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的定义、加强学生参与度、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建设文化氛围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和内涵的文化系统。
它不仅体现在校园环境上,还包括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校风、学风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培养和传承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二、加强学生参与度学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学校应该在活动策划和组织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各个方面的活动中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校节日的庆祝、开展社团活动以及参与文艺演出等。
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激发他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多元化,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学校应该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文化体验。
可以举办音乐会、文学讲座、艺术展览、运动比赛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扩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建设文化氛围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
例如,可以组织读书活动,推广优秀的文学作品;举办讲座、讨论会等,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打造文化墙,展示学生的绘画、摄影等作品。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和礼仪;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邀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
班级课改氛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班级课改氛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课程改革成为了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课改氛围和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1. 建立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班级课改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互帮互学。
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方案1. 班级课改理念的宣传通过组织班级会议和班上宣讲,向学生宣传课改的重要性和意义,让他们认识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老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事情,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为班级的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
可以组织班级讨论或开设线上平台,征集学生的课程建议和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解决学习难题。
教师可以充当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定期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
4. 课程反思和改进在每个课程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学生可以针对课程的设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收获等方面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提高课程的质量。
5. 课堂展示和评比定期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和评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意,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评比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三、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和班级会议,收集学生和教师对班级课改氛围和文化建设的反馈。
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确保班级课改工作取得持续和有效的进展。
四、预期成果通过实施以上方案,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显著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子课题――《校园教师文化现象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传承文明的场所,校园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校园文化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品位,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的灵魂。
校园文化充溢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于各个领域,让人身临其境、沐浴其中,如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一)教师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铸造校园文化,关键在教师,即是学校核心文化一一观念文化指导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
其中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属于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属于隐性文化;而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是表层因素,形发于外,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属于显性文化。
其中隐性文化对显性文化起制约、支配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所谓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关系的特定联接方式。
哈格里夫斯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
教师的个人主义,表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上是不干涉主义,行为上表现为往往只坚守自己在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与他人合作互动。
教师派别主义者,分别忠诚、归属于某一派别,在各派别内部,教师之间往往联系密切,共享一定的观点和共同追求利益。
而在各派别的成员之间,则互不交流、漠不关心,或者相互处于竞争状态。
自然合作文化追求者能超越纯粹个人的反思或者依赖外来的专家,转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一起分享和交流他们各自的专长,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环境和全校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是学校凝聚的源泉,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校园文化,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校园文化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能使环境与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实施影响,从而转化成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为,它用氛围、精神陶冶人、感化人,是依靠心灵的力量参与教育,具有恒定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的构建、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办学的理念,治校的策略和教育的途径。
当师生生活在氛围良好的校园之中,会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情感高尚化。
为此,近年来我校努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从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各种管理制度,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
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因素,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价值,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态。
我校的校训“求真、求实、求新、求美”和办学理念“以爱育爱,以发展促发展”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
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这是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二、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具有美育和激励作用的校园布局,各功能室的安排设置,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具有教育导向作用的墙报、两图、规范守则、校训、宣传窗、走廊画像等墙壁文化。
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几个亮点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几个亮点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郝学利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一次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它将波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和每一个领域中的各个层面。
它要求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及层面都进行自我的认真的审视和重新定位。
作为学校发展灵魂的学校文化,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然不会例外地进行反思、批判、借鉴、整合,在批判的基础上求得新的发展。
应当说学校文化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
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的机遇,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几个亮点谈点拙见。
大家都知道学校文化的实质是学校所有成员主流价值观的总和,是一所学校核心的竞争力,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
它应当包括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
课程改革也必然牵动这几个方面。
首先谈校长文化。
