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控制
光格大讲堂ACU区域控制单元篇
光格⼤讲堂ACU区域控制单元篇随着云计算、物联⽹和⼤数据的不断发展,⼯业领域迎来智能化时代。
为适应⼀些特定的⼯业场景, ACU设备应运⽽⽣。
ACU(Area Control Unit),即区域控制单元,主要负责特定区域内信号采集、联动控制和远程通信及本地告警显⽰等任务。
在电⼒隧道、变电站、配电房、市政管廊等应⽤场景中,ACU可对全域内环境和设备状态进⾏实时监控,并将监控信息传输到监控中⼼的统⼀管理信息平台,便于值班⼈员及时发现现场环境和设备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
图 1|ACU应⽤⽰意图光格结合近⼗年的电⼒⼯业控制实践经验,⾃主研发了基于EtherCAT⼯业以太⽹现场总线的⾼开放性、灵活配置、⾼防护的ACU300系列产品。
该产品由iPLC主站、iPLC从站、光纤环⽹交换机和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
iPLC主站和iPLC从站模块通过以太⽹现场总线相互连接,可灵活选配光纤或⽹线,相较于传统PLC⼤⼤提升了响应速度,监测距离也更长。
图 2|ACU组⽹图iPLC主站是整个ACU设备的 “⼤脑”,是基于PC开放结构的控制器。
采⽤X86或ARM硬件平台,运⾏Linux、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持主流边缘计算引擎(光格、华为、南瑞等),对⽐传统PLC编程更加灵活。
同时,具备边缘物联代理功能,具有边缘的多协议转换与平台接⼊能⼒、就地报警联动控制,实现设备安全接⼊。
iPLC从站则是ACU设备 “脑神经上的突触”,有AI、AO、DI、DO、RS485等多种I/O接⼝类型,⽀持对多样传感设备进⾏汇聚,提供就近接⼊。
不同于传统PLC,安装⽅式灵活多样包括挂⽿、DIN导轨等。
作为⼯业领域智能化的产物,能“⽂”亦能“武”。
光格ACU300系列产品均采⽤⼯业级元器件,外壳防护等级达到IP68,EMC电磁兼容等级达到⼯业4级,⾼防护的特性使其⾮常适⽤于特定环境恶劣的⼯业场景中。
ACU系统产品功能实现对现场⽓体、温湿度、液位开关、红外防⼊侵等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实现对现场风机、照明、⽔泵、配电等设备运⾏状态、故障信息采集,以及本地或远程控制设备启动和关停;通过⼯业以太⽹交换机实现与现场视频摄像机、⼯业电话和⼯业AP等设备的数据交换和管理;⽀持边缘计算,实现数据处理;⽀持动态策略管理,可进⾏本地化控制;集成⼯业级千兆光纤环⽹上⾏接⼝;告警⽇志及联动动作保存,⽅便事故原因追踪。
敏感区域(限制区域)控制程序
A、财务人员、船务人员、安全主任可以进入财务部;
B、电脑管理员、安全主任和人力部经理有权进入机房;
C、相应仓库的仓管员、搬运工、领料人员、巡逻保安和安全主任有权进入仓库;
D、成品仓库的仓管员、搬运工、巡逻保安和安全主任有权进入装柜区;
E、相关管理人员、相应车间主任、包装人员、搬运工有权进入包装区。
3.4各敏感区域的负责人负责对该区域进行安全监控,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发现未经授权的人员欲进入敏感区域时,应果断制止,若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敏感区域时,需配合管理人员进行登记,必要时报告安全主任进行调查处理。
3.5敏感区域入口处应张贴“限制区域,未经授权不得进入”的警示牌。
3.6安全主任要每天巡查公司敏感区域,监督此类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进一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敏感区域。
2.4电脑管理员及保安负责机房的安全监控和电脑互访的记录,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或他人电脑。
2.5化学品仓库主任负责化学品仓库的安全监控和记录,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3工作程序
3.1敏感区域的划分
公司敏感区域为:财务部、机房、成品仓库、化学品仓库、装卸区、包装区。
3.2公司对敏感区域进入采取授权制,授权名单张贴于相应区域的入口处,授权人员名单需有照片,人事行政部负责每个月检查更新一次授权名单。未经授权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敏感区域。
1.目的
明确公司敏感区域,并对敏感区域采取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此类区域。
2.职责
2.1各仓库管理员负责仓库、装柜区、卸货区域的监控和记录,防止非授权的人员进入。
2.2各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包装区域的监控和记录,防止非授权的人员的人员进入。
3.7对于非法进入公司敏感区域的人员由安全主任调查处理,必要时报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简述小区域控制测量的流程
简述小区域控制测量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区域控制测量是为满足小区域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在较小区域内建立的控制网。
隧道施工各部位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各部位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各个部位的控制要点。
一、隧道进口区域的控制要点:1.施工区域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顺利施工。
2.交通通行控制:设置交通标志,限制车辆和行人进入施工现场,确保隧道周边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3.防护设施设置:设置警示标志、围挡、挡板等防护设施,保护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隧道洞口区域的控制要点:1.施工深度控制:根据隧道特点和地质条件,合理控制隧道洞口的开挖深度,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2.锚索施工:进行锚索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定期检查锚索的张力和稳定性。
3.排水系统建设:建设隧道洞口的排水系统,确保施工现场的排水畅通,防止水浸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三、隧道洞内施工的控制要点:1.通风系统建设:建设有效的通风系统,保证隧道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施工人员的舒适。
2.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设置应急疏散通道,确保施工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施工人员能够及时疏散。
