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研究述评_健全人格的视角_杨集梅
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支持对中学生的积极情绪具有重要影响,来 自朋友、家人、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中学生 积极情绪的形成。
03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1 2
采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收集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 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
选取样本
从某中学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调查。
3
构建模型
利用统计软件建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中学生 积极情绪的影响程度。
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 布和特点。
研究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机制和 作用机制。
探讨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等方 面的关系。
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
02
文献综述
积极情绪的定义和测量
积极情绪的定义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在接受某种外界刺激后产生的愉悦、正面 的情感体验。
年级分布
参与研究的学生涵盖了初中和 高中各年级。
积极情绪现状
01
总体情况
参与研究的中学生中,大部分具有较 高的积极情绪,表现为较高的生活满 意度、自尊和幸福感。
02
不同性别
男女生在积极情绪上没有显著差异。
03
不同年级
初、高中学生在积极情绪上没有显著 差异。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
当前,针对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 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研究意义
通过对中学生积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韧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不仅关心身体健康,也愈加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积极情绪被证实对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对两者关系的探究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 提高免疫力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当人们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体内免疫细胞活性增强,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免疫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强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2. 缓解疼痛研究还发现,积极情绪可以缓解疼痛感知。
当人们心情愉快时,大脑释放出内啡肽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痛觉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
积极情绪不仅可以降低疼痛的主观感受,还可以减少对疼痛药物的依赖。
二、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促进心理成长积极情绪可以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当面临挫折和困难时,积极情绪能够激发个体积极应对的动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积极情绪还有助于塑造正向的人格特质,如乐观、自信和自尊,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缓解焦虑与抑郁积极情绪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积极情绪促进人们积极思考,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研究发现,持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心理适应性,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
三、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探究1. 双向影响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身体健康问题可能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如长期患病、疼痛或残疾等都可能引发消极情绪;另一方面,积极情绪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身体恢复和健康维持。
2. 干预措施基于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干预措施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疏导、心理训练等方式,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情绪水平,从而改善身心健康。
此外,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的社交关系等也是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维护的重要途径。
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联研究
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联研究过去的几十年里,众多研究揭示了积极情绪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联。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积极情绪可以对身体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而改善人们的整体健康状况。
首先,多项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根据一项精神心理学的研究,积极情绪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积极情绪可以促使人更加积极向上,从而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
压力激素对免疫系统有负面影响,使其功能下降。
因此,通过积极情绪的培养,人们可以更好地抵御疾病。
其次,积极情绪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更多的积极情绪,如喜悦、爱与幸福,他们的心脏病风险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积极情绪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压,并对心脏血管产生正面的影响。
此外,积极情绪还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常常导致心脏疾病发生。
除此之外,积极情绪还与更长寿命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一项对极度积极乐观的修女群体的长期研究发现,这些修女的平均寿命比一般人要长。
这是因为积极情绪有助于减少应激对身体的负面影响,从而延缓身体的衰老进程。
此外,积极情绪还可以促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因素都对寿命起到正面的影响。
然而,要想保持积极情绪并促进身体健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环境中,很难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但是,我们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
例如,经常参与积极的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等,都可以提高积极情绪的水平。
另外,学会积极思考,保持乐观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积极情绪和身体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培养积极情绪,我们可以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脏健康,并延缓衰老进程。
然而,要想保持积极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负面情绪,通过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身体健康带来的幸福生活。
《对学生积极情绪的研究》实验报告
关于初中生积极情绪的研究实验报告从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参加了周国韬局长主持的“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承担《关于初中生积极情绪的研究》的子课题。
三年来,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我们以课题为引领,以专题教育活动为特色、以各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抓手、以实效性为目标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了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目标1、育人目标通过对初中学生积极情绪的研究,以积极情绪培养为切入点,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激发学生的各方面兴趣,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科研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阳光”心态,积极面对并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2)、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使其掌握更科学有效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
(二)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方法多法并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学校制订了对心理课堂的八字评价标准:“丰富多彩理解尊重”即要求心理教师要把积极情绪带入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带入课堂,把赞赏带入课堂;课堂的形式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同时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真诚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关怀学生,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题组重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心理教育的合力,重视引导教师挖掘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要求所有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使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
积极情绪述评
—— 科协论坛 · 2009 年第 11 期 (下) ——
57
生命科学
与 医药卫生
都是消极情绪的研究, 更多的关心是抑郁, 焦虑情绪等.对 积极情绪研究的缺乏, 妨碍了我们对情绪的全面了解, 也妨 碍了研究情绪对正常人的影响.因此今后的研究应更侧重 于对积极情绪全面的, 系统的研究, 从而更好的为正常人提 供服务.
