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邸报_为何没有衍变为近代报纸

合集下载

民国初期“临时政府公报”与古代官方报纸“邸报”的同与不同

民国初期“临时政府公报”与古代官方报纸“邸报”的同与不同

报, 内容或报 道战事 , 或评论 时局 ) 、
“ 译 外 报 ” 、杂 报 ” ( 统 府 谒 抄 类 “ 类 总
海 各 临时政府公报 ,是 中华 民国南 见 人名单 、 陆军行动统 计报告 、
京 临 时 政 府 时 期 , 由 l 政府 公 报 官 署广 告 、气象报告 、祝词 、颂词 临时
较 频 繁 ,再 加 上 一 些 综 合 档 案 审暂 时不 具 备 保 管 条 件 ,
二 是 婚 姻登 记业 务部 门与 综 合 档 案 室 的 关 系 。 务 业
部 门是 婚 姻 登记 档 案 的形 成 机 构 , 综 合 档 案 室 是 机 关 而
事业单位 , 保管条 件较 好 , 技术力量 较强 , 是婚姻翳 记档
案 的最 终 归宿 。 民政 部 门 、 案 部 门 都 不 应站 在 部 门 利 档
维普资讯
C 论 坛
・责 辑 华 本 任 傅 栏编
口王 芹
中央及各地杂记 ) “ 、电 “ 报 ” 词 可 以理 解 为 两 种 不 I 政 府公 报起 到 了不 可 或 缺 的 承 员任免迁转 、 公 一 临时
同含 义 的 概 念 。 方 面 , 报 是 文 种 一 公 上启 下 作 用 。
公 前 政的文书抄本 ,而且 是由邸吏主持 发 布形 式 。 , 后 共 出 版 了 如 从 源 流 来 看 , 们 今 天 的政 府 公 报 , 我 可 5 8期 。 以追 溯 至 民 国 初 期 的 南 京 I 政 府 临时
报 明确 规定 为 文 种 的 开 始 。 另 一 方 年 1 2 日 , 时 政 府 公 报 开 始 出 月 9 临 “ 原指我 国古代地 方政府机关在 邸” 期 面 ,公 报 还 是 政 府 定 期 发 行 的 一 种 版 第 1 ,此 后 , 日出一 册 ,直 至 京 城 设 置 的 办 事 机 构 或 办 事 场 所 。 公 开 出 版物 ,也 是 国 家 重 要 公 文 的 1 1 9 2年 4月 5日南 京 临时 政府 结 邸 报 就 是 中 国古 代 官 府 用 来 传 知 朝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我国的古代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

其中官报指的是“邸报”,它有很多名称,比如“状”、“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

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京报。

它们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和邸报比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具有更多的社会进步性。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和京报,都只能是古代报纸。

它们共同的具有古代报纸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是通过与现代报纸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其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分。

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1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辕门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

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信息量和新闻的时效性等方面,都难以和西方的近代报纸相比。

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新闻的数量和时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

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产生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

中国古代报刊为什么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报刊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先后诞生了邸报、小报和京报等类型。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报刊并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而是一步步走向了消亡、最后惨遭淘汰的地步。

关键词:报刊封建专制演变信息文化大众传播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报刊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先后诞生了邸报、小报和京报等类型。

然而,中国古代的报刊起源甚早,但发展缓慢,到了近代仍处在很低的发展水平。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报刊并没有演变成近代报刊,而是一步步走向了消亡、最后惨遭淘汰的地步。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内容的丰富,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开元杂报,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

唐代两份“敦煌进奏院状”,距今 1 2 0 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北宋末年出现的印刷报纸,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宋代小报可以说是民营报纸,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表达民意的内容。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由朝廷邸报派生出来的民营印刷发行的《京报》,《京报》与邸报比较是一大进步,它把千年以来只在官吏中内部发行的邸报“参考消息”,演变成了具有商品特征的大众传播工具,扩大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是明清时期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一大进步。

但是,正如近代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一样,近代报纸也没能在近代中国产生,我国的近代报纸是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而产生的。

