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张远健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2015心肺复苏指南核心更改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更改2015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流程由“检查反应→检查呼吸→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检查脉搏→CPR”更改为“检查反应→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CPR”。

CPR的顺序仍为“按压(Compression)→气道(Airway)→通气(Breathing)”。

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BLS流程更改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快速高效地进行评估,尽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尽早开始胸外按压。

这一流程的更改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这一更改可使胸外按压较2010指南版本提前5~10秒。

另外,在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这一环节,强调施救者如条件允许,可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比如通过手机拨打求救电话,拨打电话时应尽量开启免提功能。

在进行胸外按压前施救者应当知道是否已经确切地启动了应急反应系统,否则应再次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除颤和CPR的优先顺序2015指南建议对于有目击者的成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CPR,并尽可能早地使用除颤器/AED,并且持续进行CPR至除颤器充电完毕或AED分析节律。

这一点与2010指南基本一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除颤之前先进行~3分钟的CPR和尽早除颤两种方案对结局有影响。

2010指南中提到,对于院外无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在尝试除颤之前可考虑先进行~3分钟的CPR,而在院内有监护的患者发生室颤,应在3分钟内完成除颤。

3、关于胸外按压速率的更改不论成人BLS还是ACLS,2015指南胸外按压速率更改为100~120次/分,而2010指南为至少100次/分。

初步数据表明,过快的按压速率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是按压深度下降。

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显示,过快的按压速率尤其是超过140次/分时,将导致明显的按压幅度不足。

2015心肺复苏指南

2015心肺复苏指南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作者:AHA相关专家组来源:急诊医学资讯日期:2015-10-16导读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

包括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5.心脏骤停后救治。

关键字: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CPR指南指南中英文及专家解读专题请点此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5.心脏骤停后救治有关孕妇心脏骤停、ACS、特殊复苏环境的指南更新请参阅pdf原文。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2015年心肺复苏更新指南解读

2015年心肺复苏更新指南解读

五、全国心肺复苏数据库(NRCPR) 是美国 最大的有关医院内心脏骤停的数据库, 它 的资料证明出院存活率是多少? 全国心肺复苏数据库(NRCPR) 的相 关资料显示出院存活率只有 18%
• 六、根据目前最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 苏指南(ACLS),在对心室颤动或无脉 搏 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后,紧 接着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电击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 (不要 检查心律或脉搏,直接开始胸外按 压),2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心律检查
《美国急诊临床365问》 之心肺复苏16问
一、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气管插管后,急救 人员应该多久给一次通气? 在气管插管后,管理呼吸道人员要在不 影响胸外按压前提下,每 6~8 秒钟给 一次 通气,即每分钟 8 ~10 次
二、临床医生经常会在胸外按压时检查动脉 搏动,以评估按压的有效性。为什么 在心 肺复苏(CPR) 过程中检查股动脉时必须谨 慎? 由于下腔静脉没有瓣膜,股静脉血流逆 行进人静脉系统可能会产生搏动。因 此, 在触诊股三角区时的搏动可能是静脉搏动 而不是动脉搏动
九、对一个新生儿进行心肺复苏(CPR) 时开 始胸外按压的指征是什么? 胸外按压的指征为:在给氧和足够通气 30 秒钟后心率仍低于 60 次 /min
十、在检查新生儿动脉搏动时,什么部位最 为准确? 脐带动脉搏动
十一、在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辅助通 气的频率应该是多少?
每分钟 40 ~60 次
院外急救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 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 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 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 医疗团队系统(MET)。
3、按压深度变更
•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 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 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 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 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 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 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 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解析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解析

胸外按压的位置
• 胸骨中下1/3交 界处
患者平仰卧在 坚硬的平面上 为了快速确定按压位置,可采取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办法
胸外按压的方法
• 左手的掌根部在一起)离开胸 壁。双肩正对人 胸骨上方,两肩 、臂、肘垂直向 下按压。抬起时 ,掌根不要离开 胸壁
• 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但用于心搏骤停的抢救 治疗,其短期或长期效果均没有得到证实。没有胺碘酮或 存在胺碘酮使用禁忌时,可考虑应用利多卡因处理VF/VT 。 • 用法:静脉注射100mg(1-1.5mg/kg)。若VF/VT持续 存在,每隔5-10分钟追加0.5-0.75mg/kg,第1小时的总 剂量不超过3mg/kg。随后小剂量静脉维持(1-3mg/min )。
4-8% 7-26% 54% 76% <1%
4-6分钟是救命的“黄金时刻”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
• 3秒后----头晕 • 18秒后----脑缺氧
• 30秒后----昏迷
• 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亡 • 6分钟后----全部脑细胞死亡
大脑发生不可逆损害
实践证明: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 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并发症
肋骨骨折 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 血、气胸 肺挫伤 肝脾撕裂 脂肪栓塞
复苏后处理
一、维持有效循环。 二、维持呼吸。 三、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1、降温。 2、脱水:甘露醇、速尿。 3、防治抽搐:冬眠药物。 4、高压氧治疗。 5、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可以抗凝,疏通微循环或用钙 离子拮抗剂解除脑血管痉挛。 四、防治急性肾衰。 五、其他: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防治感染、胃肠道 营养。