进化的阶梯上, 消极情绪与特定的行为动机相联系, 例如, 愤 怒生成攻击欲望.但一般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只伴有一般性 激活,如快乐伴随无目的激活.虽然积极情绪不伴随特定的 行为动机, 但会产生一般的行动激活, 即趋近倾向.在积极情 绪状态下,个体会保持趋近和探索新事物与环境主动连结的 倾向, 从而促进活动的连续性. 3.2 积极情绪能促进组织效能 上世纪 80 年代, 心理学家就把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 响确定为 "组织作用" .Sroufe 认为情绪是脑内的一个监察系 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该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 的协调, 组织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 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 唤醒水平能够产生最佳的操作效果.一般来说,积极情绪有 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 面影响, 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 操作效果越差. 4 积极情绪与认知 4.1 组织认知加工过程 许多研究发现, 在积极情绪状态下, 正性材料的记忆线索 使得对它的加工更容易, 也就是说, 脑内的材料在这种状态下 更容易被加工, 证明了积极情绪涉及到认知的组织过程之中. 积极情绪甚至有助于使人应付危险事件和减少对抗事件的发 生.研究还发现,中等强度积极情绪状态对思维和决策的影 响不仅是充分的, 而且有利于改善思维和决策的质量. 4.2 提高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大量的实验说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感 到愉快状态的人比一般感受状态的人更能够对刺激物作出概 念上的联想, 发现差异和复杂关系.积极情绪状态下, 人的操 作比中性情绪状态下更顺利,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中得到了更 多的信息, 可进行更多的联系, 去知觉相似性和发现差异.蓬 勃有力的积极情绪状态使人心胸广阔,为脑的紧张思维提供 了最优越的情绪背景, 对思维过程起着良性的组织作用. 5 问题与展望 目前心理学家对积极情绪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对 其本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虽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 果, 但是由于积极情绪的复杂性, 很多问题至今仍未得到一致 的结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情绪的概念未得到广泛的统一, 其理论缺乏系统 的研究. (2) 目前, 研究的神经学部位仅仅涉及与积极情绪相关联,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十分清楚.因此,要了解积极情绪的 神经学奥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 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尚未被大众所认识, 而积极情绪与 健康缺乏直接的科研成果,较多的属于常识性描述.消极情 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对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已有大量的实验 证明.但缺乏积极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所起的作用的 研究. 长期以来, 在情绪研究中有一个偏向, 即绝大部分研究
积极人格研究述评
积极人格研究述评摘要: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心理学研究要致力于研究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而不单是研究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
综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总结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的观点,及实现积极人格的途径,对目前积极人格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人格;展望美国心理学史家Shultz在《现代心理学史》(2004)第八版中称: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1]。
西方心理学界近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研究要以人现实的、潜藏的力量为起点,改变过去只关注心理问题进而研究人类积极的力量,对人的心理现象主张用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解释,从而可以帮助人们在现实中获得幸福快乐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在个体水平上对人格进行了研究,它主张人格研究应关注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和研究人的良好人格特质。
我们把研究人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在个体良好人格特质形成或发展中的作用,称为积极人格研究[2]。
一、积极人格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1.研究人的内心所存在的积极力量关于积极人格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是以批判和反省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的。
积极心理学认为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对对立的力量。
一方面力量是消极的——它代表悲伤、侵害、惧怕、贪婪等;另一方面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爱、责任、仁慈和幸福等。
这方面的力量谁都可以战胜对方,主要是看个体本身是在给哪一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入新的能源,给哪一方面的力量提供适合生存的心理环境。
因此,培养和增加人本身所存在的积极能力,才能克制或去除人性的消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心理学研究应当研究人本身所存在的积极能力,只有积极力量得到培养和增加,才能克制或清除人性的消极方面。
如果说人格心理学只是以帮助消除人性中的人格问题或者所存在的人格消极面为主,那么,即便全部的问题都被去除后,人自身所存在的积极能力也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一个完美的自我实现的人也不会就此诞生。
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述评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 界 V i s i o n
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述评
王 畅 王 琼
( 北 京师 范大 学体育 与运 动学 院 , 中国 北京 1 0 0 8 7 5 )
【 摘 要】 本文探讨 了积极情绪的功能和意义 , 并对积极情 绪的研 究现状进行述评 【 关键词】 情绪 ; 积极 情绪 ; 生理健康 ; 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策略时有利 于积极情绪的体验 .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 平。 王振宏 ( 2 0 1 1 ) 嗵 过研究表 明. 个人资源在积极情绪 和心理健 康之间 起到中介作 用 . 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促 进是通 过个 人资源 起到促 进 作用的 郭玉琴( 2 0 1 4 )  ̄ i 以6 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 探 索积 极情绪同 心理健康之间的关 系 . 研究表 明积极情绪同心理弹性 之间存 在显著的 正相关关系 . 并且 积极情绪和心理弹性的增加能够促进 大学 生的个体 心理健康水平 、 综 上所述 . 消极情绪的产生会对个体 的心理健康产生 不利的影响 . 会导致而积极 的情绪体验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 良好的 促进作Hj
