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组员:王帅陈思吉吴雨桥汤竹君——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公司产品介绍1.1企业发展历史 (3)1.2企业现状 (3)1.3产品介绍 (3)1.4营销概况 (3)1.5 执行概要及目标 (4)二、营销环境分析2.1经济环境分析 (4)2.2政治法律分析 (5)2.3市场文化背景 (5)2.4技术背景 (5)2.5消费者行为分析 (5)三、SWOT问题分析3.1优势(S) (6)3.2劣势(W) (6)3.3机会(O) (6)3.4威胁(T) (7)四、STP目标市场定位理论4.1市场细分及目标选择 (7)4.2目标顾客分析 (8)4.3市场定位 (9)五、4P营销策略5.1产品策略 (10)5.2 价格分析 (11)5.3渠道分析 (12)5.4产品分析 (13)六、总结6.1总结 (13)一、企业介绍1.1 企业发展历史1.1.1 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1.1.2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1.3 1916年,日本人侵占了德国商人的股份,买下英国商人的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1.1.4 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工厂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青岛区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才变为国有。
1.1.5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1.6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2企业现状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青岛啤酒营销案例分析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37%
39%
13% 5.20% 1-1.4元 1.5-1.6元 1.7-2元 2.1-3元 3% 3.1-4元 1% 4.1-5元 0.20% 5.1-7元
销售定价
通过数据的显示,散装的啤酒消费者能接 受的价位一般在3元左右,终端经营者的心 理价位则在1.5到2元之间。 因此在面对终端经营者的定价确定在2元, 并建议售价是3.5元
竞争者分 析
在国内,除青 岛啤酒外,还 有燕京啤酒、 重庆啤酒、兰 州黄河、西藏 发展等几家以 啤酒为主营业 务的上市公司, 青岛啤酒在国 内一直都是处 于领先地位, 所以青岛啤酒 还是可以保持 其竞争力.并使 用扩张战略, 继续保持领先 的市场占有率。
SWOT分析
优势(s)
劣势(w) 威胁(t) 机会(o)
海南地处热带,人口867万,经济和旅游业发达,消费水平 较高,对啤酒的消费需求旺盛。沿海渔区和东线中南部的消费者 以中低档产品消费为主,高档产品消费集中在经济条件优越、餐 饮娱乐发达的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等。上述区域的年消费量 大致如下: 区域 海口 三亚 儋州 其他市县 人口(万人) 200 70 98 490 年消费量(万千升) 12 6 6 16 海南不仅消费总量较大,而且人均消费水平较高。近年来, 由于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开发,海南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来海南旅 游的人口增多,海南地处热带,长夏无冬,这又使得海南人钟爱 一年四季饮啤酒,因此对啤酒的需求成大幅度的上升。
渠道
(日常渠道
方便
战略渠道)
终端进货渠道的选择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0.60%
啤酒战略案例分析
啤酒战略案例分析【篇一:啤酒战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六: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企业案例: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始建于 1903 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 月16日注册成立。
于1993 月在香港发行h股票,并于7 月15 日上市,是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
同年8 月在上海发行a 股票,并于8 月27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两地上市共募集人民币16 亿元。
2001 种股票,募集人民币7.87亿元。
使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
到2001 年,公司总资产已从1997 年的36 亿元增长到72 亿元,品牌价值从34.08 亿元增长到了67.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提高到11%。
截止到2004 年,公司总资产已增长到102 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2.5%。
(一)全球啤酒行业态势目前,中国在啤酒产销量上排名世界第一。
其他的啤酒大国有美国、德国、巴西和日本等。
从啤酒消费的发展趋势看,欧洲、大洋洲市场已基本饱和,大部分国家的增长率在3%以下,有的甚至减少。
北美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南美洲和亚洲增长很快,发展空间很大,而亚洲市场中日本的啤酒市场也已基本饱和。
增长最快的是中国。
啤酒生产集约化是世界啤酒业的一个特点。
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产量都很大,世界前十大啤酒企业的年产量都在20 亿升以上,而且在本国的集中度很高。
