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土地制度 答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2014· 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 26)宋代,典卖土地、 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 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 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 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 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 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 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 业主收赎。这说明( )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 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 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 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 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 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 田赋收入。
【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 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 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 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 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 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的相应反映。
答案:B
5. (2014· 山东日照一模· 14)《水浒传》第2回这样 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 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梁。草堂高起,尽按 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 羊满地,打麦场鹅甲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 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 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庄园的情景说 明A.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 B.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 C.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 D.农业与养殖业开始密切结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易小川穿越时空的经历)
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易小川——电视剧《神话》男主角
第一站:古代半坡氏族
请回答:易小川听
到当地的两个居民在 谈话:内容好象是在 商量买卖本部落土地 的事。易小川听的准 确吗?
不准确,原始社会实 行土地公有制,土 地不能转让和买卖。
最初不敢逃跑,因为生产力低下,离开集体无法生存。
一旦出现了这些生产工具我就 可以把主人的牛和铁农具偷走, 和我的女朋友一起出走,到一 个主人找不到的地方开垦一些 土地,和我的女朋友过一种 “十亩耕地一头牛,老婆孩子 热炕头”的甜美而浪漫生活。
你敢背叛你的主人逃跑说明了什么?
1、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 2、“千耦其耕”、“十千维耦” 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 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
复习检查:
1、俗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了我国古代 农业的什么特点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 字子牛,冉耕字伯牛。”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 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 式日益完善。 (3)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一、总结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土地制度的形式。
•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地国有制(即井田制); • 3、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形态并存的封 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国有制和私有制) (1)、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官田(公田)” (2)、封建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废井田,开阡陌[情景导学]思考:你能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制度?其中的“公田”归谁所有?提示:井田制。
贵族占有。
[教材导学]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易错易混]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情景导学]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思考:承德避暑山庄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所有制?提示:君主土地私有制。
[教材导学]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君主 土 地 地 私 主 有 制 主导 自耕农 公卿贵族转化 经营方式 皇庄
军功赏赐
土地兼并 土地买卖
田庄 租佃经济
自耕农经济
三、土地兼并
1、根源: 2、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经济上使自耕农经济破产,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②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③促进土地私制发展,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3、对策:
均田、限田,例如均田制
4、认识: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
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而 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 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 和这种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北魏的均田制
(1)目的:
保护自耕农经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进 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土地国有制(分为口分田与永业田两类)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 和兵役。 经济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 济,增加了赋税收入; 政治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系承包承包责任制 免除农业税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古代农业税与当今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流转
取消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也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说明综合国力提高和重视农民农 民问题。
作为不动产的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中国古代,拥有土地也被认为拥有莫大的 财富,人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也与拥有 土地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 甚至影响到朝代的更替.
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祥解
危害
课本: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
国家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材料:几无立锥之地,无法向国家交纳赋税 (大批自耕农丧失土地后成为流民)
农民
措施: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均田制的原因: 土地兼并影响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 均田制的特点: 1、农民只有使用权
2、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 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管仲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
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
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
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
商鞅
公元前5姓94富年;,牺鲁牲国不实略行,“则初牛税羊亩”
遂。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
开阡陌—…—…《虽国非语古·道齐,语犹》
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
诸侯。——《汉书·食货
志》
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 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1.根本原因: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2.瓦解表现: 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3.彻底瓦解: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井田制的瓦解使我们认识到: 井田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瓦解反 映了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且推动了奴隶制上层 建筑的崩溃即促使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瓦解——礼 崩乐坏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1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的实质是()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B.贵族土地所有制C.君主土地所有制D.地主土地所有制【答案】 B【解析】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 C【解析】直接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是经济基础的变化,B项不正确,A、D两项是上层建筑,是间接体现。