校长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魂”,是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是校长视野的综合体,是学校文化进程中所折射出的校长独有的精神追求和职业特征。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必须有勇气对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对学校文化建设中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都要进行批判、借鉴、整合。
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在校长办学的哲学思维中,在校长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校长文化引领教师文化的发展和重构,支持和鼓励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自身价值体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重组重构;由此进一步引领学生文化的建设,促进班级文化的动态性变革,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在问题中质疑,增强其判断能力,学会思考并在思考中知道为什么,而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自己未成熟的爱好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强势,以达到对未来社会的适应与超越的目标。
特别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在关注班级成员的共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每个成员的个性与强势。
学校校长、每个教师应当有这样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搭建发展他们强势智慧的平台,为每个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与超越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刍议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刍议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有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背景,是课程政策和课程制度的“土壤”。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看这“土壤”能否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也就是说课程改革这种文化与原有的学校文化碰撞、融合是必经之路。
一、学校文化内涵的探讨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
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
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以上对学校文化的阐释指出了学校文化的范围和层次,但实践中的管理者很难迅速的抓住核心,发挥实际的效果。
季平主编的《学校文化自我诊断》指出: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组织中人们的价值判断,一个组织中大多数人不约而同的做事方式以及对“多发问题的一套标准化适应方式”即一致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就是这个组织的文化,学校文化也是如此。
二、新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1.学校文化既可以成为新课改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其阻力学校文化由于自身的保守性、稳定性,在通常情况下,会对外部文化尤其是像新课程改革这样的改革文化持一种抵触和抗拒态度。
这种现象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师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内隐概念其实就是“过得好好的,改什么改”。
学校必须通过一系列宣传和象征性事件的处理让学校全体成员能够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要逐步培育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文化,使全体成员形成“改革是常态,新课改是机遇”的内隐概念。
此时,学校文化则会成为课程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2.学校文化建设是深入实施新课改、提高学校效能的必然要求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上的变革,而且是对学校教育方方面面的变革,新课改的复杂性要求在学校内部必须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判断,以实现改革过程中学校、个体不同层面,认知、情感、行为不同维度,观念、物质、制度不同形态,以及社会、家庭、学校(主要是教师)、学生不同群体之间的有机整合。
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课改的号角劲吹,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大练兵阵营中,我校在赵国喜校长的带领下,坚持稳步走课改路线,并攻坚克难苦练兵、打实战,经过师生们的长期努力,我校课改取得了瞩目成效,连年被评为市“课改先进单位”,成功跻身于课改的领军行列。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
”所以我校努力在统一模式的课改大军中,以“五步三查”为主纲,结合本校实际,力创既有浓厚的课改文化底蕴,又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营造“快乐学生,幸福教师,和谐校园”的育人氛围,以“大力推进新课改教学”为核心,以“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先锋,循序渐进地开展着各项工作。
一,我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我校遵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手抓,以精神文化为主,打造具有本校自然特色的魅力校园,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以课改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推进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按照“我县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本学年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依然是以课改为主导,遵循高度重视,积极实施,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建设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中的各项工作,面对建设进程中诸多困疑和变数,努力用改革的思路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在建设中摸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硬件优化、软件提高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贯彻“思想领先、视觉带路、实践执行”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利用校园文化对新课改的宣传渗透力度。
校园内各个区域因区制宜的标语带领师生思想先行,把课改理念形成文化,通过视觉带路,渗透到师生的心灵。
学校更是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有宽敞明亮的多媒体赛课教室,引导师生进步的图书室,让老师畅所欲言、共同进步的课改研讨室、展示才艺的情感中心、乒乓球竞技台、、、、、、更多文化建设的展示还得走进我们的校园去领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本文重在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文化建设。
由于高中是连接学生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桥梁,高中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可不重视。
经研究,本文综合分析了当下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对于学校文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难达成统一。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学校文化包含了学校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即学校使命、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育理念等。
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一所学校所展现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构建优质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激励师生教与学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学校自身的软实力以及综合实力。
同时,高中学校由于其自身定位,面临着建设学校文化与升学压力的两难选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高中学校在天平的两端难以找到两全其美的突破口。
基于此,现阶段研究高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一)办学理念不够先进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软件”水平,而学校“软件”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支撑。
名校都有其著名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
高中学校因为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无法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上,只能随大流提升学校的升学率。
这一情况导致大多数高中学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难以提升自身的办学理念。
(二)对学校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当前,不少高中学校对学校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位,不能准确定位学校文化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表现形态、建设要求及学校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中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甚者将学校文化看成举办课余文化活动。
学校新体系大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拥有优美 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营造了良 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文化活动开展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学 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 生的综合素质。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文化传承不足
学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弘扬不够,缺乏对学生进 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如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标准 等,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评估机制