美国的第一大啤酒企业 ab 公司(anherser-busch)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啤酒厂商,2000 年产量达到1400 万吨,占全美市场份额的48%;排名第二的米勒公司(miller)年产量近 700 万吨,市场占有率为 22%。
世界第二大啤酒企业是荷兰的喜力(heineken),它的年产量远远超过了荷兰本国啤酒销量,是世界最大的啤酒出口国,占荷兰市场份额的51%,除了占有荷兰本国大部分市场外,还发展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如在波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40%。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青岛啤酒系列并购的动因 (1)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青岛啤酒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
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
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
通过行业集中,相应地青岛啤酒的市场权力也得到扩大。
例如:青岛啤酒在1999 年9 月收购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其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青岛啤酒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以致于青岛啤酒集团华东事业部有关人士感叹说:“我们的铺货率已达到了90%以上”。
(2)低成本扩张青岛啤酒奉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先做大,后做强”,“名牌带动”、“资产重组”为核心的“大名牌”发展战略。
并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扩大规模经济,整合民族工业力量,力争把青岛啤酒建成具有超实力的,跨地区青岛啤酒在扩大自身经营规模的方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投资新建分支机构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并购获得现成的生产能力。
比较两种扩张方式,后者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快”,具备能够“买到时间”这一优势。
青岛啤酒正是看中了这一优势,强调了企业发展中的机会成本,通过不断的并购,迅速扩大生产和销售市场。
青岛啤酒在全国各地大量并购濒临破产、经营不善的啤酒企业的缘故,就是为了保证其并购的低成本性。
而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青岛啤酒又有效地降低进入当地市场的壁垒。
若青岛啤酒以新建生产厂的方式进行,可能就会受到当地政府及现有啤酒企业的激烈反应产生的阻力,加大进入成本。
青岛啤酒的事件营销案例解析[资料]
青岛啤酒的事件营销案例解析提出“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新主张1903年8月,在中国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
经过百年沧桑,这座最早的啤酒公司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的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不久前,这家百年企业高调鲜明地发布了其“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新主张。
在啤酒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据青岛啤酒董事长李桂荣介绍,青啤推出百年以来的第一个品牌主张“激情成就梦想”,蕴涵了青啤百年的认真、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传统文化,更体现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更为百年品牌增添了激情、活力的因子。
有营销专家评论认为,青岛啤酒以“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新时期的品牌主张,口号鲜活,时代感强,对于吸引年轻一代的啤酒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
寻找到符合企业文化的品牌主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牵手“梦想中国”2005年6月16日,青岛啤酒宣布赞助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梦想中国大赛活动。
正式与“梦想中国”握手。
同时“梦想中国”正式采用青岛啤酒的品牌主张“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活动的主题。
事件营销专家黄相如表示:“品牌俱乐部最难把握的是如何将两大品牌进行良好的融合,能够互相呼应。
青啤此次和央视的深度合作,将成为国内企业营销推广的良好案例。
” ,“梦想中国”采用“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活动的主题,这是国内所有赞助活动中的首例,体现了青岛啤酒与央视在经营角度之外更深层次的合作。
当然,与“梦想中国”的合作,青岛啤酒也收益颇丰。
据有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此次,青岛啤酒近半年的《梦想中国》独家冠名,不仅得到了极高的广告回报,最主要的是通过梦想中国平台,青岛啤酒准确、广泛地传达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并融合节目本身的定位,塑造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形象。