3.施工用具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管理,确保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四、隧道出口区域的控制要点:1.洞口结构的设置:在隧道出口区域设置洞口结构,确保洞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隧道出口的排水系统建设:建设有效的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出口区域的排水畅通,防止水浸造成安全问题。
3.周边环境保护:在隧道出口周边设置防护设施,保护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总之,隧道施工涉及到的各个部位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这需要施工方和监理方共同合作,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
只有保证每个部位的控制要点都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区域控制图
区域控制图
根据距离中心线 1 个、2 个和 3 个标准差的“区域”,绘制累积分值。
Xbar (或单值)控制图和 CUSUM 控制图之间的混合。
默认情况下,只要点的分值大于或等于 8(区域 4 的分值),该点就不受控制。
当您有变量数据且要创建可以轻松解释的控制图时,请使用区域控制图。
区域控制图也称为 J 控制图。
默认情况下,每个区域的权重为:
·区域 1 - 0(距离中心线 1 个标准差之内)
·区域 2 - 2(1 个与 2 个标准差之间)
·区域 3 - 4(2 个与 3 个标准差之间)
·区域 4 - 8(大于 3 个标准差)
请看下方的区域控制图。
一个制造商要评估部件的长度。
质量小组在 4 天中每隔 3 个班次抽取 10 个部件的样本。
请注意,第一个子组的分值为 0,因为这个点落于区域 1 内。
子组 2 的区域分值为 4,因为它落于区域 3 内。
对中心线两侧的连续点加入了区域分值。
默认情况下,当下一个点出现在中心线相反的一侧时,将累积分值重置为零;有关示例,请参见子组 6。
子组 7 的区域分值为 8,表明不受控制的情况。
九区域控制策略
九区域控制策略
九区域控制策略是一种电压、无功双参数控制策略。
它根据变电站运行中电压和无功的三种状态(合格、过高和过低),将电压-无功平面划分为九个区域。
控制目标是使电压和无功控制在特定的区域内,首要目标是保证电压合格,同时尽量使无功功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这种控制策略需要实时采集变压器系统侧输入无功功率和低压侧母线电压,然后根据调节判据得出不同区域的控制方法。
通过调节有载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或投切电容器,保证电压合格和无功基本平衡。
控制装置会根据电压、无功、时间、负载率、调压分接头和电容器所处状态等诸因素进行判别,判断当前的运行区域,再按照一定的控制方案,闭环地控制站内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投切及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以最优的控制顺序和最少的动作次数使运行点进入到第9区(正常工作区)。
然而,这种控制策略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投入成本大,运行维护多,存在误操作可能性等。
区域控制误差的定义和控制方式
一、区域控制误差的定义区域控制误差是指在工程控制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实际控制区域与理论控制区域之间存在的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二、影响区域控制误差的因素1.测量精度:测量精度直接影响控制点的坐标准确性,测量仪器的精度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区域控制误差有重要影响。
2.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质等因素会对控制点的稳定性和精度造成影响。
3.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的挖土填方、机械振动等活动会对控制点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方法对控制点的稳定性和精度有重要影响。
三、区域控制误差的控制方式1.提高测量精度:采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控制点坐标的准确性。
2.考虑环境因素:在选择控制点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土质等因素,选择稳定性好的地点进行布设。
3.加强工程施工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造成破坏,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控制点的稳定性。
4.严格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严格处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保证控制点坐标的精确性。
四、结论区域控制误差是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控制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效减小误差,确保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区域控制误差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五、示范案例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区域控制误差及其控制方式,以下通过一则示范案例进行详细阐述。
某市规划了一条高速公路,为了确保其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对整条高速公路进行区域控制。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精度、环境因素、施工管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最终的实际控制区域与理论控制区域存在一定偏差,即区域控制误差。
针对该案例,需要采取以下控制方式:1.测量精度提升:选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成熟的测量方法,同时加强测量人员的培训,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控制点坐标的准确性。