1 情绪的概念和情绪的分类
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 的态度和体验 . 是人脑对 客观外界事物 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 情绪一直是心理学中重要 的研究领域 , 情绪一直被心理学家们认 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 面。 情绪对 人际交往 、 态度改变 、 丁作表现 、 乃至学 习和记忆的效果上都起着重要
2 . 3 . 2 积 极 情 绪 促 进 生 理 健 康 关于情绪 同生理健康关系的研 究 . 大多 系 . 现有研究认为情绪 同健康之 间存 在着一种动力关系 . 一定范围内 . 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促进作用 。 首先 , 积极情绪可 以促进身体健康康 复。E k m a n ( 1 9 9 2 ) 认为情绪 的核 心因素是生理唤醒 . 可通过情绪来 调节生理唤醒水 平 , 在对患有乳 腺 癌的女性的研究发现 . 通过 团体: f预的方式 . 降低 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情绪 . 可以减少患者 的复发率 阎秀梅 ( 2 0 0 7 ) [ 1 5 嗵 过研究发现 , 对 中年 冠心病患者进行针对性 的心理 干预 . 可有效 降低 其负性情绪 . 促 进疾 病的康复 其次 . 积极情绪可以增 强个体对疾病 的抵御能力 , 众多研究 表明 . 情绪对生理健康 的意 义在于提高人 的免疫 系统功能 . 积极情 绪 体验可增强 s — I g A的分泌 . 提高对疾病 的抵抗能力 一般来说笑 是一 2 积 极 情 绪 种积极情绪 的表达 . 通过对笑 的研 究表明 , “ 笑” 可使免疫系统功 能得 2 . 1 积 极 情 绪 的 定 义 到改善 . 尤其对于老人 . 可 以通过免疫系统功能的增进 , 提高对疾病 的 积极情 绪的英文 翻译为 p 0 s i t i v e e mo t i o n , p 0 s i t i v e即正性情 绪 、 积 抵御 , 从而提高健康水平㈣ 因此应通过体育活动 、 心理干预等方式培 极 的意思 一部分心理学家认为. 积极情绪是能激发人产生接近性行 养个体的积极情绪 . 学会情绪调 节的策略 . 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 保持 良 为或行 为倾 向的一种情绪 所谓接 近性行 为或行 为倾向 就 是指产生 好 的健康水平 情 绪 的 主 体 对 情 绪 的对 象 能 够 出 现 接 近 或 接 近 的 行 为 趋 势 。 2 . 3 . 3 积 极 情 绪 促 进 健康 人 格 的形 成 F r e d r i c k s o n认为 “ 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 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 . 大量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同健康人格之 间存在这密不可分 的关 系, 是一种暂 时的愉悦 ” [ 6 1 孟昭兰( 1 9 8 9 ) 认为“ 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 的满 积极情绪可 以促进健康人格的形 成 . 而消极情绪不利于健康 人格 的形 足相联系 . 通常伴随愉悦 的主观体验 . 并能提高人 的积极 性和活动 能 成 郑 日昌l 通过对大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关 系的研究表明 . S C L 一 9 0 力” m 、 任俊等( 2 0 0 6 ) t s 为. 积极情绪是指能激发人产生接近性行 为或 中的多数维度同正 向情感为显著负相关 . 而负 向的情感 同量 表中的多 行为倾向的一种情绪 . 所谓接 近性行 为或行为倾 向. 就是指产生情绪 数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该研究说 明积极情绪 的培养可 以减少不 良 的主体对情 绪的对象能够 出现接近或接近的行 为趋 向 另一部分研究 的心理状 态. 而消极情绪的生成会导致不良心理状态 的形成 积极 的 者认 为愉快 和快乐是积极情绪的特性 虽然不同学者对积极情绪 的定 情绪 通过积极的归因方式促进健 康人格的形成 . 研 究发现 . 同具有 乐 义不同 . 但是这些定 义的共 同之处在于都认 可积极情绪是个体在接 受 观 、 积极 归因方式 的个体相 比较 . 消极 、 负性归 因的人抑郁程 度更 为严 外界刺激后所伴有 的一种愉悦 的情绪 . 这种情绪是 积极 的 、 正性 的的 重 , 抑郁 程度较严 重的人会将 成功归 因为外部 、 暂时的 , 对 失败做 内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作者:刘群刘博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11期【摘要】本文概括和总结了积极情绪研究的成果和现状,包括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指出了积极情绪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积极情绪;健康;幸福感在1998年的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APA主席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之后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有了较广泛的研究。
他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情绪;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积极情绪的性质1、积极情绪的定义虽然人们频繁地使用积极情绪这个词语,但积极情绪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目前还没有唯一的看法。
Larsen& Diener认为积极情绪就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
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哈塞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得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
戴维森认为“积极情绪是与直接行为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
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虽然对积极情绪有不同的解释,但以上所有看法均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认为积极情绪会产愉悦感受。
因此,概括地说,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2、积极情绪的类别关于积极情绪的类别,目前尚无定论。
汤姆金斯认为积极情绪应包括兴趣、快乐;弗瑞德认为愉快、兴趣、期望、惊奇四种情绪为积极情绪;拉扎勒斯认为积极情绪包括愉快、自豪、希望、爱;艾克曼认为积极情绪包含快乐和惊讶。
积极情绪研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兴趣、满足和爱,并对这四种情绪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人格和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综述
作者: 李淑娜;郭洪波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处,山东,青岛,266015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206-207页
主题词: 人格;积极情绪
摘要:本文着重说明了积极情感在几种心理加工中所关注的起因和结果两方面.由于情感明显地包含在因素模型中,对个体在心境平均水平上的个体差异的描述和几种解释被呈现.情感和人格之间的联结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相互作用的模型来检验.最终,当对关于情绪的适应性功能作为考虑因素时,已经使作者预测对大多数人一种普遍的消极的质量的生活(Frijda,1988),许多资料显示,健康幸福的感觉是普遍的.。
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述评
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述评积极情绪研究是一个活跃且令人振奋的领域,它对人类的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积极情绪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发现了它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益处。