据统计,通过各赛区的选拔赛这一平台,使品牌第一提及度上升1个百分点,产品的销量上升8个百分点以上。
在今年8月份,销售同比增长43%,9月份同比增长38%。
10005617 项玥 广告案例分析之青岛啤酒
广告案例分析之青岛啤酒10005617 项玥(一)品牌历程(二)品牌定位1、品牌形象分析2、产品定位分析3、品牌传播之道4、青岛啤酒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5、青岛啤酒倡导“激情创造梦想”品牌核心价值理念(三)青岛啤酒广告案例(四)青岛啤酒前景预测(一)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有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
1993年6月16日公司注册成立,随后在香港发行了H种股票并于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同年7月公司在国内发行A种股票并于8月27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本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啤酒制造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
目前公司全资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
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
青岛啤酒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国内收购兼并厂和新建厂并举,尽快扩大规模经济,并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把青啤集团建成具有超强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
关键事件:青岛啤酒并购回顾并购历程第一阶段:1994-1996年为并购的探索期1994年10月28日,青岛啤酒与扬州市政府和扬州啤酒厂签订合同。
1995年12月18日,青岛啤酒与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签订合资成立青岛啤酒西安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
第二阶段:1997--1999年末为并购的发展期截至1999年末青岛啤酒共收购了全国10个省市的25家啤酒生产企业。
1997年青岛啤酒共发生了两次收购兼并事项,并合资成立一家新企业。
1997年11月22日,收购山东日照啤酒厂。
1997年11月22日,兼并青岛北海啤酒厂。
1997年12月16日,合资注册成立深圳青岛啤酒有限公司1998年4月2日,牵手花王。
青岛啤酒案例营销策略优势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营销策略优势分析青岛啤酒案例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通过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下面是青岛啤酒案例的营销策略优势分析:1. 强调品牌文化和历史传承:青岛啤酒将其产品与青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强调自身作为中国创办最早的啤酒品牌的荣誉。
这种传承和历史意味着品牌的可靠性、质量和口碑,有助于消费者对青岛啤酒建立情感连接。
2. 与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的合作:青岛啤酒经常与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进行合作,如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
通过赞助这些活动,青岛啤酒能够将其品牌推广给全球观众,并与体育运动的活力和阳光形象联系在一起,提供积极和年轻的品牌形象。
3. 创意的广告策略:青岛啤酒的广告策略充满创意和幽默,与中国消费者的喜好相契合。
通过与著名明星和幽默情节合作,这些广告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其对品牌产生兴趣,并购买其产品。
4. 多样化的产品线和包装设计:青岛啤酒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啤酒产品,包括经典版、特制版、绿色瓶等。
这种多样化的产品线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此外,青岛啤酒还注重包装设计,通过与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将产品与时尚、艺术以及当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吸引消费者眼球。
5. 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青岛啤酒巧妙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其品牌影响力。
通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有趣、有价值的内容,与用户互动,提供各种促销活动和优惠券等。
这种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能够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用户参与度,并建立更密切的用户关系。
总而言之,青岛啤酒案例通过强调品牌文化与历史传承、与大型活动合作、创意的广告策略、多样化的产品线和包装设计以及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等策略,成功促进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产品的推广。