3.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 B【解析】秦国商鞅变法中的这一措施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从而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4.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A.水利工程的兴建B.各国诸侯实行变法运动C.私田的大量开垦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答案】 B【解析】新的生产关系确立的途径主要有革命和改革两种,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途径是通过变法加以改革。
5.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答案】 B【解析】在奴隶制度下,作为劳动者的奴隶同样是奴隶主的财产,不能分配到劳动产品。
6.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后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B.①②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答案】 C【解析】图一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甲骨文中的“田”字体现了井田制,在战国时期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战国时期的铁口犁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的出现。
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预习思考】1.井田制是何时的土地制度?实质是什么?其中公田与私田有何区别?2.井田制的出现与瓦解,这两个历史现象哪个是历史的进步呢?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4..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面对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有没有根治土地兼并的“灵丹妙药”?5.什么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这种变化有何积极意义?【自主学习】一)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制度[阅读课本完成]商周时期---- 土地制度是.其性质是:,实质上是贵族所有;井田中有私田,但劳动者(奴隶)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权;春秋时期-----从土地向土地制转变。
井田制的瓦解1)原因:①根本原因:的使用私田得到开垦②各诸侯国为增加而实行赋税改革[如:齐国管仲“”;鲁国“”均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2)表现:“公田不治”“私田增多”、贵族争田3)结果:各国税制改革,客观上,战国秦国变法,废除,确立。
战国时期-----用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政权直接掌握土地,用于经营或封赏和授田。
包括等(山林川泽,草地池塘,垦田荒田。
)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三种。
战国以后土地所有制发展趋势-----原来皇室、地主、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逐步发展到以土地所有制为主。
2、土地兼并1)、根源: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是 (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表现:东汉豪强地主、魏晋南朝士族地主及唐朝的田庄经济到宋明请土地兼并日趋严重3)、影响:导致大量破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威胁中央集权,激化阶级矛盾,引发。
智慧树答案中国土地制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土地重要性的是()。
答案: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上正面临一些威胁2.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制度重要性的是()。
答案:制度具有强制力3.下列表述中反映了工业社会土地资本属性的是()。
答案:经营城市要以地谋发展4.下列不属于内生制度的是()。
答案:计算算法5.理解土地制度需要考虑()。
答案: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土地资源的国情;国家治理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6.下列关于土地制度四层次分析框架的表述错误的是()答案:社会基础是演化的而非人为设计的;土地制度只存在于制度环境和治理结构两个层次上7.下列属于需要重视耕地保护原因的是()。
答案:全球还有10亿人严重缺粮;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特殊的资源国情;优质耕地减少可能对粮食供应结构、生态环境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满足中国人口高峰年粮食需求8.下列属于从“分配”维度去评价制度的表述是()答案:新型城镇化可以推动农村的后发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头30年,以农促工、以农村支持城市的模式为快速工业化提供了资本支撑9.效率、分配和损耗,都属于土地制度评价的标准。
()答案:对10.农民以合作社的方式推动农地规模化流转与市场中出现企业的逻辑是一致的。
()答案:对第二章1.下列关于产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产权对收益分配没有影响2.下列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年限不正确的是()。
答案:工业用地30年3.在中国草地资源不存在的产权形式是()。
答案:开放产权4.下列关于宅基地使用权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返乡的农村劳动力可以申请新宅基地5.土地产权制度体系包括以下哪些具体制度()。
答案:集体土地股份制;土地调查制度;国有土地资源资产分级代理制度;土地登记制度6.产权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答案:产权的成本;产权引致的利益分配7.下列哪些表述属于四层次分析框架中的第三层次制度变化()。
答案:“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的出现;农村股份合作8.不动产登记的对象包括()答案:海域使用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9.土地产权的变迁过程无不体现着国家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不断追求。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
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分割的方块田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
答案:A2。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周王B.贵族C。
平民 D.奴隶解析:根据“方里而井”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的所有权属于国王,但主要由贵族占有,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故选B项.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
“废井田,开阡陌”C。
“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解析: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是指作为祭祀的牛成为耕地之牛,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答案:D4。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答案:C5。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B。
均田制C。
私田制D。
公田制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由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可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
第2课_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上课版
① 地主土地所有制
原有公卿贵族公田转化为私田
② 来源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
③ 弊端:土地兼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私有制 (三)春秋战国起: 1.原因: 2.形式: 3.弊端: 土地兼并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危害:
“„„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 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 之食。” ——《汉书·食货志》
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 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
明清:土地买卖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地主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田置地呢?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 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 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 陶煦《租核· 推原》
②鲁国:“初税亩”
从法律上肯定 土地私有制。 ③秦:“除井田,民得 卖买。”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归氏族公社公有
商周时期: 井田制:名义上国家(周王)公有,
实际上贵族占有
土 地 公 有 制
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 废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形成 土 地 私 有 制
2、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3、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
