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体制的历史回顾与当前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还限制了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本文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其原因。
第一,我国科技创新资源不足。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我国在科研投入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在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比例相对较低,科研单位人员的待遇也不够优厚,导致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足。
此外,我国在科研机构建设和设备更新上也面临一定的困难,这对于科技创新的推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第二,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来推动,但我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还存在不足。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没有形成良好的闭环,很多创新成果无法得到转化和应用,使得科技创新的效果无法最大化。
此外,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比,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机制。
第三,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科技创新需要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支持,但我国在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留用上还存在着问题。
一方面,我国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片面追求学术论文数量和学术等级的倾向,忽视了创新质量的重要性,使得一些优秀的创新人才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薪资、待遇等方面相对较低,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才,导致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失问题。
第四,我国的科技创新环境相对不利。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支持和促进,然而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方面还存在不足。
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但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一些创新成果被侵权或者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这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中国科技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科技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科技论文选题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2、“入世”对中国科技出版业的影响3、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面向国际化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5、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6、199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7、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8、中国科技期刊上网的形势与思考9、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s and Appraisal of Chinese Sci-tech Papers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评价工作的现状与发展10、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11、论中国科技政策质量测度体系的构建12、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13、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14、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择15、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16、中国科技金融的体系构建与政策选择17、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18、200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19、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20、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及新趋势二、中国科技论文题目大全1、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2、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3、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5、谈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6、影响中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7、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8、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9、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六大国际检索系统的途径10、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11、《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12、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13、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研究14、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讨论1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探讨16、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7、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研究18、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和调整19、科技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涵义20、新中国科技期刊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三、热门中国科技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科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从美国孵化器的发展看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3、中国科技期刊网络版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4、加入WTO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冲击”和“机遇”5、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办刊层次与发展模式的思考6、制约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原因剖析7、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8、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技奖励制度9、郭沫若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实践10、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现状、问题及目标11、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2、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及其数据库建设的思考1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比较分析14、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与新世纪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续)15、中国科技论文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6、美国《科学》杂志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17、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弹性分组环(RPR)芯片的一种实现方案1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科技期刊的形势与对策19、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制度建设探析20、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四、关于中国科技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科技发展60年2、中国科技法律法规与政策选编3、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4、中国科技论文在线5、中国科技论文在线6、谈谈中国科技体制改革7、200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8、2006中国科技统计年鉴9、中国科技体制:昨天、今天和明天10、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三)11、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系统初探12、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浮躁”13、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14、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1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16、中国科技期刊史研究评述17、对比分析中外期刊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途径18、中国科技投入相对效率评价19、透视中国科技期刊的双向发展20、中国科技翻译学的科学内涵(上)五、比较好写的中国科技论文题目1、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分析2、大数据时代DOI的应用意义与中国科技期刊应用现