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和影子》 (2)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钟》 (11)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昼夜交替》 (15)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看月亮》 (19)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2)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光的行进》 (27)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照镜子》 (32)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研究透镜》 (35)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 (38)第三单元电和磁《简单电路》 (43)第三单元电和磁《导体和绝缘体》 (48)第三单元电和磁《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51)第三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 (57)第三单元电和磁《电磁铁》 (61)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测量呼吸和心跳》 (70)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肺和呼吸》 (78)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心脏和血液循环》 (83)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解释》 (88)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建立模型》 (95)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和影子》1教学目标(一)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三)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四)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地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五)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与交流;乐于将太阳和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与生活实际。
2学情分析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
但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
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知识,无法以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以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重点难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第1课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1.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1.1 观察:用肉眼、仪器等进行观察,记录现象。
2.1.2 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2.1.3 调查:制定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2 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4.2 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教师指导。
5. 课后作业5.1 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包括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内容。
第二章:第2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培养学生认识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内容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1.1 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植物的耐旱特性。
2.1.2 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难点:如何认识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现象。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2 讲解:讲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教师指导。
5. 课后作业第三章:第3课物质的状态与变化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点。
1.2 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及其原因。
5小锯子(导学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5小锯子(导学案)前言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木工制作”。
在木工制作中最常用的工具莫过于小锯子。
本次活动将以小锯子为领导角色,介绍小锯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本活动设置了五小组,每小组一把小锯子,由小组成员互相学习,相互帮助,最终完成自己的小锯子制作。
活动目标1.认识不同种类的小锯子和它们的特点。
2.熟悉小锯子的使用方法,理解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和帮助,收获一份自己制作的小锯子。
活动流程第一步:认识小锯子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小锯子,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齿距、材质等,从而了解不同的小锯子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木材。
以下是本次活动中所使用的五种小锯子:1.十字锯:用于切割薄木板和细木条,齿较细。
2.大力锯:用于切割厚实木材,齿较粗。
3.微锯:用于切割关节部分和曲线,齿较细。
4.抹光锯:用于光滑木材切面,齿较细。
5.科技锯: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锯片角度,适用于不同切割角度的木材。
第二步:熟悉小锯子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范1.小心锯齿,避免手部受伤。
2.小心尖锐的锯齿,避免切割到自己或他人。
3.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并使用钳子固定木材,避免意外发生。
小锯子的使用方法1.握住小锯子的手柄,将小锯子锯齿部分贴着木材。
2.保持小锯子在直线上运动,不要抖动。
3.使用一定的压力决定锯子切割的速度。
第三步:互相学习和帮助,制作自己的小锯子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种小锯子。
每个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小锯子制作的队长,由队长向小组讲解该锯子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协助小组成员尝试制作自己的小锯子。
完成小锯子的制作后,小组内互相帮助检查,确保小锯子的质量和安全性。
活动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介绍五种不同的小锯子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对小锯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团队合作制作自己的小锯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注意安全操作,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小锯子。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 第一单元 1.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 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观察的好习 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 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学生材料:太阳钟材录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
太阳出来跟你走,明月升空随你行,街灯照亮前与后,夜深人静不离身。
(影子) 2.关于影子老师还带来一段好看的视频,仔细表演?(手影)你想玩吗? 3.请学生到黑板前表演手影。
(教师等第 2 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时,突然关闭手电筒,表演无法进行)咦?影子怎么看不 见了(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光)说“因为没有物体”。
