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二、教学过程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局部组成?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换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局部。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XXX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换观察的成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局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1.学生根据糊口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
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12.日晷(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12.日晷(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材分析本课程设计基于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涉及日晷的原理与制作。
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位置来测定时间的仪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易于理解与操作。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日晷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素养目标,通过观察日晷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时间的奥秘。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处于小学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对时间的基本认识,但对日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了解不多。
在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但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性,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但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拖延现象。
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如通过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如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更多实践机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通过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日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日晷的理解和制作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指导教师在青岛地区使用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进行教学。
教案包含了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技巧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4. 建立学生对生命、物质、能量等科学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编排,包含以下教学单元:1. 实验室里的实验2. 在餐桌上的变化3. 人体与健康4. 季节的变化5. 太阳、地球和月亮6. 认识动植物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1. 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和比较实物或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深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3. 故事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教师可使用以下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口头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科学现象,检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章:认识水1.1水的特性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水的特性,包括透明、味道淡等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水的特性,培养学生对水的兴趣。
1.2水的形态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3水的循环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1.4水的用途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水的用途,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二章:认识物体2.1物体的分类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分类,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分类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2物体的性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不同物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2.3物体的运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形式,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4物体的变化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物体的变化,包括物体的形状、状态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第三章:认识植物3.1植物的特点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特点,包括有叶、有茎、有根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3.2植物的生长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长大、开花结果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长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植物的利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利用价值,包括食用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等。
14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喜欢观察思考,有的学生喜欢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们对这三种物质状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学习,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固体和液体的理解相对较好,但气体状态的概念相对较难理解。在实验环节,我注意到了一些学生操作上的小错误,及时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小组讨论中,我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提醒他们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1) 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的区分和理解。由于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2)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更准确地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3) 进行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完成实验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
情感升华:
- 结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 保护土壤 教案
11、保护土壤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初步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2、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植物在防水土流失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实施对实验的能力和爱护绿化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相关录象或图片、水槽、鞋盒盖子(去一侧短边)、水壶、土壤、适量带草皮的土壤等。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2、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四、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土壤污染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比较:未受污染和已受污染中玉米的生长情况。
2、讨论:人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土壤污染。
3、观察:p27图片或相关录像4、交流:观察结果5、小结:人类活动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
﹡抓住土壤污染的危害,引出对造成污染途径的讨论。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二)水土流失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观察:图片2、交流:水土流失的危害3、设想:保护土壤不被水流冲刷的方法。
4、实施:模拟对比实青岛版三上科学验并记录5、交流:实验结果6、介绍: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
7、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实验时依然要强调可比性﹡引导学生在比较流下水的多与少、状况和泥沙的多少的基础上,分析植物在防水土流失中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土壤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进行讨论。
板书:保护土壤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随意排放污水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随意堆放工业、城市垃圾。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植物,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2.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第6课:动物的家3.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第7课:天气的变化第8课:四季的变化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9课:地球家园第10课: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世界。
