m=-2 B.m=2 C.m=-1 D.m=1
2、给定空间中直线 l 及平面 α,条件“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是“直线 l 与平面 α 垂直”的______条件.
滨州实验中学 2015 级 班级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姓名
数学学科
课时导学案 年 月 编制人 审核人 日
使用时间
1.2.2 充要条件
1.结合具体命题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 2.会证明命题的充要条件.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回顾 1、若 p: x 1 ,q:
张 怡 李俊岭
1 1,则 p 是 q 的( x
典 型 例 题
例 4、已知:⊙ O 的半径为 r,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求证: d r 是直线 l 与⊙ O 相切的充要条件.
反思与总结
滨州实验中学 2015 级 变式训练
数学学科
课时导学案
1、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填空. (1)sinA>sinB 是 A>B 的___________条件 (2)在Δ ABC 中,sinA>sinB 是 A>B 的________条件.
1.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组卷:姜汉明 审卷:周海英上课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班级__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与推出的关系。
能够在简单的问题情境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及充要性。
在充要条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等价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及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判断。
学习过程: 1、知识回顾复习1:首先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两三角形全等,则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若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 若ab=0,则a=0。
(4)若a ,b 为实数,b a =,则22b a =。
复习2、请同学用推断符号“⇒”“⇏”写出上述命题。
答:(1)(2)(3) (4)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一般地,用α、β分别表示两件事,如果α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这件事也成立,即α_____β,那么α叫做β的_____条件⏹ 必要条件:如果β_____α,那么α叫做β的_____条件。
⏹ 充要条件:如果既有α⇒β,又有β⇒α,就记作:α_____β那么α是β的充分而且必要条件,简称_____条件。
回答上述问题(1)、(2)中的条件关系。
(1)中: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充分条件;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2)中: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充分条件;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说明::把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分别记作α与β;α与β关系可分为四类: (1)充分不必要条件,即α_____β,而β_____α; (2)必要不充分条件,即α_____β,而β_____α; (3)既充分又必要条件,即α_____β,又有β_____α;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α_____β,又有β_____α。
充要条件(经典导学案)
《1.4.2充要条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2.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充要条件问题.
3.能对充要条件进行证明.
二、知识思维导图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1.“x >0”是“x ≠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已知x ∈R ,则“1x
>1”是“x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设条件甲为0<x <5;条件乙为|x |<5,则条件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若命题p :两直线平行,命题q :内错角相等,则p 是q 的________条件.
5.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一个合适的填空.
(1)“x 2-1=0”是“|x |-1=0”的_____________;
(2)“x <5”是“x <3”的_____________。
充要条件
结论:如果 p q ,那么 p 与 q 互为 问题 2: 下列各题中 p 是 q 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1) p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q :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2) p :两条直线平行, q :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3) p : a b q : a 2 b2 结论: 关于充要条件判断问题有四种可能结果分别 是:
D. 1 x 6
宝鸡市东风路高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 高二 主备人: 司婷 使用人:周宗让 王芳芳 学科:数学 审核人: 周宗让 司婷 章节:1.2.3 使用时间:2013.11.
小结:判断是否充要条件两种方法 (1) p q 且 q p ; (2)原命题、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练习 1:在下列各题中,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1) p : x2 3x 4 , q : x 3x 4 (2) p : x 3 0 , q : ( x 3)( x 4) 0 (3) p : b2 4ac 0(a 0) , q : ax2 bx c 0(a 0) 有实数解 (4) p : x 1 是方程 ax2 bx c 0 的根, q:abc 0
宝鸡市东风路高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 高二 主备人: 司婷 使用人:周宗让 王芳芳 学科:数学 审核人: 周宗让 司婷 章节:1.2.3 使用时间:2013.11.