这些优势使得青岛啤酒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了多年的领先地位,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营销经验。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并购重组资料文档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一、并购背景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产量的扩张后,2000 年中国啤酒的年产量突破 2000 万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产销国,并以每年 5%的速度增长。
然而,由于过去中国地域辽阔但缺乏高效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设备,啤酒市场因此是惊人的零散。
全国大约有 500 家左右的啤酒厂,并且当地品牌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尽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21 年的产量达到了 250 万吨,销售额 5.7 亿美元,但仍只占这个市场 11%的份额。
而欧美国家多是两三个企业的产量就占总量的 70%到 80%,如美国第一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 年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 48%,第二大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 22%。
青啤的对手,排行老二的燕京啤酒和排行老三的华润啤酒两者共占有 15%的市场份额。
青啤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这 11%的市场份额,还是在短短 5 年时间里共斥资 1.2 亿美元,收购了 40 余家较小的啤酒厂后的结果。
1996 年青啤的市场份额只有 2%。
二、并购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1903 年,由当时的德国商人酿造,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
1993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 7.87 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注目。
上市之后,青啤集团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大名牌”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道路,在中国啤酒业掀起并购浪潮。
至此,青啤并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拿下附近 3 个小厂,作为提高产量的基地,并依靠上市的资金实力,分别进行了内部的技术改造,生产线扩张,仓库大规模扩建等工作。
而 1995 至 1997 年的盲目产量扩张,使青啤走入低谷。
1999 年,青啤进入购并高峰期。
在连续拿下北京的五星、三环,陕西的汉斯、渭南、汉中等6 个企业后,2000 年 7 月收购廊坊啤酒厂,8 月初收购上海嘉士伯,8 月 18 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拿出 2250 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PART THREE
市场细分
经济 那些把经济 因素作为主 要考虑的消 费者来说, 通常会选择 低价的啤酒, 这些啤酒通 常为低端品 牌,并且通 过降价促销 能刺激消费 者购买。
口味 传统熟啤已 不能满足消 费者需求, 如今生啤更 被消费者重 视。此外, 一些果味啤 酒被推出来 迎合新一代 消费者和女 性消费者。
成本结构
产业整体利润仍然很低,处于微利时代,利 润发展很不平衡,仍有大量啤酒企业亏损经 营,三大巨头的利润仍处于国际比较低的水 平,产业缺乏退出机制,一些中小啤酒企业, 由于税收等因素尽管亏损多年但依然有生存 空间。
产业趋势与发展
世界领先的跨国酒企业把中国作为增长最快的市场,相比之下,成熟市 场多增长迟滞,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中国人的消费 信息,中国人不仅在啤酒消费量上增长显著,而且开始喝价格更高的啤 酒,消费信心的提高还表现在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更多,从而推动即饮 渠道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非即饮渠道。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中,中国 啤酒销量增长了29%,达4898.8万千升,创历史最高点,同期啤酒销售 额增长63%,2011年达4540亿人民币,单升啤酒均价增幅达27%,表明消 费者趋向价格更高的消费产品。更有意义的是,2011年同比增幅达12%, 明显高于2010年6%的增幅,表明消费者对啤酒的兴趣增加。
品牌
健康
地域
积极的感 知形象 当顾客在俱乐 部、舞厅或高 档宾馆喝酒时, 他们会更清楚 的意识到高档 品牌的社会功 能,因为他们 想借此展示一 个积极的形象 来表现他们自 己的身份和社 会地位。
放松 对于那些为 了放松而喝 啤酒的消费 者来说,他 们通常与朋 友一起到餐 馆或娱乐中 心去喝啤酒。 这一部分消 费者注意考 虑的是购买 的方便性。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传统熟啤已 不能满足消 费者需求, 如今生啤更 被消费者重 视。此外, 一些果味啤 酒被推出来 迎合新一代 消费者和女 性消费者。
相当一部分 消费者会有 品牌追随行 为,他们会 相对固定选 择某些品牌 的啤酒。
相当一部分 消费者会有 品牌追随行 为,他们会 相对固定选 择某些品牌 的啤酒。
北方偏向于 在家中或美 食广场饮酒, 南方则偏向 于社交聚会 饮酒。
分销商质量低及对市场缺乏灵敏度,同 时忽略了非即饮渠道市场。