2.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师播放不同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学生分享自己听到过的自然声音,讨论声音的来源。
2.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学生用颜色词汇描述大自然中的物体,锻炼表达能力。
3.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自然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中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
三、学习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植物,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2.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里的动物,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习性。
3.第6课:动物的家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要有家。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家的认识,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学习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1.第7课:天气的变化教师通过天气预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
学生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常识。
2.第8课:四季的变化教师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质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石头、铁、金子、和面粉。
2.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水、牛奶、果汁和油。
3.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学会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石头、铁、金子和面粉等物质,让学生观察、感知。
2.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这些物质,感受它们的硬度和粗糙度。
3.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物质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4.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5.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二课: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水、牛奶、果汁和油等液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液体的特点,如颜色、味道和流动性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液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三课: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气体的特点,如无色、无味和轻重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气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四课: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分1.让学生再次回顾前三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区分这三种物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玩具里的科学时间课时:2课型:新授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第一课时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板书课题)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作业: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活动过程:4、设计或改进玩具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标题: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引言:本篇文章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为您呈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观察和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能够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
3. 学生分组合作,相互观察并描述各自携带的物体的特征。
4. 学生整理观察结果,与全班分享经验。
5.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绘制比较表格。
6.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7. 学生自主完成分类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8. 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二:探索磁铁的吸引力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磁铁与非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2. 能够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3. 能够正确使用磁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重点:1. 观察并描述磁铁与非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2. 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引导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描述观察结果。
3.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磁铁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与不同物体的相互作用。
4. 学生整理实验结果,并与全班分享经验。
5.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6. 引导学生讨论磁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 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5.植物的“身体” (共12张)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植物的“身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一般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的。
2、通过学习植物体的构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植物体的习惯,进行爱护和保护植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图片、观察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神奇的植物王国》视频师:同学们,在植物的王国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它们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各式各样!尽管植物的种类繁多,但是它们的身体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你们知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物的身体吧。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凤仙花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1)观察凤仙花(实物展示)。
师:这是一棵凤仙花,就是你们熟悉的指甲草,请你们观察一下,凤仙花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等活动展开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凤仙花的“身体”构造。
观察结果: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的。
2、其他植物的“身体”构造。
课件展示:向日葵、苹果树等。
学生观察图片并汇报结果。
观察结果:苹果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
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种子植物的“身体”通常情况下包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师: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下面的探究。
3、认识蕨类、苔藓、藻类植物的身体构造课件分别呈现三种植物,让学生观察、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小结:蕨类植物只有根、茎、叶;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4、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师: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植物为人类提供呼吸的氧气;植物可以美化环境。
新青岛版五四制(2019年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1-14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二、教学过程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
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4.教师出示灌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猜想。
青岛版小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备课设计注意: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目标)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科学知识目标)每一课教学目标都是最低目标教材说明活动准备(课前自主探究活动)一是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准备一些玩具玩一玩,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是教材中展示了气球、皮球、玩具汽车、毽子、滑板车、泡泡盒、机器人等玩具。
提示本课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
活动过程(课堂探究活动)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我们来玩一玩带来的玩具吧。
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玩玩具。
第二个环节是:说一说我们的玩具。
活动二:这些玩具真有趣,我想知道体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先根据玩玩具的生活经验来提问题,再有目的的玩,然后再提出问题)自由活动—自由选择和利用的课堂探究活动主题为:我们来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
教材中一位同学在用图画形式设计玩具,两位同学在对玩具进行改进。