四、课堂小结 抽象概括 一般地,如果既有 pq ,又有 qp 就记作 p q. 此时,我们说,那么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显然,如果 p 是 q 的充要条件,那么 q 也是 p 的充要条件. 概括地说,如果 p q,那么 p 与 q 互为充要条件. 五、检测试题: (课堂、课后作业) 1.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2 2 A. a b 是 a b 的充分条件 B. | a || b | 是 a2 b2 的充要条件 C. x 2 1 是 x 1 的充分条件 D. 是 tan tan 的充要条件
2充要条件学生版
命题、充要条件题型1 四种命题间关系1.命题“若函数()log (0,1)a f x x a a =>≠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log 20a <”的逆否命题是2指出下列四个命题的相互关系,(1)若)(x f 是正弦函数,则)(x f 是周期函数;(2)若)(x f 是周期函数,则)(x f 是正弦函数;(3)若)(x f 不是正弦函数,则)(x f 不是周期函数;(4)若)(x f 不是周期函数,则)(x f 不是正弦函数;题型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2012天津卷理)命题“存在0x ∈R ,02x ≤0”的否定是 2. 已知命题p:∀x∈R,ax 2+2x+3>0,如果命题¬p 是真命题,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题型3 充要条件的判断(1)2,2.x y >⎧⎨>⎩是4,4.x y xy +>⎧⎨>⎩的_____ ____条件;(2)(4)(1)0x x -+≥是401x x -≥+的____ ______条件; (3)αβ=是tan tan αβ=的_____ _ __条件;(4)3x y +≠是1x ≠或2y ≠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5)“18a =”是“对任意的正数x ,21a x x+≥”的______________条件. (6)“m =12”是“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互相垂直”的 _________条件.(7)平面向量a 、b 都是非零向量,a ·b <0是a 与b 夹角为钝角的__ ______条件.(8)已知三条直线l 1:x -y =0,l 2:x +y -2=0,l 3:5x -ky -15=0,则l 1、l 2、l 3构不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k ∈集合________.(9).已知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则p 是s 的_________条件.题型4 真假判断1.下列命题:①“若xy =1,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②“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否命题;③“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逆否命题;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2.设有2012个命题p 1,p 2,…,p 2012满足:若命题p i 是真命题,则命题p i+4是真命题.已知p 1∧p 2是真命题,(p 1∨p 2)∧(p 3∨¬p 4)是假命题,则p 2012是_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3.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有①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两直线的斜率相等;②△ABC 中,AB →·BC →<0是△ABC 为钝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③2b =a +c 是数列a 、b 、c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④△ABC 中,tan A tan B >1是△ABC 为锐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题型5 充要条件的证明与探索1已知20:100x p x x ⎧⎫+≥⎧⎪⎪⎨⎨⎬-≤⎩⎪⎪⎩⎭,:{11,0}q x m x m m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 2.求方程0122=++x ax 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 .3.求证:关于x 的方程20ax bx c ++=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0a b c -+=.4.设数列12,,n a a a 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证明,{}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 N ∈,都有122311111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充要条件》 导学案
《充要条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充分性、必要性以及充要性。
2、掌握充要条件的证明方法,能运用充要条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二、学习重点1、充要条件的概念。
2、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三、学习难点1、理解充要条件中条件与结论的相互关系。
2、灵活运用充要条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四、知识回顾1、充分条件:如果有命题 p 可以推出命题 q,即 p ⇒ q,那么我们就说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例如:“若 x > 5,则 x >3”,“x >5”是“x >3”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如果有命题 q 可以推出命题 p,即 q ⇒ p,那么我们就说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例如:“若 x 能被 2 整除,则 x 是偶数”,“x 是偶数”是“x 能被 2 整除”的必要条件。
五、新课导入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一个条件能够充分保证结论的成立,有时候一个条件只是结论成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那么,有没有一种情况,一个条件既是充分的又是必要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充要条件。
六、概念讲解1、充要条件的定义如果既有 p ⇒ q,又有 q ⇒ p,就记作 p ⇔ q,此时我们说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也就是说,p 既是 q 的充分条件,又是q 的必要条件。
例如:“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是“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的充要条件。