马克斯·韦伯说:“印刷在中国古已有之。

但是印刷的文献,即仅为印刷而设计并且仅能通过印刷得到的文献,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见于西方。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试题答案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试题答案

全国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D2、B3、D4、B 5、C 6、A7、D 8、B 9、C 10、C 11、C 12、B 13、A 14、C 15、 A二、多选16、ACDE 17、ABCD 18、ABCDE 19、ABDE 20、ABCD21、ABD 22、ABD 23、 BDE 24、AC 25、BDE三、名词解释26、编辑工作流程(广义):是将报纸从创刊伊始至报纸出版问世作为一种完整旳生产周期,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旳安排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27、新闻报道筹划:是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旳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行过程中不停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旳行为。

28、报道平衡:就是多种报道旳量符合一定比例,而不是畸轻畸重。

29、校正:就是改正稿件中不对旳旳内容和写法。

30、报眼:报纸旳构成部分之一,指在报头旁边旳一小块版面。

四、简答题31、报纸编辑工作特点旳重要内容ﻫ1、对于报纸及其新闻传播活动旳“总设计”与“总指挥”第一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旳制定者,是报纸整体形象旳设计师。

ﻫ第二报纸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旳筹划者和组织者。

ﻫ第三报纸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旳指挥员和参谋。

ﻫ2、对于新闻传播活动旳“集大成”和“总把关”假如说记者旳工作对象是单篇旳稿件,编辑旳工作对象则是报纸这样一种集合体。

由于编辑工作旳目旳是生产出由各类稿件组合成旳综合产品---报纸,报纸编辑就必然处在精加式和总全成旳位置。

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又是新闻传到至读者旳最终一种关卡。

新闻编辑无法制止多种差错旳出现,但必须把一切差错消灭在报纸出版之前,保证新闻传播旳真实性和精确性。

ﻫ3、对于新闻素材旳“再认识”和“再创作”ﻫ由于编辑所见旳稿件数量从多,因而有也许看到记者尚未发现到旳问题,发现新闻素材中潜在旳价值,找到更好旳报道角度。

报纸编辑对新闻素材旳再创作重要从这几种方面体现:ﻫ(1)、对新闻素材旳重新选择和组合。

中国早期近代报刊的演进

中国早期近代报刊的演进

[提要]中国古代报刊不适应社会信息传播的需要,自然遭到淘汰。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近代报刊趁机进入中国,给传统新闻出版业带来划时代的影响。

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历经艰辛,创造发明了适合中文的近代印刷技术和印刷规范;近代报刊事业衍生的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传统印刷术的革新,直接导致了大众传播技术和观念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毕升的活字发明。

弄清早期近代报刊的发展脉络,对于中国大众传播发展的轨迹和现代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代报刊;文化传播;印刷术;大众传播中国古代的报刊起源甚早,但发展缓慢,到了近代仍处在很低的发展水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近代报刊并不是中国古代的报刊演变而来,而是外国传教士独立创办的。

为什么古代的邸报和《京报》消亡了而不能演变为近代报刊?源于外国资本、外国文化的近代报刊怎么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早期近代报刊对中国的文化传播特别是近代新闻出版事业产生了哪些影响?目前的中国新闻史、出版史对此研究不甚深入。

特别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早期近代报刊是如何在中国这块封建的土壤上、在中国语言文字生态中发生发展起来?又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的大众传播?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邸报”和“京报”的淘汰中国古代邸报刊载的大都是谕旨、奏折,并不是向人民大众传播新闻。

在皇朝看来,大众百姓就是愚民,也不必要向他们传播什么。

这种报刊主要是为了向地方政府通报朝廷信息,因而需求量不大,没有印刷的必要,大都是不拘形式的手抄本。

[1](p9)如《开元杂报》是唐朝统治者于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本身并无报名,因其发行于唐开元年间,故后人称其为《开元杂报》。

近代著名出版家孙毓修(1871~1923)在《中国雕版源流考》中说:“近有江陵杨氏藏《开元杂报》七叶。

云是唐人雕本,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边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2](p7)可见,唐朝邸报是否为雕版印刷,答案并不绝对,但抄写是可以肯定的。

