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第八章
民事诉讼法学课本
民事诉讼法学课本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指导和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本课本旨在系统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定和适用范围,全面展示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从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诉讼原则、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基本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关系发生争议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争议,维护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行为。
民事诉讼涉及各种各样的案件类型,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等。
三、诉讼原则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各方在法律地位上应当平等,诉讼权利和义务应当得到均等的保障和约束。
任何人都不得在法律面前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或歧视。
2.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庭应当公正、客观、中立地审理案件,法官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维护公正正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合法证据原则:合法证据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依据合法证据,不能采用非法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保护当事人的证据权益。
四、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受理、调解、审理和执行等阶段。
1.起诉: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解决民事争议。
起诉书是起诉的形式,起诉书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请求。
2.受理:法院在接到起诉书后,需要对起诉书进行审查,判断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
如果符合条件,法院将受理案件,并向双方发出受理通知书。
3.调解:在诉讼过程中,法庭将积极促进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决争议。
当事人可以自愿申请调解,也可以由法庭进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将作出调解书,作为调解结果的呈现。
4.审理:审理是指法院根据合法程序,对案件进行调查、质证、辩论、审查材料等活动,最终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
5.执行:当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后,如当事人不自愿履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理工大学
民事诉讼法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民事诉讼是一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的制度。
()A:对 B:错答案:对2.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民事诉讼实践及其规律、民事诉讼立法及其规律、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讼法与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
()A:对 B:错答案:对3.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错 B:对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项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A:原告律师与被告律师之间的法律关系B:原告与其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C: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D:证人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答案: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2.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根据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B:根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C:根据其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D:根据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答案:根据其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3.民事诉讼法具有补充、丰富、发展民事实体法内容的功能。
()A:对 B:错答案:对4.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人。
()A:错 B:对答案:对5.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具有可选择性。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关于诉的分类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张某在与王某协议离婚后,又向法院起诉,主张离婚损害赔偿,属于给付之诉 B:孙某向法院申请确认其妻无民事行为能力,属于确认之诉 C:赵某代理女儿向法院诉请前妻将抚养费从每月1000元增加为2000元,属于给付之诉 D:周某向法院申请宣告自己与吴某的婚姻无效,属于变更之诉答案:张某在与王某协议离婚后,又向法院起诉,主张离婚损害赔偿,属于给付之诉2.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裁判的请求。
()A:对 B:错答案:对3.诉讼标的是判别诉的客观合并、客观变更的依据。
《民事诉讼法学》第八章 共同诉讼
• ④共同诉讼人的对方当事人,对于各共同诉讼人可以采取不同
的,甚至对立的诉讼行为。
• ⑤法院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发现合并审理并不符合诉讼经济原
则时,可以将共同诉讼分开。 • ⑥一人发生诉讼中止,终结的事由时,不影响其他共同诉讼人 继续诉讼。
• (2)牵连性 • ①主张共通原则。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所提出的主张,如果对其他共同诉讼 人有利,而其他共同诉讼人对此又不表示反对的,其效力及于其他人。 • ②证据共通原则。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所提出的证据可以作为对其他共同诉 讼人所主张的事实进行认定的证据。 • ③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所做的抗辩如果足以否认对方主张的权利的,那么法院
二、普通共同诉讼的构成要件
(一) 实体要件
(1)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
(2) 多数当事人一方与对方之间的诉讼标的属
于同一种类。
(二) 程序要件
(1) 属同一法院管辖,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2) 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3) 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
