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绪论(1)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个 体
群 体
组 织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标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单击5.此组处织编行辑为母学版的标研题究样内式容
• 行为规律:行为是个体主观特征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
• 层次性:多层次的研究 • 应用性: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力
6
单第击一此节处编学辑习母组版织标行题为样学式的意义
从事涉及物化 资源和货币资 本的配置、使 用等业务工作
组织中的人员
从事指挥、 协调、组织 、监督业务 人员工作
操作人员
管理人员
7
第一节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一、管理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the management)
1.管理的传统定义: 对一群人的活动,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
4
学习目的
1、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4、了解人性假设与管理 4、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单击此处几编个辑问母题版标题样式
• 1. 为什么要研究组织中的人类行为? • 2. 常识与经验可以代替组织行为学的研
究吗? • 3. 一切管理行为背后的基础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P 8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P 12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对人进行管理的思想是一直发展的。但是从科学管理到 X、Y理论,都受着19世纪哲学上决定论思想的支配,其出发点都认为处理管理问题,可以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佳方案。在人力资源学派成长的过程中,权变理论逐渐进入管理领域,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组织行为学就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行为学认为,遵循权变理论,并不等于没有理论,而是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 3、案例分析的方法 P19
案例分析是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如实记载,形成案例。
第二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1、了解社会知觉的定义 P29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特征:①、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绪论
• 4、遗传律 •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
的基因的状况。 • 5、环境律 •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6、差异律 •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兴趣、动
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等影响。 劳动力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 • 7、本我律 • 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 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
21
• 本课程将组织行为学定义为: •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
9
• 韦氏大词典的解释是: • (1)处理自身的方式; • (2)组织体卷入行动或对外界刺激反应的
某种表现/个体、组织或种系对其外部环境 的反应; • (3)某种事物活动的方式。 行为与“思想”无直接的联系; 它只是个体或组织对外界的反应。
10
• 就是人的活动。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 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 的运动、动作或活动。所有的行为都是 有一连串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 是动作。
5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企 业是为了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满足顾客 需要,教育机构是为了培养人才,医院 的存在是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的,等等。 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 由。
6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这些使命和目标是社会所必需而单个人又 不能完成的。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组织 必须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活动的展开又 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 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的运用作为条件。为了 保证作业活动基本过程的顺利、有效进行, 还需要开展另一方面的活动——管理。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1章绪论
●了解组织与公共组织的含义
●掌握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掌握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了解公共组织的特点与类型
●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
●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了解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2
引例与思考
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简述非政 1 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5
1.1.2 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组织所追求的目标有公共目标与非公共目标之分。据此,人们可 以把组织划分为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这两类组织在基本目标、结构模式、 运行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对公共组织的界定 在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概括起来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
9
1.3 公共组织行为学
10
1.3.1 组织行为学
虽然我国引介、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并不长,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虽然有关组织行为学的界定在具体描述中 有所差别,但在本质问题上已达成共识。
从组织理论的历史演进、组织行为研究的产生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 用角度看,以往的组织行为学主要侧重于对工商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 规律的研究。
13
3.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组织中人的 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系统分析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方法。它要求将系 统分析的思想运用到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即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研究 过程的有机衔接,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等。 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将公共组织纳入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将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 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在组织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动态地解决组 织问题。同时在分析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从总体和相互联系上,研究 目标、技术、管理等各种因素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综合影响。 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应有机衔接,以保证资料收集的客观性, 观察、实验条件的可控性,推论的准确性,所得结论的可再现性,以及对未来的预见 性。 系统分析方法要求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研究人员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综合采用案 例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手段,整合其研究优势,实 现其特定的使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21
主义思想。
(三)法家的思想 韩非以法家冷峻的眼光,对人性问题进行
10
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发展新动态: ❖ (1) 组织变革(包括领导行为研究) ❖ (2) 强调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 (3) 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 (4)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11
11
管理研究的沿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科学 管理 理论
行为 科学 理论
管理 科学 理论
组织文化 组织学习
从对生产的理性分析、科学研究到对人的因素的关注
以
18
3、荀子的观点:
荀子则以“性恶论”为出发点。他较注重的 是
“修习”过程,强调习俗环境和习行,这是 他
对孔子“习相远”的发展。与孔孟一致的是, 荀子认为人要善于学习,积善成圣。
荀子在阐述理想人格的过程中,与孔孟 相异的地方是开始将人格的内在品性与法的 观念联系起来,开始注意到理想人格的现实
19
6
❖ 为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 1、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通过实验, 得出了一个普通
工人在最合适条件下所能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以及标准的 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工时定额原理和标准化 原理。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 3、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 4、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的和经久的合作。