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机制,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 改进。
07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
目标实现路径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 运行、评价激励等机制,确保校园文化建 设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校园设施,提升校园 环境品质,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全 面发展。
05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制定实施计划
明确目标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明确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和预期 成果。
调研分析
对学校现有文化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 实施计划提供依据。
制定计划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文化建设的主题、活 动安排、时间节点等。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2024年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展示,更是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因此,制定2024年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是必要且紧迫的。
二、总体目标2024年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向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素养,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重点任务1.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设立道德教育课程,开展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和激励,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
2. 提升学校的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定期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艺术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3. 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加体育课程的课时,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毅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置科技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新兴科技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慈善活动等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需求和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改善校园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对校园秩序的管理,打造整洁、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实施措施1. 组织培训: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文化建设意识和教育技能。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根据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明确各类课程和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河东中心校谭艳秋当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现就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谈谈认识、实践和思考: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如果没有文化,就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正日益凸显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
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具有独特凝聚力与稳定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校风校貌、教风学风等内容。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
校园文化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
平时加强学习,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
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
4、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形成优良的教风要坚持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浅谈新课改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新课改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浅谈新课改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面对新课改,我们走得很坚定,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不思课改则困惑,不思课改则落后。
所谓思路一转天地宽,我们在课改问题上,不能畏首畏尾,不能有半点犹豫,我们要无悔的选择走课改之路。
我校磕磕绊绊搞了两年课改,基本形成自已的特色,今年又提出工作思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质量。
笔者认为,学校要用文化引领课改。
下面浅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理念文化。
学校要有学校的理念,班级也要有班级的理念。
班级理念按班情提出,应该是班级的指导思想,可以时时展示出来,让学生铭记。
告诫学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步一点是一点。
笔者用孔子的话鼓励他们:生无所息,斗无所止。
(二)精神文化。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他就会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整个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工作。
一个学校,首先老师要有一种精神。
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而奉献的事业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异乎常人的精神追求。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我们坚信,付出什么得到什么,奉献什么回报什么。
今年,大足一中新进几位老师,其中一位老师自江苏启东某校调入,他原在的原学校条件好,工资高,迫于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才思调回本地工作。
开学一个多月后,他说,虽然来到大足一中工资少些,但是我感觉有一种精气神,如果要有什么词汇来形容的话,一个字:爽,两个字:很爽,三个字:爽歪歪。
一个从大足复隆学校新调入我校的老师说,来到大足一中,才感觉集体的温暖,老师有了精神,学生才会有精神,学生的精神靠老师去激发。
我们可以通过大家——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来进行。
班主任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晨练、利用读报课呼励志口号、唱校歌、做值日报告等等。
科任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一支歌、课中静坐一分钟、课中站起来讨论等方式来激发。
方法多样,为达激发激情目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都是激发学生精气神的好方法。
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新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内涵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人为本: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开放创新: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鼓励师生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校园环境。
3.融合发展:新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文化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整体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校园,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和家长关注,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3.增强师生凝聚力: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实施策略为在新教育体系下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2.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文艺比赛、科技节、运动会等,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同时,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优美、整洁、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一)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一)摘要: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代写论文,无论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学校文化都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学校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应主要探讨建设学校文化的三个问题:第一,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第二,从哪里着手建设学校文化;第三,校长如何领导学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校文化;校长;建设一、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共同的价值观的学校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
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所在。
从结构上看,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几个方面。