利润空间缩小
青岛啤酒从2009年开始,受竞争压力的影 响,营销成本呈现逐步上涨的趋势;同时其 市场销售价格受到种种制约因素不敢贸然提 价,因此其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小。
反应能力不强
青岛啤酒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不强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市场上的局部区 域的竞争信息收集及应对出现滞后,预判 及前瞻性不强;二是新增市场的挖掘不够 全面,当前仍然存在销售的盲点。
2. 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都是暂时的,分销商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即饮渠 道市场上,而不是非即饮渠道市场上。
3. 其他品牌消费忠诚度高,啤酒的地域性决定了啤酒消费的情感和文 化特征,啤酒的消费忠诚度较高,消费者一旦习惯了一种口味就很 难改变。
4. 今年青啤过分做品牌宣传而忽视品牌建设,过多的看重广告效应, 而忽视了品牌其实真正存在于消费者心中这一根本现象。一时间市 场上青岛山水简装青啤等一系列中低端青啤子品类出现,这些产品 不仅没有为青岛啤酒占领中低端市场,相反在青啤投入过多的精力 与一些地方品牌的竞争中,不仅元气大伤,而且在高端市场上也是 丢城失地,严重混淆了消费者对青岛啤酒品牌的定位。
在本土竞争中南方主 要竞争对手是华润啤酒 有限公司,北方主要是 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
同时国际知名啤酒企 业也纷纷跻身国内市场,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比 较激烈。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青岛啤酒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青岛啤酒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青岛啤酒危机事件背景 (3)1. 事件起因 (4)2. 事件影响 (6)三、青岛啤酒危机公关应对措施 (6)1. 迅速响应,积极态度 (7)(1)及时公开声明 (9)(2)真诚道歉与沟通 (9)2. 深入调查,澄清事实 (11)(1)成立专项调查组 (12)(2)调查事件原因及进展 (13)3. 危机管理团队建设 (15)(1)专业危机管理团队的组成 (16)(2)团队职责与协作 (17)4. 媒体与公众关系协调 (19)(1)主动与媒体沟通 (20)(2)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20)四、公关效果评估与反思 (21)1. 公关效果评估 (23)(1)社会舆论反馈分析 (24)(2)品牌形象修复程度评估 (26)2. 反思与经验总结 (27)(1)对危机预警机制的反思 (28)(2)对危机应对策略的总结与提升 (29)五、青岛啤酒长期品牌形象维护策略 (30)1.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31)(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1)(2)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32)2. 提升品牌公信力 (33)(1)增强品牌社会责任感 (34)(2)积极履行企业责任与义务 (35)3. 加强公众沟通与互动 (36)(1)定期发布企业信息,加强透明度建设 (37)(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形象 (38)六、结论与展望 (39)1. 案例分析总结 (40)2. 未来展望与建议 (41)一、内容综述本段落将对青岛啤酒在面临危机时所进行的公关策略进行概述。
青岛啤酒作为中国知名的啤酒制造商,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在过去的经营过程中,青岛啤酒也曾遭遇过一些危机事件,如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竞争压力等。
面对这些危机,青岛啤酒通过有效的公关手段,成功地化解了危机,维护了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在危机公关处理中,青岛啤酒首先坚持的原则是坦诚沟通。
无论是在面对媒体还是消费者,青岛啤酒都展现出了高度的坦诚和透明度。
青岛啤酒成功案例分析
青啤扩张成功的“秘诀
青啤的扩张模式是:“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通过 低成本扩张,近年来,青啤以小的代价并购了一大批严重 亏损的小型啤酒企业。为此,许多人担心青啤收购了一批 “垃圾企业”,将青啤这个世界名牌拖垮。但今年上半年, 青岛啤酒集团效益大幅增长,产销量突破120万吨,比去 年同期增长40%,利税增长了82%。这其中60%的利润来 自于青啤并购的38家企业。截止目前,青啤兼并的近40家 企业,除三四家处在必要的调整期外,其余全部赢利,这 表明,青啤“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战略已获得了 成功,也以实践证明了青啤的扩张之路的正确性。预计青 啤今年产销量将突破26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利税 总额也将上升到全国行业首位,初步实现做“大”做“强” 的目标。
青啤公司在发展扩张方面,早在1994年、1995年就有过尝 试,先后收购了扬州啤酒厂和西安汉斯啤酒厂,但由于当时 经验、管理、技术、外部环境等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 果。从1997年开始,青啤公司在吸取了前两次并购经验的 基础上,加快了低成本扩张的步伐,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 并、控股联合等方式,先后收购兼并了平度、日照、平原、 菏泽、薛城、荣成、马鞍山、黄石、应城、蓬莱、芜湖、上 海等地的近40家啤酒生产企业,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 大到250万吨以上,跃居国内同行业前茅。