统治者和农民针对土地兼并 严重分别作出了什么样的努 (1)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 方法:改革田制 力?结果如何? 加强;(2)无数小农破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业达标: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1.下列能够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 )A.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B.井田制中有公田与私田之分C.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D.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解析:选C.井田制的实质是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贵族实际占有土地和收获物最能说明这一点。
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选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
这主要反映了()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解析:选A。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才刚刚开始确立,因此多数百姓还没有土地所有权,所以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不卖土地,故A项正确;汉代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所以在汉代土地可以作为私有财产买卖,也就出现了汉以后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故B项错误;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多少的问题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或者卖田,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的叙述是不符合问题主旨的,故D项错误。
4。
北魏时期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解析:选B。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北魏创立的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北魏均田制分配的是国家控制的大量无主荒地,不存在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故C 项错误;土地私有和可以买卖使得土地兼并问题无法杜绝,故D项错误。
历史ⅱ岳麓版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时刻: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解析井田制反映的是一种奴隶制社会下的土地国有制。
因此B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2.《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制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答案 B3.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爱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土地公有制B.井田制C.均田制D.租佃制解析北魏至唐朝初期,统治者采取均田制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答案 C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这种现象显现的全然缘故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进展解析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显现。
答案 D5.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试图改革土地制度,以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但他们最终都不能成功。
其要紧缘故有()。
①不可能从全然上改变土地私有制②封建经济进展导致土地买卖频繁③统治集团腐败④农民人数少,是弱势群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各项的准确明白得和分析。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产生土地兼并问题的全然缘故;封建经济进展、土地买卖频繁也加剧了土地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腐败,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掠夺土地。
以上三点明显是土地兼并问题难以解决的要紧缘故。
④农民人数少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C6.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BCA案编写人:王新爱审核人:张开辉使用年级:高一使用时间:2010 01 15【学习目标】识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私有制的概况,由此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案——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2、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直接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的重大社会问题是什么?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哪些?结果如何?为什么?一、土地所有制的演变1.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2.井田制。
(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商周时期)(1)性质:是一种以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内容:①“公田”:占有,由集体耕种。
②“私田”:是村让成员的份田,只有。
(3)演变①出现:时期。
②瓦解:春秋时期,A原因:a.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b.直接原因是各国先后进行的改革。
B表现:“公田”被,“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土地。
③废除: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从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问题一】井田制中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区别?3.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1)形式①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主要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②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③地主私有土地: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2)发展①宋初“田制不立”,“”,两极分化加剧。
②明清时期,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
(3)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①危害: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
②对策:北魏至唐初统治者实行。
【问题二】土地兼并有什么危害?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对策?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租佃关系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他们与佃农新形成租佃关系。
2.租佃关系的发展历程(1)产生:早在时代,租佃方式就已经出现。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农耕(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铁农具出现的时间、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 型的标志、著名的灌溉工具、牛耕开始出 现的时间、铁犁用于牛耕的时间、耦犁出 现的时间、 3、春秋战国和西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4、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 因、基本特征、评价、
学以致用
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 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 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B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 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 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 C.耕织结合
B.精耕细作 D.艰难脆弱
A
7.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B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B
B.耕犁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A.铁犁牛耕的出现
C.精耕细作的开始
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 是(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C
4.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①刀耕火种 ②铁器牛耕 ③曲辕犁 ④翻车、 筒车 ⑤都江堰 ⑥农学知识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课标解读】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考试大纲】土地制度。
【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1)发展:产生于,盛行于,瓦解于,废止于。
(2)实质:名义上为,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特点: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表现: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①一是从上废除井田制。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所有者。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
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
(2)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使两极分化激烈。
明清时期,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影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统治的稳定。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WBR.租佃式经营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关系。
