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生活化模式建构

合集下载

浅谈大学德育建构模式——德育生活化模式

浅谈大学德育建构模式——德育生活化模式
摘 要: 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 同时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现有的大学德育模式, 其
德 育效果并 不明显。大学德育建构模 式认为, 道德既是被 给定的 , 同时又是 自 设定 的。大 学德 育生 活化 我 模 式是 学校 德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大学德育; 给予性模式; 选择性模式; 德育生活化模式
+ 收稿 日期 :0 6 6—1 2 0 一o 2 作者简介 : 陈亚丹(96一) 女 , 15 , 本科 ,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高校德育 。
oa m r ln oei teui rt eieib hi r col8 r uao . l d gm d n e i it val eo ef ho’ m a e ctn i nh v sy s h n t e c o s l o d i
Ke r s Unvri rle u a o ,teo eigmo e h l r a v d ,m rl d nle ywod : i e t moa d ct n h f r d ,teat n t emo e o a ei i sy i n e i mo f
和引导 , 是非常必要 的。但是面对社会变化产生的 新情况 、 新问题 , 大学德育迫切需要 进一步解放思
映在德育投 入与成效的强烈落差上 , 也反映在德育 与社会环境相脱离 , 与受教育者心理需求相脱节 ,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德育生活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德育生活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德育生活化

李伟明

摘要:目前,学校及家长的绝大部部分生活都被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所占据,德育生活化已然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实践问题。本文主要从德育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德育生活

化的内涵及德育生活化的基本途径三方面,探究德育生活化将成为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道德教育

一、德育生活化概念提出的背景

德育出發的地方是生活,德育最终要回归的地方也是生活。德育生活化是以生活为根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途径的,旨在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德育理念,是一种创新的道德教育。

二、德育生活化的含义

(一)德育生活化的根基是生活

生活中的德育行之有效。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生更加喜欢贴近生活的、有趣的教学方式。陶行知强调“没有生活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2]同理,离开了生活的德育是死德育,生活与德育是相互

包孕的。

1.德育从生活中出发

这说明德育不能仅从抽象道德概念解释,也不能从无内容的道德理性理念阐述。从抽象道德概念解释的德育,只能使德育成为知性教育,道德学习变成概念学习,因此必须从

日常生活中开展德育教育,形成养成教育。

2.德育在生活中展开

德育是在动态的生活而不是静态的生活中展开,也就是在生活过程中开展德育,从生活中离开德育,就如在岸上做动作教游泳一样,这是无效的、徒劳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

对象是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尚未成熟,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还未形成,

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引导和熏陶。我们要善于看到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思想、行为习

学校德育生活化模式

学校德育生活化模式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模式探索

摘要:传统的学校德育由于与生活相脱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道德的领悟问题,也没有真正形成道德行为上的自觉,难以让青少年融入其中,并与之契合形成高尚的人格,这与学校德育的出发点相违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并积极建构学校德育新模式。如果将德育生活化,则将大大增强德育的亲和力,增强德育的实践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伦理精神,培养完美人格,这是相对于传统德育的进步。

关键词:学校;生活化德育;探索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道德教育与生活相脱离,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纯粹道德知识的教育,不顾道德和道德教育都必须为生活服务这一事实,把德育从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中抽离出来,由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一味地向受教育者强制灌输,再加上唯智主义的影响,使道德教育完全忽略了道德个体的内在需要、生活目的和主体道德体验等,遮蔽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当代德育只有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世界,才能重新散发其育人魅力并激发人的生命活力。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的学校德育与生活相脱离,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道德理性的教育,

而忽视了德育对个体生活的意义,单纯从规范出发去要求学生,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其实效性一直难以提高。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几大弊端:

1.德育价值理念上的社会本位观

传统的学校德育片面强调其价值上的社会本位观,把学校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取向,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作为核心的德育目标,忽视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即德育对个体的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主要包括个体的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超越和脱离了现实的历史条件,这种在理想化、圣人化的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工作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就是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方法,它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以达到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品格的目的。下面将探讨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需要明确目标。德育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确立活动的目标和意义。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只有确定了活动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要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德育活动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才能更直观地领悟到道德的内涵和意义。活动的设计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需求,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需要考虑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需要有清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从活动中得到启示和体验。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道德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还需要关注活动的评估和总结。活动的评估和总结是对活动效果的检验和总结,也是对教育方法和策略的反思和改进。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德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需要明确目标、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及活动的评估和总结。只有在这些方面做足准备和努力,才能够构建一个有机的德育活动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现代中小学德育治理体系模型建构与实践案例

现代中小学德育治理体系模型建构与实践案例

第八章新德育之“部 委制”管理模型建构
与实践案例
第九章新德育之“行 为管理四步法”模型
建构与实践案例
第十章新德育之综合 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 实践案例
后记
第一章新德育基本理论体系建构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新德育的“三大理念” 第二节新德育的“五治方法论” 第三节新德育的“九新内涵” 第四节新德育的“建模技术” 第五节新德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新德育的理论基础之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第一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第二节中小学生不同层次需要的问卷调查 第三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章新德育的理论基础之正面管教中相关理论
第一节正面管教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正面管教的核心概念与主要工具
第五章新德育之区域德育模型构建与实践案例
第一节区域德育管理系统模型建构 第二节新德育区域推动的示范样本
第六章新德育之学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案例
第一节陈经纶中学的魅力德育体系 第二节陈经纶中学年级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月坛中学的自主发展德育体系
第七章新德育之全员德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案例
第一节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第二节全员德育需要制度化操作 第三节全员育人体系建构与实施方案
第八章新德育之“部委制”管理模型建构与实践案例
现代中小学德育治理体系模型 建构与实践案例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新时期高校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新时期高校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生 活 世 界 的 影 响 。 由 于 生 活 是 整 体 性 的 , 人 在 生 活 过
道 德本 质 上是 实 践 的 。生 活 化道 德 教 育模 式认 为 , 必 须让 学 生在 自己 亲身 参 与 的社 会 实践 中感 受 、体 验 、
辨 别 、 取 舍 和 生 成 道 德 观 念 , 而 不 是 仅 仅 通 过 外 在 灌 输 或认 知 训练 形成 道 德观 念 。
理 论 知 识 只 有 运 用 于 具 体 的 社 会 实 践 中 , 才 能 发 挥 理
程 中 的感 受 、体 验 、认 同 与接 受 也 就 具 有 整 体 性 。 因

此生 活化 道 德 教 育 模 式认 为 ,道 德 教 育 必 须 与 人 的 整
体 生 活 紧 密 相 连 ,从 人 的 生 活 世 界 出 发 , 在 人 的 生 活 世 界 中进 行 。 第 二 , 生 活 化 道 德 教 育 所 培 养 的 德 性 是 完 整 的 德
种 德 性 由 德 行 确 认 并 体 现 在 德 行 之 中 , 是 生 活 中 具 体 可感 的完 整 的德性 。 第 三 ,生活 化 道 德 教 育 的整 体 性 还表 现 在这 种 道
论 引 导 作 用 。 因 此 ,生 活化 道 德 教 育 特 别 强 调 道 德 教 育 的社 会 实践 性 。学 生 必 须 在 道 德 生 活过 程 中 ,认 识 社 会 与道 德 ,体 验 道 德 生 活 ,发 展 道 德理 性 与道 德 感 悟 能 力 ,进 而将 自己 的认 识 、体 验 、感悟 融化 在 生 活