四、普通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 • • • • 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的独立性远远大于牵连性,具体表现为: (1)独立性 ①各共同诉讼人可以分别委托诉讼代理人。 ②法院应当分别审查各共同诉讼人是否具备适格要件,其中一人缺乏适格要 件的,不影响其他共同诉讼人诉讼案件的受理。 • ③任何一个共同诉讼人的诉讼行为只对自己产生效力,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均 不发生效力。各共同诉讼人可以在诉讼中自认、和解、撤诉、上诉等行为, 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均不发生效力。
干个
• D.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的诉讼行为必须一致,普通共同诉讼 中共同诉讼人的诉讼行为不需要一致
•
•
C.普通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
D.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09(二)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几本案例书结合教材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法律方面的知识,多关注一些法治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节目,提高程序法意识;(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要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概况: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 民诉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据
二、证明力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 的各种客观事实。证据材料和证据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客观性:客观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本身是客观的、 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虚构的、捏造的。 关联性:是指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具有的某种内 在的联系,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全部或部分 合法性:合法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首先, 收集证据的合法性。其次,证据形式的合法性。 第三,证据材料转化为证据的合法性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保全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 (二)种类 诉讼证据保全和诉前证据保全两种形式。 ①发生的时间不同。 ②提起保全的主体不同。 ③有权采取保全措施的机关不同。
(三)条件
1、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应当与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 系有关, 2、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存在毁损、灭失或者以后难 以取得的可能性; 3、待保全的证据还没有提交到法院,或当事人无 法将该证据提交法院; 4、证据保全主要由当事人申请,法院也可以主动 采取保全措施; 5、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就证据保全申请提供担保。
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 (2)物证原物或者与物证原物核对无 误的复制件、照片、录像资料等 (3)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 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 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 (4)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 定程序制作的对物证或者现场的勘验 笔录。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教材pdf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教材pdf内容简介在法治社会里,人类解决社会纠纷和冲突的合法方式有和解(通过谈判)、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等。
其中,诉讼是解决社会纠纷和冲突的最终方式,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解决争端。
在西方,诉讼是指法庭处理案件与纠纷的活动或程序。
在中国,“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个字组成的。
从字义上讲,“诉”为“以言语斥责”,是告的意思,即告诉、控告、告发的意思;“讼”为“言于公”,基本含义是争或争辩,争曲直于官府。
诉讼,俗称“打官司”,用法律语言来表述,诉讼是国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各种案件争讼的专门活动。
诉讼这种解决社会争端的方式并不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到了奴隶社会,诉讼这种形式才得以产生。
“诉讼的出现根源于阶级社会形成以后统治者的一个主观判断:任何冲突所危及的不仅仅是权益享有者本人,而且同时也危及统治秩序。
”“由国家权力而非冲突主体来解决社会冲突,这是诉讼的本质特征所在。
”一个社会会发生多种矛盾、冲突,由于诉讼所解决的案件性质不同,诉讼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故而,诉讼又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古代就有,行政诉讼则是在近现代出现的。
刑事诉讼作为古老的诉讼形式,是由国家主导以解决被指控者与国家之间产生的刑事纠纷的专门活动。
刑事诉讼起源于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奴隶社会。
那时,“国家认为自身受到了侵害”,于是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伴随着它的立法行动,‘平民议会’就直接打击犯罪”。
刑事诉讼有别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作为诉讼的一种,是为了解决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国家追诉犯罪的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通过刑罚实现社会秩序的恢复,但这种追诉活动要受到裁判机构即法院的审查,这样就把追诉犯罪的活动纳入了诉讼的轨道。
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地位的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之争。
民事诉讼法学-第八章反诉
第二节 反诉成立的条件
【8—5】甲将房屋出租给乙,供乙经营商店, 乙没按期交付房租。甲碍于情面也没向其追 索,于是甲向乙赊购一批商品,意在用价款 冲抵租金。甲乙为此发生纠纷,乙起诉甲要 求返还商品价款,甲反诉要求乙偿还所欠租 金。
问题:该反诉是否成立?
【8-6】甲公司与乙公司在一次博览会上签 订了一份人参购销合同,乙公司向甲公司购 买A种人参若干。后乙公司在提货时,又与甲 公司当场签订口头协议,购买了B种人参。但 乙公司没有按约定时间支付B种人参的价款。 甲公司向法院起诉,乙公司以A种人参质量不 符合合同约定,反诉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到反诉的特点。实践中,通常有三种形式: 在接受起诉状副本后即向法院递交反诉状 在答辩状中声明提起反诉。 口头声明反诉。 为了保障反诉被告的程序权利,一般要求当事
人用书面形式提出,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证据规定》把提出反诉的时间限定在举证时 限届满前
对于被告提起的反诉,原告有相同的答辩权和 相应的答辩期间。
问:(1)在上述案例中,为什么允许被 告在诉讼过程中提起反诉?