状3、《中国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统计功能开发与利用4、2005年中国科技期刊CSCD影响因子300名排行表5、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CSCD影响因子300名排行表6、官本位的传统职业观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7、开放存取及其为中国科技期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8、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全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为例9、科技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科技人类学研讨会综述10、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科技保险与风险投资的协同发展11、基于共建共享模式的知识服务系统建设研究——以“中国科技情报网”为例12、我国企业R&D投资状况研究——基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13、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在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的报告14、中国科技期刊文化交流思想源流考(二)——普及提高并举科学文化交流思想的形成与实践15、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的诱导效应——基于1991~2004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1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7、论风险投资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其运作机制18、开放获取资源质量评价初探——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为例19、中国科技体制的历史回顾与当前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20、基于Binary Logistic回归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特性研究与预测。
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要求引入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并分析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次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科技体制; 改革; 科技成果; 产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强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这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方向,表明了科技体制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1978年以前,我国继承了前苏联的科技发展体系。
这一体系实行企业科研、院所科研、高校科研、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结构,以计划来推动科技项目的开展,带动科学技术的转移。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局限日益显现。
主要表现在:科技与经济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缺少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的机制,不利于技术扩散;国家用行政手段干预导致“大锅饭”的现象,不利于调动科研机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
《决定》提出科技力量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
从那时至今,政府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供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依据改革目标与政策重点的调整,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要落实“面向”、“依靠”的方针,主要政策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1.1 科技水平仍需提升1.2 创新能力相对不足1.3 存在科技人才断层1.4 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机制二、问题分析2.1 科技水平仍需提升我国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
例如在芯片、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
我国在科技研发过程中,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重要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依然需要倚赖国外技术或者引进国外人才。
2.3 存在科技人才断层尽管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但是在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些高端人才更愿意选择海外或者在外资企业工作。
2.4 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机制在科技创新领域,科技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很多科技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科技研究项目管理、成果转化机制等。
三、对策建议3.1 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提高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3.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先进科技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科技人才,促进对国际科技资源的共享。
3.4 完善科技管理机制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建立科技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个人观点4.1 我认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加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
五、总结回顾5.1 通过分析和对策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六、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6.1 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设施,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黄涛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武汉430081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理顺科技管理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须全面分析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多头交叉”的管理体制制约中国科技生产力发展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科技宏观管理体制,这些问题可概括为“机构重叠、多头交叉、封闭运转、条块分割、创新断裂、资源浪费”。
“机构重叠”指科技宏观管理职能被分解在科技部、发改委、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的政策不一定相容协调。
“多头交叉”指政府科研经费往往由多部门同时发放。
“封闭运转”指许多科研课题从立项、招标到完成、验收,在科研人员与政府机构间往返进行,基金单位最后拿到一份“专家鉴定”的结题报告就完事了[1]。
“条块分割”指部门、行业和地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
“创新断裂”指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匮乏,知识生产者和潜在使用者之间“人为”隔离,好像是“群岛”或大量“创新岛”,彼此之间仅有有限的沟通和协同[2]。
研究、设计、教育、生产脱节,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
研究机构和大学不了解产业的技术需求,产业也不知道研究机构和大学能提供什么[3]。
“资源浪费”指科技资源分布在多个部门、行业、单位,众多经费申请渠道造成了国家科技经费的分散投资和重复投资。
为此,应“整合资源,创新体系”。
“整合资源”即加强部门、地方、军民之间多向统筹协调,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
“创新体系”即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体制改革在本质上是关联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国家系统工程。
以对科研院所的微观改革为基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应转向宏观尺度,即应超越传统的科技领域,不仅把科研院所,而且把政府、企业、大学作为科技体制的基本要素,全面整合社会科技力量,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心[4]。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科研体制问题1.1 科研机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目前,我国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创新精神不够突出等问题。
一些科研院所以职称晋升为导向,忽视了原创性和创新性的评价,导致科研人员追求数量而牺牲质量。
此外,核心资源集中在少数高校和单位,其他科研机构缺乏资源支持和活力。
解决方案:加强对科研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建立以竞争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科技创新,在资源分配上公平合理,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励人才进行原始创新。
二、科技成果转化问题2.1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虽然我国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科学家缺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促进行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其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和资金等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懂技术、懂市场、注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问题3.1 人才流失和引进难度大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高层次人才流失速度加快、优秀人才引进难度大等。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解决方案: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和发展空间,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加大对回国留学生和海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丰厚的回报。