即便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已较为发达,但宋代邸报也并不是全部用雕版印刷,而是手抄和印刷并行,因为雕版印刷十分费时费工,如果印量小,还不如手抄快。

关于邸报的两点看法

关于邸报的两点看法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论文(设计)关于邸报的两点看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姓名:王璇学号:1130230042专业:新闻学年级:2011级完成日期:2011年11月27日指导教师:李秀云中国古代报纸,统称为“邸报”。

古代报纸同现代报纸在基本功能上是相似的;但因时代不同,两者在许多具体方面又明显不同。

本文论述了“邸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媒介。

“邸报”也并非我国最早的新闻报纸。

关键词:邸报新闻传播媒介古代报纸Ancient Chinese newspaper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di newspaper". With modern newspaper in ancient newspaper on the basic function is similar;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imes, both in many specific aspects and markedly differ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 report" is not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news media. "Mansion report" is not the earliest newspaper in our country.Key words:Dibao News media Ancient newspaperr目录一、“邸报”不是新闻传播媒介 (1)二、“邸报”并非我国最早的新闻报纸 (2)三、小结 (4)参考文献 (4)中国古代报纸,统称为“邸报”。

它有多种名称,如“状”、“报”、“邸吏状”、“朝报”、“塘报”、“驿报”、“邸抄”,等等。

“邸报”不过是其中一种称谓。

但所有这些名称,都不是专指某一家报纸,即不是专有名词。

邸报

邸报

“邸的主体是农民,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个体农民的 视野和活动范围十分狭窄,外界的变动对 他们的影响也很有限。因此,他们对新闻 的需求自然也不会很大。这样,中国近代 报纸产生的条件之一——社会需求因素就 无法成立
• 社会政治原因。我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了近两千年, 社会发展的节奏十分缓慢,受长期封建思想的禁 锢,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的是愚民政策,千方百 计钳制舆论,限制和禁止异己力量的出版物。何 况,封建统治阶级掌握的“邸报”,在当时的经 济和政治条件下,基本上能满足统治阶级内部传 达政令、通报情况,维护统治阶级的需要,缺失 了政治民主,近代报刊产生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
小结1:
• 统治者对信息的传播渠道的监控力度越来 越强,对邸报的发行和传送的责任分工越 来越明细,约束章程越来越繁琐,努力把 邸报打造成宣达皇命、统一思想、通报情 况、协调行动的工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信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助作用越来越强。
小结2:
1)从传播者来看,邸报属于封建政府官报 无论是 唐代的进奏院状,还是宋以后的各代邸报,它们 都是经由进奏官们传发于外的封建政府官报 2)从传播范围来看,邸报属于非大众传播媒介 其 实,邸报仅仅是一种类似公报性质的官僚体系内 部的报纸,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即为封建政府的 内参,阅读此报,显然是一种政治待遇和身份象 征邸报不属于大众传播媒介,而是组织传播的信 息内容,是窄向传播 3)报纸的主流仍然是手抄,时而也有雕版印刷, 木活字印刷只是在明末才渐渐起步
• 社会文化原因。我国封建社会崇尚的是儒 家思想,沿袭的是保守禁锢的历史传统, 价值观念陈旧,况且,报刊的创办往往是 和文化传播、文化渗透以及文化扩张密切 相关的。就上述中国当时这样的社会文化 背景,外国人在中国进行文化传播和文化 渗透,显然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步自封的 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世界的先进文化是难 以渗透到中国内地来的。