2、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 p ⇒ q,但 q ⇏ p,那么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如:“x >3”是“x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必要不充分条件如果 q ⇒ p,但 p ⇏ q,那么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例如:“x 是整数”是“x 是有理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如果 p ⇏ q 且 q ⇏ p,那么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导学案】 第2讲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师】
第2讲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激活思维1. “x =3”是“x 2-2x -3=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x ≤2”是“x 2-4≤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 A2. B3. (多选)若“x 2-x -2<0”是“-2<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值可以是( )A. 1B. 2C. 3D. 43. BCD 【解析】 由x 2-x -2<0,解得-1<x <2,所以(-1,2)(-2,a ),所以a ≥2,所以实数a 的值可以是2,3,4.4. 已知p :-1<x <3,q :m -2<x <m +5,若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2,1] 【解析】 因为綈p :x ≤-1或x ≥3,綈q :x ≤m -2或x ≥m +5,且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m -2≤-1,m +5≥3,且等号不能同时取到,解得-2≤m ≤1.5. 已知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r 是q 的________条件,p 是q 的________条件.5. 充要 必要 【解析】 因为q ⇒s ⇒r ⇒q ,所以r 是q 的充要条件.又q ⇒s ⇒r ⇒p ,所以p 是q 的必要条件.知识聚焦1. 充分、必要条件(1) 对命题“若p 则q ”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记做p ⇒q ,称p 是q 的________条件,q 是p 的________条件;当它是假命题时,记做p ⇒/ q ,称p 是q 的________条件,q 是p 的________条件.(2) ①若p⇒q,且q⇒/p,则p是q的________条件;②若p⇒/q,且q⇒p,则p是q的________条件;③若p⇒q,且q⇒p,则p是q的________条件,记做p⇔q;④若p⇒/q,且q⇒/p,则p是q的________条件.知识聚焦1. (1) 充分必要非充分非必要(2) ①充分不必要②必要不充分③充要④既不充分也不必要(3) 证明“充要条件”应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充分性,二是必要性.应该进行由条件到结论,由结论到条件的两次证明.证明时要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2. 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常用方法(1) 定义判断法:通过判断p⇒q与q⇒p是否成立确定p是q的什么条件.(2) 集合判断法:建立命题p,q相应的集合,若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q 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即p:A={x|p(x)},q:B={x|q(x)},则: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②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③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若B 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⑤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⑥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等价转化法:A⇒B与非B⇒非A是等价关系.一般地,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否定式)的命题,运用等价转化法判断.分类解析目标1充要条件的判断(1) “1x>1”是“ex-1<1”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 【答案】 A【解析】因为1x>1,所以x∈(0,1).因为ex-1<1,所以x<1,所以“1x>1”是“ex-1<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 若a>0,b>0,则“a+b≤4”是“ab≤4”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答案】A【解析】当a>0,b>0时,得4≥a+b≥2ab,即ab≤4,充分性成立;当a=4,b=1时,满足ab≤4,但a+b=5>4,不满足a+b≤4,必要性不成立.故“a+b≤4”是“ab≤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 (2020·天津卷)设a∈R,则“a>1”是“a2>a”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 A【解析】由a2>a得a>1或a<0,据此可知“a>1”是“a2>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 若x∈R,则“2-x≥0”是“|x-1|≤1”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B【解析】由2-x≥0,得x≤2;由|x-1|≤1,得-1≤x-1≤1,即0≤x≤2.所以“2-x≥0”是“|x-1|≤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3. (2020·北京卷)已知α,β∈R,则“存在k∈Z,使得α=kπ+(-1)kβ”是“sin α=sin β”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C【解析】当存在k∈Z,使得α=kπ+(-1)kβ时,若k为偶数,则sinα=sin(kπ+β)=sinβ;若k为奇数,则sinα=sin(kπ-β)=sin[(k-1)π+π-β]=sin(π-β)=sinβ.当sinα=sinβ时,α=β+2mπ或α+β=π+2mπ,m∈Z,即α=kπ+(-1)kβ(k=2m)或α=kπ+(-1)kβ(k=2m+1),亦即存在k∈Z,使得α=kπ+(-1)kβ,所以“存在k∈Z,使得α=kπ+(-1)kβ”是“sinα=sinβ”的充要条件.故选C.4. (2020·浙江卷)已知空间中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m,n,l,则“m,n,l 在同一平面内”是“m,n,l两两相交”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 B 【解析】 依题意知m ,n ,l 是空间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当m ,n ,l 在同一平面内时,可能m ∥n ∥l ,故不一定得出m ,n ,l 两两相交.当m ,n ,l 两两相交时,设m ∩n =A ,m ∩l =B ,n ∩l =C ,可知m ,n 确定一个平面α,而B ∈m ⊂α,C ∈n ⊂α,可知直线BC 即l ,l ⊂α,所以m ,n ,l 在同一平面内.综上所述,“m ,n ,l 在同一平面内”是“m ,n ,l 两两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目标2 结合充要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1) 已知集合A =⎩⎨⎧⎭⎬⎫y |y =x +1x ,x ∈⎝⎛⎭⎪⎫12,2,B ={x |x +m 2≥6}.