浅谈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建构

浅谈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建构

使 在 现 中 未 当前 学 校 教 学 还 存 在 着 教 师 只重 视 语 数 . 视 品 德 课 在 “ 高 活 。 学 生 现 代 经 验 尽 量 丰 富 . “ 代 ” 不 知 不 觉 渗 入 “ 忽 提 。 才 知 与 行 的 全 民 族 道 德 素 质 .振 兴 民族 精 神 文 明 及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来 ”让 生 活 走 进 思 想 品德 课 堂 。 会 有 “ ” “ ” 和谐 统

要 》 精 神 . 导 儿 童 ‘ 会 生 活 ’ 形 成 良好 的 公 民道 德 素 质 的生 活 背 景 之 中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作 为 生 活 主 体参 与 活 动 的 强 的 引 学 ,
同 要 和 勇 于探 究 、 新 的科 学 精 神 , 为 我 国基 础 教 育 必 须 担 负 的 烈 愿 望 . 时 将 教 学 的 目 的 、 求 转 化 为学 生 作 为 生 活 主体 的 创 成 内在 需 要 . 他 们 在 生 活 中 学 习 , 学 习 中 更 好 地 生 活 , 而 让 在 从 重大责任 ” 。但 目前 的 思 品 教 学 , 离 了 儿 童 的 现 实 生 活 世 界 , 脱
惘{ l } 嘲

Fra Baidu bibliotek教心I 育 得
那 么 . 么 是 小 学 品 德 课 堂 的 生 活 化 教 学 呢 ? 活 化 教 学 什 生 现 状 描 述 { 学 思 品 教 学 的现 状分 析 ) 小 是 一 种 在 生 活 背 景 下 的 情 景 化 学 习 .是 将 教 学 活 动 置 于 现 实 品 德 与 生 活课 程 标 准 指 出 :遵 循 《 民 道 德 建设 实 施 纲 “ 公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概述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本文旨在研究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以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和改进。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德育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导致德育效果不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以期通过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

方式,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体会和实践道德规范,从而提升其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缺乏生活化教学手段、德育教育内容单教师德育素养不足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开展,影响了德育效果的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以期为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如何建构“生活德育”课堂

如何建构“生活德育”课堂

教 师的一举 一动 、 脸上 的任何一 个 表情 、 任何 一个 眼 神, 都将影 响整堂课 的教学效果 。 不善 于运用 表情 、 目 光等肢体语言 的人不 能成 为一个 好教师。 而信息技 术 课堂教学语 言 同样需要 “ 留 白” ,通过巧 妙设置 “ 留 白” , 让学 生主动参与 、 积极 思考 、 大胆想象 ,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 如《 下载 图片》 一课 的教学 目标是学 会 利用百度搜 索引擎搜索 图片并 保存 图片 , 根据学 习需 要利用搜索 引擎搜索相关 图片 , 并能有效地 管理 自己 的图片 。 上课伊 始 , 我注视学生片刻 , 之后轻轻地走 到 电脑前 , 端 坐在座位上 。瞬间 , 教室安静下来 , 只听 到 我熟练地 敲击键盘 的声音 , 所 有学生都把 目光投 向大 屏幕 。 学 生都 在猜测 : “ 老师要教我们什 么?” “ 大屏幕 上会 出现什 么?” 在这里 , 教 师没有 过多 的语 言 , 但这 简单 的引入却 造成 了悬念 ,让学 生产生 了心 理期待 , 达到 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 。 课 堂上 , 如果教师常 常用和蔼亲切 的 目光去捕 捉 学生 的视线 , 每个 学生都会感 到老师在注意 自己。对 不 同的学生 应使用不 同的 目光 : 对思维活跃 的学生投 去赞许 的 目光 ; 对 回答 问题 胆怯 的学生投 以鼓励 的 目 光; 对 在课 堂 中个 别调皮 的学生 违反 了纪 律 , 我 们 可 以用严 肃和警告 的 目光去批 评课堂 中的违纪行为 , 同