2.环境因素考虑:在选择控制点时,全面调研气候、地形、土质等因素,选择稳定性好的地点进行布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环境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化学合成中的区域选择性控制
化学合成中的区域选择性控制化学合成是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来制备分子的过程。
分子的性质和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有的区域结构和元素组成。
因此,化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以探索可以在特定位置进行反应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区域选择性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区域选择性控制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设计合适的反应条件或者催化剂,在分子的不同区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合成目标产物。
这种方法可以达到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是目前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
区域选择性控制通常与轮廓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密切相关。
轮廓选择性指的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分子的不同部分在空间上的排布不同,导致与反应物结合的部位有所区别,从而发生不同的反应。
而立体选择性则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反应物和反应中间体间的立体构型不同,导致特定区域发生反应而其他区域不发生反应。
有机合成化学中,有很多区域选择性控制的例子。
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是通过催化剂控制C-H键的氧化反应。
在此类反应中,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使C-H键发生氧化反应,而其他位置的C-H 键则不发生反应。
这种选择性控制可以帮助化学家们制备复杂的有机分子,并开发各种应用领域。
另一个有机合成中的例子是通过不同反应条件控制芳香化合物C-H键的官能团化。
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条件,可以使C-H键发生氧化、硝化、卤代或者其他不同类型的官能团化反应。
这种选择性控制,可以帮助化学家们在特定的位置引入特定的官能团,从而合成各种复杂有机分子。
区域选择性控制在生物有机化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酶是通过特异性识别DNA或者RNA的序列,从而选择性地使目标化合物合成或者降解。
这种区域选择性控制的原理被应用在药物研发中,可以帮助设计出具有广谱而强效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总的来说,区域选择性控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在有机合成和生物有机化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掌握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化学家们可以进行高效、高选择性的分子设计和合成,从而帮助解决许多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控制区域划分及标准
控制区域划分及标准
控制区域划分及标准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并根据一定的标
准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各行各业中,控制区域划分及标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有效地保障区域内的秩序和安全。
因此,合理的控制区域划分及标准对于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地区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控制区域划分是基于特定的管理目的和需求来进行的。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管理目标和需求来划分控制区域,以便更好地实施管理措施和监督。
例如,在一个工厂内部,我们可以根据生产流程和安全要求来划分不同的控制区域,从而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和确保员工的安全。
其次,控制区域划分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
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
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要求、人员权限、设备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更好地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管理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控制区域划分
及标准。
在制定标准和规范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对标准和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控制区域划分及标准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安全和秩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控制区域划分及标准,并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工作,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
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
1. 嘿,想象一下,把交通区域看成一个大乐团,那协调控制方案不就像是指挥棒嘛!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路上车多得像蚂蚁搬家,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好的指挥棒来引导车流啦。
2. 你说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重要不?就像一场比赛,规则制定得好才能让比赛顺利进行啊!就好比有些路口,不进行合理调控,那不就乱套了!
