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上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上册 (湖北教育版)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六单元检测题(90分钟 100分)一、(4分,每小题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盘盂.(yú)枭.逢鸠(xiāo)更鸣.(míng)恶.我鸣(wù)B.出溉汲.(jí)缚.一人(fù)酒酣.(hān)诣.王(yì)C.曷.为者(hé)善盗耶.(yé)谢道韫.(yùn)襦.(rú)D.复裈.(kūn)语.于富者(yù)一钵.(tǐ)勿惮.(d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反接.,布囊其口。
接:接住,接收B.西蜀之去.南海。
去:往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因为D.寡人反取病.焉。
病:辱3.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子将安之B.诸儿竞走取之C.白雪纷纷何所似D.橘生淮南则为橘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布.囊其口B.虽疮.手勿惮C.孔子东.游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二、(35分)(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16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3分)①见两小儿辩.斗()②日始出时去.人近()③一儿以.日初出远()④及其日中如探汤..()⑤孔子不能决.也()⑥孰为汝多知.乎()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7.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4分)观点一:依据是:观点二:依据是:8.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2分)我的探究:9.两小儿一凭视觉、一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3分)我的认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第7课《散文诗两首》-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7课《散文诗两首》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花瓣(bàn) 匿笑(nì) 攲斜(qī)徘徊(páihuí)B.祷告(dǎo)膝盖(qī)并蒂(dì) 笑嘻嘻(xī)C.荫蔽(yìn) 遮拦(zhē)姊妹(zǐ)花梗(gěng)D.覆盖(fù) 莲蓬(peng) 沐浴(mù) 菡萏(hànd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荫蔽怒不可遏花瑞海枯石滥B.祷告坦荡如砥攲斜矫揉造作C.襟怀力不遐供慈怜憨然入梦D.恍惚仰之迩高佝偻振聋发溃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万物在黑压压的森林怀抱中,沐浴着宁静的夜色酣睡了。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大有提高,在倒数的名次内徘徊。
C.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新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孩子身心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B.我们要科学防控疫情,切忌不能听信、传播谣言,外出时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C.通过实施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甘南地区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D.复习时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先筛查知识漏洞,再有针对性地填补。
5.下列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C.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梗上只留下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金色花》一文中,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课前学习】.给文中下列字注音。
1 ( ) 归雁)(萧瑟)(竦峙)(澹)石(碣...... ? 《观沧海》一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 《天净沙•秋思》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4 【课堂检测】,完成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分)13(题。
5—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甲: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分)3(。
表达了诗人”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这首诗以1分)2(】.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观”字统“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
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A. 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映衬的形象,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B. 气象。
“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C. 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D..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3 分)2(出来。
分)2(.请你根据对诗内容的理解,说说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4 分)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5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A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B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课后拓展】分)13(题。
5—1,完成阅读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卷(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卷(2)一、积累运用1.(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石澹.澹sǒng zhì萧瑟..枯téng天yá。
2.(3分)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3.(3分)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2)水何澹澹..()(3)山岛竦峙..()(4)海日生.残夜()(5)乡书.何处达()(6)断肠..人在天涯()4.(3分)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等。
(2)李白,字,号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代表作有《》《》《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朝代)诗人。
唐代著名(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大都(今北京)人,(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之称。
5.(3分)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6.(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曲牌名。
新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教案鄂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枭逢鸠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
“枭”即猫儿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
故而不受人们欢喜。
枭意识到这一点滴,于是决定搬家。
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枭逢鸠》选自《说苑•谈丛》,本书汉朝学者刘向采集传记百家,正史杂著所载古人行事之迹,编成君道、臣术、建本、兵节、贵德、复恩等二十卷,“欲以为法戒”。
本书广征博引,文字生动,不仅对于历史科学,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等。
2.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特别是人物对话,要读出感情。
语气和韵味。
3.翻译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
何故:什么原因?犹恶子之声:犹,还是。
4.质疑: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因为人们讨厌枭鸣叫的声音。
5.质疑:鸠对枭东迁持什么态度?讨论并归纳:斑鸠认为枭要改变自己的鸣叫的声音。
如果不改变,向东搬迁,人们还会讨厌枭的声音。
6.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可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角度来谈。
如: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该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如果只埋怨别人,只改换坏境是无济于事的。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古代诗歌四首》(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B.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C.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D.子规啼.(tí)枯籐老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 项,应为“水何澹澹”B 项,“峙”应读zhì;D 项,应为“枯藤老树”。
故选 C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歌以咏.志(表达,咏叹)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应该是“银河”的意思。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D.枯藤/老树/昏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
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C 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答案】A【解析】A 中应是“《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古体诗”。
2016秋鄂教版语文七上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练习题
2016秋鄂教版语文七上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练习题2016 秋鄂教版语文七上第23 课《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word练习题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23 课周周清
一、将加点的字注音
枭(.)鸠 (
.