同时,加快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更加灵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问题4.1 科研经费占GDP比例低我国科研经费在整体GDP中的比例仍然较低,这导致了科技创新活动无法得到充分支持与发展。
解决方案:提高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并构建金融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以下是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人才流失和人才短缺:尽管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但高层次的科研骨干人才仍然十分匮乏。
很多优秀人才选择去海外发展或者投身金融和互联网等其他行业,而非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此外,由于政策约束和体制限制等原因,许多优秀的高校教师也无法更好地参与到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中来。
2. 缺乏基础性与前沿性重大突破:尽管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高铁、太阳能电池等),但整体上来看,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还是相对落后;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及前沿科学方向上,在基础理论突破、重大发明以及核心专利掌握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3. 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造假、抄袭等不端行为对科技创新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些科研人员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质量,以及迎合上级评价指标的倾向,导致算法造假、论文抄袭等现象屡禁不止。
这些问题严重侵蚀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 创新激励机制欠缺: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和团队在创新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经费匮乏、评价体系单一和过度强调完成任务等。
这使得许多科研单位只注重完成项目任务,并缺乏原始性和深度性的探索与突破。
二、我国科技创新问题应对对策要解决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改革评价体系:加大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流或者拓宽海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引进渠道;同时,改革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原创性成果和重大突破。
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鼓励在关键领域进行具有长远意义的基础科学研究,并加大对前沿技术攻关项目的支持力度。
同时,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
3. 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和监督管理:推行严格的科研诚信体系,在职称晋升、论文发表等方面设置更为严格与全面的审核制度,并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者给予严厉处罚。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段异兵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懈开拓、持续精进,取得了可喜成就,积累了坚持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宝贵经验。
依据中央对科技事业作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把中国科技改革开放划分为探索期、启动期、深化期、系统推进器、跃升推进期,分别进行总结回顾。
这40年来中国科技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是确立战略思想、坚持自主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展望中国科技未来发展,突破核心技术、开拓知识新疆界、推进竞争前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改革开放; 科学技术; 自主创新; 核心技术【中图分类号】C01; N01;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0.02.00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的论述,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成为统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基本方针。
科技事业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科技事业40年来的不懈开拓和长足进步,积累了宝贵经验,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认识。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历程,总结主要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历程简述主要依据中央对科技事业作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本文把中国科技改革开放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1978~1984年“恢复科研体系、服务经济建设”的探索期;1985~1994年“改革科技体制、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启动期;1995~200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化期;2006~2015年“坚持自主创新、增强科技能力”的系统推进期;2016年至今“加快科技创新、参与全球竞争”的跃升推进期。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对策。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问题一:国家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国家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一些领域中,我国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低,甚至不足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这导致了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进步缓慢,影响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对策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国家应该优先考虑提升科研经费,特别是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机制,吸引更多的科学家从事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问题二: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这限制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影响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对策二:改革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国家应该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更加注重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提供更多的自主研发权和灵活的管理方式,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创新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问题三:科技人才培养不足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然而,我国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不够全面等。
这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潜力释放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策三: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国家、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资助计划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技创新研究。
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加强协作,提供培训、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
个人观点和理解科技创新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我国在科技创新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16th century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position in the world. 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there had been brillia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hievementsofthe Chinese nation, but far behind in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rx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guidance,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China's realit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eers.After 80 years of hard work 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d the people to establish a completedisciplin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duc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gap; and in some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results have met or exceeded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has played a huge role.