我国宋明清报纸的演变

我国宋明清报纸的演变
除了翻印京报外,地方报房还刊行了一种报纸,受到当地官绅们的注意,这种报纸叫做“辕门抄”。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私营报纸。它们和当地发行的京报相配合,以个体供中央信息,一个提供地方信息,成为地方人士了解政情的两个重要渠道。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一个大致情况,内容非常多,为了使大家有个清晰的印象,我们在最后对我国古代报纸的状况作一个小结。
京报的发行范围不像官方的邸报,只局限于官府的官员中,而是发自社会各界、甚至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在晚清时期,京报的发行量曾达到1万份左右,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我们知道,邸报的发行是靠提塘从京城、到省城、再到县乡这样一级一级来完成的,而京报则是由各报房雇用的送报人直接送给订户的,在北京的订户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就可以收到前一天的报纸,外地订户最快的两天就可以收到,而边远的省份也能订阅到京报,只不过收到的要慢一些,需要1个月的时间。
(1)邸报
邸报,只是从宋朝开始的,对封建官报的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宋朝的报纸和唐朝一样,也没有固定的名称,邸报是其中一种。
宋朝建立之初,对唐朝的进奏院进行了整顿,我们知道,唐朝的进奏院是由各地方藩镇首领建立的,他们各自为政,各进奏院的官员们只负责摘录各自的长官所需要的信息。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质变。宋朝在这些分散的进奏院之上建立了一个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其中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进奏官或邸吏,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明朝邸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加了社会新闻,比如说,有这样一则史料:
弘治末,随州应山县女子生髭,长三寸余,见于邸报。
与抄发邸报的地方——提塘报房相比,明代更具重要意义的是民间报房的产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邸报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内容非常有限,是许多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小报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但是由于小报是私自发行,政府很难对其施加有效的控制。于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明朝开始,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样,从事抄报和送报工作,就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这一现象在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比如说,明末有一个叫祁佳彪的御史,在他的日记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晚清京报未转变成近代报刊的原因

晚清京报未转变成近代报刊的原因
晚清京报未转变成近代报刊的原因 null scdecon9 分享于 2016-05-01 13:51:3.66 暂无简介 文档格式: .docx 文档页数: 4页 文档大小: 33.86k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待分类 文档标签: 报刊 近代 转变 谕旨 奏章 清廷
20 0 9年 6月 第2卷 第3 7 期
关键词 : 京报 ; 近代 报刊 ; 转化; 因 原 中图分类号 : 6 2 1 G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 44 2 0 ) 3— 0 1— 3 10 0 4 ( 09 0 0 5 0
收 稿 日期 :09—0 20 4—1 3
作者简介 : 曾宪 明( 90 ) 男 , 南南阳人 , 15 一 , 河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 灵莉( 9 5 ) 女 , 邵 1 8 一 , 河南周 口人, 湖 北大 学文 学院硕士 生。
曾 宪 明 邵 灵 莉
( 湖北 大学文学 院 , 武汉 ,3 02 40 6 )

要: 近代报 刊出现后 , 在某 些方面具 有近代报刊特 点的清末京 报仍按 自身原有模 式发展 、 兴盛 , 没 并
有在新思潮的熏陶下走上近代报 刊之 路。本 文拟在梳理 京报发展概况 的基础上 , 京报本身特 点、 从 清廷 的舆 论控制和京报入的素养及办报 目的三个方 面探 讨京报没有走上近代报刊之路 的原因。
报 比起在府衙传 阅的邸报 , 发行范 围宽广许 多。近 代报刊产生以前 , 京报是清王朝 臣民获知朝政和国 家大事 的 主要 来源 。京 报在 京城 和各 省拥 有一 批包 括官僚 、 缙绅 、 士大 夫 、 人 、 民等组 成 的读者 群 。 商 市 京 报是 我 国古 代 报 刊 最 高级 的发 展形 态 , 它具 有某些 大众传播 工具 的属 性 。用 现代 报学 的眼光 来 看, 京报房只是从 事整理 、 印刷 与发行 的业务 , 并没 有 自采的新闻 , 因此是一种不完整的报馆。可以说, 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比较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

从“邸报”到“京报”——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溯源

从“邸报”到“京报”——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溯源

学术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从“邸报”到“京报”——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溯源长江日报 贺方程摘要: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型,其新闻传播活动逐渐发展,作为新闻传播重要载体的文字报也在古代中国显露萌芽。

由于当代“报纸”的西化定义,对于古代中国“类报纸”的界定呈现多元化解释,以唐代起源说为学界主流。

自唐之后,报纸逐渐呈现话语权由地方向中央集中,传播范围由官僚向百姓扩散的趋势,这也成为贯穿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古代中国;新闻传播;邸报;京报古代中国作为世界文明中心和发源地,其语言、文字及文艺发展呈现早熟特征且发展迅速,而作为文明的重要交流形式——新闻传播活动,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

