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Word版无答案)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内精读
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 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 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 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 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 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 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 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 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外赏读
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 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 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 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 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 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 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 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 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 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外赏读
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 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 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 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 愧为语言大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导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学习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商酌( )累赘( )拖沓( )搀和( ) 冗长( )(2)词义累赘:拖沓:颠沛流离:沾溉:高文典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作者名片张中行,原名张璇,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选材: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五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生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叶圣陶先生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人格魅力。
-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的深沉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尊重他人、严谨治学的态度。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叶圣陶先生的图片,简单介绍其生平和成就,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教师适时解答。
- 整理文章的主要事件,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
3. 细读理解:- 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描述叶圣陶先生特点的细节,如他的待人接物、治学态度等。
- 教师引导,分析这些细节如何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4. 深度探讨:- 全班讨论,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启示。
-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何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的深沉品质。
5. 拓展延伸:- 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作品,对比理解其思想和风格。
- 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人物,或者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6.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7.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和学习他的品质的计划。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测验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叶圣陶先生品质的认识,以及写作手法的学习情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一、植根单元说教材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教材七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修身正己”,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美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关键点之一:略读。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中,有对略读的要求:本课还规定了时间要求:“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读完。
”关键点之二:选材。
本单元的“怎样选材”写作专题与单元课文阅读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本文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组材。
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三个材料写;律己严主要从写话是话、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三个事件来写。
可见,本文也是选材的典范。
二、立足课标说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和细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1、略读,了解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精读,感知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深沉怀念和深挚敬意。
【教学创意】以课文标题为切入点,全课三个板块:从了解二三事,到感知叶圣陶其人,再到感受作者的敬仰之情。
既落实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略读”,又在归纳事件、认识人物中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的技巧。
【教学步骤】(主要的教学步骤)(一)、了解二三事浏览全篇,用笔勾画,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你们用了什么方法从文中快速地找出了这些事?提炼略读的技巧。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导学案导学单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优秀获奖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相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词语。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相关情况。
3.品味文章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
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
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
《负暄琐话》等。
写作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
有删改。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
1。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1.先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
(七年级学生的略读速度标准是:每分钟400-500字。
)2.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关于略读。
略读侧重于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对于不同的文体,了解的大意也不同:记叙性文章要了解故事的梗概--包括文章写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论述性文章要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行文的思路顺序是怎样的等。
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
这就要求阅读时不能在片言只语上纠缠,不必追求对所有细节都能理解,只要能以较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即可,遇到不懂的字、词等都可以跳过,甚至还可以跳过某些内容。
所以略读有人也叫跳读。
略读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探寻作者的思路和关键性语句上。
2.记叙性语句与议论评价性语句的辨别。
记叙是写“谁做什么事”“那里有什么”,议论评价是写“谁是怎么样的人”。
3.夹叙夹议的文章,边叙事边议论,议论一般起领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抒发感情等作用。
议论的位置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或段尾,或全文结尾。
二、预习任务1.本文约2000字,争取在5分钟内读完全文。
来,试一试!给自己做个记录。
我读完全文用了分秒。
2.读完全文后,合上书本。
按照正面表格的要求,记录自己通过略读所获知的文章信息。
略读信息梳理表答案:①待人厚(待人宽厚)律己严(严于律已)②示例1:描吕叔湘一篇文章的标点。
示例2:让我给他修润文章时不必客气,直接改上。
示例3:送人一定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③示例:作文要用语鲜明简洁,平易自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1、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字里行间中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和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重点)2、学习作者采用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难点)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激趣导学】1、“透视”“主人公”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
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2、探知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有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有答案)【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及文学常识;2、初步学会略读,通过自主阅读整体文意,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要内容;3、细读课文,认识并学会找评价性语句,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夹叙夹议的写法;4、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5、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的观点及本文的语言风格,树立正确的用语观。
6、通过扩大阅读量,拓展延伸,深化理解,巩固学法。
【学习重点】1、识记生字、词及文学常识;2、学习在略读中快速捕捉重点内容的方法,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要内容;3、学习用评价性语句结构文章的方法,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夹叙夹议的写法;【学习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的观点及本文的语言风格,树立正确的用语观;2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体会作者对故人的深沉情感,培养自己宽厚的品。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写作对象自学检测一:1、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在北大)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他的代表作是《》2、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家、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B.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导学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本课教材解析】本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十四课,主要讲述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他对教育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风范,了解到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激发学生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学习目标】1.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他对教育的思考;2.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并体会其中的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1. 预习教材,了解文章内容;2. 准备课堂笔记和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的主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令你难忘的老师或者教育者吗?”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发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对于生词和短语,学生们可以在阅读时暂时不理解,先继续阅读,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测。
2. 学生可以标记文中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三、阅读理解(2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全文,尽量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整体回答问题:a) 叶圣陶先生为什么在学生中间不受欢迎?b) 叶圣陶在读小学时受到了什么委屈?他是怎么解决的?c) 叶圣陶对于教育的思考是什么?d) 你认为叶圣陶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吗?为什么?四、课文分析(15分钟)1. 通过讨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节发展。