在本文中,我将概述积极情绪的定义和特征,并探讨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和存在的研究挑战。
积极情绪是指一系列与快乐、愉悦和满足相关的情感体验。
它包括喜悦、幸福、兴奋、安慰和活力等,通常与正向行为和积极心态相伴随。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形成对比,后者是指与痛苦、恐惧、悲伤和愤怒等相关的情感体验。
积极情绪研究旨在探索积极情绪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和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影响。
积极情绪有助于促进免疫力、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应对能力以及增加幸福感和自尊心。
在社会层面上,积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质量、社会支持、合作、友善行为以及工作效果和创造力等方面也存在着积极相关。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的产生和维持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因素的综合影响。
遗传因素对积极情绪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而环境和个体因素(如人格特质、心理弹性、情绪调节策略等)则对积极情绪的外显和表达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积极情绪可以通过积极情绪情境、社会支持、激励系统和意义等因素的干预手段来促进。
然而,存在一些研究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积极情绪的测量是一个复杂而主观的过程。
虽然许多量表和自报问卷被用来测量积极情绪,但它们有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其次,由于研究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积极情绪研究的一些结果存在着不一致性和争议。
例如,是否存在积极情绪的过度使用和无益影响以及积极情绪的负面效应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此外,由于研究中存在的标准化和一致性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积极情绪表达和意义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尽管存在研究挑战,积极情绪研究仍然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积极情绪,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和成就,发现促进积极情绪的方法,并且为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幸福感的提升提供指导。
积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探讨
积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探讨近年来,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不仅身体健康与否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积极情绪作为一种积极的内在体验,已经被研究证明对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积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心理机制。
首先,积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已被广泛探讨和证实。
积极情绪包括快乐、满足、希望等,它们可以增强个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减轻身体的疼痛感,促进康复和延长寿命。
研究发现,那些经历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感受到身体的快乐和满意,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更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
此外,积极情绪还与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积极情绪的个体更有可能从事运动和锻炼,遵守健康饮食习惯,这些都对身体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了解积极情绪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也非常重要。
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积极情绪可以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能够应对挑战和困难的信心。
当个体感受到积极情绪时,他们更愿意积极应对问题,而不是逃避或放弃。
此外,积极情绪也与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关。
它可以帮助个体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进一步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
积极情绪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还包括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机制。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来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积极情绪可以促使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化学物质与情绪稳定和快乐感有关。
此外,积极情绪还可以降低身体的应激激素水平,减轻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这些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机制的正常功能可以改善身体的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然而,积极情绪并非一成不变,个体在面临不同环境和情境时,积极情绪也可能随之波动。
因此,个体应该学会适应不同的情感体验,以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
积极情绪研究述评_健全人格的视角_杨集梅
第35卷 第2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Vol.35 No.2J ournal of Southw es 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M ar.,2009积极情绪研究述评:健全人格的视角杨集梅,郑 涌,徐 莹(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摘 要: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而积极情绪作为影响健全人格的因素之一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对积极情绪的内涵和测量方法的介绍以及对积极情绪与健康、认知加工、人格特质、成功等关系的分析发现,积极情绪对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应拓展研究领域,采用多种方法,对积极情绪做更深入细致的剖析,得出更为明确的结论。
关键词:积极情绪;健全人格;健康;认知加工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9841(2009)02 0149 04积极情绪是情绪的重要维度,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各方面都协调发展的健全人格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
健全人格或理想人格是指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指明了人的成长方向,可作为普通人榜样的人格[1]。
黄希庭采用综合观点,经多年研究提出了健全人格的特征: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看待他人和自己;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2]。