(2)被告的反诉是否应当有条件限制?
一、反诉的概念与特征
(一)反诉的概念 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被告以
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出的,旨在抵消、吞并 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反请求。 反诉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双重性 2.诉讼目的的对抗性 3.反诉相对于本诉具有独立性
问题:该反诉是否成立?
一、反诉的形式要件
第一,反诉的主体。反诉只能由本诉被告向 本诉原告提起。
第二,反诉提起的时间。反诉只能在本诉进 行中提起。
第三,反诉的管辖。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 法院提起且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第四,反诉的程序。反诉与本诉必须适用相 同种类的诉讼程序。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民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相互对应 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行为。 多方民事行为:是指有两个以上的多方 当事人共同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 事行为。
区分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 行为的意义:
法律对三者成立的要求有所不同, 单方行为,只要行为人一方作出意思表 示,民事法律行为就能成立;双方行为、 多方行为一般则需要各方行为人的意思 表示达成一致,民事法律行为方能成立, 只有行为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民事法律 行为不能成立。
朱某某、李某某辩称:寻包启事许诺给 付酬金不是其真实意思,且公文包内有 李某某单位及本人的联系线索,李甲不 主动寻找失包人、物归原主,却等待酬 金,请求法院驳回李甲的诉讼请求。王 某某表示仅替李甲保管拾得物,不要求 酬金。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以意思 表示的行为为构成要件的行为),属于 民事行为。 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和表示为要素 构成。 意思是当事人欲发生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在愿望和要求。 表示是将这种内在意思通过一定方 式表达于外部的活动。
(四)要式民事行为和不要式 民事行为
要式民事行为 : 是指必须具备法律要 求的特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成 立的民事行为。 不要式民事行为 : 是指不要求具备特 定形式,当事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就能 成立的民事行为。
区分的意义:
对于要式行为,不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 不能成立和生效。而不要式行为,当事 人选用任何形式都不影响起成立和生效。
(三)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上 的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民事主体发生民事 法律关系变动的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发 生意思表示内容要求的民事法律效果的 合法民事行为。
(四)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1.准法律行为: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 而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准法律行为的特征在于,不论表示人内 心是否意欲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法律 均使其直接发生某种法律效果。
民法学原理(一)第七章-第八章授课大纲
第七章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问题思考:1、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什么称其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是什么?2、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本章研究的内容体系:❝1、民法上权利和义务的意义和本质。
❝2、民事权利的分类和分类的意义。
❝3、民事权利的行使。
❝4、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
❝研究重点:❝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的特点和效力。
一、如何理解民事权利?权利的本质是什么?有观点认为:权利是道德资格、是人的自由、是主体享有的特定利益、是个人意志支配的范围、是法律赋予的强制效力。
你认为权利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权利?私法中规定权利的意义是什么?❝(一)权利的本质❝权利在西方国家的词源中是多义词,表示:正当、正确、权利、法律。
多个含义用一词表示,说明了什么权利观念?❝罗马法的权利观念:“诚实生活、不犯他人、各得其所”。
❝康德认为:权利实质是:一个人的自由行为与他人的自由行为并行不悖的关系。
❝权利是法律规范许可人为了实现其利益而实施的行为范围,是人实现正当利益的行为依据。
❝(二)权利的本质在于:为权利而斗争❝耶林认为:❝一切权利的前提就在于时刻都准备着去主张权利。
❝为权利而斗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
主张权利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斗争所寻求的并不单单是防备物的价值金钱的损失,而是通过物去主张人格本身。
二、民事义务❝一、民事义务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一方为满足他方利益的实现所应实施的行为限度(约束)。
❝二、特点:❝1、以不利益为内容,体现的是约束。
❝2、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非人身约束。
❝3、义务有法律强制力,不履行应承担法律责任。
❝三、民事义务的主要类型❝1、积极义务(作为)与消极义务(不作为)❝2、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3、主义务与从义务❝4、始发义务与继发义务❝四、义务与责任❝义务是人在法律上所受的行为约束。
体现法律关系当事人(义务人)的自觉、自愿履行的特点(意思自治)。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田径目录(一)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方法第二章民事诉讼法概述第三章民事诉讼目的第四章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第五章民事诉讼模式第六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七章诉权和诉第八章民事判决既判力目录(二)第二编总则第九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十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第十一章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第十二章诉讼当事人第十三章诉讼代理人第十四章民事诉讼证据第十五章期间、送达第十六章法院调解第十七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八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九章诉讼费用目录(三)第三编审判程序第二十章