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课时练
江津中学校本同步课时作业系列 高中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模块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模块参考答案
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 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2)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其划分 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②从本 质上说, 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 但唯物 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分析。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 释不够科学, 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只有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 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应该学习和提倡。 ③一切唯心主义, 无论是主观唯心主 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它们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 误的; 但作为一个哲学派别, 它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 因此乙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甲组同学则把问 题绝对化了。
江津中学作业系列 高中政治 必修 4
生活与哲学模块参考答案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自主学习】 1 实践活动 2 思考和追问 3 学问 4 认识世界 5 改造世界 6 生活 7 自然 8 社会 9 自觉 10 不自觉 11 学 习 12 工作 13 生活 14 爱智慧 15 智慧 16 智慧之学 17 追求智慧之学 18 爱智之学 19 哲学 20 文化的活的灵魂 【互动探究】 提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发端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 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因 此,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当然,关于哲学,要不断思考和 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哲学知识。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6.C 7.D 8.C
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训练
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这段话说明( )A.哲学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C.哲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就在于看( )A.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B.它是否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C.它是否是马克思等伟大哲学家的论述或观点D.它是否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3。
马克思说:“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C。
真正的哲学都是具体科学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
《生活与哲学》第4课基本训练
《生活与哲学》第4课基本训练《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基本训练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回答1~2题。
1.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A.人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程度B.人的本质能力的大小C.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3.“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
“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C.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D.有意识地改造事物的属性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回答4~6题。
4.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发展规律B.自然界的变化发展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人类社会的构成5.社会是客观的。
这是因为①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③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对我国现实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形式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和确定。
这告诉我们A.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选择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C.生产关系的确定是由客观实际和人的主观愿望共同决定的D.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归根到底是由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整体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的7.“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此处的“物质”是指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人类社会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答案 D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事物位置的移动,也包括事物性质的变化,D符合题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宇宙间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B、C说法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
2.《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养生有这样的记载:“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答案 D解析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材料中强调了气血流畅,即运动的重要性,选D;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观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是()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C.物质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D.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答案 D解析物质与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正确且符合题意;A、B都是认为运动可以离开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错误;物质不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C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4.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马克思论述的主要观点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①②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
共计24分。
1.2006年6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
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巨大的危机。
“地毯式”的扫荡,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这个事实说明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C.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自然D.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2.2006年7月2日《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
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
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这表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200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4.漫画告诫我们A.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B.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C.必须解放人的思想去改变规律D.要认识到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的5.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
这是因为A.运动是物质在运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7.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pdf
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
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
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
学海无涯
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之所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2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2.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17.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
5.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
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一、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3、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4、2015年8月10日有外国媒体报道,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
这里的物质是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②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4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学家宣称,2013年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的一种新粒子就是希格斯波色子,这种长期寻找的神秘粒子将解释其它粒子如何获得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A.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绝对的、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
2014年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文科)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此处的“物质”是指()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4、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范围的有①电磁场②党的方针政策③市场经济④人脑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5、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6、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
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B.都肯定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都肯定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都否认了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8、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一、选择题.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
从哲学上看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①② .②③ .③④.②④.“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 .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精品课时练: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
(一)物质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及意识的作用。
研究人员的实验证明,地球上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①符合题意。
研究人员的重大发现表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④符合题意。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②③说法错误。
故选B项。
2.(2014·福建卷)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B。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认识,没有体现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是方程式的展开,只是方程式的形式发生变化,并没有体现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选。
《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体现了社会意识的作用,③正确。
“坐地”体现相对静止,“日行八万里”体现绝对运动,④对应正确。
故选B项。
3.(2014·江苏卷)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时训练(五)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证明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意识混乱现象。
这一实验证明了(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捷克作家卡佩克在科幻小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写道:最早的机器人按照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从事繁重的劳动。
后来,机器人发现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于是,具有优秀体能与智能的机器人开始造反并消灭了人类。
其实,卡佩克的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因为( )①机器人的本质是思维模拟,不可能独立从事类似人类战争这样的创造性实践②机器人虽然具有思维能力,但它由人创造,始终要受制于人③机器人的意识无法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在与人类的战争中必然失败④人类战争是有意识的活动,而机器人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微一笑的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生命,这些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
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这可以证明( )①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世界的长期存在需要意识的支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整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 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