由此,在介绍积极情绪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从健全人格的视角来看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一、人格健全者的积极情绪人格健全者是具有理性思考的人,他们拥有积极的内部自我对话,对事件采取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能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目前,对于积极情绪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
Clark等[3]将积极情绪(posit ive affect)定义为一种简短的、长期持续的和稳定的特质性的情感,它反映了一种与环境相融的愉快的水平,例如幸福、喜悦、激动、热情和满足等。
关于我国积极情绪研究的述评
关于我国积极情绪研究的述评摘要: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积极情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积极情绪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积极情绪对认知方式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这三方面出发,梳理出我国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积极情绪;认知方式;人际关系;心理弹性一、引言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财富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
因此有关积极情绪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对积极情绪的研究除了对其概念、功能的研究外,就主要集中在积极情绪对认知行为的影响,积极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积极情绪与心理弹性、心理健康或者幸福感、抗压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将以此为线索展开全文的论述。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关于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从而总结出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做出展望。
二、积极情绪的概念及功能(一)积极情绪的概念Waston 等人(1985)对积极情绪的简要定义是,积极情绪反映人们感觉热心(enthusiastic)、积极活跃(active)和警觉(alert)的程度,高度的积极情绪是一种精力充沛、全神贯注、欣然投入的状态,而低度积极情绪则表现为悲哀和失神无力。
罗素(1999)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
Fredrickson(2001)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
我国学者孟昭兰(1989)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郭小艳、王宏振(2007)认为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的影响探析
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的影响探析朱翠英;银小兰【摘要】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情绪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消极情绪让人感受失望和挫败,阻碍人的发展;积极的情绪能激发人的潜能,给人带来力量和希望.积极情绪将对人格产生渗透作用,从而塑造人的健康人格.同时健康的人格也会增强积极情绪的感受力.因此,在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1(040)001【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健康人格【作者】朱翠英;银小兰【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2积极心理学主要有三大研究内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部分学者对积极情绪的性质、概念和功能等进行了研究,但关于积极情绪如何影响人格的研究还较少。
众所周知,人格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核心动力。
心理学家艾森克也说过:“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就认为,培养个体的好奇、乐观、创造力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的体验[1]。
因此,研究积极情绪对人格的影响,乃至对个体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情绪维度理论的二维模式认为情绪由两个维度组成:一个维度是效价或愉悦度,分为正负两极;另一个维度是唤起度,由弱到强变化。
积极情绪就是位于正效价那端具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反之,位于负效价那端具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2]。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3]。
罗素曾提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4]。
班主任工作论文: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 培养健全人格
班主任工作论文: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培养健全人格班主任工作论文: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培养健全人格青浦区第一中学贾放喜怒哀乐,是每个人在生活中演奏出的精神交响乐,如何奏出和谐之音,需要人自身对情绪的调节。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时会为情绪的不稳定而感到非常困惑:“我的学生最近怎么啦?”此时我们必须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分析这个学生。
人的情绪是复杂而又会发生变化的,也是有周期节律的,这变化与节律带来了人的开放与封闭、积极与消极、激昂与消沉、控制与宣泄,彼此消长与循环反复的发展过程。
人没有来去无端的情绪,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人的一生中所遇的快乐与痛苦的机会大致是相等的,但大多数人却体验不到同样多的快乐,而是觉得有太多的痛苦与烦恼,问题就出在对情绪功能的无知上。
我们要引导学生也包括自己要延长积极情绪,缩短消极情绪,要了解表达情绪是必要的,控制情绪也是必要的。
在当代青少年中积极肯定情绪的体验最集中是一般的倾向是:愉快、天真、宽容、幽默、钟情和充满希望。
消极的否定性情绪的体验主要是:紧张、愤怒、内疚、悲伤、忧虑、疑虑、厌烦和失望。
首先我们做老师要确立思想是:无论哪一类情绪,如能正常反应,都是人格健康的一种心理能力,永远快乐是不可能的。
其次要指导学生懂得,保持肯定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人格健康,反之是人格健康之患。
情绪恶劣会造成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情绪是人体的一种能量,也有物理的反弹作用。
对别人发了大脾气的人自己体验到的是相当的愤怒。
宣泄情绪也不能失去理智,否则就是病态人格,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摧毁力很大。
长期忧郁发愁使情绪消沉,体内乏力破坏新陈代谢。
所以“忧”与患是连在一起的。
“愁又愁白了少年头”。
长期的紧张会产生破坏力,再难积蓄力量。
长期的厌烦会在内外交困中不能解脱,使日常生活变成“一地鸡毛”。
会压跨人的正常承受力,引发病变。
所以说我们当老师的有责任去帮助我们学生。
通过疏导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控制、排解、转移、升华)。
拥有积极情绪_笑看美好人生_积极情绪研究综述
184现 代 教 育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其制定的章程导言中曾指出:健康应是完全积极健康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利,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身体虚弱的情形。