从先秦之际的肇始,到秦汉之际的初成,再到唐宋之际的成熟,以至于明清之际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新闻传播活动和制度的成熟,传统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字报纸也逐渐成型,并且逐步发展成熟,成为古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形式和例证。

一、关于中国古代最早报纸——“邸报”起源的几种说法由于“报纸”是典型的“舶来化”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找寻与之对应的报纸相对困难,难免会由于概念的模糊性,在对古代中国“类报纸”类新闻载体界定上产生歧义。

因此,学界对于中国古代文字报的起源问题也呈现多元化的解释。

(1)周代起源说,中外学者皆有持此说者。

日本新闻史学家后藤武男认为“原始新闻纸(即报纸)的发行,中国比罗马还早,就是比着于西历纪元前60年,罗马发行的公报还早。

较此早900余年前的同时,已经有所谓的‘京报’这种新闻纸在刊行”。

这里可以看出,由于近代中日文译介的原因,后藤武男错误地把中国传统的“邸报”称为清代惯用的“京报”,同时他简单地将中国新闻纸与罗马时期的公报相比较,也值得商榷。

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观点曾经得到许多外国学者的支持,例如,日本学者杉村广太郎、美国学者白瑞华都持这种观点[1]。

在找寻支撑论点时,他们多是援引宋代王安石对孔子所编《春秋》的评价。

为何大众媒介未起源于近代中国

为何大众媒介未起源于近代中国

为何大众媒介未起源于近代中国?作者:王玉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6期摘要:从中国新闻史上追本溯源,本土最早出现的报纸即为邸报,一种非公开发行的媒体。

近代大众媒体却是由西方传教士引进发展的,为什么中国自身没有出现大众化媒介呢?综合分析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比中西方现实需求、儒家道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帝王喜好万国来朝思想与宗教组织的自我封闭心理等因素,表明中国本土不是近代媒体的温床。

关键词:近代媒体;传教士;邸报;鉴真近代媒体主要指的是报纸,作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其特点便是人人有权利并阅读愿意付费均可购买的,由于复制量大、需求量高须由机械手段生产的,公开向社会传播或发行。

中国早期出现的官报如“邸报”,内容以朝廷政事为主,在官员中逐级传递而不不公开向百姓发行。

拉开中国的近代媒体发展序幕的是马礼逊、米怜、郭士立等外国传教士。

那么在此之前,中国本土为什么没有近代媒体的出现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么一片地域上兴起的事物必定也与这片地域本身的条件有关,中国本土没有近代媒体并不是缺乏出现这种想法的人才。

首先,这涉及到信息复制量的问题,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信息需求易得到满足,不很需要一个特定的信息载体,这种弱性需求同时影响到科技的发展。

再有,中国即使有“发明”,也没有用武之地,不会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

中国封建社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诩为“天朝大国”,很少与外界互通有无,这是有一定的地理条件做支持的。

地处亚洲东部,西南部为荒凉高原和高山,东部沿海,北部气候寒冷,地势也很高,长江黄河流域及周边便成了最安逸的家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疆域面积辽阔,各个民族逐渐融合,互相同化,都被打上了“中国人”的烙印。

受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地势原因使外部势力入侵很是困难。

没有外来入侵使中国长期处于较为安逸的状态,一般来说,战争对于科技创新、生产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例如欧洲在十六世纪初政治经济斗争严重,各国面积狭小资源有限,毗邻各国互相之间摩擦较多,造成一定的社会动荡,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有忧患意识,需要获知信息来不断调整自身。

我国报纸内容演变探析——从古代邸报到近代报纸

我国报纸内容演变探析——从古代邸报到近代报纸

作者: 赵晓兰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出版
页码: 52-54页
主题词: 中国古代 近代报纸 邸报 报纸内容 封建王朝 演变 传播信息 开元年间
摘要:中国古代的报纸称为“邸报”。