4.1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下面对物质的这一定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②物质具有可知性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4.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襄阳三桥、五桥开通②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③按生产要素分配④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⑤思维规律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5.有人说“物质是永恒的”,也有人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 )A.是矛盾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是矛盾的,因为物质是各种事物的总和C.并不矛盾,因为“物质”和“事物”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并不矛盾,因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6.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这主要说明( )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自然、社会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物质是整个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人的意识不能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马克思说: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201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4课课时活页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有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
②说法错误,故不选。
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观点,故④不选。
2.2009年5月28日,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培育出世界首批能够遗传转入基因的猴子。
科学家在普通猴子体内植入一种来自水母体内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繁育出在紫外线照射下,脚底等处皮肤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猴,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利用其中一只再度培育出体内含转入基因的后代。
这表明,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有意识地()①改变自然物的变化规律②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③消灭自然物的固有属性④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界客观性的理解以及对不同说法的辨别能力。
学生在做关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题时要牢牢记住,自然物具有客观性,人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
人类所进行的转基因生物工程,只是改变了生物原来的具体形态,但基因本身的变化规律和固有属性并未改变,也未消失,②④正确,①③观点错误。
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是()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人们能够创建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建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详细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拥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掌握自然规律2.跟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本来只在动物中流传的疾病威迫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示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一定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掉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最近几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愈来愈严重,对民生危害愈来愈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由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加所造成的地球环境损坏。
从哲学上看①洪水与自然灾祸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需尊敬、适应和保护自然③人类活动势必惹起自然灾祸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整同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觉的过程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 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5.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97 年美国科学家发此刻银河系上方约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停发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初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构造和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示A. 世界的本质并不是是物质B.新事物老是层见迭出C. 人类能够存心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哲学的物质范围是对全部能够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含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含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含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看法与详细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差别是A. 前者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后者依靠于人的意识B. 前者是永久的,后者是临时的C. 前者拥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7.“树欲静而风不只”,这句话反应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全部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不过在看法中运动”这一看法是A. 走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看法B.走开物质谈运动的唯物主义看法C. 走开意识谈物质的不行知论看法D.走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全能论看法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久的活火,在必定的分寸上焚烧,在必定的分寸上熄灭。
完整版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课题练习第四课研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的重要科技成就之一。
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详尽形态。
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示()A.物质世界的演进步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根源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2. 当布鲁诺因流传“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3.2008 年 8 月份以来,湖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和重要干旱,截止8 月 9 日 8 时,湖南省推行人工降雨,使得地面降水累计增加 2.53 亿立方米,为有效缓解全省旱情、防旱抗旱减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资料说明,人类产生后()A.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意识影响B. 人的意识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C.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意识支配D.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4. 若是人工降雨的天气条件不具备,向天空中撒入再多的催化剂,都人浮于事。
这告诉我们()A. 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 规律是客观的、无条件的D. 人类是不能能战胜自然界的5. 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见解()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响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响,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空幻的东西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④6.2008 年 8 月 5 日中科院专家陈挺恩表示,喜马拉雅山当前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之中,可是这其实不意味着它必然会越来越高。
整合高中人教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时训练
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物理学之后诸卷》一书共14卷,是亚里士多德对“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研究,因将其编排在《物理学》之后而得名。
下列对《物理学》《物理学之后诸卷》的理解正确的有()①两者研究对象不同②两者均属于自然科学知识③两者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④两者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一位哲学老师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讲道:“你们当中有人当律师,有人当官员,有人当士兵,我讲的东西,对于你们要训练的技能确实毫无用处。
但有一点可以向你们保证,上完这个课,你们就能更好地评判是非和辨别真伪。
”由此可见() A.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D.哲学能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4.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世界观就是哲学③不懂哲学的人没有世界观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②④B.①②C.①③D.①④5.下列说法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B.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太阳东升西落6.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下列内容属于方法论的是()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存在就是被感知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7.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按自己的轨迹运行,无需哲学的指导”。
下列对经济学家是否有世界观的判断认识正确的是()A.有,经济学家的世界观都是不自觉的状态B.没有,经济学家没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有,世界观人人都有,经济学家也有自己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D.没有,世界观就是哲学,经济学家不是哲学家8.对于世界观的理解,甲、乙两同学发生了分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
从哲学上看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5.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7.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13.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4.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C.“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15.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
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16.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 D.②④⑥⑦17.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
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
这说明()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18.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19.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20.“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2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22.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体现的哲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规律的惩罚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地震是岩石圈受力所致。
某些地震学家认为,断层两侧岩体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在两侧岩石上产生单性变形,当岩体继续受力,单性变形越来越大,会积累其变形能,断面上的摩擦力不能维持这种变形时,沿断面两侧的岩体就发生滑动,弹性变形也随之消失,变形能转变为位能,此时,就发生地震。
这表明()①运动是事物的变化和过程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③事物的联系引起运动变化④物质有时不是运动的主体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2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过程二、非选择题26.(12分)(2011年盐城文峰中学期末)材料一青岛地区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海洋养殖业,特别是滥用无机化肥和有毒农药,致使近海水质恶化,浒苔再度爆发,截止2010年6月26日,已发现浒苔覆盖面积约380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12 900平方公里,并将陆续登陆城区近岸。
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浒苔入侵内海。
材料二2010年6月30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麋鹿放养区10公里海堤公路上的警示牌、减速带、警示灯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野生麋鹿“绿色通道”体系工程建设拉开序幕。
自从1986年8月引种39头麋鹿到保护区,经过20年的努力,麋鹿种群发展到1 618头。
运用所学的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26、解析:注意从题干给出的答题范围“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进行解答。
注意课本知识点与材料的结合。
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6分)(2)由于人们的活动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浒苔入侵内海”事件的发生;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麋鹿放养区麋鹿种群的扩大正是人们尊重了客观规律的结果。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