这似乎在潜意识中,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这个词最早于1954年出现在A. H. Ma s l o w 的著作《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中,当时该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Toward a Positive Psychology )。
但在此后的几十年,这个词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太多的注意,直到APA (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Seligman 先生在1998年的APA 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APA 主席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1.积极心理学简介积极心理学有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
一是研究人的积极特征,包括爱和工作的能力、勇气、交往技巧、美感、坚持不懈、宽容、创新、理想、灵性、天赋和智慧等。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研究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
Seligman 等进行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人类共同拥有六大美德:智慧、勇敢、仁爱、公正、克己和超越自我,具体包括24种美德:创造性、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勤奋刻苦、诚实、热情、爱、仁慈、社会智力、忠诚、公平、领导能力、宽恕、谦虚、谨慎、自制、对美的欣赏、感恩、希望或乐观、幽默以及笃信。
积极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让人类发现和建设这些性格力量和美德,并学会用这些力量去预防和治愈人类的心理疾病,让人类生活得更有价值。
二是研究积极的团体和社会制度。
比如,如何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体系、有效健全的家庭功能和自由探索的环境及积极和谐的社会团体,为个体积极特征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为促进人们的幸福感,使人类实现完美充实的生活创造条件,包括如何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培养更好的公民特征,如责任感、教养、利他、礼貌、和谐、宽容和工作道德。
大学生积极人格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积极人格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积极人格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现状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为了解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选取了学校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000人。
调查涵盖了大学生的积极情绪、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心理韧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现状。
二、调查结果1. 积极情绪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超过7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通常会感到快乐、满足、充满活力,只有少部分人会常常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的情况。
这表明大学生整体上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待生活和学习抱有乐观的态度。
2. 自我认知在自我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水平。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大多数大学生也能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调整和完善。
3.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主动与同学、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建立联系,能够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在社交能力上存在不足,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
4. 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韧和乐观的心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韧性,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挑战。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在面对挫折时会感到沮丧和无助,缺乏足够的心理韧性。
三、调查分析1. 积极情绪和自我认知能力较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高的自我认知水平,表明大学生在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这可能与大学生身处的学习环境有关,学校通常会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情绪调研报告心得
情绪调研报告心得情绪调研报告心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个关于情绪调研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以及不同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对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从中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了解到情绪是人们内心状态的一种体验和表达方式。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如快乐、满足和激动;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悲伤、愤怒和焦虑。
不同的情绪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调研中,我们探讨了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情况、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对情绪的影响。
我发现,工作环境对情绪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工作环境积极向上、团队合作,人们的情绪往往会更加愉悦;相反,如果工作环境压力大、人际冲突常见,人们的情绪就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此外,人际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而糟糕的人际关系则容易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再次,我认识到情绪调节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调研中,我们讨论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锻炼、与朋友聚会、放松技巧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
此外,我还了解到情绪调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实践。
通过这次调研,我将更多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学习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
最后,这次参与情绪调研的经历也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尤其在疫情影响下,人们面临更多的心理困扰。