3. 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呀,那简直就是让交通变得有序的魔法棒!比如说在学校周围,上下学的时候,没有协调控制,孩子们的安全咋保障呢?
4. 哇塞,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对于城市来说,那可真是太关键了!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要协调运作。
像地铁和公交的衔接,做得好,大家出行多方便呀!
5. 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可不简单,就如同解一个复杂的谜题!比如在商业区,人流量大,车辆多,怎么让交通不拥堵,这就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呀!
6. 哎呀,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可是关乎我们每个人出行的大事儿啊!不就像建造房子,得根基稳,结构好嘛。
像是路口的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的话那得多闹心啊!
7. 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真的非常重要啊!这就好像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船只的方向。
想想如果没有它,交通岂不是要陷入混乱啦?
结论: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方案对于保障交通有序、安全、高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不断完善。
食材仓储区域区域卫生管理控制
食材仓储区域区域卫生管理控制仓储环境管理1.仓储区清洁与维护:仓储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地面、墙壁和货架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每日进行地面清扫,防止积尘和污垢。
仓库门窗保持关闭状态,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
2.温度与湿度控制:仓储区域应配备温湿度监控设备,确保食品原料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储存。
干货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
冷藏区域应保持0-4°C的温度,冷冻区域应保持-18°C以下。
3.通风与光照管理:仓储区域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霉菌滋生。
同时,避免阳光直射,特别是对易变质食品,应采用遮光设施或存放在阴凉处。
食品原料分类与存放1.分类存放:根据食品原料的特性,将其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生鲜食品、干货、调味品、冷冻食品等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区域,并在货架上标明类别和使用期限。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先入先出管理:严格实施“先入先出”原则(FIFO),确保食品原料按照进货顺序使用,减少食品因长期存放而过期变质。
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及时处理即将过期的食品。
3.货架与容器管理:食品原料应存放在专用的货架和容器内,确保离地离墙至少15厘米,避免与地面、墙壁直接接触。
容器应有盖密封,防止灰尘和害虫进入。
防虫防鼠措施1.防虫防鼠设施:在仓储区域的门窗、排水口等易于害虫和鼠类进入的地方安装防虫网和防鼠挡板,确保无害虫和鼠类侵入。
仓库门窗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害虫侵入。
2.定期灭虫:定期聘请专业的灭四害公司进行检查和处理,确保仓储区域无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存在。
灭虫工作应在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记录每次灭虫的时间和效果。
3.监控与巡查:设立专人负责仓储区域的巡查工作,定期检查防虫防鼠设施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监测仓储区域的卫生状况,确保无害虫和鼠类活动痕迹。
废弃物处理1.垃圾分类与存放:仓储区域产生的垃圾应按类别进行分类处理,并使用带盖的垃圾桶存放,防止异味和虫害滋生。
区域控制图
0
A
0
0
0
8
2、移动极差平均值
2
A
6
8
2
4
4
0.485145784
0.452201258
0.654119687
8
0.485145784
0
1
2
3
4
5
6
7
统计量
控制图参数
X4 600-.26σ72 599Y.轴772 600.072 597.715 599.972 599.972 599.3472 600.572 600.072 601.572
60控0.制67上2限 598.672 中心6线01.472 59+91.σ772 598.972 特殊6原01因.072 600.072 599.972 600.172
599.6控72制下59限9.672 599.1数72值标60签0.472 601.272 601.372
4A 58 A
599.972 600.372 598.472 597.715 598.172 599.972 597.972 598.872 599.972 600.072
8
9
10
11
不受控信号
-1σ
CL
+1σ
+2σ
+3σ
区域得分
599.6737056 600.06638 600.4590544 600.8517289 601.2444033
0
599.6737056 600.06638 600.4590544 600.8517289 601.2444033
0
599.6737056 600.06638 600.4590544 600.8517289 601.2444033
总量控制区域限批制度
总量控制区域限批制度
总量控制区域限批制度是国家对某些特定领域或特定地区设置的一种管理制度,旨在通过限制其批准或发展的总量来调控该领域或地区的发展。
该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控制某些领域或地区的过度发展,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并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限制批准或发展的总量,可以有效控制相关行业或地区的规模和数量,避免产能过剩或土地过度开发等问题。