2015版心肺复苏(CPR)更新指南

2015版心肺复苏(CPR)更新指南
用驾车旅行来进行类比,解释按压速率和 中断对复苏期间实施的总按压次数的影响。
按压分数至少60%
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 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按压分数(Compression Fraction)应大于60%。
胸外按压深度、速度、回弹可以通过身体训练达到标准,但是在 抢救过程,如何全程关注并始终贯彻减少按压中断,需要极高的 急救素养和团队配合。因为在人工呼吸、电除颤、气管插管、换 人等诸多环节,都会出现按压中断。这需要仔细设计每一个急救 环节,才能做到。需要强调的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实行 100%胸外按压,也就是不推荐单纯胸外按压。在医院的急救过 程中,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必须包括人工通气。
01
心室纤颤(VF):在临 床一般死亡中占30%, 在猝死中占90%。
02
03
无脉电活动(PEA): 有组织心电活动存在, 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
04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基本程序上,新版指南可概括为“一点、两线、 三三制”
“一点”:只要地点安全,CPR就在现场进行, 非专业施救人员用手机呼救,而不是离开现场; “两线”:分为院外、院内两条线。院内这条线, 强调“监测和预防”; “三三制”: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基础生命支持 都强调三个步骤,既目击者“识别和启动应急反 应系统、及时高质量的CPR和快速除颤”。
旁观者给予纳洛酮的方案
院前可以推荐给非专业施救者
使用的注射药物不多。肾上腺 素笔(用于救治过敏性休克) 是另外一款。
同时进行几个步骤
鼓励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 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
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
首次胸部按压的时间。
RRT和MET
由多名经过训练有素的施救者组成的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办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理由: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操作简单,便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若有调度员在电话中指导,则 效果更佳。另外,对于心脏疾病导致的成人心脏骤停,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与 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相比存活率相近。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 施救者实施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吸。
2、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
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旧版):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
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
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
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学习: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医护人员 BLS 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救治
第一部分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针对循环和/或呼吸骤停的紧急抢救措施 复苏的成功,初级目标指心博和呼吸的恢复即自主循环恢复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次级 目标达到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
CPR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
是指在对呼吸心跳停止病人进行初步复苏后,运用专业救护设备和急救技术,建立并维 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继续进一步的生命支持。 A: (Airway)气管内插管: 可靠、吸痰、给药、省人力 10次/分
B: (Breathing)确认气管位置、固定,正压通气
单纯胸外按压
理由: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操作简单,便于未经培训 的施救者实施,若有调度员在电话中指导,则效果更佳。 另外,对于心脏疾病导致的成人心脏骤停,在急救人员到 来前,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 吸的心肺复苏相比存活率相近。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 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实施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 吸。
按压深度
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 来产生血流,进而为心脏和大脑提供必需的血流以及氧气 。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深 度按压胸部。在建议至少要有5厘米的按压深度的同时, 但 2015《指南更新》中加入了新的证据,表明按压深度 可能应有一个上限(大于6厘米),超过此深度则可能发 生并发症。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 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知道,对按压深度 上限的建议是基于一项很小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按压深度 过大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大多数心肺复苏反馈 装置的监控表明,按压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