因此,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与情绪调研项目,我认识到情绪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调节情绪对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这次调研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认识自己情绪的机会,我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积极采取行动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 (2) (1)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吴茹谦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当今,关于积极情绪已成为情绪研究的一个核心,并且已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积极情绪研究的诸多方面,包括积极情绪的概念、相关理论及其功能和意义。
以及积极情绪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培养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方法。
关键词:积极情绪;90后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积极情绪近年来在国外情绪心理学研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有了相对比较广泛的研究,许多研究对于积极情绪的概念、积极情绪的功能以及积极情绪对于健康的意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也开展了许多实证研究。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Kentucky大学的三位心理学家Danner,David和Wallace,以文献回顾作为主要方法对老龄化和老年痴呆症进行研究时,对19世纪30年代天主教修女的日记进行了再次查阅。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表达积极情绪最多的人比表达最少的多活十年【1】。
在20世纪末的10年研究中,心理学家在对关于心理疾患预防的研究中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韧等。
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E.P.Sligman,在对这些研究结果回顾的基础上,认识到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是更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于是他构想发起一场新的心理学运动——种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的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
在他就任APA主席后1998年的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明确的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2】。
之后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有了比较广泛的研究。
Sligman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积极情绪;第二是积极性个体的个性特质;第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3】。
而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回顾和总结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结果,对积极情绪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2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Vol.35No.2J ournal of Southw es 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M ar.,2009积极情绪研究述评:健全人格的视角杨集梅,郑涌,徐莹(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摘要: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而积极情绪作为影响健全人格的因素之一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对积极情绪的内涵和测量方法的介绍以及对积极情绪与健康、认知加工、人格特质、成功等关系的分析发现,积极情绪对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应拓展研究领域,采用多种方法,对积极情绪做更深入细致的剖析,得出更为明确的结论。
关键词:积极情绪;健全人格;健康;认知加工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41(2009)02-0149-04积极情绪是情绪的重要维度,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各方面都协调发展的健全人格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
健全人格或理想人格是指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指明了人的成长方向,可作为普通人榜样的人格[1]。
黄希庭采用综合观点,经多年研究提出了健全人格的特征: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看待他人和自己;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2]。
由此,在介绍积极情绪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从健全人格的视角来看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一、人格健全者的积极情绪人格健全者是具有理性思考的人,他们拥有积极的内部自我对话,对事件采取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能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目前,对于积极情绪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
Clark等[3]将积极情绪(posit ive affect)定义为一种简短的、长期持续的和稳定的特质性的情感,它反映了一种与环境相融的愉快的水平,例如幸福、喜悦、激动、热情和满足等。
Watson等[4]描述拥有积极情绪的人更热情、主动、快乐,看待未知的风险更加乐观。
由此可看出积极情绪是一种跨时间和跨情境体验到愉快情感的特质倾向。
这种倾向对于健全人格者具有持续的积极影响。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negative af-fect)两个维度。
有研究者认为,这两个维度是不同的因子,二者是垂直的关系。
Cacioppo[5]的研究表明,在脑内的某个区域的多巴胺活动性与积极情绪的增多有关,但与消极情绪无关;罗跃嘉等[6]用脑成像研究证实了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分离,即两者各自具有特定的大脑加工系统。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情绪连续体上的两极,二者是线性的、彼此相反的关系。
由于事关积极情绪的界定,这一争论使积极情绪的研究一开始就注定是充满争论的。
对于积极情绪的测量,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是对不同情绪项目进行等级评定的问卷。
如Watson于1988年编制的积极和消极情绪问卷[3](Pos itive and Negat ive Schedule,PANA S)、Radloff的流行病研究抑郁问卷中的4个积极词项(Cent 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 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和工作情感量表等等。
其中,PA-NAS最为常用。
该问卷经Watson筛选后最终由10个项目组成,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施测操作简便[7]。