总量控制区域限批制度通常会设定一定的指标和标准,例如某个地区的建设用地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在这些指标和标准范围内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关部门会对相关项目进行审批或核准,确保其不超过设定的总量限制。
总量控制区域限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相关部门管理和市场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总量控制,保证总量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需要给予市场主体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和创新空间,鼓励市场主体提高效率、创新技术,以适应总量控制的要求。
总量控制区域限批制度在不同领域和地区可能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和管理方式,例如限制土地供应、控制资源利用、核准投资项目、减少污染排放等。
这种制度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在相关部门与市场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相关领域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区域控制程序
区域控制程序
•不同的食品工厂有它独自特有的风险.
•鲜料前处理清洗区域与有大量泥土的区域隔离。
•产品经过前处理后应当变的更加干净。
•清水洗或次氯酸洗将减少鲜料上的细菌附着.
•在漂烫产品的过程中,病原体在这一步骤被杀死,因此所有漂烫后的设备及人员都必须有比漂汤前更高的卫生执行标准。
•烘干过程有助于减少微生物数量, 因此脱水的区域应当清洁干燥。
•人工挑选烘干后的产品给产品提供了一个被重复污染的重大风险。
•在这一区域必须采取额外的管理和控制.
•建立健全并规范区域控制系统。
•一流的系统是基于颜色标识的,这样做很容易发现潜在的问题。
在不同的区域分界处必须要有清晰的标记。
•区域控制针对于人员,工具,设备,尤其是移动的设备和其它交叉污染的媒介。
•非清洁区使用过的工具再应用到加工流程就会携带微生物或物理性的污染到清洁区,除非工具经过了正确的清洗。
X √ X
X X。
安全红黄绿三区控制
1、氯气、氢气过量 ; 2、氢气、氯气纯度 低; 3、液封罐阀门或管 道阻塞; 4、水流泵上水量小 。
1、降低氯气、 氢气的加入量; 2、通知电解、 氯气处理、液氯 岗位进行检查、 调整; 3、停炉检查; 4、调高上
危险区
可能 存在 的安 全风 险
可能存 在的原
因
如:厂区职工活动中心、操场、生活居住区等划分为绿区,生产区域等划分为黄区, 易燃易爆物存储区(氯气库,氧、乙炔库,油库等)划分为红区,以平面示意图的形 式标识出来,挂在厂区醒目位置。
危险红区安全管控措施 序号 红区名称
危险告知及准入条件
危险、危害因素及可能造成的伤害:
1、存在气瓶超温、超压、油脂污染等因素,会造成燃烧、爆炸等伤
度; 2、严格按照 感应炉安全操 作规程规范操
作。
3000V<U(电 压)<3500V
; 2000A<I(电 流)<2600A
1、电 流电压过 高易造成 电器设备 配电控制 系统烧损
。 2、炉体 内金属熔 体温度过 高可能存 在金属熔 体穿炉现 象,引起
1、电流 、电压、 整流互感 器自动调 整系统出 故障。
1、管 道腐 蚀破 裂、 氯气 泄露 。
1、干 燥酸浓 度过低 、断酸 时间过 长,进 塔气体 温度高 而未及 时作调
整。
爆炸 。
1、DCS 监测系 统故障 ,操作 人员操 作失误
导致
处置措 施
1、加大 分析频 次,若 继续保 持较高 的含水 ,则组 织系统 停产。
1、采取 应急举 措调节 后,短 时间无 法降低 至标准 范围内 ,则组 织系统 停产。
要不断对设备实施、工艺系统通过升级改造将关键 参数的管控提升为在线监控。
建筑分时分区控制方案
建筑分时分区控制方案建筑分时分区控制方案是指根据各区域的使用需求和人流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建筑的空调、照明、插座等设备进行调控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方案。
通过合理、科学的分时分区控制方案,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首先,在建筑的分时分区控制方案中,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和人流量来划分不同的时间段。
例如,在办公区域,白天的使用人数较多,可以采取较高的温度设定来降低空调的能耗,提高空调效率,而晚上和周末则可以降低温度设定来节约能源。
同理,对于公共区域、会议室、洗手间等区域也需要根据使用的时间段来合理设置相应的温度和照明亮度。
其次,在分时分区控制方案中,建筑中的设备需要配合着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进行关联调控。
例如,当某个区域没有人流时,空调可以自动关闭或采取经济模式,节约能源;当有人流进入时,空调可以自动开启或调整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照明设备也可以根据人流的密度和光照需求来自动调整亮度和开关。
另外,在分时分区控制方案中,还可以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和环境因素进行调控。
例如,建筑外墙的太阳能板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光照条件来自动调整角度,以最大程度地收集和利用太阳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建筑的窗帘可以根据阳光的强弱来自动开合,控制房间内的采光和温度。
最后,在分时分区控制方案中,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系统来实时监测和控制建筑中的各项设备。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对各个区域的能耗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未来的能源管理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建筑分时分区控制方案是一种通过合理划分时间段、关联设备控制、结合建筑特点和环境因素以及建立监控系统等方式来实现建筑能耗管理和优化的方法和方案。
通过科学的分时分区控制方案,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排放,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分区管制规则