德育生活化主体建构及交互主体性发挥的研究

德育生活化主体建构及交互主体性发挥的研究

活。在德育中体现对主体性尊重 , 使主体性得到充
分地 展示 。其 三 , 德 育 过程 和形 式 回归 到 主体 生 把 活情 景之 中。引导 主体在 可感 的生 活场景 中感 悟伦
《 大学》 中说道 : 大学之 道, 明明德 , “ 在 在亲
民 , 止 于 至 善 。 体 现 着 通 过 明 德 达 于 至 善 的 路 在 ” 径 。德 育生 活化 主体建 构及交 互 主体性 的实施 要求
德育后能更好地过有德性的生 活, 促使学生成为个
人 品德生 成 与构建 的 主体 。其 二 , 育 目标应 增 进 德 主体 对生 活 的理解 。引 导 主体 过 有 意义 的生 活 , 在 对 生活 的追求 中提 升生存 的德 性 品质 。内在地 培养 主体 的责 任意 识 、 范意 识 , 断走 向德性更 高的生 规 不
高校德育生活化只有做主体的建构高校在关注学生主体的心理状态和心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能发挥交互主体性切实理素质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德育工作者的心理状解决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态和心理素质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三以和谐发展交互影响推动主体建构及交投入工作教育他们在日常教学日常管理和日常服主体性发挥务中提升自我德性修养营造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德育生活化是利用富含道德意蕴的生活使主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环境

班主任论文“三色生活德育”模式的建构

班主任论文“三色生活德育”模式的建构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如何改进学校的德育生态,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动起来、让德育工作活起来?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通过建构三色生活德育模式改进学校的德育生态。

一、三色生活德育模式的内容

所谓三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习惯上让他们适应社会、企业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创设富有前途的、有职业含金量的专业对口岗位或者为他们创造持续升学的路径。为此我们的模式设计从三方面入手:中职第一年,蓝色适应教育。以适应职业教育为支点,以培养良好人格为目标,加强专业认知和自我认知、职业规划等,强化职业意识、规则规范团队意识。中职第二年,绿色发展教育。以发展实训技能教育为支点,以构建职业理想为目标,培养人际交往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良好的实训规范意识和实操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中职第三年,金色收获教育。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以就业态度和能力为重点,通过职场品德、能力和态度、应聘技能等,提高责任意识和就业能力,体现自身价值。

所谓生活德育,即是我们认为,生活才是德育的最合适载体,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赋予德育最真实的教育材料、最真实的人际关系、最真实的环境因素和最真实的结果。通过各种情境化、课程化、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悟。

二、三色生活德育的课程结构

在三色生活德育从概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设计的教育模式结构包括以下五大内容。

1. 职业素养课程系列

包括以德育课为切入点、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开展的两类职业素养教育:一是入学初的普职融合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初步团队意识和融入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二是以三个年级阶段的学校人、实践人和职场人三种身份开发的三套职

“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符合寄宿制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

甘肃省酒泉市第五中学柴发 735000

一、德育理念---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离开父母,在校期间需要生活自理。我校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树立“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的德育理念,建构了“课堂教育、活动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

德育工作不是高高在上、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德育生活化”是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基本的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成为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向;“生活德育化”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贯穿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追求道德生活。

二、德育模式---育管并行、教育在先

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预防问题的发生。我校德育工作探索“育管并行、教育在先”模式,把教育引导放在前面,管理跟进。

我校把理论教育、活动教育、学科教育相结合,建好班集体、团支部、年级组、学生公寓、政教处、道德讲堂、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学校文化设施等德育阵地,有效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引导教育学生树立理想、明确目标、规范行为、提高修养。

管理跟进,加强监督,制定并逐步完善管理奖惩制度,先后出台了《酒泉第五中学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酒泉第五中学学生一日常规》、《酒泉第五中学德育岗位职责》、《酒泉第五中学安全管理制度》、《酒泉第五中学教师德育考核办法》、《酒泉第五中学班主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执行。