青啤的网络பைடு நூலகம்设也是疏密有别的。
他们一般把市场分为三部分:基地市场、外围市场和特 殊市场,基地市场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城市,这个市场的网 络神经最密集也最有效,在中小城市,经过这个网络几个 月的运作,市场份额就可以达到80%以上,如华南的三水、 斗门,华东的扬州、芜湖等二十多个企业,基地市场的市 场份额已高达90%以上。在大城市,市场争夺相对比较激 烈,深圳的市场争夺已进入了“巷战”,一个小小的餐馆, 都会成为数家企业反复争夺的对象;身着不同啤酒品牌服 饰的服务小姐,会在同一酒店内进行推销竞争。即使是这 样,青啤的销量仍直线上升,目前在深圳市场的份额已由 一年前的不到10%上升到了近40%
青岛啤酒案例 3-24
企业背景青岛啤酒公司创立于190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
1993年6月16日公司注册成立,并与同年在香港和上海成功发行上市了H股和A股。
1996年,曾任青岛第二食品厂厂长及青岛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彭作义先生加盟青岛啤酒,出任总经理。
自此实施了长达5年的大兼并战略。
2001年,金志国出任青啤总裁以后,进行了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第一次战略调整,把青啤从“扩张” 阶段带入了为期5年的“整合”阶段。
2006年,经过深入的战略分析,金志国认为整合后的青啤在管理、运营、营销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提升,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力,所以又提出进入“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阶段。
2007年基于对未来竞争形势的分析,公司进行了以优化价值链为主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公司总部和原有的七个区域营销公司依据公司总体价值链进行专业化分工,成立投资、营销和制造三大中心的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架构,建立了“结构一体化、资源集约化、分工专业化和执行一致性”的组织体系。
管控模式青啤集团组织架构分为三层,如图4-1所示。
形成集团公司—区域事业部—子公司的三层管理架构。
集团总部作为决策中心和资本运作中心;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和区域管理中心;下属子公司则是成本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
图4-1三层管理架构青岛啤酒采用一体化组织管理战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总公司负责集团的战略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和企业策划,下设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
如图4-2中上部区域所示。
其中,制造中心负责公司的采购和制造环节,而营销中心负责公司的销售和市场职能。
在资金管理模式上,对营销中心与制造中心采取收支双线的资金链条机制。
营销中心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资金统一由总公司结算中心管理。
制造中心则根据股权投资关系,采取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下的资金链机制。
并能对各级子公司实施重大投融资集中管控,对日常资金分散管理。
区域事业部管理,如图4-2中部区域。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青岛啤酒是源于德国酿造工艺的啤酒制造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的的制造商涌入啤酒制造业,但青岛啤酒在传承历史的背景下,采用了有效的营销策略,使得它不仅没有衰落,更成为国内啤酒制造业的龙头。
优势:1、品牌优势。
相对于其他啤酒制造商来说现在的青岛啤酒有着明显的品牌优势,这是多年使用精准的营销策略的结果,青岛啤酒虽然只是一个品牌,但却逐渐成为青岛的象征,人们知道青岛是因为青啤。
2、文化优势: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在每个暑假开幕,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上千百种啤酒品种,也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青岛啤酒通过传播啤酒文化来巩固自己在行业的地位,也让青岛啤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地区优势:也许是青岛啤酒在开始就选择了并购的策略,开始是在山东范围内,后来扩展到全国。
不仅使得多个地区的啤酒制造商被并购,也使得青岛啤酒的名字越传越远。
劣势:1、文化劣势:一些地区的啤酒品牌虽然名气不如青岛啤酒,但是已经深深的被当地人所熟识,青岛啤酒并购这些企业的时候,若不注意品牌替换的过渡,就会深深触及本地人内心对于本地文化的信仰,使得当地消费者产生很大的排斥心里,导致代理商不敢轻易代理,销量无法达到预期。
2、地区劣势:青岛啤酒是来自北方的啤酒品牌,虽然在北方的许多城市已经享有盛誉,但对于南方的消费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品牌。
此外,青岛啤酒通过并购的方式占有的生产商虽然在工艺上与原配方保持一致,但是由于水土的原因,仍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品质。
.机会:1、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办可以看出,青岛当地政府将青岛啤酒作为一种旅游文化在传播,这是青岛啤酒的一个重要机遇。