)东徙 (
.
)皆恶我鸣(
.)
子能更 (
.)鸣出溉 (
.
)汲 (
.
)
二、依据课下讲解解说以下加点词语
逢.(东.()子(.
)徙.()
)将.(
何.(
)安.(
)故(.
)
)
皆(.更(.)恶
. (
)犹
. (
)鸣
.(
)子之声(
.
)以故
.(
)穿井(
.
)
)
出溉(
.)汲 (
.
)有闻(
.
)道之(
.)
闻之于(
..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三、翻译以下句子
1、子将安之?译:
2、我将东徙译:
3、村夫皆恶我鸣译:
4、以故东徙译 :
5、子能更鸣,可矣, 不可以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 :
6、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译:
7、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
8、有闻而传之者 ,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
9、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 )竦.峙( ) 萧瑟.( )枯藤.( )灿.烂( ) 残.夜( )2.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二、选择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4.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能融情入景。
B.【乙】诗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C.两首诗都描写了“月”,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都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之情。
D.两首诗的结尾句都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别之意,表达了对朋友、故乡的怀念惜别之情。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升起)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B.老树昏.鸦(黄昏)古道西风..(秋风)C.歌以咏.志(咏叹)风正一帆悬.(挂)D.星汉..灿烂(银河)次.北固山下(停宿)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时同步练》(部编版)一、字词书写(共5 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澹.澹(_________)子规.(________)天崖.(__________)龙标.(________)归雁.(__________)客.路(_________)【答案】(1). dàn(2). guī(3). yá(4). biāo(5). yàn(6). kè【详解】考查注音。
“澹”不要只读“詹”的音。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
“崖”不要读成“yái”。
客路,kè lù,是指外乡的路。
注意识记。
二、语言表达(共5 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耸立(2). 达到极点(3). 旅人前行的路(4).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诗句,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至”在这里是“达到极点”的意思,“残夜”指的是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三、句子默写(共10 分)3.默写。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
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
5。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6。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_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_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碣石(jié)竦峙(zhì)B.沧海(chānɡ)萧瑟(sè)C.澹澹(dàn)天涯(yá)D.悬空(xuán)枯藤(ténɡ)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星汉灿烂(银河)B.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C.次北固山下(次序)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能力提升(一)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诗人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开阔壮丽的特征。
C.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D.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第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的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1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1 《短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1 《短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1
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5.“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启示
第二部分
(一)
枭逢鸠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6.本显然属虚构的故事,是一则。
(按学作品分类看)
7.枭要向东迁移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枭东徙?
8.鸠的态度对枭一定有很大影响,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一段续写故事的结局。
9.本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
瞎子摸象
《涅槃经》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
触其耳者言如箕。
触其脚者言如臼。
触其脊者言如床。
触其腹者言如瓮。
触其尾言如绳。
注释
萝菔萝卜。
箕簸箕。
臼舂米的石臼。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短文两篇)练习 鄂教版 试题
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安:疑问代词,哪里。
徙x‹:迁移,搬迁。
枭xi o: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子,对对方的尊称。
将,打算,准备。
之,到。
犹:还。
溉g…i汲jŠ:洗涤东西和打水。
汲,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
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布这件事。
闻,听到。
而,顺接。
国人道之:国都的人都说这件事。
国人,指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的君主听到了。
于,被。
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力使唤。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今江苏沛县人。
皇家后裔。
20岁担任练官,汉元帝时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检举宦官专权误国,两次被捕入狱、罢官。
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负责整理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
在校理图书中,他编著了《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类书。
还撰成了《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还著有经学著作《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等。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
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
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
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2、相关知识:《说苑》为西汉刘向所编著,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7年)。
流传中有所散失,后经北宋文学家曾巩等人校理,今本共20卷。
即分20个门类,如“君道”、“臣述”、“贵德”、“尊贤”、“修文”、“谈丛”等。
内容多为采辑前人和当时人各种书籍中(包括今已失传的古籍)的史事传说,格言警句。
