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时期
生产力 人类活动特点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水平
生物资源遭
以采集和狩猎 到一定的破 被动适应环境,
史前文
为主,对环境 坏,但环境 对人地关系认
极为低下
明时期
的影响极为有 问题对人类 识肤浅,崇拜、

的威胁并不 依赖自然
严重
时期
生产力 水平
人类活动特点
生产力 人类对资源和
农业文 有了较 环境开发利用
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
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3.B 4.C
知识点(二)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下列为近几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 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 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 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2014 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2015 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16 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 属于资源开发,F 表示产业活动, G 表示产品消费,H 表示废物排放。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
造成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 因是开垦草地,草场过载,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为了协调 人地关系,控制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 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 的人民的风俗总与外界不同。“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 向义”(《管子》)。意思为:富庶地区的人没有才能志向, 是因为他们贪于享乐;贫苦地区的人都重视信义,是因为 他们自力更生,乐于劳动。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 系的思想,据此回答 内容和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A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2、“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江堰”工程、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分别 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4、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问题 益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相关论】
征服自然
谋求 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 沙漠和荒漠化 2007年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2008年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9年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2010年 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荒漠化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苦难的母亲
读图说明在工业文明 时期可再生资源出现了什 么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 超过了它们的再生能力, 造成资源短缺问题。
由图可知环境污染 的程度如何?
环境污染的程度超 过了环境对污染的自净 能力。
在这一时期,环境问 题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地关系如何?
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 往完全不同的性质,已经 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 题。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 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总结人地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完成下表:
时期 史前文明
人口
非常 少
生产 工具
简单 稀缺
利用的 自然资 源
主要环 境问题

几乎 没有
人地关系 人类依赖环境
农业文明 不断 增加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4.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共37张PPT)

4.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共37张PPT)
持三续发大展原我则们要必须坚持……
1.发达国家将很多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到我们发展中
国家,发展中国家要坚决说不,因为这种行为对我
们不……
公平性原则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现
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一、判断题
1.在采猎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 映了人定胜天的人地思想观点。( ) 3.“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 反映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观点。( ) 4.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 地矛盾激化。( ) 5.“田园城市”设计理念体现了人地伙伴 论思想。( )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理解
社会系统 (目的)
(人口、科技)
经济系统
(条件)
管理调控
生产废物 环境资源
生态系统
(资源)
(基础)
【判读技巧】
判读本图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该复合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社会、 经济、生态。其中生态系统提供资源、容 纳废弃物,是基础;经济系统提供资金, 是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最终目的。
时期
对人地关系 的认识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思想
还不能正确认 大规模地开
环境遭破
识人地关系的 发和利用资
农业文
坏,出现
不协调,但对人 源,人与自
明时期
各种生态
地关系产生了 然的对抗性
问题
科学的萌芽 增强
人定胜天、天 人相关论和 因地制宜思 想
工业文这 面明个 对时尖期锐,人的黄与人河自 地流然 矛域的 盾工关 ,厂系 人林如 类立何 吸,?取经人教济类训发对了展自吗迅然?速。 的我态 们度 该是 怎怎么样办的??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现在)
2、人类不断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不断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能量;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其分布来看,
①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由于承受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重。

5、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
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加强宣传,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 场深刻的变革,是发展观、 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 德观和消费观的改变,是 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 并积极参与是这些变革的 必要条件。
(2)政府、市场、个人调整行为
政府应该做的: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完善法律法规,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
B.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55
行为严肃处理 • 加强环境、生态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 加大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等可持续产业的
资金、技术支持
企业应该做的
• 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可持续农业 • 工业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 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 增强创新意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逐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可再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 可持续发展
公元前 8000年
18世 20世纪