若“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 【答案】 (-∞,-2]∪[2,+∞)【解析】 由y =x +1x 在⎝ ⎛⎭⎪⎫12,1上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得2≤y <52,所以A =⎩⎪⎨⎪⎧⎭⎪⎬⎪⎫y ⎪⎪⎪2≤y <52. 由x +m 2≥6,得x ≥6-m 2,所以B ={x |x ≥6-m 2}. 因为“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A B ,所以6-m 2≤2,解得m ≥2或m ≤-2,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2,+∞).(2) 已知集合A =⎩⎨⎧⎭⎬⎫x |12<2x <8,x ∈R ,B ={x |-1<x <m +1,x ∈R },若x ∈B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 【答案】 (2,+∞) 【解析】A =⎩⎪⎨⎪⎧⎭⎪⎬⎪⎫x ⎪⎪⎪12<2x <8,x ∈R={x |-1<x <3}, 因为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A , 所以A B ,所以m +1>3,即m >2.(1) 设p :|2x +1|<m (m >0);q :x -12x -1>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 【答案】 (0,2]【解析】 由|2x +1|<m (m >0),得-m <2x +1<m , 所以-m +12<x <m -12,且-m +12<0. 由x -12x -1>0,得x <12或x >1. 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m -12≤12,所以0<m ≤2.(2) 已知p :|x -1|>2,q :x 2-2x +1-a 2≥0(a >0),若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 【答案】 (0,2]【解析】 由题可得p :x >3或x <-1,q :x 2-2x +1-a 2≥0,[x -(1-a )]·[x -(1+a )]≥0, 因为a >0,所以1-a <1+a ,解得x ≥1+a 或x ≤1-a . 因为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1+a ≤3,1-a ≥-1,a >0,解得0<a ≤2.目标3 充要条件的探求已知两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4x +4=0和x 2-4mx +4m 2-4m-5=0,求两方程的根都是整数的充要条件.【解答】 因为mx 2-4x +4=0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m ≠0. 又另一方程为x 2-4mx +4m 2-4m -5=0,且两方程都有实根, 所以⎩⎨⎧Δ1=16(1-m )≥0,Δ2=16m 2-4(4m 2-4m -5)≥0,解得m ∈⎣⎢⎡⎦⎥⎤-54,1.因为两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所以⎩⎪⎨⎪⎧4m ∈Z ,4m ∈Z ,4m 2-4m -5∈Z ,所以m 为4的约数.又因为m ∈⎣⎢⎡⎦⎥⎤-54,1,所以m =-1或1.当m =-1时,第一个方程x 2+4x -4=0的根不是整数; 当m =1时,两方程的根均为整数.所以两方程的根均为整数的充要条件是m =1.课堂评价1. (2021·八省联考)若关于x 的方程x 2+ax +b =0有下列四个命题:甲:x =1是该方程的根;乙:x =3是该方程的根;丙:该方程两根之和为2;丁:该方程两根异号.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1. A2. (2020·海南月考)“∀x ∈[-1,1],|x |<a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 a >1 B. a >0 C. a >2D. a =1 2. A 【解析】 “∀x ∈[-1,1],|x |<a 恒成立”等价于“∀x ∈[-1,1],a>|x |max ”,所以a >1.故充要条件为a >1.3. (2020·合肥模拟)已知偶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则对实数a ,b ,“a >|b |”是“f (a )>f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A 【解析】 因为f (x )是偶函数,所以f (x )=f (|x |).又y =f (x )在[0,+∞)上单调递增,若a >|b |,则f (a )>f (|b |)=f (b ),即充分性成立; 若f (a )>f (b ),则等价于f (|a |)>f (|b |),即|a |>|b |, 即a >|b |或a <-|b |,故必要性不成立. 则“a >|b |”是“f (a )>f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 (2021·海安中学)(多选)设全集为S ,则下面四个命题中是“A ⊆B ”的充要条件的命题是( )A. A ∩B =AB. ∁S A ⊇∁S BC. ∁S B ∩A =∅D. ∁S A ∩B =∅4. ABC 【解析】 对于选项A ,由 A ∩B =A ,可得A ⊆B . 由 A ⊆B 可得A ∩B =A ,故A 满足条件.对于选项B ,由∁S A ⊇∁S B 可得A ⊆B ,由A ⊆B 可得∁S A ⊇∁S B ,故∁S A ⊇∁S B 是A ⊆B 的充要条件,故B 满足条件.对于选项C ,由∁S B ∩A =∅,可得A ⊆B ,由A ⊆B 可得∁S B ∩A =∅,故∁S B ∩A =∅是A ⊆B 的充要条件,故C 满足条件.对于选项D ,由∁S A ∩B =∅,可得B ⊆A ,不能推出A ⊆B ,故∁S A ∩B =∅不是A ⊆B 的充要条件,故D 不满足条件.故选ABC.5. 已知集合A =⎩⎪⎨⎪⎧⎭⎪⎬⎪⎫x ⎪⎪⎪⎝ ⎛⎭⎪⎫13x 2-x -6≤1,B ={x |log 3(x +a )≥1},若“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 (-∞,0] 【解析】 由⎝ ⎛⎭⎪⎫13x 2-x -6≤1,得x 2-x -6≥0,解得x ≤-2或x ≥3,则A ={x |x ≤-2或x ≥3}.由log 3(x +a )≥1,得x +a ≥3,即x ≥3-a ,则B ={x |x ≥3-a }.由题意知B A ,所以3-a ≥3,解得a ≤0.6.。
导学案002(命题及其关系与充要条件)
命题及其关系与充要条件编号:002一、考纲要求命题及其关系①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二、复习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建构形式,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假判断,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并能判定命题之间的充要性。
会证明简单的充要条件的命题,进一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四种命题的转化及真假判断,必要条件的判断。
四、要点梳理1.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就叫做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表示命题,故复合命题有三种形式:p或q;p 且q;非p。