2015 心肺复苏指南

2015 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2015心肺复苏新指南

2015心肺复苏新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

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

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

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2015新指南心肺复苏

2015新指南心肺复苏

8. 瘾君子的福音
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 情况,应给与纳洛酮。瘾君子的福音!对于已知 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呼 吸正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 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给与肌肉注射或鼻内给予纳 洛酮。
9、加压素被「除名」
• 10 年版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 骨内推注的 40 单位 加压素科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 停。而新版则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 ,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 时没有优势。给与加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 有优势,因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 如果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 肾上腺素。 •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 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 好存活率。
心肺复苏—BLS(CAB)
• 仰头-抬颏法(经典) •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 ,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 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心肺复苏—BLS(CAB)
• 人工呼吸 : • 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 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吹1结束,胸廓明 显抬起,→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间 隔4秒,再进行吹2。 • 吹起过程中余光要观察胸廓起伏情况。 吹1----间隔4秒----吹2 • 不要过分用力:潮气量:500ml • 吹气毕,松开口鼻。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 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 MET)。
3、按压深度变更
•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 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 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 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 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心肺复苏_2015版

心肺复苏_2015版

口对鼻呼吸:
当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应给予口对鼻呼吸,如溺水、口腔外伤。
口对面罩呼吸:
D----defibrillation(除颤)
还是先除颤?
10年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
2015年指南 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
后续电击能量未确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量
儿童(1-8岁)使用剂量:
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剂量。可以使用 2 至 4 J/kg 的剂
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
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 或成人最大剂量
1、体位:患者平卧于病床上或地下,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他
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 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 恢复的表现。
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收缩压达60mmHg以上。 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终止复苏的指标
中。但也不能延误CPR和电击。
方法:手握空心拳,以鱼际面从20厘米的高度,快速垂直落下,击
打胸骨下端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能量约等于10-30j)观察
心电图的变化,若无效,则改行胸外心脏按压,不能耽误时间。
心前区捶击
前胸锤击不应用于非目击院外心脏骤停
前胸锤击可以考虑 用于在没有 除颤仪的情况下,不稳定的室速病人
据之一。
中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不到 1% ,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还不到万分

2015新指南心肺复苏

2015新指南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BLS(CAB)
球囊面罩
•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 •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 1L球囊的1/2—2/3,胸廓扩张,超过1s
5、离开胸壁
•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 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 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 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 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6、通气
• 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 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 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
心脏骤停
4种类型:
• 心室纤颤(VF):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在猝 死中占90%。 • 无脉室速:出现快速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不能启动 心脏机械收缩,心排血量为零或接近为零,以致 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 无脉电活动(PEA):有组织心电活动存在,但无有 效的机械活动。 • 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 现为一条直线。
2015比2010 改进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按压的中断
成人胸骨按下5-6厘米; 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 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儿童大约为5厘米 婴儿大约为4厘米
双人按压时,每2min换人
不能拼命按压
•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 按压深度:5-6厘米 • 每次按压后手离开胸壁。让 胸壁完全回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2-15
CPR施救步骤(BLS)
• 同时让人取得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进行高质量的 心肺复苏!
2015-12-15
2015版CPR最主要改动:
1、胸外按压深度:5cm≤按压深度≤6cm; 2、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期, 双手不能“依靠”在患者胸壁上; 4、“延迟通气策略”:在电击除颤准备期间,只做胸外按压 而暂时不做人工通气,等电击除颤后,再按照30:2交替胸 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5、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 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并同时让人取得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击除颤时,尽快早给肾上腺素。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 者前额部,用力使 头部后仰,另一手 置于下颏骨骨性部 分向上抬颏。使下 颌尖、耳垂连面上,双手 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 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 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 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 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 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 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 采用。
大量实践证明: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 >50%被救活。 •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 活。 •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 强调黄金4分钟
CPR基本内容回顾:
A (assessment and airway)
评估/判断,开放气道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胸外按压 D (defibrillation)电击除颤
2015-12-15
高级生命支持ALS
&监测呼出二氧化碳的建议 : 建议在所有环境(例如,入院前、急诊科、重症 监护病房、病房、手术室)中以及在院内或医院 之间转移时,检测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图或 比色法) 1)以确认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气管插管位置。 2)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在可行情况下持续监测二氧 化碳图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可能有助于指导治疗,特别 是可判断胸外按压的有效性
之后2010版与2015版相同: &.接到B角医嘱,A角当立即继续胸外按压,按30:2循环做5个 轮回。 &.然后由A角判断患者呼吸脉搏,四肢脸色皮肤恢复情况,恢 复改善后,整理患者衣物,摆放昏迷体位,送往ICU继续治疗。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 识别 • 心肺复苏(CPR)(ABC→CAB)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 除颤
7、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 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 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脉血管 造影。 8、患者为ST段抬高心肌梗塞,如医院不能造影介入治疗 (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立即接受溶栓 治疗。 9、所有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患者,有条件时都 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32~36度,至少24小时 )。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 检查呼吸、脉搏,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团队支援。
5.根据AED提示,尽快进行除颤。 6.除颤完毕,立即继续胸外按压(此处2015版更改) 【此时由B角做胸外按压,A角负责通气,且按30:2循环五组】 注意:[当B做第1组按压时,A检查清理口腔并开放气道;] [当B做第2组按压时,A大声说出那五句话!] 7.五组CPR做完,A角当下医嘱:交换角色! 8.交接完毕,B角应左手保持气道开放,右手触摸患者颈动脉, 双眼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持续6秒,从1001-1006. 若观察患者仍无循环征象,立即告诉A角继续胸外按压。
2015版不同之处:
1.为充分争取抢救时间,呼叫后患者没有反应, 立即双手用力掐患者两侧肩膀,若仍无反应, 当立即呼救,请求支援,携带AED除颤设备。 2.呼救完毕,立即判断患者有无颈动脉、呼吸, 并数1001-1010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四肢皮肤情况。 3.经判断发现患者无心跳脉搏,当立即行胸外按压, 并按30:2开放患者气道通气,循环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理论上要求此时30:2胸外按压两组。) 4.然后B角携带AED与球囊到达现场,A角立即下医嘱, 贴上电极片准备除颤(2015版要求尽快除颤挽救生命)
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双耳,轻拍重叫,触 颈动脉搏动, 识别 :无大动脉搏动,不 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2010-11-9
若发现无意识需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同 时启动急救系统。
CPR施救步骤(BLS)
请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请人取体外自动除颤仪AED
CPR施救步骤(BLS)
开始30:2CPR 每胸外按压30次,然后打开气道,人工呼吸2次。
2015指南改动目的—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1、进一步强调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10年的大于100次/min改为 “100~12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10年的至少5cm,改为5~6cm 大多数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5)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生活中时常遇到场景:
怎么救? 拨打120,然后等着?
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由于未得到任何旁观 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而错过最佳救援时 间而死亡!从现场人报警,120指令下达, 我们再接警再抵达现场最快也要10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 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 • 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 • 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 逆损害
高级生命支持ALS
&复苏后低温治疗: 对孕周 36 周以上出生、患有不断恶化的中度到 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的多项多中心 诱导性低温治疗(32°C 至 36°C)随机对照试 验,结果显示采取低温治疗,婴儿的死亡率明显 降低,而且在 18 个月进行随访时发现神经发育 残疾率较低。