纪初 60年代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现代文明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史前文明
时期
采猎文明
人地关 系特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 用较强,人类对环 境的影响微弱
人地 关系 思想
适应自然 依赖环境
主要环 境问题
环境问题微弱
古埃及人朝拜太阳神
B.酸雨现象
C.臭氧层空洞
D.气候变暖
12.下列现象中,可能与这种气候变化有关的是( ) ①低纬地区山地冰雪量增加 ②我国南海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 ③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 ④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英国的一家跨国公司计划在印度孟买兴建一化工分厂, 据此回答13、14题。 13.这一计划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七嘴八舌话发展
针对人类过去在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 及最终导致的环境问题,我们站在新时代 的角度,过去各时期人们在满足自己最大收 时就该注意什么?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读这部分教材,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什么机构提出来的? 定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含义和涵意?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 代际公平;代内公平 公平性;持续性; 共同性
课堂检测
1.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是( A.公平性 B.共同性 C.持续性 D.差异性 )
2.关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说法错误 的是( ) A.史前文明---征服自然 B.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C.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D.信息社会---人地协调 3.“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罡以成 鱼鳖之长”。这一思想反映了( )
(1) 定义 : 即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含义:
人类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环境破坏与贫穷加剧之间的恶性循环。 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代际公平: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代内公平:全球不能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 (3) 涵意: 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 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
改造自然 人类是自然的主 人,简单地消费着自然界提供 的物质和能量. 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 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 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 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 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3. 工业文明 生产活动 影响收益的因素 如何做到收益最大化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课件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课件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限时训练
(2)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依据
不包括
( )。
A.当前大气中累计的温室气体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C.发达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条件优越,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是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限时训练
2 解题方法探索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概念辨析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 循环 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 经济 用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
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 清洁 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 生产 济效益达到最大的一种模式。它包括三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 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典例1】► (2011·安徽文综)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 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 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 (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史前文明 以渔__猎__、__采__集__为主,生产
阶段 力水平极低
农业文会了_耕__作__与__灌__溉_
技术
工业文 明阶段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口 数量急__剧__膨__胀__,经济实力 空前提高,各种机器、设
备竞相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4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4

南极、北极、 青藏高原上空
西欧、北美、日本和我国南方
危害
地面紫外线辐射 增加,损害人的 免疫力、危及酸化——危害森林、
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腐蚀建筑物
对策
禁止或减少氟氯 烃的排放,研制 新型制冷系统, 国际合作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 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清 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社会早期
农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 低下
提高
人类活动
采集与狩猎
以畜力和金属工具 进行农业生产
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
处于被动适应环境境地 的广度和强度在增加
环境问题
生物资源遭破坏 引起物种灭绝
出现各种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土壤盐碱化等
、适应论

生态论 等理论。
系 思 想 第二次 的 世界大
环境问题: 人地矛盾尖锐 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和谐,出现了 “和谐论 ”,这种理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
发 展
战以后
可持续
出现时间:20世纪 80 年代; 理论内容: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
发展论 与 人口 、 资源 、 环境 相协调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1、控制污染源; 2、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3、使用清洁能源; 4、加强环境执法。
谢谢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
古 人类社会 人类活动: 采集与狩猎 ;
代 发展早期 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被动 适应环境;

对人地关系认识:很肤浅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有 较大 的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尝试探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 提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经历了利用、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2)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适应
为主.
采,只集是被动地

微乎其微
依赖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技术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人地关系:人类大规耕模作地和灌溉 自然,开发利用
等农业自然资源;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
,对抗性增强.
(3)环境问题: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如
减少等,大多源于
. 改造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土地
(的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减弱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尖时锐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数量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迅速提高
(2急) 人剧地膨胀关 系 : 人 类 试 图 成 为 自 然 界 的 主 宰 , 人 地 关 系 全 面 呈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 ).
答案 (1)B (2)C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响,在其《人类地理学》一书中,

把人看作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

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

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

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

阐明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包 括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多方
面的影响,并认为一切生物都是
环境的产物。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法国地理学家P.白兰士不是强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人地系思想的产生探究思路:
提出假设——寻找证据——开展论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和95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归纳下表:
古代的四个阶段
出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例证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农业革命以后
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采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时期
古代“崇拜”思想的产生
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方面的选择能力。他认为,在人

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

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

实;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
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
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
方式而有所不同。因此,生活方
式则是决定某一特定人群将会选
(1)自然崇拜
此图反映出在采猎文 明时期,人们对环境既崇 拜又依赖,不能解释自然 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 活的影响,而将其归结为 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神。
2.农业文明时期—— 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此图反映 出在农业文明 时期,人们已 过着定居的生 活,并开始改 造和利用自然 环境。人类开 始大规模地开 发利用土地、 水资源,人类 与环境的对抗 性增强,环境 遭到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 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知识探究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2)人地关系:环境制约人类,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与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2)环境问题:过度放牧和过度毁林开荒,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3)人地关系:不协调,但产生了科学的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试图主宰自然。

(2)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3)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知识探究二: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进入20世纪,尤其是后半叶,当人们陶醉于征服、改造自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一个谁也不愿看到的事实日益显现出来:全球环境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演变,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如伦敦烟雾事件、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55~1961年哮喘病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纲领,指出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容
①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

②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

④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3)内涵: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

(2)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3)共同性原则
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只有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课堂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由于________不断增长,以及________不断增加,世界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

(2)乙图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开发速度超过了资源的________能力。

(3)甲、乙两图共同反映的问题是:人类经济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时________了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从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性、________性原则。

答案:
(1)人口建筑物(2)再生(3)损害公平持续
课后作业:优化方案课时作业10;预习“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