(2)复合命题的真值“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p且q”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p或q”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注:1°像上面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2°由真值表得:“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的真假相反;“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为假;“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为真;3°真值表是根据简单命题的真假,判断由这些简单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的真假,而不涉及简单命题的具体内容。
(3)四种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姓名小组第组【学习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的概念,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2.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3.结合具体命题,学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命题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的陈述句。
2、命题的真假:判断为真的语句是;判断为假的语句是。
注意:反问句、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形式:可写成“”“如果p,那么q”等形式。
其中p称为命题的,q称为命题的。
问题1:下列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3≥3。
(2)3能被2整除吗?(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5)若|a|>|b|,则a>b。
(6)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7)今天天气真好啊!知识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真假“若p,则q”为真命题“若p,则q”为假命题推出关系p q p q条件关系p是q的条件q是p的条件p不是q的条件q不是p的条件问题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1)若平面内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则PA=PB;(2)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周长比的平方。
知识点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关系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
数学中的每一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
注意:(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讨论的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
若不是,则首先将命题改写成的形式。
(2)对p⇒q的理解:当成立时,一定成立,即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到q。
①为真命题;②是的充分条件;③是的必要条件以上三种形式均为“p⇒q”这一逻辑关系的表达。
知识点四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设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A⊆B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B⊆A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课堂总结【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A.今天天气真好啊!B.你怎么又没交作业?C.x>2D.方程x2+2x+3=0无实根2.设x,y∈R,则“x≥2且y≥2”是“x2+y2≥4”的()A.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既是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直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直角”和“相等”B.语句“当a>4时,方程x2-4x+a=0有实根”不是命题C.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是真命题D.“x=2时,x2-3x+2=0”是真命题二、填空题4.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为AC,BD,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AC⟂BD”的条件。
高中数学充要条件的教案
高中数学充要条件的教案
教学内容:充要条件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2. 能够正确运用充要条件解题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充要条件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能够准确理解充要条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充要条件的概念讲解及相关例题
2. 准备教学用具、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充要条件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充要条件的思考。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充要条件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充要条件在数学中的应用及相关定理
三、例题分析(20分钟)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充要条件的运用方法,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分析。
四、练习训练(15分钟)
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充要条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加强实践训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卷。
教学心得: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分析解题方法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充要条件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通过丰富的练习和讨论,学生逐渐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灵活运用充要条件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与导学案
【2】 p是q的充分条件
“p是q的充分条件”和 “q是p的必要条
件”表述的是同一个逻辑关系。
【3】 q的充分条件是p
而“p是q的充分条件”只能说明p⇒q,
与q能否推导出p没有任何关系。
②注意右侧等价的表述方式:
【4】 q是p的必要条件
【5】 p的必要条件是q
1.用符号“⇒”与“⇏”填空。
⇏ > 1.