分区管制规则分区管制规则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或准则,将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每个区域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
这种规则通常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秩序、提高效率或实现其他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
下面将以不同方向来描述分区管制规则,以展现其多样性和实用性。
1. 城市规划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分区管制规则被用来划分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城市的发展,确保不同功能的区域互不干扰,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环境保护方面分区管制规则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为了保护水源地,可以将水源地周围的区域划定为保护区,并限制人类活动和污染物排放。
同样,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划定自然保护区,并对其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
3. 交通管理方面交通管理中的分区管制规则可以用来划分不同的交通流量区,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
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交通管理措施,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 土地利用方面分区管制规则也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
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划分为农田、林地、牧地等不同的用途区,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城市地区可以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以满足不同的城市发展需求。
5. 建筑规范方面在建筑领域,分区管制规则被用来划定不同的建筑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同时,也可以限制高耗能建筑的建设,促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分区管制规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合理规划和管理不同区域,保护环境、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则,以实现更好的城市和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日益增多,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拥堵是人们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它破坏了使用机动车的初衷一一提高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便捷性和可达性,降低了城市效率和质量。
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包括机动车拥有量与日俱增、道路总面积相对较少、道路布局不合理、交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管理效率低下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道路交通的管理水平低下。
因此,提高交通控制和管理水平,改善交通拥堵的要求迫在眉睫。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在不停的寻求高效可行的交通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对于交通状况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通过不断改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加交通管理的效率,比如将原有道路重修加宽以容纳更多的车辆,修建城市高架道路以便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有的道路空间;另一类是使用更多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方法使得交通流的管理和疏导变得更加合理高效。
而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人们也发现单单通过第一类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和交通的快速发展。
因此,基于交通控制的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智能交通理论应运而生。
交通信号控制作为智能交通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相位和配时的合理配置,使得道路中现有的资源和配置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最大程度的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为了改善整个城市或者城市中区域的道路交通状况,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办法是实现区域协调控制。
区域协调控制是指在一个区域或者整个城市范围内,一个交叉口交通信号的调整将会影响到相邻交叉口的交通流;而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的改变也会影响本交叉口交通状况。
因此,从整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交通流检测数据,协调区域内各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配时,从而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