它出现于唐朝开元年间,宋时最为流行,一直到清朝才消亡,约有1200年的历史。

邸报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封建地方军政官员获取朝廷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

它的内容包搞:1、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起居言行;2、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朝廷的重大活动;3、皇室的动态、皇家的各类消息;4、官员的任免、升黜、赏罚;5、各级机构的工作报告、对朝廷措施的规谏、对失职官员的弹孰;6、各地驻军将领的战报。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作为封建政府机关报的邸报,“所纪无非皇室动静,官吏升降”,虽然也有一定的传播信息的作用,但它们并不代表什么舆论,在那里,没有办报人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和广告,更没有文艺副刊等内容,新闻的面窄量少,时效性差。

报纸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是汉代就有的邸报

报纸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是汉代就有的邸报

报纸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是汉代就有的邸报中国新闻史一般都称,始于汉唐的邸报是最早的报纸,但从报纸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来看,那时的邸报还不能算作报纸。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杂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文告。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城长安设办事机构,当时称为“邸”,类似今天各省驻京办事处,负责搜集朝廷各种信息传给地方官员,信息写在竹简、布帛上,称为“邸报”。

到了唐朝,由于采用雕版印刷和驿道交通的改善,邸报的发送更规范和专业。

唐玄宗时的邸报又称《开元杂报》,记载着类如某日京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等等。

据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记载,内容为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的“敦煌邸报”,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这是中国古代邸报的最早物证。

那时邸报主要是朝廷向下级和地方官府传达政令的通告,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通过邸报给官员阅知。

这样的邸报虽然都名曰“报”,其实算不得报纸,就只相当于现在的官方内部文件和通报。

后来,虽然邸报除了由朝廷内部传抄外,还张贴于宫门,称为“宫门抄”“辕门抄”,但这也只是扩大了朝政通告的范围,不能算作新闻性的报纸。

我认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真正具有新闻传播特征的报纸,是宋代出现的“小报”,它是由邸报渐进发展而来的。

北宋末年特别是南宋,街头报童的叫卖“小报”声,才宣告了中国最早的报纸诞生。

邸报到了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发行时间趋向固定,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发行制度是由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将各地进奏“报行天下”。

最重要的是,宋朝的“邸报”还出现了各种手抄本,“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又由手抄发展为雕板印刷。

据宋英宗治平三年闰十一月,监察御史张戬奏言,有所谓“印卖都市”、“造意雕卖”,说明印刷版的小报已经出现并进入流通领域,并且风行一时,乃至“镂版鬻卖,流布于外”,“京城印行,绕街叫卖”。

邸报、小报和京报

邸报、小报和京报

邸报、小报和京报邸报,也有邸钞、朝报、阁钞、杂报、条报、除目、状、报状、京报等别称。

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御用工具,其内容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严厉控制,尤其他的发布机关是又“邸”这样一个“通章奏、待朝宿”的官方办事机构演变而来,官报气息更浓。

它“不立首末”,无固定款式,以致于人们很难将它与政府文件区分开来。

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

(2)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室的动态。

(3)官吏的升黜、任免、赏罚之类的消息,数量最多。

(4)臣僚的章奏疏表,篇幅最大。

(5)战报(6)刑罚(7)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

小报,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小报的制造者为进奏官,政府中下级官吏和书肆主人。

小报内容是官报未曾报道的新闻,具有新闻性,不过其内容有真有假。

小报的形式灵活,时效性强。

社会影响大,传播范围广。

小报既有手书,也有印刷。

小报为非法出版物,封建王朝颁布许多诏旨与法令严厉查禁。

小报每日传发,即“日书一纸”,连续发行。

内容新奇,符合民意。

京报,出版《京报》的报房最早出现在京都,报房也主要集中于京城,故名《京报》。

此外,也有人称之为邸报、邸钞、除目、朝报。

清代《京报》一般一日一出,有两日刊或多日刊,由于清廷阁钞每天下午发布,故《京报》常在黄昏或晚上出版。

因清代京报与提塘这一机构有密切关系,故京报内容也与官报相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宫门钞,二是皇帝谕旨,三是臣僚章奏。