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生动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炼,清新隽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创作颇有影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卖油翁同步练习(含析版) 语文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第24课卖油翁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尧咨zī自矜jīn家圃pǔ以杓酌油sháo zhuó睨之nì发矢shǐ【考点】注音.【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尧咨”的“咨”不要读作“cí”;“自矜”的“矜”不要读作“jìn”;“家圃”的“圃”不要读作“pú”;“杓”不要读作“yǎo”;“酌”不要读作“zhuō”;“睨”不要读作“mì”;“矢”不要读作“shī”.答案:zījīn pǔsháo zhuónìshǐ2解释加点词语。
(1)公亦以此自矜自夸(2)微颔点头(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挑着的担子(4)无他,但手熟尔罢了(5)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6)沥之灌注。
【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词本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完成答案.【解答】(1)句意为: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自矜:自夸.(2)句意为: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颔:点头.(3)句意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担:放下挑着的担子(4)句意为: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5)句意为:陈尧咨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6)句意为:注到葫芦里;沥:灌注.答案:(1)自夸;(2)点头;(3)放下挑着的担子;(4)罢了;(5)气愤的样子;(6)灌注.3下列句中的“之”,指代人称的是()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B.但微颔之C.以我酌油知之D.康肃笑而遣之【考点】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含义的能力.【解答】A项中“之”指代陈尧咨射箭;B项中“之”指代陈尧咨射技高超;C项中“之”指熟能生巧的道理;D项中“之”指代卖油翁.答案:D4填空。
语文:第27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
第27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棹数小舟( ) 曳铁耙( ) 是非木柿( ) 石必倒掷坎穴中( ) 如是再啮( ) 溯流逆上矣( )2.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
①山门圮于河圮:②阅十余岁阅:③竟不可得竟:④不亦傎乎傎:⑤但知其一但:3.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山门圮于河于:②求石兽于水中于:③如是再啮如:④如其言如:4.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7.(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6.《河中石兽》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出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7.对同一现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太普遍了,请讲一个给大家听听。
二、同步解读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
固俱;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求二石兽于水中(求: )(2)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 )(3)啮沙为坎穴(啮: )(4)当求之于上流(当: )(5)固傎(固: )9.解释下列句中的“为”。
(1)众服为确论(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0.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倒装句(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求二石兽于水中。
C.山门圮于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古代诗歌四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jié)咏.志(yǒng)子规啼.(dì)B.竦.峙(sǒng)枯.藤(kū)断肠.人(cáng)C.萧瑟.(sè)天涯.(yá)夜郎.西(láng)D.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āo)2.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关于《次北固山下》,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4.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B.③⑤①④②C.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5.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元曲描写了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景象。
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
C.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游子行走他乡创设了场景。
D.这首元曲都在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6.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我将东徙
徙:
(2)乡人皆恶我鸣
恶:
(3)子能更鸣,可矣
子:
更:
(4)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溉汲:
(5)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道:
闻:
2.解释以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子将安之
安: 之:
(2)乡人皆恶我鸣
皆:
(3)东徙,犹恶子之声
犹:
(4)闻之于宋君
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将安之?
(2)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5.“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启示:
第二部分:
(一)
枭逢鸠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6.本文显然属虚构的故事,是一则。
(按文学作品分类来看)
7.枭要向东迁移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枭东徙?
8.鸠的态度对枭一定有很大影响,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一段续写故事的结局。
9.本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
瞎子摸象
《涅槃经》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
触其耳者言如箕。
触其脚者言如臼。
触其脊者言如床。
触其腹者言如瓮。
触其尾言如绳。
注释:
①萝菔:萝卜。
②箕:簸箕。
③臼:舂米的石臼。
10.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注释。
①时众盲各以手触(A.摸B.接触)()
②汝见象类何物?(A.象B.相同)()
11.用现代汉语叙述画线部分的内容。
12.这个成语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13.你身边有没有“瞎子摸象”这样的现象呢?请举出一两例。
《短文两篇》答案
1.(1)迁移(2)讨厌(3)你;改变(4)洗涤、打水(5)说;听2.(1)哪里;到(2)都(3)还是(4)表被动,“被”3.(1)你将要到哪里去呢?(2)同乡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
(3)有个听到这件事并把它向外传播的人。
(4)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国国君听到了。
(5)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4.反对态度。
鸠的看法很对;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是积极的生活之道。
5.原因是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启示是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
6.寓言7.周围人很讨厌他,他与环境格格不入。
枭东徙,是消极逃避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8.略9.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自身去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适应人!所以,应该通过改变、提高自己,达到适应生存的目的。
10.①A②A11.提示:可以大胆想象瞎子摸象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
12.示例:看待事物要有全局的眼光,切忌以偏概全。
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