随着智能交通研究的不断深入,区域协调控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1 城市交通控制的发展及现状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为了实现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的控制和优化的一整套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集合。
它是实现智能交通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随着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单点控制,干线控制以及现在盛行的区域控制等。
控制方式也多种多样,从最原始的纯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从定时控制到多时段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感应控制和半感应控制等等。
世界上第一盏红绿灯于1968年诞生于英国,由当时一名英国机械师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由红绿两种颜色的煤气灯组成,通过人工交替转动红绿煤气灯达到更换交通信号的目的。
不过由于煤气灯安全方面的缺陷,这种“煤气信号灯”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真正意义上的交通信号“电气信号灯”则由美国人在1914年发明,从刚开始应用于克利夫兰市之后则很快风靡于美国其他各大城市,如纽约和芝加哥等。
从那时起直到今天,交通信号灯在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一直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63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IBM650型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应该说,这是第一个能够真正成为“智能交通”的信号控制系统,它通过把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交通信号控制中。
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通信号控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随后,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陆续开发了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典型的交通控制系统有TRANSYT系统、SCOOT系统(Split,Cycle and Offset Optimization Technique即绿信比、周期和相位差优化技术)、SCATS系统(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即悉尼协调自适应交通系统)以及RHODES(real—time,hierarchical,optimized。
distributed and effective system:实时、递阶、分布式且可实施的系统)等等。
这些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智能交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我国的科技发展较其他发达国家滞后,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与上面提及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目前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出现。
目前使用的还是国外的较为成熟的系统,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均使用了SCATS系统。
我国非常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科技部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ITS)标准和检测技术开发”项目,针对国家攻关项目中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开发,在科技攻关专项中也安排了适当的经费进行标准化工作,这些项目将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TC204中国委员会具体组织进行。
我国政府充分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越来越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相对于国外先进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技术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
总之,研制适合中国交通状况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及发展中国的智能交通理论和技术任重而道远。
1.1.2 区域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概况实现区域协调控制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级控制的思想,即通过将控制的目标区域划分成小的子区,再对各个子区进行控制,最后协调各个子区,从而达到整个大区域实现协调控制的目的。
另外一种是采用一些人工智能算法,以某个交通参数作为优化目标来优化整个区域内的交通。
目前国外的区域协调控制相对中国要更成熟一些,主要体现在一些比较成熟的信号控制系统上,如TRANSYT、SCOOT、SCATS、RHODES等。
它们的特点是:TRANSYT 系统是英国交通与道路研究所提出的一种离线优化网络信号配时的程序,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信号配时优化设计程序之一。
该系统中区域协调控制的实现主要包括建立区域协调道路交通模型和对该模型优化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建立区域协调道路交通模型由计算路网中车辆的延迟时间和停车次数来完成的;对该模型优化是通过计算在给定的一组符合最小绿灯约束的配时信号的控制下,路网的性能指标PI最小。