这些内容来自内阁或各省塘务处,没有自采新闻,更没有言论。

从内容上看,它与邸报没有什么区别。

京报公开发行,发行范围广,遍及全国。

邸报

邸报

评述宋代邸报
首先邸报,之所以说是宋代的邸报,是因为邸报 这个名称是从宋开始的,邸报不是一个报纸或是 一个类型报纸的名称,而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总称, 邸报是从进奏院状的传抄过程中产生的(摘,录 其内容),邸报又有很多称谓都是通用的.古代 报纸(邸报),传播内容主要是皇帝的俞旨,臣 僚的奏折,官臣任免,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主要有朝庭及其他官方机构发布,古代还没有独 立的报业行业(也就是说没有出版业);邸报的 形式单一,只是材料的简单性堆砌,没有分栏, 没有标题,没有分版面,没有广告,只是特别短 小的消息,甚至短到如我们当今的标题;主要由 水陆驿战传递.
邸报
1.简介 2.产生背景 3.有关唐代邸报的资料 4.我国唐代后报纸的发展 5.邸报与现今报纸的差别
邸报的简介
邸报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 用

“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
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
邸报与现今报纸的差别
邸报完全是政府公文传抄,跟报纸从功能到形态都完全不 沾边,把它当报纸,是出于中国某些学者畸形的民族自尊 心。
“邸报”之“报”是“报告”的意思,不是“报纸”的报 小报是抄写邸报的人把一些“定本”不让报道的“小道消 息”印刷出版,是非法出版物。不过有一定的报纸因子, 可以称为古代报纸,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它没有固 定的报名、编辑、记者等等。
明清时期的邸报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邸报》从手抄或木刻印刷 改为活字印刷,规模也就更大了。 清朝时代 《邸报》发行量更多了,后来改名为《京报》, 成为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阅读的报纸 了。 《邸报》或《京报》一直出版到1917年清 朝皇帝退位,才停止了刊行。 《邸报》是世界 上最早的报纸,从上面情况可以得到证实。西方 有不少有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 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这是一种传 递紧急军情的官报,但是这种报纸的寿命不长, 不久就停办了。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 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 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文永林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是指由邸吏向地方传达朝政的官方文书"报告"或"情报"总称[1].有时也叫"朝报"、"杂报"、"条报"、"邸抄"、"阁钞"、"进奏院状报"、"状"、"报状"、"京报"等.邸报的主要内容为皇帝谕旨、谕书,朝廷的法令、公报,臣僚的奏章和官吏任免、奖罚情况等官方文书.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文永林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国初期"临时政府公报"与古代官方报纸"邸报"的同与不同 [J], 王芹
2.从“邸报”浅析报纸的传播意义 [J], 王薇
3.我国古代的报纸--邸报 [J], 孙小倩;赵彦龙
4."邸报"为何没有衍变为近代报纸 [J], 余玉
5.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J], 文永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中国历史报纸历程

中考中国历史报纸历程

中考中国历史报纸历程
作为新闻纸,报纸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是社会风云的历史见证,是时代精神的鲜活体现。

因此,报纸的内容总是与时俱进的。

与之相适应的是,报纸的形态或者说类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有关报纸形态或类型的论述散见于新闻史著作,让人难以全面把握其演进轨迹。

因此,本文在吸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报纸形态或报纸类型的历史沿革作全面的描述与分析,以便更好地洞察我国报业的历史发展。

据现有材料,中国报纸起源于唐朝的“进奏院状”(或称“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宋朝发展为“邸报”(或称“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邸报”在明清两朝又有所发展(或称“邸抄”“邸钞”“阁抄”“科抄”、“京抄”“朝报”“京报”等) ,但始终都是“官报”形态。

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军事消息等。

XXX三朝,出现过民间办报,如宋朝的“小报”明朝出现的“抄报行”清朝出现的“小报”(或“提塘小报”“小抄”),但始终受到统治者的严厉禁止,并未真正发展起来,只是“官报”的补充形态。

以邸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报纸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不在本报告的讨论范围之内。