建构生活化德育序列目标全面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

建构生活化德育序列目标全面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

建构生活化德育序列目标全面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

建设生活品质之城,需要有品质教育,品质教育是品质之城的基础工程。教育中的德育则是品质教育的灵魂,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效益是建设品质教育,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之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又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明确、系统的新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学校则理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地渗透、融合于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以此为核心提升德育品质,提升教育品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价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此我们确立了“爱国、严谨、进取、正气、大气”学生形象标准,引导学生以此为奋斗目标,争取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围绕这一标准,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生活化德育序列目标研究和实践,把这一总的要求细化为每个年段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并据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引领和整合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文化样式。建构生活化的德育,就是要让德育回归人和生活,让德育回归人本,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德育的体验性与实践性,让我们的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德育品质,提升人文素养。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个人的道德素养,更关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因此,如何进行有效且生活化的德育研究与实践,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生活化德育的概念

生活化德育,顾名思义,是将德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强调德育的渗透性和贯通性,通过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和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锤炼品德,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生活化德育的研究

1.德育目标的明确

要实施生活化德育,首先需要明确德育的目标。我们应该明确定义什么是好品德、好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并设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实践。

2.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建立德育课程体系是生活化德育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主题为导向,设计德育课程,例如关于家庭关爱、环

境保护、公益活动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到各种德育素养。

3.教育方式的创新

在生活化德育中,教育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引入游戏教学、角色扮演、亲子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德育知识。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实地考察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四、生活化德育的实践

1.德育社团的建立

建立德育社团是实施生活化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德育社团,组织一些德育相关的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德育的重要性。

2.德育主题日的开展

组织德育主题日活动是生活化德育的一种实践方式。我们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活动,如“文明礼仪日”、“环境保护日”等,通过这些活动宣传和普及德育知识,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论德育模式的本质、分类及现代建构

论德育模式的本质、分类及现代建构

作者: 周卫东[1];张典兵[2]

作者机构: [1] 江苏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 江苏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页码: 9-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德育模式;本质;分类;现代建构

摘要:德育模式作为德育活动的程序和策略体系,既是德育理论的范型化与实践化,也是德育经验的概括化与程序化,具有操作性、优效性和发展性等突出特征。德育模式按其功能可分为主知主义模式、主情主义模式和主行主义模式;按其内容可分为德目主义模式、全面主义模式和混合主义模式;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外铄型模式和内发型模式。德育模式的现代建构是德育现代化运动的结果,必须注意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灌输走向对话,由自然本位走向以人为本,由控制封闭走向自主开放,由理想空泛走向理想现实相融合。

德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德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但要贯穿学校 生活的所有时段 , 同时也 在“ 现在 ” 的不知 l 都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 , 制定 了《 室一 日常规》 作业规范 教 《
不觉中渗入 “ 未来” 。

l 制度》 考试守则》 , 《 等 教育 目标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
构 建德 育生活化 内容体 系。 育回归 生活 l 、 让德 科学的学 习方法 、 度 诚信 的学习 品格 、 强的学 习毅力 顽 亚里士多德把道德分为心智和德性两方面,心智方 : 等学习方面的品德 。( ) 3 交往行为规范。从待人接物的礼

面的道德以知识为基础, 是可以教授的; 而德性方面的习 l 、 态度等方面提 出要求 , 仪 教育 目标是学 会交往 , 遵循 日
惯、 信念却是不能传授 的 , 只能在生活中形成 。 事做起 , 营造生活 中良好的育人氛围做起 。 从 『 常交往道德礼仪。( ) 4 社会行为规范 。 从对他人 、 对生活 、 l 是培养学生正确 的处世态度 、健康 的情感取 向和关 注社