学校文化是无形的,但是却是可以从学校中明确感知到的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学校文化都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文化特征的生成与学校文化积淀程度是学校发展的一大标志。
学校文化能够决定学校物质表象的内涵本质,所以,学校文化能够把一个学校和另外一个学校区别开来。
对于学校文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发源于企业管理学的组织文化,但是,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和管理的意义比组织文化对于企业的意义更重大。
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由学校的根本使命决定的。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课程改变了过去以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提出六大目标,体现在学生培养上,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符合学生特点的人。
学校的根本使命也就由原来的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变为向青少年传播社会主流文化。
而学校文化实际上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缩影,那么学校自身的文化及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方案1. 导言在新时代, 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学校文化不仅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内涵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如何实施有效的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价值观引领学校应该建立符合时代特点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构建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主动适应学习和生活压力,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4.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塑造和建设。
这包括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整治,校园艺术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组织。
通过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5. 师生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通过定期师生座谈、师生联欢晚会等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6. 课程建设学校应该合理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建设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7. 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与社会联系紧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参与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地参观学习,并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8.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演出,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
9. 大学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为学生的大学教育做好准备。
学校可以开设大学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学文化和学术规范,提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合部分,对课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课程改革关系密切。
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结合我校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一、学校主体文化的建设(一)教师文化建设。
重视教师的发展和培养。
这是学校进行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是育人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引领教师发展。
围绕“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这一目标,引导教师团结奋进、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以“爱”为基调,引导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2、构建业务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开一听十八”、问题沙龙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听课、评课、互相学习的平台。
通过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开公开课,借此推出一批新人名师,展示一批示范课、优质课;通过组织教师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观摩优秀课例、分析教学案例、问题沙龙等业务活动,促使教师在交流互动中成长。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3、塑造教师形象,培养文化内涵。
教师的形象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文化内涵,我校以“美”为准绳塑造教师的形象。
要求我校教师做到“三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要求我校教师语言文明礼貌,用语准确生动;行为得当,举止文明;仪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符合教师职业要求和审美标准,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抖擞。
在工作日中,女教师不着奇装异服,不浓妆艳抹,男教师不抽烟、喝酒、打牌,以质朴的仪表走向岗位。
(二)学生文化建设1、重视养成教育。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所以,我校将养成教育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点,结合学校的实情,将《小学生守则》、《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便于学生认识和遵守的“华安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六要求’”条例,即:一声问候:师生问候;两个轻声:说话轻声、走路轻声;三个安静:上课安静、集队安静、做操安静;四个整洁:衣着整洁、书包整洁、课桌椅整洁、身边环境整洁;五项自觉: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参加活动、自觉完成作业、自觉参加劳动、自觉做好“两操”;六个不准:不准进入网吧、不准带零食到校、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不准说不文明的语言、不准攀折花草树木、不准做危险的游戏。
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方案人们常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
确实,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学校文化和合理的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然而,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拓宽他们的视野,学校应该寻求更好的方式将学校文化和课程改革相结合。
本文将讨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建立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比如,举办健康运动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学校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发展自己的特长。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如科研社团、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第三,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现代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新课程,如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等,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科技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学校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问题,培养他们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给教师讲授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校园文化由于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制度文化建设优化推进近几年,我校从育人的战略高度,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以校园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致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发展学校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不懈的努力,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实现了龙江一中新的跨越。
现在,我校已形成学风浓、教风严、校风纯的良好局面,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中青年教师骨干脱颖而出,成了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赞扬。
当前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谋求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质的转型,需要我们营造与之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谈一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向精神环境建设推进“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
校园环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微观环境”,它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
前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后者是校园环境中本质内容。
我校是省第一所座落在县城示范性中学,在物质环境建设上先行了一步。
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体育馆尽显雄浑之美;千姿百态的花坛、半掩半映的月门、曲径通幽的连廊、假山,又不失灵秀之美;喷水池、“怡园”、“长廊”更为校园平添了几分旖旎。