Chapter1第1章
1.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心理与行为 个体心理与行为 包括个人的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 社会知觉、情绪以及工作压力等。 群体心理与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体构成、规范、角色、 团队建设和冲突、群体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以 及领导等。 组织心理与行为 组织心理与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变 革与发展以及组织文化等。
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
这一时期的组织行为理论在管理思想的历史里程 中第一次获得了科学的框架形式,尤其是在组织结构 的设计理论方面体现了20世纪初期的工业文明所要求 的时代水平,提出了丰富的组织原则和理论,形成了 初步的概念系统,它的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极强调 组织效益的观念对未来组织行为学的新理论的建构以 及管理者组织领导的实践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 意义。显然,准备时期的组织行为理论也必然具有历 史的局限性,它视人为生产工具,否定员工的人格尊 严和价值,认为人参加社会生产的目的仅在于以劳力 换取报酬;它忽视了人的心理层面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表面看来,它对人的生理层面的研究是客观的和技术 性的,但并未真正挖掘到人的本质的层面;它忽视了 组织的动态的开放的方面,过多过杂地在组织的目标、 分工、岗位、责任、结构等静态的方面着墨。
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管理者实施以人为本 的管理 研究组织中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可以提高管理 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进行因人 而异的管理 研究组织中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可以使管理者 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 研究组织中组织的心理与行为,可以促进组织 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x
个性与行为
一、个性的内涵
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性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的个 性倾向和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而成的。 个性倾向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具有决 定意义的部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二、气质与行为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 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有可塑性。 (二)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三)气质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三、性格与行为 (一)什么是性格
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 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 第五章 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
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 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二、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法 1、理性价值观 2、唯美的价值观 3、政治的价值观 4、社会的价值观 5、经济价值观 6、宗教性价值观
巨型组织 公共组织 私有组织
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 行为。
第一篇 绪论
组织行为的种类: · 微观组织行为 · 宏观组织行为 · 正向组织行为 · 反向组织行为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 组织发展 组织学习 宏 观 组 织 行 为
组织行为学绪论.ppt
“朝无久任之士,官有传舍之情;主无信倚之诚, 臣有脂韦之习”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18
5.古代论断的局限性
来源上的经验独断→ 有“道”没“理”(治民如治目,拨触之则益昏;
治吏如治齿牙,剔漱之则益利。张养浩 )
2019-9-2
社会知觉过程:寻找意义;图型附属;归类化 处理;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28
1.社会知觉与归因━━
正确的社会认知不仅是一般员工的需要, 更是领导者的需要。只有能够正确地对相关的 社会事物进行认知,才可能对事物进行正确地 处理,完成自己的组织任务。
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防止出现认知 偏差,是每一个员工,尤其是领导者的重要任 务。
为规律。
人组成的组织怎样存在和发展? 组织发展中人怎样来管理组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对组织成员的组织
行为进行有效地预测、解释和控制。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5
一、组 织 行 为 学 引 论
4.霍桑试验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通过霍桑工厂试验,管理学者认识到了人们 行为的社会性,认识到了人们的心理对工作 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组织行为学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为管理者了解人们的心理 和行为特点与规律,为组织管理和人事管理 的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
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根底有:〔ABCDE〕。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
练习题
1、归因是指的是〔C〕
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C.
D.
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这属
于〔B〕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
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______
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_______
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
11
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
没有一丝约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即()。
A.组织
B.群体
C.团队
D.集体
E.文化
2.组织的成员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这就是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相应的,能够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是()。
A.权力
B.分工
C.协作
D.分工或协作
E.分工和协作
3.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在他的著作()。
A.《组织行为学基础》
B.《组织行为学原理》
C.《个性与组织》
D.《企业的人的方面》
E.《创造卓越》
4.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B.方法
C.对象
D.内容
E.规律
5.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行为是心理活动的()。
A.内在依据
B.外在依据
C.外在表现
D.内在表现
E.运行基础
6.在“霍桑试验”中总结的“人群关系理论”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凸显出群体规范对个体工作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导致了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的研究者是()。
A.罗伯特・欧文
B.泰勒
C.西蒙
D.梅奥
E.麦格雷戈
7.1960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X 理论与Y理论的是()。
A.阿吉雷斯
B.威廉大内
C.西蒙
D.麦格雷戈
8.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来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绪论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更系统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组织绩效,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学科来源:心理学:学习、动机、个性、知觉、培训、满意感、决策过程、态度测量、工作设计;社会学:群体动力、团队、沟通、权力、冲突、组织结构、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人类学: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社会心理学:行为变化、态度改变、沟通、群体决策过程;政治学:冲突、权力、领导理论。
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F. Taylor 科学管理、时间动作分析;H. Fayol 管理的基本要素与14条原则;M. Weber 行政组织的层峰结构
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Munsterberg《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选拔与培训;霍桑实验(Hawthrone Studies):人群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K. Lewin B= f(P,E);社会测量学(J. Moreno):人际关系分析;需要层次理论(A. Maslow):动机与激励
科学管理的先驱:F. Taylor:生于清教徒家庭,认为人天生应勤奋劳动,制止奢侈与浪费;伯利恒钢铁公司,6年时间从学徒到总工程师;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工时分析、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制度等。管理的实践家F. Taylor的主要思想:观念的革命:由分蛋糕变成把蛋糕做大
科学管理原理:由管理人员把过去工人们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决窍集中起来;科学地挑选工人;将科学和工人的科学教育培训结合起来;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胡萝卜加大棒:工人与管理者的差别
组织行为学自考,2016年版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 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 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 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 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 一大进步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冲突