2、国外对于啤酒需求很大,因此,能够把握住国外市场对于一个啤酒品牌来说很重要,青岛地处于山东半岛的沿海区域,港口发达,开发国外市场是青岛品酒的一个重要机遇。
威胁:1、竞争:现今国内仍有多家啤酒品牌保持着良好的品质和信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青岛啤酒的案例分析-27页精选文档
一 二 三 四 五
一、公司概况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 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 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2019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 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 500强
二、青啤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通过执行平衡积分卡战略,将战略规划层层分解到 业务部门和个人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绩效考核示意图
公司战略 目标/BSC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一、2019年青啤面临的主要战略问题
l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财务风险十分突出; l 依赖收购兼并的快速扩张,整合成本不断提高; l 品牌品种数太多、视觉形象混乱,导致青岛品牌的辨识度下降; l 组织管理跨度加大,组织能力跟不上规模的扩张。
品牌品种杂乱
三、从并购扩张到内部整合的战略转型
习
与
成 长
(L2)提升核心人才胜任能力
信息资本 (L3)建立战略管理决策系统
(L4)延伸ERP实施 (供应链、CRM)
组织资本
(L5)运用国际化最佳实 践
(L6)建立面向市场的企 业文化
(L7)实施变革管理
五、战略的动态管理
高层领导人
确定公司战略,建立平衡计分卡体系
各事业部 基层员工
逐级建立个事业部的平衡计分卡 实现平衡计分卡和员工的联系
平衡计分卡源自于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 的执行长David Norton于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 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的以财务会计量度为主的 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平衡计分 卡强调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项,即落后的结果 因素,但无法评估企业前瞻性的投资,即领先的驱动因素。
青岛啤酒案例
青岛啤酒案例
青岛啤酒是中国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也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
它的广告“有啤酒的地方,就有青岛啤酒”更
是为人们所熟知。
但在青岛啤酒的成功案例背后,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
首先,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啤酒品牌,青岛啤酒在市场营销上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决策。
2003年,青岛啤酒将品牌升级为“翻滚吧,青岛”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品牌广告。
这个品牌升级不
仅增强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另外,在市场营销上青岛啤酒始终坚持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强调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这些做法都赋予了青岛啤酒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其次,青岛啤酒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企业也在产品营销上强调产品特色,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使商品更好地适应市场。
最后,在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方面,青岛啤酒也做出了不少探索和实践。
企业文化上,青岛啤酒始终坚持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引导,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企业价值上,青岛啤酒积极回馈社会,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共创。
但是,青岛啤酒也有着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过于依赖渠道销售,将消费者推向代理商和分销商,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品牌影响力缺乏国际化,面对国际啤酒巨头的竞争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产品营销方面亟需提升产品多元化、创新性和市场关注度。
总的来说,青岛啤酒作为一个知名品牌,成功之处毋庸置疑,但青岛啤酒在品牌升级、品牌文化、产品营销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随着啤酒行业的日益竞争与市场的不断变化,青岛啤酒也需不断进行市场开拓和更新,使自己不断具有新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