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二十一章简易程序第二十二章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第二十三章第二审程序第二十四章审判监督程序第二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二十六章督促程序第二十七章公示催告程序第二十八章海事诉讼特别程序目录(四)第四编执行程序第二十九章执行程序概述第三十章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第三十一章执行开始第三十二章执行措施第三十三章执行中止和终结第五编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第三十四章涉港、澳民事诉讼程序第三十五章涉台民事诉讼程序目录(五)第六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民事诉讼制度第三十六章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事诉讼制度第三十七章澳门特别行政区民事诉讼制度第三十八章台湾地区民事诉讼制度第七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三十九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及其一般原则第四十章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第四十一章涉外仲裁第四十二章送达、期间和财产保全第四十三章司法协助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方法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意义一、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法的产生、发展和实施规律及其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规律的科学纵的方面:以研究现行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和实施的规律为重点横的方面:以彼此联系最紧密的内容为重点二、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意义对制定、发展、完善、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重要作用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古今中外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法律制度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绪论编总则编审判程序编执行程序编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编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民事诉讼制度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编民事诉讼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民事诉讼法学与民法学、经济法学的关系1、民法学研究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诉讼法学则研究怎样使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受到保护并得以实施2、经济审判工作如何正确地适用民事诉讼法,也就成为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二、民事诉讼法学与人民法院组织法学、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学的关系1、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即旨在保证民事审判工作质量,改进审判作风,提高工作效率2、民事诉讼法学将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置于审判监督程序中,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三、民事诉讼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内容有相同之处,甚至紧密联系行政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的法源最近、关系最为密切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方法原则性规定与具体条款规定相结合的方法现行法与历史的、外国的法相比较的方法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的民事诉讼制度1、西周时期,中国已有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初步划分:“听讼折狱”2、自秦汉起,民事诉讼制度较西周有了进一步发展:审判回避制度诉请权利民事诉讼受案期限诉讼时效代诉制度书状制度起诉制度传讯验问制度二、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1、《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民事诉讼法2、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2月1日公布了民事诉讼法,同年7月1日实施,是一部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民事诉讼法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也制定了不少民事诉讼法律规范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试行)》 1982年3月8日公布2、《民事诉讼法》 1991年4月9日通过、2007年10月28日修改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一、民事纠纷1、概念: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种法律纠纷和社会纠纷2、特征: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民事纠纷的内容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民事纠纷形成的原因是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民事纠纷具有可处分性3、解决民事纠纷的制度种类:自决与和解调解仲裁诉讼:最终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民事纠纷解决制度二、民事诉讼1、概念: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2、特征:民事诉讼具有公权性质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民事诉讼具有程序性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①狭义的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典②广义的民事诉讼法:除了民事诉讼法典之外,还包括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二、民事诉讼法的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便利群众进行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办案原则性规定与灵活性规定相结合程序公正与效率兼顾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及任务一、《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宪法是制定《民事诉讼法》的根据《民事诉讼法》是对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经验的总结《民事诉讼法》的制定