步入校门,给人一种异彩纷呈的愉悦,穿行其中,又让人尽享柳暗花明的惊喜:电脑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监控室、校园网络系统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
校园内匠心设置的物质文化景观,又在向师生们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的气息:校门开阔、雄伟,给人一种执着进取、勇于开拓的力量,催人奋进。
主楼前有一组少年形象雕塑,或读书,或健身,或做科技,它鲜明地表达了“文明、友爱、勤奋、健美”的校风主题词和“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校园的西面,有一生态园,种植最新优良品种,两座温室更培植了4000多种菊花,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城镇美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综观整个校园,不难使人信服,校园环境建设已日臻园林化、现代化、人文化。
学校精神环境作为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的教育力量,有着极大的德育价值。
它能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同时又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师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
所以,校园精神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价值导向、智能发展、身心健康、审美陶冶、特长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它的积极的整体功能就表现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人格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着力将校园文化建设向校园精神环境建设深入推进。
1、加强积极向上的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内容。
它包括政风、教风、学风。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学校领导。
我校新一代领导人树立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民主评议。
及时调节反馈改进各部门工作。
工作严谨踏实,不谋私利。
真正做到尊师重教,甘当公仆。
只有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教师信任,才能做到政令畅通,才能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这盘棋走活。
我们行政一班人带头做到“四要”。
即要关心教师疾苦,要理解信任教师,要与教师平等相处,要激励教师提高,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实现其取得成就的愿望。
重教即重视教育规律,努力搞好学校的科学管理。
领导者“尊师重教”的工作结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理顺了干群关系。
“严谨、求实、灵活、主动”的教风也随之逐渐建立。
“严谨、求实”是我校教风的传统,“灵活、主动”实际上就体现一种创新精神,它是我校教风的活力所在。
教师不断追求新知,学英语,学电脑,制课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常教常新。
教师中树立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自尊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都焕发着良好教风的青春活力。
良好的教风又使学校倡导的“勤奋、刻苦、活泼、紧张”的学风蔚然形成。
学生工作上以大胆主动者为榜样,学习上以勤奋刻苦者为典范,献计献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勤学苦练,努力锻炼体魄体能。
全校师生自上而下人人崇尚精神追求,荣辱观一致。
当然,校风不是一蹴而就的,长年积淀的优秀传统又加上几年来的奋斗,才使校纪校规约定俗成,校风校训深入人心。
2、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支点。
它主要包括学校领导与教职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协调好,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能增进友谊,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小气候。
良好政风建设就协调了校领导与普通教师的关系。
教学独立工作集体效益原则,决定了教师既要努力学习教学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又要搞好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因此在帮助教师克服“文人相轻”陋习,减少教师精力内耗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年级组备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课题组科研活动。
工会组织的趣味教工运动会,争创文明办公室、歌咏会、演讲赛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又加深了教师之间的理解交流,有力地改善了教师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最微妙的关系,教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志,那么学生必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尊重、热爱、信赖老师。
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情趣带进课堂,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教学情境,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同时,我们也重视向学生宣传教师工作的辛劳和教师爱生的事迹,让学生崇敬、爱戴老师。
建立起民主、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推动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这样,教育才会有强度和出现综合效应。
3、优化公正健康的舆论氛围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根茎。
集体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规定着他们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我们紧跟形势,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任务。
利用广播、版报、橱窗大造声势,树立身边的典型,宣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弘扬正气,抨击歪风邪气,使不良风气在公正的舆论下土崩瓦解。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理想与信念”讨论会,激发青年追求真理的热情;通过举办“时代与学雷锋”、“学先辈精神,做革命传人”的演讲歌唱活动.,在校园内大力倡导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通过开展“四不两爱”、“感恩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4、抓“诚信”教育,强化公民责任诚信是学生“学做人”的根本,通过《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学习,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以诚信教育为切入口,作为提高师生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扎扎实实实施开展诚信教育。
培养他们具有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尊老爱幼、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强化青年学生公民责任意识。
并通过开展“五心”教育和社区服务活动,增强青年学生奉献社会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通过举行成人预备期和成人宣誓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公民社会责任感。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
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正确的,但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加一个“约之以规”。
教育与管理是互为寿里的,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要求就会空泛无力。
实践证明,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为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必须狠抓“教风”、“师德”及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守则、集会庆典等各种集体组织的活动。
这些制度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全体教职工来说,既有一定意义上的强制性与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与感召力。
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教职工面前,实际上就形成了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标准,它对教师良好品德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导向作用。
近年来,龙江一中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报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完善了学校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校长办公会制度、德育领导小组实施细则以及校长、主任、教师、各处室管理职责。
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拟定了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三个科学管理制度系列,从而使学校加强了全方位的科学化管理。
学校配合各项规章制度又制定了一系列量化考核方案,并与物质精神奖励挂钩,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了教职工的潜能和创造力。
在“教风”、“师德”建设方面,学校重视教师在思想上的认同,请优秀教师分专题讲“八字教风”,现身说法。
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一中教师形象”大讨论,在全校教师普遍的认同下,制定“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十不准”,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的变化日新月异。
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校园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今后我校还将继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树立品牌意识,形成我校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1]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载《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二期。
[2]叶澜:《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载《新世纪教育展望》,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000年主要工作安排》中国学校教育2000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