传统上,除古代报纸外的中国报纸被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8XX 年至五四运动前为中国近代报纸,五四运动以后至19XX年XX月前为中国现代报纸, 19XX年XX月以后至今为中国当代报纸。

这是一种基
于政治历史的报纸分期。

如果从报纸特性本身来看,这三个历史时期的报纸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报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视野
31
青年记者・2007年5月下

多人认为,中国的近代报纸源于古代社会的“邸报”,称“邸报”为中国近代报纸的萌芽状态。

其实,“邸报”
不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中国近代报纸并非从“邸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邸报”起源于唐朝开元后期,其内容历朝稍有不同,但基本内容是:皇帝的圣谕、朝廷公布的法、大臣的奏折等。

“邸报”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仅仅转抄政府所发布的材料,但近代报纸是以自己采集、以刊载新闻为主、定期连续出版、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发行的印刷品。

邸吏和现代的新闻记者也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并不采集新闻。

报房也仅仅是印刷工厂,不能比作现代的报社。

古代“邸报”的发行范围是官吏以及“官吏预备队”——读书人,并非以整个社会为读者对象,这和现代报纸的发行对象是无法比拟的。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邸报”不是报纸,只可称作报纸的雏形。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唐代到清代,邸报存在了将近1300年,甚至在西方国家纷纷进入中国,创办了许多近代报纸的时候,它仍然不为所动,我行我素,并且自1815年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后,还与之并存了一个世纪,始终停留在古代报刊这个层面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古代报刊未能演进为近代报刊?
社会经济原因。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方式没有剧烈变动。

16世纪到18世纪,西方各国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虽然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极其微弱,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极小,整个社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

再则,封建社会的主体是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个体农民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十分狭窄,外界的变动对他们的影响也很有限。

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足以解决,因此,他们对新闻的需求自然也不会很大。

这样,中国近代报纸产生的条件之一——社会需求因素就无法成立。

社会政治原因。

我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了近两千年,社会发展的节奏十分缓慢,受长期封建思想的禁锢,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的是愚民政策,千方百计钳制舆论,限制和禁止异己力量的出版物。

何况,封建统治阶级掌握的“邸报”,在当时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下,基本上能满足统治阶级内部传达政令、通报情况,维护统治阶级的需要,缺失了政治民主,近
“邸报”为何没有衍变为近代报纸
● 余 玉
代报刊产生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

社会文化原因。

我国封建社会崇尚的是儒家思想,沿袭的是保守禁锢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陈旧,况且,报刊的创办往往是和文化传播、文化渗透以及文化扩张密切相关的。

就上述中国当时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外国人在中国进行文化传播和文化渗透,显然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步自封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世界的先进文化是难以渗透到中国内地来的。

外部力量原因。

历史上每发生一些重大的变革或运动,新闻事业总要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些变革或运动摇旗呐喊、鼓动宣传的排头兵,而且,自人类新闻事业正式产生以来,历史上所有社会革命家和社会变革运动的领袖人物,也全都懂得和非常重视利用新闻工具直接服务于自己所领导的社会运动。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时期,虽然也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但经济基础并没有由于政治风暴的冲击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当时“邸报”和其他如竹简、布告、露布、揭贴、旗报等宣传手段基本能起到宣传作用,报刊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国际环境原因。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与国际社会交流甚少,外国传教士和办报人员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发达国家的传播手段也没能刺激中国报刊的产生。

直到19世纪,在清政府无法顾及的情况下,部分传教士率先进入中国领土,办起宗教报纸,首先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这批中文报刊上的新闻、言论虽然数量极少,写法幼稚,但已经突破了中国封建“邸报”的模式,属于近代化报刊的范畴。

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以及一些资本家创办或从外国人手中接办了一批报纸,中国人自办的报纸便成为中文报刊的主流。

正由于中国这些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先知先觉者们的办报实践,中国近代报刊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所以,这些报纸与中国古代“邸报”之间不是同类性质的报刊,他们的办报活动也不是继承“邸报”,而是在受西方报刊影响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舶来品”。

可见,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活跃与否、政治制度民主与否、思想文化开放与否以及与外界交流频繁与否,这都与新闻事业的盛衰滞进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