1、转变观念:CAB代替ABC 2、非专业施救者的单纯胸外按压,抓住黄金4分钟 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4、早除颤(心脏原因致心脏骤停者) 5、监测呼出二氧化碳 6、早施亚低温 7、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通气注意要点:
I. 持续吹气1 秒,保证有足够量的气
体进入(500-600ml) II. 按压/通气比 30:2,(婴儿15:2)单 纯通气频率10~12次/min III. 以见到胸部起伏为适,避免迅速而 强力的人工呼吸,导致过度通气或 进入消化道 IV. 复苏期间需提供高浓度氧
2015版CPR施救步骤(BLS)
早起动
早CPR
早除颤
早ALS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更强调尽快胸外按压通气,尽快除颤,充分缩短开始抢救准备 时间,提高CPR效率,挽救更多生命。
针对已经有心肺复苏操作基础的医务人员…… 2010版&2015版前期相同: a.发现病人倒地后,迅速评估环境,记录时间 b.迅速拍患者肩膀,在耳边重呼是否能听到。
注意事项
1、呼吸、心跳同时判断,要求10秒内完成。 2、如不能除颤患者,尽快使用肾上腺素,尽早创 造条件除颤。 3、新的用药方案: 原则上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 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并已将其从高级生命支 持的心脏骤停流程中去掉。建议使用腺苷,同时 注意腺苷不得用于非规则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 因为它会导致心律变成室颤。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支点,垂 直向下用力,借助上 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开放气道
• 头偏向一侧 •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 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可先去除 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 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 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 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 仰头-抬颏法(无外伤) 托颌法(外伤时) •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 判断有无意识、简单判断有无呼吸重呼轻拍
• 检查颈动脉脉搏:
•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 的沟内。 •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 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 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无循环体征——立即胸外按压
胸部按压: 部位: 胸骨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 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 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 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 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 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 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 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