然而,自我报告的数据都会受到被试当时的状态、回答的情境、对于问卷项目的理解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时应加以考虑。
另一种测量积极情绪的方法是实验室情绪诱导。
诱导的方法包括Velten情绪诱导、观看幽默电影或短片、听积极的音乐或故事、想象以前发生149*收稿日期:2008-11-23作者简介:杨集梅(1983-),女,贵州贵阳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人格与健康。
通讯作者:郑涌,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0(05JZD00031)子课题/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架构现状及对策研究(含中外比较)0,项目负责人:郑涌。
的积极事件、芳香气味诱导、给予错误反馈以及联合角色扮演等。
然而,实验室模拟的结果与现实情景是有区别的。
比如,有实验室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导致了肺功能的恶化,而自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积极情绪促进了肺功能的增强[8]。
这种不一致的结论提醒研究者注意:实验中诱发的积极情绪往往过于强烈,所以实验室中的范例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良好模型,对于其结果的解释要十分严谨。
此外,还有积极词或句子的自传体描述、测量相似的概念(如主观幸福感、快乐、生活满意度等)等方法。
当前的研究仍致力于发展出更好的测量积极情绪的工具。
二、积极情绪与健全人格养成健全人格需要身心的健康、学习和工作中灵活的认知加工、有相应的人格特质和对成功孜孜不倦的追求等。
以下分别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积极情绪对健全人格养成的影响。
(一)积极情绪与健康对于身体健康而言,积极情绪的影响可以从发病率、死亡率、存活率、症状和疼痛、疾病的严重性和身体功能的一些标记、自我报告的健康结果等方面来考察。
首先,有研究者在3周内7次要求被试填写情绪报告表,描述过去一天的感受[9]。
接着让被试暴露于能引起感冒的病毒中。
结果表明,有较高积极情绪的人较少发展出感冒症状。
其次,对老年人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降低死亡率[10]。
虽然在其他人群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结果,但这从另外的角度表明了积极情绪对老年人的特殊重要性。
第三,关于积极情绪与存活率之间关系的探讨要视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论。
对于已经到末期的高死亡率的疾病而言,高水平的积极情绪是有害的;而对于还能够逐渐恢复的疾病来说,这样的积极情绪是有益的[8]。
第四,大量的研究都表明积极情绪与较少的疼痛、症状和更高水平的健康有关。
Alex[11]调查了124名患有骨关节炎或肌纤维痛或二者都有的女性患者,发现总体积极情绪的较高水平预测了接下来几周较低水平的疼痛。
第五,积极情绪对减少身体疼痛和恢复身体功能有重要作用。
Fredman[12]以65岁以上患有骨折的老年人为被试的纵向研究表明,体验到较高程度积极情绪的骨折病人与体验到较低程度积极情绪的人以及存在抑郁症状的人相比,在两年后的基本表现测量中有更好的表现。
身体健康在健全人格养成的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
拥有积极情绪,是远离各种疾病和尽快恢复的有效途径。
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积极情绪主要影响了生活意义。
L aura等[13]研究了积极情绪与生活意义(一个人认为生活有目的或者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有价值的目标的一种感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对于生活意义是一个很强的预测因子,简单的激活积极情绪概念能提高生活意义的等级,积极情绪可能会增加个体对意义相关情境的敏感性,使个体倾向于感觉到生活是有意义的。
如果个体没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对生活没有希望和追求,就可能会萎靡不振,导致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空谈。
此外,Salove的情感-行为序列模型认为积极情感会增加自我觉知,而自我觉知能提高人们的自尊水平等,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是有利的[14]。
Fredrickson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率大于等于2.9时可识别出个体是处于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下[15],这可以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
(二)积极情绪与认知加工大量研究证实了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过程的促进作用,包括积极情绪激发了个体的内部动机、影响了记忆效果、改善了大脑的认知模式等,这些对于培养个体对学习和工作等的积极态度有着潜在的作用,而这种态度是健全人格的显著特征。
H ill等考查了积极情绪与记忆的关系[16]。
选取的两组被试都完成言语学习任务中的自由回忆和再认任务。
用PANA S量表进行情绪测量。
最终发现,积极情绪与中年组的认知表现无关;而在老年组中,积极情绪与自由回忆的分数正相关,与再认的分数无关。
消极情绪与两项认知任务都无关。
可见拥有较高程度积极情绪的老人会投入更大的努力去完成有挑战的任务(如无线索提示的自由回忆任务),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Isen等设计了两个实验验证积极情绪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17]。
实验一包括有趣的无外部诱因的任务和无趣的有外部诱因的任务,实验二包括工作导向和自由导向任务。
结果表明,积极情绪激发了内部动机,被试在有趣的实验任务上表现更好。
在自由选择条件下,体验到较高程度积极情绪的人会选择喜欢的和有趣的任务,但不会以牺牲应做的任务为代价。
Cluster等[18]的研究表明,人们能够无意识地追求目标,但是对行为目标的无意识操作取决于对该目标状态的心理表征是否与积极情绪相联系。
即积极情绪作为一种内部的动机因素,在无意识目标追求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Filipow icz认为积极情绪代表了较为宽广的情绪反应,不同的积极情绪的成分会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认知过程[19]。
他测定的积极情绪的成分包括愉快、兴高采烈、惊奇等,发现只有/惊奇0调节着情绪反应和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积极情绪改变了人们看问题的视角,采取了更好的认知策略。
一般认为,多巴胺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信号的转换,而A shby提出的积极情绪的神经心理理论表明[20],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提高部分是因为大脑前部多巴胺释放的增加导致了认知灵活性的提高。
此外,Dreisbach的实验表明[21],在认知集转换范150式中,诱导的积极情绪的适度增加提高了认知的灵活性并降低了保守性,促进了问题解决和决策。
(三)积极情绪与人格特质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某些人格特质,比如积极地看待困难和挫折,自尊、自信等表现中就隐含着某种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情绪与这些人格特质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比如,有研究认为外向性和神经质与积极情绪有着一定的联系。
Larsen假设:外向性与诱导的积极情绪的反应性增加有联系,而神经质与诱导的消极情绪的反应性的增加有联系[22]。
结果与假设一致,即诱导的积极情绪的有效性或强度能更好地被外向性分数预测,而诱导的消极情绪的有效性或强度能更好地被神经质分数预测。
Charles等[23]进行了一个跨度为23年的纵向研究,考查了神经质和外向性对情绪最初水平和情绪改变模式的影响。
结果发现,高水平的外向性与较高的积极情绪的稳定性有关,高神经质分数使得消极情绪随年龄而下降的趋势变慢。
(四)积极情绪与成功对于成功的不懈追求,是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部分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对于成功是有促进作用的,即对于健全人格的养成是有积极作用的。
L yubomirsky等[24]对有关积极情绪和成功关系的文献作了总结,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