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1、民事诉讼法对事的效力平等主体之间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引起诉讼的案件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的其他案件2、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民事诉讼法对在我国人民法院进行诉讼活动的一切人有效①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②居住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在中国的外国企业和组织(享有司法豁免权者除外)③申请在中国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3、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从1991年4月9日起生效4、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目的概述一、民事诉讼目的的界定民事诉讼目的,就是以观念形式表达的国家进行民事诉讼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国家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基于对民事诉讼及其对象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二、民事诉讼目的的特征民事诉讼目的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观念形态民事诉讼目的是国家设计的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民事诉讼目的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民事诉讼目的不能与具体诉讼结果等同三、研究民事诉讼目的的意义研究民事诉讼目的有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民事诉讼目的有助于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与科学化研究民事诉讼目的关系着立法意图的实现民事诉讼目的主要学说简介一、国外有关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权利保护说”“私法秩序维持说”“纠纷解决说”“权利保障说”“程序保障说”“多元说”“搁置说”二、我国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维护社会秩序说”“平衡说”“利益保障说”民事诉讼目的与相关理论及制度的关系一、民事诉讼目的与占主导地位的民事诉讼法律价值观1、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构造,决定了其有用的属性2、民事诉讼的法律价值离不开国家、社会及一般成员的某些特定的需要二、民事诉讼目的与民事诉讼模式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民事诉讼目的的定位决定民事诉讼模式的采用三、民事诉讼目的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民事诉讼目的观不同,对民事诉讼法解释的立场、方法和目标势必呈现差异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要明确的问题一、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分类1、关于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理论的研究,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杰罗米·边沁发起的2、程序工具主义论绝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相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经济效益主义程序理论3、程序本位主义理论二、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主体1、民事诉讼程序不仅对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主体存在价值,而且对民事诉讼程序之外的某些主体也具有价值2、既要认识到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的多面性,也要认识其对同一主体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所显现的单一性和稳定性三、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价值与价值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民事诉讼的目的与民事诉讼的价值二者之间密切关联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性价值1、本书认为,程序法价值的性质只有一种,即工具性,但不是工具理论认为的仅仅是对实体法的工具性,此工具性具有广泛的含义,既包括对实体法的工具性,又包括对人类的工具性;既包括对诉讼主体的工具性,又包括对社会、公众的工具性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序正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民事诉讼法学第八章 既判力
(二)一事不再理
“一事不再理”是一项十分古老的诉讼原则, 起源于古罗马法,其含义是指法院对任何已经生效 裁判处理的案件不得再行审判,即法院对一个案件 不做两次以上的审判。
一事不再理是指判决一经确定,不管其结果如 何,该案的诉权消灭,法院不得就同一事件再为审 判,对当事人再行起诉的应以起诉不合法为由驳回。
第四节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日本民事诉讼法规定:①确定判决对限定在主 文中的内容拥有既判力;②对相抵主张之请求成立 与否的判断就以相抵的对抗额度有既判力。
二 既判力形成时点经过后的法律效果
既判力是就事实审最后言词辩论时是否存在某 种权利义务关系加以确定的拘束力。学者们将这种 败诉当事人因未适时提出诉讼攻击防御方法而丧失 再行提出权限的情况称为失权效果或称遮断效果。 单纯就学理上而言,只有在形成权人行使形成 权时才能发生法律关系的变动,而且只要是在除斥 期间内,形成权人就有权决定何时行使权利。
(四)权利实在说
权利实在说是由日本著名诉讼法学家兼子一首 先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在通过诉讼程序做出判决 来最终解决当事人围绕特定的法律关系而发生的争 议前,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只是由相互对立的主张所 表现出来的所谓权利义务关系的“虚像”,究竟谁 应享有权利,谁应承担义务实际上是不明确、不清 楚的。 权利实在说是为了消除实体法说与诉讼法说的 对立并克服两者理论上的难点而提出的,其通过否 认诉讼之外存在实体权利以避免将判决确认的权利 状态与既存权利状态相比较,因此回避了对错误判 决既判力的说明。
二 既判力的本质
所谓既判力的本质,是指在理论上如何说明既 判力的效果来自何方,以及作为什么现象来看待。 对于既判力本质论,学理上存在以下几种主要 观点: (一)实体法说 实体法说是德国早期通说,产生于民事诉讼法 不发达的19世纪以前,代表人物有德国法学家萨维 尼、柯勒尔、帕津斯特基等。该学说认为,既判力 的本质在于确定判决具有创设实体法的效果。 实体法说对既判力本质的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受 到私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权说的影响。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LAW30502.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3.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4.课程性质:必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7.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实训6学时)8.学分:4二、课程概述《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学生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法律原理,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通过理论教学、课堂讨论、观摩庭审现场及模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将民事诉讼的相关理论知识、立法规定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 本章是对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问题所作的概括论述。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2. 把握民事纠纷的各种解决机制。