2. 学生可以上台进行表演和角色扮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提示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叶圣陶外,还有没有你崇拜的教育者或者老师,他们是怎样影响你的?以及你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课堂总结】本课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让学生了解到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他对教育的思考。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教育问题,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1)
人教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教学要求]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4.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1.领会: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与简单应用: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3.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典型事例。
4.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练习]一、填空题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a.新月社b.未名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13.本文选自( )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14.高文典册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无答案) (1)
(4)本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与了极高的评价,请你找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感知作者对叶老先生的情感态度。
(5)读了文章你觉得叶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6)展示学习收获。
2、小组合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三、引领导航,精讲点拨。
1、引领导航:这是张中行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回忆了叶圣陶先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中的件小事,表现了叶老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精讲点拨:本文是一片回忆性散文,看似比较零散地回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小事,但其中却有着非常清晰的结构脉络,文章首先以_____________的情感开篇,点明回忆,接着写叶圣陶留给自己的总体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具体事例写叶圣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高尚品格,最后发自内心的提出要向叶老先生学习。
四、课堂检测,总结提升。
1.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给叶圣陶先生写一段颁奖词(50字左右)。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 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无答案)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型:讲读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成果巩固】1、注音。
fù___盖点zhuì___ zhái___小笼 zhào___ 一lǘ_ __阳光 lǎn___腰寂mò闲xiá___ yào___眼 chì___热压yì___ 外ké___2、词语填空不___而至心有灵___ 天__海角激动不睡眼___胧3、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目标识记】1、积累词语,了解科幻小说特征,训练快速阅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重点)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晰生动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难点)3、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预习导学】(黑板展示)插叙及其作用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完整;(5)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6)突出主题。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快速略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体会叶先生可贵的精神品质。
3.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以及简洁质朴的语言。
(一)导入(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注音解释(1)修( )润( ) 生疏( ) 商酌( ) 恳切( ) 譬如( ) 朦胧( ) 累赘( ) 别扭( ) 拖沓( ) 妥帖( )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 以身作则( )(2)诲人不倦huìrén bùjuàn:。
商酌zhuó:。
不妥tuǒ:。
付之一笑:。
累léi赘zhuì:。
别biè扭niu:。
拖沓tà:。
2.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质?3.科举这两大品质,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层次?(三)细读课文1.第二部分里哪些句子表现出待人厚?2.第三部分里哪些句子体现出律己?3.叶先生的写文章的风格是什么?(四)品析语言1.作者是怎么评价叶老的,文中有哪些评价性语言?2.作者对叶老的评价如此之高,为什么不写作者的文学或者工作中的贡献,只谈一些末节的事?3.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我写文章受叶老的影响应该很大,找找看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点?(五)布置作业课堂检测一、基础题(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名师部编版】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一、填空
1、本文作者是,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叶圣陶(1894-1988),原名,著名家、著名家,家。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童话集《》等。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商量斟酌。
()
2、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
3、不必要,麻烦。
()
4、不爽快,不简洁。
()
5、恰当,十分合适。
()
6、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7、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三、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
选材:。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
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七年级(下)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生版)导学案
备课时间 2020-2-26 主备人班组号姓名课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时间2020.3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环节预设导学2分钟独学16分钟探学6分钟展学15分钟小结1分钟学习步骤知识链接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浅”指什么?2、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3、“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4、“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5、“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三、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问题:“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四、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1、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2、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5、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就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6、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无答案)
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及写作脉络。
2、学习叶圣陶待人宽、律己严老的品质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学习重难点】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叶圣陶先生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自主学习】1、快速阅读文章,扫清文章字词障碍,并读准字音,积累文章词语;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归纳文中叙述事件,了解叶圣陶的品行;3、细读课文,学会运用文中以小见大描写人物的方法;4、完成《新课程学习辅导》第3、4、5题。
【合作探究】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分别概括每部分内容: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的?3、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总结反思】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作者通过哪些事例用怎样的手法来刻画这一形象?【达标检测】1、作者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的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评析。
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精读课文,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
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
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
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
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
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
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
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
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牵涉.()丁卯.()繁碎.()拖延.()简.明()扼.要()规矩.()鞠.躬()搀合.()执.笔()冗.长()惟德是辅.()半儒.半释()
(2)解释词语:
诲人不倦:颠沛流离:
不即不离:晦涩:
(3)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结构。
①第一部分第段,写的是。
②第二部分第段,写的是。
③第三部分从第段到第段,详写叶圣陶先生的方面。
④第四部分从第段到第段,从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
⑤第五部分第段,写的是的思考。
【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叶先生的特点。
(2)第三自然段详细叙述的是:。
(3)第四、第五自然段较为简略的叙述了:。
(4)第六自然段讲述的是:。
2.研读第七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3.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文章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哪两种品行?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填空
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家、家、家。
3.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
5.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
6.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7.仁者见仁,。
8.《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散文。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赏析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
推荐阅读
几件小事——记父亲叶圣陶
叶至诚
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
人家拿筷,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
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
”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
”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
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
参加什么会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墨盘、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就嘀咕:“又得出一回洋相了。
”好不容易毕恭毕敬把名字写上,
自己再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
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也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
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刀子剪刀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
另外,父亲还告诫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值此父亲逝世一周年之际,记下这些小事,也算是对他的怀念吧。
【收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