一、冲突概述 (一)冲突定义 (二)冲突的不同概念 (三)冲突的特征 (四)冲突的类型
第六章
第一节 冲突
二、冲突产生的根源 (一)杜布林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二)罗宾斯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三)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第六章
第一节 冲突
三、冲突的过程 (一)庞迪的冲突分析模式 (二)罗宾斯的冲突过程分析
第一章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一)“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三)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第一章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评价 二、新华生主义 (一)托尔曼的理论 (二)赫尔的理论 斯金纳的理论
第八章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 (一)整体性 (二)独特性 (三)继承性 (四)创新性 (五)连续性
组织行为学1
一、组织的内涵
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 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 合作而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 力量简单相加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 我们对组织的界定包含了组织的存在 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群体层次
掌握群体理论,了解群体人际关系,完 善群体沟通渠道,化解群体冲突等是公共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重要内容。
组织层次 组织心理与行为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
重点和最高层次。主要包括公共组织权力运行、公共 组织领导行为分析、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和公共组织变 革等内容。
三、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掌握公共组 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 完善组织管理提供解释、预测、引导和控 制作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 标。 四、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了解) 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
一、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中的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公共组织的层次性、 法制权威性、公益性等特点,决定了公共 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不同于非公共组 织。
二、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次
着重探讨如何根据人的社会知觉心理与行 为、人的个性心理与行为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 性。
组织行为学(绪论)精品PPT课件
(1956) 行为科学:从人的需要、动机、个性、情绪等心理因素的角
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依此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提高工 作效率。是由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政治学、 经济学等结合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1960年代末,形成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OB)。
管理就是少数管理人员管理多数工人,工人的主要任 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管理手段一靠金钱刺激,二靠严厉惩罚。即泰勒的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4)评价 :进步性与局限性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2、社会人假设
(1)“社会人”假设的依据 梅奥 “霍桑试验”(1924-1932)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 (2)主要观点 人是社会人 生产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 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 承认并满足员工社会需要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
闵斯特伯格(Munsterberg)
❖ 该书三大内容: ①最适合的人 ②最适合的工作 ③最理想的效果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二)行为科学的视角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 (1930—60年代)】 ❖ 人际关系研究中心(1940年)→→工业关系研究会(1947) ❖ →→首次提出“行为科学”(1949)→→行为科学高级研究
组织行为学绪论
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 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心 理 学
人力资源心理学
组织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学 管 理 学 组织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 行为科学 人类学 社会学 管理心理学
生物学 生理学 工程学 自然科学
政治学 经济学 历史学 社会科学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组织行为学
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
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 些知识来改善组织有效性。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
•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体会以下几点: • 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 的规律性 •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是把这两者作 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人的行为与心理是密 不可分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 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把两者作 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 • • • • •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 三个层次: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 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二、新华生主义
• 在刺激、反应之间应该加上一个因素O,即个体。 • 公式S—O—R(刺激——心理加工——行为)表示人的行为模式。
(一)托尔曼的理论 • 1.目的性的行为主义 • 2.固有决定因素
(二)赫尔的理论 • 1.原始性内驱力 • 2.继发性内驱力
(二)斯金纳的理论 • 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其有利时,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后果对其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逐渐
弱化甚至消失。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三、卢因的观点
(一)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公式 • B=f(P,E) • 个体行为取决于个体现存需要的紧张程度和情景力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六)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 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 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
第一篇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I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二)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 • 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简介
组织行为学(又称:组织行为管理 学、管理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 用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观念,是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心管理实践中两个核 心命题 —— 一是提高工作绩效;二是提 高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
一、为什么人是重要的经营要素
• 企业的本质 —— 专业化的产物 • 企业生存的保障 —— 竞争优势 • 企业的竞争优势 ——
资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 特性:抵押和看护 人力资本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他的 价值越高,流动性越强,管理越难。
经济学的观点: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
责任与利益体现在二者的关系上。 管理学的观点:计划、组织、指挥
– 组织的特点: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
4、厄威克(L.Urwick) 英 1891—
《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理》、 《管理备要》
– 组织的八原则:
• 目标原则 • 组织阶层原则 • 专业化原则 • 明确性原则
职责原则 控制广度原则 协调原则 相符原则
5、克里克 英 1937年与厄威克合编《管理科学论文集》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员工的报酬、
8、集权(中)管理、
9、等级制度、 10、良好的工作秩序、
11、公平管理、 12、人员的稳定、
13、创造性、
14、团队精神
3、韦伯(M.Weber) 德 1864—1920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 官僚模型 —— 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组织必须 有等级,有分工,有体系,有权限, 有升迁制度,有纪律,有理性指导 原则
协调、控制。 人力资源观点:人与工作的匹配 组织行为观点:工作绩效
人的满意度
二、管理者的角色行为
1、管理者的任务 经营助手:经营理念、方针、目标。 管理业务:保证部门工作顺利完成。 实施业务:业务的具体操作, 包括:重要的; 不可授权的; 下属能力不能完成的。
2、管理者的关系
工作 —— 任务角色 目标? 方法? 实行?