命题真假
推出关系
条件关系
“若 p,则 q”是真命题
“若 p,则 q”是假命题
p ⇒ q
P___q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p 不是 q 的 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q 不是 p 的 必要条件
思考 1:(1)p 是 q 的充分条件与 q 是 p 的必要条件所表示的推出关系
是否相同?
(2)以下五种表述形式:①p⇒q;②p 是 q 的充分条件;③q 的充分条
怎么判断充要条件?有哪些方法?
【1】定义法: (1)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找推式,判断 ⇒ 和 ⇒ 的真假
(3)根据条件和推式得出结论
【2】等价法
将命题转化成为另一个与之等价的且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
【3】赋值法
对于选择题,可以取一些特殊值或者特殊情况,用来说明
结论或者推导不成立,但不可用于证明题。
②
③
A
B
【解】因为A⊈B且B⊈A,所以A是B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本节考试常考什么?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题3·传递法】已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
的必要条件,则p是q的什么条件?
【解】由题意有p⇒r,r⇏p,q⇒r,r⇒s,s⇒q,所以p⇒r⇒s⇒q,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首先从命题出发,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看条件能否推出结论,从而判断命题的真假;然后从命题出发结合实例引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这三个概念,再详细讲述概念,最后再应用概念进行论证.【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结合具体命题掌握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方法.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含义的理解;2.逻辑推理:通过命题的判定得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含义,通过定义或集合关系进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3.数学运算: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常见包含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不等式和不等式组;4.数据分析: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将原命题进行等价变形或转换,直至获得其成立的充要条件,探求的过程同时也是证明的过程;5.数学建模: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难点: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写出下列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x>a2+b2,则x>2ab,(2)若ab=0,则a=0.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命题(1)为真命题,命题(2)为假命题.提问:对于命题“若p,则q”,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如何判断其真假的?结论:看p能不能推出q,如果p能推出q,则原命题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7-2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充分条件?2.什么是必要条件?3.什么是充要条件?5.什么是充分不必要条件?6.什么是必要不充分条件?7.什么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过程。
充要条件教案
1.2 充分必要条件 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能正确判断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正确区分充要条件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正确区分充要条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预习达标】1.充分条件:一般地,“若p ,则q ”为________,是指由p 通过推理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_______,记作p ⇒q,并且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2.如果“若p,则q 为假命题,那么由p 不能推出q,记作p ⇒q ,我们说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1.必要条件: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指由p 通过________可以得出q,记作p ⇒q,我们说_________是_______的必要条件;2.如果“若p ,则q ”为假命题,即由p 不能推出q ,记作p ⇒q 我们说q 不是p 的必要条件.【课前达标】1.判断一下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a 是无理数,则a+3是无理数;(2)若四边形对角互补,则四边形内接于圆; (3)若x>2,则x>4;(4)若x +y ≠-2则x 、y 不都为-1;12.(2011):1,:1,().. . .p x q p q xA B C D ≤<⌝山东临沂已知条件则是成立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3.(2011),,,:;://, .a b p a b q p q αβαβαβ⊂⊂江苏徐州已知、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直线命题与无公共点命题则是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
导学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导学案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学习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2.会判断命题中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能初步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进行简单应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 学习重点: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2 .学习难点:必要条件的符号语言的理解与判断方法. 三、知识框架判断所给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分析p,q 之间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分析已知命题中p,q 之间的充分性与必要性之间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四种类型——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简单应用 。