PI由路网中所有的道路连线的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的加权和确定。
SCOOT系统也是由英国交通与道路研究所在TRANSYT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控制方式,经过研究提出的动态交通控制系统。
SCOOT仍采用了TRANSYT的交通模型,吸收了TRANSYT各方面的有点,并因SCOOT的实时控制,获得了明显优于静态系统的效果,被很多国家采用。
SCOOT的主要技术特征有:控制模式为联机(Online)实时控制,即动态模式;以PI最小为系统优化目标;参数S、O、C均通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计算;采用小步长渐近寻优法;检测器位于上游交叉口进口处。
SCOOT系统是在TRANSY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模型既优化原理均于TRANSYT相仿。
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TRANSYT是离线的而SCOOT是在线的,SCOOT是以实时测量的交通量数据为基础,用交通模型进行配时优化。
SCATS系统是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道路和交通局(RTA)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从1980年起陆续在悉尼等城市安装使用。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个城市正在使用SCATS系统。
其主要技术特征有:采用地区级为联机,中央级为联机与脱机同时进行的控制模式;以饱和度作为系统优化的目标;调整S、O、C时在预先确定的方案中选择;寻优方法为比较选择法,无实时交通模型等。
它的优点是结构易于改变,控制方案较为容易变换。
但是SCATS系统也有几个明显不足:未使用交通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方案选择系统,因而限制了配时参数的优化程度;系统过分依赖于计算机硬件,除了PDPII系列数字计算机外,无法在其它计算机系统上方便实施;选择相位差方案时,无车流实时信息、反馈,可靠性低。
RHODES系统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EMirchandani等人开发成功并陆续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进行了现场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半拥挤的交通网络比较有效。
RHODES采用一种3层的递阶结构,优化目标为最小化平均车辆延误、最小化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或最小化停车次数。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目前还没有已经实现区域协调控制的成熟完整的信号控制系统。
国内区域协调控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包括:五邑大学董友球(2008)利用Q.Learning算法优化目标区域内各交叉1:3的信号周期,把优化的目标区域按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干线并编排顺序,按顺序对各干线相邻两交叉口协调相位间的相对相位差用Q.Learning算法进行优化,按同样顺序依次确定各交叉口的绿信比,并结合优化得到的相对相位差确定绝对相位差。
对于多个交叉口的区域,随着交叉口数量的增多Q学习中用来存储状态动作对的Q.Table的空间成指数级增长,导致存储空间以及计算复杂度巨大从而无法完成Q—Table的迭代计算。
兰州交通大学王春雷(2007)等人针对基本PSO算法的缺点,如易陷入局部极值点、搜索精度低等,引入了灾变模型,并采用双向并行策略,提出一种改进的PSO算法—.双向并行灾变粒子群优化算法(BPC.PSO)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中用来优化交叉口的信号周期,这篇文章的缺陷在于没有给出明确的优化目标。
北京工业大学张辉(2006)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系统,系统利用区域内各个交叉口交通流互相影响的特点构造了一种基于分布权值函数的分布式Q.Learning算法,采用此算法实现了Multi.Agent 的学习以及协调机制。
通过各Agent间的协调控制来协调相邻交叉口处的控制信号,从而减少路网中的道路拥塞,改善区域内的整体交通状况。
文章使用的Agent 思想是从概念上描述区域协调的步骤和过程,而没有给出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
兰州交通大学钱勇生(2007)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三群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城市区域交通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他通过分阶段优化控制交通参数(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每个阶段长10.30分钟,周期、相位差由区域控制级每阶段优化一次,绿信比由交叉口控制级每周期优化一次。
采用车辆延误为性能指标,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均采用三群协同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
但是该方法没有给出具体的算法过程。
五邑大学刘志勇(2006)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算法的城市区域交通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他采用两层的递阶分布式结构~分阶段和分级优化控制参数(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每个阶段长5~30分钟,周期、相位差由区域控制级每个阶段优化一次,绿信比由交叉口控制级每个周期优化一次,采用最小化平均延误时间或平均停车次数等为性能指标。
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均采用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