设计意图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设计一件玩具,或者改进一件玩具,条件允许也可以先设计再亲自制作一件玩具。
学生可以合作进行活动,也可以独自进行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设计或改进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评价教材设计了一个星级评价表。
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
三个等级:三颗星表示三星级;两颗星表示两星级;一颗星表示一星级。
星星表示等级,星越多,等级就越高,说明表现就越出色。
可以用星级、画卡通图、随机评价等。
拓展活动—课后活动(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与延伸)我们来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教材展现的画面中,有两位同学在玩玩具。
启发学生制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简单玩具并且玩一玩。
19海洋和陆地(教案)-科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科学研究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科学研究、陆地科学研究、海洋科学研究方法、陆地科学研究方法等,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挑战,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10. 海洋和陆地的教育与普及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教育与普及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教育、陆地教育、海洋教育与普及现状、陆地教育与普及现状等,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普及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洋和陆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海洋和陆地对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海洋和陆地。
7. 海洋和陆地的旅游资源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旅游资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旅游景点、陆地旅游景点、海洋旅游资源开发、陆地旅游资源开发等,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旅游意识。
8. 海洋和陆地的灾害防治
提供与海洋和陆地灾害防治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海洋灾害、陆地灾害、海洋灾害防治措施、陆地灾害防治措施等,让学生了解灾害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提高他们的灾害意识。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海洋和陆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在线资源,让他们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7.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表现和习惯,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冬眠与迁徙》教学设计
《冬眠与迁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冬眠与迁徙》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从生活中大雁迁徙现象作为切入点,说明动物存在迁徙和冬眠现象。
通过探究哪些动物会冬眠、迁徙,在探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得出动物迁徙或冬眠的原因,由此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建立知识联系,让学生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大雁迁徙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大雁为什么在秋天飞往南方;借助任务卡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过冬时的状态,了解它们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知道什么是冬眠;指导学生观察角马等动物在不同季节的行为改变,猜测它们在做什么,知道什么迁徙。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搜集资料了解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怎样过冬。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通过对比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地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有很大提升,对科学探究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探究欲望,并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冬眠与迁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对冬眠与迁徙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还不了解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原因,以及这些现象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2.知道动物迁徙、冬眠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解释动物迁徙或冬眠的原因。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探究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原因。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动物过冬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题《冬眠与迁徙》2. 谜语“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期备课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
“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三、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主要联系:《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
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
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内容及“判断声音”和“找科学”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
通过本单元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
本单元由运用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以及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年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围绕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大自然中的水-空气-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和其特性2.物质的变化-熟悉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探索物质变化的原理3.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传播4.光线的传播-探究光的产生-探究光的传播5.火的利用-认识火的危害-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火6.植物的生长-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7.动物的生存-认识动物的生存环境-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8.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探究地球与其他星球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情景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3.互动讨论法以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大课堂讲授法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
5.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1.生活中的物质组成2.物质的变化3.声音的传播4.光线的传播五、教学难点1.物质的变化2.光线的传播六、教学过程1.生活中的物质组成1)大自然中的水-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2)空气-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3)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和其特性-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特性,并进行小组讨论。
2.物质的变化1)熟悉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通过实验和情景教学,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2)探索物质变化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小学2021—2022—1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第1课动物的四肢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可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能据动物四肢的特点,解释动物怎样通过四肢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四肢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凳子、毛巾、猫爪图、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课件展示多种动物。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3.师生总结:这些动物靠四肢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二、探究过程(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1.观察、举例描述猫足的特点。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猫足的特点。
(2)教师出示输入肉垫和爪子的多角度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猫足肉垫和爪子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猫足肉垫和爪子的作用:猫足肉垫的作用是消音缓冲、防滑等,爪子的作用是爬树、搏斗、捕食等。
2.通过模拟猫足肉垫的实验,探究猫如何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凳子和毛巾分别模拟猫足的部位。
(2)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汇报,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和防滑的作用,这些特点有利于猫接触和感知环境。