我 —— 管理者的角色 我是谁? 我应该如何做? 我是怎么做的?
他们 —— 人际角色 领导? 同级? 下属? 合作者? 客户? 供应商?
3、管理者的职能
计划
控制
协调 指挥
组织
4、管理者的目的
完成工作目标 提高工作绩效 建立工作团队 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
三、如何完成管理者的角色
1、建立工作规范 业务流程:能让工作关系解决的问题, 不要依靠人的关系来解决。
二、科学管理 (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 代表人物:
1、泰勒 (F.W.Taylor) 美 1856 ——1915 生平:1874年小公司学徒, 1878年在一家钢铁公司作工,6年内: 工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 机械师、总工程师,因此有长期进行工 厂管理的经验
来自百度文库
《科学管理原理》 1911
行为的特征
• 行为是人说的和做的 • 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标准 • 行为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 •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 行为受规律的支配 • 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如:玛利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
• 敲击键盘:
– 一种行动过程 —— 实际操作 – 具有测量的标准 —— 速度和正确性 – 可以观察的过程 —— 一系列动作的完成 – 对环境产生影响 —— 计算机显示内容 – 是有规律的 —— 用计算机是学习的结果 – 公开的和隐蔽的 —— 显现的和思维的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范畴 第三章:组织行为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管理
• 时间:十九世纪以前 手工业生产 ---〉机器生产的转变 生产力水平低、规模小、人数少
• 特点:简单管理 工作专业化水平低 劳动效率低
2、建立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工作绩效考核与工作绩效改进计划的制 定和实施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能
3、运用管理技能执行工作行为
1)了解自己 如何开发自身的管理才能?
2)了解管理者 管理和影响力?
3)了解管理的团队 团队是如何建成的?
4) 组织激励?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要包括:
•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 组织中的领导与决策行为; • 组织中的激励行为; • 组织中的工作行为; • 组织设计与组织发展(变革); • 组织文化与组织建设。
– 例外管理:一般事务下属处理,重要事务、未完成 计划由主管来管理;
– 时间 —— 动作分析; – 计件工资制;
二者的侧重点是一致的 —— 老板和工人实现最大的富裕 —— 研究工资和发挥最佳能力的关系
– 1900年:著名的“搬铁块”实验(92磅的生铁搬到车 厢) 选出一个身体强壮的宾西法尼亚的荷兰人叫 施密特进行实验(“计件工资”、包干) 原来搬 4.7 -- 4.8 吨 -- 〉1.15美元/吨 后来搬 12.5 吨-- 〉1.85美元/吨, 方法: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去做 (搬—走—放—休息—搬—走—放—休息)
– “铁锹实验”、“金属切割”实验
– 泰勒的4条管理原则
• 给每个人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科学的工作方 法
• 科学地挑选、培训、教育、培养工人
• 与工人热忱合作,确保所做的工作符合已提出的 科学原理
• 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基本实现工作与责任的对等 分工,管理者承担那些比工人更具有适应性的工 作
2、法约尔(H.Fayol) 法 1841—1925
– 将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提出:
管理七职能论(POPCORB)
• 计划
组织
• 人事
指挥
• 协调
报告
• 预算
由上可见,古典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 管理思想和体系
三、现代管理时期(时间: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管理科学:运筹学、数量分析、系统论、决 策科学等在管理中的应用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
– 企业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资金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 管理只是企业活动的一种 管理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 十四项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劳动纪律、 4、统一指挥(命令统一)、
5、统一领导(即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个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