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私学发展的高级形式。
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从唐末五代至清末光绪帝二十七年八月(1901年9月),清廷上谕改书院为学堂,存在了一千多年。
它在办学形式、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书院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教育发展所做伟大贡献之一。
书院制度自宋初基本形成,至清末改书,院为学堂。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时兴时衰走着曲折的道路。
考察各个历史时期书院发展的概况,探讨其兴衰的原因,不仅有助于阐明书院制度在封建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封建教育发展的某些规律。
甚至可以说,倘若完全离开了书院的研究,那么要弄清唐以后,尤其是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文化学术思想史,都是相当困难的,它所形成的特色和经验,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悠久的历史上,唐朝曾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昌盛。
从文化角度讲,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是中国封建社会辉煌灿烂的时期,特别是书籍的普遍印行,已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唐代,官府所藏书籍已有明显增加,为此不得不为藏书而开“乾元院”。
在唐玄宗开元元年(717年),将乾元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欧书院,这便是书院之名的最初例证,可以看出,它是专门用于藏书和校书的场所,类似于皇家图书馆,不是教学机构。
“安史之乱”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藩镇割据、连绵混战的时期,这不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使学校荒废,文化遭到破坏。
于是,许多人为避战乱和保护优秀文化,远走较为安定的穷乡僻壤和山林之间,以耕读为业。
他们在个人治学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家塾式的教学场所。
同时受佛教禅林寺院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在山林胜地隐居读书,创办了个人读书治学的书院。
这些书院逐渐也开始授徒讲学活动,于是,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便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