3. 了解民事诉讼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讲授学时:2主要教学内容: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1.民事纠纷的概念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述3.ADR二、民事诉讼1.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2.民事诉讼的目的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三、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性质2.民事诉讼法的效力3.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1.民事诉讼法与宪法2.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3.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4. 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法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 要求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基本原则的内容。
2. 要求理解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讲授学时:3主要教学内容: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1.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2.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3.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分类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诉讼权利平等的内容2. 诉讼权利平等的根据3. 诉讼权利平等的保障三、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1.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概念2.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意义四、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1. 法院调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2. 法院调解原则的历史演变3. 进行法院调解必须自愿、合法4. 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五、辩论原则1.辩论原则的概念2. 辩论原则的意义3. 辩论原则的形式和内容六、处分原则1. 处分原则的概念2. 处分原则的意义3. 处分原则的内容七、诚实信用原则1. 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2. 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3.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八、检察监督原则1.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概念2.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意义3.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 学生了解民事审判中的四项基本制度。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民事诉讼法(山东师范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民事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
A.错B.对2【多选题】(2分)根据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依靠力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报复解决B.自力解决C.公力解决D.社会解决3【多选题】(2分)下列属于民事纠纷的社会解决方式的有()。
A.B.民间调解C.民事诉讼D.和解4【多选题】(2分)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相比,民事诉讼的特征主要有()。
A.公权性B.强制性C.严密的程序性D.随意性5【单选题】(2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属于哪一种法律文件类型()。
A.B.司法解释C.规章D.基本法6【判断题】(2分)凡在中国领域内的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都必须适用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A.对B.错7【单选题】(2分)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A.主体B.内容C.标的物D.客体8【单选题】(2分)诉讼主体实施的、能产生诉讼法上后果的表意行为,在民事诉讼法上称为()。
A.诉讼行为B.诉讼客体C.诉讼事件D.诉讼物体9【单选题】(2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这主要体现了哪一种诉讼价值()。
A.公平正义B.司法民主C.诉讼效益D.人权保障10【单选题】(2分)人民法院与诉讼当事人之间诉讼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是()。
A.审判活动的合法性B.金钱C.案件事实和实体权利请求D.怨恨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2分)平等原则又称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般法治原则在诉讼领域的具体运用。
A.对B.错2【单选题】(2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与哪一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精神是契合的()A.法院独立审判原则B.平等原则C.处分原则D.辩论原则3【多选题】(2分)根据处分原则的要求,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处分以下权利()。
A.基本人权B.民事诉讼权利C.选举权D.民事实体权利4【多选题】(2分)在民事诉讼中,哪些主体实施诉讼行为需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诉讼法学教程(第8章)
20
思考题:
1、民事判决有哪些法律效力? 2、民事裁定和决定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3、民事判决与裁定、决定有何不同?