)教师出示一系列的物体:书、黑板擦、粉笔、玻璃 ⋯ ⋯ (预设:学生 发现玻璃没有影子,追问:为什么?从而得出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师:要想有影子,还需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要有— — (板书:不透明的物体)引导总结: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 晰的影子(板书:影子) )需要哪些条件?4.师:除了灯光。
还有什么情况下能产生影子?(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 ⋯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板书:太阳,完成课题《太阳和)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1.课前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和影子,而且我们的地观察。
(课件出示课前观察要 求))(1)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太阳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热传导苏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热传导苏教版热传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描述热传导的过程。
3. 掌握热传导常见的实际应用,并能够提出改进的想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导的过程,热传导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热传导的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热传导相关的实际例子,如:为什么金属的一端加热后,另一端也会变热?为什么我们在碗底插一根木筷子就能感觉到热传导?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热传导的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
引导学生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别,并引入热传导的概念。
教师解释热传导的定义和原理。
3. 热传导的过程(25分钟)利用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详细介绍热传导的过程。
特别强调材料的热传导性质和传导速度的差异。
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模型和示意图,观察和总结热传导的过程。
4. 热传导实验(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热传导实验。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材料进行实验,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利用两个容器装水,一个加热,另一个保持常温。
在加热的容器中放入不同材料的棒状物体,并在另一个容器中测量温度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
5. 热传导的实际应用(2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展示,介绍热传导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保温杯、保温衣物、散热器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这些实际应用,提出自己的构想。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当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传导的过程和实际应用。
通过提问,拓展学生对热传导的理解和知识。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笔记,包括热传导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实际应用。
2. 选择一个实际场景,描述其中的热传导过程,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描述热传导的过程。
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5热传导(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①热传导的概念:
-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②热传导的三种方式:
-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振动传递。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③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选择热传导性能好的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
-电器:热传导元件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保证电器安全运行。
五、热传导的计算和应用
1.热传导方程:热传导方程是描述热量在物体内部传递的数学模型,包括傅里叶定律和热传导系数。
2.热传导计算:通过热传导方程,可以计算物体内部的热量传递速度和温度分布,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热传导应用:热传导在建筑、电器、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热传导计算,可以实现对热量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5.教学软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软件,如热传导模拟软件、热传导计算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热传导的过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热传导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热传导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热传导在电器中的应用:电器中的热传导元件可以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保证电器的安全运行。
3.热传导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热传导在食品加工中可以将热量传递到食品内部,实现食品的加热和烹饪。
四、热传导的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热传导的三种方式。
3.热传导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热传导的特性和重要性。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植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植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 课堂实践:1.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结构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题2:探索动物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动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动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动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动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2023年秋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式】

2023年秋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
学案【全册表格式】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
课时1:什么是物质?
- 研究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认识常见物质的分类;探究物质的变化
- 主要内容:
- 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 常见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 探究物质的变化(融化、凝固、汽化、凝华、燃烧)
课时2:能源与能量
- 研究目标:了解能源和能量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能源;探究能源的转化与利用
- 主要内容:
- 能源和能量的定义
- 不同类型的能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煤的燃烧、太阳能的利用)
...
第二章:水与人类
课时1:水的重要性
- 研究目标: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的来源和分布;探究水的循环和利用
- 主要内容:
- 水的重要性(维持生命、供应生活用水)
- 水的来源和分布(地下水、江河湖海)
- 水的循环和利用(蒸发、降水、地下水补给)
课时2:水的净化和节约
- 研究目标:了解水的净化过程;认识水的节约重要性;探究水的净化和节约方法
- 主要内容:
- 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消毒)
- 水的节约重要性
- 水的净化和节约方法(不浪费用水、用水方便、养成良好的用水惯)
...