四、新课导学(一)自主活动一:探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1、给出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并提出有关问题。
(1) 命题1:若小明是山东泗水人,则小明是中国人. 命题2:若A=Ø,则A B=Ø. 命题3:若22,b a b a>>则 .命题4:是增函数则且若)(),10()(x f a a a x f x≠>= .(2) 判断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 ,并说出命题1的逆否命题。
(3)思考1: ?同时反过来讲, (4)试使用同样的说法分析命题2中p 与q 的关系。
(5)如果我们将上述真命题中的p 与q 之间的关系推广到一般情况,又该如何描述呢?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 ,记作q p ⇒并且说p 是q 的_____条件,q 是p 的_____条件。
思考2:分析命题3和命题4,我们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 记作q p ⇒此时我们就说p 不是q 的_____条件,q 不是p 的_____条件。
结论1:由定义可知,p 是q 的充分条件等同于说q 是p 的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编写 熊有刚 周 班 课时 组评
审核 组 姓名 师评
审批
2. 学会利用充要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充要条件判断 【学习方法】导学案导学法 【自主学习·梳理基础】 1、命题“若 p 则 q”为真命题,即 p q ,就说 p 是 q 的 条件;q 是 p 的 2、 (只能填 , , , ) (1)若 p:三角形各边都相等,q:三角形各角都相等,则 p q,q p. (2)若 p:x=a,q:|x|=|a|,则 p q,q p. (3)若 p: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是正方形,则 p q,q p. (4)若 p: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是梯形,则 p q,q p. 总结:一般地,如果 ,且 ,则称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记为:p 是 q 的充 要条件,记作 。 ☆☆总结:若 p q ,则 p 与 q 互为 。 如果 如果 如果 ,且 ,且 ,且 ,则称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称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则称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条件
2
条件。
D. 是 tan tan 的充要条件
3.设 p : b 4ac 0(a 0) , q :关于 x 的方程 ax2 bx c 0(a 0) 有实根,则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4. 2 x 5 x 3 0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1 1 1 A. x 3 B. x 0 C. 3 x D. 1 x 6 2 2 2 5、 “ x M N ”是“ x M N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填空. (1). x 3 是 x 5 的 (2). x 3 是 x 2 2 x 3 0 的 (3).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 7、已知 p,q 都是 r 的必要条件,s 是 r 的充分条件,q 是 s 的充分条件,则 s 是 q 的 条件, r是q的 条件,p 是 s 的 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 审核: 包科领导: 年级组长: 使用时间:
§2.3 充要条件
【学习目标】
1、 能在具体实例中理解、判断充要条件;
2、 通过学习充要条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充要条件的理解.
难点:充要条件的判定.
【学法指导】
1、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2、用红笔勾画出疑难点,提交小组讨论;
3、带※ 为选做题;
4、在小组长带领下齐读以上内容.
【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1:充要条件的概念
对“p :三角形的三边相等,q :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来说,显然有p q ⇒,说明p 是q 的______条件;同时,又有 p q ⇒ ,说明p 是q 的______条件.由此可得,p 是q 的_____________条件;.记作_________.
一般地,如果p q ⇒且p q ⇒ ,那么称p 是q 的_____________条件.记作______ .
【合作探究】
探究1:
条件甲:“1a >”是条件乙:“a >”的( )
A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
C .充分不必要条件
D .必要不充分条件
探究2:
“sinA=12
”是“A=30º”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探究3: “2
1=m ”是“直线03)2()2(013)2(=-++-=+++y m x m my x m 与直线相互垂直”的 (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巩固提高】(限时: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
B.||||a b >是22a b >的充要条件
C.21x =是1x =的充分条件
D.αβ=是tan tan αβ= 的充要条件
2.“x M N ∈”是“x M N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p :240(0)b ac a ->≠,q :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有实根,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22530x x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132x -<< B.102
x -<< C.132
x -<< D.16x -<<
5. 用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填空.
(1).3x >是5x >的
(2).3x =是2230x x --=的
( 3).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
【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P11 习题1—2 第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