2018/10/31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21
第十七章 第二审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什么是第二审程序及其意义,明确我 国上诉审法院的职能,掌握我国上诉制度 的精神实质。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意义:
2018/10/31
2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
1、联系与区别 2、相互转化
①简转普: 《若干规定》第3条规定:“A、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 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B、或者人民法院在审理 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 审理。” 实践中:C、适用简易程序在3个月审限内没审结的。 ②普转简: 《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 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 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人民法 院不得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将普通程序转为简易程序。”
2018/10/31
华东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
25
司考真题
(2007)43.甲在某报发表纪实报道,对明星乙和丙的关系作了富有 想象力的描述。乙和丙以甲及报社共同侵害了他们的名誉权为由提起 诉讼,要求甲及报社赔偿精神损失并公开赔礼道歉。一审判决甲向乙 和丙赔偿1万元,报社赔偿3万元,并责令甲及报社在该报上书面道歉 。报社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改判甲和自己各承担2万元,以甲的名 义在该报上书面道歉。二审法院如何确定当事人的地位? A.报社是上诉人,甲是被上诉人,乙和丙列为原审原告 B.报社是上诉人,甲、乙、丙是被上诉人 C.报社是上诉人,乙和丙是被上诉人,甲列为原审被告 D.报社和甲是上诉人,乙和丙是被上诉人 参考答案:A
民事诉讼法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湘潭大学
民事诉讼法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湘潭大学第一章测试1.在下列案件中,属于直接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民事案件的是()。
参考答案:吴某与华某之间的侵害人格权纠纷2.张某与王某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张某将其所有的古董花瓶出售给王某。
王某依约交付货款,张某却未按时交付货物,在合同没有另外约定的情形下,对此王某可以采取何种方式解决()。
参考答案:提起诉讼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民事诉讼纠纷的特征()。
参考答案: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和纠纷内容具有不可处分性4.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的要素有()。
参考答案: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5.将民事诉讼法视为实现实体权利义务的工具是程序本位论的观点()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甲以乙的建筑材料会挡住自己的出入通道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禁止乙的行为,该诉讼属于()参考答案:给付之诉2.下列属于行使诉权的是()参考答案:甲以乙借债不还向法院提起诉讼3.2003年8月,设立于同一行政区域内的甲公司向乙公司订购了40台电脑,协议约定乙公司于2004年1月31日之前交货,甲公司于2004年3月15日之前付清货款。
乙公司按期向甲公司交付了40台电脑,但甲公司只在2004年3月向乙公司交付了29台电脑,其余11台电脑一直未交付。
2005年1月,乙公司起诉,要求甲公司支付其余款项及利息,法院受理了此案。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电脑质量不合格,准备提起反诉。
关于反诉的解答,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甲公司的反诉子在主体、管辖和牵连关系上都是符合反诉条件的;反诉所需要交纳的受理费较通常的起诉减半收取4.甲因乙久拖房租不付,向法院起诉,要求乙支付半年房租6000元。
在案件开庭审理前,甲提出书面材料,表示时间已过去1个月,乙应将房租增至7000元。
乙提出甲欠债不还,故拒绝支付房租。
关于法院对甲增加房租要求的处理与乙的做法,选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乙的做法不属于提起反诉;乙的做法属于提起反诉5.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平等的。
国开作业民事诉讼法学-第八章 课后自测82参考(含答案)
题目:下列关于民事证据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无法与原件核对的复印件,也可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选项B:偷拍、偷录的视听资料,虽然取得方式不合法,但只要证据形式合法就行选项C: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选项D:本证一定是直接证据答案: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题目: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能作为证人的是()选项A: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选项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选项C:未成年人选项D: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答案: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题目:书面证言属于()选项A:证人证言选项B:书证选项C:物证选项D:勘验笔录答案:证人证言题目:根据诉讼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选项A: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选项B:主要证据和次要证据选项C:本证和反证选项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答案:本证和反证题目: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选项A:患者王某以误诊为由起诉某医院。
王某提交的医院病历和X光片均属于鉴定结论选项B: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
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选项C:周某驾车回家途中将行人吴某撞伤,交警冯某当时正处在事故现场,于是按照双方责任开具了事故认定书。
吴某诉至法院要求周某赔偿,并提供了事故认定书,该事故认定书属于勘验笔录选项D: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
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答案: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
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 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
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题目:甲某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乙归还所借8万元,并提供乙某亲笔写的借款8万元的借条。
在本案诉讼中,乙某主张实际上未借甲某8万元,并提供甲某亲笔写的“乙某未借甲某8万元,原8万元借条作废”的字条。
关于借条与字条的说法,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选项A:借条是本证,字条也是本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宣布开庭
宣布开庭主要由书记员和审判长进行。 宣布开庭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第一,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
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第二,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
第八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审普通程序 【案例导入】
第一审普通 程序的概念
和特点
起诉与受理 审理前的准 备
开庭审理
对诉讼中特 殊情况的处
理
民事判决和 民事裁定
第一审普通 程序的概念
第一审普通 程序的特点
起诉 受理
审理前准备 的概念和意
义
审理前准备 的内容
开庭审理概 述
开庭审理的 程序
法庭笔录
审结期限
请问:B市人民法院作出该裁定的做法是否合法?