2.发展①战国:产生原因:土地兼并的结果②汉代:比较普遍:“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③宋代: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地租以实物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
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第二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1.出现:商周时期 2.内容: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 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公田” ——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私田” ——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国有制) 4.瓦解: (1)时间: 春秋时期 (2)原因:根本:生产力提高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出现 直接:税制改革
2.租佃方式:
(1)战国: 产生 (2)汉代: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普遍 (3)宋代: 仅次于自耕农形式 (4)明清:进一步发展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5)影响:
二、土地私有制
1.确立: 战国
——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私有土地给予全面的肯定。
2.土农私有土地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 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 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3.土地兼并
(1)影响: 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2)措施: “均田”、“限 (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田” (3)宋代: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三、土地经营方式:
土地规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1.自耕农方式: 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古今图书集成· 职方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福建东山二中期中)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而土地之所以能够被兼并,其根源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B项正确;A、D两项的表述均由B项所致,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本原因”不符;面对土地兼并现象,封建政府曾采取措施进行抑制,故C项的表述错误。
答案:B2.(2019·辽宁本溪一中月考)《东华续录》记载了乾隆五十一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
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
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
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
”材料所述现象( )A.导致租佃关系迅速发展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局面D.迫使政府推行均田制度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说明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靠租种土地为生,A项正确;土地兼并加剧易导致流民问题,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稳定,B、C两项排除;均田制为北魏到唐朝中期时期推行,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A3.(2018·黑龙江试验中学高一期中)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北宋政府的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严重的土地兼并,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故B项正确;土地兼并不代表经济的衰退,故A项错误;坊市制度是城市中的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B4.(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期中)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
这反映了宋代( )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解析:据材料“通过中人验证……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重视管理土地交易,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说明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
答案:C5.《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属于奴隶制土地国有制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解析:从材料中的“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贡赋”等信息可知这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A项正确。
B项错在“皇帝”,C项错在“农民”,D项错在“自由买卖和转让”。
答案:A6.《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解析:“田里不鬻”意为不允许土地买卖,这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它存在于夏商、西周时期,A项正确。
答案:A7.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维护井田制B.重农抑商C.保护私有财产D.限制土地兼并解析:“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反映了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这是保护私有财产的体现,C项正确,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私自”带有不被人所知的意思,而土地兼并不是偷着干的事,D项错误。
答案:C8.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
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答案:D9.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租佃经营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B项正确。
答案:B10.(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解析:从材料中的“土豪大姓”“归官庄者”“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可知,政府通过让地主收取垦荒土地上的一熟作物,让佃户收取另一熟作物的方法来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D项正确。
答案:D11.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解析:“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交租之外,两不相问”说明佃户对土地生产使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项正确。
明朝雇佣关系出现在纺织手工业部门,A项错误。
租佃关系使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B、D两项错误。
答案:C12.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中国古代农民分为自耕农和佃农。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自耕农承担田租、兵役、徭役等负担②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等负担③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④都有小生产者意识,都是落后阶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作为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在封建社会前期,农民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落后阶级,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存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
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
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
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
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 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
……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
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
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
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织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故种植之广,与粳稻等。
”“……妪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
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
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
(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10分)答案:(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
原因: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初不抑兼并等。
(2)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
(3)趋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影响: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了经济的继续发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