(继续编写其他章节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开课伊始,我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太阳是什么,然后交流总结。由此得到太阳是光源的结论。再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影子是什么的结论。如此经过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发言、得出结论等环节后,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了两个实验,一个是观察影子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影子与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巧妙的把太阳高度的知识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对比记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1.1太阳和影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
难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践
活动
检查
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板
书
设
计
1.1太阳和影子
高度高低
太阳运行气温气温高气温低
(自东向西)影子影子短影子长
东南西自西向东
西北东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的上节课的观察记录。
2、提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1、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
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二、学习新课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 )分组活动;(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 )游戏:踩影子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观察的基本技巧,如顺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进行实际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1.2 实验法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测量、称量等。
进行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掌握物质的三个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 分子与原子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学习分子模型的制作。
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习原子模型的制作。
第三章:力学3.1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2 压强与浮力学习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能量与能源4.1 能量的基本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学习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5.1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5.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第六章:地球与宇宙6.1 地球的构造学习地球的地理位置、结构及地表特征。
进行地球仪的使用练习,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6.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七章:人的身体与健康7.1 人体结构学习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作用,探讨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7.2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八章:生活中的科学8.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消化、清洁剂的作用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全册教案(完美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4.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于太阳的运动有关。
5.知道完整的实验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手电筒、竹篾、米尺、竹竿、表格、作业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见教室外面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正视太阳)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二、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总结出太阳运动的规律:由东向西,由低到高再到低。
影子变化的规律:由西向东,由长到短再到长。
三、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师生共同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学生做好记录。
四、画出物体的影子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完成练习,教师选出几个学生的作业全班展示,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画之前是怎样想的。
五、猜猜时间,体验生活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说说分别是什么时间拍摄的,要求说出判断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收集整理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其他知识。
2.太阳钟【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根据当地的维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制作太阳钟的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科学前概念1.播放“锄禾日当午”FLASH动画.2.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诗句中是什么时间?(学生说出中午时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根据诗句中的“日当午”知道是中午。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日出日落图、指南针、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三幅没完成的画。
学生材料:日影仪的制作材料(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日出视频,引导欣赏。
2.谈感受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日出及日落情景。
板书:太阳(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感知,为后续的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奠定基础。
)3.看看窗外的太阳,同学们能不能描述出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从方位和高度两方面来描述。
)4.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此时太阳的高度,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计量方法。
(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5.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教室外实地测量一下此时太阳的高度,注意记好自己此时站立的地点并做好记录。
6.回班汇报交流。
7.现在太阳是出现在(根据当时的方位),我们还会在天空什么方位看到太阳?那是在什么时候?8.请同学们早晨到校及下午放学时在刚才观察的地点观察测量一次太阳的方位及高度,完善记录表。
二、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刚才同学们站在阳光下时有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什么?(板书:影子)2.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呀?阳光下你还发现了哪些影子?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藏着哪些秘密,好吗?为了方便,我们要先准备一个道具,(出示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4.指导制作日影仪(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
*能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建立太阳的运动模式。
*能够用仪器观察记录太阳的高度和当时的气温。
*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能够模拟月相变化。
*能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月相日记。
*能够观察一天中月亮的移动,建立月亮的运动模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
*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
*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
*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体会到看似平常的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和变化中包含着大自然神奇的规律与联系。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的内容:1、太阳和影子2、太阳钟3、昼夜交替4、看月亮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前概念调查问卷第一单元单元调查班级姓名日期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3、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4、是什么引起了昼夜交替?5、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6、昼夜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请说两点。
前概念调查统计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所有学生都知道太阳和影子是有关系的,但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太阳和影子方向之间的关系,对于长短的关系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少数同学。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有的同学知道用日晷,大部分学生也知道根据太阳方向判断大概的时间,但不知道怎么样推算精确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检测(1)2013.9.17一、填空题1、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A 西→东;长→短→长B 东→西;低→高→低C 东→西;长→短→长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 体积B 时间C 长度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 太阳的东升西落B 乌云的遮盖C 地球的自转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日晷B、浑天仪C、滴漏5、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A、一季度B、一个月C、一周二、选择题1、月相的周期变化是()A 一年B 一个月C 一周2、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 月牙B 满月C 不出现月亮3、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 早晨B 中午C 傍晚4、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哥白尼B 托勒密C 牛顿、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早晨——下午 B 中午——晚上 C 傍晚——早上5、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 立晷B 地平日晷C 赤道日晷6、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 上午B 下午C 夜晚三.简答题空气的性质是什么?四.实验题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第一单元检测(2)2013.9.19一、选择题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A 一年B 一个月 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C)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B )A早晨 B中午 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A上午 B下午 C夜晚二、问答题:(20)1、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2、写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自己的实际情况)3、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