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摘要:我国科技事业在不断发展,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改变以往科技管理体制的不足,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制已成为突出问题。
为此,科技管理人员就要及时转变观念,与此同时树立起正确的科技管理意识,结合国家科技政策和实际工作特点,把握国家科技战略,对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科技发展和进步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新时期;科研;科技成果1概述目前,我国新时期科技管理体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多头交叉管理;过于强调市场导向,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却忽略科学创新管理;行政权力过分干预科技研究;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分配不对等;科研管理实行双轨制;缺乏有力的监督执行机构。
所以,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做好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培育科研精神气质;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坚持提倡将科研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两者结合。
总之,在新形势下,科技管理部门所面临的要求会更高,同时科技工作者也被寄予更多的期望。
2新时期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1科技管理部门重视立项,却忽视科技管理的过程我国开展科技管理工作总是受到传统观念和陈旧制度的影响,管理模式仍坚持采用传统保守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这明显已经不适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工作的要求。
各科技管理部门将具体项目及研究团队管理两个方面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由此出现了管理范围太多宽泛,工作死板、过细,这一系列问题都不利于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
与此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还出现了一些科研组织和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该问题的出现迫使一些政府职员无法针对社会组织的情况来进行客观、真实的全面调查。
此外,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被个别社会科研组织会利用,在对外提供信息时只是选择性地提供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却被遮掩起来,由此产生信息不真实问题,而这些机构或者企业正是通过这种不良方式而争取到了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当前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contents •引言•当前科技体制创新存在的问题•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当前科技体制创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科技体制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背景介绍研究目的与意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科研资金分配不均衡科研设备重复投入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技术转移机制不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一些科技创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落实。
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一些科技创新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VS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人才引进难度大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科技创新人才短缺,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1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23通过公开、透明、科学的评估机制,确保各类科技创新项目得到公平的资源分配机会。
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鼓励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资源整合,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加强资源整合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03完善政策反馈和调整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机制01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02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030201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案例总结词详细描述科技成果转化案例总结词详细描述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案例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人才短缺、培养机制不健全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人才短缺和培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同时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案例科技体制创新发展现状研究结论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策建议的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探索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进展
织、 有计划的全面实施我国科研机构靠事业费养
活的历 史 。 国家科 委继 事业 费划转 后 , 史上 第一 次 历 对 全 国的科 研机 构进行 了 全面分类 。按 照 自然科 学 事 业 费 的使 用管理 办法 , 科研 机构 分 为三种类 型 , 即 技术开 发类 型 、 础研 究类 型 、 会公 益 ( 基 社 包干 ) 和综 合类型。 实 行拨 款 制度 改革 和分类 管 理 的作 用 主要 是 : ()从 资 金供应 上改 变了科 研机 构对 行政 主管部 门 1 的依 附关 系 , 为今 后 自主发展 奠定 了经 济基础 ;() 2 集 中 国家 财政 的有 限资 金 ,加强 了科 技长远 发展 和 国 民经 济 中重 大攻 关 以及 国家 安 全方 面 的科 技 工 作 ;()把科研 工作 与经 济发展 的现 实需要结 合起 3 来 , 大 了全社 会 的科 技总 投入 , 扩 用商 品经济 规律 调 整科技 力 量布局 ,加 速了 科技成 果 向现实生 产 力 的 转化 。 18 国家进 一步 放活科 研机 构 、 宽放 活科 97年 放 技人 员 管理政 策 ,逐 步实行 政研 职 责分 开 ,全 面实 行 所 长负 责制和 所有 权与 经营管 理权 分离 ,鼓励 技 术 开 发型科 研机 构和科 技人 员 以多种方 式进 入经 济 建 设 主 战场 ,对 科研 机构 的管理 由直 接调控 转 向 问 接 管 理 这一 时期 深化 改革 的举 措 主要 包括 “ 院 一 两制 ” 实 行 所 长 任期 目标 责任 制 及 推行 优 化 劳 动 、 组合等。 19 国家科 委 、 9 2年 国家 体改 委从 合理配 置科 技