(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教师出示鳄鱼、青蛙、猴子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生总结。
(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教师出示羚羊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示动物四肢的特点对它们生存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三、拓展活动了解脚掌的哪些特点适合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1.提出活动指向。
2.了解沙漠环境特点,观察骆驼脚掌的特点。
3.将骆驼脚掌的特点与沙漠的特点建立联系,使学生们认识到动物身体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板书设计:1 动物的四肢肉垫--------消音缓冲.防滑等爪子---------爬树、搏斗、捕食第2课动物的皮肤课时:1课时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备主题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主备人单元目标1、在游戏中乐于提出提出问题,喜欢大胆想象;能关心身边的科学,关注新事物;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在游戏中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能用语言或图画观察到的现象;能参与交流、讨论能对物体位置和物体的音色进行判断。
3、认识玩具的特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正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以及判断不同声音的音色,认识身边的科学。
单元重点会用感官感知、观察玩具的特征,动植物的外部特征,能够提出感兴趣的物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单元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单元内容分析及时安排本单元是科学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的基础。
这一单元的教材,以学生玩玩具的经验为线索,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
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他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教科书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培养能力方面,如第二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分类及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时安排:本单元一共用时。
第一时: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二时:玩具里的科学第三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第四时:单元测评第五时:单元测评分析备注第二单元单元备主题《我们怎么知道》主备人单元目标1、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善于交流、大胆想象等。
3、科学知识:能用感官判断事物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
单元重点游戏求乐、竞赛求知、设疑求趣、实践求效单元难点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
单元内容分析及时安排本单元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
通过本单元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
本单元由运用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以及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单元与之间的联系共有六。
1、《怎样认识物体》——用“感官辨认物体”,意识到用感官辨认物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给具分类》——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类标准。
3、《哪杯水更热》——用“仪器科学测量”,意识到利用工具比利用感官认识物体更准确。
4、《有趣的不倒翁》——用“解暗箱” 的方法探究,意识到从事物内部去探究事物内部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水温的变化》——使学生发现热水变量的规律,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6、《哪杯水多》——指导学生学习使用量筒,体验到借助仪器测量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
时安排:8时备注第三单元单元备主题太阳与时间主备人单元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务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对事物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记录;能用简单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2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科学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与太阳每天在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单元重点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与太阳每天在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单元难点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务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对事物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单元内容分析及时安排本单元由《认识太阳》、《太阳和影子》、《用太阳计时》、《制作计时工具》四个题组成,主要研究太阳及如何利用太阳计时。
本单元与前面的内容从知识上没用密切联系。
但因为学生每天都在感受太阳的变化,而有关太阳的科普知识有非常多,所以学生对太阳的概况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让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有很多感性体验,因此学习本单元不会感到困难。
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单元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认识太阳》一,初步让学生认识太阳的概况,是后面几的基础;《太阳和影子》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推断太阳的变化,并从中悟出利用影子计时,为下一《用太阳计时》做铺垫;《用太阳计时》主要利用前一的研究的“阳光下同一物体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悟出古人对日晷的发明与使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发明创造的喜悦,产生自己也能制作计时工具的自信心,为下一《制作计时工具》做铺垫;《制作计时工具》一,则以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计时工具为引领,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点、让学生自己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时安排:6时备注第四单元单元备主题水的科学主备人单元目标1、科学探究:善于提出问题,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活的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活活的美的体验,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自然界水资的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单元重点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认识--发现新问题由问题开始至问题“结束”单元难点实验探究、及欣赏资料的搜集。
单元内容分析及时安排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我们自己)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以水作为物质世界开始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
学生要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地认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探究带的乐趣。
本单元包括五,分别是《认识水》《有趣的沉浮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第十四《认识水》活动一:我们找一找,自然界哪里有水?活动二:我们观察,水是什么样的?建议:1、活动一中利用美丽水体的录像资料作为引入;2、探究水的性质,“水是什么样的?”特别要考虑到并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3、赞美美丽的水体,不要走过场。
4、也可以将活动一调至自由活动之前,为赞美水体做铺垫时安排:7时备注第五单元单元备主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主备人单元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数据,并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等。
2、在观察、实验、制作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描述等。
单元重点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描述,知道天气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
单元难点知识点在书外,实现活动承载知识的重大突破单元内容分析及时安1、本单元由《今天的天气》、《我的风向标》、《我的雨量器》、《一周的天气》四个题组成,主要是研究天气对人、动物、植物所产生的影响,领悟观测天气的简单方法。
2、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装集中探究并认识“研究天气方法”的惟一单元,虽然与前面进行的科学探究没密切的知识联系,但由于学生对天气有亲身体验,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做基础,所以进行了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
对于天气的研究又有长期性的特点,这恰好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探究提供了契机。
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便能较好的掌握观察、研究天气的方法,便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能力,进一步研究天气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继续下去,从而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3、《今天的天气》探究认识天气的方法,为后几的研究作辅垫;《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仪器,利用方便、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一周的天气》对前几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信息;4、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汇总-分类-设计记录方式(表格、图形、字等)-数据分析-汇报与要点记录-表达与交流-获得结论、时安排:6时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