(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第二单元测试卷(1) 2013.10.14一,填空题:1,小也孔成像原因是。
2,越的表面,反射光效果越好。
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
4,凸透镜可以使光线,凹透镜可以使光线。
5,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等七色光。
6,透过红色滤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7、_________模拟实验证明了光在_________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8、第一次提出阳光能分解出七种色光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
9、光是以____形式传播的。
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____。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1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______分钟。
二、选择题。
1、下面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夜光玩具3、医生带额镜给病人看病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解决了难题。
A、光的直射B、光的反射4、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有,不是光源的有。
A、太阳B、月亮C、没有点燃的蜡烛D、点燃了的火柴E、亮着的电灯5、18世纪初,科学家曾经做过“光的混合”的实验研究。
A、爱因斯坦B、爱迪生C、牛顿D、哥白尼6、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彩虹B、镜子、打火机C、点燃的火柴、太阳D、开着的电灯、月亮7、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形B、曲线C、直线三、我能行。
这是小明在学习《照镜子》一课时,在镜子里观察到的像,你能帮他画出物体来吗?第二单元测试卷2013.10.15一,填空题: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________行进的.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________的表面,反光效果就越好。
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做________。
5、凸透镜能使光线________,凹透镜能使光线______。
6、阳光可以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凸透镜具有______作用、______作用、______作用。
8、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_________的。
9、汉太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_______和________。
10、放大镜和老花镜都是_________镜近视眼镜是_________镜。
二、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营火D、蜡烛E、电灯F、玻璃幕墙2、下列镜片中,属于凸面镜。
A、家用穿衣镜B、汽车反光镜C、近视镜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平面镜4、把一支铅笔搜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向上折B、铅笔向下折C、铅笔变细了D、铅笔变长了5、红和篮两种颜色的光能合成。
A、紫色B、蓝色C、橙色6、红色物体反射的光是颜色的光。
A、绿B、红C、紫三、判断题。
1、平面镜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是绿色的。
()四、实验设计。
给你纸屏、凸透镜、蜡烛,你能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吗?请写出第三单元测试卷(1)2013.11.5一、填空1、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四部分组成。
2、电池有两极,()和()。
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何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两大类。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5、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用()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用()表示。
二、判断1、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时,灯泡才亮。
()2、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3、磁铁在水中也能吸铁。
()4、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
()5、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三、选择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C、用新电池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4 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吸的铁钉多(),吸的少。
A、中间B、两端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五、问答你应该怎样节约用电?六、科学实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三单元测试卷(2)一、填空1、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异极()。
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切断电流后磁性()。
3、改变电磁铁中的()或者(),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二、判断1、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2、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3、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4、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5、电话的听筒和收音机的扬声器里都有电磁铁。
()三、选择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C、用新电池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4 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吸的铁钉多(),吸的少。
A、中间B、两端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四、填表①铁②干木材③食盐溶液④炭棒⑦玻璃⑧潮湿的木头⑨干布⑩塑料尺⑤陶瓷⑥人体导体::绝缘体:五、问答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4 例)第四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 )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2、心跳就是心脏的( )和( )。
3、(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 )次。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
5,(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二、判断1、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很大。
()2、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3、心脏不停地跳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
()4、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动脉。
()5、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三、选择1、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D )A、胃B、肠C、嘴D、肺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四、简答1、为什么我们要呼吸2、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第四单元测试卷(2)一、填空1、(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脏的( )和( )。
3、(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 )次。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 )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二、判断1、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很大。
()2、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3、心脏不停地跳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
()4、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动脉。
()5、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三、选择1、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D )A、胃B、肠C、嘴D、肺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四、简答1、怎样保护呼吸器官?2、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一、填空题1、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A 西→东;长→短→长B 东→西;低→高→低C 东→西;长→短→长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 体积B 时间C 长度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 太阳的东升西落B 乌云的遮盖C 地球的自转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日晷B、浑天仪C、滴漏5、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A、一季度B、一个月C、一周二、选择题1、月相的周期变化是()A 一年B 一个月C 一周2、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 月牙B 满月C 不出现月亮3、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 早晨B 中午C 傍晚4、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哥白尼B 托勒密C 牛顿5、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早晨——下午B 中午——晚上C 傍晚——早上6、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 立晷B 地平日晷C 赤道日晷7、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 上午B 下午C 夜晚三.简答题空气的性质是什么?四.实验题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1,2,3,实验结论:总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