维普资讯
国土 资 源科技 管理
文 章 编 号 :0 9— 2 0 2 0 } 2 0 2—0 10 4 1 f0 2 0 —0 6 4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摘要:本文以我国当前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认为中国科技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科学观念的禁锢、传统科学研究方法存在缺陷、科学教育一直存在错误和国家政策体制上对科学自由的限制等方面。
基于此,笔者以为要改变当前我国科技相对落后的现状,主要应该从科技教育的改进、结构体制的调整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推进三个方面着手,改变整个国内的科学研究氛围,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科技,发展,困境,对策一绪论中国社会五千年历史中有过辉煌的创新与发明,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极大推进了各国发展的步伐。
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说过:“中国在公元3 世纪到13 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有着卓越的贡献,“要是没有这种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
因为如果没有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萨顿在厚达4000 页的专著《科学史导论》中,从古代一直研究到公元14 世纪,他列举了大量的科学家名字,而中国科学家就有249 人。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却落后于曾向自己学习的西方。
英国现代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志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延续了数千年,一度还还引领历史潮流,雄踞时代巅峰。
但20世纪以后,社会的动荡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青年人已经似乎很少主动读《论语》,《孟子》,很少把儒家的理论挂在嘴边,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传统的儒家文化渐息是不争的事实。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作者:梁玉红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1期2018 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就要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科技创新的市场体制以及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机制。
一、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经历了由启动改革到运行机制逐步成形的过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
1985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进一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安排。
2006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明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15 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科技体制改革,一些长期制约科技创新发展以及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的核心问题和障碍得到了突破,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形成,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新型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在国际上影响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系统的部署,新时代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改革的引领带动作用。
【遴选公务考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依然处在探底的“L”型底部,呈波动发展状态,稳定经济发展的压力依然高企。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速从2012年开始递减,资源环境压力剧增,科技创新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的实现,亟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经济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加速上升,加之“五险一金”以及汇率的持续上升,企业发展愈加艰难,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措施,才能够持续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主要产业规模、体量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做到了最大,资本、劳动力以及科技人员规模较为丰富,但是科技创新水平与产业竞争力薄弱,制约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创新资源的集聚以及创新活力的释放。
一、我国科技创新现状我国总体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刚刚达到2.11%,总量约为2300亿美元(2016年)。
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只有5.2%,严重偏低,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颠覆性的创新。
而美国总体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高达2.8%,总量在5100亿美元以上(2016年),研发投入总量相当于我国的2倍以上,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高达19.0%,显著高于我国基础研究投资。
由此导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十分明显。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代表着国家的竞争力。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强度只有0.7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23%,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占比仅有万分之三。