年一度的怀仁县陶瓷 文化 节开幕式 过后 ,偌 大的 I 把宿舍 清理 干净 ,床板上写着温馨祝福 的话语 留给了学
万人广场 , 丢下 了废纸 , 扔下 了矿 泉水瓶……怀仁一 中的 I 、 妹 , 们还把使用过 的有 价值的 图书捐给 了学 校 , 学 弟 他 里 边 夹 了张 小 纸 条 ,别 的 我 们 现 在 还 做 不 到 ,这 些 图 书 “ 学生在离开会 场前主动将广场清理得 千干净净 ,学生的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德育生活化模式的建构

[摘要] 现代德育模式是相对于传统德育模式的德育理念无人化、德育目标大而空,强调灌输的德育方法、德育评价一刀切的矫正。以生活为基点的现代德育模式注重培养圆满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而不是教导人们无条件的遵从某种固定的外在标准。关注个体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德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 现代德育生活化模式建构

一、树立以生活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倡导德育向生活回归,就是让德育所关注的生活世界由高高在上的神圣世界回到实实在在人的生活世界,使德育成为呵护真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生活是教育的深厚土壤,德育同样也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生活是道德的源泉,是道德生命成长的土壤,没有生活,道德就无法进行无土栽培。

“科学世界是图像符号的世界,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而生成的。德育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必然与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努力去完善人的德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那种工具主义,功利化的倾向,把人当成“美德袋”、“道德容器”。在生活中我们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一切服务于人,确立人在道德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与特征,积极发挥人在生活德育中的积极性,能动性,达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德育目标从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的人,从单一目标转向多层次目标

从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的人,重视底线道德的形成和完善,底线道德是指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性;我们要让抽象的道德目标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引导,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会理解、珍惜生命,懂得礼貌,具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底线道德德性的形成。曾经有个报道:“清华大学教授之女命丧公交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教授夫妇两个领13岁的女儿乘公交车,本来是应该买一元的票,售票员要他们买两元的票,其女儿不服,愤怒的说了一句:“妈,他们怎么这么不讲理啊,这帮人什么玩意,真不是东西”,成为事情的导火索,之后两个人扭打起来,售票员死死掐住孩子的脖子,只几分钟孩子就不醒人事了,更可气的,他们把孩子仍下车弃之不管了,最后孩子在医院因抢救无效死亡。看了报道为之一震,背后的深思不得不使人想到,如果人和人之间能多一份关心、关爱,理解,文明礼貌,也许这样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德育只有以生活为基础,回归生活,才能收到更大的实效。

德育目标要从单一层面转向多层次。以往德育目标单一化,强调统一,以既定伦理目标为中心,对不同年级的德育课程内容的设定

往往强调是严谨的逻辑性,并不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的整体需要出发。回归生活的德育目标,既要有总的德育目标,又要分层,分级设定具体的德育目标。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阶段具体德育目标。

三、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突出生活性和时代性

人们的生活世界是什么?需要什么?必然决定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人们的生活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所谓日常生活世界主要是指维持人类社会再生产或类似再生产的各种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世界。面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这种复杂性,调整生活世界的道德规范也应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层次,同时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会不同。

四、德育过程重视道德体验,自我教育

生活是无字之书,真实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成为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听到的可能忘记,看到的可能记住,亲身做的可能学会”。吉林省四平市实行的“经历教育”是德育生活化,道德体验教育的典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内涵就是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活动的主角,成长的主人。要知道父母为保护你们,照顾你们每天都和你们爱护鸡蛋一样,无微不至。

五、德育评价的生活化

德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事实资料,对德育工作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

断的过程。德育评价不能单一化,形式化,而应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多样化,现实化。

第一从评价的目的来看,生活德育要激励每个受教育者的发展。把评价作为受教育者自我展示的舞台和机会,鼓励受教育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关注受教育者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

第二确定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测评体系内容应函盖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个方面。既要注重道德行为的测评,也要注重道德动机的测评,还可以通过采用多视角,多维度测评,提高测评的效度和信度。

第三从测评主体看,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第四评价内容看生活德育要注重精神风貌,情感态度的发展,社会规则的形成等作为衡量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