范某于2010年12月20日再次提起离婚诉讼时,法院 应当如何处理?
第一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 第四节 开庭审理 第五节 对诉讼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六节 民事判决和民事裁定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
第一审普通程序,又称普通程序,是指人民
(一)起诉的概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 以其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给予司法保 护的诉讼行为。
(二)起诉的条件
起诉的条件,是指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具备的实质
要件和形式要件。
1.实质要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
反诉 撤诉 缺席判决 延期审理 诉讼中止
民事判决
民事裁定
民事判决和 民事裁定的
区别
基
诉讼终结
础
案例分析
应用
范某和李某于2002年2月14日在B市登记结婚。由于李 某常年出差在外,与范某聚少离多,双方感情日渐 淡薄并因此经常争吵。2010年12月3日,范某以感情 不和为由向B市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受理该 案后向范某开具了案件受理费交纳通知单,并告知 其必须在7日内交纳。但范某因工作繁忙而忘记了交 纳。于是,7日期限届满后,法院对该案作出了撤诉 裁定。2010年12月20日,范某又就同一事由向B市人 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
管辖
2.形式要件
提交起诉状就是当事人起诉的形式要件。民事起诉 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3)证据及其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二)受理中不同情况的处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和《民诉意见》的相关 规定,人民法院对符合实质要件的起诉,必须受理; 根据不同起诉,也有不予受理的情形。
(三)受理的法律后果的
1.受诉法院依法取得对本案的审判权 2.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取得本案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3.诉讼时效中断
一、审理前准备的概念和意义
(二)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以 及成立合议庭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 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 务,或者口头告知。
同时,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后,应依法组成合议 庭,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 人,以便当事人行使申请回避权。
(三)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 的证据材料
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审判组织应对原告提供的起诉 状、被告提供的答辩状以及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 材料进行审查核实,进一步熟悉案情,了解双方争 议的焦点和应当适用的法律及有关专业知识,为开 庭审理作好准备。
同时,法院应依法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材料。
(四)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
根据《证据规定》第37条至第40条规定,为了确保 质证和庭审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当事人申请,人民 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对于 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组织 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所普遍适用的基础程序。 第一审程序是相对于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而
言的。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第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 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 事案件的最基本程序。
二、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特点
(一)程序的基础性 (二)程序的完整性 (三)广泛的适用性
一、起 诉
二、受 理
(一)受理的概念和程序
受理,又称立案,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对符
合条件的起诉,决定予以审理的诉讼行为。 受理是以起诉为前提的。起诉行为是否能启动诉讼
程序,取决于法院的受理行为。 在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
诉。驳回起诉的裁定书由负责审理该案的审判员、 书记员署名。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
至开庭审理之前,为保证庭审的正常进行,由审理 本案的合议庭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 审理前的准备是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其目的在于 为开庭审理做好准备工作。
二、审理前准备的内容
(一)送达诉讼文书
审理前准备阶段的诉讼文书主要有起诉状、答辩状 和各类通知书。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首先应在法定期间内分别向 原告和被告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同 时还应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其次,应向 被告和原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答辩状副本。
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五)其他准备工作
第一,追加当事人。 第二,移送案件。 第三,预收诉讼费用。
一、开庭审理概述
(一)开庭审理的概念和任务
开庭审理,又称法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当
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定程序和方 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依法作出裁判的诉讼 活动。 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核心阶段,是审判过 程的中心环节。
(二)开庭审理的方式
开庭审理采取的是公开审理、集中审理和言词审理 的方式。
首先,开庭审理以公开审理为原则,以不公开审理 为例外。
其次,开庭审理以集中审理方式为主。 再次,开庭审理以言词审理方式为主。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
(一)庭审准备
庭审准备是开庭审理的最初阶段,也是衔接审理前 的准备和开庭审理的阶段。