我国企业创新投资总体水平偏低,企业研发投资占全球总量的7.2%,远低于美(38.6%)、欧(27%)、日(14.4%)。
这些差距,导致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更加薄弱,民营企业平均年龄只有3.9岁。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倾向于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张,重产值轻研发,忽略核心技术,由此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芯少核”局面难以改观,已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短板和软肋。
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二、教育体制与科研机构脱节问题1. 教育体制强调应试导向我国当前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过度追求分数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科研机构效率低下部分科研机构内部管理不够规范,项目评审流程繁琐,导致冗余和浪费现象严重。
此外,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也影响了科研工作效率。
解决方法:1.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2. 提升科研机构效能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简化申请和评审流程,鼓励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此外,适度增加科研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改善资源配置,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1. 侵权行为普遍存在在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对他人的创新成果进行盗用和侵权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发明者的积极性以及对其创新成果的正当回报。
2. 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执法不够严格,致使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增加。
同时,在跨国知识产权纠纷中,我国还面临着一定的国际合作与认可难题。
解决方法:1.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并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
同时加强执法机构与司法部门的协作,提高判决效力。
2.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推动国际间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问题1.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等问题。
科研人员往往面临着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实际应用的倾向,导致科技成果无法顺利投入生产与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万方数据
50 年代后期就陆续进行的政治运动 如 三反
革的目标是 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
五反 大跃进 一直到殃及全国上下的 文革
企业化转制 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加
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科技体制运行和发展 但在这个 快建设一流大学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这一阶段延 中
时期 中国仍然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重大科 技成果 如原子弹氢弹爆炸 卫星上天 人工合成
第三 改革应有明确的考评指标 改革的总体
布 关于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 目标 分阶段的目标 改革的权利义务承担者 改
提纲 这两个文件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促进 革手法的运作空间 改革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等等
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科技体系建设的阶段 改 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 设立这一指标
研究与开发投入 科技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 政府 两个问题就是
个
占据绝对主体作用 企业 民间 个人力量弱小 随
一 科技体制改革是否是 永恒的主题
核
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国内国际科技发展 这种 长期以来形成的科学技术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病, 对
之所以一直听到科技体制改革的呼喊 是因为 体制现状不尽如人意 改革 从一开始就不是少数
1978 年国家科委恢复建制后 中国科技体制随
杂 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也许我们应该特别抓住那
前
之于 8 0 年代初期得到恢复重建 这一时期的体制突出特征是 首先 延用计划
些一再出现的核心问题 问题 惟有问题才是改革 的纲 纲举目张 提纲挈领 在这个前提下 再来
面 临 的
分配模式 其次 采用政府行政主导模式 在科学 讨论改革思路和指向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 这 两
流失状况严重 基础研究相对萧条
即改革对象应在内容 措施 层次上相互协调 在
时段三 1998 年至今 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步骤上相互衔接 从而避免因任期 人事 部门出
时期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 关于加强技术 现的改革 效果抵消 亦即 零和 的现象
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中科院颁
续至今的改革 强调科技体制改革导向要与 市场 经济 结合 这样一来确显出了科技体制的滞后性
国 科 技
胰岛素等 在这里 中国科技发展以一种特殊的形 再加上缺乏良好的研究环境与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 体
式表现出与政治因素紧密相连的特点 由于特定国 科技界造成了一股延续至今的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
制
际环境与时代因素 与民用科研相比 国家最高层 2 0 0 4 年温总理到中科院考察时 有针对性地强调 的
一 阶段与性质 50 年的历程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这里要特别 提出的是 科技体制走过的 50 年和任何历史进程一 样 是一个延续的过程 抽刀断水 终究不能切断 奔流不息的江水 分阶段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设的 工具 每一时代的特色 可因分段而显现 但是每 一阶段终究是承袭前一期 开启下一期的转变期 分阶段是观念上分析工具的一种 却不是目的
家提出科技发展指导方针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 键的是 怎么改 改成什么 改的操作性和实际效
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 1984 年 中国 果有多少 笔者私下接触了不少科研院所人员 他
科学院向党中央提交 关于改革问题的汇报提纲
们都反映 改革的合法性大旗飘扬在各部门各单位
党中央于次年颁布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 遮掩住了很多实践中的问题 改革落实效果堪忧
330046)
摘 要: 中国科技体制 50 年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从 1949 至 1978 年的阶段和 1978 至今的阶段
年的探索 中国科技体制走出了自己的路 同时也面临着两个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 科技体制; 历史回顾
中图分类号 TQ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4792-(2005)09-0094-03
二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的关联 科技体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是与经济体制 政 治体制 意识形态体制 教育体制等社会子系统一 起包容在社会大系统之内的 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 相关的关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因篇幅所限在 此只论述前两者 1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联 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我国科技体制改 革的关键问题 也是改革者和理论界研讨的重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 近来又加入 W T O 卷入全球化浪潮中 科技体制相较之下更显滞 后 与经济体制日益 脱节 这表现为两方面 一 是科技成果转化难 走不出去 在市场上产生的 经济效益少 二是实业界没能和科技界 搭桥 科 技界作为 智囊团 的作用发挥不够 对于此类现象 政策理论界分析有两种观点 一 是以政府和实业界人士所持的 技术论 他们的主 要观点是 问题主要出在技术本身的熟化与配套设 施不够 我们所定义的成果 一般都是从纯科研水 平上来判断的 但除了科学上的可行性外 还应该 考虑工艺 装备 技术和工程研发的可行性 经济 效益的可行性 后面这些甚至制约力更强 还有一 种观点是以科研院所人士所持的 市场需求论 他 们的主要观点是 中国当前科技供需关系中矛盾的 主要方面在于经济发展对科技需求不足 所以实业 界主要还是追求短期效益 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 总是消极的 等靠要 所谓 交钥匙工程 这两 种观点各有道理 分别从各自的方向 现象化 了 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 科技与经济体制的关联方面存在的问 题主要可以理论归纳为三方面 一是科技体制有其 自身规律 以市场为导向是需要的 但在什么程度 上由现行的 研究 - 市场 计划模式转向 市场 - 研 究 市场模式 还是要详细研究和考证的未竟之事 二是科技研发的风险制度和回报机制尚未建立 三 是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不规范
一 第一阶段 1949-1978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不是没有 而是与今日西方 科学思想有着极不同的基本假设 所以近代意义上 的科学技术是在鸦片战争后被西方的尖船利炮带入 中国的 从 体用之争 到五四运动呼唤 赛先生
宣告了近代中国对西方科技文明的引进态度 1 8 9 8 年京师大学堂作为首所现代大学成立 1928 年国民 政府建立南京中央研究院 次年建立北平研究院 这两个现代科研机构和少数现代大学的成立构成了 建国前科技机构的基本架构 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 科技体制并未形成
经过 20 多
科技体制是指从事对科学技术的机构设置 管 理研究 职责范围 权利义务关系的一整套国家层 面的结构体系和制度设置 从建国后形成真正意义 上的科技体制至今 中国科技体制走过了新建与瘫 痪停顿 重建与发展两个阶段 成就巨大 问题也 很突出 2004 年 11 月世界顶级杂志 自然 中国之 声 载文 认为 中国目前的科技管理体制已严重 制约中国科技的进步 建立良好的科技体制是比具 体科技大课题更重要的课题
领导人一直相对重视国防和军事重工业科研 但是 即便是这种 盛名 下取得的成就也带来了风多的 体制后患 军民两口的技术及产品封闭发展 对接
要从全局性 战略性 前瞻性地高度建立起适合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国家创新体 系
历 史 回 顾
难
二 两个核心问题
与
二 第二阶段 1978 至今
科技体制改革进行 20 多年来 方方面面纷繁复 当
1956 年 国务院学科规划委员会提出建立一套 十二年规划 它旨在建设作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建 设整体规划的子部分的中国科技 该规划具有浓厚 的模仿苏联科技发展模式的色彩 具有强烈的计划 分配和行政长官主导的特征 根据该规划提出的四 条紧急措施 从 1956 年开始 一批国防建设与国民 经济急需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它们有的分布在国 家部委 有的分布在高校和企业系统 该规划的实 行虽在后期遭到破坏 但在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初建 上仍是卓有成效的 基本形成了包括国防科研机构 国家级研究机构 高校研究机构 工业研发机构 地 方级科研机构等五方面的研究队伍的所谓科技 五 路大军 以及以中国科学院为最高学术中心 国家 科委为最高科技管理中心的体制格局
心 问 题
科技自身发展的限制日益明显 科技体制改革就此 精英分子在前面 振臂一呼 后面大众 云集跟上
提上议事日程
的模式 在正式的体制改革开始之前 在基层已经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依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三 积聚了很大的改革势能 改其实是被逼的
个时段
曾有不同时期的两位科学院副院长声称 科技
时段一 1982-1991 年 起步阶段 1982 年 国 体制改革是 永恒的主题 这话固然不错 但更关
技体制改革 稳住一头 放开一片 的指导方针
用科学社会学家 R 默顿的术语来表述 就是 中层
另外这一时期我们仿照国外 确立了科学基金制
理论 意即能够直接指导实践的理论细则 比如国科技体制改革就缺少一系列的操作和考评条例
步
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长远目标的达成是否应
95
万方数据
科技广场 2005.9
体系的目的 是为了明确权责 避免出现 责任人 逃逸 的情况 而这种现象是常常出现的
第四 改革并非永恒主题 应有完成的标志 科 技发展史告诉我们 科技的突破进展都是经过相当 长一段社会环境的孕育而发生质的突变的 改革本 质上是对环境的优化改造 是为了科技主体更好的 发展而服务的 因此要在阶段目标之间形成相对稳 定的环境 不能朝令夕改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 改 革完成阶段目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保持机构 政 策 运行的相对延续性 处于两阶段目标之间的渐 变过程更多的不是要去 改革 而是在体制内 演 变 相当于改良 这在实践中有利于减小既得利 益者阻力 降低改革成本 所以更易于被接受
科技广场 2005.9
中国科技体制的历史回顾与当前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
A Review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System and its two Key Problems
许杰 Xu Jie (江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南昌 330046)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